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4月26日 星期五

早產兒




》早產兒的社會福利 家長可多加利用
日期:2012.04.06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台灣大部份的婦女因為在懷孕重質不重量的培育觀念改變下,均會小心翼翼配合醫療檢查,希望孕育一個健康的寶寶。然而,不可避免的,早產機率仍存在於懷孕過程中,因而面對早產是婦女懷孕期間的一大恐懼。所幸,透過社會資源的支持能給家長多一份力量來面對早產問題。

早產兒基金會表示,早產兒相關福利資源如下:
1、健保身份
寶寶出生後,第一、二個月可用母親的健保身份,在寶寶辦理出生登記後,則可跟隨父親或母親其中一方加入健保,自2001年開始,健保新措施,對於三歲以下幼兒就醫,健保免部份負擔。
2、重大傷病卡
若早產兒有合併症且符合健保局規定之重大疾病範圍內,醫師會開立重大傷病診斷書,由家屬拿診斷書至健保局辦理,取得重大傷病卡。
3、早產兒基金會醫療費用補助
由基金會的合約醫院社工師評估,評估資料包括家庭經濟收入、家中工作人口數、早產兒之住院時間長短及醫療狀況等,若符合補助申請標準,由合約醫院的社工師協助申請。
4、早產兒基金會居家醫療器材費用補助
若早產兒出院返家須租用醫療器材,如:血氧濃度監視器、製氧機、氧氣鋼瓶、抽痰機、呼吸器、IV pump(feeding pump )等,可透過合約醫院的社工師評估後並協助申請,早產兒基金會將補助一半的醫療器材租借費用,補助至不需使用為止。

全民健保制度之後,對早產兒家庭減輕了大部份的負擔,早生也不再是貴子了,因而免掉龐大醫療費用的壓力。對於面臨早產威脅的產婦,亦不用過度擔心、焦慮。因此,適當的尋求社會資源的協助,充分和醫療團隊溝通,以目前的醫療水準,早產兒也可以健健康康的長大。




**********************************************************

早產兒學習障礙 醫師:避免剖腹產
2012-07-03 新聞速報 台灣醒報/陳珮瑜


專家研究,早產的孩童較容易在課業學習上遭遇困難,而能在子宮待較長時間的孩童,其大腦發育較健全,通常也會有較好的課業表現。此外,懷孕週數少於37週出生的孩子,比較容易出現健康和發展方面的問題。

就過去的醫學觀點而言,懷孕3741週已屬於胎兒成熟期,在此期間出生的嬰孩,其身心發展狀況多屬正常;不過,科學家發現,當3738週即出生的孩童成長至8歲時,他們在數學測驗的成績通常較3941週出生的孩童還差強人意。

該項實驗彙整在紐約市就讀公立小學的128千名學生學習狀況,發現在3年級學生中,37週出生的孩童,其出現嚴重閱讀障礙的機率,比起41週出生的孩童還高33%;其在數學計算上遭遇困難的機率也較41週出生的孩童還高19%。

從研究數據可得知,閱讀障礙部分,懷胎37周孩子的比例為2.3%,但懷胎41周孩子的比例為1.8%;數學作答障礙部分,懷胎37周孩子的比例為1.1%,但懷胎41周孩子的比例為0.9%

美國范德比爾特大學醫學中心兒科教授和新生兒科主任艾敘爾表示,該研究的確提供深思的角度,許多孕婦認為3738週出生的孩童和足月出生的並無多少差別,但結果顯示,早產兒在學習上的確較容易遇到瓶頸。

此外,該項研究也掀起剖腹產嬰的迷思,有些孕婦基於懷孕過於疲憊,或是有些醫師太過忙碌,最終會選擇以剖腹的方式提早取出嬰孩。艾敘爾提醒新手爸媽最好是選擇自然生產,不到非不得已,盡量避免剖腹生產。





********************************************************
》早產兒視網膜剝離
日期:2006.12.13
◎ 張朝凱 醫師 / 諾貝爾眼科雷射機構


早產兒視網膜症〈簡稱 ROP 〉是一種易出現在早產兒雙眼的視網膜血管疾病。其主要發生原因是視網膜及血管發育不全所導致,尤其常見於接受過長期高濃度氧氣治療的早產兒,但是氧氣使用過多並不是唯一的致病因素。此病若未早期篩檢及適切治療,將會發生視網膜玻璃的嚴重後果,它是導致嬰兒失明的主要原因。

病理變化機轉
早產兒出生時,其顳側邊緣部分之視網膜仍未發育血管,此無血管區域非常容易接受氧氣的刺激,造成血管收縮反應引起缺血現象。然後再誘發血管增生因子釋出,造成新生血管和瘢痕增生而引起玻璃體出血、纖維化及牽引性視網膜剝離。而根據研究指出此病最重要的危險因子為早產和輕體重,是故週產數越小,出生體重越輕的早產兒,其發生視網膜病變的機會也越大。

臨床症狀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症狀包括:瞳孔照光反應不良、眼位不正、白色瞳孔、〈leukocoria 〉。徵候包括:角膜水腫、前房狹小、瞳孔無法散大、虹膜黏連、晶體後纖維組織增生。不過早期的 ROP 病患是沒有症狀的,必須靠眼科醫師做臨床篩檢才能發現。

治療方法及癒後
早產兒視網膜症的治療與否及治療方式皆視病變程度決定。臨床上依疾病的嚴重度可分為五期:
•第一期:
週邊視網膜有血管和無血管交界處有明顯的線條〈 demarcation line 〉。

•第二期:
demarcation line 增厚,隆起於視網膜,稱之為瘠〈 ridge 〉而週邊視網膜血管較膨脹、扭曲、走向不正常。

•第三期:
週邊視網膜出現不正常的新生血管,且向玻璃體方向生長,並可能出現玻璃體出血和 plus sign

•第四期:視網膜受玻璃體牽引而產生部分視網膜剝離現象。

•第五期:視網膜完全剝離。

通常第一、第二期不須治療但須持續觀察病情變化;第三期採冷凍治療或鐳射治療;第四、第五期則須採用鞏膜扣壓術和玻璃體切除術。而多數有 ROP 的患者 ,較易出現青光眼、斜視、弱視、高度近視等眼疾,即使是接受治療後的患者也有可能發生,故需要定期的回診和密切的追蹤。

預防
防止早產是很重要的。但萬一發生早產,一定要儘早請眼科醫師幫早產兒做詳細的眼底檢查,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早產兒保溫箱內的氧氣濃度要做適當的調節,並給予適量的維他命E以預防之。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udithyang-happyland/article?mid=4053&prev=4063&next=4028&l=f&fid=6






***************************************************************

 何謂早產兒           小兒科曹伯年醫師
一般我們認為在懷孕滿三十七週以上所產下的嬰兒為足月兒,由此可知,在滿三十七週以前就生下來的嬰兒即為早產兒。當一個媽媽即將生下一個早產兒時,她的第一個疑問通常是:「為什麼會早產?」雖然早產真正的原因還不是十分清楚,但是有下列危險因子的,比較容易有早產的問題發生:前胎有流產或早產的病史、母親子宮有問題(如:子宮頸閉鎖不全)、未成年或高齡產婦、母親有前置胎盤或胎盤早期剝離、羊水過多或過少、母親抽菸或酗酒、早期破水、母親有娠妊毒血症、多胞胎、胎兒先天異常等。
早產兒的發生率約為十分之一,他們因為身體的各個器官都未成熟,因此特別容易面臨下列幾個問題:
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   


當早產兒一生下來,就必須面臨要用不成熟的肺臟來呼吸,但因為肺部還沒有成熟,因此它們所分泌的肺部表面擴張劑也不足,所以肺泡無法維持擴張的狀態而很容易塌陷,造成所謂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目前,已有許多證據證實產前母親使用類固醇,能有助於早產兒肺部的成熟。因此,只要是在懷孕二十四到三十四週之間,有生產的可能性的話,通常產科醫師會給予母親產前類固醇,來剌激胎兒肺部的成熟,以減少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發生。  
早產兒呼吸暫停     
早產兒因為腦部的發育還不成熟,常常導致早產兒會發生呼吸暫停的現象。臨床上,可見到完全沒有呼吸的動作達二十秒以上,或雖沒有超過二十秒但伴隨有血氧下降及心跳減慢的現象,常常需要外在的剌激才會回復自發性的呼吸。
體溫不穩
早產兒的皮膚,比起足月兒來,是又薄又不成熟,而且表面積又大,因此,很容易由皮膚喪失過多的水份及體溫,再加上早產兒體內貯存的肝糖不夠,無法在身體需要時提供足夠的熱量,因此常容易出現體溫偏低的現象。
容易感染
皮膚其實是我們抵抗病菌的第一道防線,而早產兒這種不成熟且過薄的皮膚,就很容易遭受到病菌的侵害。另外,他們常需點滴注射或呼吸器的輔助來維持生命,更提供病菌入侵的另一個管道。而一旦病菌侵入體內,因為他們沒有功能成熟的免疫系統來幫忙對抗這些病菌,因此很容易發生感染的問題。
腸胃道不成熟
一般我們吃完東西,需要靠腸胃道來消化吸收,身體才能得到足夠的養份。而早產兒因為腸胃道不成熟,不只蠕動慢,而且消化能力也不好,再加上容易發生壞死性腸炎,因此餵食的進度必須由少量且低濃度開始,再慢慢視消化情況來增加。
腦部及眼睛的不成熟
因早產兒常會發生血壓不穩及血氧偏低的情況,需要給予輸液、升血壓劑及氧氣,有些甚至需使用呼吸器。這種生命徵象的不穩定及外在藥物的給予,對正在成熟中的腦部及視網膜都是一種傷害,嚴重的話會造成腦室內出血、腦室旁白質軟化及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其實,早產兒之所以會有這麼多問題,說穿了就是因為他們身體的器官都還不成熟的關係。因此,若要減少早產兒的併發症,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早產,而一旦早產避免不了的話,就必須和有經驗的新生兒醫療團隊密切的配合,才有機會讓這些早產兒能平安、順利的長大,健健康康的回到父母的懷抱。
    




*****************************************************************
早產兒居家照護重點
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副教授 王銘賢
早產兒是指懷孕週數小於37週而出生的嬰兒,近年來,全民健保的實施,使得早產兒都能接受以往太過昂貴的新生兒加護醫療,加上教學醫院新生兒醫學科技的精進和護理專業的改良,不但增加了極低體重兒(出生體重少於1,500公克)的生存率,而且也提高了早產兒正常生長發育的機會。 回家初期的適應期
早產兒在醫院快要出院時,通常餵食很好,吃、睡都有一定的作息,體重持續增加。因為他已經習慣了醫院明亮、吵雜的環境,在從醫院到居家生活的轉折期,可能會變得比較躁動不安,因此剛回家時,父母不妨將家中的溫度調整和醫院一樣,光線調亮些,播放音樂或講話聲音;等早產兒習慣以後,再改變回原來的居家環境。
事實上,早產兒在回到家的前幾週,經常睡得不規則、餵食較緩慢,而且比父母所預期哭的次數更多,因此早產兒父母要比照顧正常嬰兒更有耐心。


早產兒居家照顧的注意事項
下列幾項要點是早產兒父母在照顧孩子時應注意的:
一、以「矯正年齡」評估生長發育曲線
早產兒出院回家後,不論是生理的成長或動作的發展,都會比同時期出生的正常嬰兒慢,所以我們要以「矯正年齡」來評估早產兒在嬰兒時期的生長發育。
「矯正年齡」就是以早產兒出生後年齡扣掉提早出生的月份,例如提早三個月出生的早產兒,在四個月時的矯正年齡只有一個月。大多數早產兒在一歲以前,就可以追上正常嬰兒的生長發育,極少部份的早產兒在二歲前,才追趕上正常嬰兒的生長發育。

二、提供良好的居家空氣品質
早產兒因為提早出生,肺部發育不成熟,罹患呼吸道疾病是最常見的問題。通常在住院期間,醫師會等到早產兒的肺部成熟到某一階段,可以自行呼吸了,才讓早產兒回家。回家後最重要是讓早產兒有一個沒有空氣污染的居住環境,以減少早產兒支氣管與肺部的發育障礙。因此,家中要禁止抽煙或有焚香的情形;若是家中有其他家人或兄姊感冒,也要遠離早產兒,以免造成感染。

三、避免造成感染
嬰兒出生後,自母體而來的抗體就逐漸下降;尤其是早產兒在出生時抗體就比較低,更快到達低點,而自己的抗體還沒有開始製造。因此,早產兒在6~12個月期間感染的危險性增加,居家照顧要特別注意感染的預防。早產兒由於免疫能力較差,照顧嬰兒時需勤洗手,以保持接觸嬰兒時的清潔;避免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如百貨公司、餐廳等。但若天氣良好,仍可帶嬰兒到公園或空曠的戶外走走。另外,早產兒的預防注射是很重要的,因為早產兒必須完成所有的預防注射,才能發展出足夠的抗體反應。

四、給早產兒正常生長發育的機會
到目前為止,許多早產的原因仍是不明,父母親不需在心理上有自責、罪惡感,倒是可以把這份關心放在協助早產兒還來不及準備的那一部份。和照顧足月兒一樣,也為早產兒提供正常生長發育所需要的感官刺激。由於早產兒回家之初仍需要特別的保護,因此,主要照顧者(通常是母親)就是提供嬰兒感官刺激的主要人物。

早產兒出院回家後,其父母在適應獨自照顧早產兒的居家生活時,常說他們有害怕、失落、悲傷、緊張、自責、無助或憤怒的感覺,並有長期面對未知的惶恐。有些早產兒的父母很長一段時間都籠罩在壓力的情境中,這些情緒包括害怕自己的能力不足無意傷害嬰兒,家庭生活被擾亂,失去了所有的社交、外出活動……等。參加早產兒父母資料網和父母支持團體,可以讓父母在情緒上有一個紓發的管道,協助父母說出心中的困擾,學習對壓力的處理技巧,建立育兒的信心。
(取材自育兒生活雜誌)



   

**********************************************************************

       早產兒的餵食        

作者:一般兒科宋文舉主任
   為什麼需要餵食早產兒奶水?
早產兒奶水與正常的嬰兒奶水比較有下列的優點:容易消化、容易吸收、熱量高:每一百西西含八十卡,而正常奶水只含六十七卡。早產兒因其消化器官包括肝臟、胃腸道、及消化酵素的發育並未成熟,又需要有較多額外的營養來對抗外界諸多不良的環境及維持生長需求,所以在出生後的餵食,多予早產兒奶水為最適宜。    何時可以換奶(改換一般正常的嬰兒奶水)?當體重長到三公斤以上時,此時其生理年齡應已如正常足月生產的嬰兒,基本上其胃腸消化吸收的功能應都已健全了,此時可以逐漸換成一般正常的奶水了。    可否繼續餵食早產兒奶水?
可以。早產兒奶水優點很多:好消化、好吸收及含高熱量,應是很理想的嬰兒主食,但只有兩個缺點:1.價格較高,但是一般父母都不會太在乎這些微的差價,只要它確實是對寶寶健康上比較有益的食品就好了。2.購買不方便,因一般市面上,使用量少不普遍。
尤其在某些早產兒雖然體重已達五公斤以上,但仍可能有慢性肺部病變、心臟功能不佳、胃腸消化不良...等後遺症存留著,此時繼續餵食早產兒奶水也是絕對有益的。甚至臨床上一些嚴重的病兒,即使出生已經滿壹歲了,我們仍然建議以早產兒奶水為主來餵食,主要是著利於其好消化吸收及含高熱量及營養。    應如何去換奶?
原則是漸進的及緩慢的方式,每次換一點,約在兩週內完全改換過來。緩慢的改換,對寶寶的胃腸影響變動較少。
換奶太急促易導致︰
  1. 胃腸不適,以"腹瀉"為最多見,多是因為奶粉的濃度沖泡不當所致,而腹瀉對早產兒是很耗損身體的。
  2. 身體過敏",如容易皮膚癢、起紅疹;呼吸道過敏、氣管發炎、咳嗽等現象。此多為新奶粉與原有奶粉的配方成份相差過多所致。換奶的方式如下:
    第一天調奶時,減少一小匙原配方奶粉,改換為一小匙新配方奶粉,若兩天內寶寶胃腸沒有不良反應,則第三天即可再進行第二小匙的更換,反之若有腹瀉則立即回復原來的沖調狀況。以如此的速度換奶,約壹到兩週即可完全改換過來了。
    *何時可添加副食品?
    當早產寶寶出生後的「矯正」月齡達四個足月時,就可以開始餵以副食品了,其方式也是漸進性的,一次添加一項新食品,其量由少漸增。當寶寶胃腸不好時,如嘔吐、腹瀉時,則暫時停止副食品的餵食,待胃腸功能恢復後再慢慢的增加。 * 「矯正月齡」:即出生後的月數扣除早產的月數。例如:寶寶現在已出生六個月,但原本是提早兩個月出生,則其矯正月齡應為(六減二)四個月。表示其體內的器官功能成熟度與正常四足月的寶寶相當,所以飲食方面亦大致相同處理。正常足月生產的寶寶也是在滿三、四個月後開始添加副食品的。如果醫生認可,也可把時間提前或延後數週無妨。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ticle?mid=6265&prev=6273&next=6178&l=f&fid=20







*******************************************************************************

必讀!如何預防生出早產寶寶媽咪寶貝 10月號 NO.148
採訪撰文/吳慧敏
諮詢/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仲鈺
模特兒/漂亮孕媽咪Michaelia
攝影/米果攝影(0918-356564)

早產是指懷孕20至未滿37週之生產,其發生率約佔所有懷孕的 5~10%,但卻佔所有新生兒死亡的 80%。如何預防生出早產寶寶,則成為每位孕媽咪必須關心的重要孕事!


28週前,胎兒在媽媽子宮內只要少待一週,存活率則減少百分之十。

避免早產關鍵週數
醫學上推估女性懷孕的週數是以最後一次月經來潮,到預產期的歷程約為40週(前後約有2週的誤差值),一旦懷孕37週以上出現任何可能生產的徵兆即可進入產程階段,也稱 為足月生產。早產的定義指的是在懷孕20週到37週期間出生的寶寶。雖然醫療技術與設備的進步,能夠提高早產兒的存活機率,然而胎兒在母體子宮中的生存時 間越短、體重越輕,所面臨的生存考驗也就越艱難(出生體重低於2500公克稱為低體重,出生體重低於1500公克者稱為極低體重),也可能會隨著早產引發 寶寶未來的健康問題,造成家庭的沉重負擔。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仲鈺表示:「妊娠28週後的胎兒存活率約有九成,但在28週前,胎兒在媽媽子宮內只要少待一週,存活率則減少百分之十,多安胎一天,胎兒的存活率就有機會提高,但並非絕對。」

因此,臨床上以24~28週臨床上被視為安胎的關鍵期,過了28週後,胎兒的存活率超過九成以上。不過需不需要安胎必須同時評估母體與胎兒的健康狀況,一旦危及媽咪和寶寶的生命,醫師得判斷是否讓胎兒繼續留在媽媽的子宮中。張仲鈺醫師表示,像是有些前置胎盤的孕媽咪,除了以週數作為分娩的考量點,症狀嚴重時得評估胎兒在子宮內外哪個生存的環境條件較適合他,有時不得以得讓胎兒提早出生。

然而,醫學照護和早產防治的宣導已使早產兒死亡率降低,最重要的課題仍在於如何預防生出早產寶寶。

流產vs.早產
懷孕初期的前20週,附中的胎兒提早被分娩,稱為流產;懷孕20~37週時生產,則稱為早產。

懷孕前後 誰容易生出早產寶寶?
張仲鈺醫師表示,雖然多數早產的原因迄今未明,但預防勝於治療,若是在懷孕前或是懷孕時了解哪些因素是造成生出早產的原因,則可隨時關心自我和寶寶的健康狀態。而哪些人有是高危險族群?孕媽咪多一分留意身體的狀況,也才能避免讓寶寶提前來報到。
以下是常見造成早產的危險因子,張醫師叮嚀女性盡早改變一些容易造成早產的不良習慣,或是懷孕期間避免行使有可能引發早產的行為,都可以大大減低生出早產寶寶的機會。

懷孕前
1孕媽咪的體質健康狀態,例如孕前體重不足、懷孕間隔太密、或是有高血壓、糖尿病、貧血等疾病。
2懷孕年齡小18歲或大於40歲。
3過去曾有過早產、流產等經驗。
4女性曾有過婦科、產科的病症,例如子宮、子宮頸曾接受過外科手術,或是前胎有子宮閉鎖不全等不良產科病史。
5懷孕前生活習慣、營養不良等,例如有抽菸、飲酒等行為。

懷孕後
1產科病症如子宮頸閉鎖不全、前置胎盤、胎盤功能不佳、胎盤早期剝離、子宮異常、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因為懷孕出現的疾病,或是高危險妊娠者。
2孕期感染像是陰道發炎、分泌物過多等泌尿道及生殖系統的感染。
3過去曾有安胎經驗的女性,懷孕後再出現早產的機率是三分之一,需要嚴格提防。
4生活壓力大、情緒長期處於焦慮不安也會造成子宮的早期收縮。

子宮頸閉鎖不全→子宮頸縫合
通常在產前檢查時醫師會發現孕媽咪的子宮頸是否有提前擴張的跡象,若是在20週後被發現有此狀況,通常需要進行緊急的子宮頸縫合術,延長懷孕週數和改善新生兒預後。但若孕媽咪有過前一胎有過子宮頸閉鎖不全的病史時,可提前於14~18週進行子宮頸縫合。

胎兒因素
1懷有雙胞胎或多胞胎者,根據統計資料指出雙胞胎約有六成的機會會早產,三胞胎以上者的早產機率更是高達九成,不可不慎。
2胎兒體重過重,正常的胎兒標準體重為2800~3200公克,超過此數值則為過重,媽咪的子宮將會無法負荷,也同時提高剖腹產的機會。
3胎兒先天畸形、染色體異常等。
4胎兒在子宮中出現生長遲緩的跡象。

黃金4方法 留心早產徵兆
除了透過臨床醫師的判斷是否有早產的症狀外,孕媽咪在日常生活中也可透過自我檢查、感覺與評估作為判斷的標準。以下是張醫師提到的幾個觀念,可多加留意:

1異常的子宮收縮或是,明顯的下腹部及後背疼痛:當孕媽咪感到後腰異常痠痛,突然伴隨子宮收縮的感覺,或是陰道分泌物異常增加,休息無法獲得緩解且症狀不斷加劇時,請立即就醫觀察。

2陰道發炎:正常的陰道分泌物屬無色、無味、透明狀,一旦發現陰道分泌物呈綠色且伴有異常的臭味,必須立即就醫請醫師治療,防止細菌進入子宮內引起早產。

3早期破水:羊水是胎兒需要的生存和保護的物質,如果發現一次破水量約為30c.c.,換好內褲後又再度濕透,需要立即就醫。通常出現早期破水後約1天內可能子宮會出現強烈的收縮現象,若無子宮收縮發生,也要注意有無感染現象,懷疑感染時即進行生產。

4異常出血:懷孕中出現任何一滴血都必須小心注意,陰道發炎或是子宮頸長瘜肉可能都會出現血絲,另一方面,異常出血合併子宮收縮則可能是子宮頸擴張的跡象,須立即就醫。

如何判斷正常的子宮收縮
懷孕出現的正 常宮縮現象應於懷孕20~30週之間,每小時收縮少於2~3次,30~36週之間縮應不多於3~4次,若是發現子宮平均3~5分鐘出現規則性的強烈陣痛, 請速就診。然而在懷孕七個月之後,也可能會出現所謂的假性陣痛的宮縮現象,假性陣痛通常只侷限在下腹部,疼痛感較輕微,引起原因不外乎膀胱脹、過於勞動、 長期走動、水分補充不足等原因。

屬高危險妊娠的女性在懷孕前,可預先採取計劃性懷孕。

如何避免生出早產寶寶
計劃性懷孕
本身已帶有慢性疾病且可能會影響到懷孕進程的女性患者,在懷孕中也可能會出現不利於妊娠的併發症。張仲鈺醫師建議屬高危險妊娠的女性在懷孕前,可預先採取計劃性懷孕。例如糖尿病患者在懷孕前必須嚴密地監控血糖值的變化,等到確定懷孕後,改成注射胰島素的方式,在懷孕過程中也要嚴格控制血糖值。同理,其他像是高血壓、腎臟病患者如能在懷孕前控制病情,懷孕中間監測母體和胎兒的狀況。

定期產前檢查
「規律性的產前檢查,我們才能知道哪些孕媽咪屬於高危險妊娠,有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子宮頸閉鎖不全,或是有貧血、傳染病等危險因素,醫師也才能夠跟孕婦好好地配合。」張仲鈺醫師說道。

因此,定期產檢時醫護人員可以協助留意可能引致早產的情況,並給予適當處理,孕媽咪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避免過度操勞,精神的不安和焦慮。一旦發現早產的徵兆時應儘快就醫。

定期產檢,當個模範孕媽咪
各位偉大的孕媽咪們,別忘了《孕婦健康手冊》上叮嚀的產檢時間:
1懷孕3~7個月,產檢次數每月一次
2懷孕7~9個月,產檢次數每二週一次
3懷孕9~10的個月,產檢次數每週一次。

多休息、勿勞累
如果懷孕的女性是屬於早產的高危險群,張仲鈺醫師表示孕媽咪日常生活中記得多多休息、少出點力氣、避免提重物、勿過勞累、注意飲食營養的均衡、睡眠足夠、少出入人多的公共場所,避免被感染疾病,並且定期接受產檢。
如果孕媽咪一旦發現在1小時內出現規則性的子宮收縮時,必須馬上採取左側睡休息的姿勢,約有8成的孕媽咪可安住胎兒,以避免早產的發生,假使出現無論怎麼休息都無法獲得改善時,必須立即就診觀察。

醫療輔助安胎
經過醫師的檢查發現有早產跡象的孕媽咪,有些特殊狀況必須使用安胎藥物,又分為:針劑、塞劑或是口服藥。目前常用的第一線安胎藥物為口服藥與塞劑,張仲鈺醫師表示早期安胎藥常用黃體素,或是中期使用Yutopar或 鈣離子阻斷劑,孕媽咪在子宮收縮時或是稍微有症狀時,醫師評估後投以此藥物治療,預防子宮收縮。如果是感染問題,則會使用抗生素藥物,若是胎兒肺部尚未發 育完全則使用類固醇的治療方式,張仲鈺醫師表示,給孕媽媽的用藥皆屬安全範圍內的藥物等級,不會影響胎兒,僅有少部分的副作用可能會影響讓媽媽的身體出現 不舒服的感覺。

安胎針則是以 點滴的方式注射,因為每次施打的劑量不相同,其禁忌症與副作用也都不同,醫師必須為不同孕媽咪的身體狀況診斷後才能對症下藥,並在用藥前進行用藥說明與需 知。無論何種安胎方是,最重要的是孕媽咪們服用安胎藥或是接受其他安胎治療後,務必記得多多休息,避免再度勞累引起子宮收縮,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遇到緊急與特殊狀況時,為確保母嬰安全,應盡量遵從醫師指示,進行住院安胎。不過因為臥床安胎的媽咪會受限於活動量減少及安胎藥物的使用,腸蠕動的功能往往跟著降低,會影響排便功能,建議多攝取高纖蔬果,並減少易脹氣的食物。所謂的臥床安胎並非完全不能活動,孕媽咪可依自身的身體狀況進行適當的運動,但應避免劇烈或過於勞累的活動,

婦產科醫師的小叮嚀
一般人誤以為只要前三個月細心穩住腹中的胎兒,但事實上,從懷孕第1週開始到37週的時間裡,隨時都有早產與流產的風險,各位孕媽咪都需要小心注意喔!張仲鈺醫師叮嚀媽媽們,因為大多數早產的原因未明,所謂的安胎也必須同時評估母體與胎兒的狀況才能決定採取何種方式。如果母體的子宮環境已經非常惡劣,不適合胎兒繼續待在裡面,醫師仍會建議提早讓寶寶誕生,有時後存活的機率會比繼續待在媽媽肚皮中來得高!

像是以張醫師的臨床經驗也發現,雖然一般人認為待在媽媽子宮中的時間越久則越健康,但有些妊娠糖尿病的寶寶,體重超過預期,也比較晚出生,預後狀況也可能出現不好的情形。無論如何,早產若能事先預防、即時發現、趁早治療,才能夠生出一個健康的小寶寶喔。

從懷孕第1週開始到37週的時間裡,隨時都有早產與流產的風險。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6738&prev=16902&l=f&fid=63





*******************************************************************************

袋鼠療法 降低嬰兒感染率

袋鼠療法(kangaroo care)的照護技術,近年來有推廣趨勢。顧名思義,母親或其他親人仿效袋鼠的育兒袋,把新生兒抱在懷中,為新生兒保溫。實驗發現,袋鼠療法確能降低嬰兒感染率,減少罹患重症機率,提升睡眠品質及防止失溫。

愛的抱抱奏效   早產兒死而復活
新聞來源聯合報╱編譯莊蕙嘉/報導
 早產兒傑米出生後20分鐘被宣告死亡,母親把他抱在胸口,2 小時後傑米奇蹟復活。(英國每日郵報)
澳洲婦人凱特今年3月早產生下龍鳳胎,女嬰雖存活,但男嬰出生後被宣告死亡。不捨的凱特將男嬰抱在懷中道別,沒想到2小時後,男嬰奇蹟似地恢復呼吸,如今已是個健康的5個月大嬰兒。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當時懷孕27周的凱特生下龍鳳胎,女嬰艾蜜莉生命徵象穩定,但男嬰傑米情況不妙,20分鐘後,醫師宣告他夭折。
不捨的凱特和丈夫大衛抱起只有900公克的傑米道別,凱特脫下袍服,讓傑米貼在她胸口,夫妻倆不停和傑米說話,告訴他如何幫他取名;他有個姊妹;還有父母為他訂下的種種計畫。凱特還用手指沾了母乳餵傑米。
一開始傑米完全不會動,5分鐘後,他數度喘氣,但醫師認為只是迴光返照。但是傑米喘氣愈來愈頻繁,2小時後,他睜開眼睛,且抓住母親的手指,開始規律呼吸。
激動的凱特叫來醫師,堅稱傑米活過來了,醫師聽診後搖頭嘆道:「我真不敢相信。」兒子死而復生,凱特夫婦倆欣喜若狂。
本報曾報導,台中市一名婦人去年底早產生下龍鳳胎,各僅約500多公克。媽媽仿效袋鼠,經常把子女抱在懷中傳遞心跳體溫,2名嬰兒順利長大。
這種被稱作「袋鼠療法」(kangaroo care)的照護技術,近年來有推廣趨勢。顧名思義,母親或其他親人仿效袋鼠的育兒袋,把新生兒抱在懷中,為新生兒保溫。實驗發現,袋鼠療法確能降低嬰兒感染率,減少罹患重症機率,提升睡眠品質及防止失溫。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hlele3109/article?
mid=15413&prev=15695&next=15157&l=f&fid=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