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懷孕媽咪亞玲就像一般孕婦一樣,「頭胎照書養」,書上說,懷孕時多聽巴哈或巴洛克音樂能安撫肚子裡小寶寶,她依樣畫葫蘆,買了一堆這類CD做胎教;孩子出生後,她聽說有一種歐美很流行的愛因斯坦系列音樂,可啟發孩子智力,她二話不說也馬上訂購;現在孩子4歲,她聽說小孩多聽莫札特音樂會變聰明,她又想趁孩子音感最強時,讓孩子學音樂……
類似亞玲的媽媽在台灣很常見,難怪胎教或智力啟發的音樂有一定的市場接受度,但給孩子聽音樂,真能讓孩子智力上漲嗎?
胎教 左右寶寶未來
林口長庚醫院婦產科主任鄭博仁指出,懷孕期間,胎兒確實能感受到媽媽的心境,藉由母親聆聽音樂,引發體內分泌良性荷爾蒙,強化母親與胎兒的親密感。
他表示,胎兒的生理、心理成長,仰賴與母體相連的臍帶供輸氧氣、營養外,也能感受到子宮外的情境。近期醫學文獻探討一種「超基因」(epigenetics)和胎教音樂的關聯,俗語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孩子會打洞」,過去認為遺傳和環境是造成個人後天表現的重要因素,現在醫學界卻發現,母親懷孕時子宮的狀態,也會影響胎兒日後的發展。
舉例來說,母親懷孕時給予較好的營養,同時按摩、聆聽胎教音樂等,讓情緒平穩,胎兒出生後的表現,會比沒注意上述細節的胎兒好。母親懷孕時狀況不佳,還可能發生負面情況,像出現畸形或罹患癌症等疾病。
寶寶對古典音樂 特別敏感?
胎教音樂通常是α波,其波長和母親腸胃蠕動,或心跳聲音的波長類似,兩者會形成協調旋律,讓胎兒感到和諧,對孕婦本身也很好,因孕婦聽見喜歡的音樂時,可放鬆自己,體內會產生如腦內啡的良性荷爾蒙。
懷孕時,良性荷爾蒙很重要,像腦內啡能讓孕婦胃腸、心臟、神經功能平緩運作,包括孕婦輸送給胎兒的臍帶血在內的各類心血管,都較為放鬆,母子皆受惠。
鄭博仁建議,女性懷孕期間可多聽旋律輕鬆柔和、有規律性的音樂,如大自然裡的溪流聲、蟲鳴鳥叫等。在古典音樂方面,可選巴洛克音樂,其節奏和母親的心跳旋律相近,對胎兒和新生兒有啟發和安撫作用,這也是市場上胎教音樂,以巴洛克樂風居多的原因,像巴哈(G線上的旋律)、莫札特(21號鋼琴協奏曲)、韋作特(D調廣板吉他協奏曲)、舒伯特(鱒魚)鋼琴和提琴五重奏,都是常見的曲目。
聽流行音樂 行不行?
坊間傳聞,胎教音樂聽5~10分鐘較合適,且要讓胎兒反覆聆聽,才能造成適當刺激,對此,鄭博仁認為沒有根據。他提醒,孕婦本身要有音樂素養,如果孕婦沒有音樂素養,懷孕時才聽胎教音樂,反而是壓力。
現代年輕媽媽多聽周杰倫等流行音樂,這類音樂不見得有α波,但如果孕婦喜歡,也可誘發腦內啡,所以,懷孕時只要孕婦聽了心情平緩的旋律,也能做為胎教音樂。
優美樂曲 讓孩子變漂亮!
除了懷孕時聽胎教音樂,孩子出生後,若常讓幼兒聽歡愉的樂曲,用音樂刺激神經、調節精神,也會使幼兒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長。
文獻上曾報導,日本幼兒開發協會做過一項試驗,集中10位出生不久的孩子,為他們一一拍照、錄像,作為原始資料,每天分上午、下午、晚上三次播放莫扎特的小夜曲。
起初沒有變化,但4個月後,這些孩子的面容、表情,變得比一般孩子活潑,動作協調,連眼神都與一般孩子有所區別,可見幼兒期讓孩子多聽優美樂曲,不僅對孩子智力有利,還能使孩子面容變漂亮。
大呼小叫要孩子起床 不如放音樂引導
曾在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教系任教,本身也投入幼稚園工作近30年的台北市私立吉太托兒所園長劉穎表示,與其說音樂影響幼兒,不如說音樂能激發幼兒音樂潛能。
好的音樂,像兒歌或一些小朋友較能理解的流行音樂,能讓幼兒的語言發展、音感、音調、節拍較好,間接有益幼兒的智力發展。以吉太托兒所為例,都是用鈴鐺或音樂引導幼兒作息,「建議家長與其大呼小叫叫孩子起床,不如放音樂讓孩子自然清醒。」
剛成功辦完幼兒音樂表演活動「快樂蟲蟲特攻隊」的龍安國小附設幼稚園老師吳沛璇認為,有學音樂的孩子,絕對比沒接觸音樂的孩子學習能力強,表情、面容也較活潑。她指出,聽音樂須專注聆聽音樂的節拍、節奏和音感,自然能啟發小孩的智力。
追求音符的陶冶 永遠不嫌晚
吳沛璇不否認常接觸音樂的小孩,往往家裡經濟地位較佳,孩子普遍表現也較優秀,即便如此,她表示,常聽兒歌或語意簡單明瞭的流行歌曲,一樣能讓小孩潛移默化,受到影響。
至於幼兒多久前接觸音樂較好,吳沛璇和劉穎一致認為,小孩一出生就可接觸音樂。很多坊間音樂課程都說,「4歲」是小孩音感最強的時期,事實上,不管年齡大小,只要小孩能接受,就可試圖學習音樂,俗話說,「學音樂的小孩不會變壞」,是有它的道理的!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3696&prev=13852&next=13679&l=f&fid=63
類似亞玲的媽媽在台灣很常見,難怪胎教或智力啟發的音樂有一定的市場接受度,但給孩子聽音樂,真能讓孩子智力上漲嗎?
胎教 左右寶寶未來
林口長庚醫院婦產科主任鄭博仁指出,懷孕期間,胎兒確實能感受到媽媽的心境,藉由母親聆聽音樂,引發體內分泌良性荷爾蒙,強化母親與胎兒的親密感。
他表示,胎兒的生理、心理成長,仰賴與母體相連的臍帶供輸氧氣、營養外,也能感受到子宮外的情境。近期醫學文獻探討一種「超基因」(epigenetics)和胎教音樂的關聯,俗語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孩子會打洞」,過去認為遺傳和環境是造成個人後天表現的重要因素,現在醫學界卻發現,母親懷孕時子宮的狀態,也會影響胎兒日後的發展。
舉例來說,母親懷孕時給予較好的營養,同時按摩、聆聽胎教音樂等,讓情緒平穩,胎兒出生後的表現,會比沒注意上述細節的胎兒好。母親懷孕時狀況不佳,還可能發生負面情況,像出現畸形或罹患癌症等疾病。
寶寶對古典音樂 特別敏感?
胎教音樂通常是α波,其波長和母親腸胃蠕動,或心跳聲音的波長類似,兩者會形成協調旋律,讓胎兒感到和諧,對孕婦本身也很好,因孕婦聽見喜歡的音樂時,可放鬆自己,體內會產生如腦內啡的良性荷爾蒙。
懷孕時,良性荷爾蒙很重要,像腦內啡能讓孕婦胃腸、心臟、神經功能平緩運作,包括孕婦輸送給胎兒的臍帶血在內的各類心血管,都較為放鬆,母子皆受惠。
鄭博仁建議,女性懷孕期間可多聽旋律輕鬆柔和、有規律性的音樂,如大自然裡的溪流聲、蟲鳴鳥叫等。在古典音樂方面,可選巴洛克音樂,其節奏和母親的心跳旋律相近,對胎兒和新生兒有啟發和安撫作用,這也是市場上胎教音樂,以巴洛克樂風居多的原因,像巴哈(G線上的旋律)、莫札特(21號鋼琴協奏曲)、韋作特(D調廣板吉他協奏曲)、舒伯特(鱒魚)鋼琴和提琴五重奏,都是常見的曲目。
聽流行音樂 行不行?
坊間傳聞,胎教音樂聽5~10分鐘較合適,且要讓胎兒反覆聆聽,才能造成適當刺激,對此,鄭博仁認為沒有根據。他提醒,孕婦本身要有音樂素養,如果孕婦沒有音樂素養,懷孕時才聽胎教音樂,反而是壓力。
現代年輕媽媽多聽周杰倫等流行音樂,這類音樂不見得有α波,但如果孕婦喜歡,也可誘發腦內啡,所以,懷孕時只要孕婦聽了心情平緩的旋律,也能做為胎教音樂。
優美樂曲 讓孩子變漂亮!
除了懷孕時聽胎教音樂,孩子出生後,若常讓幼兒聽歡愉的樂曲,用音樂刺激神經、調節精神,也會使幼兒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長。
文獻上曾報導,日本幼兒開發協會做過一項試驗,集中10位出生不久的孩子,為他們一一拍照、錄像,作為原始資料,每天分上午、下午、晚上三次播放莫扎特的小夜曲。
起初沒有變化,但4個月後,這些孩子的面容、表情,變得比一般孩子活潑,動作協調,連眼神都與一般孩子有所區別,可見幼兒期讓孩子多聽優美樂曲,不僅對孩子智力有利,還能使孩子面容變漂亮。
大呼小叫要孩子起床 不如放音樂引導
曾在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教系任教,本身也投入幼稚園工作近30年的台北市私立吉太托兒所園長劉穎表示,與其說音樂影響幼兒,不如說音樂能激發幼兒音樂潛能。
好的音樂,像兒歌或一些小朋友較能理解的流行音樂,能讓幼兒的語言發展、音感、音調、節拍較好,間接有益幼兒的智力發展。以吉太托兒所為例,都是用鈴鐺或音樂引導幼兒作息,「建議家長與其大呼小叫叫孩子起床,不如放音樂讓孩子自然清醒。」
剛成功辦完幼兒音樂表演活動「快樂蟲蟲特攻隊」的龍安國小附設幼稚園老師吳沛璇認為,有學音樂的孩子,絕對比沒接觸音樂的孩子學習能力強,表情、面容也較活潑。她指出,聽音樂須專注聆聽音樂的節拍、節奏和音感,自然能啟發小孩的智力。
追求音符的陶冶 永遠不嫌晚
吳沛璇不否認常接觸音樂的小孩,往往家裡經濟地位較佳,孩子普遍表現也較優秀,即便如此,她表示,常聽兒歌或語意簡單明瞭的流行歌曲,一樣能讓小孩潛移默化,受到影響。
至於幼兒多久前接觸音樂較好,吳沛璇和劉穎一致認為,小孩一出生就可接觸音樂。很多坊間音樂課程都說,「4歲」是小孩音感最強的時期,事實上,不管年齡大小,只要小孩能接受,就可試圖學習音樂,俗話說,「學音樂的小孩不會變壞」,是有它的道理的!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3696&prev=13852&next=13679&l=f&fid=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