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親吻新生寶寶的六種人
新生兒免疫力和抗病力低下,如果大人攜帶病菌,很可能通過口唇的親密接觸,把病菌傳染給寶寶。因此,媽媽們應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尤其是在下列6種情況下,不宜讓他人(也包括寶寶父母)親吻寶寶。
新生兒免疫力和抗病力低下,如果大人攜帶病菌,很可能通過口唇的親密接觸,把病菌傳染給寶寶。因此,媽媽們應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尤其是在下列6種情況下,不宜讓他人(也包括寶寶父母)親吻寶寶。
有水皰者勿近
大人如果在面部、唇角、眼睛、手足等部位,出現米粒大小的水皰,幾個或十幾個連在一片,並且伴有發熱或局部淋巴結腫大,就應警惕是否感染"單純皰疹病毒",因為上述症狀正是"單純皰疹病毒"局部病毒感染的典型表現。"單純皰疹病毒"可通過親吻等方式傳播,對成人危害並不十分嚴重,卻可能對嬰兒致命。
濃粧者勿近
化粧品不少都含有鉛、汞或其他化學物質,如果不卸粧就親吻寶寶,這些有害物質就會進入寶寶體內,可能引起接觸性皮炎、慢性鉛中毒等病症。
傷風感冒者勿近
並不是鼻塞、流涕、打噴嚏、發燒等明顯感冒症狀,才值得們警惕。由於寶寶的抵抗力弱,免疫力差,稍不注意就可能被感冒病毒感染,甚而引發支氣管炎、肺炎、中耳炎等症或合併腦炎、心肌炎。
腔患病者勿近
親吻是直接的口唇接觸,如果大人本身有口腔疾病,如牙齦炎、牙髓炎、齲齒等,口腔中就會有大量致病病菌存在,通過親吻寶寶,這些病菌就會進入寶寶的口腔,引發寶寶的口腔疾病或其他並發癥。
拉肚子者勿近
拉肚子雖然是腸道傳染病,但致病的細菌是通過口腔進入腸道的,因此帶菌者的口腔也是傳染源。親吻寶寶,或者給寶寶喂飯前,用舌頭嘗冷熱等動作,都可能增加寶寶得痢疾的幾率。
患肝炎者勿近
如果大人是肝炎病人或肝炎病毒的攜帶者,親吻寶寶是不夠安全的。甲肝的傳播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和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觸,而乙肝則通過注射、輸血或血製品、密切接觸、母嬰等途徑傳染,乳汁、唾液、眼淚都是不安全因素。
來源:搜狐母嬰
資料來源http://big5.cctv.com/gate/big5/space.tv.cctv.com/article/ARTI1262653465620171
**********************************************************************************
親吻寶寶其實大有學問 - 育兒須知
親吻,不僅是讓孩子知道你愛他有多深的最佳方式,而且可以讓雙方感覺平靜和放鬆。
1、對寶寶唱歌、說話並撫摸他永遠不會為時過早。在曲調優美的旋律中自然地插進一個吻--寶寶非常喜歡與你一對一的接觸。
如果你適逢傷風、嚴重感冒或剛剛抽過香菸,請避免親吻寶寶。
2、目睹寶寶可愛的睡姿,每一個人的心都在悄悄融化。你聽著寶寶淺淺的呼吸聲,看著他微微振動的眼瞼,不能不驚嘆你所創造的這個奇蹟--偷偷地柔柔地親吻你的寶寶。
讓寶寶仰臥著睡覺,注意寶寶的被子是否蓋好。
3、每次注視著寶寶大大的無邪的眼睛,最終總是情不自禁地抱緊並親吻他。寶寶總能讓我們不由自主地想保護他,還有什麼能比擁抱親吻更能表達我們的愛意呢?真的沒有。
抱著孩子親吻時,可不要太用力,以至於弄得寶寶很不舒服啊。
4、你不必老是全面接觸寶寶的身體,從你的吻中,他已能完全受益。當孩子漸漸長大,他喜歡用嘴輕觸你的臉,然後期待著你的回吻。
每天早晨,當你將寶貝送到托兒所時,讓親吻成為例行儀式的一部分。
5、一個剛剛學會爬行或走路的孩子如遭受意外碰傷,作為母親,你應該抱起孩子,輕輕地親吻他受傷的部位。雖然並沒有證明這種舉措有醫學價值,但是親吻常能很快使寶寶不再掉淚。
1、對寶寶唱歌、說話並撫摸他永遠不會為時過早。在曲調優美的旋律中自然地插進一個吻--寶寶非常喜歡與你一對一的接觸。
如果你適逢傷風、嚴重感冒或剛剛抽過香菸,請避免親吻寶寶。
2、目睹寶寶可愛的睡姿,每一個人的心都在悄悄融化。你聽著寶寶淺淺的呼吸聲,看著他微微振動的眼瞼,不能不驚嘆你所創造的這個奇蹟--偷偷地柔柔地親吻你的寶寶。
讓寶寶仰臥著睡覺,注意寶寶的被子是否蓋好。
3、每次注視著寶寶大大的無邪的眼睛,最終總是情不自禁地抱緊並親吻他。寶寶總能讓我們不由自主地想保護他,還有什麼能比擁抱親吻更能表達我們的愛意呢?真的沒有。
抱著孩子親吻時,可不要太用力,以至於弄得寶寶很不舒服啊。
4、你不必老是全面接觸寶寶的身體,從你的吻中,他已能完全受益。當孩子漸漸長大,他喜歡用嘴輕觸你的臉,然後期待著你的回吻。
每天早晨,當你將寶貝送到托兒所時,讓親吻成為例行儀式的一部分。
5、一個剛剛學會爬行或走路的孩子如遭受意外碰傷,作為母親,你應該抱起孩子,輕輕地親吻他受傷的部位。雖然並沒有證明這種舉措有醫學價值,但是親吻常能很快使寶寶不再掉淚。
*******************************************************************************
寶寶被親吻 染菌險死
大人帶B型鏈球菌 易致嬰兒猝死
【高麗玲╱台北報導】很多人看到寶寶都會忍不住想要抱或親一下,但是這對新生兒來說可能是致命的危機。有一位出生四天的小寶寶,可能是因為家人親吻或是接觸時未洗手,結果感染了B型鏈球菌,差一點死掉。醫師提醒,最好不要親三歲以下的寶寶,以免寶寶感染病菌。
注意衛生
台北市中興醫院兒科加護病房主任吳求森表示,這名出生四天的寶寶因為發燒達三十八度以上,且伴隨有腹瀉、黃疸、肚脹、嗜睡、喝牛奶就吐等症狀,在血液檢查時,發現感染B型鏈球菌。幸好發現的早,在使用二種抗生素後,一周後寶寶就痊癒出院。
常因手沒洗淨傳染
吳求森說:「很多地方都有B型鏈球菌,最常見的傳染途徑是經手傳染。」因此,他推測這名小寶寶有可能是因為大人在接觸他時,沒有將手洗乾淨,或是在親寶寶時,將病菌傳染給他。
「B型鏈球菌是一種很老的菌種,只要及早發現,就可以治癒。」但吳求森指出,該菌發展的病程相當快,「像是在早上發生,到下午就不行了,常令人措手不及」。也因此該菌也是造成新生兒猝死的常見原因之一。
醫師提醒,寶寶若是有發燒(腋溫三十八度半以上、口溫三十八度以上)或是低體溫(三十五度以下)、肚脹、嗜睡、黃疸、臉色蒼白、活動力不好情況就應及早就醫。
「B型鏈球菌是一種很老的菌種,只要及早發現,就可以治癒。」但吳求森指出,該菌發展的病程相當快,「像是在早上發生,到下午就不行了,常令人措手不及」。也因此該菌也是造成新生兒猝死的常見原因之一。
醫師提醒,寶寶若是有發燒(腋溫三十八度半以上、口溫三十八度以上)或是低體溫(三十五度以下)、肚脹、嗜睡、黃疸、臉色蒼白、活動力不好情況就應及早就醫。
口腔不要接近寶寶
吳求森強調,大人的口腔裡也含有很多病菌,像B型鏈球菌、B型噬血性感冒桿菌、金黃葡萄球菌等,大人最好不要把口腔湊近寶寶。
「三歲以前的寶寶,免疫力還沒有發育完全,大人最好不要親寶寶。」吳求森說,過去有些家長會用嘴巴將食物嚼碎後再餵食寶寶,這也將病菌傳染給他們。
台北市立陽明醫院副院長、小兒科醫師楊文理則認為,B型鏈球菌通常是生存在子宮頸內,寶寶有可能是在經過產道時被感染,很多時是在出生後約一星期才發病;因此,她不認為是該寶寶是被親吻而感染。
不過她也提醒,大人親寶寶時最好只親臉頰,但若大人感冒或生病,接觸寶寶時應戴上口罩,以免造成飛沫感染,將疾病傳給寶寶。
「三歲以前的寶寶,免疫力還沒有發育完全,大人最好不要親寶寶。」吳求森說,過去有些家長會用嘴巴將食物嚼碎後再餵食寶寶,這也將病菌傳染給他們。
台北市立陽明醫院副院長、小兒科醫師楊文理則認為,B型鏈球菌通常是生存在子宮頸內,寶寶有可能是在經過產道時被感染,很多時是在出生後約一星期才發病;因此,她不認為是該寶寶是被親吻而感染。
不過她也提醒,大人親寶寶時最好只親臉頰,但若大人感冒或生病,接觸寶寶時應戴上口罩,以免造成飛沫感染,將疾病傳給寶寶。
*******************************************************************************
七個媽媽之吻傷害寶寶健康
疾控專家提醒,新生兒免疫力和抗病力低下,如果母親攜帶病菌,很可能通過口唇的親密接觸,把病菌傳染給寶寶。媽媽們應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尤其是在下列七種情況下,不宜親吻寶寶。
NO.1—出現水皰
媽媽如果在面部、唇角、眼睛、手足等部位,出現米粒大小的水皰,幾個或十幾個連在一片,並且伴有發熱或局部淋巴結腫大,就應警惕是否感染“單純皰疹病毒”,因為上述症狀正是“單純皰疹病毒”局部病毒感染的典型表現。“單純皰疹病毒”可通過親吻等方式傳播,對成人危害並不十分嚴重,卻可能對嬰兒致命,是小兒時期常見的病毒感染,好發年齡在1~4歲,以出生後第二年為發病高峰。
防護措施:出現皰疹性口炎等“單純皰疹病毒”症狀表現的媽媽應在痊癒前儘量避免接觸寶寶,並切忌親吻寶寶。
NO.2—濃粧淡抹
愛美的媽媽們,總免不了濃粧淡抹。而化粧品不少都含有鉛、汞或其他化學物質,如果媽媽不卸粧就親吻寶寶,或讓寶寶親吻媽媽,這些有害物質就會進入寶寶體內,可能引起接觸性皮炎、慢性鉛中毒等病症。美國就曾報道過嬰兒因與母親臉貼臉,誤舔食了母親臉上的粉脂,而發生鉛中毒的病例。
防護措施:媽媽平時應儘量減少濃粧,親吻寶寶前唇部應徹底卸粧。
NO.3—傷風感冒
並不是鼻塞、流涕、打噴嚏、發燒等明顯感冒症狀,才值得媽媽們警惕。由於寶寶的抵抗力弱,免疫力差,稍不注意就可能被感冒病毒感染,甚而引發支氣管炎、肺炎、中耳炎等症或合併腦炎、心肌炎,因此媽媽應對感冒病毒引起高度重視,即使自己只是出現輕微感冒症狀,比如輕微的頭疼、咽痛,也應避免相互親吻等親昵之舉。
防護措施:出現感冒症狀的媽媽和寶寶接觸時最好戴上口罩。
NO.4—口腔疾病
親吻是直接的口唇接觸,如果媽媽本身有口腔疾病,如牙齦炎、牙髓炎、齲齒等,口腔中就會有大量致病病菌存在,通過親吻寶寶,這些病菌就會進入寶寶的口腔,引發寶寶的口腔疾病或其他並發癥。
防護措施:媽媽在口腔疾病痊癒前不要親吻寶寶。
NO.5—出現皮疹
媽媽一旦發現自己身上出現星星點點的皮疹,就應警惕是否是麻疹發作。
因為許多年輕媽媽小時候沒有得過麻疹,所以本身是麻疹的好發人群。麻疹患者是此病惟一的傳染源,病毒存在於眼結膜、鼻、口、咽和氣管等分泌物中,能通過口腔飛沫傳播。而兒童本身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尤以l-5歲小兒發病率最高,母子間的親吻很容易傳染此病。
防護措施:一旦媽媽有得此病的嫌疑,應立即母嬰隔離,並積極治療。
NO.6—拉肚子
拉肚子雖然是腸道傳染病,但致病的細菌是通過口腔進入腸道的,因此帶菌者的口腔也是傳染源。媽媽親吻寶寶,或者給寶寶喂飯前,用舌頭嘗冷熱等動作,都可能增加寶寶得痢疾的幾率。
防護措施:如果媽媽最近腸胃不太好,應儘量避免親吻寶寶。
NO.7—攜帶具傳染性的肝炎病毒
如果媽媽是肝炎病人或肝炎病毒的攜帶者,親吻寶寶是不夠安全的。甲肝的傳播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和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觸,而乙肝則通過注射、輸血或血製品、密切接觸、母嬰等途徑傳染,乳汁、唾液、眼淚都是不安全因素。
防護措施:攜帶肝炎病毒的媽媽如果經過化驗表明還具有一定的傳染性,應採取其他方式來呵護寶寶。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傳遞母愛的方式有很多種,除了親吻,眼神、語言、表情、擁抱等等,都是很好的親子溝通方式。既能表達愛意,又能確保健康安全,才是積極而穩妥的。
|
******************************************************************************
少點親吻會帶給寶寶健康牙齒?
田政說,嬰幼兒期是指從出生至3歲的階段,是乳牙繼續鈣化、陸續萌出、形成牙列的階段,也是恆牙牙胚逐漸形成和恆牙處於鈣化的時期。嬰幼兒期乳牙極易患齲,這和小兒的不良飲食習慣、乳牙的鈣化程度低、免疫系統尚未成熟以及口腔保健服務體系不完善等因素有很大關係。
田政說,母乳是嬰兒最好的天然食品,但母乳里有乳糖,如果不注意哺乳方法,也會增加發生兒童早期齲的危險。要注意哺乳姿勢、左右輪換餵奶,以免影響嬰兒頜面部的生長發育。人工餵養時,牛奶里最好不放糖,要定時餵養,不要養成嬰幼兒含奶瓶睡覺的不良習慣,避免奶瓶齲的發生。另外,嬰兒到4個月要開始加輔食,儘早地讓幼兒練習咀嚼,因為咀嚼是對頜骨的生理性刺激,可以促進骨骼生長,鍛煉肌肉的功能。有研究表明,含糖食品是幼兒致齲的罪魁禍首,因此,要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盡量少吃甜食、含糖飲料,少吃零食。
持之以恆,保持口腔清潔
待寶寶第一顆乳牙萌出后直到3歲前,媽媽都要幫助寶寶刷牙。開始可以用無菌紗布蘸生理鹽水或涼白開水擦洗牙齒,或用指套式牙刷刷牙,以後逐漸選用幼兒保健牙刷幫孩子刷牙,早晚各一次。為了培養寶寶刷牙的興趣,開始時,最好在輕鬆的環境里,以遊戲的方式進行,讓寶寶愛上刷牙。由於嬰幼兒行為能力有限,單靠寶寶自己刷牙,是達不到清潔牙齒的效果的,寶寶每次刷完牙后,家長要進行檢查並親自再幫助重刷一次。待孩子可以自理后,家長仍應督促孩子及時做好口腔的自我清潔工作,養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
「媽媽的吻」,齲齒致病源
為什麼有的寶寶衛生習慣很好,也少吃糖,還是會長齲齒呢?
田政說,剛出生的嬰兒,可以說完全沒有齲蟲及致齲細菌,到2~3歲間口中才有不同的細菌滋生。但是有的嬰兒不久就被發現有致齲細菌,那大部分都來自父母的口。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大人用嘴巴試試食物的溫度再餵給寶寶,有的老人還喜歡把食物嚼碎后餵給寶寶,這都是不科學的,容易引起致齲細菌的傳染。
「爸爸媽媽乃至其他親屬長輩,看見可愛的寶寶會以親吻表現親密,但如果這些成人有齲齒,就很容易傳染給孩子。所以,我們提倡,一般人要表示對別人孩子的好感,最好不要選擇親吻,特別是吻孩子的嘴。」田政說。
定期檢查給愛牙穿上「防護衣」
市第五醫院口腔科主任滕建平告訴記者,門診接治的不少小患者,都是牙痛受不了了,父母才帶來看,導致許多孩子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有很多家長認為,乳牙反正要換,爛了也不用補,其實,牙齒齲壞若不及時治療,不僅會引起牙齒髮炎疼痛,還會影響孩子咀嚼、臉型發育、恆牙擁擠錯位等。滕建平建議,家長可在寶寶3~4歲時去醫院將上、下第一、二乳磨牙的面,用窩溝封閉劑封閉、氟化物塗布,以達到防齲的目的。
********************************************************************************
親吻寶寶會帶來七種病患
寶寶可人的模樣經常會讓大人忍不住親吻他/她的小臉蛋,但年幼的寶寶免疫力和抗病力低下,很可能會傳染上親吻者正在患的疾病。因此在患有下列疾病時,最好不要親吻寶寶—
1.感冒:不論是哪種類型的感冒,病人的鼻咽部都寄生有細菌或病毒,可通過親吻傳染。
2.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唾液中存在腮腺炎病毒,可通過唾液傳染給孩子。
3.扁桃體炎:當咽喉遭遇葡萄球菌、鏈球菌等病菌感染時,吻孩子可致其發病。 4.肝炎:病毒性肝炎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患者的唾液或汗液等存在病毒,親吻孩子可使其受感染。
5.結膜炎:流行性眼結膜炎病人的眼分泌物或淚液均存在病毒或病菌,可傳染孩子。 6.口腔疾病:牙齦炎、牙髓炎、齲齒等均為常見的口腔病,大都因口腔不潔,病原微生物在口腔中繁殖導致,親吻可傳染給孩子。
********************************************************************************
家長不宜嘴對嘴親吻孩子
近日,一條微博被迅速傳開,微博內容是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兒科主任醫師張思萊所發的一個案例,她曾治療過一例新生兒,因爺爺下巴長膿包親吻孩子時不慎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導致死亡。
馬上就是春節假期,又到了走親訪友的高峰期,專家提醒,大人看到小寶寶都想表達喜愛之情,但最好不要嘴對嘴親吻孩子,同時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免將病菌傳染給幼嫩的寶寶。
“親吻致死”微博引熱議
記者發現,張思萊醫生的這條微博轉發量近萬,引發熱議。
微博內容為:“我曾經治療過一個新生兒因金葡感染引起敗血症後死亡的病例。這個新生兒是三代單傳的獨生子,每天爺爺都要不停地親吻著孩子。孩子住院細菌培養結果出來後,在追問病史時,母親含著淚告訴我,孩子的爺爺下巴長了一個小小的膿包。孩子死後全家捶胸頓足地哭泣,可是已經晚了。”
微博發出後,立即引來眾人圍觀。明星馬伊琍也轉發了微博並表示:“皰疹病毒致皰疹性咽頰炎和手口足,若入侵腦部或肺部易致命。國外也有新生兒被母親吻後感染皰疹病毒死亡病例。媽媽們有責任保護寶寶摒棄陋習啊!”
但也有不少網友在震驚之餘表示這不過是個例,親吻孩子在所難免,應該沒這麼嚴重。
對此,張思萊表示:“有些家長認為這是極為特殊的例子,發生的概率極低。當然這樣的例子發生的極少,但是發生在誰的家庭就是100%的災難,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預防為主。”
年齡越小越易感染
帶著膿包親吻一下,真的會使嬰兒致命嗎?張思萊告訴記者,小嬰兒免疫機制很弱,年齡越小的孩子抵抗力越低。一般來説,大家都覺得,細菌、病毒只通過傷口感染,如果孩子的皮膚是完好的,就不會出現感染的可能。但事實上,小嬰兒的皮膚細胞之間很鬆弛,很容易遭受細菌、病毒的侵襲。
她提醒,當與嬰幼兒接觸時,大人最好要注意一下手部、臉部的衛生。如果從室外回來,一定要先脫外套,然後洗手,再抱孩子。如果大人存在皮膚性的明顯病變,特別是存在化膿、癤子等情況時,最好不要親或抱寶寶,避免寶寶被病菌感染。
另外,很多時候大人本身就是帶菌者,因為成人免疫力強,所以是隱性感染,並不發病,如手足口病、輪狀病毒等,但兒童抵抗力差,家長親吻孩子時就容易將病菌傳染給孩子。所以親吻、撫摸孩子之前最好洗臉、洗手,洗手可消除手上90%的細菌。如果家長患了感冒,或手上、臉上有傷口,最好與寶寶保持距離。
抽煙父親別抱孩子
很多父親都難戒掉煙癮,他們還會經常用親親寶寶來表達對孩子的喜愛之情,不過,專家也提醒,愛抽煙的父親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
因為抽煙的人在皮膚、毛髮、衣服上殘留著煙中的有害物質,經常抱寶寶會傷害寶寶稚嫩的呼吸系統。為了寶寶的健康,爸爸最好自覺戒煙。如果煙癮比較大,沒有毅力戒煙,又實在想抱寶寶,就必須脫掉抽煙時穿的衣服、鞋子,然後洗乾淨自己的臉和手,再抱寶寶玩。
張思萊還提醒,孩子感染上幽門螺旋桿菌,幾乎都是大人傳給孩子的,因為幽門螺桿菌不但寄生在胃裏,還寄生在人的口腔牙垢中,家裏最好實行分餐制,孩子的碗筷要專用。家長也不要用自己的筷子喂食寶寶。本報記者夏文
資料來源http://big5.citygf.com/LD/017004/ld_017004006/201201/t20120110_2831696.html
********************************************************************************
大人患口腔皰疹,嚴禁親吻小嬰兒
狀正是「單純皰疹病毒」局部病毒感染的典型表現。「單純皰疹病毒」可通過親吻等方式
腔疾病或其他並發癥。
********************************************************************************
親吻新生兒,要小心!
嬰兒與母親 4月號 NO.438
大人患口腔皰疹,嚴禁親吻小嬰兒
親吻新生兒真有這麼危險?沒錯,新竹國泰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盧英仁表示,單純皰疹病毒會透過親吻以及與感染者親密接觸,或共用餐具等方式進行傳播,這種病毒對成人的危害比較不嚴重,但是對新生兒而言,有可能造成死亡,而且無論任何類型的皰疹,對新生兒來說都是相當危險的,根據統計,英國平均每年有六名嬰兒死於單純皰疹病毒。
由於嬰兒抵抗力很弱,在接觸時或準備嬰兒食物時,都必須先洗手,而且不能讓有傳染病的人接觸,更不可親吻嬰兒的嘴,而只要患有口腔皰疹的人,也要嚴禁對新生兒親吻,即便只是用鼻子蹭或抱抱,皆需避免;另外也要特別提醒,媽咪身體任何部位有皰疹,都應該遮蓋那個部位,不可接觸到寶寶的皮膚;如果患有口腔皰疹,除了禁止親吻寶寶之外,在照顧過程中必須戴上一次性口罩遮住有皰疹的地方。
盧英仁醫師也特別提醒家長,嬰兒常見的玫瑰疹,其實大部分是因為大人的親吻而造成傳染,可見親吻寶寶潛藏相當多的危險。
皰疹病毒分第一型、第二型,第一型多發生在臉部,臨床也見過病童眼睛長滿皰疹,這種狀況嚴重時可能會導致失明;第二型是在生殖器官,會有小水泡,並且有刺痛感,如果口腔皰疹經常發作,可以請醫師開一些抗病毒藥物,以抑制皰疹的發作。
新生兒感染皰疹,死亡率高
另外一種情形是透過母嬰垂直傳染口腔皰疹,導致寶寶一出生就得到皰疹,如果孕婦在妊娠最後三個月內患生殖器皰疹,發生新生兒皰疹的可能性最大,臨床有碰過一些這類案例,主要都是在出生前被媽咪傳染,而當病毒感染散佈在新生兒體內,引起很多器官的感染時,就會有生命危險。
盧英仁醫師表示,寶寶在即將出生前,假如媽咪感染了陰部皰疹,而且是第一次得到,在來不及產生抗體的情況下,胎兒沒有得到保護,經過產道出生後,很可能感染到皰疹,這種狀況通常會相當嚴重,死亡率高達85%,即便及時接受治療,死亡率也有到50%。
大約有5%的新生兒皰疹是在出生以後感染的,但如果媽咪比較警覺,這種感染通常是可以避免的,當孕婦得知患有陰部皰疹時,應採取剖腹生產,避免嬰兒受到感染。
第一次得皰疹,症狀最嚴重
無論大人或小孩,只要得過皰疹,病毒會躲在神經節,當抵抗力低弱時會再發,而且通常在第一次得到皰疹時,症狀最為嚴重,可能整個嘴巴潰爛,包括舌頭、口腔,而牙齦也會紅腫,甚至一摸就會流血,不過之後如果再發,症狀會輕微許多。
臨床比較常見的嚴重案例,其實多在兩三歲的小朋友,因為這時候來自媽咪的抗體保護已經消失,門診曾遇過一名兩歲大男童,持續一周發燒到攝氏39度,口腔黏膜、舌頭、嘴唇等處有嚴重潰瘍,且持續兩天無法進食,檢查發現是感染單純性疱疹,由於是該男童出生後第一次感染單純性疱疹病毒,所以症狀十分嚴重,假如延誤就醫,有可能誘發蜂窩性組織炎、敗血症、腦炎等,而危及到生命。
經醫師問診發現,原來在男童發病前,負責照顧的阿嬤嘴唇有潰瘍,而且曾經親吻過男童,所以懷疑是被阿嬤傳染造成。
只親臉頰,一樣有危險
除了避免碰嘴唇之外,只親臉頰一樣會有傳染疾病的風險,包括經由飛沫或空氣傳染的疾病(例如:流行性感冒、德國麻疹、水痘、腺病毒、鼻病毒以及冠狀病毒、單純皰疹病毒等),以及像是會經由糞口傳染的疾病(例如:輪狀病毒、諾羅病毒、腸病毒、沙門氏菌等)都有可能。
飛
沫傳染是指距離一公尺以內,患者說話時噴出的飛沫就會造成傳染,而糞口傳染是因為患者大便中有病毒細菌,不小心手一接觸再摸嘴巴,就會讓病菌進到體內造成
感染,雖然只是親臉頰,但是萬一帶病菌者口水留在寶寶皮膚,寶寶不小心用舌頭舔到,或被照顧者講話時的飛沫噴到,一樣會受傳染而致病,加上很多時候大人即
使感染疾病,症狀可能不明顯,在沒有警覺的情況下,更容易傳染給新生兒。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9732&prev=19734&next=19730&l=f&fid=6
***************************************************************************
***************************************************************************
【6種人不宜親吻新生寶寶】
剛剛升級為媽媽的張小姐這幾天喜憂參半。剛出生兩個月的女兒丫丫肉嘟嘟的十分可愛,近
剛剛升級為媽媽的張小姐這幾天喜憂參半。剛出生兩個月的
兩周,親朋好友,同事來看她們母女倆時都忍不住在丫丫粉嫩嫩的 臉上狠狠親上一口。可
是這兩天,張小姐發現女兒臉上出現一片片的紅疹子,有的地方甚至還開始潰爛流出黃
水,張女士心急如焚,立即抱著女兒去醫院檢查,才發 現:原來,女兒臉上潰爛的小疹子
都是無數張嘴巴親丫丫時留下的禍根。
婦產科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提醒廣大家長:新生兒免疫力和抗病力低下,如果大人攜帶病菌,
婦產科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提醒廣大家長:新生兒免疫力和抗
很可能通過口唇的親密接觸,把病菌傳染給寶寶。因此,媽媽們應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
尤其是在下列6種情況下,不宜讓他人(也包括寶寶父母)親吻寶寶。
有水皰者勿近
大人如果在面部、唇角、眼睛、手足等部位,出現米粒大小的水皰,幾個或十幾個連在一
大人如果在面部、唇角、眼睛、手足等部位,出現米粒大小
片,並且伴有發熱或局部淋巴結腫大,就應警惕是否感染「單純皰疹病毒」,因為上述癥
傳播,對成人危害並不十分嚴重,卻可能對嬰兒致命。
濃妝者勿近
化妝品不少都含有鉛、汞或其他化學物質,如果不卸妝就親吻寶寶,這些有害物質就會進入
化妝品不少都含有鉛、汞或其他化學物質,如果不卸妝就親
寶寶體內,可能引起接觸性皮炎、慢性鉛中毒等病癥。
傷風感冒者勿近
並不是鼻塞、流涕、打噴嚏、發燒等明顯感冒癥狀,才值得們警惕。由於寶寶的抵抗力弱,
並不是鼻塞、流涕、打噴嚏、發燒等明顯感冒癥狀,才值得
免疫力差,稍不註意就可能被感冒病毒感染,甚而引發支氣管炎、肺炎、中耳炎等癥或合
並腦炎、心肌炎。
口腔患病者勿近
親吻是直接的口唇接觸,如果大人本身有口腔疾病,如牙齦炎、牙髓炎、齲齒等,口腔中
就會有大量致病病菌存在,通過親吻寶寶,這些病菌就會進入寶寶的口腔,引發寶寶的口
拉肚子者勿近
拉肚子雖然是腸道傳染病,但致病的細菌是通過口腔進入腸道的,因此帶菌者的口腔也是傳
拉肚子雖然是腸道傳染病,但致病的細菌是通過口腔進入腸
染源。親吻寶寶,或者給寶寶餵飯前,用舌頭嘗冷熱等動作,都可能增加寶寶得痢疾的幾
率。
患肝炎者勿近
如果大人是肝炎病人或肝炎病毒的攜帶者,親吻寶寶是不夠安全的。甲肝的傳播主要通過糞
如果大人是肝炎病人或肝炎病毒的攜帶者,親吻寶寶是不夠
口途徑和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觸,而乙肝則通過註射、輸血或血製品、密切接觸、母嬰等
途徑傳染,乳汁、唾液、眼淚都是不安全因素。
最後提醒:傳遞對寶寶的關愛方式有很多種,除了親吻,眼神、語言、表情、擁抱等等,都
最後提醒:傳遞對寶寶的關愛方式有很多種,除了親吻,眼
是很好的親子溝通方式。既能表達愛意,又能確保健康安全,才是積極而穩妥的。
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778687332156466&set=a.411089322249604.109035.411046232253913&typ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