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9日 星期三

幫寶寶防暈車

幫助寶寶防暈車

週末帶著孩子去遊玩是不是一件生活中的快樂事?可不管是坐公車還是私家車,孩子經常暈車,看著寶貝難受的樣子,真比自己暈車還心疼。但不出門不坐車是不可能的,怎樣幫助寶寶防暈車呢?每天三分鐘,問題或許解決了,試試看。

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前庭器官訓練操。訓練操簡單易學,適合所有能走會跑的孩子。

讓孩子通過高度不高的平衡木。開始時,父母可扶著孩子的手臂,然後慢慢地撒手,讓孩子獨立地走過。

教會孩子沿著地上的細繩行走,身體儘量不要多晃動。

與孩子一起旋轉5-7分鐘。如果能堅持訓練,數月後就會有明顯的效果。

不過,要真的帶小乘客一起上路,還須遵守以下規則:

出發前40分鐘內,不能讓孩子吃東西。吃東西後20分鐘,讓孩子服防暈藥。

在汽車行駛途中,不要讓孩子隨便吃東西,家長自己最好也不吃東西,否則食品氣味易引起孩子噁心。途中只能喝點涼開水。如果旅途很長,可等車停之後,讓孩子下車後再吃食物。

如果孩子能在旅途中入睡,那是最理想的;如果孩子不願意睡覺,父母可講故事或者聊天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能停車半小時,一定要帶孩子下車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ticle?mid=98&prev=99&next=97&l=f&fid=35

 

 

**********************************************

怎樣防治暈車

常有 些人坐上汽車後沒多久就覺得頭暈,上腹部不舒服、噁心、出冷汗、甚至嘔吐;尤其當汽車急剎車、急轉彎或突然起動時更厲害,下車休息片刻即可逐漸減輕或恢復。有的人這種暈車症狀還可持續幾天。這是怎麼回事呢?

人體能判斷方向和維持自身平衡,主要由皮膚淺感受器、眼睛、頸和軀體的深部感受器及內耳等共同負責,其中以內耳最為重要。內耳的半規管以及橢圓囊和球囊主要有平衡功能。半規管有三個。互相垂直,構成空間的三個面。它們接受外界的平衡刺激,通過前庭神經。傳到人腦皮層的平衡中樞,來調節、管理平衡反應。

為什麼有的人容易暈車呢?
l、個體差異,當傳入的平衡刺激過分強烈時,如急剎車、劇烈旋轉時,即使在平衡系統完全正常的狀態下,也會讓人感到頭暈,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片刻即可消失。但有些人這種耐受力差。對輕微的平衡刺激即產生強烈的反應,這與個體反應差異有關,可能是遺傳在起作者。
2、睡眠差、過度勞累時容易發生。
3、過飢過飽時亦易發少。
4、患某地耳部疾病時可發少。
5、車箱密閉或空氣不流通,或一些物質的氣味刺激,如氟裡昂等可忘乎所以發暈車。

怎樣防治暈車呢?
 1、常暈車者在乘車前可服乘暈寧,成人每次25毫克,小兒酌減,以預防暈車反應。
2、乘車前不宜時宜食過飽或因不敢進食而過飢。
3、乘車前不宜過勞,前夜睡眠要好。
4、可坐在汽車的前部,以減輕顛簸;打開車窗使通氣良好,並將頭稍後仰靠在固定位置上,閉目,以減輕頭震動和眼睛視物飛逝而引起頭暈加重。
5、哎吐重時可服用嗎丁 或胃復安等,事實緊張時可服鎮靜藥,如安定等。
6、平時應加強鍛鍊、增強體質,尤其在抗頭暈上要下功夫,如多做轉頭、原地旋轉、翻滾等運動。通過這些運動使暈車得到緩解。
資料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chive?l=f&id=35






**********************************************************************

寶寶暈車怎麼辦

小寶寶和大人一樣,也會暈車。寶寶暈車,大一點的會訴說不舒服,並有噁心、嘔吐、煩躁的表現,而嬰幼兒由於無法表達自己的感覺,暈車時往往會被家長忽視。所以,當你發現寶寶在車上手舞足蹈、哭鬧、煩躁不安、流汗、嘔吐、面色蒼白、抓緊家長不鬆手時,就應該想到寶寶是暈車了,這些症狀一般在下車後就會得到緩解。那麼,寶寶暈車怎麼辦呢?下面提供一些避免寶寶暈車的方法:
  
  訓練:為增強寶寶的平衡能力,可以抱著寶寶原地慢慢地旋轉。稍大的孩子,可以帶他們盪鞦韆、跳繩、做廣播體操;在父母的扶持下,讓孩子走高度不高的平衡木;教會孩子沿著地上的細繩行走,身體儘量不要晃動。
  
  預防:乘車前,不要讓寶寶吃得太飽、太油膩,也不要讓寶寶飢餓時乘車,可以給孩子吃一些可提供葡萄糖的食物;帶孩子乘車應儘量選擇靠前顛簸小的位置,以減輕震感,並打開車窗,讓空氣流通;孩子暈車時,媽媽可以用力適當地按壓寶寶的合谷穴,合谷穴在寶寶大拇指和食指中間的虎口處;用大拇指掐壓內關穴也可以減輕寶寶的暈車症狀,內關穴在腕關節掌側,腕橫紋正中上2寸,即腕橫紋上約兩橫指處,在兩筋之間;隨身攜帶濕巾,以防寶寶嘔吐,嘔吐後讓他喝些飲料,除去口中的味道。
資料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chive?l=f&id=35






***********************************************************************
孩子也會“暈車”
夏日的青山、綠水、藍天使家長和孩子心馳神往。趁著假期家長帶孩子開車出遊的不少,然而當車子開出後,卻發現平時活躍的寶寶興奮不起來,總想躺下來或粘著大人。究其原因,原來小寶寶和大人一樣,也會暈車。

  發生原因
  暈車醫學上名為“暈動症”。專家認為,孩子本身的內在原因,如睡眠不足、胃腸狀況不佳、頭痛感冒等,都易誘發暈動症的發生。暈動症與耳朵中有平衡功能的前庭器官的興奮性有很大關係。如果車輛顛簸得厲害,就有可能導致寶寶前庭器官興奮性增高,引起暈車。4歲以前孩子的前庭功能正處在發育階段,4歲後才不斷趨於完善,16歲時才完全發育成熟,因此,小孩的暈車症狀比大人重,也更為普遍。如果帶寶寶乘車外出,就要做一些預防暈車的準備。

  常見症狀

  孩子暈車,大一點的會訴說不舒服,靜靜地蜷縮在一旁,眼睛緊閉,雙手緊抓座椅,並有噁心、嘔吐、煩躁的表現。嬰幼兒當出現手舞足蹈、哭鬧、煩躁不安、流汗、嘔吐、面色蒼白、抓緊家長不鬆手時,就應該想到是暈車了,這些症狀一般在下車後就會得到好轉。

  那麼,寶寶暈車怎麼辦呢?

  專家建議

  運動醫院專家盧主任建議,為加強前庭功能的鍛鍊,平時可以抱著寶寶原地慢慢地旋轉。稍大的孩子,可以帶他們盪鞦韆、跳繩、做廣播體操;在父母的扶持下,讓孩子走高度不高的平衡木;教會孩子沿著地上的細繩行走,身體儘量不要晃動。

  乘車前,不要讓寶寶吃得太飽、太油膩,也不要讓寶寶飢餓時乘車,可以給孩子吃一些可提供葡萄糖的食物;上車前在孩子肚臍處貼片生薑,以緩解暈車症狀;帶孩子乘車應儘量選擇靠前顛簸較輕的位置,以減輕震感,並打開車窗,讓空氣流通;發現孩子有暈車症狀時,媽媽可以用力適當地按壓寶寶的合谷穴,合谷穴在寶寶大拇指和食指中間的虎口處;用大拇指掐壓內關穴也可以減輕寶寶的暈車症狀(內關穴在腕關節掌側,腕橫紋正中上2寸,即腕橫紋上約兩橫指處,在兩筋之間);隨身攜帶濕巾,以防寶寶嘔吐後擦拭;嘔吐後讓他喝些飲料,除去口中嘔吐物的味道;暈車厲害的孩子,乘車前最好口服暈車藥,劑量一定要小並按醫囑服用,1歲以內的寶寶不能服暈車藥。
資料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chive?l=f&id=35







*********************************************************************************
育兒生活
Hot line 新聞焦點 視野死角,小寶貝要小心!
採訪/王紹媛
諮詢/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林月琴
最近發生許多因車子「視野死角」,造成幼兒不幸身亡的案例。由於2~6歲幼兒身心發展及認知能力均不成熟,有賴於大人平時用心照顧,及教導孩子安全常識,才能減少意外傷害的發生。
【案例一】
清晨的6點多,一位家長直接開著車進入禁止通行區域,進入學校,沒走一般教職員停車的路線,而是直接開到教室走道旁,好方便讓自己的孩子下車;當車子迴轉後往前開時,剛好一位8歲的廖小弟從教室裡跑出來,一來小男孩沒想到校園會有車,二來車子前進時,被道路和走廊交接處的死角擋住,沒看到廖小弟,就這樣小男孩枉死在輪下。
【案例二】
桃園一位媽媽正要開車外出,卻未注意到自己2歲的兒子也跟著跑了出來,且跑至車子前方,車子一移動時感覺壓到東西,下車一看才知道壓到是自己的兒子。由於媽媽身高約155公分,加上所駕駛的修旅車約140公分,其2歲兒子身高僅90公分,媽媽開車前無法明確察覺前方是否已經淨空,因為「視野死角」才會造成如此的憾事。
何謂視野死角?
由以上兩起案例得知,「視野死角」造成意外的發生主因。什麼是「視野死角」?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表示,所謂視野死角,是指在視力的範圍內,因物體的障礙物而看不到的地方。
舉例來說,汽車駕駛人在駕駛汽車時,因為車輛的速度、大小、後視鏡,以及人體視覺的視界不同,導致駕駛人的視野死角。另外,大小不同的車輛在轉彎時,因前後輪的行進軌跡不同,會出現內輪差,行人或是騎車者因為不了解這兩項資訊,常常發生錯覺,以為汽車駕駛人應該看到自己,而沒有警覺,一旦闖入汽車的視野死角或內輪差,便會造成意外的發生。
孩子意外傷害誰該負責?
意外的發生常是在一剎那間,令人來不及反應。林月琴老師表示,由以上兩個視野死角的案例,可以發現「疏忽」可能是造成意外傷害最大的關鍵。
  • 校園通常禁止行車,為什麼車子可以開進學校?不是上學時段,沒有導護老師在門口管制車輛進出,也沒有校警管制,在學校門禁不嚴格下,如果家長提早開車接送孩子,不但可以自己拉開鐵門,想開到哪裡就開到哪裡,孩子安全誰來把關?此外,學校疏忽學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讓孩子自由在教室走廊上奔跑,一個不小心,就無法避免意外的發生。
  • 每個人都適合開休旅車嗎?個子矮是不適合的。因為旅車的容積偏大,前擋風玻璃底部(儀表板)離地高度約140公分,加上窗柱又寬,如果駕駛人身高約150公分左右,極易因視野死角而引發意外。
  • 家長在出門前,有無請另一位照顧者妥善將孩子置於屋中,出門後,有沒有發現幼小的孩子偷偷跟出來……。父母的警覺性不夠和粗心,忽略幼兒安全問題,就容易造成意外事件。
多一分小心、多一分保障
很多幼兒的意外,來自於家長或照顧者的大意,其實,只要處處留意,很多意外事件是可以避免的。林月琴老師說,2~6歲的幼兒,其肌肉骨骼發育及運動能力尚未發育成熟,再加上對於認知能力、自我保護和應變的能力也不足;而在生理方面由於體型矮小,如果落在車輛的視野死角中,是幾乎不可能會被發現的,另外,心智與判斷能力不足的狀況,有可能會因為一時的好奇,甚至只想撿拾物品,而不自覺的落入危險當中。
所以,幼兒意外傷害的防範與安全的維護,大部分或完全需依賴照顧者的協助。「照顧者」應知道如何預防意外傷害的發生?如何善盡照顧的義務,不讓幼童隨時離開自己可以掌控的範圍,才是目前提醒的重點。只要平時多一分小心就能多一分保障,確實養成一些生活的小習慣,就可以避免意外的發生。如何提供孩子一個安全環境,讓他平安健康長大呢?以下一些建議提供父母參考:
  1. 出門時隨手習慣把門關好,並請另一個照顧者,將孩子看顧好。
  2. 購物時一定要確認孩子是跟在自己的身邊。
  3. 過馬路時牽好孩子的小手(提醒最好牽手腕不要牽手,以避免孩子因為突發狀況,容易掙脫放手而發生危險)。
  4. 不要讓孩子在公路附近玩耍,特別不要在公路邊踢球、玩球。
  5. 教育孩子過馬路時走人行道、天橋,並注意過往的車輛。
  6. 橫越馬路時,先在馬路的一邊停下來,然後觀察左右來往的車輛,然後再通過。
  7. 孩子衝動性高,因此在學校時,老師應再三叮嚀幼兒,不要在走廊上跑跑跳跳,以免發生意外。
  8. 對於學齡前幼兒,專注力差,可以透過有趣的影片,如卡通、動畫、故事書等,讓孩子了解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9. 家長在啟動車子時,先察看一下四周有無障礙物,或是小孩子在玩耍。
別再悲劇再重演
很多的意外傷害的發生是毫無預警的,且令人措手不及,只要發生了會稍有延誤,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林月琴老師說,視野死角的問題其實並不可怕,但因國人走路的習慣與環境車多擁擠的狀況,才造成危險的情境。
記得有一次經驗,一輛轎車即將要啟動時,駕駛人已經確認後方沒有行人了,但當車子開始移動時,後面突然出現一個太太走過,旁邊的路人突然大叫:「後面有人!」這突如其來的聲音,讓駕駛人嚇了一跳!突然踩煞車!原來婦人即使發現車子已經在移動了,仍堅持要從車後走過,當時她還拖著一個行李箱,這樣的狀況實在會讓人嚇出一身冷汗,試想,當時如果那位太太牽的是一個小孩,那有多危險!
因此我們除了要再次呼籲駕駛人在啟動車輛前,一定要再次確認四週的狀況外,也希望所有的家長與照顧者,要當小寶貝們安全的示範與榜樣,別讓遺憾重演!

(詳文請見育兒生活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3_48.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