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10月2日 星期二

電視寶寶

電視寶寶行不行?

摘自媽媽寶寶
更新日期:2007-05-06 記者:林佩蓉

每個地區的社會文化都深深影響該地未來的主人翁,台灣也不例外。在台灣,寶寶的主要照顧者常常會出現一種台灣「特有」的照顧方式,那就是把寶寶放在「學步車」中「看電視」。究竟這樣的現象是好是壞?到底1歲以下的寶寶可不可以看電視呢?讓我們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現實狀況篇

聲光強烈‧吸引力大
爸爸媽媽們若是有仔細觀察寶寶對於電視節目的反應,一定可以發現,寶寶最喜歡看的是「廣告」。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穆淑琪表示,電視廣告為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一定在「聲光」方面下了些工夫,好讓觀眾對這項產品有印象。而1歲以前的寶寶,對於電視內容、情節、劇情是無法了解、吸收的,他們唯一有興趣的就是強烈的聲光效果,而廣告剛好符合這項條件。因此,當我們仔細觀察,常常可以發現寶寶在廣告時段,反而會將目光集中在電視。
環境影響照顧方式
在國內,大部分的照顧者會將寶寶置於學步車中,並且開著電視,以便照顧者可以進行其他家事。穆淑琪醫師說,「常常可以想見一個畫面,寶寶在學步車中,走著走著就越來越靠近電視,有時候甚至就在正前方看著電視,等到奶奶從廚房忙完出來,才把寶寶拉到後面,電視還是繼續讓他看,於是就會不停的上演著『跑向前』、『拉退後』的戲碼,在奶奶忙著煮晚餐的時段。這就表示,奶奶也知道不能這麼近看電視,甚至知道寶寶不應該看電視,但是卻因為她無法兼顧寶寶與烹煮晚餐,因此只好用電視來『打發』寶寶。」

不良影響篇

問到對於寶寶,尤其1歲以下的寶寶,到底可不可以看電視,穆淑琪醫師表示,「不建議給寶寶看電視。雖然電視的強烈聲光效果可以吸引寶寶注意,可以稱之為一種『刺激』,但是這樣的刺激方式,並非正向的、也非合適的,因此不建議讓寶寶看電視。」那麼究竟看電視對寶寶會產生哪些不良影響呢?讓我們一一來告訴您。
Part 1 眼睛、視力
「鬥雞眼」好不了?
許多寶寶在2歲以前會有「假性內斜視」的狀況發生,也就是所謂的「鬥雞眼」,穆淑琪醫師說,這是因為寶寶的眼球肌肉尚未發育完全,所以會有這樣的現象,通常在寶寶2歲大左右,就會自然發育完全,而不再有鬥雞眼的現象。但是若寶寶長時間受到電視螢幕亮光的刺激,眼球肌肉協調度的進步就會受到阻礙,可能會使發育時間延長,或甚至無法發育完全。
研究文獻怎麼說?
穆淑琪醫師說,雖沒有研究報告直接指出看電視一定會近視或斜視,但是曾有文獻指出,看電視的確會影響寶寶視覺細胞的發育。
Part 2 專注力、思考能力
剝奪寶寶學習的權利
相信許多爸媽一定聽過,看太多電視的寶寶,其專注力不佳,不易集中精神。穆淑琪醫師表示的確如此,因為長時間接受強烈的聲光效果刺激,聲音的高低起伏很大,電視畫面變化得很快,讓寶寶的腦部長期暴露在高度刺激下,逐漸無法接受靜態的事物,在兒童氣質特質養成中最容易影響的應該是專注力不易集中。另外,穆淑琪醫師指出,像電視這樣的平面影像,對於寶寶的思考能力發展沒有任何的幫助。寶寶看電視時,到底可以就內容吸收多寡因孩子而異,這方面的影響不易量化,但另一顯而易見的影響可見的是因為畫面不斷轉換,他接收了第一個畫面,還來不及消化,下一個新的畫面又出現了,在這樣「來不及」的情況下,寶寶就只有不停的接收,卻無法在腦海中沉澱,慢慢的消化吸收。這樣寶寶在思考能力與創造力的學習上受阻,無形中照顧者也就剝奪了寶寶學習的權利。
Part 3 語言發展
過度刺激‧適得其反
為什麼寶寶只愛廣告,不愛「連續劇」呢?當然除了看不懂劇情之外,緩慢節奏也是不受寶寶喜愛的原因。通常廣告人物說話的速度會較戲劇演員快,因此較易吸引寶寶的注意力。關於這點,穆淑琪醫師表示,的確曾有研究報告指出,寶寶長期暴露在說話速度較快的環境下,對其語言發展有負面的影響。穆淑琪醫師進一步解釋,不僅是長期看電視的寶寶會出現這樣的問題,若是主要照顧者(通常是媽媽)的說話速度過快,也同樣會影響寶寶的語言發展。媽媽說話速度過快,除了會讓寶寶無法學習正確的發音之外,同時寶寶也會去學習媽媽說話的速度,但寶寶的語言發育尚未完成,使得寶寶雖然已習慣用媽媽說話的速度來思考事情,但是說話的速度卻跟不上,便會漸漸造成「口吃」的問題。
「口吃」絕非天生
穆淑琪醫師說,若是媽媽(主要照顧者)本身說話速度過快,比較容易養出「口吃」的孩子。媽媽對寶寶的影響是無遠弗屆的,一天24小時,寶寶都在聽媽媽說話,不僅有媽媽對著寶寶說話時會有影響力,媽媽在講電話、跟鄰居聊天等,都會影響到寶寶對語言的學習。因此,電視節目說話的速度,也是相同的道理,並不適合讓寶寶長期收聽,甚至學習其說話的方式,以免造成日後不良的影響。穆淑琪醫師還提醒爸媽,幫寶寶選擇說故事的CD時,除了故事內容及生動性要注意之外,當然也要注意其說故事的速度是否適中。當然,最好還是由爸媽親自說故事給寶寶聽喔!
Part 4 行為發展
缺少「互動」的學習
電視是單向輸入的媒介,寶寶在看電視時,只是不停且被動地在接收外來的訊息,電視無須等待寶寶有所回應,才產生下一個畫面。穆淑琪醫師說,這樣的狀況下,便是剝奪了寶寶學習「互動」的機會,若是與爸媽進行遊戲,通常都是在有互動的狀況下,才有辦法持續進行遊戲,這時寶寶便會學習到對於人、事、物的互動及反應,相反的「電視」是無法提供寶寶這樣的互動環境。
非「個人化」設計
針對這樣的問題,現在也出現一些互動性的兒童節目或DVD,強調可以讓寶寶互動學習。穆淑琪醫師認為,也許這樣的節目設計會較優於原本的單向、無互動的節目,但是這些節目或DVD也非「個人化」的設計,每個寶寶的反應時間及互動的方式一定不相同,有時甚至造成爸媽對於寶寶發展的狀況產生疑惑,認為寶寶是不是發展有問題,怎麼會看不懂?因此,穆淑琪醫師強調,寶寶最好的玩伴還是爸爸媽媽,同時也是最佳的學習對象。

醫師建議篇

別讓電視當保母
「電視絕對不是最佳的保母!」穆淑琪醫師強調。絕對不要用電視來打發寶寶,有些媽媽有事要忙,無法讓寶寶一直黏在身上時,就會想用電視來打發寶寶,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寶寶便會自己去看電視,電視似乎變成了他的好朋友,這些被動靜態的刺激,久而久之,寶寶再大一點,可能改玩電動,這些影響都必須在孩子早期發育時一併考量的。那麼,若是媽媽非得離開寶寶,讓他獨處時,該怎麼做比較好呢?穆淑琪醫師說,「關於這點我們當醫師的也挺無奈的!台灣地狹人稠,要求家長在家中為寶寶設計一間遊戲室,似乎有點要求過高。但是,遊戲室或遊戲區才是寶寶獨處的最佳環境。」
小小遊戲區
在台灣,要為寶寶騰出一間遊戲室是有點難度,穆淑琪醫師建議,至少為寶寶找出一個空間,大約1公尺乘以1公尺左右的空間,用小柵欄圍起來,並佈置安全的環境,放進寶寶最愛的玩具,給寶寶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另外,若是情況允許,可以給寶寶一間遊戲室,記得在遊戲間裡漆上鮮豔的顏色,但是不要太花俏,可以定期更換顏色,讓寶寶接受適當的視覺刺激,也許你的寶寶會愛上這樣的遊戲間(區),不再當個「橡皮糖」喔!
2歲寶寶懂得劇情
對於2歲以下的寶寶來說,節目的劇情是沒有什麼意義的,這些小寶寶往往都是被聲光效果所吸引,像是唱歌跳舞的節目,而且還必須是快節奏的歌曲。但是穆淑琪醫師提到,大約2歲左右的孩子,已經可以懂得電視節目的內容,因此若是真要利用電視節目或是DVD來教寶寶,一定要注意看電視的時間及距離。穆淑琪醫師說,「在診間常常可以聽見媽媽跟小寶貝說,『昨天巧虎看醫生是不是很乖,你也要跟巧虎一樣啊!』」可見,媽媽在帶小寶貝來看醫生的前一天,已經先利用節目劇情讓寶寶知道,「看醫生」是怎麼一回事了。因此,穆淑琪醫師表示,雖然不建議小寶寶看電視,但是卻無法不認同一些節目劇情教育孩子的「魔力」。
善用電視教育寶寶
穆淑琪醫師提醒家長,要讓小寶貝看電視時,一定要注意時間,每次收看大約15分鐘左右,至少休息30分鐘以上,一天最好不要超過3次。而距離方面,則依電視尺寸大小而定,一般是電視螢幕對角線距離的2倍以上。另外,一定要慎選節目內容,除了講話的速度不宜過快之外,劇情內容也要請家長審慎過濾。
爸媽說故事最好聽
其實學齡期的寶寶最需要的是父母親的陪伴,穆淑琪醫師表示,最好還是由家長親自教育寶寶,例如說故事給寶寶聽,從故事中寶寶也可以學到不少事情。由爸媽說故事的好處多多,即使每天都說同一個故事,寶寶也會有不同的感受,因為爸爸媽媽每天的情緒不同,因此表情、聲調、語氣,每天都會不同,就會帶給寶寶不同的感受,這樣的方式對寶寶而言,才是最佳的互動學習方式呢!
別讓寶寶只愛電視
其實寶寶最需要的是來自家庭的愛,這個階段的寶寶會慢慢建立「家」的觀念,由於家庭成員的互動,寶寶會感受到「愛」,並且學習去愛家中的每一位成員。在寶寶的成長階段中,若是少了這個部分,也許寶寶也就無法學習到什麼是「愛」了!千萬別讓你的寶寶只愛「電視」喔!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6iCm4TORExSCE__7u24-/article?mid=419&prev=420&next=418&l=f&fid=10





********************************************************************************

嬰兒可以看電視嗎?


您會讓嬰兒看電視嗎?高雄正薪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朱育德表示,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與台灣兒科醫學會的建議,0~2歲的嬰兒不宜看電視。看電視容易使嬰兒近視、缺乏與大人互動的時間,長大後注意力不易集中,也不利於空間立體感的建立。建議大人有空時多帶嬰兒到戶外看山看水,以免您家的寶貝成為近視寶寶。


嬰兒的視覺發展
剛出生的新生兒其實看不太到,能見的距離非常近,而且3個月以前的視覺畫面皆以黑白為主。3個月大時,嬰兒可見的距離約為30公分,視線比較集中,開始能夠盯著他人看。不過此時的視覺仍以黑白光影變化為主;3~4個月時,嬰兒的眼睛發展出追視的能力,視線可追著物體移動。6個月大的嬰兒可以看到1公尺的距離;1歲大的嬰兒則能見到2~3公尺的距離,也慢慢地近似於成人的視力。至於遠與近的立體感則在6個月時才會逐漸開始發展,在此之前嬰兒所能看到的都是接近平面的世界。在色彩的方面,6個月~1歲時嬰兒的視覺畫面會逐漸彩色化,辨別顏色的能力與視覺神經發展越來越好。
0~2歲的嬰兒不建議看電視
朱育德醫師表示,0~2歲的嬰兒不宜看電視。其實不只是電視,包括平板電腦與手機等3C產品,嬰兒都不宜接觸。主要原因如下:
(1)    這個年紀的嬰兒視力發展還不夠成熟,電視看久了很容易導致近視。從嬰兒時期就開始近視的話,成年後一直是近視的可能性也很高。應盡量給予嬰兒多一點的戶外活動,協助其視力發展,才能降低近視發生的比例。
(2)    嬰兒看電視的時間一旦多了,與家長接觸與互動的時間勢必減少。如此一來將會限制往後的人格發展與人際關係,缺乏與大人的互動對於嬰兒來說相當不利。
(3)    讓嬰兒看平面的螢幕,其實不利於其整合性空間立體感的發展,對於感覺統合來說也不是那麼恰當。一旦對空間的掌握度不佳,將來可能會因無法將平面地圖轉化為立體空間感,而較易迷路。2歲以前的嬰兒,會藉由觸摸與探索世界來逐漸培養出對於空間的概念,這個學習歷程無法藉由觀看電視來獲得。
(4)    看電視對嬰兒往後的專注力發展有負面影響。習慣了電視畫面總是會不斷跳動,學齡後也容易覺得老師上課很無趣。有研究顯示,過動兒在2歲前大多時常看電視。不過尚沒有足夠的證據顯示,看電視與日後成為過動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如果一定要看電視的話,建議2歲以後才較為合適。而且每天觀看電視的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中間要多休息。
看畫面快速閃過的卡通,OK嗎?
朱育德醫師表示,國外曾有動物實驗,讓小老鼠觀看變化速度快的圖像,實驗結果顯示看過快速動畫的老鼠變得比較具有攻擊性。不過目前仍缺乏進一步的人體實驗,只能作合理推斷:嬰兒看電視會讓其容易適應快節奏的畫面,可能會導致在日常生活中的專注力與穩定性變差。
電視有輻射線,所以要少看?
老一輩常說電視有輻射線,盡量不要坐太近觀看。其實看電視會吸收到的輻射線很有限,倒是不太需要擔心輻射線的影響。不過近距離看電視卻易形成近視,建議觀賞電視節目時,最好要距離電視螢幕2~3公尺以上較佳。相反來說,凝視手機與平板電腦時,由於距離較近,反而比較應該擔心輻射線的問題。
如何讓嬰兒不要看電視
1.      首先大人必須以身作則,自己不能沉迷於電視節目中。如果家裡根本不開電視,嬰兒想看也沒得看。與其讓嬰兒看電視,不如多花時間帶他出去走一走。大人不要只是貪圖一時方便,便將電視當成保母。
2.      盡量不要將看電視當成是一種獎賞,動輒就說「你若肯乖乖吃飯,等一下就讓你看電視」,這樣的說法會使兒童的價值觀也受到影響,逐漸認為「看電視是一件好事情」。電視節目僅能是偶爾調劑身心的輔助工具,不可以過於依賴。
富含葉黃素的食物,有助於視力
無論嬰兒是否有看電視的習慣,建議都要多吃富含葉黃素的食物。比方南瓜、葡萄、奇異果、菠菜、地瓜都對眼睛很好,建議家長可選用這些食材拌成泥餵給嬰兒吃,(一次一種即可),每天只要一點點,就能補充眼睛所需要的營養素喔!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795&prev=20796&next=20782&l=f&fid=6







******************************************************************************

電視寶寶行不行?

(From 媽媽寶寶雜誌 更新日期:2007-05-06 記者:林佩蓉)

每個地區的社會文化都深深影響該地未來的主人翁,台灣也不例外。在台灣,寶寶的主要照顧者常常會出現一種台灣「特有」的照顧方式,那就是把寶寶放在「學步車」中「看電視」。
究竟這樣的現象是好是壞?
到底1歲以下的寶寶可不可以看電視呢?
讓我們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現實狀況篇聲光強烈‧吸引力大
  爸爸媽媽們若是有仔細觀察寶寶對於電視節目的反應,一定可以發現,寶寶最喜歡看的是「廣告」。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穆淑琪表示,電視廣告為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一定在「聲光」方面下了些工夫,好讓觀眾對這項產品有印象。而1歲以前的寶寶,對於電視內容、情節、劇情是無法了解、吸收的,他們唯一有興趣的就是強烈的聲光效果,而廣告剛好符合這項條件。
  因此,當我們仔細觀察,常常可以發現寶寶在廣告時段,反而會將目光集中在電視。環境影響照顧方式在國內,大部分的照顧者會將寶寶置於學步車中,並且開著電視,以便照顧者可以進行其他家事。
  穆淑琪醫師說,「常常可以想見一個畫面,寶寶在學步車中,走著走著就越來越靠近電視,有時候甚至就在正前方看著電視,等到奶奶從廚房忙完出來,才把寶寶拉到後面,電視還是繼續讓他看,於是就會不停的上演著『跑向前』、『拉退後』的戲碼,在奶奶忙著煮晚餐的時段。這就表示,奶奶也知道不能這麼近看電視,甚至知道寶寶不應該看電視,但是卻因為她無法兼顧寶寶與烹煮晚餐,因此只好用電視來『打發』寶寶。」

不良影響篇  問到對於寶寶,尤其1歲以下的寶寶,到底可不可以看電視,穆淑琪醫師表示,「不建議給寶寶看電視。雖然電視的強烈聲光效果可以吸引寶寶注意,可以稱之為一種『刺激』,但是這樣的刺激方式,並非正向的、也非合適的,因此不建議讓寶寶看電視。」
  那麼究竟看電視對寶寶會產生哪些不良影響呢?
  讓我們一一來告訴您。
Part 1 眼睛、視力
「鬥雞眼」好不了?
  許多寶寶在2歲以前會有「假性內斜視」的狀況發生,也就是所謂的「鬥雞眼」,穆淑琪醫師說,這是因為寶寶的眼球肌肉尚未發育完全,所以會有這樣的現象,通常在寶寶2歲大左右,就會自然發育完全,而不再有鬥雞眼的現象。
  但是若寶寶長時間受到電視螢幕亮光的刺激,眼球肌肉協調度的進步就會受到阻礙,可能會使發育時間延長,或甚至無法發育完全。
研究文獻怎麼說?
  穆淑琪醫師說,雖沒有研究報告直接指出看電視一定會近視或斜視,但是曾有文獻指出,看電視的確會影響寶寶視覺細胞的發育。

Part 2 專注力、思考能力
剝奪寶寶學習的權利
  相信許多爸媽一定聽過,看太多電視的寶寶,其專注力不佳,不易集中精神。
  穆淑琪醫師表示的確如此,因為長時間接受強烈的聲光效果刺激,聲音的高低起伏很大,電視畫面變化得很快,讓寶寶的腦部長期暴露在高度刺激下,逐漸無法接受靜態的事物,在兒童氣質特質養成中最容易影響的應該是專注力不易集中。
  另外,穆淑琪醫師指出,像電視這樣的平面影像,對於寶寶的思考能力發展沒有任何的幫助。寶寶看電視時,到底可以就內容吸收多寡因孩子而異,這方面的影響不易量化,但另一顯而易見的影響可見的是因為畫面不斷轉換,他接收了第一個畫面,還來不及消化,下一個新的畫面又出現了,在這樣「來不及」的情況下,寶寶就只有不停的接收,卻無法在腦海中沉澱,慢慢的消化吸收。
  這樣寶寶在思考能力與創造力的學習上受阻,無形中照顧者也就剝奪了寶寶學習的權利。

Part 3 語言發展
過度刺激‧適得其反
  為什麼寶寶只愛廣告,不愛「連續劇」呢?
  當然除了看不懂劇情之外,緩慢節奏也是不受寶寶喜愛的原因。通常廣告人物說話的速度會較戲劇演員快,因此較易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關於這點,穆淑琪醫師表示,的確曾有研究報告指出,寶寶長期暴露在說話速度較快的環境下,對其語言發展有負面的影響。
  穆淑琪醫師進一步解釋,不僅是長期看電視的寶寶會出現這樣的問題,若是主要照顧者(通常是媽媽)的說話速度過快,也同樣會影響寶寶的語言發展。
  媽媽說話速度過快,除了會讓寶寶無法學習正確的發音之外,同時寶寶也會去學習媽媽說話的速度,但寶寶的語言發育尚未完成,使得寶寶雖然已習慣用媽媽說話的速度來思考事情,但是說話的速度卻跟不上,便會漸漸造成「口吃」的問題。「口吃」絕非天生穆淑琪醫師說,若是媽媽(主要照顧者)本身說話速度過快,比較容易養出「口吃」的孩子。
  媽媽對寶寶的影響是無遠弗屆的,一天24小時,寶寶都在聽媽媽說話,不僅有媽媽對著寶寶說話時會有影響力,媽媽在講電話、跟鄰居聊天等,都會影響到寶寶對語言的學習。因此,電視節目說話的速度,也是相同的道理,並不適合讓寶寶長期收聽,甚至學習其說話的方式,以免造成日後不良的影響。
  穆淑琪醫師還提醒爸媽,幫寶寶選擇說故事的CD時,除了故事內容及生動性要注意之外,當然也要注意其說故事的速度是否適中。當然,最好還是由爸媽親自說故事給寶寶聽喔!

Part 4 行為發展
缺少「互動」的學習
  電視是單向輸入的媒介,寶寶在看電視時,只是不停且被動地在接收外來的訊息,電視無須等待寶寶有所回應,才產生下一個畫面。
  穆淑琪醫師說,這樣的狀況下,便是剝奪了寶寶學習「互動」的機會,若是與爸媽進行遊戲,通常都是在有互動的狀況下,才有辦法持續進行遊戲,這時寶寶便會學習到對於人、事、物的互動及反應,相反的「電視」是無法提供寶寶這樣的互動環境。非「個人化」設計針對這樣的問題,現在也出現一些互動性的兒童節目或DVD,強調可以讓寶寶互動學習。
  穆淑琪醫師認為,也許這樣的節目設計會較優於原本的單向、無互動的節目,但是這些節目或DVD也非「個人化」的設計,每個寶寶的反應時間及互動的方式一定不相同,有時甚至造成爸媽對於寶寶發展的狀況產生疑惑,認為寶寶是不是發展有問題,怎麼會看不懂?
  因此,穆淑琪醫師強調,寶寶最好的玩伴還是爸爸媽媽,同時也是最佳的學習對象。

醫師建議篇
別讓電視當保母
  「電視絕對不是最佳的保母!」穆淑琪醫師強調。
  絕對不要用電視來打發寶寶,有些媽媽有事要忙,無法讓寶寶一直黏在身上時,就會想用電視來打發寶寶,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寶寶便會自己去看電視,電視似乎變成了他的好朋友,這些被動靜態的刺激,久而久之,寶寶再大一點,可能改玩電動,這些影響都必須在孩子早期發育時一併考量的。
  那麼,若是媽媽非得離開寶寶,讓他獨處時,該怎麼做比較好呢?
  穆淑琪醫師說,「關於這點我們當醫師的也挺無奈的!台灣地狹人稠,要求家長在家中為寶寶設計一間遊戲室,似乎有點要求過高。但是,遊戲室或遊戲區才是寶寶獨處的最佳環境。」

小小遊戲區
  在台灣,要為寶寶騰出一間遊戲室是有點難度,穆淑琪醫師建議,至少為寶寶找出一個空間,大約1公尺乘以1公尺左右的空間,用小柵欄圍起來,並佈置安全的環境,放進寶寶最愛的玩具,給寶寶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另外,若是情況允許,可以給寶寶一間遊戲室,記得在遊戲間裡漆上鮮豔的顏色,但是不要太花俏,可以定期更換顏色,讓寶寶接受適當的視覺刺激,也許你的寶寶會愛上這樣的遊戲間(區),不再當個「橡皮糖」喔!

2歲寶寶懂得劇情
  對於2歲以下的寶寶來說,節目的劇情是沒有什麼意義的,這些小寶寶往往都是被聲光效果所吸引,像是唱歌跳舞的節目,而且還必須是快節奏的歌曲。
  但是穆淑琪醫師提到,大約2歲左右的孩子,已經可以懂得電視節目的內容,因此若是真要利用電視節目或是DVD來教寶寶,一定要注意看電視的時間及距離。穆淑琪醫師說,「在診間常常可以聽見媽媽跟小寶貝說,『昨天巧虎看醫生是不是很乖,你也要跟巧虎一樣啊!』」可見,媽媽在帶小寶貝來看醫生的前一天,已經先利用節目劇情讓寶寶知道,「看醫生」是怎麼一回事了。因此,穆淑琪醫師表示,雖然不建議小寶寶看電視,但是卻無法不認同一些節目劇情教育孩子的「魔力」。

善用電視教育寶寶
  穆淑琪醫師提醒家長,要讓小寶貝看電視時,一定要注意時間,每次收看大約15分鐘左右,至少休息30分鐘以上,一天最好不要超過3次。而距離方面,則依電視尺寸大小而定,一般是電視螢幕對角線距離的2倍以上。另外,一定要慎選節目內容,除了講話的速度不宜過快之外,劇情內容也要請家長審慎過濾。

爸媽說故事最好聽
  其實學齡期的寶寶最需要的是父母親的陪伴,穆淑琪醫師表示,最好還是由家長親自教育寶寶,例如說故事給寶寶聽,從故事中寶寶也可以學到不少事情。由爸媽說故事的好處多多,即使每天都說同一個故事,寶寶也會有不同的感受,因為爸爸媽媽每天的情緒不同,因此表情、聲調、語氣,每天都會不同,就會帶給寶寶不同的感受,這樣的方式對寶寶而言,才是最佳的互動學習方式呢!

別讓寶寶只愛電視
  其實寶寶最需要的是來自家庭的愛,這個階段的寶寶會慢慢建立「家」的觀念,由於家庭成員的互動,寶寶會感受到「愛」,並且學習去愛家中的每一位成員。在寶寶的成長階段中,若是少了這個部分,也許寶寶也就無法學習到什麼是「愛」了!千萬別讓你的寶寶只愛「電視」喔!






********************************************************************************

兒童看電視 1年1000小時

【聯合報/記者張幼芳/台北報導】 2006.12.21 03:08 am

兒福聯盟
昨天公布兒童傳播權調查報告,小朋友手持對電視節目的期望,掛上耶誕樹許願。
記者林俊良/攝影 孩子愈來愈愛看電視!兒童福利聯盟調查發現,國小學童比去年多花了15.6個小時看電視、假日更有近1/4小朋友「看破5小時」、平均1年花近1000小時坐在電視前。

不只「超時」,閱聽也有「超齡」趨向。兒盟調查,小朋友最愛的電視類型雖然還是卡通,格鬥及非格鬥卡通各約有5成擁護者,但有42%孩子喜歡看偶像劇,愛看綜藝節目的也超過30%
兒盟「兒童傳播權調查」從全國4區各取1縣市46年級學生施測,共收集1351分有效問卷。兒盟執行長王育敏指出,兒少占總人口21%,又是長期接受洗禮的「收視大戶」,但國內為兒少準備的節目少得可憐,是最被忽略的一群「收視孤兒」。
她說,一般綜合頻道的兒少、卡通節目,只占所有時段的7.6%;國內89個頻道,兒少專屬頻道只有5個。這些兒少頻道雖全天播放適合孩子觀賞的節目,但購自國外的卡通動畫占了近90%,「其中不乏暴力的格鬥卡通」,能與在地聯結的自製節目,只約11%
她指出,自製節目少,又因經費有限,難顧及內容,口味又多偏「幼兒」,缺乏分齡。以公視「下課花路米」、「古典魔力客」等優良節目來說,中高年級學童已經覺得「無聊、幼稚」,甚至有40%表示根本不看「兒童節目」。
「小朋友沒有什麼選擇,只好狂看卡通、偶像劇。」
對照去年兒童收視調查,兒盟發現國小孩子每周收視時數從17小時上升為17.3小時,非假日每天「看超過2小時」的比率上升,到了假日更有22%學童看超過五小時,儼然是主要娛樂活動。
王育敏指出,兒童花這麼多時間在電視前接受「教育」,需要更多啟發性、擴展知識視野的節目,但目前商業電視台不願製播、公共電視也不可能全天播兒少節目,政府應擔負起製播兒少節目的責任。
她說,兒少人口比率與台灣相仿的英國有16個兒少頻道,本土自製節目達40%,還有3個國營兒少頻道,分齡播節目;大陸也有34個政府設立的兒少頻道,台灣應該急起直追,不要讓兒少成沒人管的收視孤兒。 新聞來源: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4/3656090.shtml
 http://blog.roodo.com/peggyedu/archives/2587946.html







*******************************************************************************
再忙,也要陪孩子
別讓電視當保母!
文╱國立台南大學科技發展與傳播研究所教授 吳知賢
輯╱張玉櫻
幾乎所有的嬰兒都喜歡看電視,這個神奇的匣子不但有五光十色的畫面,好聽的歌曲,更好玩的是裡面的人會講話、唱歌和跳舞,當然會吸引住小小觀眾。漸漸的,爸媽就讓電視成了寶寶的保母。但你可知道,不當的收看電視對小寶寶的身體及智能發育傷害很大喔! 電視寶寶活動少,聲光刺激太強烈!
看電視並不是那麼糟糕的事,例如寶寶喜歡的卡通有好聽的歌曲、豐富的色彩、千變萬化的設計、生動的創意,透過這些可以讓寶寶擴展視野,學到一些字彙和概念,也看到許多人際互動與情感表達的情形。不過當嬰幼兒長時間待在電視機前,最明顯的影響是在身體方面。
我們都知道嬰幼兒的動作技巧發展對將來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動作技巧的嫻熟可以幫助嬰幼兒展開對環境的探索、增長見識、發展獨立的人格,更是幼兒與同儕交往的工具,動作技巧發展遲緩的幼兒往往不容易得到同伴的歡迎,但是動作技能發展良好的幼兒卻能與同伴打成一片,建立友誼。
為了發展健全的體魄,強化心肺功能與肌肉協調,那就必須從事經常性的運動。但是當寶寶看太多電視,又吃了過量甜食或垃圾食物,可能會面臨體重過重、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臟病的風險。同時近距離的收看電視,因為畫面變換過於快速,聲音的刺激及輻射線的干擾,也是值得我們注意的問題。
電視看多了,影響baby腦部、視覺及語言發展
其次,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展在嬰幼兒階段是最快速的,1歲左右,腦細胞的發展達到成人的50﹪,2~3歲達到75%,因此在腦功能發展最關鍵的時期,持續的智力運作愈多,愈能繁衍出更多的腦神經迴路與連結,思考也會愈精緻複雜。可是吸引嬰幼兒看的節目,大都是快速的動作和搞笑的畫面,這種整體的視覺圖像方式不太需要花費心力咀嚼內容,因此主宰邏輯分析的腦功能停止活動。
此外,如果嬰幼兒只接觸某種型態的視覺刺激(如看漫畫、打電動玩具或看電視),很少花時間在其他有挑戰性的活動(如拼圖、讀故事書、玩積木),又缺乏與成人及同儕的討論,可能就會影響腦部發展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當嬰幼兒長時間靜態地看電視,相對的就減少了其他活動的時間,而這些活動在兒童的發展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例如玩沙、跳繩、扮家家酒、玩黏土、畫圖等,都是很好的觸覺及感覺活動。但「看」不等於「做」,影像,無論多麼生動多彩,都無法促成肢體動作的發展,只看電視的嬰幼兒喪失了接觸這些立體及三度空間的東西,對兒童腦部的發展非常不利。
同時,看電視只需要「視」與「聽」,特別是「視」,常常造成寶寶的視覺器官過度使用;再加上台灣的居住空間普遍狹窄,如果又缺乏戶外活動的調劑,幼兒視力不良的情形比比皆是。此外,電視上所呈現的語言不盡然能配合嬰幼兒的發展,而且電視是單向溝通,嬰幼兒無法經由對談中練習,所以不能幫助寶寶及早建立良好優美的語言形式。
與其禁止,不如陪伴與導引
每個家庭都應該建立自己家裡使用媒介的規則,比如規定觀看電視的時間,可以在電視機上放一個提醒不要看太久的標誌,同時家長應該留意寶寶喜歡收看節目的類型,是否過於偏重某一類型,最好有技巧的引導寶寶接觸不同文化及內容的電視節目。
當然,盡量抽空和孩子一起看電視是絕對需要的,父母應該了解寶寶最喜歡的節目或卡通是什麼內容?他們最想扮演的角色是誰?個性和打扮如何?節目中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什麼樣的人物是英雄?父母愈是願意學習和孩子分享討論節目內容,給他們讚美,幽默而自然地敞開心胸傾聽孩子們的心聲,他們就會愈願意告訴你他們在想些什麼。若是父母懂得循序漸進,提出有意思又有創意的問題,愈能激發寶寶去思考。
說真的,兒童的媒介文化在許多方面帶有顛覆特質,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深受兒童喜愛。例如卡通影片「辛普森家庭」,以家人間的糗事及爸爸的無厘頭顛覆了「傳統快樂家庭」、「爸爸知道最多」的公式,而主角「霸子」根本就是一個成績很差的頑皮小孩,許多家長非常不喜歡這樣的角色模式,但孩子喜歡;「蠟筆小新」則是以小新肆無忌憚的語言來挑戰成人的權威及隱私,造成轟動。對許多關心兩性議題的父母而言,有著大眼、豐胸、細腰及俏臀的芭比娃娃,更絕對不是他們心目中理想的玩具,但小孩喜歡得不得了。
如果家長以為自己懂得最多,因而輕蔑兒童的流行文化,以自己的喜好與口味決定孩子應該接受什麼樣的媒介,可能要想想,父母所堅持的真是為了下一代好?還是為了建造「自己想要的童年」?
結語
總之,儘可能的拋開成人的自以為是,或是道德灌輸與干預,細心地觀察孩子們的流行文化經驗,有智慧的父母懂得尊重孩子們的意見與想法,但能因勢利導,啟發他們思考,漸漸才能培養孩子覺察媒體內容的批判精神。

(取材自嬰兒與母親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2_102.asp







***************************************************************************

宅小孩   S世代  來臨

什麼是S世代?
是不是不知不覺已教養出S世代小孩?

當你專注於自己的事比如平板電腦操作,
怕吵怕小孩無聊就給他們玩你的智慧手機,
不知不覺小孩跟你一樣已成小小低頭族...


S世代
Screen Generation,
螢幕世代,簡稱S世代,

現代的孩子從小就因為大人關係,
電腦、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陪伴,
父母為安撫小孩,3C產品儼然成為保母,

醫學專家有警告,小孩過度使用3C產品,
容易過動注意力不集中,家長們不可不謹慎...







******************************************************************
 作者:許芳菊 出處:親子天下  
根據《親子天下》的「台灣學童玩樂狀況」大調查顯示,台灣孩子玩的內容太過貧乏,大多是在室內做靜態的玩,缺乏人際互動,專家認為,這樣的玩,對孩子的發展有害。  
玩有助於孩子人格成長與各種大能的培養,台灣的孩子是否有足夠的時間玩?都在玩些什麼?不會玩會造成哪些後遺症?親子天下雜誌特別針對國小五年級與國中二年級的師生,進行「台灣學童玩樂狀況大調查」,結果發現:孩子最常在家玩,最喜歡上網,「宅小孩」世代隱然成形 
就玩樂的時間來說,超過七成的學生覺得他們的休閒玩樂時間足夠。但是再仔細分析他們都在哪裡玩,有將近六成的學生最常在家裡玩。而且,休閒時最常做的活動,第一名是上網(五六.八%)、第二名是運動(五四.八%)、第三名是看電視或DVD(五四%)。總體來說,有將近六成的學生看電視或上網時間多於運動,其中,國中二年級學生比國小五年級更「宅」,超過七成的國中生,看電視和上網時間遠多於運動。 
根據《親子天下》的「台灣學童玩樂狀況」大調查顯示,台灣孩子玩的內容太過貧乏,大多是在室內做靜態的玩,缺乏人際互動,專家認為,這樣的玩,對孩子的發展有害。 七成導師覺得學生人際關係嚴重,交友愈困難的孩子,愈不喜歡上學,讓人擔心的是,台灣大部分的孩子雖然在玩的時間上是足夠的,但玩的內容卻太過貧脊,大多是在室內做靜態的玩。上網、看電視,都是屬於比較被動接受資訊,缺乏人際互動的玩。這樣的玩,對於孩子各方面的幫助並不大,甚至有害。 
《親子天下》的調查也發現,超過七成的導師覺得學生人際關係上的問題嚴重,顯示現在的孩子需要更多人際互動的學習。調查也發現,玩樂時間愈不足,交朋友愈有困難。而交朋友愈有困難的孩子,就愈不喜歡上學。校園玩樂空間、遊戲設施都不足,台灣的孩子喜歡窩在家裡玩,是否是因為缺乏好玩的環境?當許多國家投入大筆預算打造兒童、青少年的休閒空間與友善的校園時,台灣的校園,並沒有替孩子提供了一個友善的玩樂空間。 
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導師認為學校給學生的休閒活動空間不足。超過六成的導師認為學校提供的遊戲設施不足。學生的感受方面,有超過一半的國中生覺得學校遊戲空間不足。整體來看,不論是校園空間或整個社會,並沒有提供足夠的遊樂空間給孩子去玩,尤其是國中生的情況更為嚴重。學生覺得體育課時間不夠,休閒時間被填滿,導致學習動機低,至於孩子是否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體能活動?答案不是很肯定。 
根據導師的回答,有將近六成的學生每週體育課不超過兩小時。而有四成八的導師覺得體育課程時數不夠。學生感覺不足的現象更明顯,超過五成的學生覺得學校體育活動時間不足,其中國中生感覺體
 
育課時間不夠的比率更高。整體來看,中小學生的體育課程時間稍嫌不足,尤其是對於需要發洩精力、紓解壓力的國中生,更需要用心安排體育課程,讓他們的身心得以健康的走過青春期。 
《親子天下》的調查結果也顯示,台灣的孩子學習動機低,超過九成的導師覺得學生學習動機不強。
學生更缺乏主動學習的機會,因為時間幾乎都被安排、塞滿了。超過六成的學生有上安親班或補習班。其中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學生週一到週五平均每天待在安親班或補習班超過三小時。等於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八點都是被動的接受別人安排的學習活動。 
孩子喜歡有趣的學習
學生的學習動機低落,如何才能提高學習動機?玩,是一個很肯定的答案。學生覺得好玩的課程最重要的前三名是:內容有趣(七一.三%)、有挑戰性(四六.四%)、可以到戶外去(四五%),學生最喜歡老師上課的方式前三名是:做遊戲(六三.一%)、進行戶外教學(五三%)、分組討論(三九.七%)。 
資料來源http://kp6355.pixnet.net/blog/category/1362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