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11月23日 星期五

快樂玩 輕鬆學 長智慧


角色扮演

在4歲以前,bobo的世界只有「我」,該如何逐步與「群我互動」的現實生活無縫接軌呢?

由於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遊戲,透過既是遊戲,也是學習的「角色扮演」,可讓bobo通過想像,創造性地模仿現實生活的活動。遊戲提供了孩子模仿、再現人與人關係的機會,在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中,為培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打下基礎。

遊戲中學習‧培養社會人際能力
如何讓幼兒從只有「我」的個人世界,順利走向「群我互動」的真實社會,有好多好多需要學習的內容,然而,這一切不是「教出來」的,必須藉由具有遊戲性質的「角色扮演」,在反覆進行中學習到所有社會化過程的「眉角」!

成人可以清楚分別「事實」與「想像」的差異,不過,對孩子而言,「事實」與「想像」並沒有多大的區別。但神奇的是,在孩子天生喜歡玩的遊戲「扮家家酒」中,透過模仿、假裝與幻想,然後一次又一次的扮演,他們會漸漸分辨出不同「社會角色」的差異,同時,學習如何真實生活、與人相處。


以自我為中心‧無法顧及他人
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講師羅文喬表示,「4歲前的幼兒以自我為中心,無法用別人的角度來思考」,這可從孩子開口就是「我要……」或「我不要……」觀察而得。

因為凡事都以「我」為出發點,以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認識這個世界,在受限於「自我中心」的思考方式之下,自然無法顧慮到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語言及行為有何意義,因此,他們不容易產生與別人合作、輪流,或分享的行為。她表示,這個階段的幼兒因為正處於「自我中心」發展的階段,即使在一起遊戲也多是各想各的平行式遊戲。或者因為沒有同理心,而無法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

不是不乖‧只是想法還不成熟
羅文喬指出,很多父母不了解幼兒的發展歷程,而容易誤會孩子有「小氣」或「霸道」等「不乖」的行為,並為不知如何教養孩子而感到傷神。實際上,並非孩子不乖,只是礙於本身還不成熟的思考方式,才無法顧慮到他人的感受,這樣的表現與成人世界的「自私」不同,父母與其為此責罵孩子,不如主動提供足夠數量的玩具,讓幼兒可以一起參與,減少因爭奪玩具而引起爭執,並藉機讓孩子們練習互動技巧。

她提醒父母,孩子雖然活在自我世界中,但他會透過觀察,逐步認識自我以外的世界,而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將看在bobo的眼裡,羅文喬強調,「父母要謹言慎行,以成為孩子學習的好榜樣」。

根據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研究,「自我中心」是兩歲多幼兒的思考特徵。他們只想到自己的感覺與需求,而不考慮別人或周圍的狀態。因此,他們不容易產生與別人合作、輪流,或分享的行為。

自言自語‧有形與無形的朋友並存
臺北市私立達芬奇多元智能托兒所所長李秋芬則指出,「這個階段的孩子抱持『萬物皆有靈』的想法,在他們心中認為,不論是玩偶或是任一種玩具,都是有生命的」,而有「擬人化」的言詞,如「車車在休息」或「小兔子愛吃紅蘿蔔」等。

因為孩子有這樣的想法,於是父母會看到幼兒不時對著這些玩偶說話,有所互動,或是對著空氣自言自語,父母千萬不要對孩子這些表現感到奇怪,不妨花點心思了解這些孩子與這些「朋友」的相處情況,並把握機會引導孩子與玩偶應對的語言能力,進而將這樣的對話移轉到真實世界。
透過簡單的對話與指令,往往很快能發揮教養的功效。李秋芬指出,如孩子不好好吃飯時,父母可以對他說,「小兔兔陪你一起吃飯」,孩子會因為「朋友」做了這件事,自己也要跟「朋友」一樣。

真實玩偶‧可與五感經驗結合
父母是否需要特別幫孩子安排一個虛擬的「朋友」當做友伴呢?李秋芬指出,「五歲前的孩子,透過具體的玩偶,可以與五感經驗結合,如不同材質的玩偶可給幼兒不同的觸覺體驗、造型與色彩可刺激視覺等」,以此來看玩偶是有存在的價值。

但她也補充,對孩子而言,只要是讓他覺得有安全感或信任感的物品,都能成為孩子的友伴。透過「友伴」發揮影響功效,可讓教養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

很多父母會發現,「巧虎」堪稱是廣大幼兒學習的偶像,只要看到「巧虎」,孩子就乖了。李秋芬表示,「這可說是長期洗腦的結果」,尤其巧虎有書、有影音光碟與各樣式的周邊產品,讓孩子得以多方面接觸,自然內心就會把「巧虎」當成學習偶像了!

擴大視野‧建立群我的互動關係
 孩子會慢慢從自我世界中走入真實社會,樟新托兒所所長黃琬玲表示,「這是一段人類特有的社會化過程」,孩子經過這個過程,慢慢認識一生所要經歷的社會角色,如兄弟姐妹、同學、朋友、親屬、工作等各種關係中的角色定位,然後了解所有的社會結構,並從中建立適宜的人際關係。不過,在進入真實社會親身體驗之前,更小的孩子正是透過「角色扮演」的遊戲方式來學習這些群我互動的技巧。


~原文刊載於2012年8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詳細文章內容,請至bobo小天才親子網站 www.bobo.com.tw閱覽







*******************************************************************************

玩遊戲.長智慧

【本文取自: (奇蜜親子網)
    如何讓孩子的智能增加,應該是您現在最想問的問題吧?!其實,孩子在幼兒階段就已經開始發展對人、對事物有很多想法,而且有些能力根本是不需要經過正式教導就能形成,因為那是孩子在透過自己與所處環境做互動時,所產生的自發性學習。不過,這也不表示因此忽略 家長或 老師的重要性,反而是希望能運用多元智能的觀點,幫助了解孩子在學習上的特色與本性;並以此為立足點,設計更適才適性的遊戲活動,幫孩子「長智慧!」
  因此,這裡以「多元智能」的八種分類方式,提供一些您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和孩子一同進行的活動;讓孩子從小小活動中,除了享受遊戲的輕鬆外,還能藉此培育智能基礎唷!

培育語文智能:
.為孩子說故事,聽孩子說故事;並佈置一處屬於孩子的圖書角
.提供可以書寫、塗鴉的各種紙張或材料,且培養孩子將生活經驗做紀錄的習慣
.帶孩子上書店看書、買書、並親近圖書館
培育邏輯數學智能:
.生活中的數理邏輯,例如:顏色、大小、形狀的配對、數數、排列
.準備數學或科學性的玩具,並提供做實驗的經驗
.提供買賣遊戲的設計,或實際的購物經驗,或參觀博物館
培育音樂智能:
.運用及感受身體的節奏,建立對聲音的敏感度。例如:拍手、呼吸
.提供多元性音樂,例如:人聲、樂聲、自然聲,並參加適合的音樂會
.增加創作機會,例如:自己構詞、編曲,並介紹各種樂器的聲音與操作
培育身體運動智能:
.接觸可以發展小肌肉的活動,例如:玩黏土、沙子、穿線遊戲、畫畫
.提供戶外跑跳、攀爬的機會,例如溜冰、打球、游泳
.鼓勵參加活動,觀察學習不同的運動技能
培育空間智能:
.提供積木、迷宮、拼圖的遊戲活動
.讓孩子設計自己的小空間,例如:玩具的擺放、或畫紙的構圖創作
.帶孩子四處走走,無論是穿梭家裡的房間,或是社區的巷道,都可以觀察討論
培養人際智能:
.從生活的示範,增長孩子的溝通能力,例如:電話禮貌
.以扮演遊戲豐富孩子的自我表達,與了解他人想法的能力
.讓孩子參加聚會活動,從互動中學習互動規則與人際角色
培養個人內在智能:
.讓孩子發展個人嗜好,讓心靈有所寄託
.重視孩子的感受,懂得傾聽孩子內心的話
.鼓勵孩子發揮正面積極的情操,例如:分享、捐書、義賣
培養觀察自然智能:
.提供自然界的各種資訊圖片或實物,包括恐龍、動物、花草
.對孩子說說人類的發展歷史、使用器具、與文化習慣的演變故事
.帶孩子多多接觸大自然,並參觀科博館、歷史館,以瞭解人與自然的互動關係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nanny-diary/article?mid=2625&prev=2626&next=2624&l=f&fid=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