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1月31日 星期四

如何測量胎動

胎兒的活動
    根據Devries學者的研究,在八週以後,至少每13分鐘就會有一次,只是感覺不到而已,第一胎在懷孕20週左右第二胎在18週左右就可以感覺到胎動,這時的胎動是較有規律性的,事實上,胎兒也有呼吸運動,這些活動在超音波底下都可以觀察得到,同時反應了胎兒的健康情形,所以在懷孕6個月左右,可每日自行記錄胎動情況,以便及早察覺問題。


學者Sadovsky曾經統計過,在20週時,12小時平均的胎動次數約為200次,在32週時增加到575次,在40週時減少到282次,這是因為晚期羊水減少,胎兒活動空間縮小之故,在所有的正常懷孕中,胎動次數的範圍是12小時50次至950次。
但是,一般孕婦自我感覺的胎動,如果胎兒活動持續20秒以上,較易察覺,所以所有由機器測得的胎動,準媽媽能感覺到80%就已經算不錯了,那麼,要如何得知胎動正不正常呢?底下提供你二種不同的方法:
由Rayburn提出的方法:
  • 每日分早、午、晚固定各1個小時,測量胎動。
  • 若每小時的胎動在三次或三次以下,連續二天,就算不正常。
月/日
/
/
/
/
/
/
/
/
/
/
胎動次數(早上)         
胎動次數(中午)         
胎動次數(晚上)         
備   註
         
由Grant提出的方法:
  • 計算10次胎動所需的時間。
  • 每天最少可能要三小時的時間。
  • 若10次胎動所花時間超過三小時,就要到醫院檢查。

胎動次數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第9次
第10次
總合時間
胎動時刻
(時/分)
/
/
/
/
/
/
/
/
/
/
__小時__分
備  註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anny-680214/article?mid=24059&next=24057&l=f&fid=48






****************************************************************************

胎兒好不好?胎動會知道! 

嬰兒與母親 6月號 NO.440 採訪撰文╱張玉櫻 諮詢╱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蕭勝文 模特兒╱朱峰爸比&星童媽咪 

當懷孕到了中期時,孕媽咪首次感受到胎動時,無不興奮又狐疑:「我的寶寶在動耶!可是這是胎動嗎?」此後胎動伴隨著媽咪越來越隆出的肚子而更明顯!然而胎動到底有什麼重要性?孕媽咪如何自我檢測胎動?萬一胎動出現異常該怎麼辦呢? 胎動,甜蜜的母子連結!   「胎動」是指孕媽咪自覺胎兒在子宮內的翻滾、踢、伸展等動作。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蕭勝文醫師表示,胎兒在懷孕早期時,是躺在羊水中不會動的;到了大約12、13週開始會動了,但孕媽咪還感覺不到!到了大約20週時,第一次懷孕的媽咪會感覺到胎動;懷第二胎之後因為有經驗了,大約18週時就會感覺到胎動。   

有了胎動之後,媽咪們更加興奮了,因為隨時都有來自腹中寶寶的回應,也多了一項可以了解胎兒狀況的方式而加以記錄。然而並不是孕媽咪睡覺或活動,胎兒也跟著休息或蹦蹦跳喔!胎兒的睡眠方式跟大人不一樣,是睡睡醒醒,也不是一覺到天亮,所以孕媽咪應該不分晝夜,隨時都可以感受到胎動。   

蕭勝文醫師進一步說明,其實胎兒在12週之後一直有在運動,只是孕媽咪在18、20週之後才有感覺,瘦的孕媽咪會比胖的更容易感覺到胎動!32、33週時羊水量最多,是感覺胎動最頻繁的時候;36週之後胎兒長大,子宮腔的空間變小,就會開始感覺胎動變少,孕媽咪不用太擔心。 

監測胎動的重要性   

胎動是胎兒健康的重要指標,正常且健康的胎兒在媽咪的子宮內一定會有適度的胎動,有時候一天可能高達幾百次胎動,只是孕媽咪感覺沒有那麼頻繁。   

藉由胎動,孕媽咪能感覺到胎兒的活力良好,在心理層面會比較安心。假如胎動太少,可能是一種警訊,包括胎兒缺氧、窘迫,出生異常的機率會升高,所以應注意胎動,以便及早發現問題、妥善處理。   

蕭勝文醫師提醒,雖然胎動記錄可觀察了解胎兒在子宮內的活動狀況,降低胎死腹中的發生機率,但還是無法完全避免一些危險狀況(例如胎盤早期剝離、臍帶繞頸)造成的胎死腹中!不過當發生胎盤早期剝離或臍帶繞頸時,胎動會明顯變少,孕媽咪自己會感覺得到,所以還是要多注意胎動! 胎動突然太激烈,要注意!   

蕭勝文醫師說明,一般來說,胎動太多比較沒有太大的問題,因為有些時候胎兒的大幅翻轉,也會造成過度的胎動。假如孕媽咪還是不放心,也可以就醫檢查。   

要特別注意的是突然胎動得特別頻繁!假如胎兒一直都是特別好動,那就沒關係;但假如通常並沒有動得那麼多,卻突然動的特別頻繁,就要注意可能是一項警訊,例如胎盤剝離、受外力撞擊,這時胎兒會有暫時性激烈的活動,但沒多久便安靜下來,胎動很明顯的減少,甚至沒有胎動!因此一發現胎兒有上述情形,建議儘速就醫! 

 如何記錄胎動?

 1. 每天找空閒時間(建議晚餐後,因為飯後血糖升高,胎兒比較會動),靜坐或左側臥,記錄10次胎動所需時間。 2. 測得的時間,分A、B、C、D、E,畫○於「胎動紀錄表」的空格。 3. 10次胎動在30分鐘內完成記錄在A、在30〜60分鐘完成記錄在B、在60〜90分鐘完成記錄在C、在90〜120分鐘完成記錄在D、超過120分鐘(即2小時)才完成記錄在E。 記錄胎動的注意事項 1. 若10次胎動在2小時內完成(A、B、C、D),表示胎動無異常。 

2. 若覺得沒有胎動或記錄E,應盡快就醫,或立即與您的主治醫師聯絡。 

3. 建議懷孕到了28週之後要每天測量胎動,是協助孕媽咪及醫師了解胎兒狀況的重要參考依據,減少胎死腹中的發生機率。 

假如感受不到明顯胎動怎麼辦?   

當孕媽咪發現胎動太少時,可能是胎兒正在睡覺,可以推推肚子以喚醒胎兒,確定他是否有在活動?或喝杯果汁、吃點甜食(但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婦不要吃甜食喔),讓血糖升高以及腸胃蠕動,來喚醒並觀察胎動是否正常;也可以待會再測或下次飯後再測。假如一天有兩個連續的時段都感受不到明顯的胎動,就要立即就醫接受檢查。 

 到醫院之後會如何處置?   
醫師會讓孕婦做「無壓力性測試」(Non-Stress Test;NST),方法是讓孕婦躺下來,在孕婦肚子綁上胎兒監視器,經過20分鐘,看胎動是否達2次以上,而且胎兒心跳會隨著每一次胎動增加,每分鐘增快15下以上,這樣就表示沒有問題。另外也會透過超音波看胎兒姿勢和位置,並觀察是否有臍帶繞頸、子宮動脈血流是否正常、羊水是否減少,或胎兒是否有活動等等。   
如果只是孕媽咪自己感受不靈敏,測試結果都正常,就不需太擔心。假如檢查確實有異常,要看孕媽咪是否屬於高危險妊娠、血壓控制是否不好,若發現胎兒心跳已經很不好了,醫師會建議提早讓寶寶出生,有時若有特殊狀況甚至需要採緊急剖腹產。 

 結語   
蕭勝文醫師建議孕媽咪放鬆心情,可以聽聽胎教音樂(沒有特別限定,聽自己喜歡的音樂即可),對胎動會有很明顯的幫助!最好每天做胎動紀錄,只要胎動達到標準,孕媽咪就不必太過擔憂,萬一有異常,也能夠及早就醫並進行處置。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394&prev=20395&l=f&fid=63







********************************************************************************

動靜皆宜—胎兒的動作模式與睡醒週期

我最喜歡游泳了,因為游泳讓我覺得很開心,而且肌肉變得強壯喔!我也喜歡吸拇指和玩臍帶,因為拇指和臍帶的觸感很不一樣,玩起來真是超有趣的。嗯…嗯……可能是玩太久了,我覺得有點累,想先睡了,媽媽,晚安囉~~
***********************************************************************************

  以往,準爸媽們只能發揮想像力,想像胎兒究竟在作些什麼,怎麼在子宮裡度過漫長的一天。而現在,透過超音波技術的進步與實驗方法的改良,研究學者已經能夠一窺胎兒在子宮裡的生活。因此,就讓我們藉由研究成果,一起進入胎兒的生活世界吧!

胎兒的動作模式
  雖然說子宮裡好玩的東西不多,但是,胎兒在準媽媽肚子裡並沒有閒著,總是不斷地嘗試,動動手、踢踢腳,還不時地扭動身體,看看自己究竟能夠作些什麼,可說是行動力十足的實踐家。

  懷孕初期,八週大的胎兒已經是〝人模人樣〞,不但四肢與五官已逐漸成形,主要器官也快速地發育。此時,胎兒的身體常會扭來扭去,並發展出驚嚇反射(同時把手、腳甩出去),也出現了打嗝的動作。到了第十週,胎兒就會藉著轉動身體與四肢來變換位置,並且出現小幅度的吞嚥動作。第十三週起,胎兒就已經出現相當協調的肢體動作了。

  到了懷孕中期,胎兒會在羊水中游來游去,還會握拳、吸拇指和玩臍帶,而這些行為可以促進胎兒發展肌肉與感官知覺。更有趣的是,胎兒會利用吸進、吐出羊水來練習如何呼吸,以強化肺部功能,為出生後的呼吸行為作準備。此時,胎兒已經可以聽到聲音,會因為太大的聲響而表現出驚嚇反射,有些準媽媽(尤其是經產婦)可以感覺到胎兒輕微的動作。

  懷孕後期的階段,胎兒對於聲音、觸摸、光線改變,會出現特定的反應,同時又因為羊水減少和胎兒身高體重增加的緣故,所以,準媽媽可以很清楚地感覺到胎動,甚至從肚皮外就能看得出來。除此之外,胎兒已經發展出固定、規律的動作模式,其中也包括了睡眠與清醒的週期。

胎兒的睡眠發展與睡醒週期
  睡眠發展與大腦的成熟度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懷孕階段,由於胎兒的大腦功能尚在發育中,所以胎兒的睡眠型態並不成熟。一直必須等到出生後三、四個月大時,睡眠與清醒的時間才會比較固定,呈現「白天睡得少、晚上睡得多」的睡眠型態,而一歲大的寶寶,睡醒節奏才會達到穩定的狀態。

  目前,研究學者仍不清楚,在懷孕26週前,胎兒的睡眠型態是如何演變;懷孕第26週後,因為透過早產兒的研究發現,胎兒的活動型態已有清醒與睡眠的分別,而且,雖然胎兒的睡眠總時數很長,但卻是呈現睡一段、醒一段的循環,也沒有白天夜晚之分。之後,隨著大腦發展趨向成熟,清醒的時間才會逐漸增長。

  不過,胎兒的睡醒週期與準媽媽的作息之間是完全獨立的。通常只要準媽媽稍微用心觀察,就能察覺胎兒的睡醒週期。一般說來,當準媽媽準備休息或是快要入睡時,胎兒的活動量就會比較頻繁,而這可能是因為準媽媽休息時,比較容易注意到胎兒的動作,也有可能是因為當準媽媽處於活動狀態時,胎兒活動量就減少的緣故。


參考資料:
1.《聽,寶寶在說話》,Kyra Karmiloff & Annette Karmiloff-Smith原著,黃又青譯,信誼基金出版社,2000年1月。
2.《懷孕Q&A寶典》,Christoph Lees, Karina Reynolds & Grainne McCartan原著,黃淑俐譯,信誼基金出版社,1999年4月。

作者:奇蜜親子網專業編輯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5291&prev=5324&next=5290&l=f&fid=63








********************************************************************************

新手爸媽不能不知!婦產科醫師告訴你 有關「胎動」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