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11月1日 星期四

你看!這個東西! 如何與孩子們一起「看」


《親子成長季刊》文章收錄:你看!這個東西! 如何與孩子們一起「看」(世一出版社)

▲2011.04.03,6.8ys
上個月世一出版社希望我們寫一篇關於家長與孩子一起觀看美的事物的文章。其實這篇邀稿的過程讓我和麗萍主編有很多值得思索的對話。
麗萍希望我們來談談這幾年大型展覽來台展出,我們如何對領著孩子一起觀看這些作品?她要我們經驗分享與孩子看展覽的過程及如何引導。


▲2011.05.14,6.9ys
我看了信後婉轉地婉拒她的邀稿。
我想和你討論這看畫問題,
其實收到你的邀請,我第一時間還真是有一種寫不出來的窘境,
後來仔細想想,才發現我們鮮少有這樣的經驗,
我指的是帶zoyo去看名畫的經驗。

這樣說吧!
台灣這幾年辦的名畫大展,吸引很多觀光人潮,
很多人排很長的隊伍進入美術館看畫,
依我們瞭解的狀況,許多南部的父母也帶著孩子千里迢迢到北部看畫,
但往往人擠人、造成孩子不舒服的窘境,
這樣不輕鬆、不自在的看展經驗其實會讓孩子誤以為看展覽就是如此,
很有可能會造成孩子的排斥感。


在我「帶孩子逛美術館之十個想法」一文中提起,若要帶沒有看展經驗的孩子逛美術館,那麼從兒童美術館開始,我們鼓勵孩子去看一些年輕藝術家的作品,一些互動性高的作品,因為這種氣氛會容易讓孩子接受,讓孩子喜歡美術館,就我們的經驗,和孩子看展覽不要太迷戀古典藝術,請不要誤解我們對古典藝術的看法,而是因為古典藝術是文化修養很高的人才看得懂的,要孩子從這裡開始,實在太為難,也太沈重。

我很早就認識麗萍,她的用心一直都讓我欽佩,她很快地回信。

雖然我的名稱訂為「Look!!用各種角度和孩子一起欣賞畫」,但其實這個角度可以從生活周遭延伸,有機會帶孩子看名畫,那是一種幸福的機會,沒有的話,家長是否也能從其他方面著手,引導孩子喜歡看畫說畫,很多孩子缺乏這樣的能力......

我大概能理解麗萍要表達的意思,於是和Doch老師討論,決定幫世一出版社的「親子成長季刊」(2011秋季刊)寫一篇文章,我請藝術領域的Doch老師協助書寫,以下是文章內容。
20110801-世一親子成長季刊2-1
...................................................................................................................
你看!這個東西! 如何與孩子們一起「看」

約翰‧伯格在他的暢銷書《觀看的方式》中一開頭就說:「孩子們先會觀看與辨識,接著才說話。」
眼睛是沈默的,觀看中的眼睛不是溝通的途徑,而是去發現,觀看同時也是原始的,並且毫無章法,只有在有目的時,觀看才突然成為搜索的工具。
漫無目的的觀看保留了我們的原始感覺,讓我們自由;有目的的觀看則增加知識以及歸納分析能力。以藝術教育的角度而言,這兩種觀看必須同時受到重視。
就「自由的看」來說,我們可以為孩子們做的,其實就是提供各式各樣的環境,讓孩子暫時離開資訊科技產業的電視與電腦螢幕,與孩子一起走訪於都會巷弄間、農村田野、蔚藍海洋、寂靜山林、動物園、各種室內外展覽場所、祭典活動......等,讓他們自由地捕捉現場畫面與氣氛。這些連結的體驗對他們將來的想像力與生活能力有莫大幫助。
但是這自由的觀看之外,許多家長在意的是如何引導孩子深入地接觸視覺藝術的世界。這專業的部分的確需要藉助一些基本知識來進行,不論是閱讀童書繪本或是參觀展覽,甚至面對生活周遭大小事物,我們可以從明暗、色彩、形狀、質感當作起點(這裡並非專指作品而言),例如在進入一個空間時,習慣(並試圖)和孩子一起討論空間裡的光線分佈,哪裡是亮的、暗的、灰濛濛的?不同的時間出門時,也可以和孩子浪漫地感覺今日天空的色彩,是深藍色的?或是淺黃、紅紫色?在路上撿拾到落葉,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形容樹葉的形狀,它是心形的?手掌形或是魚骨頭狀?除此之外,還可以在適當的情形下鼓勵孩子用觸覺感官體驗物品,摸摸看哪些東西是軟的、硬的、尖刺的、有彈性的......?
這些起點,就足以輔助他們進一步對各種現象做主動的、有目的的觀看。

有了這些起點,最後才是視覺文化知識方面的涉獵。帶著孩子看展覽現場的作品,適度瞭解那些知識內容與故事。在這裡強調將文化知識放在最後,是因為這種相關知識的填充常常抹煞孩子們天真的感覺。像是這幾年來公家美術機構的大型展覽,將美術史上的名畫原作空運來台,搭配大量的報導、評論、活動、週邊產品,成功地造成一種非看不可的偶像熱潮。一時之間大家都知道了某幅畫的來龍去脈,某位畫家的奇人軼事。但要小心的是,這些「應該要看的」知識,解決了求知的慾望,卻也驅逐了自由觀看的樂趣。

所以,輕輕地在孩子耳邊說:「你看!」,並不一定需要解釋什麼,保留一些原始的感覺也是幫助他們保留自己的獨特性。這或許就是一種「看」的交流吧!

資料來源http://blog.roodo.com/zozoyoyo2/archives/16640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