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7日 星期五

教導孩子說好話的習慣

【內容摘自《教孩子最重要的事:每天5分鐘 養成自動自發一生受用的好習慣》,作者今村曉/譯者伊之文,三采文化出版】

 
「說好話」也是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標準規範」之一。具體的例子有:進教室時精神充沛的說早安、對師長有禮貌、不說別人的壞話、不竊竊私語,以及不發牢騷等等。

 
過去的孩子,會經由社團內的上下關係,自然學會打招呼和禮貌用語的方式。然而,現代卻有很多孩子既不參加社團,也沒有接受禮貌教育,導致他們在生長過程中不懂得長幼關係。這些孩子不懂規矩,碰到人不打招呼,對長輩也不懂得禮貌。就算心裡知道該這樣做,也由於沒有人加以灌輸而難以實踐。

 
大人必須把規矩教給孩子才行。連話都說不好的孩子,踏入社會之後也不會活躍,這一點我們大人應該都了解。所以,我們的學園才要嚴格教導孩子,要求他們說話要有禮貌及主動向人打招呼。孩子們當然會覺得我們很囉唆,但我們卻一點也不介意,因為這是個不得不銘記於心的「標準規範」,我認為這就是教育。

 
談吐非常重要,就算說這會反映出一個人的生活態度也不為過。思考的內容和方式,以及個人的人格和想法,全都會透過談吐表現出來。換一種說法,說好話會讓大腦想好事;相反的,口出惡言會讓大腦想壞事。

 
正因如此,孩子必須從小就養成說好話的習慣。此外,還有一件事:如果想讓孩子說好話,父母親首先要以身作則才行。這一點也是我對我自己的訓誡,有一次,我發覺自己經常使用「支配與掌控的詞彙」,要別人照我的意思去做,並為此感到愕然。從事教育工作,這樣的行為是不應該的。

生長過程中不懂得長幼關係。這些孩子不懂規矩,碰到人不打招呼,對長輩也不懂得禮貌。就算心裡知道該這樣做,也由於沒有人加以灌輸而難以實踐。

 
大人必須把規矩教給孩子才行。連話都說不好的孩子,踏入社會之後也不會活躍,這一點我們大人應該都了解。所以,我們的學園才要嚴格教導孩子,要求他們說話要有禮貌及主動向人打招呼。孩子們當然會覺得我們很囉唆,但我們卻一點也不介意,因為這是個不得不銘記於心的「標準規範」,我認為這就是教育。

 
談吐非常重要,就算說這會反映出一個人的生活態度也不為過。思考的內容和方式,以及個人的人格和想法,全都會透過談吐表現出來。換一種說法,說好話會讓大腦想好事;相反的,口出惡言會讓大腦想壞事。

 
正因如此,孩子必須從小就養成說好話的習慣。此外,還有一件事:如果想讓孩子說好話,父母親首先要以身作則才行。這一點也是我對我自己的訓誡,有一次,我發覺自己經常使用「支配與掌控的詞彙」,要別人照我的意思去做,並為此感到愕然。從事教育工作,這樣的行為是不應該的。


由於孩子是聽著大人說話長大的,若想讓孩子養成說好話的習慣,大人也得多多注意自己的用詞。如果大人常說負面用語,孩子也會染上這個壞習慣。我們學園的師長們,也得經常留心說好話。


全文網址: 教導孩子說好話的習慣 - 成功親子術 - 親子寶貝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03574#ixzz21pajVinQ
Power By udn.com





****************************************************************
 文/林欣慧(美國休士頓大學維多利亞校區課程與教學系助理教授)

孩子的童言童語,有時會讓爸媽尷尬,而孩子也可能一段期間不斷地重複不合宜的語詞或學會講粗俗的話,其實這並不是孩子變壞了,爸媽需要先了解孩子的動機,並以智慧作導引。

隨著年齡的成長,孩子學習到的字彙和運用句子的能力也與日俱增。爸媽不難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孩子語言能力的成長,但有趣的是,中文有許多語彙相近或發音相似,意義卻相距甚遠的語詞,兒童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誤用。
有時孩子的童言童語,會帶給大人們意想不到的樂趣,讓人會心一笑,但也可能造成相當尷尬的場面。

前一陣子,電視常常報導洗錢事件。某日媽媽帶純純上超市買東西,媽媽碰巧遇到一位老朋友,兩人相互問候並開始閒話家常。純純的媽媽說最近工作很忙,加上每天下班要趕著做一堆家事,要幫孩子洗澡、洗碗筷、洗衣......。純純在一旁聽著聽著,突然大聲說:「還有洗錢! 一時之間,兩個大人愣住,不知該說什麼才好。

孩子無心說錯,爸媽要示範而非指責
就拿上面的例子來說,「洗」是一個「動詞」,加上任何「受詞」,如:碗筷、衣服、車子等,就可以組合成一個中性的語詞,是生活裡很常見的字,孩子當然也就舉一反三學到很多用法。但是, 「洗錢」一詞,卻有特別的意義,屬於負面的語詞,也不是孩子所能理解的,當孩子經常聽到之後,就隨著談話表達出來了,如果你反問他洗錢是指什麼?可能他會直接認為就是用水洗一洗呢!
當孩子因誤解而無心說出不合宜的話時,爸媽不要太在意去指責孩子「亂說話」,反而是要讓孩子有機會學到正確的說法,如果用其他說明方式能幫助孩子理解,就應另外解釋給孩子聽。

了解孩子「明知故犯」背後的目的
然而爸媽或許也會發現,這個年紀的孩子,有時候說某些不合宜的話,可能是有心機的,是故意的。如果孩子是「明知故犯」,爸媽就必須去了解為什麼孩子會這樣。
在探討孩子言語上的負面行為之前,先請爸媽認識心理學中有一項理論叫「心智理論」,'它是指一個人試著去了解自己和別人的想法,並且揣摹他人的行為動機與模式。大多數O~3歲的幼兒,因為智能發展的程度不夠,還沒具備這項能力,可是過了4歲以後,幼兒就開始發展這種「分辨自己和他人想法」的能力。
手足間許多爭吵,往往也是由這裡開始的。有時只要一方故意講一句令人生氣的話,就足以挑起戰火,而開戰的人,原先就已經預知那句話足以令對方產生什麼樣的反應。比如說,哥哥罵妹妹「醜八怪」,妹妹聽到就大哭,然後哥哥又趁勢追擊罵他「愛哭鬼」,於是哭鬧就一發不可收拾。

孩子運用語言時感受到自己的能力
當孩子開始了解到他有能力操控別人的感受及行為時,他會覺得自己更有權力。有些孩子能夠用這種能力,以友善的語言和別人交談、互動,激勵自己和別人,建立領導能力,日後成為領導型的人;但是有些孩子則會誤用這種能力,直到長大之後還是喜歡用負面的語詞、不好聽的話來捉弄或傷書別人,並自以為樂。所幸絕大多數的孩子,會善用這種能力,開始與年紀相仿的同伴建立友誼。

幼兒階段的負面語言要及早導正
幼兒階段孩子常見的負面語言行為,包括頂嘴、狡辯、耍嘴皮子、罵粗話、惡意的嘲笑他人。雖然這些行為不會對別人的肉體造成明顯的傷害,但是卻極有可能傷害別人的心理健康。
愛頂嘴和狡辯的孩子,常常讓爸媽既生氣又感到束手無策,不知該如何導正孩子的表達方式。其實最有效的方法是當場點破孩子的「詭計」。直接了當地告訴孩子你的決定及所提供的選擇。例如,要吃晚飯時,孩子堅持不吃飯,只想吃零食。於是他開始抱怨媽媽老是煮相同的菜、難吃,他沒胃口、不想吃。在這種狀況下,如果媽媽和孩子針鋒相對,可能弄得兩敗俱傷。建議爸媽可以這麼做:
1.先把把零食收起來。告訴孩子嫌東嫌西並不會改變吃飯的決定,晚飯還是得吃,而且你不想再聽到孩子的抱怨。
2.你可以給孩子兩個選擇,跟他說:「你可以現在跟我們一起吃晚飯,或是你現在不想吃,等餓了再吃。自己決定好選一個。」
3.如果孩子再繼續無理取鬧,爸媽可採用視而不見的方法,請孩子到旁邊椅子上坐著,好好想一想。

孩子講粗話,爸媽先別動怒
當孩子第一次講粗話時,爸媽或許會感到意外和生氣;但在你採取任何處理之前,請先探查孩子的動機。有時孩子只是從別處學來新語彙、覺得好玩,並不知道粗話背後真正的意義,在這樣的情況下,爸媽可先以「忽略」的方式處理。有時在一兩天過後,孩子發現這樣說話得不到父母的任何反應,覺得沒什麼好玩,自然而然就會忘記這個負面語彙。
如果持續一段時間,孩子還是繼續說粗話,爸媽應明白地告訴孩子,這個字眼很不好聽,用來罵人會議別人感到很生氣。你知道他是個好孩子(表達你對他的期望和鼓勵),不會故意用這樣的話來惡意傷人,請他不要再說粗話。

拒絕媒體和生活中嘲弄的語詞
電視上,常見藝人竭盡所能嘲笑別人來提高收視率,如果家中常看這樣的節目,言談中便不自覺地被同化。有些爸媽也許會用「笨蛋」、「豬頭」這些語彙來罵孩子,而孩子也用相同的話形容同伴,在不知不覺中,大家的日常言語就變得很粗暴。
沒有一個人會喜歡被別人嘲笑是大笨蛋或被罵豬頭,在被罵的當時,就算表面上無所謂,但是心裡總是不舒服的。所以當孩子嘲笑別人時,爸媽應出面當場制止,並利用當場的情境,教導孩子認識這種惡意可能對別人造成的傷害,試著讓孩子去體驗受傷的感受,同時明瞭你的原則。
此外,爸媽更應做好榜樣,避免使用這些話來罵孩子。如果孩子的自信心都在爸媽的責罵之下消失殆盡,到頭來不是變得非常叛逆,就是自暴自棄。想要孩子養成優雅得體的談吐,展現自信與友善,爸媽一定要以身作則。
本文摘自2009.5學前教育雜誌
資料來源http://kp6355.pixnet.net/blog/category/1362885






********************************************************************************

正向人生,從說好話開始


抓狂、哭鬧、甩門……,長大後凡事負向思考、消極、抱怨,一生都活在失敗的怨天尤人中。如何教養我家孩子處理情緒,回到正向軌道?




打開電視,青少年鬥毆尋仇、飆仔橫行傷人的新聞比比皆是,甚至好友、情人反目,盛怒之下持刀報復,場景怵目驚心,令人不禁想問,現在的社會,究竟怎麼了?



「情緒不懂得紓解,失控表現在外的是暴怒,壓抑隱藏在內的則是焦慮、憂鬱,」長年專注兒童青少年情緒管理的臨床心理師王意中說。

許多人常誤以為情緒管理就是「不要生氣」,但實際上,人人都有生氣的權利,青少年也一樣,只不過每個人表現情緒的方式各有不同,輕則沉默冷戰,重則咆哮喧鬧、甚至傷害自己或別人。

王意中認為,家長從小就告誡孩子「你不應該生氣」,卻從沒告訴他們「生氣時該怎麼辦」,因此孩子只好選擇最安全的方式——模仿。

父母一碰上不順心的事,怒氣沖沖地把電話一摔,或將桌上碗盤統統掃到地上,久而久之,孩子和同學吵架,也出現撕碎對方課本、或以暴力解決的行為。

當家長批評孩子情緒控管差,卻忽略了,自己的行為也相差無幾。「很多爸爸對自己的愛車保養很清楚,媽媽可能對皮膚保養很了解,卻對孩子的情緒保養不太重視,也不知道怎麼做,」王意中嘆了口氣。


親子相處切忌變成「在警局做筆錄」

孩子的情緒化、負向思考,來自親子溝通不良。

愈來愈多孩子在回應切身問題時,說不出話,或是丟一個籠統的說法「無所謂」、「隨便啦」就搪塞過去,深究這種現象,源自於親子間對話太少,於是孩子從小不喜歡動腦、不勤於思考,長久下來,他不習慣使用完整字句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沒耐心說。更且,家長常用「問」取代溝通,積年累月下來,問題不外乎「今天乖不乖?」「考試考幾分?」「功課寫完沒?」

王意中認為,這類問句有兩種問題,第一是範圍太廣,孩子不知道怎麼回答,再者父母問話時常慣用二分法,讓孩子切換到「Yes」或「No」狀態,加上對話中糾正的多、鼓勵的少,孩子容易從中找到對他不利的解釋,這正是「負向思考」演變成「負面情緒」的關鍵。

隨著孩子長大,學習壓力加重,王意中形容,這類問句會愈來愈像「在警局做筆錄」,問句一再重覆如同碎碎唸,孩子索性就不回答,或是錯誤解讀家長的訊息,鑽牛角尖,陷入負面情緒愈來愈深。更糟的是,有些問句甚至傳遞著威脅訊息,精神科醫師王浩威就曾在公車上,聽到一位媽媽怒斥兒子「你為什麼不讀書?考這麼差,這麼不爭氣,媽媽不如去死掉算了。」父母口不擇言,不但於事無補,更加重子女的負面情緒。

但許多家長是到了和孩子起衝突才發現親子溝通不良,王意中建議父母試著描述你的兒女,扣掉課業成績,還能說得出多少,包括他們的脾氣、感受、特質、行為模式、或對事物的看法,如果發現自己統統答不出來,表示親子間真正的相處時間太少,大人的期待和孩子實際面對的壓力有落差,但雙方卻沒機會溝通,這時如果爸媽持續提出要求,在青少年眼中就是一味數落,情緒反彈只會愈來愈嚴重。

思考模式負面,再加上對於情緒的認知不足,最終就可能導致極端的宣洩手段。

王意中臨床發現,情緒容易出狀況的孩子,情緒概念通常很籠統,也就是說,他分辨不出妒忌、憤怒、沮喪、疏離等情緒的差異。例如考試考壞了,有人可能懊惱自己粗心、有人羨慕別人成績好,也有人覺得念書一星期還是沒考好,感到沮喪,但是無法分辨自己真實情緒的孩子,所有感覺都會混淆成憤怒,也就是俗稱的「不爽」,這麼一來,無法對症下藥,壓力就難解開。

對於情緒不定的孩子,父母從旁觀察,引導他們釐清當下的「不爽」究竟是什麼感覺。

王意中舉例,父母知道孩子常在班上分組時落單,某天孩子放學後神情低落,他可以主動提起,說「爸爸感覺你有點沮喪,猜想是不是沒跟要好的同學分在同一組呢?」就像拿著一把刷子,將心頭的灰塵掃去,情緒輪廓便能顯現,孩子就能分辨學習,原來這樣的情緒就是沮喪。

不過,爸媽怎麼判定孩子當下的心情呢?王意中指出,關鍵在於「同理心」,必須先了解子女,感受到他確實的心理狀態,再試著幫他把心中的感受說出來,當然,這需要練習。親職專家楊俐容的女兒有次告訴她「媽,這次小考我不小心掉了30分。」當下楊俐容就以同理心回答:「你一定覺得很可惜吧!」而不是落井下石地說「怎麼考這麼爛!」或是「誰叫你粗心,錯這麼多!」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etma-lady/article?mid=2229&prev=2231&next=2227&l=f&fid=26





************************************************************************

哪句話最能激勵孩子!
什麼情況下說這句話?激發孩子的積極精神時鼓勵說:你會創造奇蹟

學會用這句話激勵孩子:美國有一位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被譽為“脫口秀”女王的奧普拉•溫弗瑞,1998年當選為美國最受推崇的女人之一,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第一夫人希拉蕊。奧普拉是自幼生長在美國南方的黑人,她有一個十分貧窮的家庭。



14歲時奧普拉曾離家出走,整天和小混混們在一起。她的母親無計可施,只好把她交給父親管教。奧普拉的父親弗農相信,嚴格的家規和學習計畫對孩子有好處,於是為奧普拉制定了高標準,激勵她追求卓越,要求奧普拉在家裡和學校都要做讀書筆記,每天都得熟記規定的英文單詞。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所預期的目標是什麼,於是他鄭重地對奧普拉說:“有些人看著奇蹟發生,有些人連發生了什麼奇蹟都不知道,而有些人卻能讓奇蹟發生,你就要做那個讓奇蹟發生的人。”


奧普拉說:我自幼生長在沒有水和電的屋子裡,人們不會想到我的一生除了在工廠或密西西比的棉花田裡幹活兒之外,還能有什麼成就。父親的話改變了我的一生,讓我明白了事在人為的道理。奧普拉在父親的鼓勵下,從小就懂得了很多道理,使她學會了用每一天的努力讓奇蹟在自己的身上發生。你會創造奇蹟的鼓勵語,對孩子來說最有激發力,能激發孩子往前衝的勇氣,希望自己有一天真的創造出一個讓人驚喜的奇跡。

其實,任何一個孩子,從他來到這個世界開始,就是一個奇蹟。在成長過程中,他會繼續不斷地在奇蹟中創造出更多的奇蹟。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etma-lady/article?mid=2797&prev=2909&next=2756&l=f&fid=26





*******************************************************************************

鼓勵孩子的100句話,家長必看!
孩子是需要大人鼓勵的,您一句鼓勵的話往往會提升孩子學習的興致,而您不經意的一句眨損的話,往往讓孩子裹足不前,甚或自暴自棄。



身為父母或老師的您,在協助孩子的過程中能不謹慎您所說的每一句話嗎?

您可嘗試選用以下的語彙來鼓勵您的孩子。
記得要常常鼓勵,那怕只是小小的表現或優點。時間久了,自然會有意想不到的幼兒心理效果出現!
1、好可愛!
2、好極了!
3、好主意!
4、好多了!   
5、真好啊!  
6、做得好!  
7、非常好!
8、恭喜你
9、了不起
10、很突出
11、很不錯!   
12、太好了!
13、太棒了!  
14、太奇妙了!  
15、真是杰作!  
16、那就是了!
17、那就对了!
18、多美妙啊
19、我好愛你
20、繼續保持
21、你做到了
22、你做對了
23、你很能幹!
24、進步真快!  
25、做得漂亮!
26、做得好極了!  
27、極佳的表現!  
28、就是那樣做!  
29、繼續試試看!
30、真令人驚訝!
31、真令人感激!  
32、真的謝謝你!  
33、這正適合你!
34、你辦得到的!  
35、你學得真快!

注意孩子細微的進步,經常用讚美的言語和行動鼓勵孩子,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護。家長朋友們​​,和小編一起分享鼓勵孩子的100句話,家長必看!

 

孩子是需要大人鼓勵的,您一句鼓勵的話往往會提升孩子學習的興致,而您不經意的一句眨損的話,往往讓孩子裹足不前,甚或自暴自棄。
身為父母或老師的您,在協助孩子的過程中能不謹慎您所說的每一句話嗎?
36、你幫得很對!  
37、你真是可愛!  
38、你走對路了!
39、你還記得呢!  
40、你記性真好!
41、那實在太好了!
42、繼續加油努力!  
43、我真以你為榮!
44、我很喜歡那樣!
45、你真是好幫手!  
46、你做得很順手嘛
47、你可以辦到的!
48、你以前做到了!  
49、你快要做到了!
50、你想出辦法了!
51、你真懂事不少!
52、你已經有把握了!
53、你做得漂亮極了!
54、你真讓我開心!
55、你今天比以前好!  
56、你每天都有進步!
57、你幾乎像個大師!  
58、你真是讓我感動
59、你想出好辦法了!
60、哇!看你的了!  
61、好!(豎起大拇指)!
62、我們都做得很好!
63、進步很順利嘛
64、對了,就是這樣做
65、你下次會做得更好!
66、你今天做得好認真
67、你真是我的小王子
68、你今天做了不少事!
69、你真學到了不少東西
70、你沒有任何差錯嘛
71、你正盡力地做好它!
72、你一定練習很久了
73、你真的在不斷進步!  
74、真是個聰明的孩子!
75、真高興你如此表現!  
76、再試一試就做到了!  
77、我就知道你能做到!
78、我很感激你的幫忙!  
79、真的讓我感到快活!  
80、這正是我說的好事!
81、今天做得比平常好!  
82、這才是我的好孩子!
83、那()件事你做得很好!
84、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
85、你這麼快就想出來了
86、你今天確實做得很好!
87、你正進入很好的狀況
88、你比我們更有辦法!  
89、你已經很  好的開始!
90、你真是我的得力助手
91、你真像美麗的小甜甜 
92、那()真是一件溫馨的事!
93、這是做得最好的一次
94、真是有史以來最好的
95、繼續做你會越來越進步!
96、現在你可以一路順風
97、我真高興有你這樣的孩子
98、我不會忘記你做得那()樣好!
99、我為你今天所做的感到驕傲
100、看到你做得那樣認真,我覺得欣慰,有你真好!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pig-970120/article?mid=6464&next=6454&l=f&fid=25






*******************************************************************
摘自2009.6學前雜誌                /林欣慧(美國休士頓大學維多利亞校區課程與教學系助理教授)
過度的批評或指責會慣害孩子的自信心,不適當的誇獎則會造成孩子的自我膨脹,唯有具體的褒獎與中肯的建議,才能孩子變得有自信也有能力

有一天﹒安安的媽媽到幼稚園接他放學。安安拿著他的美勞作品,迫不及待地想要給媽媽看。以5歲孩子的程度來說,安安的勞作真是一件不錯的作品,從很多小地方可以看到安安的確花了不少心思。媽媽一面聽安安解說他是怎麼做的,一面認真看著作品......

爸媽回應的方式,影響孩子的動力
就這種畫面你也可能有機會遇上,如果你是安安的爸媽,將會如何回應呢?
一般說來,爸媽的反應有三種型態:
指正型的父母。這種類型的父岳,是「愛之深、責之切」理念的忠實信徒,自認為要幫助孩子好好學習,一定要盡力指出孩子需要改進的地方,這樣他下次會更進步。所以父母的反應是:「這美勞是你自己做的,是吧?你看你,這邊黏了太多東西,混在一起,非常的雜亂;那邊沒黏好,都快掉下來了。你怎麼這麼粗心,下次記得要黏好。」
空泛褒獎型的父母。這種父母深信凡事都得鼓勵孩子,鼓勵愈多,孩子表現愈好。他們的反應是:「哇!你的作品好棒哦!我就知道班上就屬你最聰明,有誰比得過你?你最厲害了,對不對?」
具體褒獎與建議中肯型的父母。這種父母懂得運用真體褒獎,不但指出孩子的長處,並加上中肯的建議,幫助孩子改善短處。當孩子把作品遞給這種父母時,他們的反應通常是先花一點時間仔細地欣賞孩子的作品,然後告訴孩子:「你今天在班上這麼用心的做了這件美勞呀,這兩個顏色配在一起真好看。咦!這個地方沒黏好,快掉下來了,需要再上一點白膠,待會兒回家後再修補一下吧。這個作品很可愛,你可以送給我嗎?」

孩子的學習熱忱,爸媽要支持
學齡前兒童對很多事情都是躍躍欲試,因為還沒有經歷太多的挫折,他有非常高度的學習熱忱,對自己的能力也很有信心。只要多讓孩子自己動手做,就能幫助孩子累積豐富的生活經驗。「能者多勞與勞者多能」是一種成長的良性循環。
孩子在做事的過程中,培養能力;當他能把一件事情做好時,他會對自己更具信心。但是,要記得因為孩子才剛起步學習,他的表現自然不能成人的角度來評估。父母應多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孩子所學得的經驗,而不只看重最後的成果。例如,每個偉大的畫家,在小的時候也是從塗鴉開始的,所以父母親的支持與呵護,在這個年齡層更顯得珍貴。

負面訊息,會讓孩子自認不夠好
很多時候,爸媽對待孩子所採取的態度不過在一念之間而已。由於國人深信個人處事要謙卑低調,不要太過張揚,所以當孩子有優秀表現的時候,有些爸媽為了要孩子學會謙虛,不但不給了褒獎,反而馬上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或是故意殺殺孩子的銳氣。
其實在爸媽的心理,還是為孩子的表現感到高興,但是,爸媽表現出來的行為卻傳送了負面訊息給孩子,讓仔以為自己做得不夠好,孩子如果無法了解爸媽的用心,得不到他們的認同與鼓勵,而爸媽又一再忽視孩子的良好表現,孩子的自信心會日益低落,對於嘗試新事物的動機也會因而消失殆盡。

褒獎時應指出孩子的用心和長處
不少人對褒獎有著這樣的迷思:褒獎可以讓孩子感到快樂,幫助孩子學得更好。然而最近有些針對褒獎所做的研究,卻歸納出一些不同的結果:並不是所有的褒獎都有效,過度不實的褒獎反而會造成孩子的自我膨脹,變得眼高手低。
當孩子習慣了過度的褒獎之後,他無法能客觀的評量自己的能力,一旦挑戰失敗時,他突然發現自己的能力並沒有想像中得好,他的內心會產生自我認知的衝突。孩子為了要解決這種困境,可能會在表面上以自大驕傲、不屑一試的方式,來掩飾自己內心的惶恐不安。久而久之,便不願接受新的挑戰了。
最有效的褒獎方式其實很簡單,祕訣在於具體指出孩子用心的地方,或是他的長處。當爸媽要褒獎孩子時,應仔細的想一下,孩子哪件事做得好﹒並明確指出來,孩子有了這個經驗以後,他下次還會再重複相同的行為,把事情做得更好。另外,學齡前的兒童,有很多能力都才剛開始培養,在生活上累積的經驗也不多。爸媽的肯定與鼓勵,能幫助孩子察覺、辨識,並累積好的經驗和增進能力。

指正缺點,善用「三明治」準則
指導孩子改善弱點也是父母的重任之一。只要父母善用且多用「三明治」準則一一褒獎+指導+褒獎,先具體褒獎孩子的表現,然後加入建議,再鼓勵一下,這也就是真體褒獎與建議中肯型的父母跟孩子互動的方式。
如果你很想與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但總是覺得不自在,或不知從何下手,那是因為你正在試著要改變一種舊有的習慣,學習使用一個不同的方式來對待孩子。請再努力試試看;也許剛開始你無法馬上具體地指出孩子哪裡做得好,或是無法消除「忠言逆耳」的慣性反應,建議你不妨在平日多想想與孩子之間的對談、想想孩子的表現。當爸媽逐漸改變,學會先肯定孩子、指出可以改善的地方、再強調一次你對他的欣賞,那麼,孩子也會因你的改變而更有自信。
資料來源http://kp6355.pixnet.net/blog/category/1362885





************************************************************************

可以培養出優秀孩子的5句話!

1、自己來做決定吧——培養責任感;

2、媽媽愛你,但媽媽不喜歡你這樣做——分清對錯;

3、你其實是想說什麼——提高表達力;

4、你來試試幫我解決這個問題——提高參與力;

5、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樹立認同感。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etma-lady/article?mid=1001&prev=1133&next=908&l=f&fid=26






********************************************************************************
康健雜誌:教孩子絕對不可說的話

康健雜誌 77期   

我注意到有對夫婦,兩歲左右的兒子在身旁邊跑邊喊。這對夫婦在路邊買了兩支冰棒,邊走邊吃,小男孩也想拿支吃,母親說:「寶貝,你可以從我這兒咬一口,但不能吃整支,因為太冰了。」可是小男孩伸出手來要整支,他母親再次把手拿開,他失望地哭了,父親又重複他母親的做法。小孩邊哭邊向前跑去,想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但很快又跑回來,嫉妒又難過地盯著兩個正吃得起勁的大人。一次又一次,他伸手去要整支冰棒,但大人緊握著寶物的手卻一次次縮回去。 

小男孩愈是哭,他的父母愈覺得有意思。他們不停地笑著,並想跟他開玩笑:「你看你,這有什麼重要的,值得你這麼吵鬧?」於是小男孩坐在地上背對父母,朝母親方向扔小石子,但他又突然站起來,焦慮地四下張望,想知道爸媽是否還在那裡。父親吃完自己的冰棒後,把小木棒遞給兒子,自己繼續向前走。小男孩期待地舔著小木棒,看了看,把它扔掉,又想撿起來,但最後還是沒有撿。接下來他一臉失望,孤獨又傷心地哭起來,全身顫抖。然後馴服地跟在父母身旁。 

這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家愛麗絲.米勒(Alice Miller)親眼見的景象,寫在《幸福童年的祕密》裡,她非常驚駭於父母可以如此羞辱小孩,其後也展開對小孩成年後也會對弱者輕蔑的關聯性研究。

米勒認為小男孩並非因為「貪吃的慾望」沒有得到滿足而傷心,而是他的情感不斷受到傷害和打擊。不但願望無人理解,更糟的是,他的需求還被開玩笑。

父母把他們的觀念與夢想投射在孩子身上,孩子為了生存和愛,學著去服從,甚至對父母所說的傷害自尊心的話,也只有壓抑下來,這樣的情景在我們社會裡每時每刻在發生,很多大人不自覺地常犯這些錯。

在婦幼節前夕,我們整理出一些耳熟能詳的句子,提醒您,別再說了,別再讓羞辱與輕蔑代代傳下去了。

◎侮辱、人身攻擊:笨蛋、壞蛋、混蛋、人渣、死人、豬、烏龜、朽木、娘娘腔、男人婆。

◎情緒性的語句:我討厭你、我恨你、你欠揍、恨不得沒生你、不想再看到你。

◎否定、貶抑:你真沒用、沒人喜歡你、你什麼都不會、你考不上好學校、找不到好工作、頭腦簡單,四肢發達。

◎壓抑:說不准就不准、閉上你的嘴、小孩子不懂少插嘴。

◎不讓孩子解釋:再給我頂嘴、你說什麼我都不信、你還有理由啊?

◎諷刺、嘲弄:你也太聰明了吧、這種事只有你做得出來、你能考及格我就謝天謝地了、這麼簡單也不會。

◎威脅:你給我試試看、給我小心點、打電話跟老師說、送你去警察局、你如果…我就…、你不要後悔、把你送給別人、我看你以後怎麼辦。

◎哀求:爸求你不要這樣、你再這樣媽要哭了。

◎冷漠:你活該、我早就告訴你了、自己不會想啊、自己看著辦。

◎比較:你比得上×××嗎?人家比你強多了、如果你能跟×××一樣就好了。

◎強調父母的經驗和權威: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早就會了、你得聽爸爸的。

◎懷疑:你實在無法讓我信賴、我看你沒這麼厲害吧?那有什麼了不起。

◎不耐煩:到底要我講幾遍?為什麼老是忘記?

◎不當的引導:去死吧、乾脆跳樓算了、出去就不要再回來、給我滾。

◎誇張:你對不起列祖列宗、自從有你,我再也沒有一天安寧的日子。

◎放棄:我對你不抱任何指望、再也不管你了。

◎利誘:你少打一點電動,就多給你零用錢。

過於明察秋毫:終於逮到你了、又出錯了吧、你以為我不知道?

 

 

責備孩子的原則

1. 尊重孩子的人格 小孩也有自尊心,也需要尊重,不適當的責罵、管教有時造成反效果。

2. 向孩子說明為什麼受到責備,不要讓孩子覺得無故挨罵。 

3. 告訴孩子該怎麼改進。 責備的目的是下次不再犯,父母可以告訴孩子行為哪裡不對,該怎麼做,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讓他自己思考怎麼改進。

4. 父母的身教很重要。 例如要求孩子對人有禮貌,父母自己就不能粗魯無禮。先得到子女的尊敬,他們才會信服管教。

更多快樂童年的教養秘方,「讓孩子快樂長大」、「10帖快樂童年的秘方」,完整提供父母教養孩子可以做什麼的相關內容,請見2005年 4月號《康健雜誌》77期。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6iCm4TORExSCE__7u24-/article?mid=486&prev=489&next=481&l=f&fid=10
文.張靜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