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正確認知 小兒念珠菌 感染



媽媽寶寶 2008/12/19
寶寶因為長時間包著尿布,而導致屁股紅紅已經不是新聞,但是,媽媽要特別注意的是,紅屁股不一定只是尿布疹而已,也可能是所謂的「念珠菌感染」,若是用錯治療方式,反而會讓感染情況愈來愈嚴重,不但讓寶寶不適難耐,媽媽也心疼不已。
http://mag.udn.com/images/mag/it/images/linedot.gif
http://mag.udn.com/images/mag/it/images/spacer.gif
【文/林佩蓉;採訪諮詢/劉建宏小兒科診所主治醫師劉建宏】
紅屁股不只是尿布疹
寶寶因為長時間包著尿布,而導致屁股紅紅已經不是新聞,但是,媽媽要特別注意的是,紅屁股不一定只是尿布疹而已,也可能是所謂的「念珠菌感染」,若是用錯治療方式,反而會讓感染情況愈來愈嚴重,不但讓寶寶不適難耐,媽媽也心疼不已。
念珠菌基本認知 Knowledge 人體內常存有念珠菌
一般人體內常有念珠菌的存在,有研究指出,在口腔及消化管道內有白色念珠菌的存在,比例為2050%;而女性的陰道內也常可以發現念珠菌寄生。劉建宏小兒科診所主治醫師劉建宏指出,念珠菌要產生致病力,是需要一些促進其發育的優良條件,例如:高溫潮濕的皮膚表面、受傷的皮膚或者流汗較多、摩擦較多的部位。此外,患有糖尿病、營養障礙、維生素缺乏、酗酒、衰弱、抵抗力較差的人,都是念珠菌生長致病的良好條件,其中幼兒與老人比較容易得到念珠菌感染,女性陰部也常出現這樣的感染症狀。
5大類型念珠菌感染
1.先天性表皮念珠菌症
【出現時間】胎兒期~出生後12小時內
【造成原因】懷孕時,念珠細菌就經由陰道上行至子宮內感染胎兒所致。
【症狀部位】通常分散出現於頭頸部、身體、四肢等。
由於母體內本來就存有念珠菌,若是向上進入子宮內造成胎兒感染,就有可能使胎兒也受到危害。劉建宏醫師說,若是有受到念珠菌感染的狀況,新生兒在出生時或出生後12小時內,就會出現病徵。先天性表皮念珠菌症可能侷限於皮膚、胎盤或臍帶,但也可能造成全身性感染,而侵犯肺、腎臟或消化道等器官,但皮膚不一定會出現症狀,像這種全身性感染可能造成胎死腹中或出生後立即死亡。不過,通常不會侵犯口腔,這是與「新生兒表皮念珠菌症」最大的不同之處。
2.新生兒表皮念珠菌症
【出現時間】出生後37
【造成原因】新生兒經過產道時,吸入母親陰道內的念珠菌。
【症狀部位】口腔、肛門口、會陰部、全身皮膚等。
新生兒經過產道時,若吸入母親陰道內的念珠菌,出生後便會先出現鵝口瘡症狀,接著念珠菌經由消化系統到達肛門口,因此在幾天後肛門周圍便會出現紅疹。劉建宏醫師表示,皮膚受到念珠菌感染,到出現病徵至少需要3672小時,甚至一星期的時間。因此,新生兒不會在一出生立刻出現念珠菌感染的症狀,但是這種感染疾病會讓皮膚急性發炎、搔癢,所以寶寶會哭鬧不停、徹夜難眠。
  
3.鵝口瘡
【出現時間】出生後37
【造成原因】口腔內常存的念珠菌,因為寶寶抵抗力變差,如:長期使用抗生素、類固醇藥物、後天免疫力差,鵝口瘡就可能出現。
【症狀部位】口頰、齒齦、舌頭、咽喉、食道。
口腔內的念珠菌感染稱之為「鵝口瘡」,好發部位常見於雙頰內側及舌頭表面,肉眼看到的是白色凝塊,有點像是奶垢。劉建宏醫師,媽媽可以用紗布巾包裹手指,試著用一點點力道去擦拭口腔內的凝塊,奶垢是可以被輕易擦起的;若是鵝口瘡,用力擦拭會出血。鵝口瘡情況嚴重的寶寶,在吸奶時會伴隨著疼痛感,導致影響進食意願。
劉建宏醫師建議,媽媽平時可用紗布巾,沾白開水來幫寶寶清潔口腔,一天至少兩次,每次約23分鐘,範圍需含蓋雙頰內側及舌頭表面。相信在完整的防範措施下,必能大大的降低念珠菌對寶寶的侵害。
4.尿布型念珠菌感染
【出現時間】患有尿布疹的時期容易引發。
【造成原因】包裹尿布的皮膚溫熱多濕,很適合念珠菌生長。
【症狀部位】以外生殖器為中心地帶的尿布區域。
尿布型的念珠菌感染與一般的尿布疹,因為出現的部位及症狀有些類似,因此媽媽很容易搞混,若拿了不適用的藥來塗抹,反而會造成反效果。劉建宏醫師指出,屁股因為包覆著尿布,使得皮膚表面溫熱多濕,很適合念珠菌生長,我們可以在紅紅的小屁股上,發現有多數衛星狀小丘疹或膿包,而這些小顆粒的邊緣常有項圈狀的脫屑存在。
一般的尿布疹藥膏,同時都會含有輕微消炎的類固醇、對抗念珠菌及對抗細菌的抗生素及收歛成分,塗抹這種藥膏多少會對輕微的念珠菌生長有抑制作用,雖然消炎殺菌效果不強,沒有很大的改善,但也不致於惡化。但若尿布疹狀況未轉好,媽媽又使用了強效的消炎藥膏,其成分常含有較強的類固醇成分,而這種成分塗抹久了會降低皮膚對念珠菌的抵抗力,使念珠菌有機可乘,才會引發尿布型念珠菌感染。
劉建宏醫師建議,一般寶寶尿布疹處理方式,應以勤換尿布為主,如果要塗抹藥物,須就醫請醫師開立藥物,通常醫師會先使用收斂性質的藥膏,例如:氧化鋅,不會一開始就選擇消炎效果又快又好的類固醇藥膏,避免造成念珠菌感染。
  
5.念珠菌性對磨疹
【出現時間】夏季或常處於容易流汗的環境時。
【造成原因】因流汗、潮濕悶熱不透氣以及磨擦的關係所造成。
【症狀部位】除了尿布區域以外,前頸、腋窩都是好發部位。
念珠菌性對磨疹外觀上與尿布型念珠菌症相同,主要是因為容易流汗的區域,很適合念珠菌生長,尤其較肥胖的寶寶,最容易發生。劉建宏醫師表示,主要是因為肥胖寶寶身上的皮膚皺摺較多且深,如:腋下、乳房下方、凸出的肚子下方、腹股溝或臀部股溝等處,因為流汗、潮濕悶熱不透氣以及磨擦的關係,造成這些地方的細菌、黴菌的滋生,形成常見的念珠菌感染、股癬、體癬、毛囊炎等症狀。在炎熱的氣候環境下,對磨疹很容易復發,不時發炎紅腫,胖寶寶的皮膚狀況便常常亮紅燈。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20081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9JqeSt.cERmoSKqGh4m1jFJM/article?mid=2095&prev=2097&next=2053&l=f&fid=53












*********************************************************
~~紅屁股不只是尿布疹 正確認知小兒念珠菌感染~~
 2008-12-28 14:54:31 發表
更新日期:2008-12-08 記者:文/林佩蓉 採訪諮詢/劉建宏小兒科診所主沠


寶寶因為長時間包著尿布,而導致屁股紅紅已經不是新聞,但是,媽媽要特別注意的是,紅屁股不一定只是尿布疹而已,也可能是所謂的「念珠菌感染」,若是用錯治療方式,反而會讓
 感染情況愈來愈嚴重,不但讓寶寶不適難耐,媽媽也心疼不已。


念珠菌基本認知 Knowledge 人體內常存有念珠菌
一般人體內常有念珠菌的存在,有研究指出,在口腔及消化管道內有白色念珠菌的存在,比例為2050%;而女性的陰道內也常可以發現念珠菌寄生。劉建宏小兒科診所主治醫師劉建宏指出,念珠菌要產生致病力,是需要一些促進其發育的優良條件,例如:高溫 潮濕的皮膚表面、受傷的皮膚或者流汗較多、摩擦較多的部位。此外,患有糖尿病 、營養障礙、維生素缺乏、酗酒、衰弱、抵抗力較差的人,都是念珠菌生長致病的良好條件,其中幼兒與老人比較容易得到念珠菌感染,女性陰部也常出現這樣的感染症狀。

 5大類型念珠菌感染
1.先天性表皮念珠菌症
【出現時間】胎兒期~出生後12小時內
【感染機率】(機率最高5顆星)
【造成原因】懷孕時,念珠細菌就經由陰道上行至子宮內感染胎兒所致。
【症狀部位】通常分散出現於頭頸部、身體、四肢等。
 由於母體內本來就存有念珠菌,若是向上進入子宮內造成胎兒感染,就有可能使胎兒也受到危害。劉建宏醫師說,若是有受到念珠菌感染的狀況,新生兒在出生時或出生後12小時內,就會出現病徵。先天性表皮念珠菌症可能侷限於皮膚、胎盤或臍帶,但也可能造成全身性感染,而侵犯肺、腎臟或消化道等器官,但皮膚不一定會出現症狀,像這種全身性感染可能造成胎死腹中或出生後立即死亡。不過,通常不會侵犯口腔,這是與「新生兒表皮念珠菌症」最大的不同之處。


2.新生兒表皮念珠菌症
【出現時間】出生後37
【感染機率】
【造成原因】新生兒經過產道時,吸入母親陰道內的念珠菌。
【症狀部位】口腔、肛門口、會陰部、全身皮膚等。
 新生兒經過產道時,若吸入母親陰道內的念珠菌,出生後便會先出現鵝口瘡症狀,接著念珠菌經由消化系統到達肛門口,因此在幾天後肛門周圍便會出現紅疹。劉建宏醫師表示,皮膚受到念珠菌感染,到出現病徵至少需要3672小時,甚至一星期的時間。因此,新生兒不會在一出生立刻出現念珠菌感染的症狀,但是這種感染疾病會讓皮膚急性發炎、搔癢,所以寶寶會哭鬧不停、徹夜難眠。

3.鵝口瘡
【出現時間】出生後37
【感染機率】
【造成原因】口腔內常存的念珠菌,因為寶寶抵抗力變差,如:長期使用抗生素、類固醇藥物、後天免疫力差,鵝口瘡就可能出現。
【症狀部位】口頰、齒齦、舌頭、咽喉、食道。
 口腔內的念珠菌感染稱之為「鵝口瘡」,好發部位常見於雙頰內側及舌頭表面,肉眼看到的是白色凝塊,有點像是奶垢。劉建宏醫師,媽媽可以用紗布巾包裹手指,試著用一點點力道去擦拭口腔內的凝塊,奶垢是可以被輕易擦起的;若是鵝口瘡,用力擦拭會出血。鵝口瘡情況嚴重的寶寶,在吸奶時會伴隨著疼痛感,導致影響進食意願。
 劉建宏醫師建議,媽媽平時可用紗布巾,沾白開水來幫寶寶清潔口腔,一天至少兩次,每次約23分鐘,範圍需含蓋雙頰內側及舌頭表面。相信在完整的防範措施下,必能大大的降低念珠菌對寶寶的侵害


4.尿布型念珠菌感染
【出現時間】患有尿布疹的時期容易引發。
【感染機率】
【造成原因】包裹尿布的皮膚溫熱多濕,很適合念珠菌生長。
【症狀部位】以外生殖器為中心地帶的尿布區域。
 尿布型的念珠菌感染與一般的尿布疹,因為出現的部位及症狀有些類似,因此媽媽很容易搞混,若拿了不適用的藥來塗抹,反而會造成反效果。劉建宏醫師指出,屁股因為包覆著尿布,使得皮膚表面溫熱多濕,很適合念珠菌生長,我們可以在紅紅的小屁股上,發現有多數衛星狀小丘疹或膿包,而這些小顆粒的邊緣常有項圈狀的脫屑存在。
 一般的尿布疹藥膏,同時都會含有輕微消炎的類固醇、對抗念珠菌及對抗細菌的抗生素及收歛成分,塗抹這種藥膏多少會對輕微的念珠菌生長有抑制作用,雖然消炎殺菌效果不強,沒有很大的改善,但也不致於惡化。但若尿布疹狀況未轉好,媽媽又使用了強效的消炎藥膏,其成分常含有較強的類固醇成分,而這種成分塗抹久了會降低皮膚對念珠菌的抵抗力,使念珠菌有機可乘,才會引發尿布型念珠菌感染。
 劉建宏醫師建議,一般寶寶尿布疹處理方式,應以勤換尿布為主,如果要塗抹藥物,須就醫請醫師開立藥物,通常醫師會先使用收斂性質的藥膏,例如:氧化鋅,不會一開始就選擇消炎效果又快又好的類固醇藥膏,避免造成念珠菌感染。

5.念珠菌性對磨疹
【出現時間】夏季或常處於容易流汗的環境時。
【感染機率】
【造成原因】因流汗、潮濕悶熱不透氣以及磨擦的關係所造成。
【症狀部位】除了尿布區域以外,前頸、腋窩都是好發部位。
 念珠菌性對磨疹外觀上與尿布型念珠菌症相同,主要是因為容易流汗的區域,很適合念珠菌生長,尤其較肥胖 的寶寶,最容易發生。劉建宏醫師表示,主要是因為肥胖寶寶身上的皮膚皺摺較多且深,如:腋下、乳房下方、凸出的肚子下方、腹股溝或臀部股溝等處,因為流汗、潮濕悶熱不透氣以及磨擦的關係,造成這些地方的細菌、黴菌的滋生,形成常見的念珠菌感染、股癬、體癬、毛囊炎等症狀。在炎熱的氣候環境下,對磨疹很容易復發,不時發炎紅腫,胖寶寶的皮膚狀況便常常亮紅燈。

~原文刊載於20081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
幼兒的皮膚念珠菌症
馬偕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林揚志醫師

念珠菌是一種外表看起來很像酵母菌的黴菌,之所以會稱為「念珠」的原因,是這種菌會不停的發芽,長出一顆顆像念珠一樣圓圓的孢子,也會長出長長的菌絲,這是它的特徵。

CASE案例:
林太太是一位忙碌的職業婦女,小寶寶出生之後,就托給附近一位退休在家的黃太太那裡照顧,平常上班的日子,林太太偶爾下班之後,會順道去探望一下自己的小寶寶,只有在週末、星期假日才帶小寶寶回家享受天倫之樂。

在小寶寶3個月大之前,一切尚稱平安,4個月大的時候,天氣漸漸轉熱,小寶寶的屁股禁不起整天悶在紙尿布裡,常常會潮紅,幫忙托嬰的趙太太經由隔鄰陳媽媽熱心的推薦,送了一支她家小弟以前用剩很有效的尿布疹藥膏,耐心地為林小弟擦了5天,

但是紅屁股仍不見好轉,黃太太心想陳媽媽給的藥膏可能放太久,所以失效了,便急忙跑到巷口的藥局,又買了另外一支藥局老闆說「很強」的藥膏,誰料抹了5天,原來紅色已漸消褪的小屁股,

反而出現一小粒、一小粒紅色的隆起丘疹,夾雜其中,有的是小膿包,周圍還環繞一圈如花圈狀的脫皮落屑,黃太太看了這些變化,不敢絲毫怠慢,趕快通知尚在上班的林太太,帶了小寶寶到醫院去就診。

醫生一看就告訴林太太,林小弟患的是尿布型念珠菌感染,林太太聽了這個病名,心中大為不悅,暗想:「我都已很大方的提供免洗紙尿布給小寶寶使用了,居然寶寶的屁股上還會長出念珠菌?這些念珠菌,一定是黃太太每天早晚在家裡誦經拜佛,手中拿的念珠不乾不淨,才會長出念珠菌,再加上她摸完佛珠後沒有洗手,就替我心愛的小寶寶患尿布,才會染到這種病。」

此時,她雖然口中沒有說出,但是她不悅的神情早已溢於顏面,尤其是她不經意的瞪著黃太太手中那串佛珠時,也是聰明人的奶媽黃太太,心中早已明瞭孩子的媽在想甚麼,

其實她也是滿腹委曲,她又何嘗對林小弟掉以輕心過,一有異常便立刻替他抹藥,沒有效還自掏腰包幫他買藥塗抹,但是也不知道為甚麼,竟會長出這些不明不白的念珠菌,因為自己理虧,只好噤若寒蟬。

這時林太太實在忍不下去,就直截了當的問醫生,這些念珠菌究竟是從哪裡來的?醫生很技巧地笑著回答:「念珠菌在空氣中原本就存在著,遇到寶寶濕濕熱熱的小屁股,

因為很適合它生長,就定居在小屁股上,治療的方法是只要擦藥,就會很快恢復。」說完之後,還對黃太太眨眼,林太太才心甘情願的抱著小寶寶回家。

由上述這個案例,我們來逐一的探討下列問題:
A‧甚麼是念珠菌?
念珠菌是一種外表看起來很像酵母菌一樣的黴菌,在人體最常見的念珠菌是白色念珠菌,所以會稱為「念珠」的原因,是這種菌會不停的發芽,長出一顆顆圓圓的像念珠一樣的孢子,也會長出一條長長的菌絲,這是它的特徵,與念佛用的念珠是八竿子也搭不上一點關係。

B‧哪裡可以發現念珠菌?
白色念珠菌常寄生在動物身上,正常人的身體上也不例外,有人研究,在正常人的口腔及消化管道內也有白色念珠菌的存在,比例為20%50%

在女性的陰道內常可以發現白色念珠菌寄生,在環境中尤其是醫院裡也常可以培養出白色念珠菌。

但是要念珠菌產生致病力,還需要一些發育良好的條件,例如高溫多濕的皮表面、有受傷的皮膚,或者像肥胖的人在摩擦的部位、流汗較多、常要接觸水的人。

此外,皮膚表面比較潮濕,或是有糖尿病、營養障礙、維生素缺乏、酗酒、衰弱、抵抗力較差的人,其他像常服抗生素、副腎皮質荷爾蒙或免疫抑制劑

長期使用等原因所導致的患者抵抗力減弱,均為念珠菌生長致病的良好條件,若以人類而言,幼兒與老年人比較容易得到念珠菌感染。

C‧幼兒有哪些皮膚念珠菌症?
因新生兒對念珠菌沒有免疫力,所以新生兒常可見念珠菌感染所造成的皮膚病,最常見的是尿布型念珠菌感染、念珠菌性對磨疹與鵝口瘡,比較罕見的是新生兒感染表皮念珠菌症與先天性表皮念珠菌症,

以下就依序介紹:
一、尿布型念珠菌感染
像上述的案例就是一個典型,因為屁股包裹尿布使得皮表溫熱多濕,適合念珠菌生長,往往可在瀰滿鮮紅色的小屁股上,發現有多數衛星狀小丘疹或膿包散在,這些小顆粒的邊緣常有項圈狀菲薄麟屑存在。

案例中的林小弟,原來患的只是尿布疹,一般的尿布疹藥膏,往往同時含有輕微消炎的類固醇成份、對抗念珠菌的成份,及對抗細菌的抗生素與一些收歛成份,多多少少對輕微的念珠菌生長有抑制作用,所以雖然消炎殺菌效果不強,沒有很大的改善,但也不致於惡化。

可是案例中的奶媽又跑到藥房去購買「強」的消炎藥膏,一般強的消炎藥膏,往往含有較強的類固醇成份,這種成份塗抹久了會降低皮膚對念珠菌的抵抗力,使念珠菌有機可乘。

所以一般嬰幼兒的尿布疹處理方式,應以勤患尿布為先,如果要塗抹藥物,建議最好先使用收歛性質的藥膏例如氧化鋅,不要一下子就選擇消炎效果又快又好的類固醇藥膏,迫不得已,非使用不可,也須在醫師的監督之下使用,才不會像案例中的趙太太弄巧成拙。

二、念珠菌性對磨疹
除了以陰、股部為中心地帶的尿布區域以外,前頸、腋窩都是好發部位,外觀上看來,與尿布型念珠菌症相同,主要是因為陰、股部、頸部、腋窩都是容易流汗的區域,適合念珠菌生長。

三、鵝口瘡
新生兒在誕生後兩、三天至一星期內,在口腔裏出現軟軟黏黏的白色斑塊,常被誤為舌苔、奶塊,而被忽視。

這些白色膜狀附著物裡面含有念珠菌,可以輕易用紗布擦掉,留下紅色的底,這就是鵝口瘡,尤其是早產兒特別常見。

這些念珠菌有時會蔓延到舌頭、咽喉、食道,除了新生兒之外,免疫力降低的病人,愛滋病的患者,也常有這種病狀。

四、新生兒表皮念珠菌症
新生兒經過產道時,若吸入母親陰道內的念珠菌,出生後首先便會出現鵝口瘡病灶,其後不久在肛圍、陰股部等部位,也會發生如前述的念珠菌感染的症狀,這種疾病大多在出生一星期後皮膚病灶才會出現。

因為皮膚感染白色念珠菌,直到病灶出現至少需要3672小時,甚至27天,不會在一出生立刻出現,這種新生兒表皮念珠菌症又有人稱它為乳兒黴菌性紅斑,因為這個疾病會急性發炎、劇癢、妨礙睡眠,所以嬰兒會哭鬧不停。

五、先天性表皮念珠菌症
一般認為是生產前,經由陰道上行至子宮內感染胎兒所致。皮膚病灶在出生時或出生後12小時內出現,病灶散在性分佈於頭頸部、軀幹、四肢、手掌和腳掌,甚至指甲亦偶見侵犯,侵犯部位以皮膚對磨處、四肢伸側、背部最為嚴重,通常不會侵犯口腔,這一點與前一種新生兒表皮念珠菌症不同。

包尿布部位偶見少量侵犯,呈現紅色丘疹、水包和膿包,四至七天後它們會乾燥,變成發炎後脫皮的現象,並且逐漸自然消退。

先天性念珠菌感染可以是侷限於皮膚、胎盤或臍帶,也可能造成全身性感染,而侵犯肺、腎臟或消化道等器官,但皮膚不一定會出現症狀,像這種全身性感染可能造成胎死腹中或出生後立即死亡。

D‧診斷的途徑為何?
最簡單的目視法可以由臨床特徵來診斷,也可以用氫氧化鉀標本鏡檢,直接由皮膚病灶中的將麟屑或膿包輕輕刮下,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看到孢子與菌絲,這是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

其他像黴菌培養也是確定診斷的一個途徑,不過比較費時,不能馬上得到結果。

E‧治療方法有哪些?
以上各種念珠菌症只要使用局部外用抗黴藥物,可在一星期左右獲得痊癒。

對於有皮膚以外部位感染念珠菌的幼兒,必需局部外用再加口服的抗黴菌藥物,才足以降低皮膚和消化道念珠菌的數目,並降低全身性感染之機會。

綜合各症來說,幼兒的皮膚念珠菌症預後是良好的,只要在新生兒出生後一星期內,每天檢查口腔,觀察有無鵝口瘡的發生,就可以及早治療。

至於有先天性表皮念珠菌症的新生兒,如果出生時體重小於一千五百公克,或有呼吸窘迫現象的病例,預後不良,其死亡率約為50%,需要特別留意,如再有不明原因的皮疹,最好請教醫生。

什麼是念珠菌?
念珠菌或鵝口瘡是一種常見的酵母菌感染,稱為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它屬於真菌的一種,在正常人體都可以找到,包括: 口腔‧ 胃部及腸道‧ 皮膚‧ 陰道通常人體的免疫功能是可以控制酵母增生的,只有在它增生過度的情況下,才會損害健康,這會出現在以下的情況:
1 由於精神壓力或患病削弱了免疫系統。
2 服食抗生素,一併殺死可以制衡酵母的有益細菌,令它乘機增生。鵝口瘡是愛滋病患者最常見的感染之一。

感染念珠菌有什麼病徵?
3 出現在口腔的念珠菌炎症亦叫鵝口瘡。口腔會出現不規則的白色粘膜,刮去粘膜,會發現下面的組織發紅並有痛感。鵝口瘡會令喉部不適,吞咽痛楚,味覺改變,嘔心及食欲不振。若不醫治,它會擴散至喉嚨甚至胃部。

4 陰道感染念珠菌會引致陰部紅腫灼熱,痕癢疼痛,並會分泌粘稠的白色分泌物。念珠菌可以防止嗎?由於念珠菌跟其他細菌一樣正常地存在於人體內,不可能完全清除,亦沒有這個必要。服食抗愛滋病毒藥物可以增強免疫功能,是防止念珠菌增生的最佳方法。

通常醫生並不建議服用藥物來預防念珠菌的感染,除非它經常復發並擴散至喉嚨。

以下是常用的防止念珠菌感染的方法:
1 避免甜食,糖份高的食物與飲料。例如糖果,盒裝早餐麥片,白麵粉加工的食物(麵包,餅乾,蛋糕,炸甜圈餅),葡萄,葡萄汁及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2 服用含活乳酸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的補充劑,市面有膠囊或粉劑可供選擇。

3 進食含活乳酸菌的酸乳酪。

4 使用含茶樹油(tea tree-oil)的漱口露漱口。健康問題念珠菌(鵝口瘡)

怎樣醫治念珠菌感染?
它的治療可以分為兩方面:
1 局部或表面治療,它直接實施於發病的部位,按病情使用不同的方式,例如藥膏(clotrimazole),栓劑(miconazole ,糖錠或漱口藥液(Nystatin)。

2 整體性治療法,一般是內服藥丸,最常用的抗黴藥物包括KetoconazoleNizoral,itraconazoleSporanox)及fluconazoleDiflucan)。有時侯,念珠菌會對這些藥物產生抗藥性,令這些藥物無效。

在這種情況下,可能要使用靜脈注射名稱Amphotericin B的藥物。

3 局部或表面治療通常比較經濟及較少副作用,不過,它可能味道不佳,或需較長時間發揮藥效。

4 整體性療法的費用較高,副作用亦較大,與其他藥物會?生相互作用,但藥效較快。

5 抗黴藥最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及皮疹。‧ Itraconazole Ketoconazole與愛滋病患者常服的藥物會產生相互作用。

6 Amphotericin B 可能會引致貧血及影響腎臟功能。請記住同你的醫生或藥劑師商議相關的副作用,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讓他們知道你正在服用的所有藥物,包括醫生處方及各種成藥,維生素及中草藥。

其他可以減輕感染念珠菌不適的方法:
7 飲食中減少進食辛辣的食物。
8 減少進食柑桔類水果(橙,檸檬,西柚)。
9 用膳及就寢前使用較軟的牙擦擦牙,按摩牙肉,並擦淨舌頭。‧ 如果吞咽困難,可進食較軟質的食物。
10 戒煙酒,因兩者會刺激口腔組織,增加不適。


正確認知小兒念珠菌感染
紅屁股不只是尿布疹
寶寶因為長時間包著尿布,而導致屁股紅紅已經不是新聞,但是,媽媽要特別注意的是,紅屁股不一定只是尿布疹而已,也可能是所謂的「念珠菌感染」,若是用錯治療方式,反而會讓感染情況愈來愈嚴重,不但讓寶寶不適難耐,媽媽也心疼不已。

念珠菌基本認知 : 人體內常存有念珠菌
一般人體內常有念珠菌的存在,有研究指出,在口腔及消化管道內有白色念珠菌的存在,比例為2050%;而女性的陰道內也常可以發現念珠菌寄生。

念珠菌要產生致病力,是需要一些促進其發育的優良條件,例如:高溫潮濕的皮膚表面、受傷的皮膚或者流汗較多、摩擦較多的部位。

此外,患有糖尿病、營養障礙、維生素缺乏、酗酒、衰弱、抵抗力較差的人,都是念珠菌生長致病的良好條件,其中幼兒與老人比較容易得到念珠菌感染,女性陰部也常出現這樣的感染症狀。


5大類型念珠菌感染
1.先天性表皮念珠菌症
a.【出現時間】胎兒期~出生後12小時內
b.【造成原因】懷孕時,念珠細菌就經由陰道上行至子宮內感染胎兒所致。
c.【症狀部位】通常分散出現於頭頸部、身體、四肢等。
由於母體內本來就存有念珠菌,若是向上進入子宮內造成胎兒感染,就有可能使胎兒也受到危害。

若是有受到念珠菌感染的狀況,新生兒在出生時或出生後12小時內,就會出現病徵。先天性表皮念珠菌症可能侷限於皮膚、胎盤或臍帶,但也可能造成全身性感染,而侵犯肺、腎臟或消化道等器官,但皮膚不一定會出現症狀,像這種全身性感染可能造成胎死腹中或出生後立即死亡。

不過,通常不會侵犯口腔,這是與「新生兒表皮念珠菌症」最大的不同之處。

2.新生兒表皮念珠菌症
a.【出現時間】出生後37
b.【造成原因】新生兒經過產道時,吸入母親陰道內的念珠菌。
c.【症狀部位】口腔、肛門口、會陰部、全身皮膚等。
新生兒經過產道時,若吸入母親陰道內的念珠菌,出生後便會先出現鵝口瘡症狀,接著念珠菌經由消化系統到達肛門口,因此在幾天後肛門周圍便會出現紅疹。

醫師表示,皮膚受到念珠菌感染,到出現病徵至少需要3672小時,甚至一星期的時間。因此,新生兒不會在一出生立刻出現念珠菌感染的症狀,但是這種感染疾病會讓皮膚急性發炎、搔癢,所以寶寶會哭鬧不停、徹夜難眠。


3.鵝口瘡
a.【出現時間】出生後37
b.【造成原因】口腔內常存的念珠菌,因為寶寶抵抗力變差,如:長期使用抗生素、類固醇藥物、後天免疫力差,鵝口瘡就可能出現。
c.【症狀部位】口頰、齒齦、舌頭、咽喉、食道。
口腔內的念珠菌感染稱之為「鵝口瘡」,好發部位常見於雙頰內側及舌頭表面,肉眼看到的是白色凝塊,有點像是奶垢。

媽媽可以用紗布巾包裹手指,試著用一點點力道去擦拭口腔內的凝塊,奶垢是可以被輕易擦起的;若是鵝口瘡,用力擦拭會出血。鵝口瘡情況嚴重的寶寶,在吸奶時會伴隨著疼痛感,導致影響進食意願。

醫師建議,媽媽平時可用紗布巾,沾白開水來幫寶寶清潔口腔,一天至少兩次,每次約23分鐘,範圍需含蓋雙頰內側及舌頭表面。相信在完整的防範措施下,必能大大的降低念珠菌對寶寶的侵害。


4.尿布型念珠菌感染
a.【出現時間】患有尿布疹的時期容易引發。
b.【造成原因】包裹尿布的皮膚溫熱多濕,很適合念珠菌生長。
c.【症狀部位】以外生殖器為中心地帶的尿布區域。
尿布型的念珠菌感染與一般的尿布疹,因為出現的部位及症狀有些類似,因此媽媽很容易搞混,若拿了不適用的藥來塗抹,反而會造成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