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4月9日 星期二

帶著孩子出外玩,兼顧安全與學習

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寶寶活動空間大
如果返鄉的路程非常遙遠,加上目的地為大眾運輸工具便利可達處,可以考慮搭乘高鐵。優點是運行平穩、空間較大,而且移動的時間固定,免去塞車之苦;但對於要帶大件行李,或是年假期間要拜訪各地不同親戚的家庭來說,就不是那麼方便。
6個月以上‧建議多買孩子的車票
高鐵和台鐵規定未滿115公分的孩子可以免票搭乘,但不可佔位,因此家長搭車時必須把孩子抱在腿上。未滿6個月的寶寶體重尚輕,但6個月以上的寶寶體重已經「有分量」,這個年紀的孩子也比較好動,可能會想要爬上爬下、探索新環境。
因此,在能力許可的範圍下,建議家長可以替6個月以上的寶寶多買一張兒童票,不但可以讓孩子舒服地坐著,也有空間可以放推車,減輕在車上擺放大件行李的負擔。
搭乘高鐵優於台鐵
吳秀美護理長認為:「只要是帶一歲以下的孩子返鄉,都建議搭乘高鐵對號座。」除了乘坐時間較短之外,和台鐵相比,對號座的走道上不會站滿了返鄉人潮。
由於一歲前的孩子抵抗力較弱,又不像年紀較大的學齡前兒童,能夠講道理而願意戴口罩,這麼小的嬰幼兒戴不住口罩,就無法防護飛沫傳染。在過年期間,台鐵通常是爆滿的狀態,在感染控制方面很難確實把關,相對高鐵對號座能控制同一車廂的人數,也不會有人站著由上往下散佈飛沫,嬰幼兒較不容易被傳染疾病。
適應力和年紀不成正比
很多媽咪會有疑慮,多大的孩子能帶出門呢?吳秀美護理長認為,其實沒有一個肯定的答案,但建議媽咪可以早點讓孩子出門透透氣、曬曬太陽,認識外面的環境,適度的陽光能讓孩子增加鈣質的吸收,對寶寶也有幫助。
家長可以多做一些短距離、不同交通工具的嘗試,有些寶寶很能坐得住,對陌生環境的適應力也好,1歲以前就能搭飛機到國外探親者,也大有人在,重點是依照孩子的個性和適應能力決定,才知道什麼時機可以開始帶著孩子出遠門。
資料來源http://mobile.mombaby.com.tw/op/channel_2?id=2056




***********************************************************************
住‧幫助寶寶適應環境
即使是在家裡,7個月以前的寶寶,活動範圍大多在房間內,不管是住親戚家或旅館,都需要收拾一個空間讓寶寶能自由跑跳玩耍。至於將近一歲的嬰幼兒,可能就會想要往外跑,這時媽咪要特別注意門戶安全,別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就算人離開也要請親戚幫忙照顧,當然,也可以多帶寶寶出去觀察不同的環境。
喝奶和副食品‧注意食品衛生
嬰幼兒的飲食以奶水和副食品為主,9個月以上的嬰幼兒,能吃的食物比較多,1歲以上就能和大人吃一樣的食物。過年的飲食口味較重、調味多,並不適合嬰幼兒吃,因此家長要多加注意,別讓嬰幼兒吃下太多重油、重鹹的食物,建議寶寶的副食品還是另外調理,以新鮮食材為佳。
母奶寶寶最輕便
如果是親餵母奶的寶寶,家長攜帶的物品會減少許多,吳秀美護理長表示,媽咪必須在不同的場所頻繁哺餵母乳,因此要注意自己衣物的添加,在這種時刻,反而是媽咪留意自己不要著涼感冒。
如果是採取母乳瓶餵的媽咪,則要注意母乳保存的時間限制,要記得帶保溫袋和保冷劑,到一個定點就儘速拿去冰箱冷藏或冷凍,如果擔心沒有冰箱或冰箱不乾淨,則建議家長自己帶小冰箱,以免擠出來的母乳受到其他食物汙染。
奶瓶消毒別忽略
母乳瓶餵和喝配方乳的嬰幼兒,每餐都會用到奶瓶,而出門在外,吳秀美護理長表示,有很多媽咪常會忽略需徹底消毒奶瓶及擠乳器具的重要性,使得過年期間許多寶寶出現腸胃方面的問題。奶瓶消毒的步驟和在家裡一樣,不能只用熱水沖一沖就算消毒,家長千萬要注意!
副食品‧現做現吃最新鮮
年節期間這麼多美食,相信孩子也嘴饞的緊,建議媽咪可以給寶寶嚐一點肉汁、菜汁,但不要一次給太多以前沒吃過的食物,孩子可能會有腹瀉、脹氣或者便秘等腸胃道問題。
副食品方面,媽咪不需要做太多帶在路上吃,因為新鮮度會下降、保存也不方便,可以到親友家再做即可。在家製作副食品時,會將孩子的調理工具和大人分開,因此在外煮副食品時,可以自己帶輕便的砧板,使用親友的菜刀和鍋子前要先消毒,避免細菌交互感染。寶寶吃飯應該要有自己的餐具,出遠門時別忘了帶孩子專屬的餐具,除了能增加寶寶用餐的熟悉感,也能避免病從口入。
勤洗手‧當寶寶的感染防火牆
在旅途中,寶寶會需要換尿布、喝奶或吃副食品,可能在轎車或大眾運輸工具上,媽咪就容易忽略先洗手再餵奶,孩子很容易感染排泄物中的細菌。如果媽咪換完尿布忘了洗手就直接擠奶,也可能被細菌感染成為乳腺炎。吳秀美護理長提醒,不管在哪裡,都要記得先洗手再處理寶寶的需求。
資料來源http://mobile.mombaby.com.tw/op/channel_2?id=2057





***********************************************************************
年節探親‧家有嬰幼兒注意事項
隨著農曆年的腳步接近,許多家長想帶著新成員龍寶寶回鄉探親,又擔心孩子無法忍受舟車勞頓之苦,或是到了親戚家卻無法適應,若要帶孩子回鄉過個好年,應該先做哪些準備?又該注意什麼呢?
Part1 行‧注意安全與舒適
返鄉探親時,第一關就是旅途的長距離移動,像是高雄到台北、台中到屏東等,動輒三、四個小時的通車時間,有時初二回娘家又要趕往另一個地點,對大人的體力都是負擔,更何況不滿一歲的小嬰兒。
建議要帶寶寶返鄉的家長,必須做好詳細的規劃:選擇開車要確定有人力幫忙照顧寶寶,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則要訂到足夠的連位車票,這些準備是帶寶寶返鄉的第一步。
自行開車‧機動性高
帶嬰幼兒出遠門,要準備的東西可不少,尿布、濕紙巾、衣物、玩具和推車,林林總總就放滿行李箱,所以許多家長會選擇開車返鄉。汐止國泰綜合醫院產房嬰兒室吳秀美護理長表示,開車的優點是機動性高,大人要到親戚家串門子很方便,隨時想停也很容易,但塞車和體力的耗損則是其缺點。
媽咪應在後座陪伴寶寶
為了安全起見,嬰幼兒搭乘汽車,一定要使用汽車安全座椅。吳秀美護理長認為,6個月以內的寶寶比較喜歡坐車子,窗外變動的景色能引起寶寶的好奇心,而輕微的晃動讓寶寶感覺像在媽咪肚子裡,加上月齡小的孩子所需睡眠時間長,通常上車不久便會睡著。
比較需要家長費心的是7至12個月的寶寶,他們的身體發展已經能爬,有些快滿一歲的寶寶也能走,行動力非常旺盛,但是又無法專注同一個物品太久,因此在汽座待上一段時間就會開始躁動。吳秀美護理長建議,媽咪可以帶一些輕巧、顏色鮮豔的玩具,或是米果、米餅等乾的副食品,隨時安撫寶寶,另外,如果需要長時間搭乘汽車,媽咪一定要坐在後座陪伴寶寶,孩子會比較有安全感,躁動的情況也會較少。
1至1.5小時停車透透氣
車子為密閉空間,就算有開空調,對嬰幼兒而言還是相對悶熱,且在同一個環境待太久,孩子容易不耐煩,因此,吳秀美護理長提醒家長,如果返鄉的路程會超過1.5小時,或者途中遇到塞車的情形,只要車上載著嬰幼兒,就應該間隔1至1.5小時停車休息,讓孩子離開汽座和車子內部,出來散散步、透透氣,才不會把寶寶悶壞了,而家長也可以趁機休息。
資料來源http://mobile.mombaby.com.tw/op/channel_2?id=2055






**********************************************************************
帶著年幼又好動的孩子出門,爸媽懂得把握機會引導,將安全觀念融入活動中,不僅能讓孩子學會安全知識,同時也讓外出成為愉快的生活學習旅程。
1~3歲這個階段的孩子心裡,外面世界的確比家裡有趣,有些不怕生的孩子,甚至經常想跟著來訪的客人一起出門。但隨著自主意識增強、活動量增加,孩子的行為也愈來愈難掌握,尤其出門在外,稍不留心便容易招致險象,光是想像如果發生什麼「萬一」,就足以讓爸媽嚇出一身冷汗。

 
0歲開始,灌輸安全概念 大部分的孩子,2歲便能走得相當穩,不會經常摔跤跌倒,而這通常是寶貝正式告別嬰兒推車的時間點,同時也是活力大增、讓爸媽傷腦筋的起點。建議爸媽從孩子會坐以後、推著嬰兒車四處趴趴走開始,隨時跟寶貝灌輸相關的安全常識,並以身作則帶著孩子行動,譬如:過馬路需要走斑馬線、綠燈亮了才能通行、不要停步在發動中的車子前後等。即使孩子無法立即以行動或者口語反應他到底懂了沒有,但先行灌輸觀念,的確能使將來的教導更加見效。
1
歲左右,孩子開步走之後,爸媽可以先將家裡附近的早餐店、便利商店、水族館當作「景點」,帶著寶貝散步到各個目的地,然後逐漸拉長「景點」和家的距離。一方面增強他的腳力、為脫離嬰兒車做準備,另一方面,爸媽也可以讓孩子瞭解自我保護的安全守則:騎樓比較安全,可以自己走,但馬路如虎口,一定要跟爸媽手牽手。
2歲以後,體會重於教條
2
歲也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經常將「不要」「不喜歡」放在嘴邊,有時還故意唱反調,為反對而反對。約莫1歲半起,爸媽就可發現:孩子走路時不太愛給大人牽,而且隨著年紀增長,堅持度愈高。爸媽除了趁著寶貝還相當把爸媽的良言當作金科玉律時,趕緊灌輸安全概念,2歲以後,建議用故事或真實經驗讓他體會:人身安全茲事體大,不能鬧著玩。譬如到海邊戲水時,愛玩水的孩子或許一看到廣闊大海會又想嘗試下水又有點退卻,你可以跟寶貝說:「海浪的力氣很大喔,所以你要緊緊牽住媽咪。看到浪過來,我們就退後一點。」
 
認知+安全,同時學習 目帶孩子出外玩,沿途總有許多孩子感到興趣的學習,爸媽在灌輸孩子安全知識的同時,也可以擴展孩子的認知概念。
◎認紅綠燈,瞭解警示意義
過馬路時,除了讓孩子知道走斑馬線比較安全,也同時教導孩子認識顏色:紅燈停,綠燈走,黃燈閃爍則是提醒注意。自然地,孩子不僅知道燈號顏色名稱,還能將紅色與危險連結在一起。搭捷運時,捷運站也會有警示燈,教孩子觀察:地上的燈閃爍時,就表示車子快要進站了,要站在安全線後面等車才行喔。
◎搭手扶梯,練習使用規則
無論在車站或百貨公司,孩子對手扶梯都充滿興趣,而這裡也是容易發生危險的地方。帶著小小孩,如果1歲多走路跨步都還不是很穩,最好利用箱型電梯,搭電梯時,除了告訴孩子「先出後進」的安全法則,讓孩子負責按下欲往的樓層,他們也會很開心;2歲以上可以乘坐手扶梯,但仍要留意速度,教孩子踏穩,並且不要將手腳伸入縫隙中。上樓時,孩子靠內側或在前面,爸媽在外側或後方扶著;下樓時,孩子在內側較安全。無論走路或乘坐手扶梯,都要讓孩子養成習慣,自動靠邊。
◎看標示聽聲音,學習辨識
當孩子想自己走在前頭,爸媽可以分派給他一些工作,以確定他前進的方向,比方先請孩子按電梯,一方面他可以學習「上」「下」的三角形或箭頭符號,另一方面,進電梯後,孩子還能將符號和語文「電梯往上/下」「updown」做連結。在平交道旁等待火車經過時,就可以把握機會解釋整個「劇情」:「叮噹聲音響起,紅燈閃了,表示有火車要來囉!接著柵欄放下來,等火車通過以後,大家才能穿越。你看,紅燈下方有個箭頭,你猜火車會從哪一邊來?」乘坐捷運時,也可引導孩子聽關門的提醒鈴聲。
◎記名字,練習互動不怕走失
等孩子滿2歲後,詞彙增加、會說整個句子甚至發問時,通常你還應該教導孩子說自己的名字,爸爸或媽媽的名字;3歲的孩子可以練習記電話、或地址,帶他辨認百貨公司或遊樂區穿制服的警衛叔叔或櫃臺阿姨。萬一孩子在外不小心迷路時,才知道如何求助,或說出自己的資料,讓別人及時幫助他。教導孩子在原地等待、不亂走,也是一個安全的方法。
◎準備小背包,學習照顧自己
外出時,爸媽可以幫孩子準備一個輕盈的小包包,讓他自己放入他想帶出門的玩具、畫圖的紙筆、小水壺,並教導他放入衛生紙、小外套等孩子可以背得動、且外出需要使用的物品,不但滿足孩子模仿的需求,同時也讓他學習打包、照顧自己。別忘了,在小包包裡放上簡單的電話、地址、姓名資料,並告訴孩子收在哪裡、做什麼用,以便必要時可派上用場。
帶孩子出門,有很多準備工夫,爸媽可以先試著從近程與定點開始,帶著孩子熟悉出門的規矩、步驟、路上該注意的事情,為孩子的安全概念打下基礎,等孩子的行動及理解都比較熟練之後,就可以慢慢挑戰更遠的旅途、做更多有趣的活動了。
                                    
本文摘自《學前教育雜誌》20087月號
資料來源http://kp6355.pixnet.net/blog/category/1362884







*****************************************************************************
育兒生活
Baby Care 生活照顧 寶貝何時可以玩遊樂設施?
採訪/陳逸馨
諮詢/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林月琴
臺北市私立檸檬樹托兒所所長 林嘉珍
兒童遊樂設施意外頻傳,讓家長們十分擔憂孩子遊戲時的安全,其實只要仔細挑選適合孩子的遊樂設施,並妥善使用之,許多意外都是可以避免的。爸比媽咪們,一起來看看如何讓寶貝玩得既安全又開心!
遊玩5原則~打造優質遊樂環境
Check1選擇適合衣著
帶孩子出去玩遊樂設施前,應先為他準備適合的衣著,這不僅能保障孩子的安全,更能讓他玩得開心自在。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表示,媽咪不可以選擇有繩子或帽子的衣服,也不要讓他戴上圍巾,否則容易勒傷孩子。而小女生則不建議穿裙子,因其方便性不好,在溜滑梯的過程也可能會磨擦到孩子稚嫩的肌膚。
不論是小男生或小女生,最好都幫他準備運動長褲,且必須是合身有束口的,千萬不要選擇寬鬆或是喇叭式的長褲,孩子才不會在跑跳的過程中不慎絆倒。當然也要穿著合適的鞋子,例如舒適的運動鞋,而有鞋帶的鞋子要確實綁緊,不可讓孩子穿著涼鞋或拖鞋出去遊玩,否則孩子易鬆脫滑倒。
Check2教導遊戲規則
服裝ok了,接下來就要告訴孩子遊戲規則囉!媽咪們應明確告訴孩子,遊樂設施的正確使用方式、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安全,以及遊戲時不可危害到其他小朋友玩樂的權利。臺北市私立檸檬樹托兒所所長林嘉珍表示,家長應隨時注意與提醒孩子基本的安全常識,例如:不可背著包包遊玩、穿襪子不奔跑、不帶尖銳物品入遊戲場、感覺身體不適時要停止遊戲、坐著盪鞦韆、不逆向攀爬滑梯、排隊上下樓梯不推擠、依序溜滑梯不推人、勿阻擋平台開口處、不在擺盪設施周圍逗留……等。
爸比媽咪從小就可以告訴孩子遊戲時的注意事項,舉實際例子幫助理解,雖然小小孩語言能力不足,可能聽不懂你的意思,但孩子能從語氣中判斷。假使家長一開始沒有教導孩子這些規範,待長大後才告誡他,孩子是不會乖乖遵循的。
Check 3檢查遊樂設施
選擇安全的遊樂場所與設施,才能避免意外傷害發生。家長應先檢視遊戲場告示牌或設施使用須知,是否有人數限制或年齡限制、維修單位及聯絡人電話等,並確定遊戲設施有無斷裂、生銹與損毀,以及設施本身是否有任何像玻璃、螺絲釘、圖釘等尖銳突起物,並確認其結構的穩固性、遊戲設施下方的地板是否平坦且舖有彈性地墊、無坑洞、具排水性不積水,與注意設施和設施間是否有足夠的安全距離……等。媽咪們若能花點時間仔細檢查遊樂設施,就能減少意外發生後難以彌補的遺憾。
Check 4家長用心陪伴
據統計,孩子遊戲時家長若能在旁陪伴,將可減少60%的傷害。林月琴表示,家長要為孩子選擇適齡的遊樂設施,考慮孩子的動作發展是否可以使用該設備,以避免發生危險。以單槓為例,在國外幼兒園是全面禁止設置的,孩子的臂力不夠,容易造成肌肉拉傷,因此被列為不適宜的遊戲設施。另外孩子在使用遊樂設施時,家長必須全程陪伴,不要只是坐在一旁看孩子玩;很多意外狀況是在剎那間就發生的,如果家長的視線都在孩子身上,一旦出現危險時,就能給予孩子緊急協助。
Check 5留意周遭環境
有些孩子會把小腳踏車放置在遊樂設施旁,這樣的動作可能會使其他小朋友在遊玩時不慎撞傷。家長宜注意遊樂設施的動線,尤其是攀爬架與溜滑梯的兩側,都是容易墜落的地方,若有小孩跌落撞到腳踏車,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傷害,因此媽咪應多留意設施周遭有無人、車干擾,給孩子安全與優質的遊樂環境。
此外,林嘉珍提醒家長,應對環境安全保持敏感度與警覺性,事先探勘其周邊環境安全,如:是否動線流暢、人車分離;地面、柱角或牆面有無防撞措施;有無尖角突出物(石頭造景、樹枝樹幹、欄杆圍籬……等);地面平坦不濕滑;天氣炎熱鋼鐵材質設施易造成燙傷、雷雨天氣則易遭電擊;有無不當年齡者或過多人同時使用該遊樂設施,並選擇最適當的位置機動性看護幼兒。
制定規範保障幼兒安全?
內政部兒童局於民國92年頒布「各行業附設兒童遊戲設施安全管理規範」,其中規定各行業附設兒童遊樂設施之設計、安裝、檢查及維護,應符合中國國家標準CNS12642、12643兒童遊戲設備安全準則之規定或其他國際相關標準,不過此章法適用對象僅限於各行業。
林嘉珍表示,立案托兒所需派員參加兒童遊戲設施安全訓練,取得安全管理人證照,並於每半年定期向主管機關呈報附設兒童遊樂設施之合格保證書與安全檢核表,及是否投保公共意外責任險,而公園等開放空間目前則無法可管。
正確使用遊樂設施
Game1溜滑梯
以國內來說,問題最多的遊樂設施就是溜滑梯,在選擇適合孩子的溜滑梯時,不只要考慮其材質、設計,更應依年齡來選擇挑選適宜的設施,才能真正保障孩子的安全。以下針對幾項溜滑梯的選擇標準,提供家長參考:
★扶手高於腰部
許多舊式的溜滑梯是水泥材質製成,這對孩子來說非常危險,水泥溜滑梯兩側的保護扶手很低,安全的扶手高度必須高於孩子的腰部,才能保護孩子不會從旁摔落。
★一體成形
溜滑梯的上方平台不該有門檻,意即不能有高低差,需是一體成形的,滑道需平順、勿有接縫,以免衣物繩帶卡住或鉤住。另外溜滑梯的上方要有拱門設計,以引導孩子坐下來溜。
★底端留有高度
溜滑梯最底端,不應該與地面完全貼近,而應留有22到42公分的高度。這樣的設計是方便孩子滑下來以後能快速站起,才不會起身不及,被後方正在使用的小朋友撞傷。
★足夠的緩衝空間
傾斜度與緩衝空間是密不可分的,越高越陡的溜滑梯,所需的緩衝空間也越長,尤其是旋轉式的溜滑梯,所需要的緩衝空間更多,因此溜滑梯必須設計得更長。林嘉珍表示,斜度應以40度內為限,勿過陡;緩衝範圍必須於設施四周180公分以上。
★分齡選擇
根據美國資料顯示,0到2歲的小小孩,只適合玩室內短短矮矮的溜滑梯,5到12歲的小朋友,才能玩較陡較高與螺旋狀、波浪狀、360度旋轉式的溜滑梯。

媽咪小叮嚀
林月琴表示,美國研究發現,意外傷害中有75%都是墜落意外,因此媽咪在陪伴孩子玩開放式的溜滑梯時,必須站在溜滑梯的兩側,順著孩子溜下的位置移動,否則不慎從兩旁摔落著地會非常嚴重,但如果是密閉式的溜滑梯,家長就要站在底端的位置,隨時注意孩子是否滑下來,或是卡在中間。另外滑梯下方如是球池,應特別要求孩子不要將身體埋進球池當中,因為可能其他孩子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易傷害到他。
林嘉珍表示,因多數意外傷害為墜落意外,所以地面的材質也很重要,需為防撞係數較高的軟質地面。在美國因氣候較為乾燥,大多可見遊戲場周圍均佈深達15公分以上的細沙;而台灣因氣候較為潮濕,且貓狗糞便問題嚴重,故多鋪以橡膠或塑膠地墊為主,而其厚度、柔軟度、彈性及防撞係數就需特別注意是否能防止墜落時造成傷害。
  
Game2攀爬架
2歲以下的小小孩,因為握的能力不夠,建議不要讓他玩攀爬架。家長應考慮孩子的動作發展,小朋友的小肌肉發展要到7歲以後才完成,最好上小學再玩比較適當。
使用攀爬架時,需留意兩旁是否有扶手,若攀爬架門戶大開,旁邊沒有任何屏障,就容易發生危險。另外需注意攀爬架的繩網寬度是否夠密,孩子的腳寬約為4~8公分,只要做到這個寬度,讓孩子能踏上去就可以了。
家長可試著將繩網拉到最底,倘若孩子的頭下不去,但身體卻能下去,就可能發生勒傷的危險,而如果頭和身體都可以下去,就必須注意攀爬架的高度,以評估掉落時會不會發生意外。最好的繩網是頭和身體都下不去的,就可避免孩子卡在網洞中或意外跌落。
媽咪小叮嚀
孩子在玩攀爬架時,媽咪要從底端跟著孩子,用手協助他支撐,並隨時要保持在戒備狀態,家長的陪伴可以減少許多意外傷害。
Game3盪鞦韆
不同年齡的孩子,所適合的鞦韆也不一樣。林月琴表示,0到2歲的幼兒,應選擇馬鞍式的盪鞦韆,讓孩子坐上去像包尿布一樣;2到5歲的孩子,應選擇輪胎壓縮後的塊狀座位,因為一片式的鞦韆容易晃前晃後,這時的孩子控制能力還不足,5到12歲的孩子才可以選用。
在鞦韆的材質上,家長不可選擇鐵的椅子,以避免打傷孩子,輪胎皮製成的鞦韆椅敲到比較不痛,媽咪可以此為優先考量。此外,鞦韆鏈條的孔洞必須小於0.8公分,小朋友的手指才不會卡到受傷,若鏈條有塑膠管包住是最佳選擇。
國外對盪鞦韆的規定標準最為嚴苛,鞦韆的最高墜落高度(鞦韆最高可盪到的高度與地面間的垂直距離)的前後乘以2的空間,都需設置地板,且不可有其他的遊樂設施。以最高墜落高度200公分為例,往前的400公分與往後的400公分都不可設遊樂設施,但是國內因為空間狹小之故,大部分都不符合此規定。
Game4蹺蹺板
傳統式的蹺蹺板,後面一定要有輪胎,且前面必須要有扶手,因輪胎具彈力,可緩衝蹺蹺板掉落時的衝擊力;而新型的蹺蹺板有彈簧,所以不需考慮有無輪胎的問題。少子化的家庭,孩子缺少玩伴,但家長不可因為這樣自己就坐上蹺蹺板陪孩子玩,才不會造成危險。爸比媽咪可以陪在孩子旁邊,幫孩子壓蹺蹺板,一樣具有玩樂的效果,不論何種遊樂設施,都應考慮到承載量的問題。
  
Game5搖椅
在國家的標準內,搖椅並不屬於遊樂設施,而是公園設施。孩子要玩搖椅時,家長不可選擇不鏽鋼材質的搖椅,曾經有過孩子不慎掉在搖椅底座而被卡死的意外,尤其不鏽鋼很重,想停下來不容易拉住,因此家長應特別注意。
幾年前公園內四處可見此設施,供友人乘涼聊天,但後來發現幼童常被搖擺中的搖椅撞傷、夾傷或卡死,因此有些便被拆除或上了鍊條鎖住不動。為了孩子的安全考量,林嘉珍建議,家長不要讓幼童玩搖椅。
  
Game6搖馬
可愛造型的搖馬,需注意承載限重、把手及腳踏處是否堅硬突出易撞傷、是否有合適之腳踏處避免腳伸入底座彈簧中遭夾傷、是否無扶手或扶手鬆脫易導致搖動時幼兒摔落、是否穩固拴於安全地面。此外,家長亦須監督孩子使用搖馬時是否搖晃過於劇烈,否則易導致搖馬斷裂。
  
鼓勵寶寶守規矩
有些孩子在玩遊樂設施時,會不守規矩妨礙其他小朋友,這時家長可以教導孩子正確又安全的玩法,適時與孩子溝通,讓孩子明白不當遊戲的危險後果,怎樣才是守規矩的好寶寶。以正向的鼓勵引導好表現的方式代替禁止幼兒遊戲或責罰,才能治本。例如誇讚孩子:「媽咪覺得你好棒!都知道溜滑梯要坐好,腳朝下溜下來。」當然,有時暫時剝奪權利,只能在一旁觀看,也能讓孩子有機會反省修正自己不當的行為,例如和孩子說:「媽咪看到你剛剛從盪鞦韆上跳下來,我好擔心你會發生危險,你先在這邊休息一下!」但有些家長只是一味警告孩子「不要太皮」,這樣的說辭並沒有實際的效果。
照顧者的注意事項
孩子玩遊樂設施的時間最好是在傍晚,這時天氣較涼爽,適合孩子遊玩,不過孩子沒睡好或沒吃飽,都會影響脾氣與精神狀況,建議家長帶孩子出門前先滿足他的生理需求,且遊玩時間最好在1到2小時之間,假如孩子玩過頭,晚上就會很難入睡。孩子玩樂時,最好讓他玩半小時休息個3到5分鐘,適度的休息與水份的補充是很重要的。
不只家長應瞭解帶孩子遊樂時的注意事項,如果家裡有其他照顧者,如保母、祖父母等,都應具備遊戲安全的常識。家長可以委婉地告訴照顧者:「這方面我們都不太懂,為了小孩好,我們共同來瞭解一下好嗎?」透過正確地溝通,才可真正確保孩子的安全。
給孩子玩的權利
台灣因地狹人稠,遊樂設施相對少了很多,孩子玩的權利已被剝奪,在保護孩子遊戲安全之前,應先提供孩子更多合格且有品質的遊樂設施,讓設施普及化,保障孩子的遊戲權,才能進一步談遊玩的安全問題。林月琴表示,遊樂設施可幫助孩子的各項刺激,適當使用有正面加分的效果,政府除應提供孩子合格的遊樂設施外,也要定期維修與檢查,給孩子更安全的遊樂環境。
而目前大廈裡所附加的遊樂設施,責任規屬問題仍未釐清,建議家長應問清楚,否則意外發生時,可能需要大樓住戶一同分攤責任,反而得不償失!林嘉珍表示,當政府無力監督或及時改善這些問題時,身為孩子守護者的家長們更應主動為孩子的遊戲安全把關,留意住家附近或公園遊戲場有無標示或設計不當、需要更新、報修或拆除的遊樂設施,以群眾的力量促使負責單位改善。確認遊樂場及遊樂設施的安全,並督導幼兒正確的遊戲方式後,孩子自然能在其中無憂無慮、快樂安全的遊玩,而不會因處處陷阱必須時時設限而壞了遊戲的興致,剝奪了孩子玩的權利。
(詳文請見育兒生活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3_47.asp







***************************************************************************

您曾想過當小孩被關在車內,如何求救嗎?

前陣子台中幼稚園娃娃車的不幸事件,大家應該還記得,
     
相信為人父母者,看到這個不幸消息,都會萬分的不捨,
     當我在網路上看到這個方法時, 好高興喔!
     忍不住想與大家分享!  
     ********************************************************************************
     小孩關在車內如何求救?陳凱劭撰
     前陣子台中有家幼稚園娃娃車,司機及隨車幼教老師不慎把一個小孩遺忘在車上,結果小孩在車上關了一整天,車子又在大太陽底下晒了一整天, 到下午打開車門時,小孩早就晒死(或悶死)了。
     一般夏日氣溫約是30-35度,汽車內部的溫度因溫室效應及車體吸熱, 有可能衝到60-70度。
     一般大人在這種環境根本撐不到20分鐘,何況是小孩。
     其實這種事不是第一次發生。國內外早有類似案例。
     例如家長去有停車場 的超市買東西,以為只要十分鐘,就把小孩丟車上不管, 結果買東西時遇到熟 人,談事情花了很長時間,回到車上小孩已不省人事了;
     又如下車到ATM領錢,以為只要兩分鐘,
     結果ATM故障,於是走到幾個Block以外的ATM碰運氣,
     這一來一往就花了20分鐘; 也曾發生過臨時停車,停在紅線上,結果短短幾分鐘車子被違規拖吊的吊走,   小孩還在裡面,追到拖吊專用停車場時已是40分鐘後了。
     別以為不可能,這種意外沒有一種是故意的,但還是發生了。
     一般有小孩的父母當然會記得在下車時順便帶小孩下車,
     但你家的小孩不 見得只會坐你的車,他們也有機會去坐別人的車,   去坐幼稚園或學校的車,去坐遊覽車。
     我想了很久,想出一個方法:
     就是平時要訓練小孩,若被關在車內時若要求救,
     要教他去按駕駛座上方向盤的喇叭!
     以台中娃娃車的例子來說,那種娃娃車車門別說是小孩,
     連大人都不一定有力氣及技巧自己打開,平常鎖住的小客車可能無法自內部開啟。
     如果小孩在裡面感覺異狀,拍打車窗,若汽車玻璃太黑,
     或沒有人經過又 向汽車內部窺探;
     根本不會有人知道裡面有人亟待救援。
     根據報導,台中這個案子,車窗上佈滿著拍打的痕跡甚至血跡,
     表示小孩曾做最後掙扎。
     我提出來的求救方法,關鍵在一般的汽車,即使鑰匙取出,或整部車鎖住,
     一般而言喇叭的電源並沒有關。
     也就是說,小孩去按喇叭,是惟一有效可以對外呼救的方法。
     而且這方法非常簡單,不需要力氣,也不需要特別技巧。
     但事前一定要訓 練。
     一般兩歲以上小孩應該就可以訓練,這種常識一直到十歲都有需要。
     一部停在太陽下的汽車若喇叭一直亂響,
     一定可以引來週圍一百公尺內的 人去探究竟。
     如果小孩被困在裡面,外面有大人當然就有機會救出小孩,
     例如以磚塊石 頭打破車窗,或根據車上的電話、車上塗裝之類資訊去緊急通知車主。
     如果您覺得這個方法不錯,麻煩轉寄給您的朋友喔!
網路信件分享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9JqeSt.cERmoSKqGh4m1jFJM/article?mid=3437&prev=3454&next=3409&l=f&fid=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