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5月13日 星期一

退奶

退奶也能很easy
媽媽寶寶雜誌|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婦產科護理長鄧蕙蘭
「退奶」是每位產婦都必須面對的問題,除了要忍受漲奶的不適感,如果處理不當,還可能造成乳腺發炎,往往讓媽咪們感到頭痛不已,特別是新手媽咪,甚至可能為此而影響到哺餵母乳的意願。
採取漸進式退奶
退奶的方式非常多,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婦產科護理長鄧蕙蘭表示,產後媽咪分泌乳汁是非常自然的現象,相對地,當媽咪哺乳滿6個月(建議至少哺餵母乳6個月以上),或有特殊原因無法哺乳時,也應該採取「自然退奶」,才是最健康的方式。
乳汁的分泌是神經的刺激反應,當寶寶吸吮乳房時,會刺激媽咪腦下垂體的泌乳激素和催產素反射,進而分泌乳汁。換句話說,寶寶吸吮次數愈多,乳房就會製造更多的乳汁,以供應寶寶所需;反之,若寶寶吸吮次數減少,母體也會自然調節,乳汁的分泌量自然而然就減少。因此,當媽咪有退奶需求時,首先就要減少餵奶的次數,舉例來說,如果以往每天餵8次,就應該逐漸減少為6次、4次、2次(其餘的以嬰兒配方奶代替),藉由漸進方式達到退奶的目的。
傳統的飲食退奶法
相信許多媽咪都曾聽過老一輩的人提到,韭菜及麥芽水(將麥芽草煮成水且不加任何調味)可抑制乳汁分泌,有助於退奶,而這項流傳已久的古老智慧,雖然尚未獲得具體的科學驗證,卻因為採用的頻率高、成效佳,也受到了現代醫護人員的推崇。
鄧蕙蘭護理長指出,韭菜、麥芽水是民間盛傳的退奶方法,事實上,運用食物退奶也是自然的方式之一,建議準備退奶的媽咪,不妨搭配食用韭菜及麥芽水,透過這種安全的方式來幫助退奶。此外,準備退奶的媽咪也別忘記,退奶期間應該要避免攝取過多的高蛋白質湯類,以及可幫助發奶的食物,如雞湯、魚湯、花生豬腳等。
必要時才使用藥物退奶
如果媽咪有確實掌握漸進式退奶的原則,並搭配可幫助退奶的食物,卻久久無法完全退奶,造成生活上的不便,此時才會建議使用藥物退奶。值得提醒的是,服用退奶藥有可能出現副作用,如腸胃不適、頭暈、噁心、疲倦感、頭痛等,屬於正常的用藥反應,不用太過擔心。
減輕不適有技巧
對大多數準備退奶的媽咪來說,漲奶所產生的不適感,是最讓她們困擾的問題。一般來說,完全退奶所需的時間大約是710天,而為了減緩乳房腫脹、疼痛等不舒服的情形,建議媽咪們在這段期間應該掌握以下的技巧:
1.儘量減少刺激乳房
為了不要讓身體接收到需要乳汁的訊息,準備退奶的媽咪應該避免熱敷或按摩乳房,以減少對乳房的刺激。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漲奶情形真的很嚴重,仍然可以擠出微量的乳汁,以緩解不適,但記得不要將乳汁完全排空。
2.局部冰敷乳房
冰敷乳房有助於減輕乳房腫脹發紅、疼痛的現象,建議每次敷的時間約1520分鐘,且最好採局部冰敷,以免因為溫度過低反倒造成不適;若正值氣溫較低的秋冬季節,只要用毛巾沾冷水即可達到冰敷的效果。
3.穿比較合身的內衣
媽咪在退奶期間穿著較合身或具有支托性的內衣,可緊緊地包住乳房,減少乳汁的分泌,也能減緩乳房腫脹時所產生的牽扯性疼痛。此外,由於退奶期間不宜將乳汁排空,難免會發生溢乳的情形,建議媽咪最好在內衣中放置溢乳墊,並且記得時常更換。
4.控制水分的攝取
多攝取水分是促進乳汁分泌的重要條件之一,所以對準備退奶的媽咪來說,則必須控制水分的攝取,或是恢復到懷孕前的水分攝取量,以減少乳汁分泌,自然也就能減緩發生乳房腫脹的情形。
乳房清潔不能忽略
在完全退奶之前,乳房仍會分泌乳汁,如果沒有做好乳房的清潔工作,很可能造成乳腺發炎,嚴重時甚至需要住院治療。
乳腺炎最常見的發生原因,就是乳頭附近有傷口,導致細菌經由乳頭的傷口進入乳房,造成感染發炎。因此,媽咪在退奶期間仍要做好乳房的護理,除了保持乳頭清潔之外,也要避免讓乳頭受傷;如果有使用溢乳墊的習慣,則要勤於更換,才不會造成細菌滋生。
放鬆心情度過退奶期
退奶期間因為乳房的腫脹與疼痛,會讓媽咪感到不舒服,但只要掌握正確的自然退奶原則,並善用技巧來緩解不舒服的情形,時間到了就可以輕鬆地退奶。提醒所有媽咪們,千萬不要太過擔心或操之過急,讓心情放輕鬆,您會發現退奶也能很easy
哺餵母乳應持續至少6個月
母乳是上天賜給寶寶最天然、營養的食物(特別是有過敏體質的寶寶),鄧蕙蘭護理長特別提醒,為了寶寶的健康,若非有不得已的情形,建議至少應該哺餵母乳到寶寶6個月大,再做退奶的準備。
資料來源http://www.ymr.com.tw/KM/News.asp?Did=1768




*****************************************************************************
阿嬤退奶方+甜酒釀 媽咪大奶寶
更新日期:2008/11/25 04:09
記者徐夏蓮/台中報導
老祖母的退奶秘方真的比打退奶針好!
台中市中醫師陳苡芳昨以自身經驗,展示運用傳統民間退奶秘方加上甜酒釀豐胸的成果。她表示,傳統民間以麥芽或是人蔘退奶,效果雖比退奶針緩慢些,但優點是不會造成胸部「倒退嚕」,此時再喝甜酒釀「護奶」,產後胸部就有機會從「二奶」、「三奶」升格成為「大奶」。
身高173公分的中醫師陳苡芳,2個女兒分別1歲、3歲,產前她只有B罩杯,產後護奶成功升級G,如今體重和生產前只差1公斤,她認為之所以能夠「該大的大」,其實和不打退奶針、運用退奶古方有關。
她建議,經濟能力好的產婦如果無法哺乳想退奶可用人參、經濟情況較差的可用麥芽退奶,人參是使用23錢,加500西西的水放在電鍋中燉後服用;麥芽則是5錢至1兩,用23碗的水煮後服用。
她說,人參及麥芽能發揮退奶功效,是因為其所含的麥小鹹有退奶功效,但它倆比退奶針好是不會讓「罩杯」因此縮水。
至於甜酒釀能「護奶」,是因為內含微量元素,有助於腸胃吸收,因為胸部分別有「胃經」及「肝經」走過,甜酒釀能整腸健胃,讓人體吸收該吸收的營養,又不致造成肥胖
她指出,因為胸部分別有十二經絡的「胃經」及「肝經」經過,所以腸胃不好、常熬夜又鬱鬱寡歡的女人,很難升格為「大奶」。





************************************************************
中西醫教妳退奶
媽媽寶寶雜誌| 台北長庚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洪泰和
母乳是寶寶最天然、營養的食物,但是有些媽媽可能因為某些因素,而無法親自哺餵母乳,這時乳房若是脹奶脹得很難受,該怎麼做才好呢?想要退奶的媽媽們,不妨中西合壁,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退奶良方吧!
概念篇
中醫如是說
乳汁與脾胃氣血有關
以中醫觀點來看,正常產婦產後的乳汁來自於臟腑、血氣、沖任。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黃文郁醫師表示,醫書上提及《陽明胃經貫乳》即表示「乳房屬胃」之說,又由於足厥陰肝經上行胸膈,繞乳頭而行,所以也有「乳頭屬肝」的說法。由此可見,產婦的乳汁分泌與脾胃氣血及沖任兩脈皆有密切關係。
除此之外,在《胎產心法》中也有提到:「產婦沖任血旺、脾胃氣旺則乳足」,且沖任二脈起於子宮,上行關元穴到達胸中。黃文郁醫師並補充說明,古代中醫薛立齋有云:「血者,水谷之清氣也,和調五臟,酒陳六腑,在男子則化為精;在婦人上為乳汁,下為血海。」另外,足少陰腎經,亦隨經絡與乳房相接,正好說明產婦的乳汁是否充足,與脾胃氣血、肝、胃、腎、沖任二脈強健與否都有相關性。
西醫如是說
乳汁由腦下垂體的泌乳激素掌管
懷孕期間,荷爾蒙雌激素與黃體素會促進乳腺及乳房的發育,為產後哺乳做準備。生產完後,雌激素和黃體素快速消退,改由腦下垂體前葉所分泌的泌乳激素來刺激乳汁的製造。而寶寶的吸吮能更進一步刺激催產素的產生,提高乳汁的分泌量。台北長庚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洪泰和表示,乳腺分泌乳汁的多寡,除了上述這些荷爾蒙的變化外,與媽媽的精神狀態也有密切關係,如果過度緊張、憂慮、悲傷、憤怒或驚恐,都可能影響催產素或泌乳激素的分泌,使乳汁減少;此外,有無充分的睡眠和休息,也會影響乳汁的分泌量。洪泰和醫師建議產後媽媽,除非有不得已的原因,才要考慮暫停哺乳、退奶,因為寶寶吸吮乳房的同時,也能促使子宮收縮,對媽媽和寶寶都有極大的好處。
哪些情況下,媽媽需要退奶?
母乳是寶寶最好的營養來源,如果情況許可,還是建議哺餵母乳。不過到底哪些情況下,媽媽必須停止哺乳、退奶呢?洪泰和醫師表示,常見需要退奶的情形大致如下:
1.
胎死腹中。
2.
新生兒死亡。
3.
新生兒有乳醣代謝異常疾病。
4.
當媽媽有某些傳染性疾病,例如:愛滋病、開放性肺結核等。
5.
媽媽正在服用抗癌藥物或免疫抑制藥物時。
黃文郁醫師則補充,媽媽於授乳期間,若發生嚴重的乳腺炎,甚至嚴重成為化膿性乳癰以及打算幫寶寶斷奶時,都需要採用退奶方式。
中醫篇
內服法
【方法1】根據傳統民間的經驗方,可能會退奶的食物有:麥芽、韭菜、花椰菜、麥茶、豆豉、人參茶、花椒、咖啡等。黃文郁醫師表示,經驗方中最常用,也最有效的退乳方為炒麥芽,只要將炒麥芽3兩,濃煎取汁,當開水頻服即可。若想使退奶效果更佳,可再加入少量山楂及神曲等藥物,一起煎服。每天服用一劑,並配合減少乳房刺激、少喝湯湯水水及流質和油膩的飲食,即可達到退奶的目的。
【方法2】亦可採用神曲20克、枳殼20克、焦麥芽60克,以水煎煮,每日服用一劑,約35天可見效。如果伴隨著乳房腫脹,局部有發熱或微紅的症狀,則可添加具有消炎作用的蒲公英、金銀花,同時用熱毛巾外敷,用手輕輕按揉,可以幫助散結消腫,不過媽媽必須注意,部分產婦可能因此刺激通乳,故此法主治已成急性乳腺炎甚至合併乳癰積膿在內者,以暢通乳腺及消炎為主,退乳為輔。
外敷法
退奶除了內服之外,還有外敷法可幫助達到退奶。
【方法1】當乳汁淤積成塊時,可先用冰袋冷敷,有止痛作用。
【方法2】採用芒硝搗成細粉粒,分別置於2個紗布袋內,再兩乳房上各放1個,外加布帶固定。每日更換1次,約35天後可消除脹奶。
【方法3】先將兩側乳房排空,截取一塊較大的紗布,在上面塗上金黃膏;再將4兩的皮硝,平攤在金黃膏上,敷於乳房之上。
PS.
這些中藥材皆可在中藥店購買,但是建議媽媽最好先請合格的中醫師診斷後,再使用這些配方,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喔!
食補法
【第1道】炒麥芽山渣水:將炒麥芽及山楂等量,各取約100克,加上紅糖水(若產婦體質燥熱,可改用白糖水)共煮熬汁,約1公升量,再分次飲用。有健脾、消食化積,散瘀行滯,並具回乳之功效。 或單純用炒麥芽煎煮當開水喝亦可。
【第2道】人蔘鬚泡茶:但有燥熱之象者,切勿服用人蔘。
【第3道】韭菜汁:將韭菜打碎,取其汁,可加入檸檬或少許蜂蜜調味,生飲即可。
【第4道】炒韭菜:適合不喜歡生吃韭菜的媽媽,煎炒後略為調味即可食用。
【第5道】海帶排骨湯:海帶有助消乳房之腫脹,若合併乳脹、水腫甚至血壓高的媽媽,宜加入冬瓜燉煮,以利水消腫及清胃降火。
按摩法
穴道按摩可以幫助消脹、退奶,但黃文郁醫師提醒媽媽,按摩時必須記得,乳房四周及乳頭不適宜按壓,因乳房周遭穴位多會刺激乳汁分泌,不但不能退奶,反而會使乳汁增加。一般較有效之退奶穴位可採用光明穴,足臨泣穴,地五會穴, 俠谿穴,可採針刺或按壓。
若乳汁不出、乳房腫脹硬痛, 甚而嚴重化膿乳腺炎或合併紅腫脹痛可刺激行間、合谷、外關、風池、梁丘、太沖、內關、期門等等。
認識穴位
足光明穴
【位置】小腿外側,外踝尖上5寸。
【怎麼找】通常4指為三寸,3指為二寸,因此取5寸即約7指距離的位置,於腓骨前約1.5公分左右。
足臨泣穴
【位置】足背外側,在第45蹠趾關節後,約在小趾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
地五會穴
【位置】第45蹠趾關節後,小趾伸肌腱的內緣處 俠谿穴
【位置】第45蹠趾關節後,趾蹼緣的縱紋頭處。
太沖穴
【位置】大腳趾本節後2寸,約3指寬處。
合谷穴
【位置】手背大拇指與食指的股間。
外關穴
【位置】伸臂俯掌,在腕背橫紋上2寸,橈骨與尺骨之間。
行間穴
【位置】垂足,大拇趾與次趾岐骨縫中,偏大趾、離趾縫約5分處,前後有小骨尖處。
風池穴
【位置】枕骨後,兩大筋外側,髮際凹陷處。
期門穴
【位置】乳頭部正下兩肋下緣,即第6肋骨間。
內關穴
【位置】手平伸,握拳,拳心向臉,拳後橫紋直上2寸,兩筋之間。
梁丘穴
【位置】膝蓋骨外上緣,直上二寸(約3指),股直肌與股外側肌之間。
學習手法
當手指向穴位處按壓時,力道宜由輕漸重,緩緩旋轉,直到穴位出現痠、麻、痛、脹的感覺。每次按壓510分鐘,每天按摩46次。
西醫篇
飲食法
【減少水分攝取】產後媽媽想要退奶,洪泰和醫師表示,可以先從日常飲食著手,由於母乳的主要成分為水分,因此減少食物中的含水量及平時的飲水量,皆有幫助,例如:有魚湯時,選擇吃魚肉但不喝湯;另外,多攝取韭菜或喝麥芽水,也是不錯的方法。
【漸進式停止哺乳】此外,更有效的方法,則是採用漸進式停止餵奶的方式。洪泰和醫師建議,媽媽可以先嘗試停止每天早上和晚上睡前的哺乳,然後每2天左右,減少一次哺乳次數,依次循序漸減,讓泌乳激素和催產素的分泌產生,將有助於退奶。
穿著法
通常為了產後能快速恢復身材,媽媽會選擇穿著緊貼的塑身衣,不過想退奶的媽媽,最好不要穿著有可能刺激乳頭的衣服。洪泰和醫師表示,為了減少乳頭被刺激,媽媽可以穿著緊身但具支托性的胸罩,給予乳房適當的支撐;或是選購乳房部分有可以裝乳房型冰敷袋的退奶衣,在支托乳房之餘,還能同時冰敷,減輕乳房不適的情形。
冰敷法
有很多媽媽知道乳房脹痛時,可以使用外敷的方式舒緩,但卻分不清楚到底該用熱敷還是冰敷?洪泰和醫師表示,熱敷乳房會促使血液流通,使阻塞在乳腺中的乳塊化解,反而加速乳汁分泌,因此想要退奶的媽媽,千萬不要再熱敷乳房,而是要以冰敷的方式,才能有效減輕脹奶的狀況。
在冰敷時,也要注意冰塊的溫度,基本上敷上去時,只要是自己能接受的冷度,就可以放心冰敷,不過洪泰和醫師也提醒媽媽,不要直接將冰塊敷於乳房上,要用毛巾包裹後再進行冰敷,不然冰塊可能會刺激乳頭,達到反效果。
藥物法
一般來說,醫護人員還是鼓勵媽媽產後能哺餵母乳,但是如果有不得已的理由需要退奶,還是有一些藥物可以協助。比如說雌激素、口服避孕藥和Parlodel。這些藥物雖然可以幫助抑制乳汁的製造及分泌,但是可能會有不良的副作用,所以還是要小心使用。
1)高劑量雌激素:高劑量雌激素有抑制泌乳激素的分泌,可達到退奶的功效,通常在分娩後24小時內給予,比較有效。
2)口服避孕藥:可用於退奶,但可能會產生栓塞的副作用。
3?Bromocriptine (商品名:Parlodel):可減少泌乳激素的合成,因而達到退奶的目的。不過文獻上有報告使用這類藥物造成中風、血栓、心肌梗塞等嚴重副作用的案例,所以目前產後退奶已經不再是使用這類藥物的適應症。





************************************************************
輕鬆退奶有方法
門診護理師    吳慧美
哺乳是件很自然的事,而退奶也可以很輕鬆。很多人因害怕退奶問題,而不餵母乳,其實是件很可惜的事。
餵奶是嬰兒吸得多,乳房就製造更多的奶水,如果吸得少,乳房就製造較少的奶水;反之,完全停止吸乳;乳房就停止產生奶水。
奶水沒有移出,乳房的分泌就減少,腺體細胞中殘存的奶水,會產生壓力,抑制奶水的分泌。
退奶的方法有下列:
1. 逐漸減少哺乳的次數,如先減掉早餐,改由配方奶取代。
2. 停止乳房護理及排乳,以減少乳房的刺激。
3. 在飲食方面,著重減少水分攝取,如吃魚但不喝魚湯,所以在退奶期間並不用太擔心營養不足的問題。
4. 穿較緊的胸罩23,穿著緊身、具支持性的胸罩。
5. 不要再按摩及熱敷乳房,而改採局部冰敷,以減輕脹奶疼痛。
6. 如疼痛不適,依醫囑給予止痛劑。
7.可配合中醫的生麥牙配方的服用,達到退奶。
8. 多吃菲菜,也可以幫助退奶。
9.避免攝取過多水分及發奶飲食,如雞湯、魚湯、海鮮類食物等。
10.可攝取較多的退奶飲食,如韭菜、人蔘等。
11. 必要時可以依照醫師囑咐,服用退奶藥,約服用兩週。
注意事項:
(1) 如想再繼續哺乳,只需回復餵奶的方法,將前24小時乳汁擠出。
(2) 如有使用藥物,停藥後24小時,即可繼續哺乳。
(3) 退奶很簡單,將不是拒絕哺乳的理由。您說是嗎?

退奶的方法

乳房不僅是女性最顯著的第二性徵,也是廣義生殖系統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乳房的發育及其功能與婦女的生理特點密切相關。
中醫很重視乳房與經絡、臟腑與氣血的密切關係,因是《陽明(經絡名)胃經(經絡名)貫乳》中有「乳房屬胃」之說;足厥陰肝經(經絡名)上行胸膈,分佈在胸腏,繞乳頭而行,可見「乳頭屬肝」;是少陰腎經(經絡名)亦藉經絡,與乳房相聯。沖任二脈起於子宮,上行關元穴達胸中。肝、胃、腎、沖任二脈與婦女的生理關係最大,而且都與乳房、乳頭、乳內直接相連,影響著乳房的發育和生理功能。
乳房與氣血也密切相關,因乳汁由氣血所化,來源於水谷之精微,胃者水谷之海也,因此胃與乳汁有密切關係。若產婦胃口不好或飲食減少,常會產生乳汁減少或無乳汁。中醫掌握了以上乳房生理特點,在調整乳房功能與治療乳疾上,大大提高了療效。
母乳是嬰兒最佳的天然食品,餵母乳也能使嬰兒與母親的關係更密切。目前餵母乳活動大力受到提倡,但是許多產婦經過一段時間餵母乳後,用退奶針退奶往往效果比剛生產時退奶的效果差,乳汁退不徹底也成為產婦的另一種煩惱,產婦因此問題而求助於中醫甚多。
所謂「斷乳」是指哺乳期屆滿,或分娩後因某些原因而無法哺乳時,採用藥物使乳汁分泌逐漸減少,漸至無乳汁者稱為「斷乳」,又稱「回乳」或「退奶」。
退奶的方法有: 
(一)炒麥芽,<chmetcnv w:st="> 一兩</chmetcnv><chmetcnv w:st="> 三兩</chmetcnv>,水煎當茶飲,奶退則停服。麥芽有開胃消食、下氣回乳、消乳脹的功能。
(二)紅花、歸毫、赤芍、牛七。水煎服,具活血、化瘀、退奶的功能。
(三)針刺光明、足臨泣穴(穴道名)。中等刺激,留針15分鐘,每日一次。也可按摩以上穴道。
一般的產婦採用以上方法退奶數天就有效,若退奶一段時間效果仍不佳可能合併其他因素。若乳汁仍自出,量少清稀、乳房無脹痛、面色萎黃、頭暈心悸、倦怠等,就要合用益氣固攝法退奶。
若乳汁仍自出,量少、質濃、乳房脹硬、咽乾口苦、心煩易怒或便秘、小便黃等,則需採用疏肝清熱法退奶。當然,自己退奶愈退愈糟時,最好求助於有經驗的醫師。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9JqeSt.cERmoSKqGh4m1jFJM/article?mid=1420






*********************************************************************************

退奶的方法集錦

退奶的方法
徹底斷了母乳後,媽媽還是不停地漲奶,怎樣才能完全地退奶呢?多數媽媽希望自然退奶,萬一斷奶中有特殊狀況,還能繼續哺乳,如果使用藥物退奶就沒有這種機會了。可是漲奶的滋味真不好受,下面就推薦給大家6種有效的退奶辦法。

1  內服炒麥芽水。
炒熟的麥芽泡水當茶飲。

2  內服花椒紅糖飲。
花椒12克,加水400毫升,煎成250毫升,加入紅糖30克,飲服,每日1劑,連服2劑。

3  內服陳皮甘草茶。
陳皮24克、甘草6克,水煎,多次飲服。

4  內服韭菜。
準備斷奶後就開始把涼拌新鮮韭菜當菜吃,退奶效果不錯。

5  外敷發酵的麵團。
用發酵的麵團敷在乳房上,避開乳頭,再包上保鮮膜,穿上偏小的內衣即可。一日換1~2次麵團,一般敷3~5日後把乳房中的奶全部擠掉就不再産奶了。

6  退奶針或退奶藥
至醫院打退奶針或吃退奶藥,直接抑制泌乳激素分泌。(有媽媽認為打退奶針,會使胸部下垂明顯)



輕鬆退奶有方法

門診護理師    吳慧美

哺乳是件很自然的事,而退奶也可以很輕鬆。很多人因害怕退奶問題,而不餵母乳,其實是件很可惜的事。
餵奶是嬰兒吸得多,乳房就製造更多的奶水,如果吸得少,乳房就製造較少的奶水;反之,完全停止吸乳;乳房就停止產生奶水。
奶水沒有移出,乳房的分泌就減少,腺體細胞中殘存的奶水,會產生壓力,抑制奶水的分泌。
退奶的方法有下列:
1. 逐漸減少哺乳的次數,如先減掉早餐,改由配方奶取代。
2. 停止乳房護理及排乳,以減少乳房的刺激。
3. 在飲食方面,著重減少水分攝取,如吃魚但不喝魚湯,所以在退奶期間並不用太擔心營養不足的問題。
4. 穿較緊的胸罩23,穿著緊身、具支持性的胸罩。
5. 不要再按摩及熱敷乳房,而改採局部冰敷,以減輕脹奶疼痛。
6. 如疼痛不適,依醫囑給予止痛劑。
7.可配合中醫的生麥牙配方的服用,達到退奶。
8. 多吃菲菜,也可以幫助退奶。
9.避免攝取過多水分及發奶飲食,如雞湯、魚湯、海鮮類食物等。
10.可攝取較多的退奶飲食,如韭菜、人蔘等。
11. 必要時可以依照醫師囑咐,服用退奶藥,約服用兩週。
注意事項:
(1) 如想再繼續哺乳,只需回復餵奶的方法,將前24小時乳汁擠出。
(2) 如有使用藥物,停藥後24小時,即可繼續哺乳。
(3) 退奶很簡單,將不是拒絕哺乳的理由。您說是嗎?

退奶的方法
乳房不僅是女性最顯著的第二性徵,也是廣義生殖系統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乳房的發育及其功能與婦女的生理特點密切相關。
中醫很重視乳房與經絡、臟腑與氣血的密切關係,因是《陽明(經絡名)胃經(經絡名)貫乳》中有「乳房屬胃」之說;足厥陰肝經(經絡名)上行胸膈,分佈在胸腏,繞乳頭而行,可見「乳頭屬肝」;是少陰腎經(經絡名)亦藉經絡,與乳房相聯。沖任二脈起於子宮,上行關元穴達胸中。肝、胃、腎、沖任二脈與婦女的生理關係最大,而且都與乳房、乳頭、乳內直接相連,影響著乳房的發育和生理功能。
乳房與氣血也密切相關,因乳汁由氣血所化,來源於水谷之精微,胃者水谷之海也,因此胃與乳汁有密切關係。若產婦胃口不好或飲食減少,常會產生乳汁減少或無乳汁。中醫掌握了以上乳房生理特點,在調整乳房功能與治療乳疾上,大大提高了療效。
母乳是嬰兒最佳的天然食品,餵母乳也能使嬰兒與母親的關係更密切。目前餵母乳活動大力受到提倡,但是許多產婦經過一段時間餵母乳後,用退奶針退奶往往效果比剛生產時退奶的效果差,乳汁退不徹底也成為產婦的另一種煩惱,產婦因此問題而求助於中醫甚多。

所謂「斷乳」是指哺乳期屆滿,或分娩後因某些原因而無法哺乳時,採用藥物使乳汁分泌逐漸減少,漸至無乳汁者稱為「斷乳」,又稱「回乳」或「退奶」。

退奶的方法有: (一)炒麥芽,<chmetcnv w:st="> 一兩</chmetcnv><chmetcnv w:st="> 三兩</chmetcnv>,水煎當茶飲,奶退則停服。麥芽有開胃消食、下氣回乳、消乳脹的功能。
(二)紅花、歸毫、赤芍、牛七。水煎服,具活血、化瘀、退奶的功能。
(三)針刺光明、足臨泣穴(穴道名)。中等刺激,留針15分鐘,每日一次。也可按摩以上穴道。
一般的產婦採用以上方法退奶數天就有效,若退奶一段時間效果仍不佳可能合併其他因素。若乳汁仍自出,量少清稀、乳房無脹痛、面色萎黃、頭暈心悸、倦怠等,就要合用益氣固攝法退奶。

若乳汁仍自出,量少、質濃、乳房脹硬、咽乾口苦、心煩易怒或便秘、小便黃等,則需採用疏肝清熱法退奶。當然,自己退奶愈退愈糟時,最好求助於有經驗的醫師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9102&prev=19103&next=19096&l=f&fid=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