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7日 星期三

婦女險、寶寶險全盤了解!


採訪整理/彭紹怡
諮詢/認證理財規劃顧問 周育民
插圖/Zonikou
年紀超過40歲的艾薇,結婚多年後好不容易才懷孕。因為擔心高齡產婦的風險,所以也想幫未出生的寶貝買保險。不過,聽說市面上針對準媽媽所推出的保單非常多種,有些是只保媽媽、不保寶寶;有的則是媽咪與嬰兒都保。到底,媽咪和寶寶有哪些險種可以選擇呢?
保障自己&Baby
Part1介紹篇
一般險與婦女險的異同
首先,人身保險可分成以下4項:

 
保障對象
主要風險
1
人壽保險
家人
1、身故後的現金需求
2、遺族生活教育費用
2
健康險
自己
1、住院各項費用
2、長年慢性病
3
傷害險
自己
殘廢、失能
4
年金險
自己
退休


而所謂的「婦女險」,顧名思義就是「保障婦女的保險商品」。為什麼會有這類的保單推出呢?主要是因為女性身體(器官)構造上的特殊性,例如與女性乳房、生殖器官相關的疾病;或是許多婦女疾病的威脅,例如好發於女性的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加上有可能會面臨懷孕、流產、生產等階段性風險,正因為如此,女性無論是在健康或是身故的風險都較同齡的男性來得高些;所以早期即有壽險公司針對這樣的差異性,推出結合有住院醫療、重大疾病、身故以及生育補助等保障專屬女性的綜合保單。但由於投入職場、追求自我成就的女性越來越多,不婚、晚婚或婚後延遲生育計劃的情況也愈來愈多,於是婦女險的商品型態便從早期單純提供「孕婦」及「生育補助」的保障,演變為包含「婦女特有疾病」、「嬰兒先天性重大殘缺」等項目的多元化保險。
就目前壽險業務來看,歸納於婦女險/嬰婦險的保障範疇可分為3種類型,一為保障一般婦女特有疾病(含癌症)風險,但不包括懷孕及生育期間風險;二為僅提供給「已懷孕」婦女懷孕期間保障;第三種則是提供婦女特有疾病(含癌症)風險保障、懷孕及分娩期間保障,亦是保障範疇最廣的險種。
投保考量點
衛生署公告癌症死因第一名是肝癌、第二名是肺癌;女性雖然抽菸比例較小,但也可能因為接觸油煙、二手菸而致癌。但婦女險中,女性的特定疾病並不包含肝癌和肺癌,所以周育民顧問建議,婦女可先投保一般險種,再以婦女險做為加強;也就是說,優先規劃一般人身保險,再考慮以附約或主約方式加保婦女險種的部分。
孕婦&嬰兒的相關保險
事實上,婦女險與婦嬰險的最大差別,就在於保障的「主體」不同。其中,婦嬰險所保障的主體(被保險人),是母親與未出世的嬰兒;而單純的女性保險,被保險人則只有母親一人。由於被保險人的差異,保障範圍也就有所不同;目前市場上的「純婦女險」,只提供女性相關疾病、手術的保障,而提供與嬰兒相關的生育保險金,或嬰兒先天性重大殘缺的保障項目。相反地,雙重保障婦女及嬰兒的「婦嬰險」,其保障的主體是「懷孕的母體(媽媽)」及「尚未出生的胎兒」,因此保障項目除了母體懷孕、生產過程的風險,以及生育保險金之外,還多了嬰兒先天性重大殘缺的保障。
但是,婦嬰險中也有可能打著「婦嬰」的名號,實際上卻是「只保嬰兒,不保母親」的「嬰兒險」。此種保險需要在一定的懷孕週數內購買,而且被保人是baby。對此周育民顧問解釋,因為在法律上來說,孩子要順利離開母體後才能算是一個個體,所以,如果懷孕時想要幫肚子裡的寶寶單獨保險,就必須以「婦嬰」方式,也就是以媽媽的名義來幫寶寶保險,這也與一般母子均保的婦嬰險明顯不同。
婦女險與嬰婦險的不同
婦女險
婦嬰險
主、附約
(依各家保險內容而定)
主、附約都有
大多為主約
保障目的
婦女本身&懷孕保障
懷孕保障&嬰兒先天性殘缺
保障對象
女性自己
媽咪與嬰兒
要保人年齡
1460歲女性
1455歲女性
懷孕限制
通常限定未懷孕者
未懷孕或懷孕週數不超過一定數目者(如:不超過28週)
繳費及保障期間
限期繳費或稱「長天期」(6年以上),終身保障
短天期繳費(1~6年期),短期保障
保障範圍
身故、殘廢、生存保險金、特定或重大疾病、特定醫療及手術保障
婦女及嬰兒的壽險、婦女的醫療、懷孕、嬰兒先天性重大殘缺保障
Part2選擇篇
先了解躉繳型&還本型為何
躉繳型和還本型的結構不一樣,躉繳是指繳款方式,而還本則是指領回方式。
保險的繳費方式分為「躉繳」與「分期繳交」:躉繳是指一次繳清,分期則有月繳、季繳、半年繳和年繳(如2年期、6年期、20年期等)可供選擇。如果已有一筆儲蓄,想要一次繳清保費的就可以選擇躉繳,通常適合手頭較寬裕的人。因為把錢放在銀行裡,利息約有1%,如果把這筆定存放到保險裡,算一算利息說不定還有2%或3%,所以有人會選擇躉繳型保險。至於還本型保險則是有儲蓄功能的保險,其中又可粗分為兩種:
    零存整付:亦即「養老險」慢慢繳錢,之後整筆一次拿回。
    邊繳邊還本:視個人需要,選擇於某一時期拿回:如每隔幾年就可拿回一筆錢、或小孩子出生後就可拿到一筆錢等情況皆屬之。
例子說明
比如A和B都想買躉繳型保險,A在銀行裡已有定存,因為覺得儲蓄型的保險對他更有利,因此將這筆錢領出來一次繳清保險費用。而B因預算不夠而選擇用刷卡方式繳清保費,卻沒考慮到循環利息(10~20%)遠遠高於儲蓄型保險所能賺取的2~3%利息,於是從此開始背負卡債。所以我們才說,當選擇保險的繳費方式時,必須先已自身的財力條件為考量。
婦女險怎麼選?
近年女性單親家庭大幅增加,由於家中多只有單一收入來源,所以家庭經濟風險隨之提高,這時涵蓋壽險、儲蓄、醫療保障等項目的婦女險可能就是不錯的抉擇;若財務上行有餘力,亦可再增加壽險、醫療等保障。全職家庭主婦通常不是家中主要的經濟來源,所以建議以婦女險為保障基礎,而在壽險部分的保額不需要太高,但可額外增加醫療或是防癌保障。至於雙薪家庭的職業婦女,除了需要婦女險的保障外,由於也負擔家計的關係,則可依照預算,另購終身壽險或定期壽險來增加壽險保額;同時別忘了醫療保障也要足夠,以避免罹患疾病而造成家庭經濟中斷的風險。針對現在許多抱持不婚主義的單身女性,建議以照顧自身健康及退休規劃為主要考量,可將保障範疇涵蓋一般婦女特有疾病(及癌症)風險,但不包括懷孕及生育期間風險的婦女險保單;除提早退休規劃外,另考慮購買「長期看護險」,這樣才能讓退休生活更有保障。
寶寶需要什麼險?
站在純保障的角度,小孩子需要的保險其實應該是讓生活無虞的保障。因此,很多父母給孩子買保險,卻不重視自己的保險,其實是本末倒置的。因為想保障孩子,應該為自己投保完整的保障,萬一自己發生意外無法照顧孩子,才能藉由保險金,維持應有的生活需求與教育水準。至於小孩子本身最需要的基本保障則是醫療險。尤其是早產兒,須觀察半年健康狀況,1歲以下嬰兒也常需要到醫院回診,23歲的幼兒則常見腸病毒、呼吸道以及泌尿道的疾病。由於這類型的細菌感染需要住院治療,醫藥及住院費也相當驚人;在健保連年虧損,補貼項目逐年縮水的情況下,建議新科父母購買醫療險以備不時之需。
除了一般醫療險外,還可以幫小孩投保意外傷害醫療險;因為小孩子有時會發生跌打損傷的小小意外,並且一般醫療險是「住院」才給付,而意外醫療對於門診醫療也有給付,可以使醫療險更加完整。不過,意外醫療險無法單獨購買,必須買少許意外險,再附加意外傷害醫療險。自907月起,財政部規定14歲以下小孩,保險金以100萬元為上限(含意外險),因此,建議意外傷害醫療險附加於父母親保單之下。因國人罹患癌症的比例相當高,不妨在預算許可情況下,也幫孩子加保終身防癌險,以備不時之需。
例子說明
以剛出生0歲的小女孩投保100萬重大疾病終身險來說,,分20年繳費時,一年保費是17,300元;一個單位防癌險大約是2,853元,加上醫療費用,每年費用約為30,743元。但是如果10歲才投保,同樣的保障內容就需35,804元,所以0歲投保,會比成年後投保省了約16%的保費。
出生兩週為黃金投保期?
因為過去嬰兒出生後,必須先去戶政事務所報戶口,且需在出生2周後才能投保,規劃醫療險保單,現在只要報戶口有ID即可。而在嬰兒險的給付項目中,僅限於孕婦在保險期間身故或全殘,以及嬰兒先天性疾病的保險金,並不理賠後天疾病的醫療支出。故建議父母把握出生14天的黃金期,及早規劃寶貝的健康及意外險,來補償住院及專人照顧的費用。此外,保險核保也是關鍵。如果購買保險之前,已留下的醫療紀錄,稱為「既往症」。保險公司對新買的保單,除正常承保外,常以下列方式批註:除外、加費、延期承保、拒保。比如有些爸媽會想慢慢挑孩子的保險,結果寶寶突然生病住院,之後要保險時,保險公司很可能會以寶寶那麼小就住院,表示身體不好為由,要求過半年觀察後再說,這就是「延期承保」的例子。一般人若脊椎出過問題,保險公司也可能在保單上加註
類似「脊椎相關疾病不予承保」之語,將某些潛在病症「除外」。
理財&保險綜合建議
有些父母可能不太了解或無閒理財,手上也有多餘預算,為了避免將來孩子有教育需求時,來不及準備,投資型保險、儲蓄型保險,是適合這類父母親用來準備孩子的教育費用。以目前的利率水準來看,儲蓄型的投資報酬率,長期比定存好,加上保險具有稅法優惠,及強迫儲蓄的功能,最適合不懂理財及無閒的父母親選擇。需注意的是,投保儲蓄險的目的是為孩子籌措教育基金,應選擇期限內多次還本型或是終身還本的商品,在孩子求學階段,正好滿足需要的教育需求,若是終身還本型,等孩子長大,還可當作父母的退休金。周育民顧問也特別提醒,現代父母很多自己省吃簡用,對於投資在子女身上的開銷卻是相當捨得,深怕子女輸在起跑線上。如果想利用兒童保險規劃子女教育基金,可得先想到家庭的支柱是父母,父母的保障規劃要先做好;待行有餘力,再為子女規劃教育基金,在考慮時可別本末倒置。
周育民
現職:南山人壽區經理
      馴錢師財商顧問公司顧問
學歷:東吳大學
經歷:國小教師
      台北金融CFP講師
      文化大學CFP講師
      招商銀行講師
證照:認證理財規劃顧問(CFP
資料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3935&prev=3992&next=3912&l=f&fid=63







******************************************************************************

為孩子保險 6原則護一生

【記者葉憶如/台北報導】 景氣不佳,錢要花在刀口上,此時父母應該如何規畫子女的保險?掌握六大原則,才能幫家中寶貝買到優質的保險。國際紐約人壽提醒,對兒童來說,第一優先納入考量的保險應為醫療險;然後是壽險和意外險,行有餘力再來考量是否要購買儲蓄險或投資型保險。
原則1 投保偏重醫療保障
新生兒初生即可投保。國際紐約人壽行銷長黃振國表示,由於孩童並非家庭經濟支柱的來源,所以壽險保額多寡相對就沒有那麼倚重,反倒孩童若因疾病衍生醫療照護需求,對家庭經濟的衝擊卻同樣不小,現有法令規定,14歲以下孩童死亡險上限為200萬元,先幫孩子規畫較高額度醫療險,是較務實作法。
原則2 提早投保轉嫁風險
保險一定是愈早買愈好!不但愈划算,可保性也愈高,也能及早做好未來的疾病風險管理,婦女在懷孕時可為孩子事先規畫保障,如「紐約人壽珍愛貝比還本保險」,繳費6年保障12年,是「用利息買保障」且兼具保險與儲蓄的胎兒險。
原則3 幫孩子的保險再買一個保險
目前市面上有附加保險費豁免附約的保單,若父母因疾病或意外不幸身亡,或被判定失能、達一定殘廢等級標準時,就可免繳保費,保單依然有效,孩子仍享原先保障,這是父母幫孩子購買保單時,不可不知的一項重點。
此外,黃振國也提醒,單親家庭於目前非常普遍,其中女性單親家庭就佔多數,因此,呼籲風險集中的單親媽媽,別忘了加買「豁免保險費」附約,不致因為本身發生意外或疾病事故失去工作能力,而打斷對子女保障的安排。
此外,也考慮可將保險金交付信託,由銀行來代為經管保險金,依契約約定分期或有條件式的給付孩子,借重銀行專業及經營能力來達到管理保險金的目的。

原則4 先保自己再保孩子
一個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是父母,萬一父母出事的話,誰又能出錢繳其他保單的保費?因此買保險當然要以為父母優先。所以不論幫孩子規畫何種險種,一定要先檢視自己的保障是否足夠,才是保險的正確觀念。
原則5 子女單獨投保
為了經濟考量,不少父母會省下主約壽險費用,將子女的醫療險附約掛在自己名下。但萬一父母保單到期或死亡,,必須以子女名義再投保一張主約,此時小孩需重新體檢,並以當時費率來計算,保費更貴。如果擔心主約保費負擔過高,建議將保額降低,因為子女主要重在醫療險的規畫。
原則6 慎選標的、保守穩健為宜

子女教育基金來源也是父母在規畫子女保單時考量重點之一,但時間跟費用都沒有彈性,且年年往上漲。因此黃振國建議可買兼具保障與投資的投資型保單,作為儲備子女教育基金用,另附加意外險、重大疾病險及醫療險附約,以少額保費買到多元保障,只要帳戶餘額足夠支付下期保費,即使是保費緩繳也不會造成契約停效。讓父母有能力應付隨著物價上漲的學雜費,隨時可以提領部分現金,幫子女繳學費,也可幫助子女作好醫療保障的規畫。
2009-04-08/聯合晚報/B8/基金理財錢副刊】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9JqeSt.cERmoSKqGh4m1jFJM/article?mid=3743&prev=3754&l=f&fid=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