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1月30日 星期三

產後產檢大觀園

媽咪產後應該要去一趟醫院做一次產後的相關性檢查,確定一下生殖器官是否已經完全恢復正常,產後帶來的不適症狀是否己經消除,還有傷口處是否己癒合良好,這些都是醫師會特別注意的重點,再者,媽咪在坐完月子以後,無論有無口哺乳,在第一次月經來潮之前,均有可能會排卵,所以夫妻如有性行為,就不能不開始使用避孕方法,否則可能接著懷孕,易影響母體的復原,並帶來過大的負擔,在這一方面,醫師通常會給予適當的建議。

全民健保開始實施以後,產前檢查與住院生產均納入給付的範圍,而在健保孕婦手冊中,有把「產後檢查」列入整個懷孕過程就診的最後一次,目的就是要提醒產婦們產後檢查的重要性,一般建議於生產後六週至二個月內返院回診,最好是挑選沒有陰道出血的時候回診,主要就診內容如下:

1、病史詢問:醫師會詢問媽咪是否有哺餵母乳、月經開始來潮的日期、是否有異常惡露或者不明的陰道出血、外陰搔癢與白帶、排便習慣正常等問題。
2、內診:自然產的媽咪會需要接受檢視子宮復舊情形的內診,一般孕婦在生產後的第一週,子宮大概只有500g,在產後4~6週子宮就會恢復到60g,醫生內診時,會看看子宮是不是恢復60g左右正常狀態;並且確認子宮頸口是否有外翻以及子宮復原的程度,會陰部及會陰的檢查是在看妳會陰傷口癒合是不是完整,產褥期間是不是有會陰部的感染、並接受子宮頸抹片篩檢,如果有陰道感染、子宮頸糜爛、子宮復原不良、子宮後屈、子宮或卵巢腫瘤、痔瘡等問題都可以仔細查出並處理。

3、諮詢與衛教:產後這段期間,媽咪若是有遇到任何不清楚的問題或不正常的現象時,最好能詢問妳的主治醫師,但如果出現下列徵象時,則需提早返院就診,不要等到產後檢查才看醫師:
* 產後發燒超過38度時。
* 產後大出血,或紅色惡露不止。
* 乳房局部有腫脹疼痛異常,並且有熱感。
* 會陰部發紅腫脹。
* 惡露變色並出現異味時。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anny-680214/article?mid=24090&prev=24130&next=24089&l=f&fid=48






**********************************************************************
產後身體「復舊」變化&疾病注意

孕婦產後的身體變化,得要多方面的注意。一般自然生產在產後4~8個小時即鼓勵下床活動,以促進產婦體內循環,幫助腸道、膀胱排泄功能,醫師並且建議在滿月前宜採用淋浴,切勿採用盆浴,以防細菌進入子宮,引起發炎,若有洗頭髮應在洗髮後迅速吹乾。

因為產褥期的身體機能尚未完全回復正常狀態,因此媽咪在渡過這段時期時,要了解自己「應該」出現的變化有哪些,「不應該」出現的現象又有哪些,尤其是不正常的現象往往是疾病或病毒感染的徵兆,所以要確實理解自己的生理變化,才能掌握健康的狀況。

◆惡露變化

媽咪生產後從子宮產生的分泌物稱為「惡露」,生產後的1~3天,惡露的主要成分是血液以及少部分的黏液(主要是胎盤著床位置上一些殘留的組織,有時候還有一些殘留的胎膜或是胎盤的碎片),故稱為「血性惡露」,味道帶有魚腥味,可能有小血塊,但要注意的是不會出現很大的血塊或是大塊的胎盤組織,出血量也不會太多。

產後的第4天到第7天,胎盤著床部位的子宮內膜逐漸修復中,出血量和分泌物都逐漸減少,量少、變稀,外觀為粉紅色,或是帶有血絲的褐色分泌物,這時期的惡露稱為「漿性惡露」;產後1~3週,惡露會慢慢變為黃色或乳白色、帶有褐色的血絲,甚至是透明無色的微量,稱為「白色惡露」,通常沒有特殊味道。以上三個時期如發現有持續大量的出血、或是鮮紅的顏色時,可能是一種危險的訊號,需要儘速就醫診治。
◆會陰傷口&剖腹產傷口的護理

自然生產會在會陰處留下傷口,產後12~36小時內多半會有腫脹疼痛的感覺,過後即減輕,不過為了避免傷口的感染,應該勤換護墊,每次如廁後,盡量以燒開過的溫涼開水由前往後沖洗。

另外,在產後第2天開始,可由醫護人員指導,用溫水坐浴,也能有效減少傷口的疼痛,日常應該保持會陰部的乾爽,並選擇棉質透氣的內褲。

剖腹產傷口是在腹部上,一般常見的為橫式開刀方法,傷疤較小,傷口癒合及護理也較容易,通常開刀完滿一個星期或是拆線兩天以後,就可以淋浴,淋浴以後傷口應該立刻用乾毛巾壓乾或是用吹風機將貼在傷口上的透氣膠布吹乾,或者換貼新膠布,但如果傷口有紅、腫、熱、痛的情形,或是有分泌物流出來,可能有發炎的現象,必須趕快回到醫院找醫師處理。傷口恢復後,日常可用手指頭輕輕按摩傷口3到5分鐘,可淡化疤痕,並且避免陽光直接曬到傷口,以免疤痕顏色加深。

◆乳房護理

產後媽咪正常是在產後即有泌乳現象,準備好要餵母乳的媽咪,最好在產前由護理人員的指導,開始做產前的乳房護理。

首先必須先清洗整個乳房,然後用熱毛巾熱敷1~2分鐘再更換毛巾,每側乳房均需熱敷十分鐘,讓乳腺管脹開後,再施行按摩,以利乳腺管通暢,每次餵奶前洗淨雙手,並且一開始就多給寶寶吸吮,可以讓母子之間的親密感增加。

這個動作主要還是能刺激乳汁分泌,有些媽咪乳汁分泌多了,疼痛感也加大了,這時可用按摩、熱敷以及盡量排空的方式舒緩(可用擠奶器擠去餘奶),並減少硬塊產生,每次授乳完畢就要擦乾淨乳頭,若有乳頭破裂的情形,應暫停哺乳,將乳汁擠出於瓶中餵食寶寶,並盡量保持乳頭乾燥,以免造成感染。

至於退奶的時機,醫師建議最多以一年為限,因為哺乳時間過長,奶汁的品質就不好了,加上寶寶此時也需要額外補充副食品,才有足夠的營養,而媽咪也必須回復正常的生活軌道,所以,媽咪要計算控制好自己退奶的時間,讓原本一天餵6~8次的母奶,逐漸每天減少到2~3次哺奶,幫助寶寶慢慢脫離母奶期,媽咪可以冰敷乳房,並穿著合身的全棉內衣,以減輕奶脹及泌乳之不適。
◆產後第一次月經與排卵

產後的第一次月經來的時間,會依媽咪是否哺乳而有分別,未哺乳的媽咪平均在產後6~10週,也就是兩個月以內會來月經並且排卵;至於有哺乳的媽咪,則可延長時間,但時間會依個人體質而不定,至於坊間有說法「只要有哺乳就不會來月經」,醫師認為是不正確的觀念,並不見得每個有餵奶的媽咪就不會來月經。

◆產後症狀須就醫

產後如有下列情形時,最好返院接受醫師診治。
※劇烈腹痛:有些媽咪在坐月子時由於吃下太多過於油膩的食物,因而經常感覺到腹痛,這是因為食物消化不良所造成的腸胃不適,疼痛的位置是在肚臍周圍的陣發性腹痛,如有排便後就可獲得改善,但如果是持續性的劇烈下腹痛,且合併發燒或異常分泌物時,應立即返院就診。

※產褥熱(月內風):坐月子期間所出現的任何發燒、疾病,可能是由於產道、子宮、泌尿道、乳腺等部位受到了細菌感染,媽咪在產後應該多注意個人及居家清潔衛生,即使尿意感不太明顯也要定時的去排尿,乳頭有破皮的情形時,要暫停該側哺乳,保持乾燥並且依醫師指示塗抹消炎藥膏。

※產後異常出血:惡露分成三個時期,如果有哪個時期出現量過多、夾雜大血塊、甚至於有惡臭味或合併發燒、下腹痛時,很可能是胎盤殘留、子宮出口阻塞、子宮內膜炎等併發症。

※會陰或腹部傷口癒合不良時:一般自然生產後二、三天或剖腹生產後五天即可出院回家,這時候傷口的疼痛感已經相當輕微,如果傷口疼痛反而逐漸加劇,有局部紅腫與壓痛,或者有化膿樣的分泌物,就很可能是傷口癒合不良所併發的細菌感染。

※脹奶:脹奶是新手媽媽最常遇到的不適感,因為哺乳經驗不足或者乳房護理操作不當時,就會有脹奶的困擾,這時除了妥善護理並且排空乳汁之外,應減少蛋白質、油膩或含酒精食物,還要注意保持清潔避免遭受細菌感染而導致乳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