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10月5日 星期五

哪種獎賞最管用?

假設有甲、乙、丙三個年齡相近的孩子,分別生長在三個家庭,都很喜歡繪畫,自由活動時間總是在玩水彩或畫漫畫。你對某甲說:「你畫得好棒,我給你一週的時間,如果你至少完成三幅作品,就可以來換取你要的遊戲機,你願意嗎?」你確定這三個孩子都喜歡某款的遊戲機。某甲點點頭,一週過後,他依約完成作品,如願換取遊戲機。某乙也完成了至少三幅作品,你也給他遊戲機,讓他有意外驚喜。某丙也完成了數量相當的作品,不過沒有拿到也不知道有遊戲機。獎勵活動結束後兩週,你回去觀察他們在自由時間的活動,竟然發現有一位明顯減少繪畫行為,你猜哪一位?

一般人都猜某丙,因為他沒有獲得獎賞。至於其他兩位,因為都獲得獎賞,「理」應增加繪畫行為。豈知這個「理」是行為主義,假定人和動物在本質上一樣,趨樂避苦,受獎賞的行為會提高出現的頻率。但認知心理學家卻發現,人心比其他動物的思考要複雜許多。當這三個孩子反省自己為什麼過去這一週畫了許多作品時,某甲會很明顯的發現自己是為了遊戲機;某乙比較不會歸因於遊戲機,因為他原先並未預期得到遊戲機;某丙沒有得到任何外在獎賞,會覺得自己是因為喜歡畫畫,所以畫了許多作品。畫畫對乙、丙來說都是一種有趣的玩樂;對某甲來說,卻變成一種換取酬賞的工作,故當酬賞結束後,某甲的工作動機就會降低。

早在三十餘年前,許多教育心理學實驗就已經發現這種效果。他們觀察或實驗的對象通常不只三人,而是三組或三班的學生;學習活動除了繪畫之外,還有數學與閱讀等。他們都得到類似的實驗效果:契約式的外在獎賞會侵蝕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把遊戲變工作。

何謂「內在動機」?
無論是「內在」或「外在」動機,都內在於心理。

但「內在動機」特指內在於事物或活動本身,也就是說,學習者認為所學的事物或活動本身就是目的,覺得這些事物或活動本身有趣味、有意義、有價值、帶來挑戰與成就感等;而「外在動機」則意含事物或活動本身不是目的,學習者覺得所學的事物或活動本身沒有趣味、意義或價值,只是把這些事物或活動當成工具,用來換取外在酬賞或避開外在懲罰,猶如幼兒吃藥只是為了糖衣。

學習者如果覺得學習過程雖然辛苦但很有趣,雖然困難但想挑戰,雖然會失敗但有成就感,雖然無知但渴望知識,雖然冗長但忘掉時間,這就是擁有高度內在動機,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學習者如果覺得學習過程辛苦而且無趣、嘗試錯誤帶來懲罰、知識獨斷而且枯燥,讀書只是為了排名、得獎、通過考試、避免考不好讓父母沒面子、避免被「少一分打一下」等,這就是典型的外在動機,是學習的悲哀!

什麼樣的獎賞,會削弱興趣、侵蝕內在動機?在下列三個條件配合之下,可以達到最強效果:第一,採用具體、物質性的獎勵品,而非社會性的讚美而已;第二,採用孩子最喜歡、最在意的獎品,而非他可有可無的獎品;第三,和孩子事前訂立契約,其形式大致如下:「你如果……我就……」例如:「你如果寫完這十題數學,我就給你看電視一小時」、「你如果練完這三首鋼琴曲各二十遍,我就送你一本漫畫」、「你如果這次期末考可以排進前三名,我就帶你出國旅行五天」等。

當孩子在學習歷程當中很投入、很專注、很享受的時候,這個歷程本身就是獎賞,千萬不要再用約定式外在獎賞強化它,若多此一舉,將後悔莫及。至於要不要給孩子意外驚喜,這是情感的經營,不要和學習掛鉤。

資料來源http://www.babyou.com/index.php?do=news&locid=108&id=10570







*****************************************************************************

激勵孩子請大聲說句你真棒
我知道,現在的爸爸媽媽常常會用“你真棒!”來激勵孩子,但我在兒子身上卻從未開此“金口”。同事說我管孩子太嚴格,孩子太受製;母親為此也總是對我不滿,隔三差五地批評我的做法。可是每次話到嘴邊卻又止,不知怎麼搞的,就是說不出這幾個字來。
  
幾天前,我正在辦公室和同事聊天,兒子興高采烈地推門進來,懷裏抱著一堆文具,一見到我,就開口說道:“媽媽,我今天顛球是冠軍,顛了1582個,這是教練獎給我的!”
  
“什麼,你顛的球最多?真的?”
  
我的質疑讓兒子覺得委屈了,眼裏似乎已經噙上了淚水,他扁扁嘴說:“真的!不相信可以問教練!”
  
“我會問的。”我還是不敢相信。
  
我也從不敢相信兒子能得第一,從他剛進乒乓球隊,我對他的憧憬就已經破滅,跑步測試比不過機靈的女生,跳繩隻跳5個就被測試老師喊停……太多的不如意怎能讓我再抱幻想?自己想想,應該把心態擺平:就讓他當成玩耍,順便鍛煉身體,跟著混吧。
  
我的心態擺平沒過幾天,兒子回來告訴我說兩周後要舉行顛球比賽,當時他隻能顛五六個,他那一組裏顛球最多的是1000多個,聽完兒子的話,我又感覺是一盆冷水,繼而為自己早已經擺平的心態慶幸。所以,從那時起,我連一句鼓勵的話都不曾說過。
  
也是從那時起,兒子卻對顛球格外上心,一做完作業,自己就拿上乒乓球拍練習顛球,還問我要了一個本子,自己每天做記錄。我對他的所做所為“熟視無睹”,隻當他閑著玩。突然一天,他興奮地告訴我能顛20多個球時,我也隻是簡單地應和了一聲:“不錯,繼續練吧。”兒子就這樣在我的“熟視無睹”中默默地練習著……
  
可就是現在,兒子居然說他顛球得了第一名……不大可能吧?是不是教練為了鼓勵他,故意多獎給他一些獎品?所有與孩子的努力無關的念頭一個個蹦了出來。瞧我這個當媽媽的,怎麼這麼不相信自己的兒子呢!我突然為自己的“壞念頭”感到慚愧,嘴裏不由自主的一遍遍地說著:“兒子,你真棒!”同事們都還笑我太高興得過頭了。是啊,我是太高興得過頭了。
資料來源http://www.176happy.com/news_1315.html






*******************************************************************************
責備孩子的69句話
這種責備方法,讓孩子頭腦變差
●為發揮孩子的能力,需要知道的內容
1 不要對孩子說「做什麼」,而是問他「想做什麼」
2 即使非得嚴加壓制時,也要說明理由
3 「現在不行」,但是一定要實現「等一下」的約定
4 達不出煩人的「為什麼」時,一起討論
5 想要他放棄漫畫的話,首先讓他看漫畫看個夠
6 把孩子當小孩責罵之前,偶爾讓他逞強一下
7 與其說「不要失敗」,到不如說「失敗也沒關係」,反而降低小孩的失敗感
8 替孩子塑造成「像男(女)生」的型,等於也給小孩的頭鑄模
9 幫忙家事,對小孩而言,彼案頭的學習還像「學習」
10 孩子發表相反意見時,首先觀察其態度,再做是非定論
11 儘管孩子的夢和幻想「太美」,也要靜靜地傾聽
12 給遊戲定下「好、壞」區別的話,無法培養社會性
13 父母解說玩具的玩法,會使孩子的頭腦僵硬
14 與其責罵弄壞玩具,到不如幫忙修復
15 孩子想學習的才藝和被迫學習的才藝,表現出來的頭腦發揮不同


這種責備方法,讓孩子討厭唸書
●誘導孩子有從事意願的要訣
16 再也沒有比「讀書!」這句話,更容易削弱孩子讀書意願的話
17 與其斥責不好的科目,到不如獎勵好的科目,更能增添實力
18 如果不給孩子選擇學習的權利,將失去學習的興趣
19 告訴孩子「這樣對嗎?」讓他自己發現錯誤
20 利用賞罰做餌,只能提高一時的學習意願,最後反而糟糕
21 應該教孩子的不是學習的內容,而是學習的方法
22 附和孩子對老師的不滿,只會助長討厭學習
23 給孩子想表現什麼的經驗,讓孩子自動地記住文字


這種責備方法,使孩子不願聽話
●不引起反抗的「善責」秘訣
24 孩子一再搗蛋時,給他發洩的地方
25 說教時,斥責重點集中在一件事上
26 對「動作慢」的孩子,與其催促不如規定截止時間
27 嚴厲挑剔孩子的說謊,只會使孩子更愛說謊
28 父母引證自己的過去,雖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卻沒有說服的效果
29 鼓勵孩子時,指出具體的問題點
30 父母責罵的聲音愈小,孩子愈會側耳傾聽大人的話
31 即使再謙虛,父母也不要把孩子的缺點告訴第三者
32 訂定教養規則時,如果滲入「他人的看法」,會製造出不辨善惡的孩子
33 孩子吵架,即使追究理由,也不要斥責吵架行為
34 不是錯誤的行為,一旦攻擊人格的話,孩子會變得不知反省
35 責備角色全由父親一方擔任的話,孩子會失去對母親的信賴感
36 與其強要在人前打招呼,到不如用心讓他「習慣場合」
37 再怎麼不喜歡孩子的興趣,也要在某些場合認可
38 對於畏首畏尾的孩子,鼓勵的話反而收到反效果


這種責備方法,可以斷絕孩子的任性
●如何應付棘手難解的小孩
39 對於孩子的任性,即使開始時很難處理,也要貫徹斷然拒絕的決心
40 看穿大人的奉承,容易招致「反正我……」的反抗
41 即使父母比孩子佔下風,當場最好還是不要敷衍了事
42 即使讓孩子看出父母的想法不一致,也不要開口責備對方
43 有時候,旁人的一句話比父母說的一百次還有效
44 即使為了「方便」,也不能在教養孩子時說謊
45 在公共場所,反而離開孩子


這種責備方法,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如何培養獨立的孩子
46 發表狂妄的意見時,讓他盡情地自我主張
47 不要打斷孩子無理的要求,到不如採取對立的姿態比較好
48 對於不想回答的問題,不要拒絕,而用「現在說不出來」加以區別
49 縱然覺得很浪費,在使用零用錢時最好不要干涉
50 讓孩子自己檢討行動的方便性
51 如果不讓孩子面對小危險,將無法跨越大危險
52 缺乏「火柴經驗」等基礎體驗的話,會成為反應遲鈍的孩子
53 與其罵孩子說髒話,倒不如用一般話應對比較有效
54 幫忙孩子處理失敗的善後,但是讓孩子自己說出道歉的話
55 抽象的褒獎言詞,反而使孩子失去對母親的信賴感
56 強迫做錯事的孩子知道大人判斷的正確性,會使孩子變得離不開父母
57 攔腰打斷孩子的話,會使孩子講不清楚話
58 大人說討厭的事,孩子也會記得是討厭的


 這些是絕對不可說出的話
●母親的一句話,關係孩子的未來
59 指責能力、容貌等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改變的缺點,是一大禁忌
60 讓孩子覺得被父母親拋棄的話,往往成為致命傷
61 否定孩子將來的可能性,將徹底瓦解親子間的信賴關係
62 諷刺孩子的幼稚,會使孩子不想脫離那份幼稚
63 在朋友面前受制於父母的屈辱感,將侵襲孩子的心靈
64 雖然是輕鬆的玩笑,但是絕不能諷刺孩子
65 避免使用扼殺孩子自信和意願的致命言詞
66 讓孩子強烈地「感受到愛」,只會讓孩子感受到厭煩而不是感謝
67 挫折愈大,責備的效果愈弱
68 即使自己覺得罵得太兇,父母也不要胡亂承認錯誤
69 斥責之後的撫慰方式,大大地改變斥責的效果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6iCm4TORExSCE__7u24-/article?mid=481&prev=486&next=421&l=f&f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