網頁

2012年6月15日 星期五

父母多理解與傾聽孩子的意見!


不少孩子有這樣的看法:每當我和爸爸的意見不一致時,他都以勢壓人,不讓我說話,有的批評的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家長不允許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也不調查問題的來龍去脈,而是一味地大發脾氣,嚴格地說,這種做法是違背教育宗旨的。


有位心理學家說過:父母和子女發生矛盾,是在所難免。應該讓孩子把意見申述完,要耐心地傾聽,如果不等孩子講完話,家長就主觀臆斷地下結論,必然會帶來一系列的消極後果,其中,孩子的逆反心理將會表現得十分強烈。每個人都盼望別人尊重自己,孩子也不例外,父母只有尊重孩子,所說的話才會發生效應,何況在許多爭論中,孩子往往是站在真理一邊的。


兒童由於身體、智力發育的不成熟,有許多不同于成人的特點。所以,比成人更需要理解。可有些家長忽視了兒童的這些特點,常常不自覺地用成人的行為標準要求孩子,其結果往往對孩子造成傷害。


家長正確理解孩子的關鍵是要注意兒童的心理特徵和理解能力低的特點。例如,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孩子把新玩具能拆開的地方都給拆開,他想知道裡面的秘密,這正是兒童的好奇心所致。好奇心是兒童獲取知識的內在動力,家長對此應正確理解,不要簡單粗暴地制止孩子。再如,兒童由於理解能力低,常常不能理解家長的教導。


家長用反語說:“你就這樣做吧!”“你就淘氣吧!”可孩子不理解大人語氣變化的涵義,誤以為是一種鼓勵。因此,家長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說話或教導時應考慮孩子理解能力。沒有對孩子真正理解的愛是一種盲目的愛,只有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愛護孩子、教育孩子。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etma-lady/article?mid=1950&prev=1965&l=f&fid=26







******************************************************************************

孩子愛頂嘴家長別急著罵
許多父母,特別是那些缺乏耐性的父母,十分反感孩子頂嘴。他們認為,孩子頂嘴就是不聽大人的教導,就是向父母提出挑戰,往往十分惱火,除了對孩子呵斥外,有的還會痛打孩子一頓。其實,父母沒有必要對頂嘴的孩子大動肝火,因為孩子頂嘴還有些積極的意義。
孩子頂嘴,說明孩子有個性、有主見、有活力、勇敢等,否則,孩子對父母的「不合理」要求只會忍氣吞聲。孩子的頂嘴,是他們對大人「不合理」要求的公開抗爭,也是一種心理宣洩,這樣的孩子不會有畏縮心理、壓抑心理及懦弱、保守、逆來順受的性格。頂嘴能使他們保持心理的平衡,能起到保護身心健康的作用。當孩子頂嘴時,父母應以一種十分冷靜的態度來對待孩子。

孩子愛頂嘴,常常是因為父母無法調整關愛;沒能順利轉型,就會嘮叨,孩子也會長不好。舉個例子,現在許多孩子有過敏體質,父母經常提醒孩子不能吃冰。孩子還小時,只要父母不買,他就沒得吃。但上學以後有辦法嗎?他下課去買冰,喝完再回來,你還真的不知道呢。父母不轉型肯定落得嘮叨之名。至於如何轉型?以下方法提供父母參考看看:

一、體認「嘮叨其實為自己」
父母表達關愛,要尊重青少年的獨立判斷跟自主行動。譬如說,天氣冷,你提醒孩子帶外套,孩子要不要帶,隨他。他自己冷了,下次就會注意;如果怎麼冷都無所謂,表示他體質好,你也不用煩惱。只要不至於產生嚴重後果的決定,你可以表達關懷,但一句就夠了,然後尊重他的獨立自主。

二、默唸「孩子獨立真可喜」
父母要常唸這個魔咒。記住這句話,就不會那麼難受。父母通常因為焦慮擔憂,所以要不停的關照孩子。也許孩子走的這條路不見得順,可能會出問題。但他在這個關卡願意嘗試追求獨立,將來才有辦法真的作主。

三、宣布「習慣調整慢慢來」
愛也是一種習慣。孩子小時候,需要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好不容易習慣成自然,孩子卻長大了,父母又得改變習慣,這真是上天給父母的功課。你可以跟孩子說,「不好意思,我已經習慣了,畢竟這樣關照你十幾年了,突然要改,好難喔!」

四、牢記「有效規範的三要」。
成功管教的配方有五個元素:了解、接納、引導、規範與欣賞。
不同年齡層,配方的元素比例不太一樣。


孩子未成年之前有些行為還是需要父母的引導和規範,以下三個要點供父母參考:
一、要以行動取代嘮叨。
二、要善用客觀的事實資訊。
三、要使用自然合理的行為後果。



 切記親子對談孩子最討厭的嘮叨有:
一、小事不要一提再提:父母要管大事,不重要的小事儘量讓孩子作主。
二、不要翻舊帳:沒有人喜歡被揭瘡疤,這最容易引發孩子反彈。
三、不要否定孩子:經常否定孩子的感受或想法,孩子就會更想頂嘴、堅持到底。
四、不要引發孩子的罪惡感:譬如「你翅膀硬了,不需要爸媽了!」
孩子長大,父母要隨著調整。當孩子頂嘴時,父母應以一種十分冷靜的態度來對待孩子。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Ugv9rCKaEQWmsAd1CYs7Ka0T8g--/article?mid=43085






******************************************************************************

親子關係的十條法則!

1、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
2、一個人不能控制另一個人。
3、溝通的意義決定于對方的回應。
4、孩子的學習來自家長的行為和情緒,而不是家長的指令。
5、所有行為必有其正面動機。

6、有更好的方法,每個人定會追隨。

7、凡事總有至少三個解決方法。
8、成長過程是一個學習過程。
9、應該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替代孩子成長。
10""不可以作為籌碼。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etma-lady/article?mid=2909&prev=2982&next=2797&l=f&fid=26








*****************************************************************************
不打不成器?
別讓不當管教變家暴!


文╱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神經科暨小兒感染科主任 邱南昌
輯╱張玉櫻
原以為只是孩子吵鬧不乖而打一打,結果卻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類似家暴事件層出不窮。許多人以為打孩子沒什麼大不了,而且「不打不成器」嘛!沒想到往往一出手就無法控制力道輕重,結果釀成大禍,產生兒童虐待事件,事後才後悔已經來不及了!僅以本文提醒您--請用理智來愛孩子! 管教還是虐待?
孩子不可能完全不必父母親加以管教。管教是基於善意、寬容且溫慰的期待與要求,適當的管教應是以正向、支持的方式讓孩子知道所該做的事,父母和子女應有良好互動、可雙方溝通,並允許即使犯錯也有更正的機會,如此能讓孩子從中學習、成長。然而不當的管教,像是以威脅、強制的單向壓迫,不給孩子犯錯的機會,只有受罰而無獎勵,嚴重一點就變成「虐待」,會讓孩子身心受創,導致悲劇的後果。
父母是最常見的兒童施暴者!
兒童虐待可分為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虐待和疏忽。身體虐待指因為毆打、踢、推等導致身體受到的各種傷害。精神虐待則是因辱罵、威脅、排斥等導致兒童智能、情緒、心理等方面的傷害。性虐待包括強暴、強迫性碰觸身體隱私部位等。疏忽則是因有意或無意的忽視而導致兒童身心傷害。
兒童虐待依據發生的情境,包括發生在家庭中、保母家的虐待,以及發生在學校、幼稚園、安親班等的機構虐待,和所處的社會性虐待;其中以家庭虐待最為常見,而施虐者以父母親最多,佔了4/5左右!一般我們認為應是避風港的家庭,以及認為最疼愛孩子的父母,其實反而和兒童虐待有最大的關連。
為何會管教過當?
統計兒童受虐原因,約1/3的施虐者缺乏親職知識,1/5的施虐者有婚姻失調問題,1/10的施虐者有酗酒或藥物濫用情形,1/10的施虐者貧困,1/10的施虐者失業,其他還包括施虐者有罹患精神疾病、人格異常、童年受虐、迷信等等。可以說絕大部分兒童受虐並不是兒童有問題,反而是源自於施虐者的本身或是家庭問題。也可以說當父母親或照顧者生活壓力太大、照顧孩子能力不足、身心狀況不佳,或是家庭功能不健全,有失業壓力、經濟貧困、婚姻問題時,較容易發生兒童虐待。
現代大部分的家庭趨向於小家庭同時又是少子化,夫妻間若有意見不合,就會直接爆發衝突,缺乏過去大家庭還有其他親屬等打圓場、潤滑調解的機會;碰到照顧孩子的問題時,也缺乏可以幫忙、請教的對象。年輕父母的壓力較過去增加,有可能就把壓力轉嫁於身邊的小孩。
有許多資料顯示,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較低、居住的社區環境品質較差、社會孤立、缺乏社會支持系統、缺乏社會資源等,較容易發生兒童虐待情形。但是並非高社經情況就不會有兒虐發生。父母或是直接照顧者對孩子的態度才是最大的關鍵。
如何避免發生家暴?
要防範家庭暴力或是兒童虐待事件的發生,應先從教育著手,讓一般社會大眾重視此問題。對於高危險群的家庭和孩子,要特別加以關注,給予協助,必要時以公權力介入干預。
施虐者或是受虐者都有可能成為我們身邊的不定時炸彈。當發現疑似受虐兒時,不要以為那只是別人的家務事,我們管不著。國內已經訂有「家庭暴力防治法」、「兒童及少年福利法」,規定不管是福利單位、學校單位、警政單位、醫療單位或是一般民眾,都有義務要通報。內政部兒童局有24小時保護專線,只要電話撥113「婦幼保護專線」,就有人會加以處理。
結語
仍有許多人相信「不打不成器」,雖然可能打罵的出發點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出手的結果,反而造成了孩子身心的傷害,違背了原先的初衷。當孩子吵鬧或是不聽話,惹得您快忍不住要動手打人時,不妨先自己鎮靜一下,換個方式和孩子溝通一下,或是乾脆暫時先離開一下。總之,一定有比「動手打」更好的管教方式!
(取材自嬰兒與母親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2_97.asp






*****************************************************************************

家庭教育的十個一分鐘!
一分鐘接觸:父母要注意摸摸孩子的頭、肩膀,握握孩子的手,通過接觸來傳遞父母與子女的親情,傳達給孩子愛和力量。



一分鐘傾聽:不要總是讓孩子聽,父母可轉換一個角度,傾聽一下孩​子的心聲,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在傾聽孩子講話時,一定要精力集​中、精神飽滿、態度和藹。



一分鐘遊戲:笨拙的孩子在遊戲中找樂,聰明的孩子在遊戲中求知,​傑出的孩子在遊戲中增智。遊戲可以增進家長與孩子的情感,提高孩​子的生活興趣,調整孩子的精神狀態。家長帶孩子進行的遊戲,必須​是健康的、積極的、有趣味的。



一分鐘矯正:孩子有過錯時,家長一定要明確指出正確的行為應該怎​樣,錯誤的行為將會帶來怎樣的危害,矯正孩子的錯誤行為,不可任​其發展。但面對孩子的錯誤時,家長首先要弄清是由孩子主觀因素還​是非主觀因素造成的,其嚴重程度如何。矯正還要注意場合,語言要​平緩,態度要溫和,不可急於求成。



一分鐘激勵:激勵能使人永遠充滿自信。家長要有耐心與恒心,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激發孩子的自信心,不斷促進孩子發展。



一分鐘讚美:孩子的身上總會有他獨特的優點,作為父母要注意發現​孩子生活學習中的閃光點,抓住最佳時機,進行讚美。在讚美的過程​中,要注意方式、地點、語調、時機、程度等。



一分鐘參與:在一個家庭中,父母應當尊重孩子,應該重視孩子的意​見,讓孩子參與家庭大事的管理,盡可能形成共識,這將有利於家庭​良好氛圍的形成。在孩子參與過程中,應尊重與引導相結合,不要什​麼都順從孩子。



一分鐘懲戒:孩子出現非常嚴重的過失行為,一定要進行懲戒,否則​孩子就有可能走向錯誤之路。因此,父母要表明自己的態度,指出錯​誤的性質,責令其改正錯誤,但決不可動手傷害孩子,避免產生對立​情緒。



一分鐘示愛:家長要讓孩子懂得:你是父母最疼愛的人,即使在你出​現嚴重問題時,父母對你進行懲戒,也是父母在履行愛的責任。父母​向孩子示愛必須有一定的技巧。



一分鐘期盼:父母對孩子的期盼應當讓孩子知道。比如,父母可以在​適當的時機跟孩子談談自己成長的心路歷程,讓孩子知道父母不希望​孩子遭遇同樣的挫折;可以和孩子一起暢談美好的人生理想。但家長​對孩子的期盼應該是理性的、實事求的。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etma-lady/article?mid=2546&prev=2693&next=2408&l=f&fid=26






******************************************************************************


掌握育兒7法寶 親子更麻吉
編譯/楊小玫

常聽到人說:「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教了。」現代父母職場壓力不小,與孩子相處與互動的時間相對減少,孩子的教育問題確實常讓許多父母感到力不從心……


只要多用心,生活中有許多教養孩子的妙招,能讓父母在有限的時間中,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更有效率地增進親子間的關係,並達到引導孩子的目標。美國親子網站Kid's Health提供7個能協助父母與孩子相處的育兒法寶:


1. 培養孩子自尊心

您的一舉一動,比任何事物對孩子的影響都大!當孩子做了值得稱許的事,父母的稱讚能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獨立完成事情,讓他們感到有能力而堅強;相反地,責備、批評或比較,會使孩子憂心喪志。同時,父母也應避免把語言當作武器刺激孩子,「你怎麼這麼笨!」「你做的事比你弟弟還幼稚!」這一類話語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如同體罰一樣,甚至更嚴重。父母說話前應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在他們犯錯時,也要讓他們知道,即使你不肯定壞行為,但你一樣關愛他們。

2. 拿放大鏡看優點

誇獎美德,比處罰、畏懼的力量更大!教育孩子更有效的方式是「放大」孩子的好表現。像是:「真棒!你自己主動摺好被子呢!」「我發現你和姊姊玩遊戲時,非常有耐心喔!」這樣的鼓勵比責罵來得更有效果。每天都找一件事誇獎他們,多擁抱和鼓勵,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3. 父母須以身作則

年幼的孩子藉由觀察父母的行為,學習如何待人處世,因此,家長若希望孩子養成良好美德,如:尊重、友善、誠實、親切、寬容等,要從自身做起,讓孩子耳濡目染。展現無私的行為,為他人付出不求報酬;表達感謝、給予別人鼓舞。最重要的是,以自己所希望別人對待自己的方式來對待孩子。

4. 需共同遵守準則

父母替孩子設立一個不變的準則,能夠建立雙方互信,而設下準則的目地是為了使孩子明白家長的期望。儘管孩子無法完全遵循此準則,但他們絕對規範,才能成為一個負責任的成年人。建議父母設立一些簡單的家庭準則,並給予寬限的順序,例如孩子若不遵守規範,先予以警告,再犯後則取消孩子的某些權利或休閒娛樂的時間等。要注意的是,父母親若不能堅守定下的規範,就不能期望孩子能遵循,畢竟「常常變換的準則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5. 先溝通再作決定

凡事先討論,孩子更樂於接受結果。如果孩子對達成期望感到困難,父母可試著讓自己的期望清晰、易懂、易被接受,例如邀請孩子一起想出解決的方法,或提出幾個選項,讓孩子選擇,並對最後的決定保持寬容、接納等,都是不錯的方式。通常,若孩子參與討論過程,他們會更願意實踐父母對他的期許。

6. 挪出時間給孩子

許多細微的小事,將可能永遠珍藏在孩子的記憶中。父母每天可早起10分鐘,和孩子共進早餐,或者在晚餐後和孩子一塊悠閒地散步、聊天,也可試著在每週末來個「特別之夜」和孩子共處,讓他們決定如何消磨時間,或在一些小地方關心孩子,像是在午餐盒上放張貼心字條,或者放件小東西、小玩具等。如果孩子表達想要聊天、參與家庭活動的願望時,父母親應盡可能一同參與,父母的這些舉動能傳遞對孩子的關心,並讓爸媽更了解孩子,甚至能認識孩子的朋友們。

7. 彈性的教育方式

如果父母常對孩子感到失望,也許該考慮調整自己「過高」的期望。孩子的環境會影響他們的行為,若家長發現自己常疲於「規範」孩子,試著重新檢視周圍,讓環境更「輕鬆」,使孩子更少觸犯「準則」,如此一來,您和孩子都會更幸福。當孩子改變時,父母也需調整教育方式,孩子長大後可能傾向於和朋友學習,而更少向父母學習,但是盡量在孩子漸漸長大、獨立時,持續給予建議、鼓勵及適當的規範,並且常善用機會聯繫彼此的關係。

總之,要想成為成功的父母,必須留心並理解孩子在每一個成長階段的不同需求,讓孩子獲得適當的關懷。如果父母能掌握這些關鍵因素,不僅能營造出更親密的親子關係,孩子也會更加快樂而充滿自信。


資料來源http://www.epochtw.com/12/6/7/194318.htm







****************************************************************************

家庭教育12字:規矩、尊重、選擇、責任、距離、信任!
1、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和孩子一起立下規矩,共同遵守。我想這點很多人都能夠做到。但是很少有人會在規矩後面帶一些附加條件,在什麼情況下沒有堅守規矩不算完全犯規,這規矩才能夠得以長久實施。比如:孩子某天沒有在規定時間完成功課,讓他自己找理由下臺階,比硬碰硬地挑明他違反規矩給與懲罰的後續效果會更好。

2、尊重。以前我們要求孩子要尊重家長,現在我們已經反過來要尊重孩子了。其實,尊重是相互的。我這裡所說的尊重是,尊重孩子的意見、尊重孩子的感覺以及尊重孩子的體驗。比如說,十來歲孩子說他戀愛了,家長說“孩子,你那不叫愛情”,孩子即使不立刻爆發也會泣不成聲;尊重孩子的家長會換種方式說,“這時候的感情很美妙,值得好好珍惜,值得認真對待。”然後參與討論對待的方法。

3、選擇。不管我們怎樣把孩子當成成人看待,那也只是“當成”,有很多事情不能完全由著孩子去做,那麼就多給一些方案,有他去做選擇和決定。不過,這裡說的“多”,一般也不要多過四條,因為許多實驗證明,太多的選擇反而會降低人們對“選擇”本身的快樂感覺,而且之後的努力程度也會受到影響。

4、責任。責任是和權力對等的,但是從法律概念上講,權力可以放棄,而責任不可以。對於那些在學習上主動性很強的孩子,更多地強調學習的“權力”,而對於不太主動對學習不太感興趣的孩子,則重點強調“責任”,都能夠達到同樣的效果。同理,對於孩子來說,喜歡的學科運用自己的"權力"+"責任"意識把它學的得精益求精;對於不喜歡的學科則運用"責任"意識,先強迫自己學習它,學好它。才不會對學習產生厭倦。

5、距離。在孩子還是嬰幼兒的時候,與家長親密無間,但隨後則必須有意識地保持一定的距離——包括空間距離和心理距離,要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秘密,特別是青少年以後,不別用各種方式各種技巧對他的事情刨根問底,企圖讓他“赤裸裸”地站在你的面前。就像對待其他人的孩子那樣對待他,比如:考試差了,你是說“沒關係,一次考試算不得什麼”;考試好了,你說“祝賀你!你真行!”

6、信任。信任也是現在家庭教育強調比較多的一個內容。就我的觀察,大多數家長朋友都說自己信任孩子的,事實上也是。不過只是表現在一些方面,諸如孩子的品格、為人等方面甚至表現的過渡信任,在孩子的行為能方面卻稍稍不足,比如,孩子一次考試因為疏忽少作了一道大題,家長一般會說“相信你下次不會這樣了”,但是下次考試來臨的時候,有多少家長忍得住不加上一句“別再馬虎了阿!”得,你的信任已經打了很大的折扣。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etma-lady/article?mid=908&prev=1001&l=f&fid=26





***************************************************************************

教你親子(寶寶)交流50妙招
   寶寶最好的學習範本就是你。跟寶寶一起聊天,一起唱歌,一起大笑——每天的親子交流就是最有效的學習。但有的時候,你是不是很難想到促進寶寶大腦發育的新方法。給你推介50種有趣、科學的親子招術,相信一定能激發你的靈感! 
     1.眼神的交流。當可愛的寶寶睜開雙眼時,你一定要把握住這短暫的第一時刻,用溫柔地延伸凝視她。要知道,嬰兒早期就能認清別人的臉,每次當他看著你的時候,都在加深對你的記憶。
      2.呀呀兒語。你看到的可能只是一張天真無邪,不諳世事的小臉,但不妨給他一點機會,讓他也能和你交談。很快,他就會捕捉到與你交流的節奏,不時地插入幾句自己的言語
      3.母乳餵養。盡可能地用母乳哺喂寶寶。媽媽在哺乳的同時,給寶寶哼唱兒歌,輕聲細語地與他交談,溫柔地撫摸他的頭髮,這樣可以增進你們的親子關係。
      4.吐舌頭。有實驗表明,出生2天的新生兒就能模仿大人簡單的面部表情。
      5.照鏡子。讓寶寶對著鏡子看自己。起初,他會覺得自己看到了另外一個可愛的小朋友,他會非常願意沖著擺手和微笑。
      6.呵癢癢。笑聲是培養幽默感的第一步。你可以和寶寶玩一些小遊戲,比如呵癢癢等,有助於提高孩子參與的積極性。
      7.感覺差異。把兩幅較為相似的畫放在距離寶寶8—12寸的地方,比如,其中一幅畫中有棵樹,而另一幅中沒有,寶寶一定會兩眼骨碌碌地轉,去尋找其中的不同。這對寶寶今後的識字和閱讀能力大有幫助。
      8.共同分享。帶寶寶外出散步的時候,不時地跟他說你所看到的東西——“看,那是一隻小狗!好大的一棵樹啊!寶貝,有沒有聽到鈴聲了嗎?”……最大限度地賦予寶寶擴充辭彙的機會吧。
      9.一起傻。小傢伙非常喜歡和你一起發出傻呼呼的聲音——“噢咯嗯哼等,偶爾還會發出高八度的怪叫聲。
     10.共同歌唱。儘量多學一些歌曲,不妨自己改編歌詞,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給寶寶唱歌,還可以讓寶寶聽一些優美動聽的歌曲,研究表明,在音樂的薰陶下,有助於孩子數學的學習。
      11.換尿布時間到。利用這一時間讓寶寶瞭解身體的各個部位。一邊說,一邊做,讓寶寶的小腦袋瓜與你的言行同步。 
     12.。媽媽躺在地板上,讓寶寶圍著你爬。這是最省錢的運動場了,而且很有趣,它可以幫助寶寶提高協調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3.購物時光。留點空閒,去超市逛逛。不同的面孔,不同的聲音,不同的物品,不同的顏色,會使寶寶歡欣鼓舞。 
     14.提前預告。睡覺關燈之前大聲地宣佈:睡覺嘍!媽媽要關燈了。讓寶寶慢慢地領悟因果關係。 
     15.沒事逗著樂。輕輕地對著寶寶的臉、胳膊或小肚肚吹氣,逗寶寶咯咯笑。 
     16.揉紙巾。如果寶寶喜歡從盒子裏抽取紙巾,就隨他去吧!看著他把紙巾揉成一團,再看著他將其展開,花幾分錢就能有一個可以訓練寶寶感官能力的好玩物,何樂而不為呢?你也可以把小玩具藏在紙巾下面讓他找,不過,當寶寶找到的時候,一定要大加讚賞哦! 
     17.小小讀書郎。給8個月大的寶寶讀故事,兩三遍之後,他就能夠意識到文字的排列順序了。給寶寶讀書,對他的學習語言真的很有幫助哦! 
     18.躲貓貓。玩捉迷藏的遊戲能讓寶寶笑聲不斷。他會認識到消失的東西還會回來。
      19.觸覺體驗。用不同質地的布料(絲綢、絲絨、羊毛、亞麻布等)輕輕地撫摸寶寶的面頰、雙腳或小肚肚,讓他體驗不一樣的感覺。
      20.感受寧靜。每天花幾分鐘時間,和寶寶靜靜地坐在地板上——沒有音樂,沒有亮光,也沒有遊戲。在寧靜中感受周遭的世界。
      21.家庭影集。將家人和親朋好友的照片製作成影集,經常翻翻,有助於寶寶增進記憶。當姥姥來電話時,不妨讓寶寶一邊聽電話,一邊看著照片上姥姥慈祥的面容。
      22.與食物親密接觸。為寶寶準備一些小零食——青豆、麵包片或蘋果片,訓練他的抓捏功夫,探索手眼協調能力。
      23.丟丟撿撿。看著小傢伙把東西從桌子上一樣又一樣地扔到地上,雖然你的頭都快氣炸了,可你還得堅持不懈地去撿哦,因為你的寶寶正在探索地球引力的奧秘呢。如果方便,你還可以給他幾個乒乓球,並在他的桌子下放一個籃子,讓他瞄準,發射!
      24.試試運氣。挑選幾個空盒子,把一個小玩具放在其中一個盒子裏,不斷地掉換盒子的位置,讓寶寶猜猜玩具在哪里? 
     25.越過障礙。把沙發墊、枕頭或靠枕放在地板上,和寶寶一起爬過去,繞過去,看看誰更快。切記要讓寶寶多贏幾次,這樣他才會更有積極性哦。 
     26.“走走看看。在房間裏佈置一些玩具,讓寶寶以不同的速度爬行,並可以不時地在一個有趣的地方停下來看一看,玩一玩。 
     27.接受挑戰。寶寶長大了,他會發揮自己最大的想像力向你挑戰,那就得看你是否能做得跟他一樣好了。譬如發出奇怪的聲音、向後爬或是啃玩具。
     28.做鬼臉。鼓起你的腮幫子,當寶寶摸你的臉頰,你就吐氣;當他拉你的耳朵,你就吐舌頭;當他摸你的鼻子,你就鄒眉聳鼻……不時地變換方式,讓寶寶有一種新鮮感。
     29.觸摸物品。抱著寶寶在房間裏到處逛逛,用他的小手觸摸窗戶、電話機、冰箱及電視機摁紐等,一邊摸一邊告訴寶寶它們的名字。
     30.編故事。挑選一些寶寶最喜歡的故事,把其中的主人公換成他的名字,他會覺得更有趣。
     31.自製動物書。去動物園的時候,給動物拍照,結集成一本相冊。時常拿出來和寶寶一起欣賞,讓他找一找大象、海獅和老虎,你也可以在一旁為動物配音。 
     32.讓寶寶自己做主。在適當的時候可以讓寶寶在兩者之間自由選擇,例如讓他自己挑選吃飯的小碗。這樣他會感到非常自豪,因為他的決定受到了你們的重視。 
     33.回憶過去。和寶寶一起觀看家庭錄影帶,回顧他第一次洗澡、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叫媽媽,一邊看一邊講述,這不僅能增強寶寶的記憶力,還能提升其語言能力。 
     34.點點數數。數一數樓梯的臺階,數一數寶寶的手指,數一數家裏有幾個人。養成一種大聲數數的習慣,很快的,寶寶就會加入其中和你一起數數了。 
     35.看圖回答問題。找一本寶寶熟悉的圖畫書,指出其中的細節,從抽象到具體向寶寶提問,如小兔子愛吃蘿蔔嗎?(抽象)或者小兔子在吃什麼呀?(具體) 
     36.關掉電視。寶寶需要和你親密交流,這是電視節目無法給予的。 
     37.尋找小汪狗。不時地把書本合上,考驗一下小傢伙的記憶力,看看他是否還記得書中的小汪狗在哪里。 
     38.轉起來吧,寶貝。抱著寶寶像芭蕾舞演員一樣旋轉起來。 
     39.匹配遊戲。挑選寶寶生活中所有重要人物的特寫照片,一式兩份。將照片正面朝上擺放在地板上,幫助寶寶找出兩張一樣的。 
     40.雨中遊戲。在小水坑裏踩踩,在濕草地上坐坐。雖然有點髒,但非常有趣,寶寶會在快樂中感覺幹與濕的區別。 
     41.捕捉昆蟲。和寶寶一起在書籍或雜誌中認識昆蟲(瓢蟲、蟋蟀及蝴蝶),然後到大自然中去捕捉。 
     42.培養幽默感。指著爸爸的照片叫媽媽,然後告訴寶寶弄錯了,大家一起為錯誤而開懷大笑,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寶寶的幽默感。
     43.穿衣遊戲。讓寶寶穿上爸爸的舊襯衫,看看他的反應,相信他的創造力一定會讓你感到吃驚。
     44.感知容量。準備兩個大小不一的杯子,在洗澡的時候,讓寶寶把水從一個杯子倒入另一個杯子。有的時候會溢出來,有的時候卻裝不滿,那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哪個杯子大,哪一個杯子小吧。
      45.認知顏色。選定一種顏色,帶著寶寶一起尋找家中所有相同顏色的物品。
      46.做家務。當小傢伙蹣跚學步時,他就會幫你扔垃圾啦!不信?!你就試試吧。
      47.圖書館一遊。千萬不要錯過了講故事、看書的好機會哦。
      48.認識ABC每週一個英文字母。例如,在冰箱上貼A字母磁貼,吃A字形的餅乾,把水果切成A字形,用樹枝在沙地上寫出A字母等。
      49.老玩具新玩法。把一些舊玩具翻出來,你會驚奇地發現寶寶有了一些新的玩耍方式。
      50.情感交融。臨睡前抱著寶寶,問他這一天裏什麼讓他最高興,什麼讓他最傷心?幫助他回憶今天,感知過去,及時瞭解他的情感。父母應堅持這一職責,直到孩子跨入大學校門。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hlele3109/article?mid=47547&prev=47559&next=46626&l=f&fid=78







********************************************************************************
不擅長語言表達的孩子,從活動手指開始

在所謂的「問題兒童」中,一部分是屬於「不擅於藉言語表達自己的想法及意見」的小孩。因為不善表達,所以無法順利傳達,孩子越發焦躁,於是便會對其他小朋友或身邊東西出氣,孩子自己本身也會因為無法與人溝通而感到憂鬱。另有一部分不善言談和話極少的孩子,他們或許是因為擔心自己的說話方式不正確或發音不標準,所以刻意地盡量不說話;也或許是因為少有在家裡以外場合說話的經驗。但無論如何,千萬別斥責孩子「要開口說說看」或「把話講清楚」。加強孩子的說話能力,最快的方法是從讓孩子活動手指開始。孩子藉由手指的活動將信號傳送到大腦,刺激並活化大腦語言區,就能促進語言能力發展。
建議(圖1)
試試玩石頭布遊戲,這是一個適合親子同樂的手掌遊戲。先將一隻手向前伸直並打開手掌,另一隻手則放在胸前握緊拳頭,然後一邊交換兩手的動作,一邊歌唱:「你看!你看!你會這樣嗎?」接下來遊戲夥伴也跟著模仿並唱出:「你看!你看!我會這樣做!」在遊戲過程中,兩人可以交換先後順序,也可以逐漸調快速度等,盡量嘗試各式各樣的變化。由於這是一個適合大家同樂的遊戲,因此也可以在家人或朋友聚會的場合中玩,極為有趣。


                                                               圖1.石頭遊戲

建議(圖2)
準備幾個沙包放在桌上。建議使用小一點的沙包或豆子沙包。遊戲方法是拿起琪中一個沙包往上丟,趁著這沙包落下來之前,撿起桌上的一個沙包,然後接住落下來的沙包。如果動作熟練了,接下來將一個沙包往上丟,然後撿起兩個沙包,甚至三個沙包,再接住落下的沙包,慢慢地增加撿起沙包的個數。玩這項遊戲時,只往上丟一個沙包,並用同一隻手撿起桌上的沙包及接住落下的沙包。若是未用力抓緊,手中的沙包就會散落,因此有助於手指運動。建議親子輪流玩耍並相互挑戰吧!

                                                               圖2.接沙包遊戲
建議(圖3)
製作漢堡或水餃也可以促進手指運動。過程中需要兩手來拌勻材料,並且用力搓揉後製作成形。因為是孩子親手做的,所以不必太在意成品的形狀。此外,將材料攪拌後製作成炸丸子,或是以腳踩踏麵粉團製成烏龍麵,也是不錯的點子。像這樣將手指運動延伸成遊戲,甚至擴充為幫忙家事,不但孩子會樂在其中,父母也無須吼罵,何樂而不為呢?

除了一起製作食物外,使用海棉洗碗盤或刷浴缸等,也是與使用手指、握緊拳頭有關的手掌運動。


                                                                   圖3.製作食物





世茂出版
《改變孩子的有效溝通》

(資料來源:世茂出版集團 提供)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9JqeSt.cERmoSKqGh4m1jFJM/article?mid=2846&prev=2847&next=2845&l=f&fid=53






*******************************************************************************

注意附和時配合適當表情

阿部厚仁◎著
「附和」是看似簡單其實出乎意料困難的一件事。「噢!(厲害!)」這樣佩服的附和,相較於「噢…(那又如何?)」這般毫不關心的附和,給人的印象完全不同。
 
忙得不可開交時,我們可能不小心就以「是哦!」顯得冷淡無趣地附和。聽到每次都重複同樣的話題,也可能隨口以「好啦!好啦!」敷衍應付。為了家事及工作忙得團團轉的媽媽,出現上述的情況雖然情有可原,但如果孩子認為「都不聽我說,算了啦!」很有可能就因此拒絕與你對話了。
 
此外,附和時請說「噢!」「好厲害哦!」「哇!」「真的唷!」「果然好棒!」等肯定的話語,同時不要忘了配合非常驚訝、佩服的表情。
 
相反地,不好的附和,例如「噢…」「好啦!好啦!」「不錯嘛!」「知道了!知道了!」等簡短且冷淡地迅速回答,或是「啊?」「那又怎樣?」「騙人!」等懷疑對方的語氣,則是否定性質的附和。
 
特別是大人很容易脫口說出「騙人!」這一句話,由於這句話聽起來會令人感覺你並不相信對方說的話,所以建議改用「真的唷!」。小孩子也常會說「騙人!」,這時也可以適當給予糾正成「是不是真的呢!」。
 
如果不小心做出不適切的附和時,可以接著以佩服的表情說:「原來如此啊!」例如:「噢…哦!原來如此啊!」
 
接下來,當你附和時要留意的不只是話語而已,同時也要注意表情配合。因為孩子常會「從聲音判斷」。你不妨嘗試看看,帶著僵硬的表情說:「很厲害。」是否發現連語調語氣也隨著變得僵硬了呢?這樣完全聽不出是出自真心感到佩服吧!所以請記得面帶開朗的表情附和孩子說的話。







總整理
肯定回應是好的附和
「噢!」「好厲害哦!」「哇!」「真的唷!」「果然好棒!」等附和語,表示「聽你這麼一說,我覺得很佩服」,讓人有肯定的印象。加上驚訝或佩服的表情,效果更佳。
 
冷淡回應是不好的附和
「噢..」「好啦!好啦!」「不錯嘛!」「知道了!知道了!」等既簡短又冷淡地迅速回答,以及「啊?」「那又怎樣?」等附和語,含有否定的意味。如果不小心使用了,至少要記得再補上一句「原來如此啊!」來修正。
 
「騙人!」不如「真的唷!」
「騙人」是大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附和語,然而這句話會令對方感覺他所說的不受信任,所以建議使用「真的唷!」較好。此外,附和時要留意的不只是口頭用語,別忘了同時要注意配合適當表情。





世茂出版
《改變孩子的有效溝通》

(資料來源:世茂出版集團 提供)
資料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jw!9JqeSt.cERmoSKqGh4m1jFJM/article?mid=2845&prev=2846&next=2844&l=f&fid=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