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8日 星期六

兒童安全莫輕乎


居家環境危機 兒童安全莫輕乎
小心!危險就在家中!居家安全檢核表,兒童本身較無力避免傷害,其安全照護有賴父母及照顧者,注意及改善居家環境安全,國民健康局為保護兒童安全,協助國人營造安全的居家環境,特研發「幼童居家安全環境檢核表」,協助民眾檢查及改善居家環境安全,以確保兒童健康、安全的成長。
衛生署署長邱文達表示,事故傷害是可以預防的,我國事故傷害自民國55年居國人十大死因之第三位,至98年下降為國人十大死因第六位。
另,事故傷害是1-14歲少年死因之首,自88年每十萬人口死亡率20.2人逐年下降,至97年每十萬人口死亡率已降至4.8人,兒童事故傷害的類型,除了車禍與溺水以外,其餘以居家型事故最重要(包括跌倒、割傷或刺傷、燒燙傷、中毒、窒息等),危險埋伏在家中,家長不可不慎!
國民健康局於97年進行「嬰幼兒健康照護需求調查」,面訪22903歲幼兒之家長,結果發現幼兒因意外事故就醫之前3項原因為:跌墜(8.0%)、物體或人撞擊(1.3%)、尖利物刺割傷(1.1%)。
另,由已受訓訪員檢核客廳環境發現,高達九成(88.9%)地面屬堅硬光滑材質(如:大理石、磁磚等,但不包括木板地板)未鋪軟質地毯或地墊;近4544.2%)家具邊緣有尖而硬的凸角或邊緣;34.2%未使用的電插座沒有加防護蓋、開飲機、飲茶爐具等放在幼兒能碰觸的地方;
15.8%窗簾的拉繩垂落至幼兒能抓到的地方,或有細繩、塑膠袋等放在幼兒能拿到的地方;12.0%有小電池、針、釦子、玻璃珠、小髮夾、硬幣、瓶蓋等小物品放在幼兒能拿到的地方。這些調查皆反映兒童的居家客廳裏的潛在危險,只要家長及照顧者注意及改善居家環境安全,就可以減少兒童事故傷害的發生。
國民健康局為推動居家安全環境,特研發「幼童居家安全環境檢核表」,提供家長及照顧者據以檢查及改善居家不安全的環境。
另,並結合衛生局針對6歲以下兒童之弱勢家庭(新住民、低收入戶、單親家庭等)進行「居家環境安全檢視」;另,為提升家長及照顧者居家安全環境知能,國健局於提供7歲以下兒童的7次預防保健服務中,請醫護人員對於各年齡層之兒童,提供各項預防事故傷害的衛教,如:燙傷、跌落或摔倒、車禍、溺水等預防,以及窗簾、繩子、塑膠袋、氣球、電動鐵捲門等不讓兒童碰觸的注意事項等,以上有關事故傷害之預防必須讓家長知道的事,也記載在兒童健康手冊第41頁至42頁中,民眾可以自行核對預防事故傷害之項目,預防兒童事故傷害發生。
國民健康局邱局長淑媞呼籲家長,保護您親愛的孩子,請運用「幼童居家安全環境檢核表」(國民健康局網站:http://www.bhp.doh.gov.tw 下方→健康主題專區的媽媽寶寶→相關教材第一項),檢視您的居家環境,並及時改善、排除潛在的危險環境,打造兒童安全成長的居家環境。【行政院衛生署】提供
兒童在家獨處 隱藏危機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今天表示,家長常以為家中最安全,但過去資料發現,兒童發生事故的場所反而以家中最多;她呼籲家長別讓孩子在家獨處,才能避免意外發生。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福安兒福中心今天在台北市立動物園廣場舉辦「童來加加油,安全百分百」兒童安全日宣導活動,現場設置各種兒童安全教育關卡、知識宣導和逃生示範等相關攤位,教家長和小朋友共同學習正確的安全知識。
林月琴表示,基金會和台北市政府今年4 月針對國小學童進行危險事件調查,調查中發現,兒童在家最常發生的事故就是被反鎖在房內,比率高達 98.3%,而最害怕的是玩遊戲時跌倒受傷。
林月琴指出,家長常以為公共場所最危險,家中最安全,但過去資料顯示,家中發生事故的頻率反而最高,尤其家長常把孩子鎖在家中便出門辦事或休息,雖然孩子的人身安全可能無虞,卻忽略環境造成的威脅,也導致孩童常在家中發生墜樓、壓傷等意外。
林月琴表示,小朋友在家中常發生的意外如跌倒、壓傷、燒燙傷、異物梗塞和中毒,大人常認為家中安全而一時鬆懈,但小朋友好奇心重,如沒有在旁照顧,很容易發生意外,因此呼籲家長不要掉以輕心,即使法律只規定不能讓6歲以下小朋友獨處,但家長還是應該提高警覺。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
資料來源http://mombaby.tw/article717.html








*********************************************************************************
寶寶鼻耳進入異物如何處理
導讀:寶寶好奇心強,不懂防護自己,見到東西都喜歡往嘴裡、眼睛裡、耳朵裡塞。如果孩子耳朵或鼻子裡進了異物該怎麼辦?能不能自行處理寶寶的鼻子和耳朵異物?何種情況需要送醫院處理。
寶寶鼻子和耳朵異物常見原因
嬰兒和年齡小一些的孩子都很喜歡把各種各樣的東西放進鼻子和耳朵裡,包括小珠子、玉米粒等等,而且他們可能放進去後,自己也意識不到有異物卡在裡面。
如果寶寶有鼻子異物,你可能會注意到他一個鼻孔流鼻涕,聞一聞的話,這種分泌物很可能還挺難聞。
這種流鼻涕的現象和感冒流鼻涕不同,如果是因為感冒流鼻涕,寶寶的兩個鼻孔多半都會流。寶寶也許還會因為疼或不舒服而大哭,或者還可能流鼻血。
如果寶寶耳朵裡有東西,他可能會拽自己的耳朵,也可能會耳朵裡流水或感到不舒服。
能不能自行處理寶寶的鼻子和耳朵異物?
如果鼻子異物和耳朵異物離出口非常近,能清楚地看見(並且寶寶願意坐著不動),你可以用鑷子夾出來。但如果塞的東西不好弄出來,還是讓專業人士來弄,因為他們有小鉗子和其他工具。
寶寶的鼻子和耳朵進了異物後,一定要馬上帶他去看醫生。早點兒去看,醫生處理起來會更容易,等的時間越長,有些異物會變得更難弄出來。比如豆子時間長了會膨脹,而小鈕扣電池,則會導致嚴重的組織損傷。
耳朵異物緊急救護措施
耳朵進水時
1.單腳跳:如果小孩耳朵進水,可以幫助他將進水的耳朵朝下然後單腳跳,有異物的情況也一樣。
2.將水吸出:或者用棉簽、衛生紙輕輕深入耳中將水吸出來,深入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分寸,寶寶的耳道淺,非常細嫩,很容易受傷
普通異物進入耳朵
1.不要掏挖耳朵:如果是硬物進入耳朵,千萬不要用尖銳物幫寶寶掏挖耳朵,也不要讓寶寶用手掏挖耳朵,以免將硬物推入耳道的深處,甚至傷害到耳膜。
2.有異物的耳朵朝下:應使進入異物的一側耳朵朝下,依靠萬有引力讓異物自行滑出。
昆蟲進入耳朵
1.利用亮光讓昆蟲爬出來:利用昆蟲的向光性,將寶寶的耳朵對著檯燈或者用手電筒照射,昆蟲就會向著有亮光的地方爬出來。
2.用油質液體引昆蟲爬出來:在寶寶的耳道內滴入幾滴橄欖油或嬰兒油等油質液體,以隔絕空氣,使昆蟲窒息死亡,然後將耳朵朝下,讓昆蟲隨液體流出耳朵。
如果未能流出,應馬上去醫院診治。
鼻子進入異物緊急救護措施
1. 判斷異物是否可用鑷子鉗出
鼻腔中塞入小紙片、棉花等,可用小鑷子輕輕取出。
注意事項:如是瓜子、小鈕扣等不易被鉗出的東西,不要貿然去鉗,以防異物被推得更深,因為不小心可能會把異物塞進鼻腔裡,給寶寶造成傷害。
2. 吹氣,讓異物隨氣流沖出來
讓寶寶用手將兩隻耳朵摀住,父母用手指按住沒有異物的一側鼻翼,然後用嘴巴對準寶寶的口腔輕輕吹氣。通常,異物進入鼻腔後,鼻內分泌物增多,鼻腔變滑,當氣流沖過便可帶出鼻腔異物。
小提醒:如果你很難判斷異物是否已被取出,或者寶寶仍然感到不舒服,需立即帶寶寶到醫院作進一步的檢查。
需送醫院處理的情況!
當一些小東西,例如:彈珠、小積木、大頭針等,進入寶寶的鼻子或耳朵裡,卻拿不出來的時候,千萬不能勉強,應該立即帶著寶寶去耳鼻喉科就診。
如果有小飛蟲跑進去,可以先用手電筒照射(因為小蟲子都有趨光性),如果小蟲子仍不出來,可以用橄欖油12滴進行殺蟲,再讓寶寶用力擤鼻子(按住沒進入異物的鼻孔,用力擤)擤出異物,如果還是不行則應儘快帶小寶寶去醫院耳鼻喉科就診。
醫生會怎麼把異物取出來?
如果是鼻子異物,醫生可能會堵住寶寶的一個鼻孔,讓你用嘴貼住寶寶的嘴,往裡快速吹氣,把異物弄出來。
醫生還可能會用鑷子一樣的小鉗子或抽吸機把異物弄出來(如果寶寶耳朵裡有蟲子,醫生可能先用礦物油把蟲子粘住)。如果異物是金屬的,醫生也許能用磁鐵吸出來。
如果取異物的過程特別複雜,為了把異物弄出來,醫生可能需要給寶寶使用鎮靜劑。
等異物出來後,醫生還會再次檢查寶寶的耳朵或鼻子,看看裡面還有沒有其他異物。醫生也許還會給寶寶開滴鼻劑、滴耳劑或抗生素藥膏來防止感染。
怎麼防止鼻子異物和耳朵異物?
雖然看到寶寶把東西放進鼻子和耳朵裡可能挺可笑的,但事實上這樣做很危險,因為異物留在裡面,會引起感染和長期損傷。
你應該確保寶寶玩的所有玩具都適合他的年齡,玩具上沒有寶寶能拽下來放進耳朵或鼻子裡的小部件。另外,你任何時候都要在他身邊看好他。
資料來源:寶寶中心、中國早教網、我愛購物網
媽媽育兒百科 整理
媽媽育兒百科發表。請正確引用網址:(複製必究)









*******************************************************************************
寶寶卡魚刺處理預防10要點
導讀:寶寶喜歡吃魚,魚肉易消化富含豐碩磷脂、蛋白質對寶寶成長發育很重要,但常常不小心魚刺卡寶寶不在咽喉,家長常用吞飯喝醋錯誤方法,魚刺刺越擠越深,加深了寶寶的痛苦。
讓寶寶健康吃魚不卡刺,與懂得卡魚刺正確處理方法。是每個媽咪必學的功課。
寶寶正確吃魚的方法
吃魚有一定的「危險」,但是也不能因為怕扎到魚刺就不吃,爸媽給寶寶吃魚,更要注意以下幾點。
要點1:寶寶還小不能自己剔魚刺時,爸爸媽媽一定要細心再細心,一定要保證把魚刺剔除乾淨再給寶寶。
要點2:種魚的魚刺主要在什麼部位,提醒孩子避開刺多的部位,同時注意監督。
要點3:如果怕魚刺卡著孩子,選魚時,盡可能挑選鱈魚、青魚、黑魚、鱸魚、黃鱔、草魚等這類魚肉中沒有大刺的魚。
要點4:在吃鯽魚、鰱魚等這類魚刺相對比較多的魚肉時,魚腹部位的魚肉因?沒有魚刺,吃起來比較安全。另外、魚皮既有營養又無魚刺可以放心給寶寶吃。
要點5:選擇做魚的方法時,要考慮孩子,盡量做一些魚刺較少、較大、容易剔刺的魚給寶寶吃,也可以選擇燜酥魚等使刺酥軟的做法
要點6:烹飪3歲以下寶寶吃的魚,盡可能做成魚肉丸子或者是魚肉羹。
要點7:寶寶吃魚時,教導他要專心,細嚼慢嚥,不要多說話,更不能邊吃邊玩。
卡到魚刺錯誤處理方式
吞飯、喝醋,專家說這樣做,很危險!
要點8:錯誤方式吞飯
為什麼錯誤?
危險1、咽喉食道較為柔軟,用飯團擠壓尖銳魚刺,會把魚刺越擠越深,很容易刺入黏膜內。
危險2、有可能將魚刺推入食道或咽喉更深處,使魚刺更難取出。
危險3、促使魚刺刺破血管可能造成大出血。
危險4、刺破黏膜造成感染、化膿。
寶寶卡魚刺,有些家長會採取讓孩子吞嚥飯糰和喝醋的方式來處理,但是這兩種處理方法是不正確的。
要點9:錯誤方式喝醋
希望能將魚刺軟化掉,再行吞嚥。
為什麼錯誤?
誤解:用醋液軟化魚刺是一種誤解,而且醋液僅在喉嚨裏停留數秒鐘,對軟化魚刺沒有任何用處。
寶寶卡到魚刺怎麼辦?
正確處理方式
要點10:正確方式:
先確認是否有魚刺卡喉嚨,有時會因為孩子進食過快,魚刺擦傷黏膜,造成魚刺卡住喉嚨的假相。給寶寶餵些溫開水,觀察他吞嚥的情況。
如果寶寶吞嚥時有痛苦的表情,甚至有反胃、嘔吐的現象就表明的確有異物卡在孩子喉部。
另一種確認有魚刺卡喉的辦法,讓寶寶張開嘴,大人用手電筒照照看,如果看見有魚骨,爸媽切切不可用手去挖,以免魚刺陷得更深。應直接送至醫院請耳鼻喉科醫師來處理。
參考來源:39健康網,搖籃網,搖籃網育兒幫,家有寶寶,懷孕知識網
媽媽育兒百科 整理
媽媽育兒百科發表。請正確引用網址:(複製必究)
資料來源http://mombaby.tw/article1676.html








*********************************************************************************

孩子安全教育訓練10大方法

導讀:因為父母不可能24小時跟在寶寶身邊,所以從小就要教導寶寶基本的安全訓練才能讓他巧妙的避開這些危險。今天小編就來教導新手爸媽們訓練寶寶安全教育的方法有哪些,讓您簡單的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
一、幼兒安全基本教育
1、危險時可打玻璃
孩子需要明白,當遇到危險時,孩子自身是最重要的,他可以隨意的破壞身邊的物品,如果它們阻礙了孩子逃跑的路線。
2、避免發生性侵害
3歲以上的孩子來說,可以進行這樣的教育了,告訴孩子身體哪些部位是隱私部位,如何保護好自己的隱私部位,是爸爸媽媽應該重視並要做好的事情。
3、生命需放在第一
讓孩子愛自己,就要允許孩子表現出真實的自私自利。孩子愛自己才能做到自我保護,真正理解生命第一,財產第二,理解為何有了危險自己應該先跑。
4、遇到危險要先跑
應該主動去劃定勇敢的界限,避免孩子為了勇敢而表現出莽撞衝動的行為傷害自己。具體到某件突發的危險事件,任何時候都必須告訴孩子,遇到危險他應該先跑。
二、兒童安全教育方法
1 懂得去減輕傷害
日常生活中,家長應教給寶寶簡單的應對意外傷害的方法,如手指被割傷、流鼻血、被開水燙了時,應怎樣減輕傷害等等。
2 學會面對陌生人
讓寶寶獨處家中時,家長應仔細叮囑寶寶不給陌生人開門,同時告誡寶寶不要隨便出門,以免走失。如果走失,心裡一定要沉著不慌張,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應就近找員警叔叔尋求幫助。
3 讓寶寶知道事項
應讓寶寶牢記父母姓名、家庭和幼稚園地址及家裡和爸媽電話;懂得匪警、火警、交通事故急救等重要電話的打法;讓寶寶知道附近的派出所(報警點)的具體位置等,以備寶寶發生緊急情況時使用。
三、其他安全教育訓練
1、理解摔下可怕
隨著運動能力的發展,寶寶特別喜歡登高爬上,在這個階段,大人們要不厭其煩地告訴小寶貝,不要隨便往高處爬,如去爬窗臺、從小床裡往下跳、去爬陽臺的欄杆往下觀看,以及自行打開窗戶的插銷等。
2、講解電器使用
教一些簡單電器正確使用,並小孩在大人的指導及看護下使用。可能一開始沒什麽用處,但加以時日會有成效的。如此進行啟蒙,會使小寶貝在日後長大後,也會對危險物品的使用保持謹慎認真的態度。
3、教育玩火恐怖
大人在生活中首先要以身作則,如吸煙時,務必養成馬上熄滅煙蒂的習慣,絕對不可以在床上吸煙;由於廚房處最易著火,所以要準備滅火器。這樣做會無形地影響著小寶貝,他可能會聽大人的話不去玩易燃物品。







******************************************************************************
寶寶安全莫輕忽 教育幼兒自我保護
導讀:寶寶滿周歲後,已經學會說話、走路了,這個階段的幼兒對周圍的事物都充滿好奇心,卻不知道周圍環境的安全隱患。所以寶寶一周歲以後,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對寶寶進行安全教育了。該如何正確有效對寶寶進行安全教育,家長一起來關心。
一、幼兒安全教育的原則
1、集中教育,正面引導
幼兒的記憶力和理解力還處於發展階段,對他們僅僅進行說教是不行的,因為孩子聽後很快就忘記,很難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對幼兒進行集中的安全教育就顯得非常必要了。由於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弱,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宜採取正面引導。
2、隨機教育,及時提醒
集中進行安全教育後,還應在日常生活中隨機進行,應滲透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孩子年齡小,自我保護意識差,每次外出前、放假前的安全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
3、有效的危險後果教育法
簡單的說教並不能引起孩子足夠的重視,反复叮囑又會引起孩子厭惡。適時適當地將“危險後果”告訴幼兒,不僅可使幼兒從不同側面了解事物的本質,還能讓他們學會在一些特定情況下的自我保護
二、寶寶要進行哪些安全教育
1、防止意外教育
要告訴寶寶,什麼東西是會給他帶來傷害的。寶寶都喜歡登高爬低,爸爸媽媽要常提醒寶寶,不去危險的地方,不做危險的動作。在室外活動時,要讓寶寶知道躲避汽車。不要在小區的馬路中間玩,不要在橫穿馬路時猛跑,要告訴他車來後躲避的方式。
2、防止走失教育
在寶寶剛學會說話時,就要告訴他家庭地址、爸爸媽媽的姓名、自己叫什麼,再大一點,最好能讓寶寶知道爸爸媽媽的電話和單位。如果注意教育,3歲內的寶寶完全可記住上述內容。
3、防止傷人教育
寶寶在小區裡玩耍,會有很多相熟的小朋友一起玩。寶寶在遊戲中常不知輕重,有時就會傷著對方或被對方傷害。要告訴寶寶不能拿石頭、棍子打人,也不能用手去觸對方的眼睛,不要用力去推倒小朋友,不要咬小朋友等等。
4、分清魯莽和勇敢
崇尚勇敢精神是寶寶的共性。但是,寶寶尚小,往往不清楚什麼是勇敢,什麼是魯莽,如果電視中的“英雄”做了什麼勇敢之舉時,要告訴寶寶,這是不應該學的。如果寶寶魯莽地要做什麼危險的事時,要及時想辦法防止出危險,並妥善處理。
三、寶寶安全教育的好方法
1、通過環境教育
父母可以試一試環境教育的方法,在家中貼一些形象的圖片、安全標誌、照片等,。對年齡大一點寶寶,父母還可以鼓勵他們把平時聽到、知道的安全隱患畫下來,像其他家庭成員和客人介紹,寶寶的印象就更深刻了。
2、通過遊戲教育
寶寶樂於在遊戲中學習,父母可以通過情景遊戲、角色遊戲的方法,滲透安全教育。例如要教育寶寶不要輕信陌生人,可以創設寶寶一個人在家的情景,媽媽扮演陌生人敲門,寶寶要怎樣應對?遊戲以後,父母可以問問寶寶如果真的碰到不認識的人,要怎麼辦?讓寶寶動腦筋回答。
四、兒童安全文章 延伸閱讀
文章來源:尋醫問藥、母嬰頻道、寶寶樹、太平洋親子網
媽媽育兒百科 整理
媽媽育兒百科發表。請正確引用網址:(複製必究)







*******************************************************************************
嬰幼兒乘車安全注意守則
導讀:現代家庭,夫妻和父母往往不在一起居住,可愛的寶寶出生後,爸爸媽媽可能經常要帶他出門,去探望外公外婆和祖父母。乘坐各種交通工具時如何才能讓寶寶更安全,肯定是爸爸媽媽們最關心的事情,寶寶乘車安全攻略,下面一起來關心。
一、帶兒童駕車四不宜
1、不宜坐副駕駛位置:副駕駛座位對孩子來說很危險,當車子急刹車時,副駕駛位置上的嬰幼兒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固定,頸部將遭受巨大的外力,傷及頸椎甚至腦部。有的車備有安全氣囊,可它對於孩子來講,反而會起反作用。
2、不宜成人抱著坐:許多家長乘車時抱著孩子,以為這樣很安全。事實上。因為孩子坐得比較低,頭部剛好在家長的胸部,如果發生猛烈碰撞,家長的胸部會自然向下壓,猛烈壓下孩子的頭頸,對孩子造成極大的損傷。
3、不宜小孩繫成人安全帶:孩子使用成人的安全帶,如果系得太緊,在車禍時可能會造成致命的腰部擠傷或脖子、臉頰的壓傷。如果系得太松,發生猛烈碰撞時,兒童又可能會從安全帶和座椅之間的空隙飛出去。
4、不宜讓孩子在車內玩耍:在行駛過程中,孩子會隨著車子的運動前後左右搖晃,孩子專注于玩耍會忽略自我保護,如抓住把手等,這就容易撞到車內硬物。同時,一些較硬的玩具也可能在不規則運動中傷害孩子。
二、兒童安全乘坐公車必知
1、忌背孩子上車:您抱孩子上車時,小兒應在前,您在後。千萬不要背孩子上車,否則,司機關門時看不見,氣門一關,容易將小兒的頭軋在兩扇門之間,造成頭部軋傷。
2、忌坐前排:上車後,如有座位可選,不要坐在第一排。因急刹車時,由於慣性作用會使身體向前沖,第一排座位前面沒有阻擋物,慣性衝力可將人摔得很遠而造成外傷。
3、忌坐左側座位:上車後儘量讓小兒坐在駕駛員的右側。從車禍調查情況來看,一般汽車“外檔”車禍發生率較高,而“內檔”較少。相對來說,坐在駕駛員的右側比較安全。
4、忌不扶欄杆:您帶孩子上車後沒有找到座位時,一定要看管好孩子,讓小兒一手抓住欄杆,另一手由您攙著,以防急刹車。學齡兒童單獨乘車時,也要用手抓住欄杆,以防發生意外。
三、嬰幼兒乘火車的學問
1、列車開動後,寶寶一般都會在列車的顛簸中昏昏欲睡。為了使他睡個安穩覺,建議媽媽們帶上他喜愛的玩具、常蓋的小毯子和他的小枕頭,這些東西的熟悉氣味不會使他突然驚醒。
2、旅途中讓寶寶聽他常聽的音樂也會使他安靜下來。出發前記著帶個小答錄機和寶寶喜歡的音樂和兒歌磁帶。
3、寶寶只要醒著就會動來動去,爸爸媽媽多領著寶寶在車廂裡走走,指給他看一些陌生的東西。白天火車停車時,帶他下車走走,呼吸一會兒新鮮空氣,對寶寶的情緒大有益處。
資料來源:搖籃網 飲食指南 太平洋親子
媽媽育兒百科發表。請正確引用網址:(複製必究)








*********************************************************************************
夏天寶寶海邊行 安全及飲食注意
導讀:炎炎夏日,許多父母會帶家裡的寶寶去涼爽的地方消暑,此時海邊就是個很好的選擇,但是年紀小的幼兒去海邊有什麼注意事項呢?今天就讓小編為各為爸媽解吧,讓您跟家裡的寶貝都能玩得清涼又開心。
一、幼兒海邊行準備
1、帶件長袖衣
海邊早晚溫差大,除了現在在家的日常裝備,為保險起見還是給寶寶帶上兩件薄薄的長袖衣服,保暖也防曬。在衣服準備的數量上,也要充分考慮這裡的潮濕天氣,洗完的衣服至少晾兩天才能乾。
2、選擇防曬霜
盡可能選擇物理性防曬霜,即含氧化鋅和二氧化鈦成分的,化學性防曬霜會被皮膚吸收,不宜使用。媽媽們可以注意標籤:不含氨基苯甲酸、不含防腐劑、不含香精,儘量不用噴霧狀的,因為寶寶容易吸入或對眼睛有刺激。
3、睡著時出發
開車的話大概要兩個多小時,最好選擇寶寶睡覺的時間出發,這樣大人也能歇會兒,要不然讓這麼小的孩子在密閉的空間裡老實地待這麼長時間實在是有點困難。
4、景點別太多
如果寶寶太小的話,建議不要把行程安排的太滿,要不寶寶會太累,出現情緒不好,就比較難帶了。
二、兒童吃海鮮須知
1、吃活的海鮮
了減少吃海鮮引發的食物中毒,儘量選購活的,有甲殼的海鮮,在烹調前要用清水將其外殼刷洗乾淨。貝殼類海鮮烹煮前,在淡鹽水中浸約一小時,讓它自動吐出泥沙。
2、別配水果吃
海鮮中的魚、蝦、藻類等都含有比較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等營養物質。如果把它們與含有糅酸的水果,如葡萄、石榴、山楂、柿子等同食,不僅會降低蛋白質的營養價值,這種物質刺激腸胃,會引起人體不適,出現嘔吐、頭暈、噁心和腹痛腹瀉等症狀。
3、別馬上游泳
吃海鮮後,一小時內不要食用冷飲、西瓜等食品,且不要馬上帶孩子去游泳。
三、海邊安全的注意
1、作安全防範
在海裡,你可能會遇到強大的回頭浪或者暗流。有的海流或暗流速度非常快,往往你還沒有察覺,就已經被捲入海浪之中,被帶離海岸。因此一定要有一個成人始終陪伴在孩子身邊。
2、小心小碎片
如果海灘表面粗糙,佈滿碎石子兒,讓孩子穿上涼鞋,要用塑膠容器裝飲料,以防不小心打碎玻璃瓶被劃傷寶寶。
3、別離岸太遠
不要帶孩子游得離岸邊太遠,且海裡的浪花有可能把孩子撲倒,因此要告訴孩子一定要跟在大人的身邊。如果海浪變大,要馬上上岸。







********************************************************************************
帶寶寶出去玩 安全注意及建議
導讀:多到戶外走走有助於孩童的身心發育,也能夠刺激大腦的發展,但是,在帶寶寶郊遊時一定要做好安全準備,防止意外的發生。今天就跟大家說說哪些是寶寶踏青的準備事項及需要特別的注意的。
一、寶寶踏青的準備
1、足夠的睡眠
踏青前一天晚上不能睡得太遲,要保證足夠的睡眠,這樣,第二天踏青時孩子才會感到精力充沛。
2、乾糧和水果
準備一些乾糧和水果,以便中途饑餓或口渴時用。也可準備好小魚網、小桶,以便到達目的地時到池塘中撈小魚。還可準備一些體育用具,如羽毛球、小足球,以便娛樂時用。
3、常用的藥物
帶一些常用藥物。如萬金油、風油精、薄荷膏,止血的雲南白藥、創可貼、暈車暈船藥、止瀉藥。最好在藥物包裝上貼上標籤,寫明使用劑量、適應病症。
4、帶上一把傘
帶上一把傘、一頂帽子。傘,下雨可以擋雨,晴天可以遮陽。給孩子多帶一件外套,防止晚間回家時天氣轉涼。給孩子準備一頂帽子,它不僅可以保暖、遮陽、擋雨、防風,在樹木多的地方,還可以避免蟲子或蜘蛛絲的侵擾。
二、交通安全最重要
1、要有自己座位
每個孩子都要有自己的座位。2歲以下或體重不足18公斤的孩子在飛機上,都應使用嬰兒安全座椅,並確保孩子系好安全帶。
2、坐飛機注意
注坐飛機時不要讓孩子坐在靠近過道的座位上。小孩子喜歡伸出手去四處探索,很容易就會被過往的人或服務車撞傷。一定要陪孩子一起去洗手間。
3、坐在車後座
坐汽車出行時,小孩應該坐在車後座,絕對不可以坐在副駕駛座上,抱著孩子坐在副駕駛座上是最危險的,孩子充當了你的安全氣囊。確保鎖好孩子觸手可及之處的門窗。扔掉車廂裡所有類似於洗滌劑之類的有毒物質。
4、重物應收好
車內重物應該收好。可以將小型沉重物體安置在座位下,這樣在突然刹車時它就不會沖出去了。同樣的道理,車廂中的旅行箱等物品都必須放置妥當。
三、其他踏青的須知
1、要避免中暑
春天天氣多變,中暑是常見的疾病,體溫調節中樞還沒發育成熟的寶寶是易感人群。中暑嚴重會危及生命。帶寶寶到戶外玩,最好讓寶寶在樹陰下玩耍,避免陽光的暴曬。不做劇烈運動,以防孩子出汗過多,引起虛脫。
2、及時的補水
及時補水。要隨身備一瓶白開水、酸梅湯、西瓜汁或綠豆湯,玩一會兒給寶寶喝幾口,防止體內缺水,但一次不宜太多。
3、急救的處理
如果孩子吃東西不慎讓異物進入氣管,應立刻打119求救,因為救護車上配備專門的醫生和設備,可以及時搶救孩子,而自己抱孩子去醫院,反而容易使異物在氣管中進一步深入,導致問題加重。
文章部分摘自愛美媽媽網 鳴星育兒網 搖籃網
媽媽育兒百科發表。請正確引用網址:(複製必究)








*******************************************************************************
兒童乘車安全6大注意及叮嚀
導讀:假日到了,父母會趁著工作閒暇時間帶寶寶出外去玩耍,而在乘車時很多父母會抱著寶寶,但這樣真的安全嗎?幼兒乘車又有哪些需注意的安全須知呢?現在,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幼兒乘車安全須知與注意吧。
一、幼兒乘車安全注意
1、車內堆裝飾品
對於車內裝飾,絕對不能有尖銳和硬的東西,這樣才能保證在發生事故時兒童不會因為撞擊到它們而受傷害。
2、坐在副駕駛座
孩子不適合做副駕駛,有的車具有雙氣囊,一旦發生危險氣囊迸開,擋在人與車體之間,使人免受傷害。但由於孩子上身較矮,氣囊迸開的位置往往是在孩子的頭頂,非但保護不了孩子,反而會造成傷害。
3、孩子自己下車
車門開啟時如果推不到位,會造成車門微微回彈。對稚嫩的孩子來說,這有可能夾傷小朋友的手指。駕駛座父母不清楚車子開門的另一側的路況和交通情況,建議年輕的父母最好親自下車給孩子開車門、關車門。
4、抱著孩子乘車
(1)當汽車在行駛時突然緊急刹車,在慣性的作用下家長根本無力保護懷中的孩子。
(2)孩子坐得比較低,頭部剛好在家長的胸部時,如果發生猛烈碰撞,家長的胸部會自然向下壓,猛烈壓下孩子的頭頸,對孩子造成極大的損傷。
二、小孩乘車安全注意
5、孩子不留車內
孩子誤動車內開關的可能性已經做了防範,但卻忽略了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夏季車內高溫易中暑。父母應警惕兒童車內中暑,並儘量減少讓孩子單獨留在車子裡的機會。
6、途中不逗孩子
父母邊開車,邊與孩子聊天、講故事,甚至說笑,這樣開車可是暗藏風險的。視線離開前方路面,轉向後排小孩的刹那,最有可能就是追上別人車尾的時刻。這個時候或許對小孩造成的傷害更大。
三、寶寶乘車安全叮嚀
1、儀錶板需清理
把車座前儀器上與車座後的平架臺上清理妥善,若突然煞車,不至於有“百物齊飛”之現象。
2、跳過尖峰時刻
儘量不要在交通高峰時刻或假日擁擠的時候,獨自載著你的寶寶到處兜風,僅就交通狀況之壓力而言,你已是劍拔弩張了,怎堪吵鬧的寶寶再予以分心。
3、安全椅的溫度
夏天時,務必先檢查安全椅的表面溫度。你寶寶一旦嘗到滾燙的熱情滋味,你想再叫他坐回去,那就有如登天之難了,天氣炎熱時,關上車門之前,先鋪一塊浴巾在安全椅上,下次要坐的時候再拿開。
文章部分摘自百度經驗 小精靈兒童網站 搖籃網
媽媽育兒百科發表。請正確引用網址:(複製必究)







*******************************************************************************
訓練孩子危機處理 從小開始做起!
導讀:有時候父母無法時時刻刻都在孩子的身邊保護看照他們,所以從小教導孩子培養危機意識是很重要的,現在就讓小編來跟父母們分享哪些是應該要從小培養給孩子危機意識吧!讓您即使無法時時看照孩子,孩子也能學會避開這些危機。
一、小孩危機素質養成
1、學會環境評估
家長不僅要關注孩子加減乘除學得怎麼樣,還要教給孩子如何確保自己的生命安全,以提高孩子對環境安全的評估能力。有了對安全形勢的評估能力,孩子的行事就會小心規範起來。
2、避險身體素質
家長應該讓孩子在大自然中練習奔跑跳躍,在游泳池裡學會擊水游泳,在模擬危機中學會避險逃生。這樣孩子既增強了體質,鍛煉了意志品質,又培養了受挫意識和生存能力,能很大程度地減少此類悲劇的發生。
3、要有鎮定心理
許多孩子多是被動依賴成人解決問題,缺乏積極主動的交往能力,造成孩子積極生存能力差,遇到危險慌亂不敢呼救。因此家庭安全教育就是要將孩子培養成識險、避險、會求救的人,這樣孩子才會成為自己生命的管理者。
二、教導兒童自我保護
1、要有防人之心
告訴孩子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邀請,不要接觸自己不瞭解的物品,不要去自己不熟悉的地方,等等。這樣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孩子受到陌生人、動物或者危險物品的傷害。
2、熟悉自家情形
我們要讓孩子記住並能夠清楚地表述自己和父母的姓名、家庭電話、家庭住址、父母的行動電話等資訊。這樣,孩子在迷路或者走失的時候,就可以向員警求助,並且能夠在員警的幫助下順利回到家中。
3、意識危險存在
有些意外的發生並不僅僅是因為孩子自我保護意識差,就像某些交通事故一般,即使是遵守交通規則,也有可能會遇到突如其來的飛車。應該讓孩子意識到危險的存在,讓他懂得任何地方都不是絕對安全的。
三、建立幼兒危險概念
1 強化安全概念
可以在孩子的胸前劃一條安全線,高度大概在胸口的位置,家長要告訴孩子如果窗戶或者欄杆達不到這條線,就不要將身體探出去,並且要在生活中不斷找機會重複強調這個概念。
2 安全教育訓練
幼兒的安全教育之所以難做,就是因為大多數小孩子沒有危險的意識,不知道什麼樣的行為會有危險的後果。孩子的父母尤其是幼兒的父母應該特別注意,安全教育訓練是要幫助孩子建立危險的概念。
文章部分摘自唐宋元明家庭教育 博客 人民網
媽媽育兒百科發表。請正確引用網址:(複製必究)
資料來源http://mombaby.tw/article6334.html







********************************************************************************
意外緊急應變有一套

媽咪寶貝 3月號 NO.165
採訪撰文/巫曉嵐
諮詢/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
模特兒/淘氣弟弟阿寶&帥氣爸比Lawrence
攝影/檸檬巷館(02-87978477)
稚嫩的小寶貝在成長過程中,時時刻刻都有可能發生不可預期的意外事件,爸爸媽媽除了應該事先做好各種預防措施,還要學會意外狀況發生時的緊急應變對策,以求減少意外發生並降低傷害程度!
兒童安全不NG
前些日子在新北市,24小時內連續發生兩起幼兒墜樓死亡事件,再度引發社會大眾關注兒童安全議題。根據統計,臺灣每天平均約有近4名兒童因意外事故而受傷或死亡,意外事故佔兒童死因第一位,其中以4歲以下的幼兒居多,且男童因意外死亡的機率又高於女童。
一個疏忽,意外就來
多年來致力推動兒童保護法令與宣導兒童安全的靖娟兒童安全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表示,兒童發生意外的原因,通常都是由於照顧者的疏忽所致,未善盡照顧職責或未做好安全防範,再加上學齡前幼童有著喜歡探索、天生好奇的心性,只要稍不留意,即使是身處最安全的居家環境,也可能處處暗藏危險。
常見的兒童意外除了交通災害之外,其他如:墜落、壓砸夾刺割傷、窒息、燒燙傷、跌撞傷等,大多數是發生在一般人認為最安全的居家環境中,林月琴執行長提醒家長,帶孩子出門需格外注意交通安全,務必提供給寶貝最足夠的保護措施;平時也要隨時審視以及改善家中的安全死角,積極做好居家安全防範措施,才能確保寶貝能平平安安出門、健健康康成長!
嚴禁放任幼童獨處
最安全的地方往往容易發生意料不到的意外,對於幼童來說更是如此,《兒童與少年福利法》明訂,不可讓6歲以下的兒童獨處,或交由不適當之人代為照顧,違者可處新臺幣300015000元之罰鍰。
林月琴執行長表示,《兒少法》的規定立意雖好,卻仍有模糊之處,以居住在大樓、公寓的民眾來說,一樓相隔就已是離開住家範圍;而住在透天厝的民眾,就算分處不同樓層空間,也還算是在住家環境內。兒童獨處時最容易發生不當用火、用電以及墜樓事件,為了安全起見,林月琴執行長提醒家長,不但務必遵守不可單獨將孩子留置在家中的原則,且最好隨時讓孩子待在視線範圍內。
7大兒童意外預防與應變
根據靖娟兒童安全基金會所做的兒童安全調查指出,交通事故是發生率最高的兒童意外,約佔近4成比例;其餘意外事故則大多在兒童最常活動的居家環境中發生,以跌倒、墜落事故最多,其次是壓砸夾刺傷,燒燙傷、哽塞窒息、中毒也經常造成兒童重大傷害。
NO.1 交通事故
林月琴執行長指出,臺灣地區機車、汽車使用密度極高,因此車禍事件頻傳,其中又以俗稱「肉包鐵」的機車對孩童的傷害更大,占兒童交通意外比例一半以上,位居第一名;搭乘自用汽車時,未正確使用兒童安全座椅或繫好安全帶,也容易在車禍中加重傷害,甚至孩童因為被大人抱著,反而成為大人的「安全氣囊」,釀成重大死傷。
緊急處理對策
首先檢查呼吸、脈搏、瞳孔大小、意識是否正常,有無出血、腫脹及分泌物;謹記保持呼吸暢通,如孩子出現呼吸困難、呼吸不規律,必要時需立即施以人工呼吸;若有嚴重外出血請先設法止血;懷疑有脊柱骨折的情況,不可輕易翻動、扭曲孩子的身體,搬運時先把頸部固定好,再用擔架運送;若孩子遭受頭部撞擊,2天內出現頭昏、噁心、嘔吐、昏睡等腦震盪徵兆,須立刻送醫檢查。
NO.2 跌倒、墜落
嬰兒時期的寶寶最常發生翻身墜落意外,學步時期則較易跌倒、撞傷,2歲以上的孩童探索範圍更大,不僅活動力大、好奇心強,還喜歡冒險、爬高、跳躍以及鑽洞,但由於缺乏充足的判斷能力,若居家環境有任何安全疑慮,即增加了孩子發生意外的可能性。
緊急處理對策
林月琴執行長提醒,當孩童發生墜落意外時,家長在第一時間需觀察身體有無明顯出血、外傷,再觀察孩子的意識是否清楚;事故發生後2天內如出現頭昏、噁心、嘔吐、昏睡、活動力銳減、意識異常等症狀,需盡快就醫檢查;如為嚴重墜落,首先需保持孩子的呼吸暢通,再將身體平移到擔架上,平穩快速地送往醫院急救。
NO.3 壓砸夾刺割等外傷
林月琴執行長提到,由於學齡前的幼童,對於危險缺乏自知以及自我保護的能力,經常出於好奇或是模仿大人的行為,誤拿了尖銳、易破裂的物品,導致受到切割、穿刺傷害;家中如放置了不夠穩固的大型傢俱,也容易使孩子在四處探索時遭受壓、砸、夾傷。
緊急處理對策
當孩子發生壓砸意外時,首先應移除重物,再檢查身體是否受到傷害;輕微的外傷自行止血、包紮,嚴重出血則在送醫前先緊急止血;若有骨折疑慮,應該先讓傷處保持固定,再緊急送醫治療。
如果是由於銳器插入體內所造成的嚴重穿刺傷害,魯莽地將銳器拔掉反而可能使創傷口出血不止,此時應先使用紗布或棉墊固定在銳器兩側,再以繃帶纏繞包紮,並盡快送孩子到醫院治療。
NO.4 燒燙傷
根據統計,80%的燒燙傷事件是發生在居家環境中,其中有50%以上是兒童。孩童對於火及電器用品充滿好奇,放任孩子獨處,或未妥善收納電器用品,都很容易引發燒燙傷意外。
3歲以下的兒童則較常發生燙傷意外,林月琴執行長表示,有些糊塗的家長幫孩子洗澡前未先確認水溫;或是未妥善收拾家中的熱燙容器(如:熱水瓶、開飲機、湯鍋)及發熱電器(如:熨斗、電鍋、烤箱、微波爐、整髮電器、吹風機),這些都是容易導致孩童發生燒燙傷意外的危險舉措。
緊急處理對策
林月琴執行長提醒,兒童皮膚嬌嫩,同樣的熱力在孩子身上所造成的損害勢必比成人嚴重,「沖、脫、泡、蓋、送」是燒燙燒意外發生時,務必確實遵循的救護原則,迅速將受傷部位以大量清水沖洗10分鐘以上,將傷處浸泡於冷水中小心除去衣物,接著讓傷處持續浸泡於冷水中減少熱傷害作用,之後使用乾淨的布條或紗布覆蓋傷處,再送往醫院進一步治療。
輕度燙傷可先以冷水沖洗傷處,直到傷處皮膚摸起來不再發燙後,塗抹抗生素藥膏再加以包紮;若是遭遇化學燒傷,傷及眼睛、食道等處時,要立即使用大量清水沖洗,決不可等到去醫院再處理。
NO.5 異物哽塞
林月琴執行長提到,13歲的孩童正處於口腔期,在家中四處探索時,喜歡隨手拿起各種細小物品(如:電池、針、鈕扣、玻璃珠、髮夾、硬幣、瓶蓋、花生、瓜子等)往嘴裡放,甚至還一邊嬉戲跑跳,因而增加異物哽塞的發生機率;玩具上易脫落的小零件,以及體積過小的玩具,也是釀成兒童異物哽塞的原因之一;此外,讓幼兒食用年糕、湯圓、小顆粒的堅硬食物,也容易造成噎食。
緊急處理對策
當孩子不慎將異物吞入喉嚨內,若未有哽塞危險,可居家觀察吞食物品是否隨糞便排出;如發生哽塞造成孩子呼吸困難,可緊急施用「哈姆利克急救法」,盡速將阻塞呼吸道的物品移出;假如吞食的物品有融蝕之疑慮(如:電池),則需緊急就醫處理。
NO.6 窒息
除了因異物哽塞而發生的窒息之外,還不會抬頭、翻身的小嬰兒最常因為嗆奶或受到乳房、被子堵塞住口鼻而發生窒息事件;餵奶、餵水或餵藥的方法不正確,也可能造成嗆水或嗆藥,引發窒息意外;另一項常見的兒童窒息因素為溺水,洗澡時間暫時獨留孩子在浴室內,或是戲水不慎跌入水中未即時搶救,都可能釀成悲劇。
緊急處理對策
林月琴執行長強調,當孩童因口鼻遭受悶蓋、異物哽塞或溺水發生窒息時,需在黃金8分鐘內以「心肺復甦術(CPR)」緊急搶救,避免使腦部重創,施作心肺復甦術的同時,應即時連絡救護車,或快速將孩童送往醫院急救。
因溺水而發生的窒息意外,救起後先檢查是否有意識,若口鼻內有淤泥、雜草、嘔吐物應先清除,再視情況進行心肺復甦術搶救。
NO.7 中毒
除了食物中毒之外,孩童發生中毒事件通常為家長疏忽所引起,例如:將藥品、健康食品、酒類飲品、清潔劑、殺蟲劑、化妝品、汽機油等危險物品放置在孩童可輕易拿取的位置,或使用食品容器盛裝上述物品;此外,冬季時節室內門窗緊閉,熱水器無法確實排放廢氣,也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緊急處理對策
當中毒發生時,應盡快找出中毒原因,林月琴執行長提醒家長,只有部分食物中毒可利用催吐方式自行處理,其餘皆需送醫急救,就醫時最好帶著致毒物協助醫生診斷,必要時可保留嘔吐物或排泄物供醫師檢驗。林月琴執行長也建議家長,濃縮清潔劑雖然使用方便,倘若被孩童誤食,治療時將會面臨較大的難度,最好減少使用。
林月琴
學歷: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所博士候選人
經歷:空中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系兼任講師、國立臺北護理建健康大學嬰幼兒保育系兼任講師
現職:財團法人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教育部交通安全教育國小組評鑑委員、臺北市兒童及少年促進委員會第四屆委員
*更多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43月號。http://www.mababy.com/
資料來源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35F9D3E9492F0222








****************************************************************************************************

來自懷孕大小事貼文的相片


國內是否已訂有相關幼童安全椅之檢驗標準規定?如何選購合格之幼童安全椅?

一、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已訂定國家標準(CNS)11497汽車用兒童保護裝置檢驗規定,並自九十一年六月一日起實施進口及國內市場汽車用兒童保護裝置須符合該標準並經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檢驗合格。

二、民眾應選購符合國家標準(CNS)11497汽車用兒童保護裝置並經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檢驗合格,印有商品檢驗標識之安全椅。


小客車附載三名幼童時,如何乘坐?

一、於汽車承載人數合於規定之原則下,如附載三個幼童,而後座空間無法容納安置三個座椅,則第三個幼童可免安置於安全椅,惟應優先將較幼小之幼童,安置乘坐於安全座椅;未安置於安全座椅之幼童,應有成年人在旁照顧。

二、考量國人目前仍普遍存在隨側照料幼童方能安心之觀念,為期以漸進方式讓國人熟悉並瞭解安全座椅才是幼童乘坐之最安全保障,於實施初期二年內,後座空間足以安置三個安全座椅之汽車,若該等汽車後座已安置兩個安全座椅供兩名幼童乘坐,另由兒童以外之其他乘員抱持另一名幼童乘坐於後座照料時,得不列為員警執法之重點,此一處理原則已協調內政部警政署納入執法要領中。




幼兒安全椅對一歲以下的兒童安全嗎?

一、安全椅之安全標準係考量人體工學及車輛結構特性,並經行車安全試驗後訂定,應可適度提供幼童乘車安全。

二、另車禍事故發生時,乘客如無適當之安全保護裝置易受到某些程度之傷害,且瞬間之撞擊常使車上乘客慌忙、不知所措,此時,幼童如能妥適地乘坐於安全椅,應可避免事故之傷害。

三、經由國外相關實驗證明,當十公斤重的兒童在時速四十公里的車上遭到正面撞擊時,由於慣性定律,兒童將瞬間產生30倍(300公斤)往前衝的力量,如果車內的幼童未乘坐安全椅,其乘車安全性會受到相當程度威脅

「小客車附載幼童安全乘坐之實施及宣導辦法」規範之幼童對象及其應依規定如何乘坐?

一、年齡在一歲以下或體重未達十公斤之嬰兒,應放置於車輛後座之嬰兒用臥床或後向幼童用座椅,予以束縛或定位

二、年齡逾一歲至四歲以下且體重在十公斤以上至十八公斤以下之幼童,應坐於車輛後座之幼童用座椅。

三、年齡四歲以下之幼童如因體型特殊顯無法依規定使用者,得選用適當之安全椅。

四、年齡逾四歲至十二歲以下或體重逾十八公斤至三十六公斤以下之兒童,應坐於車輛後座並妥適使用安全帶。


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627725643963768&set=pcb.627725720630427&type=1&perm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