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

讓孩子打掃房間收拾東西的妙招 + 好習慣,成就孩子的大未來:父母必修的24堂親子教養課


打掃臥室的策略
  1 關門不看的戰術
  打掃房間這件事,不見得是一生的事業。沒有任何研究顯示:孩子不能使房間保持清潔,他們長大以後,要麼無家可歸,要麼大腦遲鈍,要麼有著驚人的 離婚率。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孩子的房間是否乾淨,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你又不住在裏面,何必自尋煩惱呢?何不讓孩子把房門關上,索性眼不見、心不煩?或許你 不喜歡這樣的想法和做法。可這種置之不理的姿態,有時的確卓有成效。
  在你採取某種對策之前,首先要瞭解孩子的真實狀況。這可以使你對症下藥,而不致草率行事。你要問問自己:孩子是否天生懶散,或者有某種能力缺陷 (譬如學習能力低下,患有多動症、焦慮症或憂鬱症等)?要是孩子身有殘疾,或者他本身是一個很難相處的孩子,除了這類固有問題外,為什麼他還會有更多的困 難?
  假設你有一個女兒,她不喜歡上學,對家庭作業深惡痛絕,也沒有什麼朋友。在大部分時間裏,她的心情總是很壞,隔三差五地同哥哥打架。總之她的問 題太多了,罄竹難書,讓你傷透腦筋。可是你能怎麼辦呢?除了讓不幸的孩子學會照顧自己,你沒有更好的選擇。難道你打算盡心盡力,幫她做好一切事情嗎?你要 跟在她的屁股後面,做這個做那個,甚至幫她收拾扔在地板上的東西嗎?當然不,你必須讓孩子自食其力,因為你總有些更重要的事情要優先處理。
  相當多的父母,似乎甘願當孩子的僕人,幫助孩子打理一切。比如一看到孩子髒兮兮的碗碟或者衣物,他們就會大包大攬地替孩子洗淨。為什麼不讓孩子 自行解決呢?要是孩子不聽話,或者故意拖延,你就馬上搬出魔法。你可以使用廚房計時器,製作圖表,或者實施魔法1-2-3(當然此時運用魔法的前提是,孩 子能在兩分鐘之內,把用過的碗碟之類送到廚房,把衣服放進洗衣機)。別忘了,對年齡較大的孩子,要時不時地誇獎;對年齡較小的孩子,要經常誇獎。你可以直 接告訴孩子:他們必須把要洗的衣物放進洗衣機或洗衣籃裏!否則,你就不會幫他們洗衣服——那樣的話,孩子除了自己動手,沒有別的辦法。你的這種威懾,效果 非常明顯。你也不妨運用削減原則。就像前面提到的,你可以到孩子的房間,取走他們的髒衣服或用過的碗碟。既然付出了這種勞動,你就要向他們索取報酬。
  堅持實施上述方案,你的感覺一定不錯,試試就知道了!用不著對孩子嘮叨什麼!不過,倘若實施削減原則,你要合理收費,別讓孩子一下子就跌入破產的境地。
  2 每週清掃制度
  每週為孩子安排一次清掃活動,絕對是一種上策!你可以每週安排一次,或者酌情做出調整。
  孩子需要完成下列任務:收拾雜物,把髒衣服放進洗衣籃或者洗衣機裏,整理床鋪,用吸塵器清潔房間,等等。
  另外,你最好把清掃時間固定下來(比如每個星期六上午)。在這個時間裏,孩子要把房間收拾妥當,等待你的檢查和驗收。只有得到了你的許可,他們才可以外出玩耍,或者做其他事情。如果有必要,你可以使用圖表,作為輔助性監督手段。
  清理房間屬於積極行為。孩子順利交差之後,你要給予某種獎賞(比如自由活動以及口頭表揚),這可以大大地鼓舞孩子的士氣。倘若需要給予物質獎勵,你照樣不可拖延。孩子的工作通過了你的驗收,就要把獎勵的內容記錄下來,或者當即頒發獎品。
  不少家長嘗試過每週清掃制度。他們在檢查工作時,有時會與孩子發生爭吵。原因是什麼呢?原來,在驗收標準上,他們和孩子有了分歧。孩子覺得可以 交差了,家長卻嗤之以鼻,將判官筆一揮:還差得遠呢!其實根本用不著爭論,因為從一開始,家長就要確立驗收標準。例如——“我的房間清掃完了,我現在 可以出去了嗎?”“你的床還沒有整理好呢!”“您說什麼?這已經夠好的了!媽媽轉身走了出去。到底想怎麼樣嘛?”“1”“啊,上帝,行了!孩子只 好再接再厲,把床鋪整理得規規矩矩。對於床鋪怎樣才算收拾妥當,媽媽擁有最終的解釋權。而且事前已就標準做了說明,沒有必要再和孩子爭論。
  孩子使用反詰、糾纏之類的花招,媽媽不吃這一套,堅持使用魔法1-2-3 。數到3以後,孩子走回房間,為自己收拾殘局。其實僅僅花上5分鐘,他就會把床鋪弄得像模像樣!這也就算作對他實行禁閉的時間。
  3 製作圖表
  有的父母特別愛乾淨,也希望孩子經常動手,把房間收拾得及時而徹底。這樣的父母不妨製作圖表,對孩子每日的舉動加以監督。我已經交待過,你可以 使用各種標籤或者評定星級的方法,就孩子的表現做出評價。這特別適用於年齡較小的孩子。對年齡稍大的孩子,最好使用“5分制。父母可以向孩子下達通知: 你每天都會在固定的時間,檢查孩子完成任務的情況,並且給予分數。譬如說,你選定的評估時間,是在夜裏睡覺之前。當然在某種意義上,在這個時間評估,或許 不是個好主意——大家睡眼惺忪,幾乎要昏昏欲睡呢!你可能有些歉意,但仍舊要堅持自己的原則。是啊,世上哪有那麼多十全十美的事呢?
  指望房間裏天天整潔如新,那是不現實的。這只會帶來更大的麻煩。最好的辦法是把全部家務進行攤派。大人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孩子也要負擔起相應 的責任。你不必刻意要求孩子將任務完成得盡善盡美(要是那樣的話,我就會懷疑你的居心了)。只要他們較好地結束了工作,你就不要吝惜溢美之詞,把他們慷慨 地表揚一番!
  日常雜務的戰略
  我要澄清一點:讓孩子清掃房間時,你關門不看的策略,僅僅是針對孩子的房間,而並不適用於家裏的其他地方!這意味著,孩子不可以在其他地方 隨意堆放自己的物品。因而,除了讓孩子收拾好自己的房間外,還得要求他們保持客廳、走廊、廚房、陽臺的整潔。你很清楚,孩子常在這些地方製造垃圾。孩子也 很清楚,把垃圾堆到廚房的櫃檯、桌子上,那可是再方便不過了。在我的研究當中,許多家長反應:孩子經常製造垃圾,而且,他們對於髒亂景象視而不見。可想而 知,當整個家被他們搞得一塌糊塗時,你當然不可關門不看!下面我就為你提供一些針對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
  廚房計時器”+“削減原則
  在收拾家裏的房子時,這兩種積極行為策略十分有效,特別是在那些你不可避免的關鍵時刻。你必須要讓孩子明白:只有做好自己的事情,才無愧於家庭成員應有的光榮。
  請記住,要以有效的激勵策略,讓孩子獲得足夠大的動力。倘若你想讓孩子馬上清理房間(尤其是在清理客廳或廚房的時候),可以使用廚房計時器。如 果不速之客即將到來,為了迎接他們,你無暇收拾房間,當然就得調兵遣將了!嗨,孩子們!再有15分鐘,鐘斯先生 和鐘斯 太太就會到來。在15分鐘以內,你 們得把自己留在廚房裏的東西清理乾淨。
  我從現在開始計時。馬上行動!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後,你最好對他們進行物質獎勵。這樣,下一次面臨同樣的情形,孩子們就會有更大的動 力、更大的渴望與計時器進行較量。孩子沒有及時完成任務,你就要相應地使用物質處罰,比如扣除孩子的零花錢。這會使他們受到不小的刺激。他們絕不甘心輸給 計時器。
  他們期待著與計時器的再次對決!但是,要注意不要對孩子的任何行為都用這種或獎或罰的激勵方式。當然,要是孩子的表現可圈可點,你要隨時給予口 頭表揚。你的表揚,更易於發揮激勵的最好效果。你的表揚,表明你心滿意足。因為做了讓你高興的事情,所以孩子會歡天喜地,手舞足蹈。
  好點子
  你的孩子沒有權利亂扔東西、把家裏糟蹋得一片狼藉。告訴他們,每天到某個固定的時刻,如果他們還沒有及時清理自己的東西,一經發現,就要被你沒 收,若干小時以後才能歸還!到時間了!你開始大肆收羅孩子的東西。在這個過程中,你既不要抱怨,也不要說教。你很快就會看到,在今後的日子裏,在那個固定 的時刻到來之前,孩子們就會跑來跑去,爭取搶在你的前面拯救他們的寶貝
  垃圾袋方案
  這是家長們很多年以來,最喜歡運用的方法之一。它的操作極為簡單。
  首先,你要盡可能地敦促孩子不要在家裏四處亂放自己的東西,如衣服、DVD、書籍、玩具、鋼筆、漫畫、紙張等等。當然,你不能期望這樣就能有令 你滿意的效果。所以,接下來你要向孩子下達命令:每天在某個固定的時間之前,他們的東西,必須從家裏的公共區域消失。換句話說,孩子得及時把東西轉移 到自己的臥室。假設每天晚上8點整,是清理好一切物品的法定時間。8點鐘以後,孩子如果沒有把東西取走,就要遭到你的洗劫。你不動聲色,把它們全 部集中起來,放進一個很大的垃圾袋(或者其他容器裏)。次日傍晚6點鐘之前,這些戰利品由你保管。這意味著在此期間,孩子被剝奪了對這些物品的使用 權。
  有的家長更為嚴厲。他們向孩子發出威脅:沒有收拾走的東西,將被他們全部扔掉。以我之見,這種威脅存在兩個問題:
  1.要是家長說到做到,果真把孩子的東西扔掉,就會給孩子帶來傷害。他們畢竟還只是孩子,還沒有為自己收拾東西的習慣呢!
  2.家長可能只是說說罷了,不會真的把東西扔掉。不過是他們虛張聲勢而已。接著,家長借機炒作自己,抱怨工作多麼辛苦,生活多麼不公,孩子 又不聽話。總之他們是太慘了——諸如此類。家長試圖讓孩子一朝懂事,理解他們的良苦用心——僅此而已。可如果是這樣的話,家長的威脅,只不過是紙老 虎,一捅就破。孩子也會一眼看穿他們的用心,由此可能更加有恃無恐。
  還是回到垃圾袋的方法上。假定孩子取走物品的時間還是8點鐘。到了750分,你下達指示:小華!你該把自己的東西全部拿走了!小華沒 有任何反應。她覺得你不過是說說而已,不會來真格的。可是她想錯了!8點鐘剛過,你就帶著一隻很大的垃圾袋,在房間裏到處巡視,把小華的5件寶貝收繳一空了。這時候,小華才 如夢初醒,見識了你的厲害。她發瘋一般地跑來跑去,搶救剩下的物品,嘴裏還不停地喊叫:真討厭!這不公平!你本考慮運用魔法1-2-3 制止女兒的喊 叫,但最終你沒有那麼做。你只是默不作聲地把垃圾袋放到自己臥室的衛生間裏。第二天晚上750分,你再次發佈口諭:現在是整理房間的時間啦!這一 回,小 華 小姐可不敢怠慢。她飛快地忙碌起來,把物品迅速轉移到自己的房間。這時候,你不失時機地稱讚說:做得好,小華!你看,家裏現在可乾淨多了!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hlele3109/article?mid=116924&prev=116926&next=116333&l=f&fid=78






****************************************************************
每年過年前,左鄰右舍都會忙著大掃除、貼春聯、辦年貨、備年菜,隨著這些動作,也會慢慢營造出除舊佈新的年節氣氛。當孩子還很小,爸媽正忙著年前清掃與準備年菜時,多數大人總希望有人可以把孩子帶離現場,擔心孩子愈幫愈忙;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親子一起感受年味的活動將會愈來愈多,而且,只要透過引導和給與孩子機會,孩子其實也能成為得力的過年小幫手呢!
行動1.用打掃,和去年說Bye Bye
準備過新年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進行全家大掃除,而年前的大掃除其實蘊含著幾個重要的意義:除了整理家裡的環境迎接新的一年,也藉此除去前一年不好的習慣,給自己一個新年新氣象。很多學齡前的孩子,特別喜歡在爸媽的身邊跟前跟後,像個小大人般模仿爸媽的動作,所以當你邀請孩子當你的「小幫手」時,他們通常會很樂意加入你的「大掃除部隊」。以下有幾個小撇步,將幫助親子打掃任務,進行得更順利。
與孩子擬定打掃時間表 對於平日忙於工作或育兒的爸媽而言,通常至少在過年前兩週,就要開始著手進行打掃,才能在除夕前如期清掃完畢。對於還不太有時間感的幼兒,建議爸媽可以請孩子在月曆上的除夕格子裡貼貼紙或畫記號,然後和孩子數一數,拉出過年的倒數時間表。
化整為零,分區整理
把家裡拆解成幾個活動空間,和孩子一起算一算家裡的區塊,如客廳、廚房、 廁所、爸媽房、小孩房、陽台等,把區塊根據打掃時間填入打掃時間表裡。 當完成一格任務時,請孩子在打掃時間表上打個勾或畫個笑臉表示完成,孩 子將會時時去翻翻打掃月曆,提醒你「該打掃了」。 打掃,從孩子的房間開始
建議第一個打掃區塊,先從孩子的房間或他最經常活動的遊戲區塊做起,孩子的感受性會比較強。當整理完孩子的角落或房間時,你可以問問孩子,看起來和摸起來有什麼不一樣?讓孩子比較和感受整理後的清爽與舒適感。之後,再導引孩子的打掃工作,慢慢擴大到餐廳或客廳等公共空間。
依照孩子的能力分工合作
多數掃除的工作還是須偏勞爸媽,若想增加孩子的參與度和成就感,建議爸媽依照孩子的能力來分配工作。比如:上中班的孩子,可以讓他用平常熟悉的玩具,像沙水玩具的小水桶裝水,練習擰抹布、擦桌子;或用菜瓜布刷洗自己的洗澡玩具和洗手台;或把自己房間裡的玩具歸位。已經讀大班的孩子,你可以請他把書櫃裡的書和玩具進行分類排列整理或回收;也許請孩子幫忙擦拭客廳或餐廳的桌椅、幫忙拿著水管沖洗紗窗,讓爸爸可以方便刷洗;或一起進行垃圾的分類與回收工作。
當孩子努力刷洗、整理,讓環境煥然一新,爸媽請記得隨時給你身邊的小幫 手鼓勵;如果剛開始嘗試而有些小失誤,也不要過於苛責,這樣的經驗不僅 能培養孩子動手打掃的能力,他也將會記得用打掃迎接新年的樂趣。
行動2.春聯DIY,用創意擋年獸
寫春聯、貼春聯,是增加新年氣息的傳統活動之一。對於愛塗塗畫畫的學齡前孩子來說,正是他可一展身手的好時機。你可以到書店買紅紙與毛筆、簽字筆,讓他在裁好的春聯上,盡情的畫、開心地寫。 對於還不太認識字的幼兒,你可讓他們在春聯上隨興畫出他生活中所熟悉的各種圖樣,比如:年年有餘可畫一條魚代替、為迎接牛年到來,也可以請孩子畫隻牛。在DIY春聯的過程中,還可以和孩子玩「他畫你猜」的遊戲,讓寫春聯變成孩子最愛的年節遊戲之一。
如果孩子已就讀中班或大班,你可以讓他嘗試文圖並茂的春聯樣式,如:大吉大利(中間的吉可畫一個桔子取代);也可以先示範寫幾個年節常見的吉祥字,如:吉、春、福、滿,山珍海味……等,再讓孩子照著字形仿寫。
完成春聯後,你可以帶著孩子把「吉」、「春」、「福」這些特別意義的春聯倒貼在孩子的門口擋年獸;但記得「滿」字可要貼在米桶上、「山珍海味」貼在冰箱上頭,可別貼錯地方了。多的春聯還可以送給阿公阿媽當禮物,這樣一來,很容易讓孩子充滿成就感。
行動3.辦年貨、備年菜,感受年味
年前的年貨採買,因為年味濃濃,所以很適合趁著人較少的時段,帶孩子一起去逛逛;而團圓菜的準備時間,其實也是相當適合親子一起動手做的機會。 用感官記憶年味
如果孩子還小,你可以推著娃娃車帶孩子出門逛街、辦年貨。當孩子大一些,帶孩子一起逛年貨大街,讓孩子聽著熱鬧的年節音樂,看著各色年貨,對於過年的感受也會比較深刻。 準備年貨採購清單
當你帶著孩子上市場辦年貨時,建議列張年貨清單,在選購的過程中,請小幫手一一檢查買齊了沒。購買時也可以和孩子討論這些年節應景的蔬果,和有趣的吉祥話,像是:蘋果象徵「平平安安」、桔子表示「大吉大利」、鳳梨代表「好運旺旺來」、白蘿蔔指的是「好彩頭」、魚則意味著「年年有餘」。 幫忙選購、裝盤和佈置
上街辦年貨時,孩子可以幫忙你選糖果、提水果;回家後,他可以幫忙把花 生、瓜子、糖果分類裝進分隔的糖果盒中;還可以把不同的水果裝盤,幫 忙在金桔樹、金錢樹上掛上可以的應景小裝飾,就像在佈置聖誕樹一般。 讓孩子變身成為「小廚師」
可根據孩子的能力,邀請孩子一起準備年菜食材,比如:摘摘芹菜葉、把長豆折成等長的段落;或讓孩子學著搓一搓過年愛吃的紅白甜湯圓、或包幾顆圓滾滾的金元寶,這些活動都可以增加孩子的小肌肉發展和手眼協調能力。 為團圓桌準備碗筷
吃團圓飯前,還可以讓孩子幫忙數一數,今天總共有幾個家人一起吃團圓飯,請他協助擺上碗筷,讓孩子比較平日吃晚餐和吃團圓飯的不同。

年節的氣氛在孩子的心中是慢慢累積的,不管除舊佈新大掃除、採買瓜果辦年貨、貼上春聯擋年獸,這些有趣的年節特別活動對孩子來說都是種特別的生活體驗,相信只要每年多累積一點點,孩子對於年節的感受性與參與度,也會隨之越來越豐富。
(本文摘自2009.1月號《學前教育》,文/陳澤佩、陳幸伶)
資料來源http://kp6355.pixnet.net/blog/category/1362885
資料來源http://kp6355.pixnet.net/blog/category/1362885









************************************************************************
當媽媽以後,了解自已的行為舉止都會影響小孩的人格發展
看到有關教養的文章我都會看過後存下來
有時間都會再看過
有部落格後,希望把這些好文章也推薦給大家分享
作者:陳膺宇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080410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1348292
裝訂:平裝

1. 「耍心機」欣賞孩子
2. 別當「超人媽媽」
3. 給孩子千萬,不如給他好習慣
4. 閱讀是孩子一生的好朋友
5. 會思考比較重要
6. 我很特別,因為……
7. 讓孩子在錯誤中學習成長
8. 每個孩子都有一片天
9. 有效溝通的魔力
10. 多元文化的走廊布置
11. 外婆,我不舒服
「耍心機」欣賞孩子
父母要懂得細心體察孩子的優點,哪怕是再細微的地方, 都要敏銳地抓住適當的時機,給予真誠的讚美和鼓勵。
親子生命故事
懂得善用讚美日記
幾年前,鄰居吳太太就讀國中的兒子凱文,迷上網路遊戲,經常玩到深夜不眠、通宵達旦,有時深夜還會外出訪網友,理由是上完夜班的網友心情苦悶,需要人安慰。凱文白天在學校常打瞌睡,功課一落千丈,但吳太太每次一講他,兒子就擺個臭臉惡言相向:「妳煩不煩?妳再囉嗦,我就離家出走!」
吳太太為此感到非常苦惱,向我訴苦。當時我建議她透過「讚美日記」來改善親子關係,鼓勵她每天寫日記,並在日記中嘗試對兒子「刻意欣賞」,慢慢地對他「真心讚美」。
雖然萬事起頭難,但後來吳太太還是做到了,她說:「剛開始,實在是寫不出來,心裡總認為這個逆子,哪裡有什麼優點值得讚美?」但她還是勉強自己從記憶深處去追尋,終於記起在孩子小學一年級時,先生感情出軌,她痛不欲生,兒子却緊緊抱著她,安慰她說:「媽媽不要哭,妳還有我,我長大之後,一定會孝順妳!」讓她深受感動;也想起凱文小學三年級時,她假日外出購物,突然下起大雨,她忘了帶傘,想不到下公車時,兒子已經帶著傘在站牌前等了很久,那天她緊緊抱著兒子,差點哭出來……
改變態度,從父母開始
吳太太每天一點一滴地寫,越寫心情越開朗,越寫越發覺兒子的可愛體貼、善解人意。心境改變之後的吳太太,也開始反省自己過去充滿謾罵、批評、催促的溝通模式,在面對凱文的態度上,開始有了極大的轉變。
有一次,兒子打球回來,滿身汗臭味,滿臉紅嘟嘟的樣子,她一看就覺得好欣賞:「天啊!我有這樣活潑健康的兒子,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又有一次,凱文回來晚了,正準備挨罵,結果吳太太不但沒罵他,反而笑吟吟地問道:「要不要媽媽給你煮宵夜?」那天晚上,沒有以往的家庭風暴,取而代之的是溫馨和諧的歡樂氣氛。
還有一次,兒子半夜換好衣服準備外出,被吳太太撞見了,看兒子那英俊挺拔的模樣,忘了罵他,反而忘情地說:「兒子過來,媽媽抱抱!」兒子有點忸怩,紅著臉說:「不要啦!」她溫柔地說:「早點回來哦,媽媽等你。」當天晚上,兒子不但很快就回來了,而且還買了熱騰騰的包子回來給她吃呢!
⊕找回自己,更上一層樓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兒子的態度明顯改變了,尤其是她發覺「讚美日記」被兒子翻過之後,她索性透過日記進行溫情喊話:「親愛的兒子:媽媽好愛你唷!能不能拜託你深夜盡量少外出?媽媽不是要限制你的自由,而是外邊那麼亂,媽媽很擔心你。每晚你一出去,我的一顆心就懸在那兒……」、「親愛的兒子:最近我每天寫日記,發覺你的優點非常非常多,我以你為榮!」
有一天凱文主動找媽媽談心:「媽媽,妳知道我看了妳的日記,謝謝妳!即使我功課這麼差,妳仍然願意接納我,肯定我其他的優點。我本來已經自暴自棄了,看完媽媽的日記後,我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我會好好努力的!」
從此以後,凱文開始自動自發,把心思用在課業上,也很少半夜外出,功課逐漸進步,也沒有時間玩網路遊戲,和媽媽之間的親子關係也更緊密了!「欣賞與讚美」的力量真的很大,如今凱文已是國立大學的大一新生,吳太太再也不必操心他的課業及生活起居,他已經找到了自己,而吳太太仍保持每天寫「讚美日記」的習慣,因為她早就樂在其中了!
親子教養百寶盒
欣賞讚美,是權利也是義務  要先「存心」,才能「真心」  除了「讚美」,還要「鼓勵」  善用文字、圖畫、肢體來讚美  讚美要具體有理,避免貧乏浮濫 
別當「超人媽媽」
不要攬下兒女所有的事,以免孩子失去責任心。 父母不宜包辦子女生活上、學習上的所有事,免得孩子依賴成性, 等以後什麼事都做不來時,還反過來怪你!
媽媽超人,兒子低能
俞小勝的媽媽,是一位能幹型的全職媽媽,我的兒子小乖從小三到小六都跟小勝同班。記得有一次,小乖期中考國語考九十六分、數學考九十二分,我說:「九十分以上就很不錯了!」小乖却說:「第一名的小勝國語考一百分、數學考九十八分,還被他媽媽打了兩下。」我的天啊!俞太太居然要求每科滿分。據說小勝的數學都提前趕在開學前找家教上完,英文更是從三歲就開始補習。為了就近照顧,俞太太還特別在學校附近買房子,每天陪兒子一起上學去當「愛心媽媽」,放學後更帶著小勝到處趕才藝班,每天課程排得滿滿滿。
俞太太號稱「超人媽媽」,小勝的功課若有疑問,她會自己打電話請教老師,剛開始老師很感動,總私下讚許說:「這位媽媽好用心哦!」但次數一多,便開始覺得:「這媽媽會不會管太多了?」有一次,小勝在學校和同學吵架,俞媽媽立刻打電話給老師,要求雙方家長召開協調會議。她也曾拜託老師讓小勝當班長,沒想到人際關係欠佳的小勝,當了一個禮拜的班長後,就被同學們轟下台。他家就在學校旁,但一遇刮風、下雨,媽媽一定會帶著外套、雨傘去接兒子。簡單地說,俞太太是小勝的「問題解決專家」。
說什麼都是媽的錯?
五、六年級時,小勝出了幾次狀况。有一次小勝吵著不上學,因為他怪媽媽太晚叫他,害他遲到;後來媽媽說好說歹不只跟他賠不是,還親自到校跟老師說明,那不是他的錯。又有一次,俞太太聽從好友的勸告,讓小勝到烏來山上參加為期三天的野營。誰知兒子一回到家,就用力將背包一丟,哭喊著:「我什麼都不會!人家都知道怎麼抓蟲、看星星、排桌椅、燒營火、表演節目、講笑話……」俞太太這才想到除了鋼琴、小提琴兩項才藝,小勝的生活經驗幾乎是一片空白。
經這些挫折,小勝越來越叛逆,一向第一名的他,成績掉到了二十名之外,親子衝突越來越嚴重,而不管衝突的原因是什麼,小勝總是責怪媽媽管太多。接著,又發現先生外遇,俞太太幾乎崩潰,打電話到我家哭訴,我只能勸她:「對孩子能放手就放手,分數不要要求太高,多多關心先生。」
後來,與俞太太斷了音訊,據說她已離婚,目前單獨帶著兒子赴美。不知近况如何,我只能在此深深祝福他們母子兩人了……
上述事例中,俞太太就像「超人」一樣,對小勝的任何事情,處處安排、時時照顧,她以為這全是為了孩子好,不知道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讓他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任,才是最重要的價值所在。等到孩子生活經驗一片空白,受到重大挫折,反過來怪罪媽媽時,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有一種說法叫「優巴斯樹父母」,優巴斯樹(upas tree)長得很強壯,枝葉也很茂盛,可以保護、庇祐很多依賴著它生長的植物,但它也會分泌毒液,同時把它們毒死。「優巴斯樹父母」庇護著孩子成長,但最後卻使得孩子窒息,或阻礙了孩子的正常發展,養成孩子過度依賴、缺乏責任感、適應力不良等毛病。
天下雜誌曾提出一個新名詞叫:「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s)」,直升機父母無所不在,無所不管,他們時時在孩子上空盤旋,介入孩子的一切;無時無刻守望著孩子的一舉一動。誤以為愛孩子就要為孩子掃除一切人生的障礙,想盡辦法幫助孩子成功,其實這樣的做法對孩子的未來,卻往往產生深刻負面的影響。
親子教養百寶盒
讓孩子順著本性發展   堅信子女是上天交付的託管品,不是自己的財產,不能隨意處分。父母只能輔導他順著本能及本性而發展,不要揠苗助長,也不可硬把他塞進父母所設定的框框裡。
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   盡量不要幫子女做他自己會做、或可以學會做的事,要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例如:自己鋪床整被、整理書桌、收納衣物、準備書包、野營背包等。讓他自己動手,有利於開發他的智慧、提高責任心與獨立性。
父母要學著放手   如果察覺自己有「超人父母」或「直升機父母」傾向時,應設法慢慢鬆手,讓孩子有獨立的空間,並輔導他有自己選擇、自己負責的機會。也讓自己有到凱悅飯店喝下午茶、或到淡水漁人碼頭看看夕陽的閒情雅致。
停止扮演「多功能活動鬧鐘」   如果父母現在還是扮演所謂的「多功能活動鬧鐘」角色,建議盡快帶孩子去選購一個他喜歡的鬧鐘(有狗吠聲、衝鋒號音等,或有一種每五分鐘後會再叫的貪睡鬧鐘)。你可能前三天還要「看著」他起床(盡量不要發聲叫他,也絕對不要幫他按鬧鐘),但最多一個禮拜後,孩子就能養成自己起床的本事了!

給孩子千萬,不如給他好習慣
訓練孩子建立自己的目標,並能獨力完成它。 父母要懂得輔導孩子自行建立階段性的目標; 並讓孩子依自己的規劃,獨立自主地完成這個目標。
自主自律三姊弟
二十年前,有同事推薦我擔任趙家三姊弟的家教老師,當時三個孩子的媽媽已經過世,趙先生隻身在舊金山經營一家航空器材公司。為了讓孩子學中文,也學習獨立,於是趙先生讓孩子獨自留在臺灣兩年。第一次去家教時,發現家裡只有三姊弟,沒有任何大人在。當時大姊海倫國中二年級、二姊愛倫小學六年級、小弟亞倫小學四年級,三個孩子都中規中矩,非常有禮貌,不時把「請、謝謝、對不起」掛在嘴邊,對老師畢恭畢敬,表現出非常良好的家教。
家裡雖然沒大人,但家中擺設始終整整齊齊、井然有序,原來是大姊海倫身兼父母職,幫忙打理家中的一切。舉凡煮飯、洗衣、掃地、拖地等所有家務,都由三姊弟分擔,趙爸爸每個月寄來的家用開支及零用錢,也都由大姊統籌分配。三姊弟平常也都自己買菜、煮飯,只有每星期天才到附近的小吃店打打牙祭。
有一次我上課時,姊姊要求提早下課,理由是:「爸爸今天回國,我們要搭公車到餐廳跟爸爸會合。」
我當時心想,家裡那麼有錢,何必那麼辛苦?就問她:「幹嘛不坐計程車去?」她回答:「爸爸不許,爸爸說:『小孩不會賺錢,不應該先學會享受。刻苦耐勞的小孩,將來才會有出息!』」 一旁聽話的我,只有點頭稱是的份。
家事打工不拖延
雖然爸媽不在身邊,但三姊弟的成績始終名列前茅,並且都曾當選過模範生。有幾次親師懇談會,我受託代表家長出席,結果三姊弟的導師,居然都不約而同地稱讚他們:「很勤奮努力、很聰明懂事、很有禮貌,而且還會主動幫忙做事。」聽到這些讚美,讓身為家教老師的我,也感到與有榮焉。但當時卻也不禁納悶:「爸媽都不在身邊,為什麼三姊弟還能夠如此品學兼優?」 兩年後,三姊弟轉學到美國就學。之後又再過了四年,我獲邀到美國各地華文學校舉辦巡迴講座,剛好舊金山是其中一站,於是便迫不及待地安排時間,前往三姊弟家中拜訪。三姊弟的家是一大棟美侖美奐的獨立樓房,有一座大游泳池及三個車庫,有司機、傭人,但家事仍由三個孩子分擔處理。 海倫告訴我:「我們每天一早起來,就要裡裡外外做打掃,每天都要洗碗盤、洗衣服;週末還要大掃除,除了除草,還要用藥水清洗游泳池……所有的工作,爸爸都會照工錢算給我們。此外,亞倫每週還要幫忙用電腦處理帳單及信件、賀卡記錄等。」
學費旅費自己賺
當時海倫是史丹佛大學二年級的學生,愛倫、亞倫也都上公立高中了,三姊弟的課業表現,仍然很傑出。趙爸爸鼓勵他們每年要學一項才藝或運動,但必須靠他們自己以「分擔家事」及「到外面打工」的方式賺取零用錢。海倫說:「例如去年我想學服裝設計,我就要先寫計畫書,說明達成目標、預算金額及來源;學費的部分,爸爸會付一半,另一半則靠自己打工來支付。」又比如愛倫想跟同學到布拉格旅行,其他同學都是由父母出錢,而她卻必須整個暑假到餐廳打工,才能賺取將近一千美金的旅費。
趙爸爸常在暑假時,帶三姊弟出去玩。而每次的旅行,都是由三姊弟輪流主辦,包括訂機票、旅館、行程安排等,都是由孩子們一手策劃。海倫說:「每次出遊都是訓練我們協調能力、團隊精神的最好時機。」
如今,三姊弟都事業有成、旅居各國,而彼此之間的感情一直都很好,與爸爸之間也非常親密,每次趙爸爸生日,或是感恩節、聖誕節等重要節日,三姊弟都會從各地趕來跟老爸聚會。後來在一次見面閒聊中,海倫不經意地提到她爸爸的一句名言:「給孩子千萬,不如給他獨立自主的好習慣。」我這才恍然大悟,多年前的疑惑終於得到了解答。
親子教養百寶盒
培養孩子自己動手、動腦的習慣   孩子自己的事、或會做的事,要盡量讓他自己動手去做,父母要少插手;遇到問題時,要留給孩子獨立思考,讓孩子有獨力解決問題的機會。
讓孩子接受鍛鍊   輔導孩子多參加團體活動,接受戶外的挑戰;帶孩子上山、下海,讓他擁有觀察水勢、選擇登山路線、維護自身安全等能力。
教導孩子使用工具   教導孩子使用螺絲起子、鋸子、鉗子、銼刀等工具;五、六歲以後,則教導使用熱水器、瓦斯爐、洗衣機等,使孩子樂於動手、勤於做家事。
讓孩子有選擇的空間,或參與決策會議   比方問小小孩「吃蘋果?還是吃香蕉?」;讓他從准許收看的電視節目中,挑選自己想看的節目;比較大一點的孩子,則可以讓他參加「家庭會議」,參與決策、分擔責任,這些都是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絕佳機會。
輔導孩子訂定階段性目標,並獨立執行目標   剛開始可以從小目標着手,比如:訂定假日全家外出計畫,交由孩子來策劃執行,讓孩子能獲得初步的信心與動機。
之後,再逐步提升目標的複雜性,例如:讓孩子自己設計暑期活動計劃,輔導孩子督導自己、並獨立完成。
最後,再提高目標的難度,譬如:策劃自己中學畢業後的兩個月國外遊學計劃,讓他自籌部分經費,接受挑戰、全力知行地去達成。

閱讀是孩子一生的好朋友
協助孩子在閱讀中學習觸類旁通、融會貫通。 父母應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讓他及早在大腦中建立豐富的資料庫, 以便遇到新的事物時,很容易就能觸類旁通、融會貫通。
家裡的小小圖書館
我女兒美美很喜歡看英文故事書,尤其是關於動物方面的,自從來美國之後,不到幾個月,她大約就看了將近九十本書,常常是每天看一本。就連出門用餐,在排隊等拿自助餐點時,她還一邊排隊一邊看書。美國友人看了,都對她讚譽有加:「能養成喜歡看書的好習慣,這孩子真是太棒了!」
我家的孩子能從小養成喜歡閱讀的好習慣,應該要歸功於內人。她在兒子小乖四歲時,毅然決然地把家裡客廳的舊沙發送去回收,騰出較寬敞的空間,在地板上鋪起墊子,成立一個小小的圖書館,收藏了近千本的中英文童書。並且設計閱讀證及登記冊,以供社區小朋友借書之用。內人每次出國,都會逛舊書店,把童書一箱箱寄回來,又不斷地買進、捐出給其他人或學校,以汰舊換新。所以兩個孩子從小就看了許多各種類型的書,包括圖畫書、漫畫書、動物書、百科全書、歷史故事、偉人傳記、文學名著、青少年小說等。
求知若渴的兩兄妹
來美國之後,兩兄妹還是一樣勤於閱讀、嗜書如命。有一天,小乖一回家就興奮地告訴我,他「撿到寶」了。原來他昨天就看中了學校書展上的一本書《金氏世界紀錄》。這本書要價美金十元,只可惜他昨天沒帶錢,不能馬上把書買下來。隔天一早他特地從存錢筒裡取出十元,急著要去買這本書,可是課很滿,一直抽不出空來,他整天忐忑不安,唯恐書被別人買走。直到放學,他連書包都來不及拿,就衝去圖書館,在原來的地方卻遍尋不著這本書,沮喪之餘,他只好趕回教室拿書包,準備搭交通車回家。然而,他越想越不甘心,於是又跑回圖書館,結果發現那本書是被移到另外一張桌上,而且還降價為「五元」。如獲至寶的小乖,趕在千鈞一髮之際,最後一個箭步衝上了交通車,過程緊張刺激,結果大獲全勝。
另外有一次,兄妹倆在車上,為了「企鵝孵蛋,到底是公的孵,還是公的、母的輪流孵」而爭論不休,結果一下車,兩人就跑回家打開電腦搜尋……「找到了!是公的、母的輪流孵蛋」妹妹高興得大呼萬歲,哥哥則不死心地說:「媽咪說網路的東西不一定正確。」於接著又繼續搜尋,原來「帝王企鵝」的確是「只有公的孵蛋」,因為母的要成群結隊走兩百公里的路,回到海邊去覓食,等到牠再走回來,已經耗時兩個月,小企鵝也剛好孵出來了。這樣的知識,身為父母的我們只有自愧不如,但也對他們「求知若渴」的精神大感欣慰。
閱讀帶來學習的躍進
舉家赴美一年後,我們很慶幸兩個孩子對於校園生活都適應得很好。例如對七年級的小乖來說,「社會研究」這科應該是最難讀的,因為當中講述的美國開國史,對小乖而言應該是很陌生才對,但小乖在課程中卻如魚得水,尤其分組比賽時,美國同學都喜歡跟他同組,原因是他答得最快。事後問他:「為什麼能這麼厲害?」他回答:「我也不知道,這些以前在台灣好像都看過了!」也幸虧中、英文書看得多,因此他的理解力、聯想力都很強,可以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這真是始料未及的收穫。
又有一次,美美的老師要他們自己編寫故事,她很用心地寫了一篇英文小說《流浪狗英雄來福的故事》,共有七個章節,打字打了十一頁。老師看了大加讚賞:「文筆流暢,內容充實,過程曲折感人。」並且請她配上圖片,裝訂成冊,成為班上同學的範本。這對一個外籍生而言,真是很大的肯定呢!
親子教養百寶盒
閱讀越早開始越好   嬰兒一歲半以上就可以讓他看大圖片,三歲以上看大字書,父母可以把他抱在膝上唸書給他聽。兒童教育專家指出,三歲以前是學習語言的最好時機;三到十二歲則是養成獨立閱讀習慣的關鍵期,這段期間父母宜關掉電視機,多引導孩子樂於閱讀。
父母以身作則,實行親子共讀  
「孩子對我們所做的事,會比對我們所說的話更注意。」父母最好自己也有閱讀的習慣,就能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親子共讀是引導孩子主動閱讀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最省時省力的教養方式。不論是生活習慣的培養、行為規範的建立、情緒的疏導,或是價值觀的塑建等,只要透過親子共讀,就可以自然、有效地傳遞給孩子了。
設計一個誘人閱讀的環境  
在家中營造舒適的閱讀氛圍,設計一個親子圖書專區;必要時也可以在每個房間都擺些兒童書報、雜誌,或是把主要的童書放在客廳矮桌上,一一攤開來,用心誘導孩子們主動閱讀。要特別注意閱讀燈光的設置與調配,以免孩子罹患近視。
為孩子選擇最合適的書  
像是專門為兒童設計的繪本、兒童文學、偉人傳記、世界名著等;還有適合孩子年齡的字典、百科全書、地圖書或童詩集等。 漫畫方面宜避免怪力亂神,以益智性、冒險性、自然科學及人文風采故事等主題,為最理想的選擇。 閱讀的書籍應避免過分「偏食」,要平均地涉獵各個領域,以確保孩子未來生活品質的均衡性。 充分利用公共資源
父母可以有計畫地帶兒女到書店看書、買書;利用放學後或假日,到社區圖書館親子區看書、借書。 和學校聯繫,教孩子如何使用圖書館、培養閱讀技巧;設計「閱讀護照」制度,開設優良書單,鼓勵同學借閱;設立「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櫥窗,或訂定同學圖書交換計畫,以鼓勵閱讀風潮。當然也要和老師協調,家庭作業要以適量為宜,讓學生有時間自己閱讀課外書籍。

會思考比較重要
輔導孩子多做思考、聯想,以獲得更多啟發。 父母應訓練孩子對每件事物都可以互相聯想, 並做異同的歸納與比較,才能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和不同的啟發。
⊕愛心媽媽講故事
我在美國羅德島大學訪問期間,看過一段「愛心媽媽說故事」的實況影片。以下是概略的內容: 安德孫太太是一位擅於親子活動的說故事高手,每逢週末,社區內的許多小朋友都喜歡到她家聽她說故事。這一天,有八位小朋友,年齡約在六歲及十二歲之間,排排坐在客廳。首先,安德孫太太讓女兒珍妮佛上台講「灰姑娘」的故事,講完之後,獲得一陣熱烈的掌聲,安德孫太太給女兒一個愛的擁抱,然後向大家提問題。
安:你們喜歡故事裡的哪個人物?不喜歡哪一個?為什麼? 全體:(七嘴八舌)喜歡仙度瑞拉和王子,不喜歡後母和後母帶來的姐姐。 艾美:仙度瑞拉很善良、美麗,後母和姐姐對仙度瑞拉不好。 雪莉:仙度瑞拉很可愛,王子很帥,我長大之後,也要嫁給王子。 海倫:妳臭美,妳又不是仙度瑞拉!
⊕要守時也要整潔
安:如果在午夜十二點的時侯,仙度瑞拉來不及跳上她的南瓜馬車,大家想一想,會有什麼後果? 彼德:她就會變成原來又破又髒的樣子,那就慘了! 約翰:那她就要幫王子掃廁所了。(眾人大笑) 安:所以我們一定要做一個守時的人,要不然可能會為自己帶來大麻煩。還有,我們每個人平常一定要注重整齊清潔,千萬不要髒兮兮地出現在別人面前,不然會把你們的朋友嚇壞。尤其是女孩子,將來妳們長大之後,穿得破破爛爛的去約會,我看妳的王子都要嚇昏了(安德孫太太做昏倒狀,大家看著雪莉,大笑)。 雪莉:我才不會呢!我一定會打扮得很漂亮、很漂亮。
⊕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
安:很好。下一個問題,如果你是仙度瑞拉的後母,你會不會阻止仙度瑞拉去參加王子的舞會?要誠實哦! 約翰:如果我是那後母,我也會想盡辦法阻止仙度瑞拉參加。 安:為什麼? 雪莉:(搶著說)我知道,我知道,因為我會希望自己的女兒當上王后! 安:你們說得不錯,後母還是很愛自己的女兒對不對!可見當後母的不是壞人,只是她不一定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別人的孩子而已。
⊕好朋友很重要
安:下一個問題,既然後母不讓她去,甚至把門鎖起來,她為什麼又能去,並且成為舞會中最美麗的姑娘?愛麗絲! 愛麗絲:(害羞地)因為……有仙女幫她,給她漂亮的衣服,還把南瓜變成馬車,把狗和老鼠變成僕人。 安:很好!愛麗絲說得很對,如果沒有仙女幫忙,她是不可能去參加舞會的。還有,如果狗、老鼠都不幫她,她可能在最後時刻成功地跑回家嗎? 約翰:不會,那樣她就可以成功地嚇倒王子了。(小朋友們再次大笑) 安:所以,仙度瑞拉光有仙女的幫助還不夠,還需要有朋友。孩子們,我們走到哪裡,都需要朋友的幫助對不對?我希望大家都有很多很多的好朋友。
⊕愛自己才有希望
安:好,現在請大家想一想,如果仙度瑞拉因為後母不准她去,她就放棄了,請問,她可能成為王子的新娘嗎? 珍妮佛:不會!她如果沒有去參加舞會,王子就沒有機會認識她,也不可能愛上她了。 安:對極了!如果仙度瑞拉自己不想參加舞會,就算後母沒有阻止,甚至鼓勵她去,都沒有用,是誰決定她要去參加王子的舞會? 全體:(一起) 是她自己! 安:所以,仙度瑞拉即使沒有媽媽愛她,也不能夠不愛自己。就是因為她愛自己,她才可能去找到自己希望得到的東西。各位,如果你們之中有人覺得沒有人愛,或者有個不愛自己的後母,那要怎麼辦? 全體:(異口同聲)要愛自己! 安:對!沒有人能阻止你愛自己,如果你覺得別人不夠愛你,那你更要加倍地愛自己。別人不給你機會沒關係,你可以加倍給自己機會。就像仙度瑞拉,因為她很愛自己,願意給自己機會,所以沒有人能阻止她參加王子的舞會,沒有人能阻止她當上王后,除了她自己,對不對? 全體:(大聲) 對!
⊕童話也有美麗失誤
安:最後一個問題,這故事有什麼不合理的地方?(大家想了好一會兒) 華倫:午夜十二點後所有的東西都變回原樣,可是,為什麼仙度瑞拉的水晶鞋沒有變回去? 安:很好,太棒了,還是被華倫發現了!可見,就算是偉大的作家也有出錯的時候,所以,出點小錯也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我相信,你們將來如果有人想當作家,一定可以寫得比這個作家更棒!今天大家都表現得很棒哦!(孩子們歡呼雀躍)下禮拜的故事是「美人魚」,有哪一位願意講這個故事?(約翰舉手了)很好,到時我們就請約翰講「美人魚」的故事給大家聽囉!
親子教養百寶盒
⊕激勵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促進想像力的原動力。父母宜培養孩子「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習慣,鼓勵孩子多問幾個為什麼,更要不厭其煩地給他正確的回答,並且對孩子的提問表現出興趣,與孩子一起思考,去尋求答案。
⊕引導孩子多做擴散式思考   最方便可行的是,讓孩子從小就多觀察自然,並練習聯想。比如:引導他觀察家裡養殖的盆栽和寵物,看看小花如何吐蕊?小狗如何進食?在戶外可帶他看昆蟲、鳥類、白雲、星斗。 要善於引導孩子去聯想,比方:為什麼春天來了,有些樹換上新衣服,有些卻還沒有換上?為什麼我們家的小狗球球不會隨地大小便,而隔壁的花花卻到處大小便?設法促使孩子動腦筋思考,也聽聽他的童言童語。 比方孩子去參加同學的生日聚會回來,你會問:「還有誰也參加了?吃了什麼?」你還要再問:「有怎樣的佈置?什麼最好玩?下一次你自己的生日聚會,你要怎麼舉辦讓同學更有印象?」 又如孩子從科學博物館參訪回來,可以問他:「什麼最深刻有趣?為什麼?」、「什麼地方有類似的現象?什麼地方就沒有?」、「如果你來安排這樣的參訪,你會怎麼安排?」等。 之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可以教他如何觀察人物、探討人的心理及社群的特性等,進而對各種事物進行歸納、比較、聯想、解析、批判等,以施行較高層次的思考。
⊕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不要立刻直接給他答案,而是要提示引導他自己想辦法解決。比方孩子的電動玩具汽車突然不動了,我們不要馬上告訴他可能電池沒電了,而要讓他想想有幾種可能?又比如孩子二元一次方程式解不出來的時候,我們要有耐心地引導他逐步逐步地自己解出來。
⊕要常做商量式的討論   父母宜盡量保持開放式的討論空間,可以依據實際情形發問:「你覺得怎麼寫最好?你認為這兩者有何關聯?你的想法有什麼根據?我覺得你的想法很對,剛開始我都還沒有想到!」等,讓孩子有思考的機會,並樂於表達自己的意見。

我很特別,因為……
一開始,我們除了讓孩子一起為這個社團命名之外,也一起討論在社團裡應該遵守的規矩,並鼓勵孩子提出正面、積極的做法。例如:孩子說不要擺臭臉,老師則更進一步問孩子:「那應該怎麼做才好?」孩子想出的方法是:微笑,最後大家便一起將這個正面具體的做法寫下來。
當我們和孩子一同討論規矩的制定時,老師不但以身作則,使用正面積極的語言來引導孩子做得更好,同時也鼓勵孩子用正面積極的句子發言。規矩,不是老師給的,是孩子們自己訂的,是為了讓大家能夠愉快地享受這段社團時光而訂的。這個過程不只教導孩子學習對自己負責,也學習對團體負責。
好人緣社團還為孩子們設計了很多活動,不只讓孩子有更多時間和機會與其他人互動,也藉由這些活動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讓他們有更多事情可以和朋友分享。從第一次的活動到最後的派對,孩子們真的不一樣了。
記得剛開始時,也許是害羞,或是不熟悉,孩子們彼此間的交流並不多;然而隨著時間流逝,孩子們之間的互動變多了,平時在操場上遇到了也會聚在一起玩,甚至還會拉著我去認識他們的朋友,很開心地跟同學介紹我這個大朋友。這些小動作都顯示出他們變得更願意主動結交朋友,也更樂於與人分享了。
我們藉由許多活動討論,鼓勵孩子們多了解自己,像是讓孩子們畫自畫像、製作活動護照、讓孩子自己記錄參加社團的次數……還有讓孩子們想想自己究竟特別在哪裡。我們曾設計一個活動──「我很特別,因為……」(”I am special because...”)請孩子寫出自己特別的原因。有個小男生寫道:「因為朋友,所以我很特別。」(I am special because friends.)實在非常富有哲理!更有個小女孩寫的是:「我很特別,因為我在戀愛。」(I am special because I am in love.)很令人驚訝,不是嗎?小小年紀的她已經感受到「戀愛中的女人最美」了。不過,也有個小男孩酷酷地說:「我不特別呀!沒什麼好寫的。」這時帶活動的老師坐到他身旁說:「我們每個人都很特別,都是獨一無二的,你可以再想想看喔!」小男孩依然非常堅持自己一點也不特別,表示他跟大家一樣,每天要上學,下課喜歡踢球,只是個普通的小學生,沒有什麼不一樣!帶活動的老師一樣很溫柔地告訴他:「你是特別的,沒有第二個跟你一樣的人!你有著別人都沒有的特質,好好想想喔!」
我很特別,因為我讓人們歡笑。 我驚訝於這個孩子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也佩服帶活動的老師沒有強迫孩子接受她的說法,而且願意給孩子多一點時間思考。

讓孩子在錯誤中學習成長
鼓勵孩子勇於嘗試,並從錯誤中學習。 父母應鼓勵孩子勇於嘗試錯誤,如此必能增強他對這些事物的注意力, 進而增加他對這些事物的興趣,並從中發揮專長。
六歲孩子倉庫裡玩火
去年訪問美國羅德島大學期間,有來自台灣的老朋友A君前來拜訪。歡聚閒談間,A君的手機響了,接完手機的A君臉色大變,原來是他六歲的兒子,躲在倉庫裡玩火,結果一發不可收拾,倉庫幾乎燒了起來。還好及時撲滅,損失不算嚴重,小孩也安然無恙。
A君有點激動:「這個小渾球,打也打不怕、罵也罵不聽,從小就不知拆壞過多少玩具,連收錄音機都不能倖免。這下可好了,連房子都讓他給燒了,真不知道是前世造了什麼孽……
正說著,門鈴聲響了,原來是克莉絲汀到了,她是以前我在博士班的美國同學,特地從波士頓南下,到羅德島來看我們。
以鼓勵取代責備
我和內人祝瑛第一次到克莉絲汀家作客時,她已育有一位四歲的男孩。金髮藍眼,非常活潑可愛。那天小男孩不小心把整瓶柳橙汁打翻,一時不知如何是好。我們一看黃澄澄的果汁灑滿廚房,正要上前幫忙,克莉絲汀卻說:「沒關係!我自己來!」「傑米,你一定是想倒給客人喝對吧?謝謝你!」一邊回頭跟我們解釋:「我兒子一向很熱情慷慨,每次都會主動幫忙招待客人。」小傑米聽了,臉上又恢復了快樂自信的笑容。
她接著又對孩子說:「傑米一向是媽媽的好幫手,你願不願意幫媽媽一起清理乾淨?」於是母子兩人拿著抹布,一起把地板擦拭得乾乾淨淨。然後,克莉絲汀又把打翻了的柳橙汁空瓶裝滿了水,放進冰箱,再教他必須雙手拿才不會打翻。
送鬧鐘給兒子拆
隔幾天,我在二手拍賣會上遇到克莉絲汀正在找鬧鐘,她說兒子把家裡唯一的鬧鐘拆得七零八落,問傑米:「為什麼?」他說:「想看看裡面到底怎麼回事?」結果拆開後,再也組裝不起來。結果,她不但沒責備兒子,反而還誇他:「好厲害哦!居然能拆得這麼徹底!」說著說著,我發現克莉絲汀居然一口氣買了三個鬧鐘,問她為什麼?她說:「給他練習用!孩子都需要從錯誤中學習成長。」
以後幾次在拍賣會上再遇見她,她買的機械用品越來越高級,包括除草機、腳踏車、電腦等,全是專供她寶貝兒子「解剖」之用。現在傑米已從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電機工程系畢業,並且已經是某大公司的工程師了。
克莉絲汀離開後,A君若有所思的說:「當初如果不是一味禁止,而是有大人從旁指導,我兒子也許不需要躲起來玩火,差點把命也玩掉。」我以愛迪生為例,笑著對他說:「你差一點葬送了一個未來的愛迪生!」他也笑了笑說:「我改天也要多買幾個鬧鐘。」
親子教養百寶盒
從容忍孩子「越幫越忙」開始   父母要想幫助孩子成為一個能幹而有責任心的人,就要從容忍孩子「越幫越忙」開始;要趁著孩子最有好奇心的時候(兩歲開始),鼓勵他為大人做事,例如:掃掃地、排鞋子、收衣服、整理小書桌、洗菜、收碗盤等。如果孩子真的做不好,父母也寧可私下花時間慢慢調整,不應嫌東嫌西或當面改正,以維持孩子的好奇心與自信心。
讓孩子從錯誤中獲得成功 
要培養孩子有勇氣去犯錯、去思考和改正錯誤,敢於從失敗中獲得成功,從中獲取自信心和挫折容忍力。 不要一看到孩子犯錯(尤其是認為他有意搗蛋),就大發脾氣或急著糾正。 要培養孩子認識錯誤、敢於承認錯誤的習慣,讓孩子用自己的眼光去看、用自己的頭腦去想。 不要擔心挫折,讓孩子承受失敗或錯誤,是他成長必要的一部份。這種對失敗的承受力,比任何知識都重要得多。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不要越俎代庖替他做決定,而是當他的「顧問」,只給他提建議,鼓勵他有能力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或是因勢利導,當他的「啦啦隊」,鼓勵他去做更困難、更複雜的事。 讓孩子在嘗試錯誤的過程中去學習、去主動建構知識。
堅持運用「自然後果法」   忘了帶水,讓他渴著;忘了帶飯,讓他餓著,不要「一通電話,服務到校」,教導孩子學習自己負責:
讓他嘗試錯誤,最好不必提醒,若有必要提醒,也不要告訴他怎麼做。 告訴孩子他的行為會造成什麼後果,只陳述事實,不要加油添醋。例如,「再不來吃飯,我沒時間等你。等一下我收起來,你不許找任何東西吃。」而做不到的不要說,不要恐嚇他:「你不餓,那你就不用吃飯了! 確實堅持,例如:不肯來吃晚餐,就把飯菜收起來,把各種零食收到廚房裡,然後把廚房門關上或牽上一條線,規定到明天早上七點鐘以前禁止進入,確實管制他不能吃任何東西,即使他餓了苦苦哀求,也不能因心軟而放鬆。如此,必能平息晚餐時的戰爭。
即刻制止嚴重偏差的行為   如遇孩子的行為偏差,會招致嚴重惡果或道德問題時,應「立即」制止,但應注意下列事項:
應「以理服人」,盡量不使用父母的權威,讓他真正了解錯誤之處,以及會造成什麼惡果、父母會有什麼感覺等。 使用平和的態度、穩定的眼神及低聲的語調,會更有效。大聲斥責可能讓孩子把注意力放在震懾上,反而忘了問題所在;或甚至誤以為只是父母情緒不好(不是他的錯);或認為父母對他發脾氣也有錯,打平了,他就沒事了! 適當的處罰可以是罰站、罰跪、罰Time Out(暫時隔離起來自我省思)、罰寫悔過書、罰他一個禮拜不能看電視等;重則用自己的手打孩子的屁股、手心為限。但最好是事先一起商量,或徵求他的同意,使他意識到這個處罰的規則,不是父母強加於他,而是他認可的。 父母對已經講好的規矩,要態度一致,要穩定、堅持,不要有時管、有時不管,有時處罰、有時不處罰。依照「習慣領域」的說法,一件事要連續做上二十一次(天)以上,才會變成真正穩固的習慣。如果父母對規矩的堅持反覆不定,對孩子偏差行為的改正或好習慣的建立,就很難有效果了!
依照孩子的興趣和意願學習   父母宜依照孩子的興趣或意願,盡量讓他自己嘗試錯誤,不要急著指導他,尤其不要禁止他,以發揮他的潛能或特長。例如,兒子做科學展,堅持用自己的方法做試管試驗;女兒做數學兩位數乘法,堅持先算十位數再算個位數,就讓他(她)先做完了再作檢討,可以讓他發展創意,並養成自己負責的習慣。

每個孩子都有一片天
改變環境,協助子女找到潛能與天賦。 父母應該要多提供新的環境或機會,讓孩子能廣泛地接觸新訊息, 從而發現他自己真正的興趣與專長。
換個環境試試看
有一年,我有幸獲得公費獎助,到紐西蘭奧克蘭大學作為期一年的訪問研究,在那裡,碰巧遇到大學同學國強。他在即將有機會晉升之際,突然辭職赴紐,他說:「為了能讓兩個小孩重新出發,我再怎麼犧牲也在所不惜!」原來他的一對兒女在台灣都出現學業適應不良的情況,因此讓他決定換個環境,讓孩子重新出發。
當時國強的太太仍在台灣某市政府上班,而他一個人帶著兒女來紐西蘭就學。讀小學的女兒從小就學鋼琴,對鋼琴情有獨鍾,只可惜高年級後,因課業壓力大,彈琴的時間變得越來越少,而且她的數學成績很不好,挫折感很重。至於讀國中的兒子,對每樣功課都沒興趣,成績低落,唯一的興趣是打電玩;國強選擇在他國三下考基本學力測驗前出國,寧願讓他在紐西蘭降級重讀。我問他:「在這裡能適應吧?」他回說:「他們的英文雖然不好,好在老師同學都很友善,上學很愉快;家庭作業不會寫,老師也不會處罰。」
每粒種子都有適合它的地
國強的女兒小華,自從來紐之後,每天早上六點就起床,連續彈兩小時的鋼琴後才上學;即使天寒地凍、颳風下雨,也不間斷。後來國強更不惜重金,聘請知名音樂家來教女兒練琴。而原本功課欠佳的兒子小明,當老師問他:「你的興趣是什麼?」只喜歡打電玩的他,勉強回答「電腦」,誰知老師很熱心的說:「很好!學校有很好的設備和師資,以後每天放學後,都可以來電腦教室玩電腦。」小明陰錯陽差把「電玩」說成「電腦」,想不到歪打正著,放學後開始每天去玩電腦,結果越玩越來電!
時光荏苒,小明大學畢業後,回台受聘為電腦技術師,加上英語能力不錯,受到公司器重,經常奉派出國;而小華的鋼琴演奏,在紐西蘭屢屢得獎,後來到奧地利演奏,更認識了同是音樂家的丈夫艾倫。
看著國強的一對子女,生活幸福,事業有成,真為國強夫婦感到高興。最感人的是當小明問媽媽:「我國中時每科都不及格,行為偏差,只會打電玩,對人生感到茫然,為什麼你們都沒有放棄我?」媽媽深情的回說:「每一粒種子,總有一塊適合它的地。」做爸爸的也說:「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個人專長都不同,當時不能適應,也許換個環境就好了。」國強當初離鄉背井,成就兒女璀璨的人生,他的犧牲確實非常值得!
在多種多元智能中遊走,身為爸媽的我們不只欣賞他多元的興趣,也很期待他未來的發展呢!
親子教養百寶盒
警覺是智慧的開端  
HD提到「警覺是智慧的開端。」我們做父母的應細心觀察,及時發掘孩子的潛能、捕捉孩子的興趣,有效地鼓勵他持續增強,必能輔導孩子形成某種優勢專長。問題是很多父母只注意到學業,當孩子在許多方面表現了強烈的興趣,父母卻總是視而不見,白白錯過了培養孩子成才的時機。
輔導孩子在優勢領域中發展  
卓越的中學校長譚德玉先生,所主張的8020理論,指的就是人生最重要的百分之二十,要用百分之八十的時間來經營,不要把時間平均分散在各領域,而要把較多的時間用在核心優勢領域上。但先決條件是孩子已確實找到了自己的優勢領域,不過這只以學科專業為限,生活各方面的經驗還是以均衡為宜。
要誘導不要強迫 
孩子會嘗試父母有興趣的事(但不會是父母強迫的事),並且很可能將之轉換為一生的專長。有智慧的父母懂得誘導孩子喜歡上某件事情,並趁勢輔導為專長。剛開始覺得好玩、有趣的項目,絕對是成就卓越專長的先決條件。
要「改變環境」 
培養興趣或專長,不一定要在教室內、或書桌前。以閱讀為例,孩子們可以在家裡的小小圖書室、社區圖書館、誠品書店、金石堂書店等地方,涉獵許多好書;也可以在旅行中擴展視野、在球場中學習尊重別人與團隊精神。
使用智力或性向測量表  
測驗所得的結果,不見得能完全代表孩子的潛能,但有關的測驗量表仍有參考價值,如:中華兒童智力量表、魏氏智力測驗、多元智慧評估量表、幼兒能力篩選測驗、學前兒童行為發展量表等。

有效溝通的魔力
運用「積極聆聽法」,了解孩子,進而影響他。 除非父母施行有效溝通,否則很難進入孩子HD的核心; 試著釋放有效的溝通空間,積極聆聽,並發掘問題的根源。
別生氣,先聆聽!
我的兒子小乖從小就擅長運動,最喜愛的項目是籃球。四年前在紐西蘭念書時,他的籃球技術突飛猛進,後來和同學組隊代表學校參加比賽,竟然在十場比賽中,連勝九場;只有在最後一場,以一分之差飲恨。每場比賽,小乖都是隊上的台柱,是得分最多的選手。
來美後,我們夫妻倆積極幫他找籃球隊參加比賽。在社區活動中心,每週比賽一次,共有十一隊參加。沒想到他們這一隊,除了第一場險勝三分外,第二、三、四、五、六場連輸五場,而且被打得落花流水。
第七場,我因有事忙,在將近終場前才到,那時小乖的球隊已落後十二分。而小乖在隊友連續搶籃板時,居然還兩手插腰,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果然那一場,他們的隊伍大敗,輸了十八分!
開車回家時,我故意若無其事地問他:「打得怎樣?」他搖搖頭說:「爛透了!」我接著問:「你好像不太用心?」他嘆了一口氣回說:「用心也沒有用。」我火了,就罵他說:「沒有用也要打!運動選手重視的是體育精神,輸了球沒關係,至少要奮戰到底啊!」
「我……」小乖急到說不出話來,我不等他辯解,接著責備說:「輸了沒關係,最糟糕的是你竟然兩手插腰,袖手旁觀,你這種看不起隊友的行為,實在很要不得!」他哭了,難過的說:「不是這樣的,我當時因為覺得自己打得不好,所以……」我氣憤地回說:「我不相信,你根本是在耍老大!」小乖沒有再辯解,哭得更傷心,下車後,午餐沒有吃就去睡覺了。
釋放有效的溝通空間
當天下午,我漸漸恢復理智,開始覺得事有蹊蹺,小乖一向是有責任感、有團隊精神的孩子,這其中一定有問題,我為什麼不聽他解釋呢?晚餐後,我主動到他房間。
「很抱歉!今天在車上,那麼大聲罵你,實在很不應該。」 「沒關係。」 「今天這一場,你認為再怎麼努力打球都沒有用嗎?」 「對啊,他們都不傳球給我。」 「你認為他們都故意不傳球給你?」 「大概是對我沒信心吧?其實我對自己也沒信心。」 「為什麼?」 「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來美國之後,我的實力一直發揮不出來。」 「是不是壓力很大,使你無法發揮實力?」 「是啊,每次球賽一開打,我都緊張得兩腿發抖,只是你沒看到而已。」他很無奈地說著。
天啊!居然有這樣的事。我真是錯得離譜,原來他的壓力這麼大,說他「驕傲自大」,真是冤枉他了。問他:「那剩下的三場還打不打?」他回說:「還是要打完,我盡力為隊友助攻就好。」我點點頭說好。
經過這次懇談,小乖解除了壓力,果然在剩下的三場比賽中進步很多。而且他的助攻,還幫隊友得分好幾次,自己也進了兩球。這三場比賽雖然還是輸了,但小乖感到輕鬆多了,而他也達到了自己所定的目標規範。
親子教養百寶盒
「內部聯繫法」的應用技巧  
若沒有耐心和時間與孩子長談,並傾聽他們的看法和願望,將很難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和心事。 父母若想了解孩子習慣領域的核心,就要參與孩子的生活,就需要運用一些方法,才不會讓孩子抗拒。 放下電話、關掉電視,一起放鬆一下,問問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事,聽聽白天發生的故事和笑話。也記得告訴孩子,跟他談心是每天最快樂的時光。 有效了解孩子的方法,除了傾聽、談心外,還可透過其他管道,如:孩子的朋友、同學、老師,以及走得較近的親朋好友等,來取得其他了解孩子的深度訊息。
「引導溝通法」的實行要領  
引導孩子談話,可從他最喜歡的東西或動物、從他最喜歡的人或最相信的人入手。剛開始談話時,要避開敏感的、或他不想談的話題。 問答時,盡量使用「問答題」方式,避免使用「是非題」方式,並且以開放式的詢問為佳,例如:「你願意談談這件事嗎?」、「你對這件事有什麼想法?」等,不宜探詢,也不要立作評論。 透過公開討論或家庭會議,讓孩子們在參與討論的過程中,得到溝通或解決問題的效果;不宜使用禁止或教條式的強制規範。 最佳談心或溝通的時機,是剛放學後、餐桌上、洗澡時、臨睡前及搭車時;並且不適合以抱怨、責備開頭,應該要從有趣的、愉快的事做引導。 最有效的溝通是「傾聽」,尤其是「積極聆聽」。
「積極聆聽法」的參考範例 
甜甜在國一時,到美國求學一年,課程結束前夕跟媽媽談天時,透露了回國有壓力的心事。底下是爸爸運用「積極聆聽法」輔導的例子: 爸爸:「聽媽咪說要回國了,這讓你感到有壓力,願不願意告訴我有什麼壓力?」 (先以「邀約」法,引導孩子願意說出他的感覺。) 甜甜:「我覺得功課會跟不上同學。」 爸爸:「你覺得在台灣的課業比較緊湊,你會落後其他同學嗎?」 (不宜給他「忠告」說:那你現在更要用功囉!) 甜甜:「對啊,尤其數學啦!這裡教得比較慢、比較淺。」 爸爸:「嗯,所以你擔心回去後數學會趕不上。」 (不宜「安慰」他說:「不用擔心啦!你向來數學都很好,一下子就會趕得上的!」) 甜甜:「是啊!」 爸爸:「那你想,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你趕得上班上同學的?」 (不宜先為他「提辦法」說:「我們回去後就……」) 甜甜想了想,說:「我想到開學前還有兩個月,我可以把台灣的數學功課重新做一遍,尤其不熟的地方多練習幾遍。」 爸爸:「那很好啊!這兩個月老爸陪你,有問題可以問我。」 (不宜「揭穿」或「取笑」的說:「好是好,到時候還不知道你有沒有耐心呢?」) 甜甜:「嗯!」
此外,「忠告」、「安慰」、「提辦法」、「揭穿」、「取笑」等,以及責備、訓斥、評論、告誡、警告、指導、說教等,都是所謂溝通的「絆腳石」,會妨礙孩子繼續談下去的心情,同時也會阻礙孩子自我思考、自我解決問題。

多元文化的走廊布置
倫敦是個民族的大熔爐,隨時隨地可以看到各式人種,聽見除了英文以外的其他種語言。在英國,學校教的第二外語以法文、西班牙文、德文和義大利文為主。英國人普遍認為學齡前的兒童適合自然地接觸第二外語,進入國小之後才開始正式學習;但他們更強調的是建立母語的完整發展。
(不同樓層裡,有各種民族的打招呼說法及傳統服飾的布置。)
在這裡,我更見識到英國的教育如何引導他們的孩子去認識多元文化。課程中,有一堂「倫理課」,介紹世界幾大宗教,除了傳統的天主教、基督教之外,印度教及猶太教也同樣受到尊重;在歷史課裡,老師和孩子們討論不同種族裡的婚姻儀式,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意義,而他們不過是一群小三的孩子;還有,教室和學校走廊也常有以不同文化為主題的布置,從希臘神話到印度神祇,從非洲樂器到埃及文物,在在都展現出孩子們所接觸的萬千世界!
英國,不是只有金髮碧眼的英國人。這句話對一個融合著各種民族的英國而言,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但卻是我來到英國後很大的體認之一。以倫敦這個城市來說,它是個國際化城市也是世界金融重鎮,對於文化及族群的兼容並蓄更需要向下紮根。像學校裡的教職員,除了英國人之外,還有紐西蘭人、印度人、法國人……不同族群的人可以提供不同的視野及看法,豐富教學的廣度。紐西蘭的老師很懂得如何帶著孩子們從事各種室外遊戲,印度教師的班級秩序特別好,法國老師則負責安排孩子的外語課程,每位老師雖然都各有除了專業以外不同的專長,但相同的是親切並樂於助人的態度。
問過一位來自紐西蘭的教師對於英國小學教育的看法。這個老師在紐西蘭已有多年的教學經驗,他表示和紐西蘭的小學生比起來,英國的孩子壓力太大了,沒什麼生活品質可言……我笑著說:「以英國孩子的學習方式和上課時間來說,已經遠遠比台灣的孩子輕鬆多了呢!我們的孩子除了正式的學校課程之外,上安親班或上才藝班都非常普遍,所以孩子上課的學習時間相當長。」老師又問:「亞洲的孩子應該比較有紀律吧?」我回答,普遍來說,孩子是守規矩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都很用心,而且對孩子充滿期望……這位老師突然羨慕地說:「真好呀!有時候我很希望英國的父母可以對孩子的學習多用點心呢!我常遇到根本不管孩子學了什麼的父母。孩子的學習如何好像完全是學校的責任……」相較之下,台灣的父母對於孩子的課業重視程度絕對遠超過英國的父母;然而,值得思考的是──台灣的父母是不是又太過在意孩子的課業了呢?過與不及絕對都是個問題!
我很喜歡學校走廊上的布置,不只時常更新,還展現了多種主題,有科學的、文學的、歷史文化和娛樂的。除了知識性的內容之外,還有許多人際關係上的小建議。舉例來說,圖中一系列的海報內容就包括了解決人際衝突的十個小建議、與人相處的十個小叮嚀,還有紓解壓力的十個方法。不只圖案可愛、清楚,海報中所提供的方法也非常具體可行。這也表示學校在意的不只是孩子的課業學習,也關心孩子的性格發展和與人交往的能力。

外婆,我不舒服
小凱的媽媽因工作受訓,有個週末讓小凱到外婆海倫家過夜。半夜時,忽然聽到小凱嘟嚷著身體不舒服,還嘔吐在床上!海倫媽媽本身也要上班,隔天須值班早起,但是她對孫子的身體不適完全沒有任何不耐或不好的語氣,只是溫和地邊哄著孫子邊整理床鋪。在海倫媽媽把床單拿下樓時,我主動去陪小凱聊天。一般來說,年紀較小的孩子(小凱四歲半)身體不適時比較容易有情緒起伏,有的會哭,有的則是發脾氣,然而平時活蹦亂跳的小凱這時只是靜靜地坐躺在床上玩著玩具車,顯得十分平靜,房間裡也沒開燈。走廊上透著微微的燈光,我站在門口跟小凱聊天,問他哪裡不舒服、玩什麼……他忽然跟我說:「妳別擔心我,如果妳有自己的事要忙,不用特別在這邊陪我。」當時,真的很訝異於他的成熟和貼心!這是我第一次遇到孩子不舒服時還能為大人設想、這麼有禮貌的回應。
事後和海倫媽媽提起這件事,實在很驚訝他們的孩子可以有這麼穩定的情緒,到底是怎麼教的?海倫媽媽笑著說:「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小凱也曾有過很『番』的階段,不管說什麼都不聽,執意要做自己要做的事。」「那麼,怎麼辦呢?」我問。海倫媽媽仍是笑著說:「這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階段,只要孩子能注意到自身的安全,其他應該遵守的禮貌和規矩我們會再慢慢告訴他,時間久了,有了不同的經驗和討論,他長大後自然就能懂得進退應對的分寸,並不需要強求孩子什麼都要一學就會、一聽就懂。」海倫媽媽又補了一句她常常跟我說的話:「別擔心太多,一切都會安好。」(Don’t worry too much. Everything will be fine.)坦白說,當下我還真覺得海倫媽媽說得太輕鬆了點。我繼續問她:「難道沒見過在大賣場裡跟爸媽討禮物的『番』小孩?或是遇到不順心的事就大小聲的孩子嗎?」海倫媽媽說:「大人必須對小孩子的行為負起責任。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鏡子,不論好的或壞的。如果大人在教導孩子規矩的時候,沒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而對孩子大呼小叫,那麼孩子先學會的,將會是大呼小叫的態度,而不是如何適當地表達自己的需求了。」
我想,小凱能這樣貼心,是因為有貼心、溫暖的大人在教導著他,而這也是我從海倫媽媽的身上看到的特質。就像當我正為回台灣期間行李沒地方放置而擔心著時,海倫媽媽二話不說地為我在車庫裡清出個大空間讓我免費寄放,還說:「幸虧妳來住我們家,讓我把平常該整理卻又一直懶得動的地方都弄整齊了。」當我因觀摩論文處於低潮時,海倫媽媽親切地跟我討論英國的教育和當前英國在教育上所面臨的問題;當我不知道上哪兒買東西時,她很親切地說她們也要出門購物,問我願不願意搭她們的便車、和她們一起去逛逛?……海倫媽媽完全毫不吝於處處對我展現她適當的體貼和周全的禮貌。我,對海倫媽媽一家人來說,本是個毫不相干的人,然而,她們卻給了我滿滿的溫暖。
對於孩子,我看到了海倫媽媽一家人給予很多的尊重,從不大聲或是以充滿權威的語氣跟孩子說話;當遇到必須處理的情況,她們以堅定的語氣請孩子自己把事情考慮清楚,並告訴孩子不能這麼做的原因。我想許多的現代父母因上班而精疲力盡時,還要面對倔強的孩子,好好地跟孩子說之以理,對大人們實在是大考驗;但,從海倫媽媽家人的身上,我看到了只要大人們願意,一定可以做到的!
資料來源http://blog.yam.com/james0730/article/18431135








******************************************************************************

討厭,孩子做事拖拖拉拉怎麼辦?

這次要討論的家長最想問老師的問題是:孩子做事拖拖拉拉怎麼辦?         是啊,常常要孩子寫作業、洗澡、吃飯、做家事等事情時,孩子總是拖拖拉拉,真是讓許多家長一想到就想開罵。但是,一說到玩,每個孩子總是跑第一!
       
當孩子面對沒有興趣的、困難的、沒信心完成的事,就會拖拖拉拉,所以父母可以協助排除這樣的負面想法,並幫助孩子增加完成做事的信心。
       
孩子做事拖拖拉拉,可能是天生的個性,也可能是從小沒有訓練好。當發現孩子有這樣的情況,應該站在「協助」的角色,而非「制裁他」或著「代替他做」。
       
舉例來說:班上有一個孩子天天遲到,我針對這個問題與她的媽媽討論時,她說:「我每天早上500就起床了,看到我的孩子快遲到了還在被窩裡睡覺,我也很生氣,但我就是故意不要叫他,要訓練他自己起床,自己擔負遲到的後果!」(雖然這位媽媽這樣說,但是卻又要常常打電話來學校幫孩子請假,請假的原因無論是事假或著病假,其實老師很清楚是否又是因為賴床。)

我聽了這個媽媽的敘述後,對那個每天因為遲到而不好意思的孩子感到心疼。我跟那位媽媽說:「你是在訓練你的孩子,還是在懲罰你的孩子?當小朋友(尤其是年紀小的孩子)本身比較依賴時,你就應該協助他,天天700就把他從被窩裡挖起來,久了,他也就習慣那個時間起床,除非縱容孩子晚上晚睡,造成睡眠不足!當孩子的生理機制已經固定早上700起床,再來訓練「自己」起床。尤其在冷冽的冬天,連大人都有可能眷戀暖呼呼的被子了,何況是一個主動性不 高 的孩子!家長眼看孩子遲到還不有所動作,久而久之,孩子也就隨便了!」何況家長有時捨不得孩子被處罰,還打電話到學校幫孩子找各種理由搪塞,造成了惡性循環!(雖然有的家長會認為,要讓孩子擔負後果,但在此,是針對拖拉「嚴重」的「族群」,事實上,大部分的孩子拖拉情況並不會太嚴重。)
       
因此,要求孩子作他可以完成的事或例行公事,例如:刷牙、倒垃圾等,家長口氣要堅定,如:「請把電視關掉,現在是吃飯的時間。」;不要以懇求的口氣拜託孩子去做;不要讓孩子有藉口,想說等一下再做;不要代替孩子作他應該作的事。
       
面對孩子恐懼或沒有信心完成的事時,例如寫作文,家長可以陪在孩子一旁,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引導、協助孩子,但不要念給他寫;孩子完成後,稱許他,或給他一個小獎勵,經營愉快的氣氛,製造成功的經驗,讓他下一次更有信心主動、獨立的完成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cIjmRUSZERiCDG.grmC6/article?mid=5438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9JqeSt.cERmoSKqGh4m1jFJM/article?mid=2649&prev=2652&next=2625&l=f&fid=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