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日 星期二

母乳白天晚上成分不一樣

新生報   更新日期:2009/10/05 00:0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白天、晚上,母乳成分不一樣,所以寶寶晚上喝母乳可幫助睡眠。



西班牙埃斯特雷馬度拉大學(Univer-sityofExtremadura)研究發現,母奶成分會隨小孩的營養需求作調整,因此,白天、晚上不同時段的母奶成分不盡相同。



研究人員分析母乳主要三種成分,有的成分可以刺激中樞神經系統,讓寶寶活力十足,有些成分則會幫助中樞神經系統放鬆,為寶寶助眠,研究人員以24小時時間觀測母乳成分變化。



結果發現,晚上八點到隔日早上八點所取樣的母乳樣本含有高濃縮物質,母乳成分出現明顯改變。研究人員克里斯提娜‧珊雀斯(CristinaL.Sanchez,)表示,「這項發現讓我們了解到,母乳可以幫助寶寶進入夢鄉。」



克里斯提娜‧珊雀斯補充,「你不會在晚上的時候還讓人喝下咖啡,讓寶寶喝母乳也是一樣的道理。白天含特殊成分的母乳會刺激嬰兒的活動能力,而晚上的母乳成分則會幫助寶寶休養生息。」



研究人員解釋,母親如果在晚上取母乳儲存,白天時將這母乳餵給寶寶吃,寶寶可能在白天就顯得昏昏欲睡。反之,寶寶晚上喝到白天製造的母乳,則會變得精力充沛。為了幫寶寶提供適當養分,晚上取的母乳應該讓寶寶在晚上飲用,白天所取的母乳就應該讓寶寶在白天喝。這項研究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營養神經科學期刊」(NutritionalNeuroscience)。總共有30位女性提供母乳樣本。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abcmay99/article?mid=644&prev=982&next=334&l=f&fid=14







********************************************************************************

母乳不夠別放棄!催乳簡易3食譜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3年5月4日 上午12:58

許多產後新手媽咪都逐漸知道餵母乳對寶寶的好處多,但是偏偏擠不出母奶來,只得乾著急,其實藉由簡單的催乳食譜,可以促進乳汁的分泌,千萬不要輕易放棄餵母乳。


分泌乳汁需要補充每日標準的熱量,尤其營養素需要豐富的蛋白質、水分以及適量的油脂,像是魚、雞肉、海鮮、蛋及牛奶等,而黃豆製品,像是豆腐、豆漿也都是哺乳媽咪需要多攝取的食材。常見的泌乳食物都有共通點,就是富含油脂、草本類、胺基酸、水分,目的在啟動媽咪的乳腺。
如果產後3天,媽咪的乳汁稀少或沒有分泌,就叫做缺乳。透過以3種食補方式,對於產後缺乳可以達到改善作用。
【催乳食譜DIY】
1.鯽魚鮮湯
原料:鮮鯽魚500克、通草6克、精鹽些許。
作法:先把新鮮鯽魚去鱗、除去內臟,再加上通草煮湯,每天吃魚喝湯2次,連喝3-5天。
效果:鯽魚能和中補虛、滲濕利水、溫中順氣,具有消腫、利水、通乳之效;通草也可通氣下乳,與鯽魚相配時效果更佳,但鯽魚湯宜淡食。
2.金針菜燉瘦肉
原料:金針菜25克、瘦豬肉250克。
作法:先將金針菜洗淨,豬瘦肉洗淨切薄片,一同倒人鍋內,加鹽適量,隔水大火燉熟透,加入味精即可。食肉菜,並喝湯。
效果:湯功能養血、補肝、通乳。
3.豬骨催乳湯
原料:新鮮豬骨(排骨、腿骨皆可)500克、通草6克。
作法:取新鮮豬骨與通草加上清水2000克,一同在鍋裏熬煮1-2個小時,直至熬成約1小碗湯,加入些許醬油。
效果:豬骨具有補氣、補血、生乳的作用,特別是加上通草後催乳作用更強。
媽咪只要生產後就可以開始吃泌乳食物,剖腹產的媽咪則要等待傷口癒合再食用,媽咪們需掌握富含「蛋白質」及「水分」的飲食調理原則。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 http://yahoo.top1health.com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014&prev=20022&next=20005&l=f&fid=63






********************************************************************************
哺餵母乳常見12問題Q&A
嬰兒與母親 4月號 NO.438
採訪撰文╱張玉櫻
諮詢╱林口長庚兒童醫院新生兒室主任 徐任甫
繪圖╱日光路
母乳是給新生baby最好的食物,哺餵母乳更能促進親密的親子關係!但一出生之後馬上面對的哺乳問題,常讓媽咪不知所措!面對很多哺餵母乳似是而非的知 識,更無所是從!本文由資深的新生兒科醫師暨國健局母乳哺育種子講師為您解答這些疑惑,助您輕鬆餵母乳!

Q1.哺乳媽咪可以吃帶殼海鮮嗎?
    林 口長庚兒童醫院新生兒室徐任甫主任說,以前一直有這說法──哺乳媽咪避免吃帶殼海鮮或容易過敏的物質比較不會讓寶寶過敏!美國小兒科醫學會2000年時也 曾建議哺乳媽咪最好避開這些食物。但到了2008年,小兒科醫學會建議哺乳媽咪可以不用避開這些食物,因為沒有足夠的醫學證據證明這樣會比較好,所以目前 的建議是懷孕中或哺餵母乳的媽咪都不用特別避開帶殼海鮮或容易過敏的物質。
    徐 任甫主任表示,還是讓媽咪開心比較重要,不然這不能吃、那不能吃很辛苦,應該讓媽咪享受餵母乳的樂趣。但是若有明顯的過敏反應,例如媽咪吃花生後餵母乳, 小孩皮膚出現過敏現象,那麼可以跟小兒科醫師討論,看哺乳媽咪是否先不要吃花生,再觀察寶寶喝母乳之後是否有不同的變化;而為了確定過敏原,哺乳媽咪可以 兩週後再開始吃花生,看是否每次吃又會讓寶寶出現過敏反應,若是的話就必須避免吃這項食物。
    不過要注意一個重點──不要因為害怕而預防性的不吃!建議還是讓媽咪盡量enjoy哺乳生活,真的遇到過敏的食物再避開就好了!
Q2.媽咪發燒或生病可以餵母乳嗎?
    徐任甫主任表示,目前絕大部分是建議可以繼續餵的,例如感冒是病毒經由飛沫感染,雖然有少部分病毒有可能傳至乳汁,但到達乳汁時的量已經很少了,而且母乳中還有抗體,因此正常足月嬰兒得病的機會很少
  而且此時餵母乳的好處還是遠大於壞處,所以建議還是餵,若擔心親餵的時候傳染給baby,媽咪可以戴口罩餵!不過若是媽媽遇到細菌性感染要用抗生素治療,應依服用的藥物種類而定,可以跟醫師討論過之後再決定。
    另 外,常有媽咪問:「發蕁麻疹時可以餵母乳嗎?母乳中會不會有毒?」徐任甫主任表示,發蕁麻疹時代表媽咪身體正在跟過敏原做抵抗,母奶本身是沒有毒的,基本 上還是可以餵母乳的,但要注意,例如媽咪和寶寶同時都是對花生過敏,那麼此時乳汁中也可能有花生的抗原,有可能因此而造成寶寶也過敏,就要暫停餵母乳,否 則絕大部分是不需要暫停的,有問題的話再跟醫師討論。
Q3.媽咪吃藥可以餵母乳嗎?
    根 據美國小兒科醫學會的建議,絕大多數是可以餵的。但少數某些藥就不行了,例如愛滋病用藥、癌症用藥、放射碘、含類固醇藥物、糖尿病用藥等,最好能跟開藥的 醫師或小兒科醫師討論。某些精神科用藥,因為有些是脂溶性的,可能少量會經由乳汁傳導,但是量會有多少,則可以跟醫師討論。
    有時則有些特殊的考量,例如媽咪若有乳腺炎正在使用抗生素,一般來說是可以繼續餵母乳的;但若寶寶有蠶豆症,或是寶寶早產,應注意母親藥物的選擇。總之,應因人因藥而異,若有不清楚,可以跟開藥的醫師或兒科醫師討論!
Q4.媽咪乳腺炎可以繼續餵母乳嗎?
    一般人認為乳腺發炎時,乳汁中是不是會有不好的物質?徐任甫主任認為其實是沒有的,而且建議越是乳腺炎越要餵,越暢通才不會繼續發炎,所以乳腺炎不是停餵母乳的適應症。
Q5.如何避免乳腺炎?
    徐任甫主任提出以下4點建議:
1.鼓勵媽咪盡量親餵,以保持乳腺暢通,這是最好的方法;若是擠出來再餵,尤其是擠奶次數不夠時,反而比較容易讓乳腺發炎!所以預防乳腺炎的方包括「盡量親餵,盡量餵」。
2.餵奶的頻率要依照嬰兒的需求,但若餵奶次數突然減少,也容易產生乳腺阻塞發炎。
3.調整好餵母乳的姿勢也很重要,以免餵奶時拉扯到媽咪的乳頭。
4.媽咪保持健康的身體,包括多吃蔬果,以及維持正常生活、飲食與運動,這樣比較不容易發炎。
Q6.如何知道母乳寶寶有沒有喝飽?
    徐 任甫主任說,現在盡量不強調寶寶幾公斤一定喝多少奶量會飽,因為有時看到有些媽咪為了只是要確定餵奶量而放棄親餵,執意要擠出來餵,這樣不但麻煩,而且會 很快就退奶,反而不利於哺餵母乳的持續性!而且您知道嗎?若擠出母乳瓶餵,奶瓶及奶嘴會吸附掉一部分母乳中的有益物質!
◎知道寶寶有沒有喝夠的三項指標
    所以現在不鼓勵媽咪擠出來餵,因此不要管量,看小寶寶才是重點,以下指標可以幫助我們知道寶寶有沒有喝夠:
1.看寶寶喝完之後是否有飽足感。
2.喝完之後,媽咪的乳房呈現鬆軟的,代表有喝到一定的量。
3.看寶寶的尿量,若一週之後,每天有6大包的濕尿布,就是喝夠的,可以放心的繼續餵;再看大便的顏色和量及寶寶體重的上升,做整體評估。若還是無法確定,可請小兒科醫師評估。
◎注意奶水不足的表徵
    媽咪要注意的是,萬一寶寶喝不夠,可能會脫水,但很少發生,要注意奶水不足的表徵:
1. 出生兩週後體重還沒有恢復到出生體重。
2. 五天以上的寶寶1天排尿少於6次,且顏色很深。
3. 五天以上的寶寶2天沒有解大便,或是3〜4天後仍只有深綠黑黏便排出。 
有以上徵候就要請有經驗的專家來諮詢,如果加上寶寶不斷哭鬧、飢餓感很強,或是很虛弱,就要抱去給醫師檢查。
◎特別提醒:避免疲憊與壓力!    當媽咪在哺乳過程中有太多的壓力、太疲憊、失去自信或充滿懷疑時,這樣的供需就很難順利地運行,這時更需要周遭的人來關心及提供支持,對媽咪將更有幫助。
Q7.哺乳媽咪需要忌口嗎?
    徐任甫主任指出,很多哺乳媽咪問:「可以吃雞酒嗎?可以喝咖啡嗎?可以喝茶嗎?……」其實,現今哺餵母乳已經提升到一種「健康生活型態」,別因哺乳而影響到媽咪的口福,都可以吃,不用特別忌口(除非確定是過敏食物)。
    如 果有特別的狀況或是媽咪吃了某些食物後,寶寶會特別不舒服,那可能得另外考量是否對特別的食物過敏!比如說某些媽咪或其他家人會過敏的食物,或是像牛奶、 豆或蛋或奶製品、麥類、玉米花生及堅果類等等。但假如寶寶有腸絞痛或是血便,則應該與兒科醫生討論是否有可能會對某些食物過敏。
    另 外媽咪應盡量避免咖啡因的攝取,因為咖啡因是脂溶性,容易透過乳汁讓寶寶喝到,這樣寶寶晚上會容易哭鬧或腸胃不適,所以含咖啡因的飲食(咖啡、茶、奶茶、 可樂)還是避免攝取,況且咖啡因也會影響到鈣質的吸收。若真要喝,則要在中午之前喝,下午之後就要避免攝取咖啡因的飲料,以免寶寶腸絞痛的發生。
    至於飲酒方面,有的書上提到酒精可能會抑制乳汁的分泌,還是盡量在哺乳期間避免喝酒。美國藥物協會建議媽咪的飲酒量不要超過每天每公斤體重0.5公克。 
    若是媽咪抽菸,或是其他人有抽菸,其中的有害物質可能會經由乳汁傳給小孩,還是建議哺乳媽咪應戒菸;若無法戒,或無法避開二手菸,但母乳的好處遠遠大於可能所帶來的壞處,建議不要因此而不餵,還是應盡量減少抽菸的量。至於使用毒品則當然萬萬不可!
Q8.如何讓乳汁源源不絕?
    徐任甫主任提出以下6項建議:
1. 親餵、不斷餵,正確的餵,乳汁越少越要餵!有些媽咪想說乳汁少就加餵配方奶,但這樣其實大多一兩個月就會餵奶失敗喔!所以信心要夠,盡量餵,刺激越多,正回饋會越多。
2. 很多婆婆媽媽建議多喝湯湯水水,有益增進乳汁量。
3. 保持愉快心情,奶水流出會比較順暢。
4. 按摩腰背,如果姿勢不正確,容易腰痠背痛,若身心放輕鬆,乳汁量才會多。徐任甫主任提出有趣的比喻,大家有聽過北海道酪農養乳牛時會讓乳牛聽音樂、幫牠按摩,讓牛隻心情放輕鬆,加上好的水、好的草,自然乳汁產量就會多!運用在媽咪身上其實也是一樣的!
5. 不要急著瘦身!因為短期快速瘦身是不健康的,要漸進慢慢瘦,況且餵母乳就是最健康、最自然的瘦身法,千萬不要強制節食,否則乳汁可能會不足喔!
6. 如果還是效果不好,可以尋求專家支援,如兒科及婦產科醫師、泌乳顧問專家,或是打給衛生局以及一些支持團體請教都會有幫忙。
Q9.新生兒黃疸可以繼續餵母乳嗎?
徐任甫主任特別強調──黃疸的原因很多,要針對黃疸的原因加以處理。過去把媽媽不會餵或餵不好才會讓新生兒有這類黃疸,都叫做「母乳性黃疸」常被誤會,所以現在已經盡量不叫「母乳性黃疸」,而改名為「母乳餵食不良性黃疸」或「挨餓性黃疸」,是指新生兒初期因為沒有得到足夠、正確的協助而餵食不良所造成。
而 所謂餵食不良,是指媽咪沒有餵奶經驗,不會評估寶寶有沒有吃飽,而讓寶寶一直處於飢餓的狀態,讓黃疸排得不好,也就是「腸肝循環」不佳而造成黃疸!因為黃 疸是經由肝臟排到小腸,然後再經由糞便被排掉,糞便有膽汁所以會黃黃的;但若寶寶母乳喝得很少,膽汁到了小腸,又被身體吸收回體內,黃疸一直排不掉,才會 讓黃疸升高,這就是餵食不良造成的!
避免這一類的黃疸,應在出生後儘早開始肌膚接觸,在嬰兒想吃的時候就哺乳,而且確定嬰兒有正確含奶、吃到奶水;絕對不是停止餵母奶,反而要鼓勵多餵,吃的夠,黃疸才退的快,若寶寶奶喝得很少或空腹,就會越來越黃!
另外有種跟母奶相關,而且可能要暫時停餵母乳的狀況是,母乳裡因為脂肪酸代謝問題而造成的黃疸,大多在寶寶兩三週之後發生,因為母乳所含的成分跟體內競爭黃疸的代謝,讓寶寶黃疸降不下來。這時只要停餵母乳48小時或一段時間,等黃疸降下來很快就可以繼續餵。
若還是不清楚,一定要請教小兒科醫師,再決定要不要停餵。
Q10.初乳之後的乳汁就不夠營養了?
    徐 任甫主任表示,媽咪生產之後,前兩週分泌的乳汁叫「初乳」,比較濃稠、偏黃,含抗體量高,熱量也高,這是最重要、最珍貴的初乳,鼓勵媽咪這兩週應認真餵! 但不要執著於初乳的神話,以為一開始沒有餵好,以後就不用餵了!其實後面的母乳還是含有媽咪的抗體,初乳很重要,後面的母乳一樣好!另外有一個常見的迷 思,就是:「寶寶6個月或1歲之後,媽咪的乳汁就不夠營養了!」這是錯誤的觀念!
    此外,也有媽咪認為:「打減痛分娩的麻醉劑會跑到初乳!」所以不敢餵,其實並不會,打減痛分娩的媽咪可以放心餵母乳!
    只是,建議寶寶4到6個月之後,可開始考慮添加副食品,尤其這時寶寶需要夠多的鐵質,可以給寶寶吃果汁、果泥等,以補充母乳不夠的部分。母乳還是營養,只是小孩長大後需要更多樣性均衡的飲食!
Q11.母乳可以餵到幾歲?
    其實只要小孩願意喝,建議可以喝到2歲,甚至到5歲都可以,只是1歲之後固體食品的份量夠,母乳在營養上佔的比重逐漸減少,但是抵抗病菌的抗體還是非常充沛喔,而且對於滿足嬰幼兒心理的需求也持續有其重要的角色!
Q12.讓寶寶喝別人的母乳好嗎?
    有些媽咪乳汁很少,其他也在餵母乳且乳汁充沛的親友,會好心的提供自己的母乳給別人的小孩喝,這樣到底好不好?徐任甫主任說,母乳是體液的一種,就如同血液一般,衛生署有規定不得販賣體液器官,所以不能買賣或上網販賣。但如果好朋友之間免費提供呢?建議還是不要!
  因為母乳如同血液,可能有傳染物質,例如肝炎病毒或細菌,若沒有抽血確認,根本無法知道是否有帶特殊病毒;就算抽血檢查了,愛滋病也有檢驗的空窗期;或是提供母乳的媽咪可能有喝酒或抽菸等等,所以還是不鼓勵這樣使用!
專家的建議
    母乳已經使用好幾千年了,是媽咪給寶寶最好的禮物,應該抱著享受哺餵母乳的樂趣,而不要成為一種壓力,能餵盡量餵!尤其目前醫療進步,若有特殊問題應跟專家討論再做決定,千萬不要聽信其他人非專業的意見!輕鬆餵、開心餵,讓哺餵母乳成為一種健康的life style!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9731&prev=19849&next=19713&l=f&fid=63







*******************************************************************************

把握產後72小時黃金哺乳期

嬰兒與母親 1月號 NO.411
文/青年診所院長 楊靖瑩
繪圖/伊萊莎
讓出生後的寶寶與母親在一起進行肌膚接觸,可以穩定寶寶的生理徵象(體溫、心跳、血壓),增進哺乳的機會,降低黃疸、低血糖、體重減輕與脫水的風險,還能減少嬰兒得到院內感染的風險;嬰兒的吸吮幫助母親製造奶水與愛的荷爾蒙(催產素),根據研究,催產素具有讓母親放鬆入眠與增進母愛的功能。

 母嬰分離」造成不好的影響
母嬰分離是指母親與新生兒分開分開的理由可能是因為醫療上的需要比如需要進一步照護的早產兒。不過目前的情況,很多時候只是單純的醫院規定,比如為新生兒進行例行性的檢查與觀察雖然這些檢查在母親的房裡也可以進行。此外,即使在同一個房間裡,如果將嬰兒包裹的很緊密,無法與母親進行肌膚接觸,也算是一種母嬰分離。
將嬰兒與母親分開,也就是讓嬰兒離開他最熟悉的環境,新的環境如果沒有貼心設計(再怎麼貼心,即使在保溫箱裡,都無法比擬母親溫暖的身體所提供的恰到好處的溫度,規律的心跳聲,熟悉的氣味與溫柔的聲音),嬰兒的感官將會接收到太多的刺激。
研究指出,感覺輸入的混亂會造成寶寶啼哭與生理變化,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糖的變化、壓力荷爾蒙增加和血壓的上升,一連串的反應讓我們知道,寶寶正承受無比的壓力,尤其剛出生的新生兒,心肺功能正從胎兒時期的血液循環方式做巨大的轉變,因而對環境的變化與壓力的調適很敏感,如果沒有適時地安撫,接下來,嬰兒對環境的刺激將呈現退縮反應,表情漠然、心跳與體溫下降。
許多人以為哭可以增加嬰兒的肺臟功能,然而醫學研究明白地顯示,出生的啼哭並非必要,正常規律的呼吸足以提供寶寶所需的氣體交換,而用力或過久的啼哭會增加寶寶的心跳速率與血壓,進而影響血液循環;寶寶也可能因為可能吞入過多的空氣,導致腹脹不舒服。這些負向的經驗會讓寶寶對接下來疼痛反應,例如疫苗注射,扎足跟血驗血糖、黃疸等,表現的更激烈。
出生後經常與母親在一起進行肌膚接觸的寶寶,啼哭的次數與時間明顯少於放在嬰兒推床或嬰兒室裡的寶寶,生理徵象也比較穩定。所謂肌膚接觸是指讓寶寶直直地躺在母親雙乳中間,兩人之間盡量不要有衣物的隔閡,如果室溫較低,就在嬰兒身上披件毛毯。

媽咪,我想吃ㄋㄟㄋㄟ
經常與嬰兒在一起並且與寶寶進行肌膚接觸的媽咪,比較能夠觀察並了解寶寶的行為訊息,尤其是寶寶想要吃奶的暗示,例如當寶寶開始出現吸吮、舔舔嘴唇、吃吃手或磨磨臉的動作,或是小小的頭在媽咪身上左右尋找或前後晃動著的時候,就是在告訴媽咪「我想吃ㄋㄟㄋㄟ了」,在這個時候哺乳比起在嬰兒大哭時容易得多。這些表示飢餓的行為訊息有時候很微弱,如果沒有注意,寶寶可能就會讓自己睡著,待下一次醒來時,寶寶的反應會更強烈,更沒有耐心,增添哺乳的困難。
新生兒每一、兩個小時就出現想要吃奶的行為訊息是很正常的,因為寶寶初期頻繁的吸吮,才能刺激母親的乳房製造更多奶水。如果媽咪能隨時根據嬰兒的需求餵奶,嬰兒吃到奶水的次數與量增加,體重減輕和脫水的情況會提早改善,並且大便和尿尿增多,有助膽紅素的排出,黃疸與照光治療的機會降低。
寶寶在母親身邊很舒服,很好入眠,不容易哭鬧;睡在寶寶身邊的母親,通常本能地也能感受到寶寶想吃奶時小小的躁動,及時給予乳房餵奶,安撫寶寶的胃,也安慰寶寶的心。而餵奶時釋放的荷爾蒙(催產素),可以幫助母親放鬆與入眠,最後母親和寶寶的睡眠會達到比較和諧一致的節奏。
換個場景,如果嬰兒不在母親身邊,反覆出現的飢餓訊息得不到回應,最後就只能用哭來喚起照顧者的注意,讓照顧者通知媽咪前來餵奶,不管是媽咪來到寶寶身邊或是寶寶回到媽咪身邊,這期間的延宕,寶寶已經餓壞了、氣壞了,媽咪的心情往往也跟著急躁起來,加上如果哺乳技巧還不順手,雙方真的是會累壞了。
嚎啕大哭的嬰兒,舌頭的位置不對,不利於含乳,常常造成媽咪的乳頭受傷,加上寶寶的情緒不佳,容易拒絕乳房,是一個很糟糕的餵乳時機。而趕來餵奶的母親,也可能剛從睡夢中起來,中斷的睡眠與應付一個哭鬧的孩子,足以使人筋疲力竭、心力交瘁。
初期頻繁的餵奶雖然讓母親輕鬆不起來,所幸渡過最辛苦的頭幾週,寶寶的吸乳技巧成熟,母親的奶水也已建立起來,寶寶吸乳的次數會減少,睡眠時間也會延長,媽咪開始有較多喘息的時間,望著寶寶熟睡時猶如天使的臉龐,回首那段人仰馬翻的日子,實在讓人很難想像這麼可愛的小傢伙怎能引起那麼大的混亂!
讓媽咪和寶寶在一起
新生兒的降臨,無論如何都會改變全家人的生活作息,尤其是母親,為了照顧寶寶,通常已無暇顧及其他,加上產後荷爾蒙的變化,心情特別敏感,此時家人的支持非常重要,應避免給母親太多的壓力。有時當家人沒有正確的哺乳和育兒觀念時,無心的言語亦或是好心的意見,你一言,我一語,會讓母親無所適從,對自己失去信心,終日以淚洗面,結果是無法好好照顧自己,也無力照顧寶寶。
另一方面,過度的關心有時也會造成壓力,筆者的門診有不少媽咪無奈的表示,家人常常在她好不容易入睡時,堅持要她起來吃飯補充營養,中斷的睡眠會讓母親無法好好休息,奶水分泌會減少;或是要母親擠出奶水讓家人幫忙餵食,然而比起直接將孩子抱來吸奶,擠奶、清潔擠奶器和奶瓶、溫奶、接著又要擠奶,期間還得安撫寶寶,真的是非常費時又累人的事,而這卻是一件不需要做的事。
照顧媽咪和寶寶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讓媽咪和寶寶在一起,盡快讓她們熟悉彼此,調整作息,媽咪才能有好的休息。前面已經談過,將嬰兒與母親分開會對嬰兒造成不好的生理影響。對母親來說,沒有寶寶在身邊頻繁的吸乳,漲奶很難受,擠乳很累人,加上產後的初乳量不多也比較黏稠,擠乳的效率比嬰兒的吸吮力差,很多媽咪的乳房甚至擠到瘀青,實在讓人心疼。

產後的72小時是寶寶的本能與學習含乳能力最強的階段,一旦母嬰分離,錯過這黃金72小時,得花上更多倍的時間與失去耐心的寶寶練習如何正確的含乳,結果是讓母親更疲累。遺憾的是,常常在這些過程中,母親和家人在缺乏耐心與信心,加上過度擔心,最後選擇放棄哺乳,真的很可惜。
結語
  了解親子同室的意義與正確的哺乳知識,不只是母親的功課,所有參與照顧的家人與醫療人員都應該學習,才能用正面且友善的態度支持母親,減輕媽與家人的焦慮,如果哺乳技巧有問題或育兒想法有衝突時,應該協助母親盡早向各地泌乳顧問、母乳志工或母嬰親善機構洽詢。
  

楊靖瑩
學歷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
經歷
台大醫院小兒科醫師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臨床研究醫師
國際泌乳顧問
衛生署母乳哺育種子講師
現任
青年診所院長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5810&prev=5841&next=5782&l=f&fid=63








****************************************************************************

產後初期建立奶水量的方法

擔心自己的奶水不夠,是讓許多媽咪改用瓶餵或添加配方奶,甚至最後停餵母乳最常見的原因。事實上,奶水的製造量和寶寶的需求有關,而每個寶寶的奶水需求量不一樣,因此是無法「規定」多少奶量才是足夠。
Mommy Take it easy
 原則上,只要寶寶在出生後的前幾個月,每個月的體重增加超過500克,大便量多、不乾硬,尿液清澈且量也多,精神活動力良好,不會經常煩躁不安,通常表示母親的奶水量是足夠的。
 
讓嬰兒頻繁且有效的吸出奶水
 有些醫師會希望寶寶在滿月時體重能增加一公斤,目前已經知道那是不必要的要求,純母乳的寶寶在前幾個月的體重每個月至少增加500克就算正常,當然,讓寶寶多吃一些增加體重,母親會更有信心繼續哺乳。有什麼好方法能讓母親的奶水量盡快建立起來,又能鼓勵寶寶多吃一些呢?
   目前的研究顯示,生產完的第一週是建立奶水量的關鍵時期,刺激乳房製造奶水最厲害的法寶就是嬰兒的吸吮,嬰兒的吸吮會刺激母親的身體釋放泌乳激素與催產素,泌乳激素幫助製造奶水,催產素引起噴乳反射,讓奶水流出來。因此嬰兒愈頻繁的吸吮,奶水製造愈多,愈容易喝到奶水。每次哺乳時從乳房移出的的奶水量愈多,奶水製造的速度就愈快。因此產後初期讓奶水增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嬰兒頻繁且有效的吸出奶水。
 
觀察寶寶想吃奶的表情
為了要達成這個目標,盡量讓寶寶在出生後待在母親的身邊,讓媽咪能隨時觀察寶寶想吃奶的表情(表1),適時的哺乳,通常新生兒一天需要哺餵8~12次以上,夜間哺乳在這個階段是常見且必要的。
 
嬰兒想吃奶的飢餓表徵 ------------------------------------------
  •  嘴巴出現吸吮和伸吐舌頭的動作
快速動眼
頭轉來轉去或在大人胸前前後晃動
伸展手腳
有點小躁動
----------------------------------------------------------
 
檢查含乳和吸吮是否正確
有時嬰兒因為母親在產程中使用止痛或麻醉藥物的關係顯得嗜睡,利用解開包巾或換尿布,或是將雙手支托在寶寶的腋下,穩住他的頭,將他抱直坐在媽咪的大腿上,溫柔地和他說話,輕輕地前後搖晃,當寶寶往前傾的的時候很容易張開眼,試著讓他和媽咪的眼神交會,擠出些許奶水,逗弄嬰兒的上唇和鼻尖,讓嬰兒清醒,誘他吃奶。新生兒階段,最好不要超過4個小時不餵奶,避免發生低血糖,同時這個時期多餵奶,寶寶也比較不會黃疸。
 寶寶必須正確的含住乳房與吸吮才能將奶水有效的吸出來,乳房也才能製造奶水。如果媽咪的乳頭有破皮、傷口、疼痛,或是寶寶吸完奶後,乳房沒有放鬆的感覺,都必須請專業的醫護人員檢查寶寶的含乳和吸吮是否正確。
 為了增加奶水的排出,餵奶前媽咪可以熱敷、按摩乳房和乳頭;餵奶時,當寶寶吸吮變得無力或停止時,模仿嬰兒吸吮的頻率,規律地施點力氣按壓乳房,特別是母親感覺有硬塊的區域,讓更多的奶水進入寶寶的口中,刺激寶寶更多的吸吮,幫助奶水的移出。
 
喚起嬰兒的尋乳本能
     如果寶寶的吸吮狀況在產後前幾天不是很理想,鼓勵母親多抱抱嬰兒,增加與嬰兒的肌膚接觸,喚起嬰兒的尋乳本能。另外母親有空的時候,可以利用手擠乳的方式,擠出初乳,因為初乳的量少且質地較濃稠,這個階段使用吸乳器的效果不如用手擠乳的好,美國史丹佛大學Jane Morton醫師指出在產後的頭三天,利用手擠乳,頻繁且有效的移出初乳可以刺激奶水的製造,建立奶量。
http://newborns.stanford.edu/Breastfeeding/ (有關“Hand Expression Milk”單元)。手擠乳的方式請參考Jane Morton醫師的衛教網站:
鼓勵母親將一邊的乳房餵到完全鬆軟後再換邊哺餵,產後初期,盡量兩邊輪流哺餵。待三~四個星期奶水建立後,因為每個母親的乳房盛裝奶水的容量不同,乳房儲積容量較大的母親,寶寶可能一次餵一邊就滿足了,餵食間隔也較長;而乳房儲積容量較小的母親,寶寶需要哺餵的次數會多一些,或是一次需要餵兩邊。根據研究,雖然兩種哺餵方式不太一樣,但是寶寶一整天得到的奶水量是差不多的,因此媽咪不需要因為哺餵次數的多寡感到焦慮,只要確定餵完後的乳房是輕鬆的,擠擠乳房,奶水幾乎是緩慢地用滴的,確定寶寶吃到大部分的奶水就可以了。
由於每個母親的乳房儲積容量的差異很大,通常媽咪自己兩邊的乳房儲積容量也不同,寶寶偏好的那側乳房奶水較多,上班擠乳的母親不須與其他母親比較擠出的奶水量來讓自己焦慮。
 另外媽咪必須了解,寶寶才是決定奶水量需要多少的主角。研究指出,母奶寶寶具有自我調節進食的能力,也就是說,寶寶每餐的胃口大小不一,強迫不來,每餐的喝奶量甚至可以差到3倍,加上每個寶寶的消化和胃排空的能力不同,餵食間隔自然不同。
 
製造好品質與足夠的奶水
    壓力、焦慮與疲倦會抑制噴乳反射,讓奶水比較不容易流出來。輕柔的音樂、冥想、按摩、泡個澡,多抱抱寶寶,讓媽咪放輕鬆,開心的笑,有助於奶水的分泌與流出。家人協助分擔家事,給媽咪鼓勵與讚美,避免批評與質疑,更是最重要的支持。媽咪只要均衡飲食,遵循餓了就吃、渴了就喝的原則,就能製造好品質與足夠的奶水。
   產後的第一個星期是建立奶水量的關鍵建時期,確定寶寶正確的含乳與吸吮,盡量讓奶水從乳房出來,頻繁的哺乳,就能夠建立足夠的奶水量。月子裡雖然辛苦,但是奶量一旦建立起來,寶寶容易飽足,生活就會輕鬆規律許多。有時媽咪真的很累,就讓媽咪好好的小睡一下,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產後初期,謝絕外界一切的干擾,讓媽咪和寶寶在床上好好度個「寶寶蜜月」(Baby moon),奶水自然源源不絕!
 
楊靖瑩
學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
經歷 : 台大醫院小兒科醫師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臨床研究醫師
國際泌乳顧問
衛生署母乳哺育種子講師
現任:青年診所院長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5778&prev=5782&l=f&fid=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