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10月2日 星期二

七坐八爬

嬰幼兒藉動作刺激腦部成長
傳統上「七坐八爬」代表的是嬰幼兒發展的指標,也因此往往被大人用來衡量小孩是否表現「正常」。

剛出生嬰兒的大腦內含有數十億的神經細胞,他們多數尚未髓鞘化。在包括像移動及某些動作的刺激下,神經細胞得以快速地髓鞘化,此時腦的重量也快速增加。神經細胞的髓鞘化,建立起腦細胞間的快速聯結通路,此神經網路的建立,是日後高功能認知學習的第一步。

因此,嬰幼兒的發展呈現一個動態的過程。要評估腦功能的發展,則可藉由嬰幼兒表現出來的心智動作,是否符合相對應年紀的發展里程碑──也就是在某個年紀下,多數人都具有執行某些動作的能力。


例如:一~兩個月的嬰兒發展出社會性的微笑;三~四個月的嬰兒開始用雙手來探索世界,頸部的控制更趨成熟;六個月大的嬰兒開始學習坐;八到十個月大的嬰兒會爬;而一歲的小孩則是會走。

然而,在動作發展的評估中,「會爬」並不是一個必要的過程。學「爬」的目的是為了之後能站、能走。有些小孩,可能會跳過「爬」的階段而直接學站學走,甚至往往較同儕更早學會走路,這就是在發展里程碑的個別差異。

因此,就醫學的觀點而言,只要寶寶其他心智動作的發展並未落後,爬不爬並沒有關係。


況且,如果跳過「爬」的階段而會走,因「走」所需的肌肉協調與平衡,和使用的肌肉群較「爬」複雜,會走,即代表了寶寶的動作發展沒問題。

嬰兒跳過爬、直接走的原因

瞭解動作發展的個別差異性後,我們也要知道嬰兒不爬,是不是有其他因素。其原因歸納如下:

一、環境因素 由於都市化的影響與生活空間的限制、父母親的心態問題等,都是造成嬰兒不爬的原因。因為空間狹小,寶寶只能在娃娃床上活動;而父母親過度疼愛寶寶,常常將寶寶抱著,或者不忍寶寶哭泣,將玩具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以及擔心地板太髒,而不願讓寶寶在地面活動,這些都會剝奪寶寶學爬的機會。


因此,父母親可以佈置一個適合寶寶爬行的空間:可以用塑膠軟墊或巧拼地板,準備一些色彩鮮豔的玩具。同時必須注意安全問題:桌角最好是圓形或貼上護襯,插座使用插頭蓋,除去所有危險物品,包括:刀子、剪刀、小彈珠、筆、筷子、銅板等。

二、心理因素

三、生理因素

寶寶爬行好處多

1.完善平衡協調功能
爬行時寶寶必須把頭、頸抬起來,胸腹離地,用四肢支撐身體的重量。這不僅使手、腳、胸、腹、背、手臂和腿的肌肉得到鍛鍊而逐步發達起來,而且爬行是全身的動作,必須靠手腳運動協調才能爬得好、爬得快,所以也使寶寶身體的平衡協調功能得到完善發展,從而為以後站立、行走、跳躍打下良好基礎。

2.刺激大腦更聰明寶寶學會爬行以後,擴大了視野和接觸範圍,通過運用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感官刺激了大腦,促進各方面的協調,對大腦的發育和智力的開發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寶寶吃更多睡更香爬行還能提高寶寶的新陳代謝,有助於身體的生長發育。爬行,對寶寶來說可謂是一項劇烈的運動,能量消耗較大,這種活動與坐著相比,能量消耗要多上1倍,比躺著要多兩倍。由於身體能量消耗增多,寶寶就吃得多、睡得香,身體也長得快、長得結實。
 
其實寶寶沒有經過爬行而直接走路,並不影響寶寶的智力發展,只是從大動作發育這方面來說,可能會相對刺激少一些。

還是順其自然比較好!如果寶寶不樂意爬而想走,那就讓他走吧。等寶寶坐下來,看到喜歡的東西,說不定又會想要爬著過去拿。此外,爸爸媽媽可以在寶寶前方放置色彩鮮豔的玩具,鼓勵寶寶多爬行。^_^

參考資料 林口長庚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江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