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收集的資訊很多,最近都將相同的類似的,合併貼在同一文章裡,方便一次搜尋與參考,所以還是有不斷新增許多好文分享喔!!!(((網頁內收集之轉貼的文章及圖片資訊,如有觸及侵犯到原作者著作權,拜託請告之,將立即作修改處理!謝謝您的指教與分享,感恩!)))
網頁
▼
2012年11月22日 星期四
克服孩子的分離焦慮|兒童疑難雜症OK繃
生命的過程中,總是充滿了一次又一次的離別,或是令人悲傷落淚的場面。當這些事情發生在孩子身上時,他們的感受更是強烈。
若以成長階段來區分人生會面臨的各種焦慮,學齡前的孩子會出現「分離焦慮」。當父母把這個年齡的孩子送到托兒所、保母家或學校時,通常他們都會出現放聲大哭或尖聲叫鬧不休的行為。「分離焦慮」不僅是正常的現象,也是孩子對你充滿孺慕之情的表現。以下是專家針對「分離焦慮」所提出的建議,有助於舒緩孩子心中的不捨與痛苦。
讓孩子知道你一定會回來接他
羅伯特.孟德爾森博士指出:「當有媽媽告訴我,每次她要離開孩子身邊時,孩子總是不停地哭鬧。這種時候,我就會對這個媽媽說,都是因為妳跟孩子黏得太緊,太少離開他了。所以,在媽媽離開時,孩子便開始哭鬧,這可能是因為他並不確定媽媽會不會再回來的緣故。」只要經過短暫的離別,幾次來來回回之後,就算是最容易焦慮不安的孩子,也會從中得到一些訊息--雖然媽媽離開了,但是她一定會回來的。
讓孩子有心理準備
賓夕凡尼亞州立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isity)人類發展學教授傑伊.貝爾斯基(Jay Belsky)表示:「預先讓孩子知道,你什麼時候會離開,讓孩子有預期性的焦慮心理,總比事出突然讓他措手不及要好一些。」他特別提醒,不要對孩子絮絮叨叨地說明一大堆。他說:「只要簡單扼要地說,爸媽待會兒有事要出門,保母會來家裡陪你。如果你一再地跟他說明這件事,不但會讓孩子感覺你很焦慮,這種不安的情緒還會傳染給他。」
道別時間不宜過長
臨別當頭,最好表現得果決明快。
貝爾斯基醫生說道:「最要不得的就是站在門口不斷地說盡好話或解釋,事實上這麼做只會增加孩子心中的焦慮。你得提醒自己,你眼前所見的這一幕悲傷的畫面,通常在你離開不久就會好轉的。」
開心地向孩子道別
離開的時候,說聲「我愛你」或是給孩子一個親吻,都具有安撫作用。貝爾斯基醫生建議家長把「親吻」當成每天道別時的例行動作,讓孩子感到安心。
認同孩子內心的感受
不要對孩子說:「好了,不要哭了!」或是「別再胡思亂想了!」這些舉動只會暴露出你自己的焦慮,讓孩子更加難過。你必須體會他的感受,並設法安慰他。貝爾斯基醫生建議:「你可以對孩子說:『我知道你不希望媽媽離開,可是你已經長大了,也懂事了,我相信你一定辦得到的。』你得讓孩子知道,其實你可以理解他的感受,並不會因此責怪他。」
讓孩子瞭解這只是短暫的分離
貝爾斯基醫生表示,臨行前,不妨留下一件屬於你個人擁有的東西,好比一件飾品,任何一項小東西,或者答應他等你回家後,再一起完成某項計畫,這麼做的目的在於傳達一個訊息:「我就快回來了!」他說道:「任何物品只要能傳達這樣的訊息,而且能夠持久維持親子之間的關係,就是最佳選擇。」
計畫某些活動
兒童心理學家席拉.莉柏蒂(Sheila Ribordy)博士表示:「對於年紀稍長的孩子(大約五歲以上)你可以事先安排一些遊戲或活動,讓他在你離開的期間進行。孩子在專心玩遊戲的時候,比較不會沈浸在沮喪的情緒中。」
把孩子扥給他熟識的人
相較於陌生的臉孔,孩子面對他所熟悉的人會更有安全感。貝爾斯基醫生建議:「如果你臨時請一位孩子不熟悉的保母來照顧他,最好請保母在你離開之前的四十五分鐘過來,而且務必在你出門前帶著孩子和這位保母一起坐下來聊聊天。父母應該設法營造和諧友善的氣氛,不妨對這位新保母顯露出相談甚歡的感覺。因為,孩子通常會認為,父母的朋友就是他們的朋友。」
取材自New父母學院-兒童疑難雜症OK繃 http://www.tmac.com.tw/parents/parents_detail.asp?parentskindid=2&parentsPage=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