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1月30日 星期三

三明治世代如何安排孩子的才藝課?


康健雜誌76期
文─謝曉雲



要怎麼妥善安排孩子的才藝課,才能真正啟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而不會變成負擔和壓力?



 
20年後,叫現在的兒童回想他們的童年生活,十之八九能記得的,可能只有一堆上不完的才藝課。     內政部兒童局的調查指出,台閩地區超過六成的12歲以下兒童上過才藝班,其中最多人學的是兒童外語。去年(93年)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的調查也發現,都會區如台北市,一半以上的學齡兒童同時學習三種以上的才藝,更有孩子一星期上超過十種才藝課,童年生活天天被課程塞滿。     要讓孩子上才藝班嗎?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希望,父母自然會盡力提供一切栽培他們,期待孩子未來傑出、優秀、比別人高一等。有些父母更因為自己兒時沒有機會學這學那,就把未完成的夢想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長大不會像自己一樣有遺憾。     也有父母雖然想培養孩子多才多藝,讓他們未來更具競爭力,卻也擔心孩子被一堆課程壓得喘不過氣。     親職教育的網站討論區裡,憂心的母親說:「不想讓孩子的童年只是一堆上不完的課,但如果不讓他們學才藝,會不會因此埋沒了他們的天分?」     就算教育專家自己也免不了這樣的難題。     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副教授林育瑋就舉自己的經驗說,原先她也希望孩子輕鬆快樂地成長,並不刻意安排他們學才藝。現在很多孩子4~5歲就開始學各種樂器,她的兒子一直到小學四年級才學小提琴,其原因也是孩子常常從學校回來說,哪個同學在今天音樂課上演奏鋼琴,誰又表演了小提琴或其他樂器等等,露出羨慕渴望的表情,「我這個做母親的不免想,如果不讓他去學,是不是剝奪了孩子的學習機會?」     現有升學考試制度也在鼓勵父母從小讓孩子學才藝,而且要表現優秀拿獎狀,未來升學考試才能幫助加分,而且一些媒體、廣告持續向父母洗腦說,所有的學習愈早開始,就能保證以後孩子愈有成就。「父母普遍很焦慮,然後把這種壓力轉移到孩子身上,就要他們學這個、上那個,」林育瑋指出。     先了解孩子特質再決定學什麼     時間、金錢有限的情況下,該讓孩子學什麼,更是令父母傷腦筋。     調查發現,半數以上父母自行決定讓孩子上什麼,很少問孩子意見,或和他們討論。時下父母幫孩子安排的才藝課仍以功能性、培養智育方面的居多,例如英文、珠心算,一半以上的孩子都學過。     此外,一窩蜂的現象,也表現在兒童學才藝,像跆拳道在奧運競技中為國爭光,馬上坊間的跆拳道教室裡上課人數激增;旅外的圍棋好手歸國比賽,也掀起一陣兒童學圍棋的熱潮。     在父母徬徨不知道該讓孩子學什麼之前,教育專家建議要評估幾點:     ■自已孩子的個性特質適合上這種才藝課嗎?有這方面的天份嗎?
■孩子是不是真的有興趣?上課開心、有自信、有成就感嗎?還是一直很排斥、覺得很挫折?     而且,不要拿別人學習的項目當做選擇標準。     「別人家孩子學什麼和自己孩子學什麼是兩回事,」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吳佑佑認為。就算是一家人,也並非兄姊學什麼,弟妹也一定要學。如果孩子沒興趣,或沒有天份而學得吃力不開心,上課苦著一張臉,活像受酷刑,那學才藝就變成一種處罰了,「你幹嘛花錢讓別人處罰自己的孩子?」吳佑佑說。     尊重孩子的學習步調     另外,孩子學才藝的過程中,尊重他的特質和學習步調也很重要,更不要拿他和別的孩子的表現做比較,增加親子雙方不必要的壓力。     一位任職貿易業的媽媽說,每次送6歲兒子去上兒童律動課,看見其他父母在教室外站成一排,臉一個個貼在透明玻璃窗上,七嘴八舌討論正上課的孩子今天表現如何、哪邊需要加強練習。她聽了不解,怎麼一個單純讓孩子認識身體、建立自信、盡情放鬆玩樂的活動,也需要競爭、比來比去?「處在這種情境下,想不焦慮都難,」她無奈地說。



而教育專家要提醒父母,事實上,每一個孩子天生個性及學習能力都不同,即使上一樣的課,用同樣的教學方法,每個人的表現和學習效果也有差異,「這不是在比賽,」吳佑佑認為,重要的是孩子能享受上課和做這件事的樂趣。
像她請同一個游泳教練教她兩個女兒游泳,大女兒花一個暑假的時間就游得頗有選手架式,而小女兒學了好幾年,才敢在水裡放手自己游,「雖然妹妹游得不怎麼樣,但她現在反而比姊姊更喜歡游泳,待在水裡可以自得其樂,」吳佑佑笑說。
 
 
另外像女兒學鋼琴時,她先和老師溝通好,上課無需趕進度,如果別家孩子一星期學一首新曲子,她容許女兒可以花一個月還在彈同一首,因為她不求女兒上台演奏,贏得掌聲,也沒有要她們未來成為演奏家,只是希望她們能欣賞音樂。
 
 
「因為我很清楚要她們學琴的目的,所以根本不會拿她們跟別的孩子比,」吳佑佑說。她建議父母不妨也問自己,讓孩子學這一項才藝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清楚自己的期待,就不會焦慮了。
 
 
不過,父母如果要孩子利用才藝去拿各種獎狀名次,當做未來升學加分的手段,「這就喪失原本學才藝是培養興趣的用意了,」林育瑋認為,才藝課應該是為孩子開一扇門,讓他們自己在其中嘗試、摸索,發現自己喜歡的事物,並藉著各種學習活動,增加他們生活的多樣性。例如學語言,不只是應付考試、當做溝通工具,也是了解其他國家地區文化的方法之一。
 
 
課程太滿,剝奪孩子思考機會
 
 
有些孩子除了白天上課,晚上和假日另有一張才藝班課表,從早到晚滿檔,忙碌程度可比公司大老闆。
 
 
父母想把孩子訓練成十項全能,但拚命塞課程給孩子不會讓他們學得好,相對也剝奪他們做其他事的時間,例如孩子沒機會自己思考,也少了人際互動的機會,很多孩子在假日還要上才藝課,造成全家人不能一塊活動,自已也無法和朋友聚會玩耍。
 
 
「孩子需要時間自己想事情,」吳佑佑說,有時候父母見孩子在發呆,就嘮叨唸他浪費時間,其實,讓孩子發呆、胡思亂想、自己思考,有助於激發想像力。她觀察一些天資聰穎的孩子,其實想像力無限,但課上得太多,忙到沒時間停下來自己想事情,因此扼殺了他們的創造力,很可惜。
 
 
孩子上太多課,不但身心疲累,有時候更犧牲寶貴的睡眠時間,結果白天精神不濟、上課不專心,父母還誤以為他們有注意力缺失問題,急著去兒童心智科求醫,其實他們只是需要一些時間放鬆休息,「大人都不見得能按時緊湊地做好每一件事,怎能期待小孩做得到,」吳佑佑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