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7月17日 星期三

認識剖腹產


徹底認識剖腹產
作者/彭慧甄
醫學科技的發達,讓婦產手術風險下降,剖腹產技術也日趨成熟,許多孕媽咪為了減輕分娩時的痛苦和縮短產程,會主動要求醫師實施剖腹產手術,但也有人說「自然產痛前,剖腹產痛後」,孕媽咪究竟該怎麼選擇自然產或剖腹產?不如先從認識剖腹產開始吧!

優點、缺點、後遺症、居家護理
剖腹產&自然產的差別
基隆長庚紀念醫院婦產科主任江其鑫表示,自然分娩是指胎兒通過陰道娩出的過程,從人類發展至今已經有350萬年的歷史,它是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不需要靠外力,以最自然的方式將新生兒帶領到這個世界上。對新生兒的器官而言,自然產所帶來的優點有兩點:
1.肺部
臨產時,隨著子宮有節律的收縮,胎兒的胸廓也會受到節律性的收縮,這種節律性的變化,會使胎兒的肺部迅速產生一種叫做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的磷脂,因此,出生後的嬰兒,其肺泡彈力足,容易擴張,很快能建立自主呼吸的機制。
2.呼吸道
分娩時,胎兒呼吸道裡的黏液和水分會因為受到陰道的擠壓而被擠出,所以日後罹患「新生兒吸入性肺炎」和「新生兒濕肺」的機率也會比較少。隨著分娩時胎頭受到壓力,血液運行速度變慢,相應出現的是血液充盈,興奮呼吸中樞,能建立正常的呼吸節律。基隆長庚紀念醫院婦產科主任江其鑫也認為,通過陰道分娩後的胎兒,對於大腦受到陰道擠壓會讓寶寶日後的智力發育有正面影響。

妳要痛前還是痛後?
自然分娩是一種生理現象,所以孕媽咪產後的創傷小、也比較安全,而且產後能快速恢復健康,.拜科技所賜發明了無痛分娩,也可以讓媽咪分娩時的痛感降低。而剖腹產則是先採半身麻醉,不過不必擔心,麻醉劑幾乎不會對新生兒造成影響,半身麻醉是將藥劑注射於脊椎中間空隙的方式,產婦必須像蝦子一樣儘量彎曲身體才好打針。但如果產婦較胖或水腫情況嚴重,則將會因為不易彎曲身體而造成注射上的困難;倘若視狀況需要緊急剖腹,那麼通常會改採血管注射的全身麻醉,對於新生兒會有短期內呼吸及活動力較差的狀況(因吸收了些許麻醉藥),不會有長遠性的影響,也因為科技日新月異,今日的剖腹產後也有術後止痛可供媽咪們選擇。
自然分娩v.s剖腹生產

自然分娩
剖腹生產
產前
陣痛
有陣痛,但可以施打無痛分娩,減緩產痛
無陣痛
產時
出血量
併發症
多,包括傷口感染、器官粘連及麻醉後遺症等
產後
傷口
會陰部位傷口。
肚皮與子宮傷口
復原效果
快,產後隔天即可下床走動
出院時間
3天後
5天後
進食
可以立即進食
待排氣後才能進食
其他
陰道有鬆弛疑慮,但可以透過規律的運動改善。
可避免自然生產過程中的突發狀況

哪些條件必須採用剖腹產?
1.母體原因:
@產前大出血:如前置胎盤或胎盤早期剝離。正常懷孕時胎盤會附著在子宮腔前壁、後壁或頂部位置,如果不幸胎盤附著在子宮下段甚至把子宮頸內口(俗稱生門)擋住了,就是所謂的前置胎盤。而造成胎盤早期剝離的原因與撞擊有關,舉凡跌倒、車禍、外傷等,胎盤一旦剝離,則會有類似血崩般的大出血現象,對胎兒而言,母親產前出血可能造成胎兒貧血、缺氧,導致胎兒窘迫症、早產、體重過輕或腦性麻痺。
@難產或產程遲滯:當生產時間拖得太長、子宮頸一直張不到理想的狀況、怎麼施力寶寶的頭還是下不來這些狀況就稱做產程遲滯,需要緊急採用剖腹方式。正在產房外等候的吳先生表示,太太這回生第二胎,與生第一胎時一樣採剖腹產的方式,因為懷第一胎時,明明已經是預產期了,陣痛卻不明顯,所以決定用剖腹的方式。
@孕婦罹患嚴重高血壓或子癇前症:有些產婦在陣痛時,血壓會急速升高,使得胎兒有缺氧之虞,也需要緊急剖腹。
@孕婦罹患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發生產科合併症的機率比一般孕婦高,常見的合併症有:流產、早產、妊娠高血壓、羊水過多、早期破水、高血糖、子宮胎盤血管病變、慢性胎盤功能衰竭、低血糖及酮酸血症等。若胎兒體重預估在4000公克以下,可以嘗試經陰道自然生產;若胎兒體重預估在4000公克以上,則可以考慮剖腹生產,因為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胎兒其肩膀比一般胎兒寬,經陰道生產時較容易發生肩難產。
@孕婦氣喘或有呼吸器官疾病:有氣喘症狀的孕婦一定要先知會醫師,因為分娩時需要大量換吐氣以幫助施力,為了避免母體喘不過氣,採用剖腹最為裡想。
@子宮頸癌:由於子宮頸擴張會造成癌細胞大量出血,嚴重時甚至會發生無法止血致死的遺憾。另外,江其鑫醫師也建議提早開刀,避免子宮頸擴張後的大出血。
@骨盆腔腫瘤:有時腫瘤太大會阻礙產道,無法自然生產。
@腦部血管瘤:陣痛時心跳一旦加快,血壓增加,可能會引發此病症的患者腦部血管破裂致死。
@死亡前後:母親因意外傷害等情況突然死亡或即將死亡,勢必要立即將胎兒剖腹生出。時間把握在死亡後三分鐘以內最佳,最遲不超過七分鐘,否則將造成胎兒缺氧。
@孕婦小兒麻痺或骨盆嚴重歪斜:若骨盆腔嚴重歪斜會增加寶寶通過產道的順暢度。
麻醉:剖腹產通常施行半身麻醉,而半身麻醉的缺點是,母親可能因此血壓降低而有休克之虞,進而影響胎兒血液正常供需,因此整個待產與生產過程中都要吊點滴,以防萬一。

2.胎兒原因:
@ 胎位不正:臀位、橫位等。產婦如果胎位不正時應以剖腹生產為宜,而且視胎位不正的型式,有時甚至要提早安排剖腹生產才安全(如「橫位」胎位,一旦意外破水會有臍帶脫出的危險)。
@胎兒超過四千公克或小於一千五百公克(小於三十週):假如胎兒太大,陰道分娩時容易發生難產或胎而骨折等狀況;若胎兒太小,自然產也容易讓腦室出血。
@胎兒窘迫:即從胎兒監視器判定胎兒心跳不佳,或有缺氧之疑慮。正常的胎兒,在妊娠初期,心搏率較快,大約在每分鐘160次到180次,妊娠中期約在140次到160次之間,分娩前後都在120160次之間。但如果心搏過速,緊接著會有遲發性心搏減速,尤其是每分鐘減速了五十次,即表示缺氧,引起急性胎兒窘迫。如果心搏持續在90100次之間沒有變化,則可能有先天性心臟病。相反地,心搏加快每分鐘超過五十次,可能表示胎兒血壓降低(Fetal hypotension),產生了胎兒窒息。
@胎兒畸形:如胎兒頸部有淋巴瘤(自然產會在擠壓過程中破裂),或胎兒腹裂造成腸子露出來,另外也包括連體嬰及水腦症的寶寶。
@血小板過低:胎兒血小板若受母親影響,呈現過低的反應,如果採用自然產,嚴重者會造成胎兒顱內出血,甚至導致腦性麻痺。
@臍帶:寶寶在媽媽的子宮裡動來動去,臍帶或多或少會纏上寶寶頸部或身體,江其鑫醫師告訴大家這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影響了寶寶的胎動,就要立即回診,常見的臍帶狀況有臍帶壓迫、過長、繞頸、繞身體、打結或扭轉等,假使臍帶無法發揮供給母體養分的功能,則有胎死腹中的危險。
@多胞胎:身懷三胞胎或多胞胎的孕婦建議以剖腹生產為佳。倘若第一個胎兒(接近子宮頸者)胎位正常,仍然可以嘗試陰道生產;但是第二個胎兒是否容易娩出,就需要視其胎位、大小,以及醫師的經驗和手法而定。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3999&prev=4000&next=3992&l=f&fid=63






**********************************************************************

認識剖腹產的過程 

剖腹生產可說是婦產科最常見的手術。剖腹生產(Cesarean section)的定義,是以手術的方式切開腹壁和子宮壁,將一個或多個體重在500公克以上的胎兒娩出的過程。因此,如果胎兒小於500公克,就不稱為剖腹生產,而稱為子宮切開術(Hysterotomy)。目前台灣各醫院的平均剖腹產率為30﹪左右,也就是說,每十個產婦就有三個是剖腹生產。

剖腹產前的準備
  一般預定時間剖腹產的孕婦,在手術前一天就應住院,以接受手術前的準備,如抽血、驗尿、禁食8小時、灌腸、插尿管等(若是緊急剖腹產則另有緊急措施)。然而,首先必須先確定孕婦、胎兒的健康狀況。

剖腹產的麻醉方法
  剖腹產的麻醉方法一般可分成兩種:

1.區域性麻醉(Regional anesthesia):
  包括腰椎麻醉(Spinal anesthesia)和硬膜外麻醉(Epidural anesthesia)
2.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
  一般孕婦通常採用區域性麻醉方法,緊急情況下,才會採用全身麻醉。

該橫切還是縱切?
  剖腹生產時,腹壁的傷口可用橫切或縱切,前者美觀,後者開刀過程快速,適合緊急時使用。而傷口縱切或橫切,常隨醫師本人的經驗或孕婦個人的喜好來決定。

1.橫切傷口:
  傷口高度約在恥骨聯合上方3、4公分,傷口長度大約10-15公分。皮膚、皮下組織、筋膜都是橫切,但是到了腹直肌則在中線處縱剖而進入腹腔內。
2.縱切傷口:
  傷口介於肚臍與恥骨聯合之間的正中線,傷口長度大約15公分。

切開子宮壁的三種方法
  切開子宮壁的傷口,又可分為三種:

1.子宮上段縱切:此為傳統式的剖腹產(Classic Cesarean Section)。
2.子宮下段縱切。
3.子宮下段橫切。

  目前以第三種方法最普遍且安全,第一和第二種方法是在緊急時才會採用。子宮下段橫切傷口約10公分,破水後再娩出胎兒,然後以二層縫合法縫合子宮肌肉層,第三層再將腹膜縫回。此種方法的優點包括:

1.減少腹膜炎或腹腔黏連的機會。
2.此處肌肉層較薄,出血較少。
3.此處的切口不是位於子宮分娩強有力的收縮範圍內,因此傷口破裂的機會少。

剖腹產容易產生併發症
  當然,剖腹產手術也可能會有併發症,例如:子宮裂傷、膀胱傷害、輸尿管傷害、消化系統傷害、大量出血,以及對胎兒的傷害等。因此,即使剖腹生產的比率日益增加,但是站在婦產科醫師的立場,除非有必要剖腹,否則仍以正常陰道生產,最合乎自然與生理的原則。

資料來源:臺安婦幼網


作者:陳文斌醫師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4000&prev=4002&next=3999&l=f&fid=63







*********************************************************************************

破除「剖腹產」十大迷思 

  台灣地區的剖腹產率超過30%,與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所訂定10%-15%的剖腹產比率仍有一段明顯的差距,可見剖腹產的傳統迷思仍深植國人心中,因此,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特別以專業觀點為準媽媽說明,以破除、釐清剖腹產的迷思。

迷思一 「剖腹產真的比自然產安全」??
  醫療科技發展至今,剖腹產與自然產的安全性都相當高,所以並沒有到底那一種好的說法,只有適不適合的問題。在一般優缺評估下,「自然產」僅需局部麻醉、產後恢復較快、住院時間短,可提早建立良好親子關係;「剖腹產」則需要較複雜的麻醉方式,手術出血及術後併發症的機會稍高,母親體力恢復較慢。

迷思二 「剖腹產的產婦身材較不會變形」??
  其實這種說法目前並沒有醫學根據,產後身材會不會變形與生產的方式無關,而與產後的飲食及運動有關。產後只要透過飲食與運動的調節,無論是自然生或剖腹產,都能再度回到窈窕的身材。不過因為剖腹產傷口深,產婦怕痛,往往延後開始運動的時間。

迷思三 「採剖腹產,夫妻性生活較不受影響」??
  有人認為自然產的傷口疼痛與陰道鬆弛會造成夫妻間性生活的不和諧,其實陰道的包容性是很大且有彈性的,只要產後多做「凱格爾運動」,通常陰道都會恢復以往的彈性。真正影響夫妻產後性生活的主要原因,是情緒低落以及極度困倦導致,而剖腹產的傷口雖然不在會陰部,但其傷口復原的時間較長,性生活的滿意度也容易下降。

迷思四 「剖腹產可以為孩子挑時辰」??
  其實已經有許多的命理學家出面澄清,由於命盤的發明時並未存在有剖腹產的行為,所以多數的命理學家都認為剖腹產挑時辰所娩出的胎兒,其命盤是無法得知的。

迷思五 「剖腹產的小孩頭型較為漂亮」??
  以醫學的觀點來看,出生時胎頭的變形是一種正常的過程,過幾天後便會恢復原狀,對於未來的美觀及智力上並沒有影響。反倒是剖腹產的胎兒,由於生產過程當中未經過產道的擠壓,以致於出生一剎那,肺部比較不易擴張,更容易發生肺部併發症。

迷思六 「由於現代女性較敏感,無法忍受生產帶來之痛楚,對傳統陰道分娩抱持抗拒態度」??
  目前醫院開辦產前教育班,教導「拉梅茲呼吸運動」的運用,並在待產提供了「無痛分娩」的服務,讓產婦可自行選擇施打與否,便解決了產痛的問題。

迷思七 「B型肝炎帶原母親需要剖腹生產」??
  生產時,孩子經過產道,污染到有病毒的母親血液,才會感染B型肝炎病毒。理論上,無論是自然產或是剖腹產,新生兒都有機會接觸到母親的血液,所以都可能受到感染。在目前的情形下,不需要因為母親是B型肝炎帶原者而採行剖腹產。

迷思八 「一次剖腹產、終生剖腹產」??
  過去的剖腹手術是垂直切開腹部,也就是在子宮的上方切開,這是子宮最容易破裂的部位;近來則多半是橫向切開子宮的下方,這樣橫向下方的切口, 在日後分娩時造成子宮破裂的機會大約是0.2%。因此,只要骨盆夠寬、胎兒不要太大,且無其他必須剖腹生產的情況時,還是可以試試看自然生產。

迷思九 「高齡產婦採取剖腹產比較安全」??
  根據全世界的統計數字,不管是高齡產婦或是年輕產婦,剖腹生產的危險率還是比自然生產還要高(針對媽媽容易產生的併發症,比如說感染、傷口發炎、剖腹後沾黏或麻醉的危險),所以,高齡產婦應該還是採取自然生產比較好。

迷思十 「身材嬌小或臀部狹窄者,必定剖腹生產」??
  骨盆大小和身材、臀部大小沒有一定的關聯,況且能否自然生產需看骨盆與胎兒大小之相對關係,只要胎兒不大,骨盆大小就不是那麼重要。在待產的過程中,如果產程進展順利,一樣可以自然生產。


※ 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衛生局


奇蜜親子網編輯整理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4002&prev=4003&next=4000&l=f&fid=63







*******************************************************************************
剖腹產可以哺餵母奶嗎?
許多產婦都有一個共同的疑問:我何時才能開始餵母奶?

  其實如果分娩過程正常,沒有併發症,而且精神情緒穩定,這時只要醫師同意,不論產婦奶水是否充足,都應該先抱新生兒,讓寶寶先接觸母親乳頭,習慣吸吮的動作,這初次的接觸不但可以給產婦極大的滿足,也可以讓寶寶感受到一份親情。

  由於產婦的身體不適、脹奶、乳汁不足等問題,常讓許多有心餵母乳的產婦望之卻步,尤其是剖腹產的媽媽,常常因為手術後傷口疼痛而拒絕提早餵母乳。其實一般而言,剖腹產後如果沒有重大的併發症,在麻醉藥退後,產婦清醒的狀態下,就可以在家人的幫忙下,嘗試第一次哺餵母乳。

  為避免傷口的疼痛,可採用「足球式抱法」,一手托住寶寶的頭和身體,側向身體一側,另一手托住乳房餵食;或是利用「側臥式哺乳」,先將您的寶寶放在枕頭上,在半躺的姿勢下哺餵,這樣就不會壓迫到腹部的傷口。


  剛開始由於乳汁分泌量較少,第一次餵乳約五分鐘左右,兩邊的乳房輪流吸吮,以後再視寶寶的吸吮情形而定。此時產婦不要害怕自己的奶水不足,只要持續的讓寶寶吸吮,再加上乳房護理的執行,相信您的乳汁會分泌得越來越多,只要有信心及毅力,成功的哺餵母乳是每個產婦都做得到的。

資料來源:長庚醫院婦產科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4003&next=4002&l=f&fid=63






********************************************************************************

未滿39週剖腹 嬰兒多病

【大紀元1月9日訊】〔自由時報編譯鄭寺音/綜合報導〕《新英格蘭醫學期刊》7日公布的研究指出,孕婦最好不要在懷孕三十九週之前剖腹生產,以避免嬰兒出現嚴重併發症,尤其是呼吸方面疾病。

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研究團隊,觀察兩萬四千名母親懷胎三十七週後剖腹產下的足月嬰兒,發現他們出現呼吸問題的機率,幾乎是懷孕三十九週剖腹產下的嬰兒的兩倍;在懷孕三十八週出生的嬰兒,出現問題的機率也比三十九週剖腹產的嬰兒高五成,就算只早於三十九週期滿前幾天,出現併發症的風險也提高約兩成。
嬰兒會出現的併發症,包括呼吸困難、感染、血糖低等。
懷孕滿三十七週產下的嬰兒就算足月,但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建議,剖腹生產最好不要早於三十九週,以確保胎兒已發育完全,據統計,三分之一剖腹產是在懷孕三十九週前進行。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524&prev=1528&next=1522&l=f&fid=63







********************************************************************************

研究:提早剖腹產危及新生兒健康  
懷孕37、38週即剖腹出生的嬰兒比懷孕滿39週才剖腹出生的嬰兒更易罹患呼吸窘迫、心臟病、敗血、痙攣等醫療併發症。(Getty-Images)

【大紀元1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胡維真編譯報導)當生產過程不順利時,剖腹產通常是確保母子均安的最後手段。相傳羅馬時代凱撒大帝即是因為難產而剖腹出生,這也是此種手術命名為帝王切開術(Cesarean Section)的由來。
到了21世紀的今天,許多孕婦因為各種理由而主動要求剖腹產,甚至選擇讓自己的孩子比醫療指南中39週的建議要提早一、二個星期出生。然而,美國阿拉巴馬伯明罕大學的一個大型研究,首次對新生兒提前剖腹生產的風險提供了統計數據。 37週比39週的風險高出兩倍
根據統計,曾接受剖腹產的13,258名孕婦中,這次生產有36%選擇未滿39週即提前剖腹生產。而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曾建議:懷孕滿39週再剖腹生產是比較安全的,否則嬰兒的肺部可能尚未發育完全,而且無法自行正常調節血糖。
而伯明罕大學的研究顯示,懷孕37、38週即剖腹出生的嬰兒比懷孕滿39週才剖腹出生的嬰兒更易罹患呼吸窘迫、心臟病、敗血、痙攣等醫療併發症,37週剖腹出生的嬰兒發病率為15.3%;38週為11%;39週為7.3%,37週的發病率是39週的兩倍高。
此外,37週剖腹出生的嬰兒比39週剖腹出生的嬰兒在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症的罹患率要高出4.2倍;血糖過低的機率為3.3倍;受感染為2.9倍;需要住在加護病房或入院治療達五天以上的機率則高於二倍。
研究人員也發現,即使妊娠期相同,但剖腹產的嬰兒比自然產的嬰兒在呼吸方面較容易有困難,這是因為在自然生產的過程中,已為胎兒肺部的自行呼吸預做準備。
造成提前剖腹產的趨勢為何?
對於許多婦女而言,選擇提早生產的原因也許在於現代的生活步調緊湊,職業婦女急著重返工作崗位,也可能是為避免延長不必要的懷孕階段。因為根據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的建議,39週對不論自然或剖腹產都是最理想的,而學術上來說,經過了37週的妊娠期就被認為是足月了。因此,許多婦女在懷孕達37週後即迫不及待的施行剖腹產,她們認為,既然胎兒已足月了,又何必再等兩星期才剖腹呢?這其實是個誤解,兩個星期對胎兒的發育的確是有差異的。
剖腹和自然產的差異
剖腹產是醫生及母親決定嬰兒從子宮內剝離的時間,而自然生產是胎兒發育完全後,自動發起脫離子宮的過程,這可能是妊娠期37週後的任何時間。因此,自然生產的嬰兒是「瓜熟蒂落」,即使只有37週的孕期也會是健康的。相較之下,剖腹產的嬰兒可能還未發育妥當,就被強行帶離子宮。
這個研究也顯示,一些41、42週才剖腹生產的嬰兒也出現醫療問題。
懷孕足月後再生產
雖然許多婦產科醫師並不願意為懷孕未滿39週的婦女進行剖腹產,但迫於新生兒父母主動要求的壓力,產科醫師也備感無奈。但為了嬰兒日後的健康,研究人員仍建議,最好懷孕足月後再生產為佳。
資料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522&prev=1524&l=f&fid=63






******************************************************************************

小孩剖腹產 罹患氣喘機率高

【聯合報/編譯高國珍/報導】

 

研究發現,剖腹產的小孩,8歲前罹患氣喘的機率比自然生產的小孩要高80%,而如果父母都有過敏病史,小孩患氣喘的機率更高。

研究約以3,000名嬰兒為調查對象,結果發表於胸腔醫學期刊(Thorax)。

英國廣播公司(BBC)2日報導,該研究團隊調查了2917名孩童,當中247名為剖腹產。發現約12%的孩童,8歲前曾被診斷要求吸入類固醇治療,表示他們在8歲以前曾患氣喘。有9%的孩童,父母皆有過敏病史,他們得到氣喘的機率,是無過敏父母的孩童的3倍。

研究領導人、瑞典蘇黎士兒童醫院的羅杜德博士表示,氣喘比率在工業國家中較高,在1970年代患病比率增加了5%,在2000年更增加了30%。

她表示,剖腹產會增加氣喘機率,研判原因之一是,剖腹產孩子在出生的過程,沒有接觸到母親產道中的細菌,可能會影響嬰兒發展免疫系統。

之前此類研究曾引起爭議,但羅杜德博士表示,此研究母體樣本充足、研究時間夠長、且氣喘的定義包括曾被診斷要求吸入類固醇治療,以確保此研究之可信度。

現代剖腹產增加,通常是應母親要求,而非醫療理由。她表示,「在此情況,尤其胎兒父母都有過敏症狀,更應說明剖腹產易導致氣喘機率。」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547&prev=1554&next=1544&l=f&fid=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