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4日 星期二

小嬰兒秘尿道感染發炎


嬰兒怎麼會尿道炎?
最近更新 2011.5.20
   
    還未滿月的安安,原本長得健康可愛,有天突然發高燒,還不斷地呻吟。緊急送醫,醫師做完身體理學檢查卻找不到發燒的原因,於是安排尿液檢查,確定是尿道炎,在尿液和血液培養也都長了細菌,證明是急性尿道炎合並敗血症。醫師說不積極治療是會致命的。媽媽追問醫師:「我祇聽過大人得尿道炎,安安年紀才這麼小,怎麼可能得尿道炎呢?」醫師回答說:「幼兒不僅會得尿道炎,而且可能會有潛在先天性泌尿道畸型的危險,必須同時診斷治療,否則以後經常反復性發炎,日子久了可能導致腎臟嚴重破壞,甚至要洗腎。所以安安為什麼會尿道炎,還必須安排特殊的檢查,看看泌尿道是否有先天的畸形?」做過腎臟超音波和膀胱輸尿管攝影,結果證明有嚴重的膀胱輸尿管逆流。出院後醫師建議先口服抗生素預防尿道炎復發,不幸地尿道炎卻一再發作,安安終於接受手術治療,手術後持續追蹤,檢查沒有再發現尿路逆流,尿道炎也不再復發,安安現在已唸國小三年級,身體健康﹑發育良好。
 
    道炎在嬰兒期,男孩的發生率較高,可能與男嬰的泌尿道畸型較多有關。過了嬰兒期女孩的發生率超過男孩,可能是因為女孩的尿道較短使細菌容易由陰部進入而感染。急性尿道炎在大人和年紀大的兒童常會有解尿疼痛和頻尿的現象,所以較易診斷。但是在嬰幼兒時期,由於缺少語言表達的能力,通常僅僅以發燒來表現,所以較易誤診。有時更會以非特異性的症狀如胃口不佳﹑躁動哭鬧不安﹑嘔吐﹑腹瀉﹑黃膽來表現,倍增診斷的困難,所以醫師須有高度警覺性,才能藉小便檢驗來診斷。
 
    尿道炎的診斷之所以重要,除了尿道炎急性期在嬰幼兒可能引起致命的敗血症外,有部份的病患潛在有泌尿道的先天畸形,其中百分之八十是膀胱輸尿管逆流,如不使用藥物來預防或必要時以手術矯正,可能造成反復性腎臟發炎,最後引起腎臟不可逆的嚴重的病變而必須洗腎。所以幼兒尿道炎時,醫師會安排超音波﹑膀胱輸尿管攝影或其他檢查,確定有無先天的畸形。
 
    在處理方面需要抗生素7-10天,要多喝水,勤排尿,更重要的是要檢查有無泌尿道的先天畸形,有的話要給予適當的處理。我們的結論是如果嬰幼兒如果有不明原因的發燒應該要做尿液檢查,如此才能提高尿道炎的診斷率,更一步檢查有無泌尿道的先天畸形。
資料來源http://www.babydoctor.com.tw/uti.htm







*******************************************************************
嬰兒尿道感染 發表時間:2008/05/25, 22:55
問:所謂泌尿道感染,包括那些部份?

答:通常泌尿道感染症、是指腎、腎盂、輸尿管、膀胱及尿道的細菌,所引起的非特異性感染。而最常見的,便包括我們常說的膀胱炎以及腎盂腎炎。泌尿道感染,通常是由皮膚外面的細菌,經由尿道往上侵犯膀胱。如果細菌侵犯膀胱而引起症狀,就叫膀胱炎。如果細菌

往上侵犯到腎臟,便叫腎盂腎炎。這些感染,並不屬於接觸傳染所引起的感染。

在嬰兒及幼童,泌尿道感染是相當常見的病症。主要是由格蘭氏陰性桿菌及格蘭氏陽性球菌所引起,雖然致病的細菌種類相異,但出現的臨床症狀卻有許多相似之處。在致病的格蘭氏陰性桿菌中,常見的如大腸桿菌、變形桿菌及綠膿桿菌等。另外,如葡萄球菌及鏈球菌等所引起的感染,也常可見的。

至於泌尿道感染的發生率,因為有百分之四十的兒童泌尿道感染是沒有症狀的,所以其發生率很難確切的評估。不過,根據統計,大約有百分之三的女孩及百分之一的男孩,會在十歲以前,發生泌尿道感染的情形.

問:當一個小孩得到泌尿道感染的候,會有什麼樣的症狀或不舒服的感覺?可以讓我們做家長的提高警覺,去加以注意。另外,幼小的嬰兒及較大的孩童,兩者之間會有不同嗎?

答:關於泌尿道感染所引起的症狀,會因為小孩的年紀而有所不同。在幼小的嬰兒,會引起發燒及躁動不安,媽媽或爸爸無法安慰小孩,小孩會有嘔吐或拉肚子的現象,小孩胃口不好,不想吃東西,小孩體重沒有增加。因為對於大多數的嬰兒來說,上面這些都是一般的症狀,所以泌尿道感染的診斷,往往會被忽略掉,而沒有加以注意。

如果不管年紀的大小,當膀胱受到感染,也就是膀胱炎的時候,通常不會發燒。而且對於膀胱或腎臟,也不會造成長期的傷害。然而,當腎臟受到感染,也就是腎盂腎炎的時候,通常會有高燒不退的情形。有時會對腎臟造成永久的傷害,或者腎臟結疤的情形。這種現象,特別可以在年幼的小孩發生,所以我們要更加小心的注意小孩的情況。

問:如果懷疑小孩得了泌尿道感染,要如何去檢查,才能夠得到診斷呢?

答:首先,醫師會詢問小孩及其父母,關於小孩一般的健康情況,並且特別注重此次發病的症狀。再收集小孩的尿液,利用顯微鏡,去做尿液檢查,以確定是否有尿路感染。如果有感染,則要進一步做尿液培養,大約二十四小時以後,即可確定何種細菌造成感染。然後,再花二十四小時的時間,去試驗哪些抗生素的藥物可以殺死這些致病的細菌。如此,才能對症下藥,得到最好的效果。

其次,尿液收集的方法是否正確,也會影響尿液培養的結果。特別要注意的事,是必須把尿道周圍的皮膚清洗乾淨,以避免皮膚表面的細菌,汙染尿液。對於較小的幼兒,可以在外生殖器上貼上尿袋,以收集尿液。因為細菌能夠從皮膚上汙染液的標本,有時為了更慎重起見,必須使用導尿管,將管子由尿道插入,進入膀胱,以得到乾淨的尿液標本,來加以檢查。

問:當小孩有泌尿道感染的時候,是否要做進一步的檢查,來加以評估,看看有沒有其他的異常? 

答:如果小孩有泌尿道感染,而且尿液培養有相當數量的細菌存在時,就要考慮做進一步的檢查。通常,我們會做放射線的檢查,叫做排尿膀胱尿道攝影,這個檢查會提供我們許多重要的訊息,包括膀胱的形狀及大小,膀胱開口的膀胱頸,以及尿道的情形。它的做法是先將小的導尿管放入膀胱,再灌入含有顯影劑的藥水,將管子拔掉後,即可加以攝影,觀看小孩排尿時,膀胱、尿道或者整個尿路的情形。

經由排尿時的膀胱尿道攝影,即可觀察是否有膀胱輸尿管逆流的情形。因為尿液由膀胱逆流而上,延伸到輸尿管或腎臟時,往往引起泌尿道感染,而產生許多不適的症狀。逆流發生時,細菌會由膀胱跑到腎臟去,使腎臟感染,而導致傷害。另外,可以利用超音波掃描,來檢查腎臟或尿路的情形,觀察是否有發生阻塞而引起腎水腫,或其他泌尿道的缺陷。如果腎臟有異常時,可以再做核子醫學的腎臟掃描攝影術,觀察腎臟的功能及引流的情形,以及腎臟受損害及疤痕的現象。

問:當小孩得到泌尿道感染時,應該如何去處理及治療呢?

答:首先,對於泌尿道感染的小孩,要先找出尿液的細菌培養中有效的藥物,使用安全而且耐受性高的抗生素,來加以治療。在膀胱感染的小孩,使用短期的藥物治療即可,大約在七天左右。如果是腎臟感染的小孩,則要使用較長的時間,一般在十天到十四天左右。在小孩病況嚴重,且腎臟受到感染時,大多需要住院治療,經由靜脈血管注射抗生素藥物,直到燒退了下來,且小便培養的結果出來為止。

小孩接受抗生素藥物治療以後,需要另外再做尿液的培養,以確定感染是否治癒。如果小孩從來沒有被評估檢查過,則抗生素要繼續使用,而且要趕快做適當的放射線檢查。有些泌尿道感染的小孩,會有不健康的排尿習慣,這些小孩必須接受幫助,養成正確的習慣,大約每二到三個小時,要完全把膀胱中的尿液排空。如此,能夠解決他們的問題,且避免留下不良的後果。

有些小孩並沒有特別的原因,卻反覆發生尿路感染的現象,則需要使用低劑量的抗生素,持續一段時間。至於膀胱輸尿管逆流的治療,除了泌尿道感染的控制要長期追蹤之外,必要時更需要接受手術,以校正逆流的發生。

總之,對於小孩的泌尿道感染,要儘早確立診斷,將感染加以控制,並作適當的檢查及評估。如此,才能確保小孩的腎臟及泌尿道功能,使其有最好的預後。









*********************************************************************
不可不謹「腎」的嬰兒期泌尿道感染

林小弟剛滿3個月,最近5天突然高燒不退,他既沒有咳嗽、流鼻水的情形,也沒有腹瀉、嘔吐的症狀,但是起起伏伏的高燒一直不退。近2天來,他的精神活動力越來越不好,食欲也變差,而且變得比較容易哭鬧。開業醫師懷疑可能有泌尿道感染而轉介到醫院。
入院後,尿液的常規檢查顯示尿中的白血球過高,血液的白血球數目也有上升的情形。腎臟超音波顯示左側腎臟極度腫大,有發炎的現象,核子醫學檢查也顯示左腎有嚴重的急性腎盂腎炎。此外,超音波也看出左腎盂處有水腎的情形,懷疑林小弟有左側膀胱輸尿管迴流症的可能,所以安排解尿期膀胱尿道攝影檢查,其結果顯示左側有第3度膀胱輸尿管迴流症。
治療方面,一開始使用靜脈點滴給予抗生素治療急性腎盂腎炎,尿液培養的結果顯示為大腸桿菌感染。因使用的藥物對大腸桿菌有良好的反應,發燒的現象在住院後第3天就恢復正常,但是仍持續使用點滴型抗生素10天,並加上口服藥物使用4天。由於患童有第3度迴流症,容易反覆造成泌尿道感染,所以每天給予少量的口服抗生素於睡前服用,以預防感染再發生。
半年以後再安排1次核子醫學的檢查,左側的腎盂腎炎大多都已恢復,但是有些許的腎皮質結痂的情形。至於迴流的問題,將於1年之後再作1次解尿期膀胱尿道攝影來追蹤。
泌尿道感染是小兒科相當常見的疾病,它的發生率僅次於上呼吸道感染與胃腸炎。如果在較大的孩子身上發生,因為大孩子會表達小便疼痛、頻尿、下腹痛、腰痛的症狀,較容易讓人聯想到泌尿道感染的可能性而做進一步檢查。但是在嬰兒期的泌尿道感染,它所呈現的症狀與大孩子不同,而且往往表現出一些與泌尿道系統無關的症狀,容易為人所忽略,得讓醫師捉摸一陣子,才能得到正確的診斷。偏偏嬰兒期的泌尿道感染較大孩子的感染更容易造成嚴重的腎臟發炎,甚至造成腎臟結疤、萎縮。而且,嬰兒期的泌尿道感染常合併一些先天泌尿道畸形的問題,如果沒有進一步詳細地檢查出這些異常並予適當的處理,就容易因反覆感染而造成腎臟傷害。
泌尿道感染的部位可分為上泌尿道和下泌尿道感染:上泌尿道感染指感染的部位在腎實質或腎盂,比較容易造成高燒不退的現象;下泌尿道感染則是感染於膀胱或尿道的部位,較不會引起發燒,但易造成解尿疼痛、血尿、頻尿等現象。

為什麼會發生泌尿道感染呢?
Ⅰ、細菌的因素
從很久以前就知道,某些細菌特別容易造成泌尿道感染,其中,最常見的菌種是大腸桿菌,約80%的泌尿道感染都是這種細菌造成的。為什麼這些細菌特別容易造成感染呢?首先,這些細菌的表面可能含有一些特殊的纖毛或鞭毛,不但能夠附著於泌尿道上皮細胞,而且可以「爬」到腎盂甚至腎實質造成感染。其次,有些細菌的包膜含特殊的抗原,可閃避人類白血球的吞噬。某些細菌甚至能釋放一些特殊的物質來加強其感染的能力。
Ⅱ、會陰或尿道的因素
2種途徑可造成泌尿道感染,第一種是血行性感染,細菌由血液感染後帶到腎臟引起發炎,這種途徑較容易發生於新生兒;第二種途徑是上行性或逆行性感染,腸道的細菌先附著於會陰部附近,然後經尿道口往上感染尿道、膀胱、輸尿管、腎盂與腎臟。男嬰因包皮容易附著細菌,所以發生泌尿道感染的機會較女嬰高。大孩子的情形卻正好相反,隨著年紀漸長,包皮漸漸鬆開而減少感染機會,大女孩卻因尿道比男生短而容易發生泌尿道感染。
Ⅲ、膀胱的因素
醫生常建議大眾多喝水、常排尿,可減少泌尿道感染的機會,所謂「流水不腐」,就是這個道理。相反地,有一些膀胱的排尿機能障礙,就容易造成泌尿道感染,如:逼尿肌過度收縮的不穩定膀胱、習慣性憋尿並造成膀胱的過度擴張而解尿不乾淨,甚至控制排尿的神經出了問題造成的神經性膀胱等,都易增加泌尿道感染的機會。另外,便祕本身也很容易造成泌尿道感染,有便祕習慣的小朋友一定要改善便祕的問題,才能減少泌尿道感染的機會。
Ⅳ、泌尿道畸形的因素
在泌尿道感染的小朋友中,4060%的比例有泌尿道的畸形,其中80%是膀胱輸尿管迴流症。根據馬偕醫院的統計,高達37%的泌尿道感染是由膀胱輸尿管迴流症引起的。另外,例如泌尿道系統的阻塞性病變、異位性輸尿管、雙套集尿系統等病變,都會增加感染的可能性。(關於膀胱輸尿管迴流症的介紹,請參考第21章。)

泌尿道感染會有什麼症狀?
1.
不明原因的發燒:這是新生兒期泌尿道感染最常見且往往是唯一的症狀。通常會燒到肛溫39℃以上,而且伴隨著畏寒、手腳冰冷、指端或嘴脣發紺等現象。所以,嬰兒發高燒,沒有明顯的感冒或腸胃炎的症狀時,一定要記得驗尿以排除泌尿道感染的可能性。
2.
活力、食欲不佳:小孩子會特別容易哭鬧、嘔吐,精神、食欲也較差,長期以後甚至造成貧血、營養不良、發育不好。
3.
黃疸:延遲性黃疸的嬰孩,如果已經排除了膽道閉鎖或新生兒肝炎的可能性,另外要考慮的就是泌尿道感染,這些嬰孩在泌尿道感染治療後,黃疸便會自動消失。
4.
血尿或膿尿:若在尿布上發現紅色的血尿或黃綠色的膿尿,此時一定要趕緊送醫檢查。
如何確定有沒有泌尿道感染?
當懷疑有泌尿道感染時,可先從尿液的常規檢查中看出一些端倪,如果尿液的鏡檢顯示白血球增加的情形,就應考慮泌尿道感染的可能性。不過,尿液中白血球增加不一定是泌尿道感染所引起,而尿液檢查正常也不能完全排除泌尿道感染的可能性,必須從恥骨上方的膀胱以針刺抽取尿液或導尿做細菌培養,如果長出細菌,才能確定有泌尿道感染。

如何追蹤治療?
上泌尿道感染,尤其是腎盂腎炎,應用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714天,並加上口服抗生素治療;若只是下泌尿道感染,則可以口服抗生素治療。不論如何,抗生素的選擇,應根據尿液細菌培養的結果,才能正確地給藥並殺死細菌。核子醫學可正確地診斷是否有急性腎盂腎炎或慢性腎皮質結痂。急性腎盂腎炎的病患經治療後半年應再追蹤一次,約有2/3的病患會完全恢復,只有1/3的病患會形成腎結痂,甚至造成腎萎縮。
另外,應安排腎臟超音波與解尿期膀胱尿道攝影,以排除先天性泌尿系統的異常,並根據各種先天異常作適當的治療與追蹤。此外,膀胱機能障礙的病患,也應詳細地篩檢並處理。
在衛生教育方面,因包皮過緊而引起感染的患童應該做適當處理,教導患童及父母注意生殖器衛生;大女孩在大小便完後,衛生紙應由前往後擦拭;洗澡應鼓勵淋浴、避免盆浴,並保持會陰生殖器的清潔。此外,勤喝水、不憋尿是預防泌尿道感染的不二法門,有便祕習慣的小朋友一定要在飲食上多加注意,多吃高纖維質的蔬果,必要時甚至可用藥物治療便祕。
嬰兒期的泌尿道感染症狀表現相當多樣性,有時家長和醫生要相當警覺才能盡早診斷。正確快速的診斷、完整的治療、長期的追蹤,是處理嬰兒期泌尿道感染的原則,切不可因一時的疏忽,讓孩子不幸成為長期的「洗腎族」。










*************************************************************
預防寶寶泌尿道感染
媽咪寶貝 8月號 NO.134
採訪撰文/巫曉嵐
諮詢/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周固
小兒泌尿道感染在臨床上是很常見的病症,因為察覺不易經常延誤就醫,加上此病症具有反覆感染的特性,嚴重者甚至可能對腎臟造成永久性的傷害,家長平時應提高警覺,若懷疑家中寶貝出現泌尿系統問題,宜及早就醫確診。
泌尿道感染小百科
所謂「泌尿道感染」,指的是從腎臟、輸尿管、膀胱到尿道的各種感染、發炎症狀,這是一種常見的小兒疾病,根據統計發生率僅次於呼吸道感染,如受到感染而未及早就醫治療,恐怕將引發永久性健康傷害,絕對不可輕忽!

嬰幼童泌尿道的發育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細菌侵襲而導致感染,尤其男童患有先天性泌尿系統異常的案例較多,在嬰兒時期發生泌尿道感染的機率也較高,等到進入學齡前,女童因為先天尿道較短,受到細菌感染的機率反而逐漸大增。

常見先天5感染原因
造成嬰幼兒泌尿道感染的原因可分為:先天泌尿道結構異常,以及後天性細菌感染。在患有泌尿道感染的小孩當中,約有40-60%屬於泌尿道先天異常,如未及時就醫診斷及治療,可能使寶貝反覆發生泌尿道感染,甚至導致腎臟嚴重損傷。
1.膀胱輸尿管逆流:膀胱與輸尿管交界處具有先天缺陷,使得膀胱排尿時,一部份的尿液會回流至輸尿管,甚至到達腎臟,很容易造成泌尿系統感染。

2.先天性泌尿道阻塞:在腎臟與輸尿管或是輸尿管與膀胱交界處的平滑肌發育不良,使排尿通道較為狹窄,導致尿液無法順利排空,滯留的尿液便成為細菌的溫床。

3.泌尿道發育異常:有些寶寶天生有兩套輸尿管,如有這樣的症狀,可能會合併患有尿道阻塞、尿液逆流的問題,泌尿道受到感染的機會相對較多。

4.神經性膀胱:如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無法適當控制膀胱迫肌及括約肌,通常會伴隨泌尿道功能異常現象,並因此造成泌尿道反覆感染。

5包皮過長:觀察寶貝尿尿時包皮是否如同吹氣球般鼓起,且有排尿不順的情況,這表示包皮過長的問題已嚴重阻礙排尿尿液無法順利排出,自然會增加細菌感染機會。

醫師小叮嚀
有些家長見到寶貝的包皮包藏住龜頭且難以推開,就認定是包皮過長,但其實這樣的狀況在幼童當中是很常見的現象。一個健康無礙的小孩,身體自然會提供完整的保護機制,書田診所泌尿科周固主任醫師建議家長,平時不需要刻意將包皮掀開清洗,以免施力過當使包皮前端受傷留下疤痕,日後反而更不易推開。

泌尿道感染有80%以上是由大腸桿菌所引起。

常見後天3感染原因
泌尿道感染有80%以上是由大腸桿菌所引起,細菌經由尿路逆行至泌尿道,因而出現感染、發炎問題,特別是女童的尿道先天較男童短,發生感染的機率相對較高。
1.免疫力低落:先天體質較弱,或母乳攝取量較少的寶寶,體內免疫力通常較低落,因此很容易成為細菌攻擊的對象。
2.排泄習慣不良:憋尿會促使尿道口的細菌進入膀胱,沿著輸尿管上行,引發上泌尿道感染;便祕則會增加糞便中的細菌含量,或導致膀胱受到壓迫,使感覺神經異常,尿液無法排空,因而增加泌尿道感染機會。
3.清潔衛生不佳:家長不注重外生殖器衛生、清潔方式錯誤,或長時間未更換尿布,可能使細菌大量滋生,再經由排尿口進入到泌尿系統,產生泌尿道感染。

發燒是泌尿道受到感染時最常見的症狀。

臨床症狀
發燒是泌尿道受到感染時最常見的症狀,其他依據年齡不同,表現出來的症狀也有些微差異。周固醫師提醒家長,年紀較小的嬰兒,診斷越困難,並可能合併有先天性泌尿構造異常的情形,對於還無法適切表達身體不適的嬰幼童,應該多加留意身體所發出的警訊,以便及早就醫診治;面對已經能夠以言語方式表達身體狀況的孩童,則要重視他所提出的身體反應,提早發現病灶,才能適時防止病情惡化。

自我辨識方法
1歲以下新生兒
發燒、食慾不振、躁動不安、哭鬧不休、黃疸、嘔吐、抽筋、腹瀉、腹部腫脹……
12歲嬰幼兒
發燒、躁動不安、尿液腥臭、餵食困難、生長延遲、嘔吐、腹瀉、腹部腫脹……
26歲學齡前兒童
發燒、頻尿、尿急、小便疼痛、小便不順、下腹或後腰部疼痛、尿液顏色及氣味較重……

嚴重併發症
嬰幼兒泌尿道感染經常會反覆發生,且合併先天性結構異常的症狀,這段期間腎臟正好處於發育階段,是最容易受到侵害的時期,如果沒有給予適當的治療,可能會導致腎組織纖維化(俗稱腎結痂),引發敗血症、急性腎盂腎炎、急性大葉性腎盂腎炎及腎膿痬等嚴重病症,最後則是到達慢性腎衰竭的地步。
在臨床上有一成以上的嬰幼兒患者因未妥善治癒泌尿道感染,青壯年之後罹患高血壓、蛋白尿以及慢性腎臟病的機率偏高,懷孕時也容易併發妊娠毒血症,對健康的影響甚鉅,不可不慎!

泌尿道感染照護指南
當家中寶貝出現疑似泌尿道感染的症狀,請立即就醫診斷,若診斷出為一般細菌感染,醫師會開立抗生素處方,服用23天後可緩解病症,視病症程度大約12週可完全治癒。如有重症或合併有先天性泌尿系統異常,就必須考慮長期給予抗生素治療,或以外科手術方式進行矯正。
除了就醫治療之外,正確的居家照護方式可以幫助小小病人早日擺脫病情,家長應協助寶貝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並確實做好衛生清潔。

PART 1|就醫治療
除了常規尿液篩檢之外,男童患上泌尿道感染,極大可能與膀胱輸尿管逆流有關,因此在第一次患病時,就需要進行一系列詳細檢查,包含靜脈腎盂攝影、排尿膀胱尿道攝影、腎盂及膀胱X光檢查、腎臟超音波檢查,進一步釐清是否合併有尿液逆流的情況;至於女童則可以等到二次以上反覆感染,再做進一步詳細檢查。

醫療診斷
新生兒及嬰兒若泌尿道受到感染,通常不會出現典型的症狀,且無法從主動反應去辦別,加上出現的症狀經常是非典型,因此容易延誤就醫,或是誤判為其他病灶,造成病情加重。

尿液檢查及細菌培養
當懷疑泌尿道受到感染時,首先會採集尿液進行檢查,如確實受到感染,尿液中多半會出現「膿尿」現象,這表示尿液中含有大量的白血球,但有20%左右的輕症患者未必會檢出膿尿,此時就必須進一步培養尿液中的細菌加以確定病情,細菌培養檢驗報告也可以做為後續抗生素治療的依據。

影像學檢查
1.超音波檢查:如有水腎或輸尿管擴張的症狀,可由超音波篩檢得知,但尿液逆流情況較輕微者,檢查結果或許會呈現正常反應,有經驗的超音波操作者可提高篩檢準確度。
2.膀胱尿道攝影:將顯影劑注入膀胱中,等患者排尿時,即可觀察是否有尿液回流情況,這是診斷膀胱輸尿管逆流最重要的方式,也可從中了解是否有腎臟構造異常的問題。
3.核子醫學檢查:若要詳細觀察因泌尿道感染,所導致的腎臟急性炎症反應或是結痂情況,需進一步進行核子掃描,根據腎臟受損情形判斷後續治療方式。

治療方式
成人的自體免疫功能較強,當泌尿道受到感染,或許服用抗生素即可痊癒,但嬰幼童則需進一步考量後續可能造成的腎臟傷害,因此治療方案與成人有所差異,切勿自行讓寶貝服用成藥或抗生素,以免影響病情發展。

藥物治療
一般輕微的下泌尿道感染,如:膀胱炎,通常使用口服抗生素即可迅速復原,若已經引發腎臟發炎,或是脫水、高燒不退的嬰幼童,就需要住院接受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
如果是因為先天性泌尿道系統異常所引起的泌尿道感染,可能需要接受長期的預防性抗生素治療,這類預防性的藥物最好在睡前服用,可防止細菌在夜裡大量滋生,減少泌尿道受到感染的機率。

外科手術矯正
膀胱輸尿管逆流症的發生原因,是由於膀胱與輸尿管交接口的位置較外側且開口較大,即使服藥仍然無法完全抑制泌尿道感染反覆發生,周固醫師建議家長可考慮以外科手術將輸尿管重新植入膀胱,以免日後對腎臟造成不必要的傷害。若有明顯的腎功能受損情形,經醫師診斷確認自然痊癒機會不大,那麼施以外科手術或許是最佳的療癒方式。

內視鏡注射治療
新式的尿液逆流治療方式是利用內視鏡由尿道進入膀胱,在輸尿管與膀胱交界處注射特殊物質來防止尿液回流,使病童可以免於長期服用抗生素的困擾,治療時間大約30分鐘,術後不需要特別照護。

小女童在1歲之後受到細菌感染的機會大增。

PART 2 7原則 掌握居家照顧
當寶貝發生不明原因的發燒情形,一定要就醫診斷,並且遵從醫師的照護指示,感染後一年內復發機率達20%,家長必須特別注意是否有復發徵兆,如果患有先天性泌尿系統異常,則必須長期追蹤檢查,以避免其他併發症產生。

1攝取足量水份:每日攝取足夠的水份,可增加排尿機會,藉此將泌尿系統內的細菌沖離,可減少泌尿道感染機會。
2勤換尿布:市售尿布吸水力強大,很多家長因此忽略應該經常幫寶貝更換尿布,因而增加細菌感染機會,正確做法是每2-4小時更換一次尿布,即使是乾淨的尿布也應該按時更換。
3鼓勵排尿:在戒尿布期間,有許多孩童會因不適應而出現憋尿行為,自然容易造成泌尿道感染,家長應該以鼓勵方式幫助寶貝經常排尿。
4避免便秘:糞便在體內積存過久,會增加細菌含量;糞便壓迫膀胱,會影響正常排尿。平時多喝水、多吃蔬果,多運動可避免便秘發生。

解便或排尿,正確的擦拭方式應該「由前往後」。

5如廁後正確擦拭:不論是解便或排尿,正確的擦拭方式應該「由前往後」,可避免將肛門口的細菌帶往尿道口。
6減少坐浴:幫寶貝洗澡時最好採用淋浴方式,如要坐浴,請先清潔生殖器之後再進入浴盆。
7外生殖器充分清潔:有些小男嬰的陰莖包皮不易推開,家長不宜強行推開,只需要做好局部清潔即可;小女童在1歲之後受到細菌感染的機會大增,家長幫女寶寶做陰部清潔時,一定要將大陰唇翻開,徹底洗淨尿道口及陰道出口。

醫師小叮嚀
在門診案例中經常有小朋友因為長程出遊如廁不易而導致泌尿道受到感染,周固醫師提醒家長,出遊前應事先規劃如廁的時間,並攜帶方便孩童在車上解尿的小工具,如:尿布、寶特瓶,即可避免寶貝因過度憋尿而患上泌尿道感染疾病。

周固
學歷:中國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經歷:天主教耕莘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馬偕紀念醫院泌尿科資深主治醫師
現職:尹書田醫療財團法人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








*************************************************************
2007.5月嬰兒與母親
兒科診療室
容易誤判、重者併發腎臟病
別輕忽嬰幼兒泌尿道感染
文/三軍總醫院小兒科部醫師 曾敏華
輯/張玉櫻
泌尿道感染是嬰幼兒常見的感染疾病之一,由於其表現較不具特異性,因此經常出現誤診的情形,往往在確診時已造成腎臟的傷害!因此該如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非常重要的,千萬不可大意!
臨床實例:
小明是一個9個月大的男嬰,最近5天以來出現斷斷續續發燒及解稀便的情形,但並無咳嗽或流鼻水。媽媽帶著小明跑遍了附近診所,被告知為急性腸胃炎,吃了許多藥但症狀卻不見好轉,於是接受建議轉介至本院作進一步檢查。在門診經仔細檢查後發現:喉嚨不紅、沒有鼻涕、呼吸音乾淨、耳朵亦無發炎、腹部微脹並無特殊異常,但解開尿布發現有濃厚的腥臭味。
於是安排尿液常規檢查,發現尿液出現許多白血球,此外血液的發炎指數及白血球也呈現偏高情形,於是在懷疑泌尿道感染下,安排住院治療。2天後尿液培養長出大腸桿菌,腎臟超音波顯示輕微的左側水腎,此外,腎臟核子掃瞄顯示為左側腎盂腎炎。根據培養結果給予10天的抗生素治療,在症狀完全改善後出院。
後續安排的膀胱逆流攝影檢查顯示雙側膀胱輸尿管逆流(左側為三度,右側為二度),於是每日繼續服用低劑量抗生素以預防泌尿道感染。半年後接受腎臟核子掃瞄追蹤發現左側腎臟有一小部分結疤,一年後再接受一次膀胱逆流攝影檢查追蹤,右側膀胱輸尿管逆流已消失,且左側膀胱輸尿管逆流已減輕為「二度」,目前正在門診追蹤中。
  
嬰幼兒泌尿道感染的原因
泌尿道感染是嬰幼兒最常見的感染疾病之一,在嬰兒的發燒中約有5%為泌尿道感染,在小於5歲的幼兒中也有2%是因泌尿道感染所引起的發燒。
泌尿道感染顧名思義為泌尿道的細菌感染,我們習慣把它區分為:上泌尿道感染(指腎臟實質及腎盂感染)、下泌尿道感染。引起泌尿道感染的原因幾乎都是在會陰處或腸道的細菌經由尿道至膀胱往上感染所致,另外少部份為血行性感染。
常見容易引起泌尿道感染的因素:
女性
未接受包皮環切術者
本身有泌尿道結構異常者(如膀胱輸尿管逆流)
阻塞性腎病變
衛生習慣差者(如會陰、肛門局部不清潔,或大便後由後往前擦屁股者)
有便秘者
喜歡穿緊身的衣服者
喜歡盆浴者等
  
嬰幼兒泌尿道感染的症狀不具特異性,常被誤判
由於嬰幼兒泌尿道感染在臨床上的表現較不具特異性,基本上愈小的病童其表現愈不明顯,比較常見的症狀有:發燒、煩躁不安、餵食困難、生長遲滯、延長性或晚發性的黃疸、嘔吐、腹瀉等;大一點的小孩可能會有下腹痛、頻尿、小便疼痛等,所以常被誤認為其他系統性的疾病,往往在發現時已造成腎臟的傷害,尤其是本身合併有先天性構造異常(最常見的是「膀胱輸尿管逆流」)的嬰幼兒。
台灣小孩的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氣喘的盛行率高(約有15%左右),而泌尿道感染的嬰幼兒常常除了發燒外,也會有鼻塞、流鼻水或咳嗽等症狀,因此許多這樣的病童被診斷為感冒。

如何察覺寶寶可能有泌尿道感染?
因此,若您家的孩子出現沒有症狀的發燒、以為是感冒但卻持續多天高燒不退、小便出現血絲或異味、小便疼痛或頻尿等,這些常見的泌尿道感染的線索,就要懷疑您家的孩子可能有泌尿道感染。
另外,若孩子過去曾有泌尿道感染,則當出現發燒時務必告知醫師,尤其本身又有膀胱輸尿管逆流病史者,這些孩子特別會有泌尿道感染。
嬰幼兒泌尿道感染的診斷
嬰幼兒泌尿道感染的診斷,除了應注意上述臨床表現外,最重要的檢查為「尿液常規檢查」,主要是檢查尿液是否有發炎細胞(例如白血球)及細菌。另外也可藉由試紙檢驗是否有細菌或白血球的代謝產物,例如:亞硝酸鹽或白血球酯。
一般而言,大部份的泌尿道感染,其尿液常規檢查常出現許多白血球,而且可以在高倍顯微鏡檢下發現細菌,以及細菌的代謝產物(亞硝酸鹽)或發炎產物(白血球酯常呈陽性)。當出現這樣的報告時,我們會懷疑可能有泌尿道感染,接著就會以無菌方式採集尿液作細菌培養。目前大多採用局部消毒後貼尿袋方式或放導尿管方式採尿,然後儘快送至實驗室接種培養。一般而言,約48小時就會有初步結果,若尿液培養顯示有細菌生長,則此時就可以確定泌尿道感染的診斷。
  
確定診斷後要作那些檢查?
由於嬰幼兒泌尿道感染約有7成的比率為上泌尿道感染,也就是腎盂腎炎,也由於年齡愈小的嬰幼兒泌尿道感染,其合併先天性構造異常的機率也愈大,尤其是膀胱輸尿管逆流,目前大家認為它會引起反覆的泌尿道感染,據統計,約有三成的病童合併有膀胱輸尿管逆流。
目前國內大多數的小兒科醫師在處理嬰幼兒泌尿道感染時,仍以美國小兒科醫學會於1999年制定的處理建議為主,要作的檢查包括:腎臟超音波、腎臟核子掃瞄、膀胱逆流攝影檢查,其目的在於評估泌尿道感染的嚴重程度以及找出先天性膀胱輸尿管逆流。
治療方式
泌尿道感染是屬於細菌感染,所以病童需要接受抗生素治療。然而由於口服抗生素抗藥性問題、治療濃度問題、服藥順從性問題,及更重要的約7成為嚴重的感染(如腎臟實質的感染),所以大多數的醫師認為這類的病童需要接受靜脈抗生素治療。
◎一般使用抗生素治療
至於抗生治素的選擇,起初先使用經驗性抗生素,再依細菌培養報告選擇最有效的抗生素,來作後續的治療。不幸的是根據我們的研究發現,目前嬰幼兒泌尿道感染的細菌對常使用的抗生素約有4成(頭芽孢菌素類藥物)到8成(安比西林)的抗藥性,顯示國內細菌抗藥性問題的嚴重性。
一般而言,上泌尿道感染的治療為1014天,下泌尿道感染的治療為710天左右。當完成治療後,會給予低劑量(即原本治療劑量的1/4)的口服預防性抗生素繼續治療,以每日一次的方式,直到膀胱逆流攝影檢查確定無逆流異常為止。
◎輕微的「膀胱輸尿管逆流」,服用「預防性抗生素」
至於輕微的膀胱輸尿管逆流(通常指三度以下),目前認為它會隨著年紀增加而自行消失,因此只需服用預防性抗生素,直到逆流消失為止。
◎嚴重的「膀胱輸尿管逆流」,可使用手術治療或注射玻尿酸
但對於嚴重的膀胱輸尿管逆流,因其自行消失的機率很低,所以建議接受手術治療或經由膀胱鏡實施黏膜下玻尿酸注射。
預防泌尿道感染的復發
一般而言,無合併結構異常的泌尿道感染其復發機率很低,但若有合併結構異常(最常見為膀胱輸尿管逆流),則引起反覆泌尿道感染的機率就很高。
◎無合併泌尿道結構異常者:
對大多數無合併結構異常的泌尿道感染病童,在接受治療後,家長應注意及儘量避免容易引起泌尿道感染的因素,例如:
重視衛生習慣,注意會陰及肛門局部清潔或大便後不可由後往前擦屁股。
多吃蔬果及開水以防便秘。
不穿緊身衣物。
儘量少盆浴。
◎合併泌尿道結構異常(如膀胱輸尿管逆流)者:
須每日口服預防性抗生素,以預防續發性泌尿道感染,直到後續檢查顯示逆流消失或改善至一度為止。
結語
由於嬰幼兒泌尿道感染在臨床上的表現較不具特異性,發生的年齡愈小,其診斷愈難,而合併先天性構造異常的機率也愈大,若疏忽則可能引起反覆的泌尿道感染,進而導致腎實質傷害。因此,家長如發現嬰幼兒出現沒有症狀的發燒、以為是感冒但卻持續多天高燒不退、小便出現血絲或異味、小便疼痛或頻尿等情形,一定要懷疑是否有泌尿道感染,早期接受檢查以期儘快控制感染,及早期找出可能的先天泌尿道構造異常。
(詳文請見2007年五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








******************************************************************
穩站小朋友發燒排行榜前三名 尿道炎
小兒尿道發炎是一個常引致兒童發燒的原因,在「小朋友發燒排行榜」裏,它穩佔第三位,僅次於上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
由於小朋友在說話和表達方面較為困難和欠清晰,很多時也不能像成年人一般道出小便赤痛、尿頻等徵狀,因此它的病徵往往會被忽略,而引致診斷受阻。
「發燒」可能是小朋友患上尿道炎的唯一的病徵。

引起泌尿道感染的細菌大多為腸內的革蘭氏陰性菌,而大腸桿菌是泌尿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在單純性泌尿道感染中,大多經由會陰部上行感染泌尿道而造成,新生兒還有可能經由以血液循環方式感染。
在新生兒時期,男孩的患病率比女孩高,多半是與先天性泌尿道結構異常有關。
自新生兒時期後至青春期,則女孩的患病率明顯的高於男孩,這是因為女孩的尿道較短,腸內細菌容易經過陰部侵入而導致發炎的緣故。
另外,內褲穿著不當、憋尿、便秘、局部衛生習慣不良或盆浴等 都可能增加感染的機會。
年齡的不同,可能出現的症狀如下:
1.
新生兒期:新生兒期:新生兒尿路感染大部份無特異性症狀,嚴重時會出現像敗血症的症狀,如:體溫不穩(發燒或體溫過低)、休克、躁動不安、昏睡、抽筋,亦可能有輕微腹脹、食慾變差、噁心、嘔吐、腹瀉、體重不增或黃疸等現象。
2.
一個月至兩歲此期間以「不明熱」為多,有些則以貧血、生長遲滯或延遲性黃疸、發紺或痙攣等方式表現。
3.
較大兒童:常出現典型的尿道發炎症狀,如頻尿、解尿困難、下腹部疼痛、腰部酸痛、夜尿、血尿等。
要確診小兒尿道炎,其實也不難。只要採取一個可靠的方法收集小便樣本,在顯微鏡下觀察,再加上小便培植細菌的結果,便可以準確無誤地確診小兒尿道炎。
小朋友患尿道炎, 診斷正確無誤的話, 使用適當的抗生素治療就可以加以控制。
預防方式:
1.
不要讓寶寶爬坐在地面上玩耍。
2.
勤換尿布,勤換內褲,盡量不穿開襠褲。
3.
積極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
4.
注意飲食營養,加強身體鍛煉,提高抗病能力。
5.
注意衛生,尤其女孩每晚要用溫開水沖洗外陰,防止感染;新生兒便後要及時洗淨臀部及外陰。
6.
患泌尿系統感染後,急性期應臥床休息,多飲水,以增加尿量,以便排出細菌及毒素。如果這種癥狀還是沒有改善,就要去醫院進行治療。
小孩子患上尿道炎常常不知道怎麼回事也不會說,這就需要大人多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了。出現尿道炎的情況要及時到醫院治療,切勿拖延。








******************************************************************
*寶寶不明原因生病,應先檢查尿液
採訪/陳姵樺
諮詢/光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任  馮超傑
             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  周宇光
嬰兒期的泌尿道感染,在尚未有表達能力的嬰幼兒身上,是比較容易被忽略的病症。但此感染源會從尿道一路上行感染到膀胱甚至腎臟,對寶寶的身體會有不良影響,輕忽不得。

年齡、性別發生率有何不同?
根據醫學文獻,寶寶泌尿道感染依年齡而有不同的發生率。在新生兒中,早產兒的發生率約2.7%,足月兒的發生率約0.7%,15歲的發生率約13%。而性別不同也有差異,3個月內的新生兒,男生與女生的發生比例為581,男生較高;但在1歲以後則出現大逆轉,15歲,男生與女生的發生比例為11020;到了學齡後,男生與女生的發生比例差異更大,為130,女生反而泌尿道感染的機率較高。

為何寶寶會泌尿道感染?
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周宇光指出,早產兒發生泌尿道感染的機率較高的原因,可能是其抵抗力較差,或因其膀胱和輸尿管先天性異常的情況較多導致;而出生前3個月的男嬰,也與先天性泌尿系統異常的關聯較大,包括常見的膀胱、輸尿管逆流問題以及腎臟異位、輸尿管結構異常、高位無肛症併尿路系統異常等,這些都可能導致泌尿道感染。
光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任馮超傑則指出,另一個男新生兒發生率較高的原因是包皮過長加上開口小,細菌容易在包皮內堆積而形成,西方國家有新生男嬰割包皮的習慣,所以新生男嬰泌尿道感染發生率只有0.2%左右,比國內低許多。不過雖然割包皮可減低感染率,但馮超傑主任並不建議一定要割包皮,原因是嬰幼兒割包皮必須全身麻醉,而且傷口約1週才能復原,寶寶又必須包著尿布,家長照顧起來要相當費心。

其實要預防新生男嬰泌尿道感染,只要每天將其包皮翻開清潔乾淨,就可減低感染率,除非是寶寶因為這個原因反覆感染才考慮割掉,否則可等到國中再做這個半小時的手術,屆時只需局部麻醉即可,傷口也不必包著尿布,復原時間比較快。

過了新生兒階段,男寶寶的尿道開始長長,嬰幼兒階段的尿道約8公分(成年男性約20公分),由於尿道長,男寶寶的泌尿道感染發生率就降低了,而且就算有細菌孳生,感染的部位也以尿道感染居多。但女嬰幼兒的尿道只有短短的1.5公分(成年女性約4公分),而且尿道附近就是肛門與陰道,不論是在肛門或是陰道孳生的細菌(以大腸桿菌為多),都很容易經由陰部侵入泌尿道而造成感染;也由於女寶寶尿道短,一受到感染就容易直接上行至膀胱,造成膀胱炎。

泌尿道感染時會出現哪些症狀?
嬰幼兒泌尿道感染經常沒有明顯症狀,馮超傑主任指出,輕微的泌尿道感染通常不會出現發燒的症狀,還不會說話的嬰兒常以哭鬧表現,家長並不容易查覺。所以家長平時應仔細觀察寶寶的尿量,看看有無頻尿(約30分鐘尿布就濕,但尿量少)、尿有無腥臭異味、尿色是否偏黃或呈深棕色;大一點的幼兒可能會出現小便時灼熱疼痛、肚子痛、尿床等狀況;但如果感染一路從尿道往上至膀胱、輸尿管甚至抵達腎臟,造成嚴重的急性腎盂腎炎,就會引起發燒以及後腰敲痛(因腎腫大壓迫週邊肌膜組織造成)。
而周宇光主任表示,如果新生兒出現長期胃口差、活動力差、發燒、持續黃疸,就須注意是否有泌尿道感染問題,因為泌尿道感染可能引起敗血症,而影響肝功能造成持續黃疸。嬰兒若出現生長遲緩、嘔吐、發燒,也需注意有否尿路感染,因為通常這些嬰兒常見的呼吸道與腸胃道疾病的症狀,也有可能是泌尿道感染所引起。

馮超傑主任表示,有時家長或是醫師會以為上述的症狀為感冒發燒而未予注意,而且有的是因為尿逆流產生的感染,尿道、膀胱都沒有發炎症狀,但有可能已經造成腎臟的感染發炎,尤其寶寶的腎臟正處於發育期,若是感染後沒有治療完全,會影響寶寶腎臟的發育,造成腎臟發育不全甚至萎縮,建議家長如果懷疑孩子有泌尿道的問題,可找泌尿科醫師做進一步的診斷與治療。

尿液檢查可確定是否感染
尿液檢查為泌尿道感染檢查的第一步,當醫師警覺到嬰幼兒有可能是泌尿道感染時,會先做尿液檢查。為了讓尿液細菌培養的準確率提高,新生兒通常以膀胱穿刺的方法取尿,較大的嬰兒則用無菌尿袋取尿,大一點的幼兒取中段尿做培養;檢查結果若發現尿中的白血球數目大於5,並出現白血球酯酵素與亞硝酸鹽物質,就可確定是泌尿道感染。

當嬰幼兒確定為泌尿道感染,這時就必須先住院,因為嬰幼兒泌尿道感染常合併泌尿道異常,所以住院後一邊先施予抗生素點滴注射治療,一邊要再做腎臟超音波、腎臟核子掃描、逆行性膀胱輸尿管攝影等進一步檢查。一般會先做腎臟超音波,可檢查有無水腎、腎積膿、輸尿管有無擴張或雙尿管、膀胱的大小及形狀是否有異常等問題;再依照情況做腎臟核子掃描,可評估腎臟是否遭受感染,造成腎盂腎炎或產生腎結疤;在感染控制好、病情穩定後,再安排逆行性膀胱輸尿管攝影,來探查是否有膀胱尿液逆流回輸尿管或腎臟的情形。
泌尿道感染如何治療?
如果只是輕微的泌尿道感染,沒有發燒,敲擊後脊椎與肋骨交界處不會疼痛,一般並不需要住院,給予口服的抗生素治療即可。但馮超傑主任提醒家長,通常診所只會給3天左右的抗生素,並不會做尿液檢查,必須繼續到可做尿液檢查的醫院,確定感染已治癒,否則細菌沒有殺完全,會讓細菌產生抗藥性,之後繁殖會更快,一路從尿道上行至腎臟的機率提高。口服抗生素建議服用5天至1週,較能確實將細菌去除。

若患童出現發燒合併其他泌尿道感染症狀,就建議住院治療。首先可先做尿液細菌培養,看細菌的種類;再做超音波等檢查,看有無其他先天泌尿道異常問題。而住院第1週先給予抗生素注射給藥,再進行尿液及血液的細菌培養,如無感染現象即可出院回家,但仍需服用1週的口服抗生素,並再檢查尿液及尿液細菌培養,確定治療已完成。周宇光主任也建議半年後可做一次腎臟核子掃描,看是否有腎結疤影響腎功能。

經檢查如果是先天性尿道阻塞或尿道、生殖器、腸胃道漏管問題或是尾椎神經異常所引起的泌尿道感染,就必須利用手術予以根治。若患兒是膀胱輸尿管逆流問題,馮超傑主任表示,膀胱輸尿管逆流分五個等級,三級以下症狀較輕微,可請患兒多喝水、多尿尿來改善,也可以口服低劑量不易產生抗藥性的預防性抗生素來改善,口服時間約13年,可改善泌尿道因逆流反覆感染的症狀,通常等幼兒長大,膀胱肌肉壁變厚,這種逆流狀況就可改善;如果膀胱輸尿管逆流在四級以上,表示情況嚴重,容易頻繁感染,且腎臟因水腎造成損壞,應該用外科手術來改善這個問題。

反覆感染的原因
反覆泌尿道感染原因很多,像是包皮過長、尿布濕了隔很久才換、寶寶拉肚子便便包在尿布中過久、先天性尿道阻塞,以及尿道、生殖器、腸胃道漏管問題、尾椎神經異常、神經性膀胱、排尿困難、膀胱輸尿管逆流等都會造成。先天的問題多數需要手術才能根治,後天衛生問題則做好個人衛生清潔就可改善。

http://www.babyhome.com.tw/include/admin2/fckeditor/editor/images/smiley/msn/lightbulb.gif包皮過緊也會引起泌尿道感染嗎?
包皮過緊也會引起泌尿道感染,但案例不多。馮超傑及周宇光醫師皆表示,包皮過緊但是包皮開口正常,可將包皮往後推,將藏在包皮中的污垢清乾淨,就不會引起泌尿道感染。但若包皮開口太小,不但容易藏包皮垢,也容易讓尿液積存孳生細菌,此時可在門診局部麻醉後,將包皮口撐大拉鬆一點,就可解決這個問題。

可能對腎臟造成永久性傷害嗎?
當泌尿道感染時,被細菌侵入腎臟造成腎盂腎炎,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好好治療,的確會對腎臟造成永久性的傷害。人體的腎臟內約有一百萬個腎絲球,細菌感染會破壞腎絲球,腎絲球的數量如果只剩下百分之十不到,就容易造成尿毒、慢性腎衰竭;如果雙側腎臟都受到感染破壞,沒有及時治療,未來就有可能必須洗腎才能活下去。

感染期間如何照顧?
勤換尿布是必需的,並要給予寶寶充足的水分以利經常排尿,並徹底做好清潔工作。還有醫師開立的抗生素,必須定時服用勿自行停藥,否則易使泌尿道重覆發生感染,增加腎臟受感染的風險。

而患有腎盂腎炎的患兒,必須追蹤腎功能、腎體積成長,避免有後遺症。有些診所會開藥膏讓患兒塗在發炎的局部,針對這個做法,馮超傑主任持反對意見,他表示,這些藥膏會刺激寶寶尿尿部位粘膜,讓原有的保護層遭到破壞,反而會讓該部位的皮層變薄、抵抗力變差,更容易受感染。

Box.平時應如何清潔男女寶寶的屁屁?
對於還在包尿布的寶寶,勤換尿片保持臀部清潔是預防的首要之道,建議選擇透氣性佳的尿布。當寶寶大便時應由尿道往肛門方向擦拭乾淨,避免腸內細菌感染尿道口。

洗澡時,男寶寶的包皮應往內推一點,將包皮及尿道口清洗乾淨;女寶寶最好採用淋浴代替坐浴,細菌較不易從尿道進入,若是坐浴則洗完澡後再利用溫水以淋浴方式清潔寶寶便便和尿尿的部位即可。

清洗寶寶的便便及尿尿部位請用中性的肥皂,1天用1次肥皂即可,若要增加清洗次數,則以清水沖洗為佳。此外,馮超傑主任表示,有研究顯示餵食母乳可以預防嬰兒泌尿道感染,原因是母乳中帶有媽媽對大腸桿菌的抗體,可幫助喝母乳的寶寶增加這方面的細菌抵抗力。
Mami Home媽咪窩》.
2011
年/3月號

(資料來源:BabyHome 編輯 提供)









***************************************************************
01歲寶寶 泌尿道感染
嬰兒與母親 1月號 NO.411
採訪撰文/黃子恬
諮詢/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副主任 許峻銘
許多小兒常見的疾病 
須依賴爸媽在生活中多留意觀察
如果能正確掌握寶寶的疾病症狀
並在適當時機予以正確的改善方法
即使去醫院治療後
回家也能擁有正確的居家照護觀念
許多疾病的病程就能因此縮短
爸媽先把關 讓寶寶在安全、健康的環境下成長
Take Care Baby By Youself
「泌尿道感染」的臨床症狀 
當寶寶發生泌尿道感染時,由於一歲以前尚不會用言語表達身體的不舒服,因此寶寶表現出來的通常為「非特異性症狀」,家長需格外留意,如:發燒卻無明顯呼吸道或腸胃道症狀、倦怠、嘔吐、食慾不佳、腹瀉,才不會延誤治療的黃金時機。因為這些症狀很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所以家長千萬不要自行給孩子服用成藥,而應該儘速帶孩子就醫,以便找出真正的原因;倘若寶寶發燒的原因是因為泌尿道發炎,卻沒有對症下藥治療的話,寶寶將會出現反覆發燒。
此外,如果發現寶寶的尿液混濁、有異味、頻尿、時常哭鬧(有可能是因為排尿時疼痛),這可能是膀胱發炎的症狀。
出生一個月內的新生兒,若是出現進食不佳、躁動不安、體重下降、延遲性黃疸(超過兩週大的寶寶仍有黃疸)等現象時,也有可能是因為泌尿道感染,所以應儘速帶孩子就醫,才不會延誤病情。
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副主任許峻銘醫師表示,泌尿道感染可能引起的疾病,包括:無症狀的菌尿症、急性膀胱炎、急性腎盂腎炎;但一歲以下的寶寶發生無症狀菌尿症及急性膀胱炎時皆不易察覺,通常出現發燒症狀時表示疾病已進展至急性腎盂腎炎了。急性腎盂腎炎嚴重者可能惡化為「急性大葉性腎炎」,甚至變為「腎膿瘍」,這會造成腎臟的結痂機率高,腎組織纖維化(失去功能)。
醫院可能會做的檢查
一般診所雖然可以做基本的尿液試紙檢驗,但因為一歲以前的寶寶尿液收集不易,因此醫師建議最好至醫院做檢查,比較方便集尿。
一歲以前的寶寶集尿方式大致上有三種(年紀較大的小孩可以收集清潔中段尿):第一種方式是貼集尿袋在寶寶的泌尿生殖器,但此種方式收集到的尿液有可能會受到污染(女嬰污染來源:陰道細菌;男嬰污染來源:包皮內的細菌),檢驗的準確度會受到影響;第二種方式是從尿道處插導管,從膀胱收集尿液,這樣尿液受到污染的機率較小;第三種方式收集的尿液方法最準確,即在恥骨上方處直接用細針插進膀胱來取尿,但因為是侵入性的檢查,較少使用。
檢驗人員會將收集到的尿液先用試紙做測試,看尿液中白血球酯酶和尿中的Nitrite是否呈現陽性反應,並用顯微鏡觀察尿液中白血球的數量;同時也會進行尿液培養。若是尿液培養結果呈現陽性反應,且單一泌尿道致病細菌含量達到105CFU/ml以上,並合併發燒症狀,就會確診為急性腎盂腎炎。
為了進一步觀察腎臟的狀況,會安排做超音波檢查,看是否有腎臟腫大、積水,或是先天構造異常;若檢查仍無法確定腎臟感染(倘若作尿液培養前已使用抗生素時,培養結果可能為陰性反應)但高度懷疑時,就會再進一步安排做「核子醫學腎臟掃瞄」,確定是否有急性腎臟發炎的情形。
「泌尿道感染」的治療方式 
寶寶的泌尿道感染若演變為較嚴重的腎臟發炎(急性腎盂腎炎),會需要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抗生素的療程大約為1014天。
因為寶寶泌尿道感染合併先天性異常、尤其是膀胱輸尿管迴流的機會很高,因此在寶寶出院前通常會再安排做「排尿期膀胱輸尿管攝影」,看是否有膀胱輸尿管迴流異常。若膀胱輸尿管迴流狀況輕微者,可出院後回家繼續服用「預防性抗生素」,一至二年後再安排做此攝影檢查,觀察復原狀況;若尿液迴流狀況高度嚴重者(例如:逆流至腎臟且輸尿管腫大彎曲者),就可能需要靠手術治療。
最佳預防措施──常換尿布、注重清潔
寶寶泌尿道感染的細菌主要是腸道或糞便中的細菌移生,經由會陰部到尿道跑到膀胱或腎臟,因此常替寶寶換尿布可避免細菌滋生繁殖。醫師特別提醒家長,在清潔寶寶屁屁時,擦拭方向要從生殖器往肛門方向擦拭,而且紙巾一旦沾到糞便就要丟棄,勿再重覆使用、去擦生殖器,這樣很容易會發生細菌的移生。
一歲以下的男嬰,泌尿道感染的機率是女嬰的25倍,這是因為男嬰的泌尿道先天性構造異常較多,另外男嬰的包皮也容易藏垢,所以家長幫男寶寶洗澡時也要特別注意尿道口的清潔。
一歲以上的寶寶,女生的泌尿道感染機率反而大於男生,大概是10倍左右,這是因為女生的尿道較短,細菌容易進入膀胱的關係。
醫師提醒,家長除了要注意寶寶私密處的清潔之外,當寶寶年紀較大之後,也要教導孩子不要憋尿,因為膀胱積尿容易讓細菌繁殖,所以也要搭配足夠的飲水量,並適時的解尿。另外,有一些輔助性的方法,如:蔓越莓汁有助於女性生殖器官的健康,益生菌可讓腸道較多好菌,亦可能降低泌尿道感染的機率。
許峻銘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
經歷:小兒科專科醫師、感染症專科醫師
現任:光田醫院小兒科副主任











***************************************************************
小兒秘尿道感染

秘尿道感染再兒科門診除了上呼吸到感染、腸胃炎以外最常見的感染疾病,但在診斷及治療上卻比上兩種疾病繁複許多。在大小孩得到密尿道感染時,症狀與大人較相近,包括發燒、頻尿、排尿困難、下腹痛、背痛等。醫師及家長較能僅早發現及診斷。但在幼兒,尤其是小於3個月以下的嬰兒,常以一些不典型的症狀來表現,例如:發燒、食慾不振、哭鬧不安等,如果家長及醫師警覺性不高,經驗不夠,寶寶病情就被延誤了。而許多家長被告之以寶寶可能是尿道炎,要進一步作尿液檢查時,第一個反映常是「這麼小怎麼會得尿道炎!」當再加以詳述其原委及可能的後遺症時,總覺得比起一般感冒、腸胃炎真是麻煩複雜多了。
所謂「秘尿道感染」包括尿道炎、膀胱炎、輸尿管炎、腎孟炎、腎小球腎炎等。引起尿路感染最常見的細菌是大腸桿菌,約佔8090%,其他細菌包括各種常到細菌,例如克雷白桿菌等等。一般而言,新生兒及嬰兒罹患此病者以女嬰居多,這可能與男嬰之秘尿道畸形有關,大小孩則以女童罹患率較高,因女童尿道較短,細菌易從尿道口入侵造成上行性感染。尿道炎在新生兒身上常以高燒不退、食慾不振、黃疸、哭鬧不安、生長發育遲緩來表現,嬰兒時期則包括食慾不振、體重增加較慢、嘔吐、腹瀉或發燒。只有較大的小孩才會有像大人典型的症狀,包括頻尿、小便會熱痛、腰.側疼痛、下腹痛或發燒。另外血尿也可見於細菌性尿道炎,而不是只發生在病毒性出血性膀恍炎。
當懷疑泌尿道感染時,應馬上做尿液檢查及細菌培養,約百分之六十五的病童會出現白血球增多現象,其餘百分之三十五尿液常規檢查仍是正常,故常規檢查正常並不代表絕對沒有尿道炎,還需靠尿液的細菌培養。此外取檢體的方式是否正確或是否先前已用過抗生素,都會影響尿液檢查的準確度,故需與醫護人員配合。一且確定診斷結果後,醫生會開始用抗生素治療。一般兩三天內症狀會改善,治療時間至少710天。新生兒及嬰兒最好能住院治療。並做血液的細菌培養。所有的男童及小於兩歲的女童第一次尿道炎或兩歲以上的女童兩次以上的尿道炎在治療完後須進一步做檢查,包括腎臟超音波、靜脈腎孟照影術及排尿膀恍照影術,以便查出足否有先天性結構異常或膀恍輸尿管逆流。嚴重的需外科手術治療。輕度的則需長期吃抗生素預防反覆的泌尿道感染,並定期追檢查。直到逆流情形消失為止。
最後要再提醒家長的是如果寶寶得過尿道炎,痊癒後仍需定期做尿液細菌培養。以免有些小孩因一再的感染沒被發現,造成腎臟損傷。甚至最後變成尿毒症(一般第一年每3個月一次 ,以後一年一次)。如果有先天性結構異常或膀恍輸尿管逆流,更需定期追棕檢查腎臟超音波及腎臟X光攝影,因為這些病兒是尿道炎的高危險群,為了寶寶的健康,為人父母者千萬不可疏忽。

作者:張明道醫師
資料來源http://parent.kimy.com.tw/new/article.aspx?id=1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