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11月23日 星期五

六種寶寶常見的疹子疾病


長疹子也是寶寶身體出現異常的一種信號,不過媽咪們無須因為寶寶長疹而感到擔心,因為一般在幾天過後,長疹的症狀就會自然消失,通常醫師會根據寶寶長疹的顏色及模樣,診斷出所罹患的疾病種類,若在發高燒時,伴隨可疑的長疹症狀,應立即到醫院治療!


6種伴隨長疹症狀的常見疾病

.1.
水痘
彭賢禮皮膚科診所主治醫師林宏謙表示,經過2~3週的潛伏期之後,大多數病患會先出現發燒發冷、頭痛、疲倦、喉嚨痛等感冒症狀,寶寶首先會開始發燒至37~38℃,約1天過後,臉部、胸部、腹部等部位會出現紅色的疹子,第2天後,長疹的部位會開始化膿,3~4天之間,會擴散至頭部、口腔和性器官等各個部位。

預防方法
1、疫苗接種
(1)水痘疫苗為活性減毒疫苗,接種後約有95%的人可產生抗體,可維持至少7年以上。而成人仍有部分於接種疫苗後感染水痘,但感染後的症狀較減輕微。
(2)接種劑量:出生滿12個月至未滿13歲接種一劑,13歲以上接種二劑,間隔4~8週。

.2.
麻疹
潛伏期約10~14天,發病的初期有結膜炎與一些上呼吸道症狀,寶寶會先出現高燒、倦怠、咳嗽、鼻炎、結膜炎等症狀。

預防方法:
(1)注射含麻疹活性減毒的疫苗後,可以使95%以上的人產生主動免疫。
(2)常規預防接種時程:出生滿12個月及國小一年級,各接種一劑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3. 德國麻疹
感染德國麻疹臨床上病人會有輕微的症狀,如輕度發燒、疲倦、鼻咽炎、耳後淋巴結明顯腫大,並伴隨全身性不規則丘疹,與麻疹或猩紅熱發疹相似,疹子約維持3天。
預防方法
自然感染或接種疫苗均可產生永久性的免疫,媽咪懷孕可施打疫苗,有免疫的母親生下的嬰兒,大約6~9個月內有媽媽的抗體保護。出生滿12個月及國小一年級各接種一劑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德國麻疹疫苗為活性減毒疫苗,將近98%~99%的易感性宿主,可經由預防接種產生明顯的抗體反應。



4. 玫瑰疹
因其為玫瑰般色澤的疹子,因此命名為玫瑰疹。達到40℃的高燒會持續3~4天,伴隨不明顯的呼吸道症狀與腹瀉,頸部或耳朵後面的淋巴結會開始紅腫。因為罹病的寶寶年齡很小、體溫上升很高、沒有明顯的症狀,常會使人擔心有敗血症的可能。但是這些病童在用藥退燒以後,精神與活力大多良好,有經驗的醫師常常可以根據這些特點,就會預測可能是嬰兒玫瑰疹。

預防方法
玫瑰疹全年都可能發生,以春、秋兩季發生機率最多,要特別注意。傳染途徑以飛沫傳染為主,病毒多在健康成人的唾液中,經由口腔、鼻腔或結膜黏膜進入嬰幼兒體內,進而發病。很少經由接觸傳染,所以並不容易造成大流行。


.5. 腸病毒
腸病毒以「疱疹性咽峽炎」、「手口足病」都是最常見的典型症狀,疱疹性咽狹炎患童通常會發燒、口腔後部出現水泡潰瘍,比較大的孩子通常會喉嚨疼痛,小小孩則有拒食的傾向。潰瘍持續1週左右。手口足症患童於手掌、腳掌、有些於手肘、腳膝蓋或臀部周圍出現稍微隆起之紅疹,疹子頂端大多有小水泡,其中腸病毒71型的疹子較小需仔細觀察,疹子大多不癢、不會結痂,口腔也會發生潰瘍。

預防方法
目前仍未研發出可應對的疫苗,而且通常得過一次腸病毒,也沒辦法對其他類型的病毒完全免疫,因為有不同病毒型可在同年流行,所以寶寶一年有可能得到2~3次腸病毒的感染。腸病毒經由飛沫傳染,例如噴嚏、咳嗽時所產生的口鼻分泌物,或糞便亦可能是傳染途徑之一,所以會提倡多洗手、戴口罩的保護性措施。


.6. 猩紅熱
3大臨床症狀為「咽頭炎」、「發高燒」、「皮膚疹」,有時伴隨著頭痛、嘔吐、腹痛等症狀,此時寶寶容易被誤診為一般感冒或腸胃炎,1~2天後,從頸部開始出現瀰漫性紅色點狀皮疹,向下蔓延到軀幹及四肢,皮疹有時候會有輕微癢感,皮膚摸起來會有點粗粗的觸感,尤其在頸部、腋窩、腹股溝處等皮膚皺摺處,紅疹更明顯,一般而言,患處非常搔癢,過了2~3天之後,舌頭會出現顏色像草莓一樣鮮紅的疹子,紅疹約3~4天開始消退,皮膚會開始脫皮,但不會留下疤痕。

預防方法
目前並無疫苗可以預防猩紅熱,但保持良好個人及環境衛生,可減低感染機會,當雙手被口鼻分泌物汙染後,應立即用清潔劑洗手,避免與他人共用個人物品。若已感染,抗生素可有效治療猩紅熱。

~原文刊載於2012年7月號《媽媽寶寶雜誌》;詳細文章內容,請至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站www.mombaby.com.tw閱覽







********************************************************************************

幼童發燒長紅疹

2008/01/22

【聯合報/記者簡慧珍/彰化報導】

彰化市秀傳紀念醫院最近連續5年統計,兒童罹患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導致的皮膚及軟組織感染,有逐年增加趨勢,家長都因子女發燒才察覺不是一般皮膚病,如果幼童皮膚的紅腫丘粒直徑超過1公分以上,應到小兒感染科求診。


927月至去年12月,秀傳醫治的兒童社區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皮膚及軟組織感染,病例從一年78人上升到1514人,去年下半年已有6個病例。


秀傳小兒感染科主任馬瑞杉昨天說,「兒童社區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皮膚及軟組織感染」的定義,是過去1年內沒住院、開刀和透析治療,以及住院3天就發生感染症狀,他研判兒童在生活中接觸或吸收抗生素,造成皮膚表面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抗藥性。


他表示,毛囊阻塞的發炎反應如果是一般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引起,直徑在0.5公分以內,可用新黴素或四環黴素治療,發炎的紅腫丘粒直徑沒超過1公分,處於觀察期,超過1公分以上而且耳溫超過攝氏37.5度,幼童精神與活動力變差,即應該就醫。


兒童社區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皮膚及軟組織感染的紅腫丘粒,只要切開引出膿液,3天就能大幅改善病情,不過如何避免引起發炎反應和感染?馬瑞杉表示,家長應重視5歲以下幼童的皮膚清潔,紅疹容易發炎的要注意丘粒擴大、發燒等症狀。

學齡兒童夏季常見的皮膚病

以下就學齡兒童,夏季常見的出疹性皮膚病作一個介紹並說明預防和治療的方法。

()痱子:大量而持久的排汗,會使皮膚角質層脫脂,汗液的鹽份導致汗腺出口角質變性進而阻塞,產生小泡、丘疹並且泛紅搔癢。治療的方法可擦痱子水,洗澡時多揉搓出疹部位,促進角質代謝,平日穿吸汗而透氣的衣服,少吃鹽份過高的食品。

()汗斑:醫學名稱叫變色糠疹。好發於容易流汗的學童及青少年。

此症由黴菌引起,平時寄居在毛髮,所以耳前後,頸部,上臂及背部等接近頭髮的部位最易發生。疹子是平坦的圓形或不規則斑點,大小不一,從米粒大到指甲大皆可。斑塊色素比周邊皮膚淡色,且有皮屑,沒有搔癢感。

汗斑可能傳染,個人及家庭成員都應注重個人衛生,流汗儘早清洗或擦乾。抗黴菌軟膏局部塗擦需治療兩週,洗頭可用仁山利舒類,含抗黴菌藥的洗髮精。汗斑比較頑固,其復發性與體質有關。

()青春痘:醫學名稱叫尋常性 瘡。原因是雄性荷爾蒙刺激皮脂腺分泌,表皮的 瘡細菌乘隙侵入而造成丘疹及膿皰。

治療藥物有抗生素溶液和維它命A酸局部敷用,嚴重者可以口服四環素藥物。

預防青春痘的關鍵是減少油脂分泌和局部清潔。洗臉需用水沖洗,每日三次。飲食宜避免高脂高糖分或香辣食品,例如巧克力、花生、油炸食品、甜點、辣椒,睡眠不足或便祕也會使油脂分泌失調,宜避免。

()癤子:醫學名稱叫毛囊炎。夏季皮膚濕熱發癢,搔抓後造成表皮傷口,人體表皮原本就存在葡萄球菌和鏈球菌,趁隙而入,就引起毛囊周圍發炎。夏季孩子進出冷氣房頻繁,表皮忽冷忽熱,毛囊附帶的皮脂腺排出不暢,發生阻塞,最容易在臉部及頭皮部位發炎。

膿皰隆起後,可用熱毛巾敷,使它及早軟化出膿,將膿擠出後,需使用抗生素軟膏消毒,並保持傷口膿液排出順暢。

應勤換無菌紗布,並避免傷口沾水。預防之道首重皮膚乾爽清潔。

()手足口病:每年夏季都是腸病毒盛行期。腸病毒的症狀並非腸胃炎、拉肚子,而是咽峽出水泡破皮的咽喉炎和手掌腳掌都出紅斑的手足口病。此外,還會伴隨發燒、疲倦等症狀。

腸病毒在腸道繁殖,經由糞便排出可長達三個月之久,預防腸病毒,並無疫苗,最有效的方法是勤快且徹底的洗手。治療手足口病不需特殊用藥,給予症狀治療即可在7~10天內痊癒。但是腸病毒某些病毒株,可能發生心肌炎,下肢麻痺,甚至腦部感染等併發症。若不幸感染應由醫師密切追蹤病情才安全。








*********************************************************************************

嬰幼兒玫瑰疹 原因處理不慌張

http://mombaby.tw/article12380.html







*****************************************************************************

六種寶寶常見的疹子疾病

作者: 文/于靜芳 採訪諮詢/彭賢禮皮膚科診所主治醫師林宏謙醫師 攝影/江建勳 部分參考資料/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化妝髮型/吳妍君 演出/媽咪朱寧、寶寶(待補)    | 媽媽寶寶 – 2012年7月7日 上午8:07
長疹子也是寶寶身體出現異常的一種信號,不過媽咪們無須因為寶寶長疹而感到擔心,因為一般在幾天過後,長疹的症狀就會自然消失,通常醫師會根據寶寶長疹的顏色及模樣,診斷出所罹患的疾病種類,若在發高燒時,伴隨可疑的長疹症狀,應立即到醫院治療!
6種伴隨長疹症狀的常見疾病

.1. 水痘
彭賢禮皮膚科診所主治醫師林宏謙表示,經過2~3週的潛伏期之後,大多數病患會先出現發燒發冷、頭痛、疲倦、喉嚨痛等感冒症狀,寶寶首先會開始發燒至37~38℃,約1天過後,臉部、胸部、腹部等部位會出現紅色的疹子,第2天後,長疹的部位會開始化膿,3~4天之間,會擴散至頭部、口腔和性器官等各個部位。
預防方法

1、疫苗接種
(1)水痘疫苗為活性減毒疫苗,接種後約有95%的人可產生抗體,可維持至少7年以上。而成人仍有部分於接種疫苗後感染水痘,但感染後的症狀較減輕微。
(2)接種劑量:出生滿12個月至未滿13歲接種一劑,13歲以上接種二劑,間隔4~8週。
.2. 麻疹
潛伏期約10~14天,發病的初期有結膜炎與一些上呼吸道症狀,寶寶會先出現高燒、倦怠、咳嗽、鼻炎、結膜炎等症狀。
預防方法:
(1)注射含麻疹活性減毒的疫苗後,可以使95%以上的人產生主動免疫。
(2)常規預防接種時程:出生滿12個月及國小一年級,各接種一劑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3. 德國麻疹
感染德國麻疹臨床上病人會有輕微的症狀,如輕度發燒、疲倦、鼻咽炎、耳後淋巴結明顯腫大,並伴隨全身性不規則丘疹,與麻疹或猩紅熱發疹相似,疹子約維持3天。
預防方法
自然感染或接種疫苗均可產生永久性的免疫,媽咪懷孕可施打疫苗,有免疫的母親生下的嬰兒,大約6~9個月內有媽媽的抗體保護。出生滿12個月及國小一年級各接種一劑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德國麻疹疫苗為活性減毒疫苗,將近98%~99%的易感性宿主,可經由預防接種產生明顯的抗體反應。
4. 玫瑰疹
因其為玫瑰般色澤的疹子,因此命名為玫瑰疹。達到40℃的高燒會持續3~4天,伴隨不明顯的呼吸道症狀與腹瀉,頸部或耳朵後面的淋巴結會開始紅腫。因為罹病的寶寶年齡很小、體溫上升很高、沒有明顯的症狀,常會使人擔心有敗血症的可能。但是這些病童在用藥退燒以後,精神與活力大多良好,有經驗的醫師常常可以根據這些特點,就會預測可能是嬰兒玫瑰疹。
預防方法
玫瑰疹全年都可能發生,以春、秋兩季發生機率最多,要特別注意。傳染途徑以飛沫傳染為主,病毒多在健康成人的唾液中,經由口腔、鼻腔或結膜黏膜進入嬰幼兒體內,進而發病。很少經由接觸傳染,所以並不容易造成大流行。
.5. 腸病毒
腸病毒以「疱疹性咽峽炎」、「手口足病」都是最常見的典型症狀,疱疹性咽狹炎患童通常會發燒、口腔後部出現水泡潰瘍,比較大的孩子通常會喉嚨疼痛,小小孩則有拒食的傾向。潰瘍持續1週左右。手口足症患童於手掌、腳掌、有些於手肘、腳膝蓋或臀部周圍出現稍微隆起之紅疹,疹子頂端大多有小水泡,其中腸病毒71型的疹子較小需仔細觀察,疹子大多不癢、不會結痂,口腔也會發生潰瘍。
預防方法
目前仍未研發出可應對的疫苗,而且通常得過一次腸病毒,也沒辦法對其他類型的病毒完全免疫,因為有不同病毒型可在同年流行,所以寶寶一年有可能得到2~3次腸病毒的感染。腸病毒經由飛沫傳染,例如噴嚏、咳嗽時所產生的口鼻分泌物,或糞便亦可能是傳染途徑之一,所以會提倡多洗手、戴口罩的保護性措施。
.6. 猩紅熱
3大臨床症狀為「咽頭炎」、「發高燒」、「皮膚疹」,有時伴隨著頭痛、嘔吐、腹痛等症狀,此時寶寶容易被誤診為一般感冒或腸胃炎,1~2天後,從頸部開始出現瀰漫性紅色點狀皮疹,向下蔓延到軀幹及四肢,皮疹有時候會有輕微癢感,皮膚摸起來會有點粗粗的觸感,尤其在頸部、腋窩、腹股溝處等皮膚皺摺處,紅疹更明顯,一般而言,患處非常搔癢,過了2~3天之後,舌頭會出現顏色像草莓一樣鮮紅的疹子,紅疹約3~4天開始消退,皮膚會開始脫皮,但不會留下疤痕。
預防方法
目前並無疫苗可以預防猩紅熱,但保持良好個人及環境衛生,可減低感染機會,當雙手被口鼻分泌物汙染後,應立即用清潔劑洗手,避免與他人共用個人物品。若已感染,抗生素可有效治療猩紅熱。
~原文刊載於2012年7月號《媽媽寶寶雜誌》;詳細文章內容,請至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站www.mombaby.com.tw閱覽
資料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9891&prev=19892&next=19890&l=f&fi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