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1月31日 星期四

嬰幼兒律動


親子動起來!嬰幼兒律動好處多

媽咪寶貝 10月號 NO.148
採訪撰文/吳慧敏
諮詢/臺安醫院表達性藝術治療中心舞蹈治療師程芝鳳、雲門舞集舞蹈教室資深輔導老師夏光如、舞動世界舞蹈教室教學主任王若琪
模特兒/俏皮妹妹Mia
攝影/檸檬巷館(02-87978477)

律動,很簡單;健康,一輩子。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曾說過:「身體學會的,誰也拿不走。」從小培養孩子對身體的感受,透過肢體的活動與開發,不僅能促進孩 子的身心發展,最重要的,孩子將學會認識身體、了解自己、建立自信、激發專注力、協調力、和快樂的能力。在嬰幼兒階段的親子律動不但可促進情感交流,還能 讓照顧者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密切連結。

PART1什麼是律動?
身體,是寶寶的第一個語言
身體,無疑是 寶寶的第一個語言。臺安醫院表達性藝術治療中心舞蹈治療師程芝鳳表示:「孩子尚未學會開口說話的語言能力前,身體動作是與外界溝通的第一個方式和管道。幾 乎每一個小貝比出生時就已經知道如何手舞足蹈、踢手踢腳、轉頭和扭動身體,這些都是人類身體原始且自然的律動過程。」

不過,囿於文化環境的 影響,臺灣人習慣將新生寶寶的身軀、四肢用毛巾被裹的密不透風,一方面保護身體免於受涼;一方面避免寶寶受到外界的驚嚇,但其實無論翻開哪一本醫學或是教 養叢書,並沒有特別指出新生兒需要被包手包腳。曾在英國念書的程芝鳳治療師,觀察兩地文化的現象後指出,英國人習慣讓寶寶的四肢不受外來衣物的束縛,身體 得以自由伸展,反觀臺灣習慣對新生兒綁手綁腳,此舉可能局限孩子接觸外界並且發展身體覺察性的好機會。

或許我們可採折衷且適性的方式包裹寶寶,不讓孩子著涼也能讓他充滿安全感,讓寶寶藉由身體和外布的小空間中努力踢踢小腿、動動小手,也不妨礙孩子盡情舒展身體的好機會(不能包裹的緊密不透風);也能偶爾解開孩子身上的衣物,在合宜的溫度下讓他的四肢自由自在的活動。

接下來,寶寶開始學會了翻身、練習坐立、爬行,直到邁開步伐慢慢的向前走去,無時無刻,孩子都在用他的身體認識世界,認識他自己。一直以來,我們的身體都處於活動中,也一直是我們最親密的好夥伴。動動身體聽起來很簡單,當中隱含的重要課題卻是孩子成長中的第一課!

自在的律動,認識身體的第一課
律 動是什麼?許多人將「律動」兩字想得複雜,或是將律動與「舞蹈」聯想在一起,程芝鳳治療師表示:「身體任何動作的展現都可以算是律動,孩子要如何使用他的 身體都可以。舞蹈則會拘泥於某種形式或是藝術表現,藝術的價值成分較多。」律動對孩子的身體發展如此重要嗎?程芝鳳治療師認為:「律動的過程會讓孩子學習 用身體和他人建立關係,也用身體探索及建構這個世界的了解。」

擁有幼兒律動 教學經驗豐富,現為舞動世界舞蹈教室教學主任王若琪則表示,大人會看到嬰兒時期的寶寶,出生後就已具備手舞足蹈的能力,他會自由扭動身軀,或是有些孩子聽 到音樂後身體會跟著節奏晃動、表現自己、無拘無束的恣意搖擺,這些都是律動的一部分。舞蹈則以表演的性質居多,反覆練習既定的動作,有特定的位置,最後把 它呈現出來,例如芭蕾舞。舞蹈與律動截然不同。

慶幸的是,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認識律動對於孩子的好處。

習舞近二十年 的時間,長期致力於幼兒律動,目前為雲門舞集舞蹈教室資深輔導老師夏光如,課程中接觸的孩子年紀都是三歲以上為主。她表示,三歲以上的幼兒已漸漸懂得如何 使用身體,了解身體的動態與靜態的動作表現,例如孩子會聽懂指令,開始學習控制身體,何時該走、該停、該靜、該動,並且了解輕輕和重重的不同感受。然後在 律動,在「動身體」的過程中幫助孩子的身體發展,並且學著控制身體的各個部位。

不 可諱言,許多家長希望讓孩子透過動身體的過程學習認識身體、舞動自我,但背後仍期待著有那麼一點是運動或是舞蹈的效果。夏光如老師認為,律動和舞蹈各有不 同,但都是動身體的選擇之一。律動重視過程,從生活面向發展出隨手可得的身體靈感,像是風吹動樹葉、鳥兒在飛翔,甚至是身體的心跳、呼吸、詩人吟唱、畫畫 的過程中,都可以是律動,舞蹈則較多技巧性的練習和身體的要求。

律動隨年紀不同、也因人而異
需要注意的 是,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因為身體發展的重點也不同,所以律動的方式跟過程必須跟著調整。夏光如老師表示,儘管律動在生活中即可進行,但嬰幼兒尚未擁有身 體內在的感受能力,這階段年齡層的孩子必須重視大小肌肉的律動,藉由聽覺的引導,以上半身、下半身、左右身軀的活動做為身體開發的重點,另一部分則會安排 孩子透過身體去嘗試接觸不同的物體,培養觸覺的靈敏度,然後則是透過人與人律動的合作關係,認識自我與他人身體的不同。

此外,程芝鳳 治療師也指出,從舞蹈治療的理論來看,動作發展是從頭到腳,從正面到背面,例如,嬰兒的頭會先轉動,肌肉骨骼的成熟度從身體上半部位發展到下半部,直到脊 椎發展成熟到可以站立走路時,動作發展算是大致完成。於是不同發展時期所展現出來的律動,帶給孩子在心理上和認知上的意義也會不同。

再者,因為孩子們的天生氣質不盡然相同,所以每個孩子對於律動的學習和感受也會不一樣。夏光如老師以教學多年的經驗分享, 透過律動的過程,容易看到孩子身體發展是否已經達到一定程度,例如雙腳跳到單腳跳、一個動作中使用到身體的兩個部位到多個部位等等。同時也能透過孩子的身 體了解他的先天氣質,究竟是害羞?還是活潑好動?抑或是認真踏實、樂於挑戰?「孩子的身體語言是不會騙人的!」夏光如老師建議,家長只要細心觀察,傾聽孩 子的身體,就能了解自己的孩子,適合哪一種律動。

孩子的身體語言是不會騙人的。

媽咪和新生寶寶如何玩律動
我 們常聽到的律動似乎指的是已能跑跳的孩子,不過從上文看下來,其實嬰兒出生開始就在律動了。究竟爸媽要如何和小寶寶進行簡單的律動?程芝鳳治療師舉個簡單 的方法,像是新生兒階段的寶寶,一定會出現尋乳反應,一般人都會輕輕點點小貝比的嘴唇,這時候不妨利用尋乳反應跟寶寶玩,讓他的頭跟著妳的手指頭轉動,幫 助貝比脖子的肌肉發展。

也曾遇過許多媽媽會 問:「萬一孩子哭的時候怎麼辦?」程芝鳳治療師表示:「這時候就可以看出孩子的先天氣質,例如有些孩子先天不耐煩,等不及;有些孩子先天氣質較敏感,發現 沒有奶喝就哭了起來;有些孩子先天不疾不徐,會跟著大人的手玩了起來。發現孩子的先天氣質後,反而更能夠針對孩子的狀況給予不同的刺激。

別忘了,人類除了擁有與生俱來的律動能力,也有求生的本能反應。但是我們如果太快就滿足孩子喝奶的需求,久而久之,這個「奮鬥」的本能就會消失,這樣長大後,怎麼期待孩子「主動」去爭取或學習自己想要的事情?

建議媽媽可以在尋乳這個互動中稍微跟孩子玩一下(不需要太久,還是要看孩子的敏感度而定),一旦媽媽發現孩子哭過了、奮鬥過了,再餵他喝奶。從尋乳的過程中能建立孩子對挫折的忍受度,而非孩子一哭就滿足他的大小需求,當然這需要媽媽稍微狠下心來觀察寶寶的反應和表現。

此外,家長也能和嬰兒階段的寶寶玩玩動動四肢的遊戲,大人的手可以放在孩子的手或是腳上,孩子會自然的用腳踢開,不妨繼續跟他玩,發現他會越來越起勁。也可以在安全的範圍內,讓他接觸安全的物體,建立自我跟非我的關係。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6737&prev=16978&next=15182&l=f&fid=78








****************************************************************

7~8月大的寶寶瑜珈~讓寶寶盡情玩耍吧

作者: 櫻井優子 | 時報出版 – 201267日週四 台北標準時間上午10:58


坐立期的寶寶瑜珈-寶寶是一顆小氣球
坐立期
寶寶到了78個月大,開始會用手撐住身體前方的地面,或是能不彎腰駝背地坐正時,就可以開始試著做以下的瑜伽動作了。雖然這些動作大多是在躺臥狀態下進行,但背部能挺直之後,寶寶能進行的動作也隨之增加。若能嘗試各種不同的瑜伽動作,也能讓寶寶更加享受瑜伽的樂趣呢!

寶寶的氣球式
1.寶寶也變成氣球
讓寶寶坐在媽咪雙腳之間,媽咪一邊說:「寶寶要變成氣球囉!」一邊輕拉寶寶的雙手,高舉過頭頂。此時媽咪也要從鼻子深深吸氣,為寶寶做示範。

2.協助寶寶吐光空氣
媽咪一邊說:「呼咻!」並抓著寶寶的雙手向前方彎腰碰觸地板,寶寶的身體也要貼近地板。儘可能如此反覆進行34次,讓寶寶變成一顆小氣球,盡情玩耍吧!


文章出處:《快樂寶寶瑜伽》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5180&prev=15182&next=15117&l=f&fid=78







*************************************************************
運動,就從嬰兒期開始!

  白白胖胖的寶寶,看起來是多麼的可愛呀!可是一個真正健康的寶寶,除了氣色紅潤之外,四肢肌肉是否結實、感官知覺是否靈活,也是要注意的唷!
  寶寶的動作發展,是從軀幹到四肢,從大肌肉到小肌肉,從不協調到協調;也就是說,寶寶的動作是先從身體軀幹的躺臥翻滾,到手腳的關節,然後再到手指腳趾的小部位動作。因此,爸媽應該透過日常活動的觀察,瞭解寶寶肢體動作發展的程度,再為寶寶做一些踢踢腳、搖搖手臂、翻翻身體、轉轉頭的動作。這些動作雖然簡單,但對對寶寶來說,就是一種很好的運動,不但可以協助發展肌肉張力,還能促進神經系統成熟、增進親子間的親密關係呢!
  以下提供五項簡單的嬰兒運動,讓爸爸媽媽參考。當然,寶寶運動也和成人運動一樣,需要有舒服柔軟的衣服,還要有足夠的體力精神,而且飯後也是不宜運動的。掌握這些運動的原則,寶寶也能運動得很起勁唷!來!做運動!1.2.1.2…

1.
利用抓握反射做運動(出生~2個月)   趁著寶寶抓握反射還沒消失前,玩玩這個遊戲吧!   爸媽可以將手指、布團、鈴鐺等沒有銳角且不同質感的各種物體,放到寶寶的掌心,並留一段物體「尾巴」在寶寶緊握的手掌外。然後,再把手指或物體的「尾巴」輕輕往上拉起,停頓個幾秒鐘,然後再放下;重複做個4-5次,再換手。

2.
躺著也能太空漫步(14個月)   輕輕抓住寶寶的腳踝,然後左右交互屈、伸,像是在太空漫步一樣。然後再讓兩隻腳一起屈、伸,既可以加強關節的靈活度,也可讓腳的肌肉更結實唷!   當然,如果在寶寶的腳上掛鈴鐺,在屈屈伸伸做運動的同時,還會發出叮叮噹噹的聲音,這樣運動起來就更有趣了!

3.
轉頭、抬頭做運動(14個月)   寶寶趴在軟墊子上,爸媽趴在他的正前方、面對面,然後找個可以發出聲音的玩具,逗逗寶寶,以吸引寶寶隨著聲響轉頭、抬頭。這不僅可以強化寶寶背部與頸部的肌肉結實,也可以藉著前庭做感官統合,將訊息傳至大腦中樞神經,形成寶寶在認知及動作上的學習。

4.
準備學坐前的運動(36個月)   寶寶躺著,爸媽從肩部抱起並支持頸部,漸漸形成坐姿;或在寶寶能控制頸部的力量後,抓住寶寶的手腕處拉起,形成坐姿。此運動可以強化寶寶的胸部與腹部的肌肉力量,也可以作為寶寶學坐之前的準備運動唷!

5.
踏步運動(612個月)   從腋下扶著寶寶的身體,讓寶寶漸漸站起來;或是讓寶寶抓著爸媽的手,當爸媽的手漸漸拉高,寶寶的腿就會試著站起來,而且還會踏、踏、踏的,就像真的在走路呢!   此外,還可以用不一樣的材質當作腳踏墊,例如,床墊軟軟滑滑的感覺、草地刺刺的感覺等,可以讓寶寶感受不一樣的足下滋味!

作者:奇蜜親子網專業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