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12月14日 星期五

豐富的聲音對智力開發意義重大

當寶寶會跟隨聲音的時候,他的視線、頭部都會隨著聲音而運動,這對於發展寶寶的視覺,鍛煉寶寶的頸部肌肉都有很重要的價值。

寶寶對聲音的感受力從出生就開始了,降生後他就會對周圍人的高聲做出反應;1個月的寶寶已經能對人的聲音注意,在寶寶身邊搖鈴、敲擊,會引起他身體運動強度的變化;3個月的寶寶對聲音的反應已經有了目標性,會尋找聲源,頭會轉向聲音的方向;3個月以後就能區別出其他的一些聲音

8個月左右的寶寶對聲音的世界充滿了好奇,他們開始思考聲音是怎麼發出來的,開始嘗試“製造”聲音。為了滿足寶寶製造聲音的願望,可以給他調羹、塑料盒、金屬罐或玩具鼓敲,讓他製造出聲音。

聽覺是幼兒感知世界、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徑。聲音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豐富的意義、給人們帶來了美妙、奇特的享受。他會時不時製造出一些聲音,這個時期的寶寶對周圍充滿了好奇,好奇心非常的強。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寶寶愛製造聲音的時候多讓寶寶敲擊琴或者小鼓,這樣可以培養寶寶對音樂的興趣。同時可以同過日常生活啟迪寶寶製造聲音,開發寶寶的潛能。

各種會發出聲音的玩具很受寶寶的喜歡,如果能把各種動物玩具或者布娃娃和它所發出的聲音配合起來,不僅會讓寶寶感受各種聲音,也可以讓寶寶在玩的過程中認識各種不同的聲音。動物發出的聲音對孩子很有吸引力,它們因為“特別”和“神奇”而深受寶寶的喜愛,而且這些聲音之間的差別很大,很適合作為練習寶寶聽覺的材料。通過認識動物的聲音不但可以鍛煉聽覺,擴展視野,發展認知,而且還可以增加寶寶對自然界、對動物的好奇心,有助於形成和增強寶寶的探究慾望。

對幼兒來說生活化的教育最為重要,生活就是孩子的第一課堂。抓住生活中的每個教育機會,不僅是對寶寶的教育,同時也是對父母的教育,讓父母更善於發現生活,讓家居生活變得更充實、更豐富、也更有情趣。而且生活化的教育也便於孩子的接受和理解,在不知不覺中發展了孩子的能力,同時這種生活中的教育也有利於寶寶發現生活的豐富,培養寶寶發現“美”的能力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lisa_liu0626/article?mid=468&prev=469&next=466&l=f&fid=20






***********************************************************************
  • 小嬰兒愛聽慈母語 文/王乃善

  • 摘自2009.5 學前教育雜誌
    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就已經開始熟悉爸爸媽媽的聲音,直到出生後,他聽得越來越仔細,並從大人有趣的「慈母語」中,提高了學說話的動力。

    9個月大的翔翔,開始ㄅㄚㄅㄚㄅㄚ……ㄇㄚㄇㄚㄇㄚ……的「說話」了。當然,媽咪知道那並不是真的說話,但每回翔翔這麼叫時,媽咪總是興奮地說:「哇,翔翔叫拔拔耶」,「來了來了,麻麻在這邊喔。」不知不覺,這樣來回幾次,翔翔似乎就真的叫出了「爸爸、媽媽」;同時還多了「ㄋㄚㄋㄚ-ㄉㄚㄉㄚ一ㄍㄚㄍㄚ一」各種有趣的發音呢。

    寶寶的語言發展從聆聽開始
    早在媽媽肚子裡,寶寶就很習慣聆聽爸媽說話的聲音,爸媽說話的節奏、抑揚頓挫,對寶寶來說是不陌生的;即使是剛出生的新生兒,也會很自然地注意到爸媽說話的聲音。
    23個月大,寶寶便開始嘰嘰咕咕加入大人的交談,當周遭的人說話時,他也許會不甘寂寞的咕咕嚷嚷說些大人聽不懂的話。這個時候,寶寶當然還不會說話,但是他正在學習如何製造各種不同的聲音,並且在嘗試的過程當中,慢慢體會到聲音是溝通的一種方式。

    5個月大,牙牙學語愛模仿
    漸漸地,56個月大左右的寶寶所製造出來的聲音種類越來越多,節奏越來越清楚,但不常聽到的怪聲音則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發出屬於自己母語中經常使用的聲音。接著,寶寶慢慢地能夠清楚發出一些韻母加上聲母的音,例如「ㄅㄚ一ㄅㄚ一ㄉㄚ一ㄉㄚ一」等,這便是所謂的「牙牙學語」。他會特別注意我們爸媽常使用的語言中所含的音調模式,並且開始模仿。
    等到接近1歲時,你會發現,寶寶開始發出像是ㄅㄚㄅ一、ㄇㄚㄇ一這種不是疊字重複的詞,又加上手勢、表惰,便不難猜出寶寶想要表達的意思。這也表示,他開始要正式進入語言溝通的世界。這時,寶寶會努力的學習控制自己的嘴形、唇齒、呼吸、咬字發音,創造很多聲音,雖然是沒有意義的,但卻是語言學習的重要過程。

    寶寶開口,先說最熟悉的事
    大約是在10個月到1歲左右,寶寶會說出他的第一個字彙,通常說的都是他最熟悉的人、物品或是經驗,像是爸爸、媽媽、自己的小名和狗狗、草草等。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就很願意說或隨時都會說或玩具等。大部分是在特殊情境之下,寶寶才會開口,例如:看到很喜歡的書。而這時還不會說話的寶寶,更不代表發展比較慢,因為每個孩子語言使用和學習的早晚,差異是很大的。

    說慈母語,能引起寶寶注意
    有趣的是,在這個階段,我們和寶寶對話時,都會不經意的調整自己說話的方式。用很誇張、緩慢、重複的短句、聲音變高變低,加上節奏,像是「寶貝,你看,這是車車耶,是爸爸的車車喔。寶貝要不要坐車車啊?對啊,坐車車喔。來吧寶貝,來坐車車。」聽起來有些累贅而反覆,但對寶寶來說真的很有趣。這便是「慈母式語言」或一般人常說的「兒語」。曾經有實驗發現,即使才剛出生幾小時的新生兒,都會比較喜歡慈母式語言呢。2個月大的嬰兒,就會對慈母式語言給予較高的注意力。
    「慈母語」在嬰兒學習語言的歷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當我們用「慈母語」說話時,傾向尾音升高、音調變化比較多,語調上揚,甚至就像唱歌一樣,而且,我們會很自然地不斷喊著寶寶的名字、用問句加上手勢動作、身體的碰觸,很容易就吸引寶寶的注意,還能逗他開心。

    回應+遊戲,幫助寶寶學說話
    說「慈母語」並不是要教導寶寶使用正確的詞彙和文法,主要是用來促進親子間的溝通與雙向的了解;另一方面,我們也要依據孩子的反應、他的表達理解能力,隨時調整說話的方式,透過親密且趣味的互動,鼓勵寶寶作語言的實驗,提高寶寶學說話的意願。以下是爸媽可以做的事:
    Ÿ        延伸寶寶發出的聲音
    在寶寶咿咿啊啊試著和我們說話時,可不要錯過這個和寶寶遊戲中學習的好機會喔,能夠積極回應寶寶所發出的任何聲音,對寶寶來說是很重要的。
    當寶寶發出「啊~」時,我們可學著他說「啊~」,他說「咿~時,我們模仿他說「咿~」,然後再稍微改變一點點變成「咿~啊~」,延伸他所發出的聲音,讓寶寶更進一步模仿自己所聽到的聲音、不斷改進自己的發音,並觀察爸媽的反應,這是爸媽和小寶寶之間最好的親子密碼。
    Ÿ        完整說出寶寶想說的話
    更大一些,寶寶懂得的語彙多了些,他的溝通意願會增強,發出的聲音也會代表某些他的想法。這時,可以多多回答寶寶、延伸他的意思。例如,寶寶指著碗說「ㄉㄚ一.ㄉㄚ」,我們可以接著說,「妳想要ㄉㄚ一.ㄉㄚ,吃稀飯是不是啊?ㄉㄚ一.ㄉㄚ,稀飯軟軟的、香香的,很好吃,對不對啊?」
    Ÿ        開始玩命名遊戲
    對語彙意義的理解,大約從8個月大會開始有明顯的進展,他會指認、更會嘗試自己說出單音、單字。這時,請開始和寶寶玩些命名遊戲。例如,寶寶指著奶瓶說「ㄋㄚㄋㄚ」時,我們可以說「ㄋㄟㄋㄟ,奶~瓶~」,寶寶拿著小鴨說「ㄧㄚㄧㄚ」時,我們可以說「ㄧㄚㄧㄚ,小鴨,黃色的小鴨子」。換句話說,就是慢慢地把正確精準的詞彙告訴寶寶,並鼓勵他模仿。
    Ÿ        說故事、唱歌謠
    說故事、唱歌謠,是引領孩子進入語言世界很棒的方法喔。別以為寶寶年紀小,聽不懂、不會唱,其實,這些都會一點一滴累積在寶貝的小腦袋瓜兒裡。充滿旋律韻味、聲調起伏的故事對話、兒歌念謠,蘊含語言的美,也能夠延伸出變化多端的互動方式,讓寶寶從中體會語言的趣味。

    耐心等待,用心欣賞
    在寶寶語言學習的過程,最重要的是,爸媽一定要隨時提醒自己,要耐心等待。可幽默的心,靜靜地聽,猜猜寶寶可愛的咕嚕聲透露著甚麼訊息?用輕鬆的態度慢慢地交談,不須急著糾正他的發音,而是讓他感覺自己溝通成功。相信寶寶在爸媽的鼓勵與欣賞之下,會對自己說話的能力,越來越有信心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