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抗拒的態度,父母的反應最好是暫停訓練,等一、二個月之後再試試看。
凱麗原本都能好好地坐在廁所的馬桶上。突然有一天,她開始拒絕坐馬桶。我們試著用一些小獎品誘惑她,還是沒有用。有一次,她的功稚園老師建議我們對凱麗說,如果她好好坐馬桶,我們就帶她去度假,我們聽了好生氣。最後,只好宣告放棄,大部份時間還是幫她包尿布。她在家的時候如果要求穿內褲,我們也會順著她。我們沒有提醒她去上廁所,對於偶爾出現的意外也沒有任何責難。大約過了一個月,我們對她說:「凱麗,我們覺得現在妳已經可以一整天都不用包尿布了。你覺得好不好?」她答道:「好啊!」從此以後,什麼問題都沒了。
當一個孩子不願配合父母的如廁計劃時,我們可以說他是在抗拒。抗拒的意思就是,孩子拒絕按著父母所指的方向前進。
不願配合
在如廁訓練的早期階段,父母會要求孩子坐在小馬桶上幾分鐘,父母在一旁說故事給她聽或陪她聊天。有些孩子配合了幾天之後,可能會開始抗拒。如果父母不堅持,等幾個鐘頭之後,甚至隔天再試,通常還是能再度引發孩子的興趣。假如孩子一再拒絕,父母應該視為好現象,因為那表示她尚未預備好。面對孩子抗拒的態度,父母的反應最好是暫停訓練,等一、二個月之後再試試看。
孩子即使喜歡坐小馬桶,也有明顯的進步,偶爾也還是會拒絕配合。這個階段的孩子有時候會故意和父母唱反調,那是很自然的現象。叫她進來吃晚飯,她卻不予理會,那並不表示她不餓或不想和家人在一起。她真正的意思是「等一下」或「我現在不想停下手上的活動」。許多父母發現,遇到這種情形時,其實只要態度冷靜、口氣堅定,孩子就會勉強自己停止遊玩,坐到餐桌旁。同樣的道理,只要孩子拒絕坐馬桶的態度不是很堅決,父母就不必暫停如廁訓練,反而應該繼續如常的以冷靜但堅定的口吻要求他去上廁所,或者是使用定時器,藉由鈴聲提醒他。
這個時候的孩子只會想到自己
孩子是否真的排斥坐馬桶,從她的話語和行動可以判斷出來。任何時間,不論是午睡起來或洗澡後,她都會一概拒絕。即使是坐在馬桶上,從她的表情也看得出來,她是下定決心要把大便憋住。她會告訴你她要包尿布到四歲,或者是要你把小馬桶丟進垃圾桶,因為她討厭那個東西。
看到孩子這種反應,父母難免會覺得很受挫。通常父母如果認為孩子已經具備了足夠的條件,可以接受如廁訓練了,就會急著想趕快省下買尿布的錢和包尿布的麻煩。只可惜孩子並不這麼想。就像其它同年齡的小孩一樣,她永遠只想到自己。這種差異就會在親子之間製造緊張氣氛,產生不良的影響,導致孩子排斥得更厲害。
找出孩子突然不配合如廁訓練的原因
如果你家的孩子原本很樂意配合如廁訓練,後來卻開始排斥,父母不妨試試下列幾種方法:
●絕對不要為了孩子偶爾出錯而怒氣大作或表示失望。為了讓孩子能獨立使用廁所,務必要讓她覺得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她自己,不是為了討好父母。
●檢討你要求或敦促孩子上廁所的方法。有時候只要父母主動減少提醒的次數,或把聲音放輕,孩子排斥的態度自然就會消失。很多父母自認為已經夠讓孩子順其自然了,卻把壓力放進聲音裡而不自知,孩子卻能感受得到。何不改用定時器,或者是乾脆都不要提醒他。
●不要讓其它因素干擾孩子。忙碌的生活、混亂的作息或家庭的壓力,這些都會消耗她的精力,磨光她對坐小馬桶的興趣。她抗拒,或許就是在告訴你她此刻無法「負荷」如廁訓練。
退而求其次的好方法
解決這個問題無所謂的不二法門。如果你自認已經盡心盡力,情況卻依然如故,最好暫停訓練。告訴孩子現在要暫停練習。意思很簡單,就是繼續包尿布。孩子如果已經在穿訓練褲或內褲,只要你不把重新包尿布當做一種處罰,那就再回到從前的日子罷。
賓州醫學院曾經進行一項大規模的研究,結果發現,如果讓一群已經訓練一半,可是卻拒絕在馬桶上大便的小孩重新包尿布,而且不以此做為懲罰,其中有百分之九十的孩子會在三個月內完全學會上廁所。雖然沒有人敢明確的說出一個中斷的時間,不過一個月是最底限。
至少等一個月以後再重新開始。這時候孩子多半會願意再試一次,成功率也提高許多。萬一孩子仍舊不願意或者是很憤怒、很沮喪,最好找醫師談一談。外人的意見常常會有不少幫助。況且孩子對於能幫助他們重回正軌的外人往往會比較感興趣,也比較願意配合。
取材自New父母學院-跟尿布說拜拜
http://www.tmac.com.tw/parents/parents_detail.asp?parentskindid=2&parentsPag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