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4月9日 星期二

破解5迷思 新手父母跟寶寶一起睡好覺

破解5迷思 新手父母跟寶寶一起睡好覺
在出生的第一年,寶寶的睡眠問題是新手父母的首要挑戰。新生兒日夜顛倒的情形很常見,但是隨著寶寶長大,按理說應該可以一覺到天亮。然而,還是有不少寶寶滿56個月大以後,常有半夜驚醒或是還要喝夜奶,這些情況都會影響父母和孩子的睡眠品質。
小寶貝出生之後,新手父母幾乎就再沒辦法好好睡一覺。也因此,只要跟訓練寶寶好眠有關的育兒書問市,爸媽都會趨之若鶩、躍躍欲試,想設法訓練寶寶一覺到天明。如此一來,爸媽才能擁有較好的睡眠品質。


*********************************************************
迷思1~訓練寶寶一覺到天亮,越早越好?
滿6周大開始訓練 時機最剛好
俗話說,一眠大一寸,睡眠品質差會影響寶寶的成長發育,高雄樂生婦幼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邱溥容表示,小寶寶睡著之後,身體會分泌生長激素,因此,睡得好,寶寶自然長得好,就是這個道理。
然而,在出生後的頭3個月,絕大多數新生寶寶都是日夜顛倒的夜貓子。邱溥容醫師表示,這是因為新生兒身體的日節律性是25小時,而大自然的日節律性卻是24小時,胎兒離開母體之後,身體接收到來自環境中的日光照射,才能慢慢發展出分辨白天黑夜的能力。
這種分辨白天黑夜的能力,在寶寶出生滿6周大到3個月大左右逐漸發展完成,因此,理論上只要生理機制發展成熟,就算父母沒做任何「特訓」,寶寶的生理時鐘自然會將夜晚睡眠的時間逐漸拉長,而白天的睡眠時間則逐漸縮短。反之,若父母想要給寶寶「特訓」,建議應在寶寶滿6周大之後再開始,才是較適當的時機。
睡眠型態不同於成人
該如何讓親子都有良好的睡眠品質?首先,父母得了解在出生的第一年,寶寶的睡眠型態會有什麼樣的變化?邱溥容醫師表示,在出生的前6個月,寶寶的睡眠型態和成人不同,睡睡醒醒的狀況很正常。
新生兒睡眠的總時數很長,一天約有1620小時都處在睡眠狀態,且日間睡眠時數約等同於夜間睡眠時數,也就是說,新生寶寶白天睡覺的時間和夜間幾乎一樣長,而且平均每14小時的睡眠會伴隨12小時的醒覺,處在斷斷續續的睡眠狀態中,並非集中在一天當中的某個時段。




********************************************************************

迷思2~寶寶半夜要喝奶,才能長得好?
超過半數寶寶 嚴重睡眠不足
邱溥容醫師指出:「根據學理上統計,滿9個月大之後,有70%以上寶寶可以睡過夜;但是臨床上,卻只有50%寶寶在滿周歲之後才能達到睡過夜的目標。」這項數據意味著有超過一半的寶寶從出生的第一年,就已經處在嚴重睡眠不足的狀態。「睡眠習慣差、餵食習慣不良,是造成現代寶寶睡眠不足的兩大幫兇。」
喝夜奶會導致睡眠中斷
邱溥容醫師在門診中就曾碰過2歲幼兒一晚起床喝夜奶好幾次的個案,這種不規律的作息,不只讓父母和孩子都沒辦法好好睡覺,也打亂了孩子的睡眠節奏,影響成長發育。
「父母擔心孩子沒吃飽,認為小嬰兒半夜要喝奶是正常現象。其實,寶寶6個月大以後應該可以睡過夜,只要白天進食的量足夠,寶寶根本不需要喝夜奶。寶寶不會讓自己餓著,晚上沒吃到的部分,自然會在白天補足。喝夜奶反而會導致睡眠中斷,影響生長激素分泌。」
不戒夜奶恐影響生長激素分泌
生長激素在寶寶進入深沉熟睡期之後開始分泌,而且是一口氣大量地分泌,但是過了凌晨3點之後就不會再分泌。如果寶寶太晚睡、睡著之後沒多久又起床喝夜奶,都會讓寶寶無法進入深沉熟睡期,自然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所以,為了讓寶寶健康成長,父母必須有幫寶寶戒夜奶的「決心」。戒了夜奶,寶寶和父母才能好好睡覺。
避免養成邊吃邊睡的習慣
該如何成功幫寶寶戒夜奶?首先,父母必須有正確認知,寶寶滿6個月大以後真的不需要喝夜奶。從新生兒時期開始,父母就得堅持固定晚上讓寶寶上床的時間點,並且應該在上床前的半小時將睡前最後一餐ㄋㄟㄋㄟ喝完,最重要的是,別讓寶寶養成邊吃邊睡的習慣,這是為了避免寶寶將喝奶和睡覺產生錯誤連結,以為睡覺前一定要喝奶。
「例如晚上9點要讓寶寶上床,那麼,最後一頓ㄋㄟㄋㄟ就應該在8點半以前喝完,喝完之後再講故事、聽輕柔的音樂,將房間的燈光調暗,最好連小夜燈都關掉,讓寶寶上床準備入睡。」邱溥容醫師舉例說明。




親餵或瓶餵的戒夜奶技巧
但如果寶寶已經習慣半夜要喝奶,該怎麼做才能戒掉夜奶?由於親餵母乳時,寶寶很容易將媽媽的乳房當做安撫奶嘴,邱溥容醫師建議媽媽可以這麼做:半夜哺乳時應慢慢縮短寶寶吸吮乳房的時間。媽媽可以用計時器,精準計算寶寶實際喝奶的時間,每天減少一分鐘,當寶寶含著乳房的時間低於3分鐘就睡著,那就表示不需要再餵,避免讓寶寶繼續含著媽媽的乳房睡覺。
用奶瓶的寶寶,半夜那一頓ㄋㄟㄋㄟ應該沖泡得稀一些,避免太濃稠。「常見新手父母擔心寶寶沒吃飽又起來要奶喝,半夜那頓ㄋㄟㄋㄟ會特別添加米精或麥精,這樣反而讓寶寶晚上吃得太飽,白天不餓就不想吃,晚上又吵著要,形成惡性循環。所以,ㄋㄟㄋㄟ應該要沖得稀水一些,慢慢減量,每隔一兩天減少20c.c.,若沖泡的量少於60c.c.就可以完全不必再餵奶。」
當寶寶吸吮的時間低於3分鐘,或是半夜喝的量少於60c.c.,寶寶若哭了或睡得不安穩,父母可以輕拍寶寶安撫,但不需要再給他喝奶。
認識生長激素
只在寶寶進入熟睡期的前12小時分泌,且是大量分泌,但在凌晨3點過後就不再分泌。如果寶寶太晚睡、半夜喝奶導致睡眠中斷,會影響生長激素分泌。生長激素除了會影響寶寶的生長和發育之外,同時也具有使細胞再生、活化、修補受損組織的功能,能提高人體免疫力、抑制肥胖、穩定情緒。
睡眠品質好的幼童,在滿5歲時能成功畫出三角形(用線將點連起來變成平面圖形),但是,在日本一項有關幼童睡眠的研究發現,被診斷為睡眠不足的案例,有高達44%無法畫出三角形。由此可見,睡眠不足確實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發育和認知學習。
資料來源http://mobile.mombaby.com.tw/op/channel_2?id=2026

 





*********************************************************************
迷思3~早產寶寶較容易受驚嚇,所以睡不好?
早產寶寶的睡眠周期不同於足月兒
人類的睡眠周期可概分為快速動眼期(REM)以及非快速動眼期(NREM),當我們睡著之後,這兩種睡眠模式會交替出現。
邱溥容醫師表示,快速動眼期俗稱做夢期,是大腦啟動自動學習的一種睡眠模式。科學家已發現胎兒能藉由夢境來刺激腦神經發展,以便將來能適應更複雜的現實生活。對寶寶來說,亦是訓練大腦成長的重要過程,可幫助強化記憶,建構神經迴路,幫助大腦適應環境和學習。
做夢的時間會隨著年齡縮短
然而,當寶寶處在這個睡眠模式,特別容易驚醒,這時候,父母可以輕拍寶寶讓他再次入睡,但不要把寶寶抱起來安撫,以避免擾亂了寶寶的睡眠節奏。在早產寶寶的睡眠模式中,快速動眼期占了80%,足月兒占了50%,這也是為何早產兒較容易驚醒的原因。不過,隨著年紀增長,做夢的比例會逐漸下降,滿3歲幼兒的快速動眼期睡眠約只佔1/3;成人則不到1/4
非快速動眼期又稱為安睡期,共可分為四個階段:前兩個階段為淺睡期,後兩個階段為熟睡期。這種睡眠模式能讓大腦休息並讓身體各部位進行修復工作,當寶寶進入到深沉熟睡狀態,生長激素就開始分泌,在後半夜過了熟睡期,寶寶就越容易醒來。

6個月大後睡眠周期和成人相同
不過,新生兒在滿3個月大前,並沒有所謂的熟睡期,睡眠周期多處在淺睡狀態,但是,3個月大以後往往一睡著就進入熟睡狀態,怎麼叫都叫不醒。到了6個月大,其睡眠周期就跟成人一樣,因此,這個階段是幫助寶寶建立良好睡眠習慣的黃金關鍵期。
邱溥容醫師表示,雖然大腦的成熟度和先天氣質對寶寶睡眠也有影響,但至少在6個月大以後,寶寶的安睡期和大人相同,這時候父母只要堅持規律作息,讓寶寶在固定的時間上床,並且戒除寶寶喝夜奶的習慣,父母和寶寶都能擁有較好的睡眠品質。





********************************************************************
迷思4~為什麼寶寶會在半夜驚醒?需要收驚嗎?
求生本能使人能在睡夢中醒來
父母都期待寶寶能夠一覺到天亮,然而,這其實是個錯誤的期待。邱溥容醫師表示,因為求生的本能使然,不論是成人或嬰幼兒,並沒有人能夠真正一覺到天亮。在遠古時代,居住地不安全,睡太熟其實很危險,人體因而發展出睡睡醒醒的睡眠模式,當我們處在快速動眼期(做夢期)會容易醒過來,這時候可以幫助自我檢查,但由於大腦並非完全清醒的狀態,只要確認自己安全,自然又能繼續睡著。
準備適當的安撫小物
對寶寶來說亦是如此,所以,當父母發現寶寶在半夢半醒狀態,只要輕輕安撫或將寶寶的安撫小物放到他手裡,讓他感到安全,他就能繼續入睡。換個角度思考,父母可以在寶寶小時候就提供他適當的安撫小物,讓他可以輕易掌握,最重要的是便於攜帶,(但要避免讓寶寶將媽媽的乳房當做安撫奶嘴。)如此一來,即使寶寶處在一個陌生環境,在半夜驚醒之後,父母也比較容易安撫。
有些寶寶特別容易驚醒,甚至會大哭,長輩建議帶寶寶收驚,但是,收驚就能改善寶寶的睡眠品質嗎?邱溥容醫師表示,個人並不排斥民俗療法,但民俗療法的目的和用意是讓父母安心,更重要的還是得找出原因,幫助孩子好好入睡。
她不建議父母和寶寶同床共眠,應該要讓寶寶學習自己入睡。最重要的是,營造讓寶寶安心、無光的睡眠環境,「人類的視網膜是非常敏感的,一點點光線都會讓大腦無法產生褪黑激素,缺乏褪黑激素,人類就無法自然入睡,因此,寶寶睡眠的環境應該要避免有任何光源,父母也要避免在臥房裡擺設及使用電子科技產品,包括電視、電腦和手機,這些行為會干擾睡眠,因為亮光會刺激眼睛傳到大腦的電波,使得大腦胡思亂想,沒辦法好好睡覺。」




*********************************************************************
迷思5~寶寶白天玩得太瘋,晚上會睡不好?
睡前應進行靜態活動
寶寶就寢前的23小時,不建議做任何會活化腦部和自律神經的活動。因為劇烈或刺激的活動會啟動人體的交感神經作用,交感神經不受大腦支配,但能讓大腦做出「打」(攻擊)或「跑」(逃離)的本能反應,當交感神經興奮時,人的瞳孔會自然放大,反應變敏銳,身體體溫上升,呼吸變快。
靜態活動則能啟動副交感神經,提供大腦應放鬆、要準備休息的訊息,也會啟動人體的消化系統功能,讓寶寶在睡眠時,身體各部位能進行修復。因此,白天玩得太瘋,寶寶晚上確實比較不好睡。
為了讓父母跟寶寶都能睡好覺,邱溥容醫師建議新手父母做表格,藉以了解孩子的睡眠分布情形,幫助自己和孩子建立規律作息。「做表格可以幫助父母觀察孩子是貪睡寶寶,還是少睡寶寶。建立規律性,孩子會比較好照護,如果孩子不舒服,父母會很容易察覺。」
從新生兒時期開始,父母可以做24小時計畫表,觀察寶寶一週的作息,了解睡眠習慣。若一天中的睡眠時間很分散,更需要父母用心,讓寶寶的睡眠時間能集中。若3個月大之後,寶寶還沒有規律的睡眠習慣,父母應按照睡眠計畫,規定晚上上床時間,避免讓寶寶白天睡太久,尤其是若已接近傍晚,不宜讓寶寶睡超過2小時,以免晚上睡不著,因為寶寶一天睡眠的總時數是固定的(請參考01歲寶寶睡眠型態一覽表)。
她舉例說,有些寶寶早上56點起床,父母就給寶寶喝奶,然後再讓寶寶睡回籠覺,這種做法不僅會擾亂寶寶的睡眠,也會讓寶寶產生錯誤的連結,以為自己在這段時間應該要喝奶才能繼續入睡。父母應嘗試將這一餐儘量拖到早上8點之後,讓寶寶能跟著父母的作息,吃完早餐開始一天的活動,而不是繼續睡覺。
建立良好睡眠習慣5要點
  1. 為寶寶建立睡眠時間表,了解一天睡眠時間的分布,再進行調整計畫。
  2. 人類自然入睡需要褪黑激素作用,在無光環境中身體才會開始分泌褪黑激素,因此,臥房應維持無光的環境,避免在臥房擺設及使用各類電子產品。
  3. 褪黑激素是從白天的血清素轉換過來,而血清素是從食物中的色胺酸轉換過來的,父母可讓大寶寶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蛋、豆、魚、肉類)、堅果類(芝麻、葵花子)等,小寶寶則需靠媽媽多吃或直接由配方奶獲得。此外,白天多曬太陽、進行各種活動,都能幫助血清素分泌。而且身體感光之後,日節律性和自然界才會一致。
  4. 03歲寶寶仍需要午睡才能維持體力,但午睡時間應固定且不宜過長,睡醒之後應進行一些活動來消耗寶寶的體力,也能讓寶寶晚上睡得較好。
  5. 最後一頓ㄋㄟㄋㄟ的餵食時間點和上床時間點要固定,兩件事必須間隔至少30分鐘,別讓寶寶習慣邊吃邊睡。
資料來源http://mobile.mombaby.com.tw/op/channel_2?id=2028






********************************************************************************
親子共享優質睡眠祕訣
採訪/陳雯琪
諮詢/薇欣生活館 徐苡榛老師
   忠孝醫院營養師 曾美惠
   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智醫師 黃玉書


「寶寶乖乖睡,一瞑大一吋!」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智醫師黃玉書指出,睡眠和吃一樣,與寶寶的成長有絕對的相關性。睡眠是人體的一種恢復機制,嬰幼兒的睡眠時間有時會高達20個小時,此時腦並非完全處於休息狀態而不運作;藉由睡眠的過程,其腦部反而可以獲得生長發育的機會,對孩子的成長有正面助益,所以媽咪不需要擔心孩子睡太久!


薇欣生活館徐苡榛老師則提醒家長,別忘了,即使在睡眠時,寶寶的感官仍然在接收外在的訊息,只要把握睡眠的黃金時期,就可以使心愛的寶貝健康、快樂的成長哦!


寶寶一天要睡多久?
通常來說,愈小的小孩,需要的睡眠時間愈多。黃玉書解釋,一般新生兒一天的睡眠時間約為16~18個小時;學齡期的幼兒則減少為10~12個小時;到了青春期左右,會再視大腦結構及內分泌荷爾蒙的調整而改變,睡多久得視孩子的個別狀況而定,並沒有一定的準則。不過,對於處於成長發育期的孩子而言,睡眠時間還是不宜過短。


孩子如果可以一覺到天亮,當然是最好,但也不是每個寶寶都可以順媽媽的意喔!有些孩子天生就是磨娘精,非得半夜起來玩整晚,到了白天才肯入眠,將媽咪搞的精疲力盡。黃玉書說,三個月以內的新生兒,由於大腦中樞的成熟度不固定,所以睡醒的週期可能會與成年人不同,經常會出現日夜顛倒的情況;通常在三個月以後,就可以獲得改善,讓媽咪可以享有一夜好眠。


但黃玉書也提醒,如果孩子在三個月後,仍然無法有正常的睡醒週期,那麼可能就有大腦成長缺損的狀況,千萬不可忽視,建議帶至小兒科請醫師做檢查。不過,若家裡的孩子為早產兒,則可能會有稍為延遲的狀況,媽咪可再稍等候些許日子,再作判斷。



條件齊備 孩子好入眠
想讓孩子一夜好眠,“訣竅不外乎是替孩子安排一個他熟悉,且令他有安全感的環境”,薇欣生活館徐苡榛老師如是說。當孩子的各種感官都接收到睡眠狀態的訊息時,想不准他睡,都很難呢!


徐苡榛進一步表示,所謂的各種感官接收器指的是人的五感,即:味覺、嗅覺、聽覺、觸覺及視覺等,其中,又以嗅覺與聽覺最為重要。怎麼說呢?因為嗅覺及聽覺在人處於睡眠狀態時,仍會持續的受外在影響。所以,自然療法也特別著重這兩方面的運用,如:利用芳香療法及音樂療法,就可以讓孩子的嗅覺與聽覺在不知不覺中充滿「想睡」的慾望。


※安眠法寶1:情緒
穩定孩子的情緒對於孩子的睡眠有一定的幫助,而要穩定孩子的情緒,就得替他安排一個熟悉的環境。徐苡榛認為,在寶寶的耳邊唱催眠曲,讓他在充滿媽咪愛的歌聲下入眠,就是一種安撫孩子情緒的好方法。


睡前禁──過度刺激
其次為免孩子的情緒過於亢奮,徐苡榛及黃玉書皆強調,在睡前也不宜讓孩子聽過於動態的卡通主題曲;或是做高舉及戲弄孩子等較刺激的動作。此外,由於嬰幼兒的視覺較為靈敏,電視中的畫面往往不須經過整理就會映入孩子的腦中,並在其腦中不斷出現,所以建議,臥室中不要擺放電視,同時也儘量不要哄寶寶睡覺時在旁邊觀看電視,以免干擾孩子的睡眠狀況。


驚醒──不立即探究原因
徐苡榛透露,另一個訣竅是,就算孩子半夜醒來,哭鬧不休,也不要急著在當時探究原因;再度給孩子一個睡眠的情境,如:在他的耳邊輕聲按撫,和他說說話等,才是媽咪應做的唷!否則如果急著追究原因,可能會造成反效果,讓孩子一夜無法入眠。
不過,徐苡榛也建議,媽咪可趁著平時與孩子接觸時,觀察孩子無法一夜到天明的原因,再對症下藥。例如:半夜額頭冰冷,可能是腹絞痛,那麼媽咪可以考慮使用溫和的處方幫其止痛;如果是夜裡經常作夢哭著醒來,則有可能是缺乏安全感,媽咪即可從這方面著手加強。


※安眠法寶2:Baby Spa
幫寶寶進行baby spa,讓他帶著舒服、愉快的心情進入夢鄉。徐苡榛認為,孩子的身體面積小,媽咪只需用一雙手,就可以搞定寶寶的小身體,讓他帶著愉快的心情進入夢鄉!


由於孩子的體積不大,所以進行baby spa時,不需要使用複雜的工具,像是按摩器等,都可以擺放在一旁,只需要使用媽媽的雙手及一條大毛巾就足以應付了。按摩時,為免刺激孩子細嫩的肌膚,按摩油的挑選也十分重要!三個月以內的寶寶建議使用甜杏仁油;三~六個月的寶寶則可使用薰衣草油。進行的方式為:一手撐住寶寶的背;再用另一隻手掌,由下往上在寶寶的背部畫圓即可。



(取材自育兒生活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2/mamabox/s2baby02-72.asp





************************************************************
讓孩子睡個舒服好眠

財團法人天主教光仁文教基金會學前教育組專員 林怡君
孩子的不良睡眠習慣,相信是許多父母親非常頭痛的問題,尤其是從睡夢中被孩子的哭聲吵醒,極度的憤怒是父母親最常出現的反應。


穩定孩子的情緒
嬰兒對於父母親的情緒是特別敏感的,因此試著放鬆你的情緒,放鬆的手臂很容易溫柔的抱著小孩,孩子在舒服的情況下自然會容易入睡。


幼小的孩子常有一些幫助入睡的方法,例如:抱小毯子、小熊或是含著奶嘴、吸大拇指等,許多父母不願意讓孩子利用這些「過度物品」來幫助睡眠,擔心孩子將來長大之後,無法放棄這些物品。其實這些都會隨著孩子長大、進入團體、學習成長的過程中自然消失,雖然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但能夠讓孩子感到安全與溫暖,父母又何必堅持孩子幾時放棄呢?


親子共眠解決睡眠問題
在自然界中,幾乎所有的動物,幼兒都是和媽媽睡在一起,我們積極的希望培養孩子自立的習慣,而發展出幼兒與父母親分開來睡的觀念,這並不是一種絕對合宜的方式。如果孩子與父母親睡在一起,會感覺到安全、溫馨、容易入睡,親子共眠何嘗不是一種解決孩子睡眠問題的好方法。


只是父母親需要注意孩子的安全,在床邊擺設安全護欄或改成睡木質地板,以避免孩子翻下床時受傷;睡前父母親也千萬不能喝酒或服用安眠藥,造成過於沈睡而翻身壓迫到孩子。
影響孩子不肯好好睡覺的原因包括:


1.午睡睡得太多或太晚:
培養孩子睡午覺的習慣是非常好的,但須控制孩子午睡時間的長短及早晚。


2.睡覺前玩得太過興奮:
睡前太過興奮的活動,會造成孩子晚上睡不安穩、說夢話或做惡夢,因此在孩子入睡前,最好安排一些靜態的活動,例如:說故事、聽音樂,避免孩子的情緒過於興奮而影響睡眠。


(取材自育兒生活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2/mamabox/s2baby02-30.asp





***********************************************************
寶寶特殊時期~睡眠顛倒苦了爸媽
採訪/余靜雯
◆特殊生理時期-睡眠顛倒期
我們常聽到許多育兒的爸媽抱怨說:「自從小寶寶誕生之後,自己睡眠的時間變少了!」寶寶的睡眠日夜顛倒,不能配合大人們的生活作息,通常是導致爸媽們無法好好休息的主因。林炫沛醫師表示,初生嬰兒由於剛剛面對這個陌生的世界加上睡眠調節功能尚未成熟,因而容易會有日夜睡眠顛倒的情形產生,要解決這一難題,為寶寶佈置一個舒適、安靜的睡眠空間是首要之務。


在外在的環境佈置妥當之後,接下來就要看爸媽平日所需下的工夫了。建議對付日夜顛倒的「夜郎兒」有以下幾個招數:

1.為寶寶制定生活作息表,並確實執行。
2.白天儘量讓寶寶玩耍,減少午睡的時間或不要讓寶寶太晚睡午覺。
3.沐浴時間最好改在睡前的半個小時~一個小時前,如此可使寶寶放鬆心情,易於入睡。


另外要提醒父母的是,在您要調整寶寶睡眠時也要注意寶寶是否吃飽了?尿布是否乾爽?身體是否有任何不適?再排除這些狀況之後,才能開始為寶寶進行睡眠調整計畫。


周歲內寶寶睡眠調整計畫


調整計畫
調整孩子喝奶的時間。其方法是:


* 將寶寶睡前的奶量增加。


* 半夜寶寶吵著要喝奶時,可以用白開水代替牛奶,慢慢戒除寶寶半夜喝奶的習慣。


* 增加最後一次牛奶的濃度。


睡眠日
一般而言,此時期的寶寶除了洗澡、喝奶之外,就是睡覺了。一天平均睡眠的時間為15個小時。唯一讓父母困擾的應該是夜間的啼哭,這時就要找出造成啼哭的原因。


(取材自育兒生活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2/mamabox/s2baby02-26.asp






*********************************************************************************

哄寶寶睡覺迷思 4大NG不要犯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一暝大一吋」,良好的睡眠對於寶寶的成長發育非常重要,但是,許多心急的父母過度擔心寶寶睡不好、睡不長,於是可能出現錯誤的哄寶寶睡覺方式,反而讓無法好好睡覺,甚至影響成長發育。究竟父母常犯的錯誤迷思有哪一些?正確哄寶寶睡覺的做法又是什麼?


錯誤一/摟著寶寶睡覺
父母擔心寶寶睡覺時受驚嚇,所以拚命摟著寶寶睡不放,其實,被摟著的寶寶因為太貼近父母,如果父母此時有感冒症狀,在未加防護的情況下,很可能傳染給寶寶。而寶寶被摟著睡,也會增加呼吸壓迫感,萬一父母一不小心也睡著了,有可能因為姿勢不當,使寶寶受傷。
此外,習慣性摟著寶寶睡,還會限制其自由活動的空間,甚至難以伸展四肢,大人一整晚都維持固定這樣摟寶寶睡覺的姿勢,早上起來會腰酸背痛。而寶寶正是生長的關鍵時期,如果在睡覺當中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會使血液循環和生長發育都受到影響,形成不同程度的阻礙。
錯誤二/趴睡頭形會漂亮
有一些新手媽媽喜歡讓寶寶趴著睡,認為這樣可以讓頭形變得漂亮,不會變成大餅臉,但是,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不要讓未滿周歲寶寶趴睡,而應仰睡。趴睡的寶寶容易發生「嬰兒猝死症」,主要是因為嬰兒不會自己翻身,也不會主動避開口鼻前的障礙物,容易使口鼻阻塞而缺氧窒息,也不建議側睡。
趴著睡是件很危險的事,對於讓一個無法自己移動、沒有自主能力的小嬰兒趴睡,在睡夢中被悶到或被奶噎到,會讓人後悔莫及。
錯誤三/幫寶寶保暖熱睡
有的父母為了讓寶寶在冬天睡覺時,不致受風寒感冒,誤以為使用電熱毯幫寶寶保暖一整晚,是一個不錯的做法,其實大錯特錯。如果電熱毯溫度控制不佳,或是發生漏電意外情況,寶寶都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
電熱毯加熱速度較快,溫度也高,會使寶寶輕度脫水影響健康。如果準備使用須正確掌握方法,即睡前通電預熱,待寶寶上床後即切斷電源,不可通宵不斷電。使用過程中,如果寶寶出現哭聲嘶啞、煩躁不安等現象,表示不舒服,或身體可能有脫水現象,應該給寶寶多喝白開水。
錯誤四/整晚開大燈睡覺
年輕媽媽在半夜爬起床餵奶,視為苦差事,為了方便夜間餵奶、換尿布,往往將臥室裡的燈整晚開著,對於寶寶的代謝與視力恐造成影響。
國外研究發現,嬰兒在整晚開燈的環境中睡眠,可導致睡眠品質不良,進而減慢生長發育速度。此外,根據英國學者報告,睡覺時居室內開著小燈的孩子有30%罹患近視眼,而燈火通明的孩子近視眼的發生率則高達55%。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574&prev=20579&next=20572&l=f&fi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