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幼兒都超需要的保護-DIY防撞邊角
每個家中一定有很多這種尖角,尤其像我家一些建商附的傢俱全是這種不安全角
搬來的第一年我幾乎每天都會在家裡撞到傢俱~現在也三不五時會去A到~
因為菜安安開始在家中趴趴爬了,所以要避免她去撞到,開始要做一些保護措施
買過那種現成的直角保護貼↓
但是這種很容易買到角度不合的,貼上去很快就會因為尺吋不合而掉落
而且那個背膠也是有夠不黏的,我試黏二個在床板的邊角,因為我在那裡撞了N次了
但黏上去後才被我撞了二次,就又掉下來了,所以我就不再考慮買這種現成的~~
剛好在網路上看到一位媽媽的很好用又省錢的DIY分享
去B&Q買一捆像上圖一樣的防撞泡棉,一條大概$160多
有賣三種色『灰、黃、咖啡』,咖啡色好像比較熱門,我們買到的是最後一捆
打開後是連在一起的長條狀泡棉~
以二條為單位,割一排防撞泡棉下來(二條記得要讓它黏在一起丫)
然後在中間對折處挖空,挖空的大小就是單條泡棉的寬度
例如我喜歡面對傢俱時防撞棉看起來的切割面少一點,所以我割的時候會把要面對我的那邊留長,擋住另一個面,像上面的示範圖,要貼左右角時的開口處不同~
然後找個厲害一點的雙面膠黏上就行了,角度完全量身訂做,超合身的,施作起來也很方便有隻美工刀就好
試貼一個很OK後,我就開始把家裡的邊邊角角全貼起來~
可以看傢俱來決定想怎麼貼~這個咖啡色跟我家傢俱色系還挺合的,貼了不會很突兀
上圖這個大桌子,因為桌角很大,但玻璃跟桌面有點不合,黏了發現會翹翹的~
我就乾脆黏直的,沒有再多做那個直角
這個大桌底下有空間,怕菜安安會鑽進去,所以我在抽屜的邊緣也黏了防撞棉~~
PS~找了太黏的膠就是像圖片中一樣,硬拔下來桌子就掉漆了~哈!不過可以證明它真的很黏啦!
只要是我撞過的地方我都黏了
餐桌那個桌角我每次撞到都超痛的,所以我給它多加了一條
餐桌的玻璃桌面是我老爹量好後訂做的,所以沒有尺吋不合的問題,我就有多做一個角連玻璃一起黏住,比較安全
雖然說只要朝直角黏下去就好,不過有時候也有失手的時候~還好用美工刀都可以解決問題~
有遇到類似情況的可以參考
像上圖一,黏好時,發現二邊有重疊處會翹起來,這比較簡單,拿出美工刀割掉多就可以搞定
上圖二是我眼花黏歪了,沒有對好直角,而且這個桌腳很大,拉力不夠,
所以泡棉膠另一邊全翹了起來,黏不住,本來想拔起重黏,但這個賿真的好黏>_<我都快把防撞條扯斷了還拔不下來,所以我在翹起來的表面割了幾刀
釋放一下它的壓力,再把它壓回去,就沒再翹起來了~~
黏完客廳跟房間的床板,我還剩下1/2多捆,真的很好用,而且很省錢
買現成的四個角還比買這一捆貴咧!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DIY一下喔!
資料來源http://www.babylike.com.tw/archives/37525
****************************************************************************************************
嬰幼兒常見受傷及護理知識
導讀:新手爸媽最害怕的就是寶寶不小心受傷了,這時可真的就是「傷在兒身,痛在父母心」。尤其是很多父母一聽到嬰兒的哭聲就會頓時手足無措、心慌意亂。家長們別慌張!以下內容告訴你們寶寶受傷該如何處理。
一、寶寶被不潔利器所傷
1、自我清理傷口
如果寶寶傷口是由指甲以及其他一些不乾淨的物品傷到,先不要採取止血措施。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讓傷口流一會血,自我清理傷口中的髒東西。
2、繃帶包裹傷口
棉花與溫水將傷口輕輕地擦乾淨,最後用繃帶將傷口裹起來。切勿使用雙氧水,實際上雙氧水可能對於傷口的一些癒合細胞來說是有毒性的。
3、雙氧水傷皮膚
許多父母可能會覺得雙氧水在傷口表面的泡泡是在清潔寶寶的傷口,但實際上這對於寶寶的皮膚來說是有害的。
知識家:若要清潔寶寶的傷口最好使用純淨水或者到藥房買一些含鹽類的消毒藥水。
二、嬰兒受到擠傷或砸傷
1、立即使用冰膚
在門縫中被擠傷或被石頭等堅硬的東西砸傷時,要立即使用冷敷。可讓寶寶砸傷的地方不會腫脹的太過厲害,若有流血應盡快止血,並觀察大小及深淺。
2、內部呈現紫色
對於砸傷的傷口來說,繃帶纏得過緊只會增加傷痛,沒有什麼治療的意義。如果在門縫中被擠傷,而且傷口內部因充血呈現紫色,那就很可能出現了骨折,應盡快就醫。
三、新生兒皮膚出現瘀血
1、毛系血管破裂
淤血多是外力導致皮下毛細血管破裂,血液從毛細血管破裂處滲至皮下,所以在完整的皮膚上可以看到一片瘀青,此時外滲至皮下的血液已屬異物。
知識家:寶寶皮下神經豐富,因此疼痛感明顯。
2、冰塊冰敷消腫
如果皮膚上出現瘀血,應趕緊用涼水或冰塊冷敷消腫。如果受傷部位是胳膊或腿,那就將胳膊或腿抬起,可助消腫。
3、促進血液循環
在發生瘀血24小時後,可以用溫水熱敷患處,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一般來說,皮下瘀血都能被機體慢慢吸收,時間大約需要2週。
四、幼兒跌倒而撞擊受傷
1、注意體內器官
幼兒在學習走路的階段容易跌倒受傷,這是經常發生的意外,如果嬰兒跌傷,除了處理好外傷外,也要注意顱內及內臟有無損傷。
2、依據神情判斷
幼兒不能用言語表達自己的病情,家長可根據其神情來判斷,受傷後孩子神情呆板,反應遲鈍,或有嘔吐、嗜睡、頭暈、頭痛,或呼吸動作不均勻、有間歇,這些都表示病情嚴重。
知識家:有上述症狀可能是顱內或內臟損傷,應立即送醫院就診。
3、內向外旋擦洗
跌傷後如果傷口小而淺,僅擦破表皮,對不流血的傷口應及時用涼開水清潔傷面,由內向外旋擦洗去污物,塗紅藥水或紫藥水。
4、破傷風抗毒素
如果傷口較大,出血較多,必須先止血,把傷部抬高,立即送醫院處理,必要時可使用破傷風抗毒素或抗菌素。
五、孩童燒燙傷處理步驟
1、沖清水脫衣物
以流動的清水沖洗傷口15~30分鐘,以快速降低皮膚表面熱度。如果無法沖洗傷口,可冷敷。充分泡濕後,再小心除去衣物,必要時可以用剪刀剪開衣服。
知識家:暫時保留粘連部分,盡量避免將水泡弄破。
2、持續浸泡冷水
泡在冷水(加冰塊)中持續浸泡15~30分鐘,可減輕疼痛及穩定情緒。不過,如果燒燙傷面積太大或寶寶年齡較小,則不必浸泡過久,以免體溫下降過多或延誤治療時機。
知識家:平時可在冰箱中準備一些冰塊,以備不時之需。
3、蓋布條送醫院
用清潔乾淨的布條,紗布等覆蓋受傷部位。不要在受傷部位塗抹米酒、醬油、牙膏、漿糊、草藥等,易引起傷口感染,並且影響醫護人員的判斷和緊急處理,然後盡速送醫。
*********************************************************************
寶寶受傷的緊急處理方法
寶寶的身體很柔軟,輕易就會受傷,比如碰傷、燙傷、擦傷,這時該怎麼應對呢?寶寶的免疫系統還很稚嫩,抵抗力也比較差,很容易發燒。如果發燒了,要怎麼應急處理呢?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下最簡單的應對方法吧。
寶寶擦傷了:首先要清洗傷口,如果傷口周圍皮膚很髒的話,建議使用肥皂水清洗。 然後用紅藥水塗抹在傷口上,將傷口暴露在空氣裡。對於傷口較大的擦傷,可在消毒後用紗布裹住傷口或去醫院就診即可。
寶寶撞傷或碰傷了:首先要要判斷寶寶是否骨折。 如果寶寶骨折的話,受傷肢體的局部會出現腫脹,皮膚變色,比如青紫。紅腫;觸摸受傷部位,會有明顯壓痛感,比較嚴重的骨折還會出現肢體畸形。此時需立即送往醫院診治。如果只是輕微的碰撞,受傷部位皮膚沒有破損,可以用冷毛巾冷敷,避免熱敷加重皮下內出血,有皮膚破損時,要避免交叉感染。用手輕輕地撫摸患處,這樣可加快循環,促進傷口痊癒,金縷梅花水可以在第一時間減輕瘀青。
寶寶燙傷了:如果寶寶被熱水燙上了,首先要立即抱寶寶離開熱源處,如果有必要的話,脫去或剪去寶寶身上相應部位的衣服,以免熱水透過衣服浸在皮膚上加重病情,往受傷處灑點即刻用冷水沖燙傷部位,使其保持涼爽。 如果燙傷面積較小,使用燙傷專用藥膏即可,如果面積較大,則應立即向醫生求助,不要擅自用藥。
寶寶發燒了:當寶寶體溫超過38.5℃,就需要立即降溫,以防止寶寶出現高熱驚厥等危險。 爸爸可通過物理、藥物兩種方式來給寶寶進行降溫。
物理降溫
最常見的是洗溫水浴,這樣做可以加速血液循環,幫助寶寶增加散熱而降溫。 讓寶寶在浴盆裡泡5-10分鐘左右,水溫保持在40℃上下左右,盡量不要低於寶寶發燒時的體溫,注意時間不可過長,以免寶寶受涼。另外也可將澆過冷水的毛巾擰乾敷於寶寶頭部,待毛巾變熱後再次更換,或者使用寶寶退熱貼以達到散熱效果。讓寶寶多喝水,可以加速病菌在寶寶身體內的新陳代謝、排除體內毒素,也有利於排除體內的致病菌,如果寶寶發燒後4個小時內沒有小便,就需要到醫院就診,及時查明發病原因。
藥物降溫
一般家中常備的適合寶寶使用的退熱藥有:美林(布洛芬)或泰諾. 及撲熱息痛等。寶寶發燒超過38.5°時(寶寶沒有高熱驚厥史者)可先服一劑,以避免體溫繼續升高,待寶寶情緒稍有穩定後需立即送往醫院診治。在給寶寶服藥時,切記詳細、完整地看完使用說明,根據寶寶的體重選擇合理用量。
資料來源http://www.ci123.com/article.php/45531
****************************************************************
育兒生活
生活照顧 Baby Care
擦傷、燒燙傷、撞傷、裂傷、咬傷
完全照護寶寶外傷 |
採訪/陳逸馨
諮詢/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外科主任 錢大維 新光醫院小兒外科主任 張繼仁 |
寶寶是天生的探險家,對周遭一切的事物充滿了好奇,而在探索的過程中,家長稍不留意,就可能發生意外。該怎麼處理這些傷口才是正確的?寶寶出現傷口,到底該不該就醫呢?家裡急救箱中的物品琳琅滿目,哪些才是真正需要的?爸比媽咪不用慌,這一連串的疑惑,就讓專家來為您解答!
嬰幼兒、學步期寶寶 常見傷口大公開
不會走路的嬰幼兒,因其活動性低,所出現的傷口多半是父母照顧不週所致。像是新生兒的肚臍未清理乾淨,所引起的肉芽腫,嚴重時則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另外家長若沒有讓寶寶的小屁屁保持乾爽,就可能出現尿布疹。
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外科主任錢大維與新光醫院小兒外科主任張繼仁綜合
表示,寶寶到了學步期以後,家長更需時時跟隨著他的腳步。寶寶在會走以後,便能靠著行動去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因此一不小心,意外狀況就會發生。學步期的寶寶,什麼傷口都可能出現,以下便針對幾項常見的傷口種類作介紹:
★擦傷、刮傷
孩子跑跑跳跳的過程,很容易跌倒,形成擦傷或刮傷,這是皮膚與粗糙表面磨擦所造成的表淺傷口,傷口雖會緩慢地滲血,但深層組織仍是完整的。這類的表淺傷口,只要按照一般傷口程序處理就可以了。
★燒燙傷
當媽咪在炒菜時,學步期的幼兒總喜歡跑到廚房四處觸摸,一不小心就會被燙到。輕微燙傷時只有紅腫,但嚴重時會起水泡,更嚴重的燙傷會導致深層組織的壞死。所以,當家中寶貝不慎受到燒燙傷,最好儘速就醫治療。燙傷的傷口是乾淨的,不需清潔與止血,但可立即沖冷水,以減少孩子的痛苦。如果有水泡,但不至於造成不便(如長在腳上,影響行動),便不需搓破它,只要讓水泡自己吸收掉就好;若不慎破掉,可以先用生理食鹽水沖洗後,再擦上燙傷藥膏。
★撞傷
小孩喜歡爬上爬下,因而容易出現跌落撞傷的意外。假如孩子撞傷後,雖有瘀青,但是活動力並未受到影響,就代表骨頭沒問題。孩子跌落後,家長應先檢查他撞到的是什麼。要知道孩子腦部有沒有受創,可觀察他的活力,以及有無嘔吐的現象,會吐就表示腦壓過高。
孩子如果有瘀青,前24小時可採冰敷,一天敷數次,一次10分鐘左右,若是在眼睛周圍,則使用冷毛巾敷著就好,才不會因為太冰而引起不適。24小時後要改為熱敷,敷多久則視狀況而定,有時可以連敷三天,一天三次,一次10~15分鐘,如果是不方便熱敷的部位,可採泡溫水的方式代替。
有些家長看到孩子瘀青,就想盡辦法要把它揉開,其實若是剛撞傷就去揉,反而會使皮下出血,媽咪如果真的要揉,可在熱敷之後稍微揉一下。錢大維表示,孩子撞傷後的紅腫若三天都未消退,就要懷疑是否為骨折,宜就醫做進一步的檢查。
★裂傷、割傷
皮膚層有一定的厚度,下面有脂肪層,如果看到脂肪層,就表示傷口較深,這時應請醫師處理。另外倘若家長無法判斷傷口裡面有無殘留異物,也必須就醫,否則可能會引起感染。
★咬傷
家中如有飼養小動物,孩子很可能在與寵物玩樂的過程中被意外咬傷。咬傷屬於髒的傷口,很容易被細菌感染,因此清洗消毒格外重要。
Check!一般傷口處理步驟
清潔
髒的傷口一定要清洗乾淨,但如果傷口很乾淨(如燙傷、撞傷)就不用強調清洗的步驟。家長可用生理食鹽水或煮過的溫開水,清洗寶寶的傷口。
止血
錢大維表示,將紗布按壓在傷口上10分鐘,多數都能達到止血之效,倘若血液是跟著心跳的頻率噴射而出,就表示已傷到動脈,必須立即就醫,但在送醫過程要持續壓迫止血。
消毒
止血後擦上優碘消毒。許多家長誤以為雙氧水可以用來消毒,實際上,雙氧水的功用在於幫助清洗較深的傷口,如懷疑傷口裡面有沙子、屑屑,才滴上雙氧水,利用泡泡把髒東西沖出來。建議媽咪,較髒的傷口用清水沖洗即可,沒有必要用到雙氧水。
包紮
張繼仁表示,較髒、較深、有分泌物的傷口,宜先用生理食鹽水沖洗並包紮後送醫請醫師處理,乾淨的傷口則不需要包起來。
Look!傷口癒合4階段
傷口癒合是一連串複雜的過程,受傷的前兩、三天,傷口摸起來是平平的,到第三天之後會比較腫,此屬正常現象,家長不要誤以為孩子的傷口有惡化的情形。接著會慢慢消退,待第七、八天左右,因傷口開始結疤,摸起來還是會硬硬地。如果傷口只在表皮層,並不會留下疤痕,倘若受傷的面積大或是較深,就可能會留下明顯地疤痕。爸比媽咪如果擔心疤痕會影響孩子的外觀,應在受傷後兩週內處理好傷口,否則到了一個程度,傷口就會真正地纖維化,在身上留下疤。錢大維表示,傷口從出現到結疤可分為四階段,分述於下:
Step1發炎期:外傷所造成的出血、組織壞死等,會引起發炎反應,因此受傷部位易有紅腫熱痛等現象。
Step2增生期:皮膚及血管細胞增生,形成大量微血管,使傷口顯現紅色。
Step3表皮形成期:通常在受傷後的數小時,就會開始形成新的皮膚表層。乾淨且縫合過的傷口,24至48小時就能完成表皮的形成,開放的傷口約需7~10天。
Step4組織重組期:受傷後2~3週,局部的組織變得更堅固,微血管漸減少,外觀漸趨正常。六個月後組織應已穩定,如有疤痕也變得柔軟。
別讓傷口在寶貝身上留下烙痕!
傷口若未妥善處理,可能會引發感染,導致紅腫熱痛,甚至是流膿。此外,如果傷口原先就不規則、平整,卻沒有特別處理照護,疤痕就會很明顯,影響美觀。不想讓疤痕在小寶貝身上留下「紀錄」的爸比媽咪,可在傷口處貼上美容膠。整齊的傷口因組織沒有缺損,比較不會有疤,但如果是較深的傷口或是有經過縫合,家長可在小寶貝拆線後,幫他貼上美容膠,以減少疤痕的產生。提醒家長,疤的成熟到完全變成正常組織,可能要花上半年左右的時間,因此爸比媽咪要持之以恆,才能讓孩子的傷口「不著痕跡」!
哪些情況應就醫?
「寶貝跌倒流血了,傷口看起來蠻深的,該不該送醫?」孩子一有突發意外,家長總是心急如焚,深怕處理不好,反而會每況愈下。究竟哪些情形應就尋求醫師協助呢?錢大維提供幾項依據供家長參考,爸比媽咪一旦發現孩子有下列狀況,就不要再堅持「自己處理」,以免耽誤就醫時間。
★傷口深達1公分以上,或是可看到脂肪層或肌肉層,這時多半需要縫合。 ★傷口內的異物無法自行清除,或是懷疑異物仍殘留在裡面未清乾淨。 ★受傷後兩天,傷口仍紅腫或有分泌物,則傷口可能已受到感染。 ★受傷部位在手或腳,且已影響到孩子的活動。 ★受傷面積大或是傷口深。 ★遭受人或動物的咬傷。 ★傷口出血量多,或已壓迫10分鐘後仍持續出血。 ★不確定孩子是否曾注射過破傷風類毒素,或注射時間已超過5年以上,必須48小時以內再次注射。
正確居家照顧 加速傷口復原
傷口包得緊才好得快?在傷口居家照顧的過程,家長常以為只要是傷口就應避免碰到水,這樣的觀念未必是正確的。提醒媽咪,孩子身上的傷口若是乾淨的,約3天左右不要碰觸水,宜用防水敷料貼起來,假如是髒的傷口,則要多沖洗。
許多媽咪怕小孩用手去抓傷口,就把傷口包得密不通風,張繼仁表示,如果傷口是在頭部,睡前可以用紗布覆蓋住,但平時就應保持通風。錢大維則說,要瞭解哪些傷口是髒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依傷口所在的位置來判斷,傷口處的細菌比水裡多的,就屬於不乾淨的傷口。以肛門附近的傷口為例,就屬髒的傷口,建議採泡盆的方式來處理。多數傷口包紮起來並不會減少感染機會,尤其是乾的傷口,更應保持通風,只要消毒乾淨,大部分都會自己好,除非傷口有分泌物,才需要使用紗布吸掉。
有些家長希望孩子傷口早點癒合,每天都幫他換好幾次藥,這樣的作法有時反倒會本末倒置。表淺的傷口,大部分都可自行換藥,但若家長沒把握時,就應請醫師先觀察2、3天,看看傷口有無發炎的情況。而換藥次數多並不表示對傷口就是好的,乾淨的傷口,不太需要換藥,但是髒的傷口有時一天要換個好幾次才夠,因此換藥次數要多頻繁?應視傷口種類而定。
傷口該縫合嗎?
縫合的目的在於止血與加速傷口癒合,當孩子的傷口超過1公分,或是血流不止時,醫師會建議進行縫合;但當傷口太髒,或是很久沒處理時,就不能縫合。髒的傷口需經過清洗消毒2、3天後,醫師才會評估是否適合縫,否則會把髒東西縫在裡面,造成感染。而當傷口在很髒的位置(如肛門),就不宜縫合。另外如果是受傷幾天後才就醫處理的傷口,醫師會將其視為髒的傷口,一樣需經過幾天的觀察,再決定是否需要縫合。傷口該不該進行縫合,要依受傷原因、位置、乾不乾淨、時間而定。
縫合後的傷口,換藥時應把原先塗在傷口上的優碘去掉。張繼仁建議媽咪,可使用生理食鹽水沖洗舊藥與傷口分泌物,清潔擦乾後再塗上優碘。縫合後傷口若有發炎的情況,必須持續追蹤一個禮拜,之後定期2、3天回診,當然中間如果有任何狀況都要隨時回來。
向錯誤照顧觀念Say NO!
小朋友受傷時,家長往往過於緊張,隨意聽信偏方處理傷口,反而延誤了處理時機,造成更嚴重的發炎、感染。張繼仁表示,家長常出現的錯誤照顧方法包括以下兩項,應避免之:
NG1包緊傷口 醫師在手術完後將傷口包緊,是為了預防傷口腫脹,但仍以不影響血液循環為包紮原則。有些家長會擔心孩子的傷口接觸到空氣,或因傷口發癢而去搔抓,而把傷口包起來,卻阻礙了他的血液循環,甚至出現手、腳麻痺或是顏色變白的情形。過度包紮傷口不僅無法加速復原時間,還可能影響末稍循環與孩子的活動。
NG2聽信偏方
各傷口種類、狀況不同,並不是所有傷口或是受傷部位都適合上藥。以燙傷來說,因屬於乾淨傷口,沒有細菌,故不可使用優碘,而應塗抹燙傷專用藥膏。部分家長會在孩子傷口上塗抹藥草,原本沒什麼問題的傷口,隨意亂塗東西,可能會演變成嚴重的發炎,爸比媽咪切忌聽信沒有根據的說法,使孩子的傷口更為惡化。
常備物品READY~傷口STOP!
處理傷口時,居家常備物品不需太多,但是真正有效又實用的東西可不能漏掉。錢大維與張繼仁提醒媽咪,黃藥水、紫藥水、紅藥水的滅菌效果皆不及優碘藥水,不需要準備;此外,雙氧水也可省略,僅以生理食鹽水或清水協助清潔即可。現在就請家長們來一同來檢視,以下幾種必備物品,您家是否備齊了!
★無菌紗布、繃帶、ok繃:可覆蓋或包紮傷口。
★膠布、紙膠:用以固定紗布、繃帶。 ★棉花棒:方便沾取藥水。 ★水性優碘藥水:消毒傷口用。優碘比碘酒好的原因在於,碘酒含酒精,會引起疼痛,而優碘較溫和,適合擦在傷口上。 ★抗生素藥膏:適合用在沒有明顯的傷口,如燙傷、擦傷,有滅菌之效,但不適合用在較深的裂傷。 ★生理食鹽水:沖洗傷口。 ★美容膠:預防疤痕產生,可代替縫線。 ★防水透氣貼膠:防止水碰到傷口。 |
(詳文請見育兒生活雜誌)
**************************************************************
寶寶剛學會爬、走路後,不少媽咪最擔心的莫過於就是寶寶受傷了該怎麼辦?這時期的寶寶慢慢開始好奇、探索世界,但是由於肢體動作還不成熟,經常東撞西撞的,常讓家長心驚膽戰!其中「頭部」撞傷是最嚴重的,若是出現外傷腫脹、頭暈嘔吐等等更不能大意。那麼,假設孩子跌倒撞到頭該怎麼處理,或者有無預防方法?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探討的,一起來看一看吧!
孩子跌倒之後,只需觀察 3 件事
1.孩子有沒有昏倒?
如果孩子有暫時性的昏倒,表示可能有腦震盪,需送至醫院做檢查。
2.有沒有外傷?
2.有沒有外傷?
包括流血、瘀青、血腫等。若有記得做以下處理↓
a.冷敷
如果受傷的部位有腫起來的話,可用冷敷的方式消腫,之後就可以用熱敷。切記不要搓揉腫起來的部位,以免使血管破裂的情形惡化,而讓出血狀況更加嚴重。
b.清潔
如果有傷口時,要注意傷口的清潔。必須用乾淨的紗布或毛巾壓迫止血十分鐘,並送到急診處理傷口。或者傷勢較輕者可在家止血後,用碘酒在傷口處由內向外消毒,然後再用紗布或是透氣膠帶包紮,以免感染。
3. 3 天內有沒有持續嘔吐、走路不穩、頭痛欲裂、意識不清?
a.觀色
若嬰幼兒只是啼哭,臉色沒有變黑、變白或其他異常的話,家長不用特別擔心。但是如果持續哭鬧不停、嗜睡的話,最好立即送醫做檢查。
b.觀察
可先觀察一兩天 (約 48~72 小時),需特別注意孩子的意識狀況,夜間需要叫醒孩子 2 次,一次可在半夜十二點,而另一次在凌晨四點。(最好能睡在孩子的旁邊) 如果孩子有意識不清、噁心、嘔吐、劇烈頭痛等症狀,一定要立刻送到醫院。另外,頭部撞傷的 6 小時內,應避免進食,最多喝ㄧ些開水,之後若都沒有發生噁心或嘔吐的情況,就比較無礙了。
若有以上 3 個狀況的發生,最好送醫檢查會比較保險,若都沒有,較不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但禁劇烈的運動喔! |
▼預防嬰幼兒撞傷頭部 9 方法
1.禁止單獨
不要將孩子單獨放在傢俱上或床上。
不要將孩子單獨放在傢俱上或床上。
2.放低床墊
放低嬰兒床的床墊。大多數的嬰兒床可以允許你在寶寶會站立的時候調低床墊的位置。只需要調整幾顆螺絲釘的位置就可以調低床墊的位置。
3.預防跌倒
在擦地板時或過後,不要讓孩子四處走動。在濕滑的地板上行走很容易摔跤。
4.乾淨地板
關好廁所的門或保持廁所地板乾淨,多數的小孩都喜歡玩水,如果廁所的地板濕濕的,寶寶便會喜歡往廁所跑,濕濕的地板很可能就會讓他滑倒撞傷。
5.上防護墊
在沙發或者床的周圍鋪上防護墊,這可以減少嬰幼兒摔倒時對孩子頭部以及身體的撞擊。
6.上防護膠
在傢俱尖角部位安上防護膠。這些防護膠一般都很便宜,可以在孩子撞到傢俱的時候減少對大腦的衝擊。
★ DIY 防撞邊角這樣做↓
7.玩具放好
收拾好寶寶的玩具,當寶寶開始走路時,並不能像大人一樣留意地上的情況,一旦踩到東西就可能摔倒。
8.電器收拾
收拾好家中所有電器電線,包括手機充電器,電風扇,筆記型電腦的充電器等等,這些電器電線隨時都可能絆倒孩子。
9.出門注意
在家中附近的遊樂場玩耍時,要密切看好孩子,尤其在遊樂場有年齡較大的兒童跑來跑去的時候。這些大的兒童隨時有可能在跑來跑去的時候不小心撞倒你的孩子。
小編 talk:頭部撞到不可忽視,父母親可以事先做好預防設施,若假設真的沒有辦法,孩子撞傷了,那就請冷靜下來觀察,做好正確的判斷與處理,孩子的頭部一樣不會有後遺症的唷!
資料來源http://www.babylike.com.tw/archives/38370
*****************************************
小兒受傷後的處理
*******************************************
寶寶撞到頭‧不要揉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新生兒科主任 吳求森
孩子剛剛開始學習走路,常會發生跌倒撞擊的事件,最令家長擔心的莫過於是頭部撞傷了。當他撞到頭時,腫起來的部位可不要用力的搓揉,因為這樣會讓血管不容易凝血,反而讓血腫更厲害。家長可先用冰敷方式消腫,然後觀察孩子有無頭痛、嘔吐、噁心等情形,並給予正確照顧。
孩子剛剛開始學習走路,常會發生跌倒撞擊的事件,最令家長擔心的莫過於是頭部撞傷了。當他撞到頭時,腫起來的部位可不要用力的搓揉,因為這樣會讓血管不容易凝血,反而讓血腫更厲害。家長可先用冰敷方式消腫,然後觀察孩子有無頭痛、嘔吐、噁心等情形,並給予正確照顧。
「安安可真個好動的孩子,每次都讓媽媽好擔心喔!特別是他現在開始學習走路,搖搖晃晃的步伐,一不小心,就常常跌倒、撞傷。今天我正好在跟朋友講電話時,好動的安安爬上沙發走來走去,結果一不小心撲通一聲就滾了下來,不小心撞到了頭,撞到的地方還腫了起來,這下該怎麼辦?好擔心他會有腦震盪和頭部外傷等後遺症……」
撞到頭不要用力搓揉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新生兒科主任吳求森表示,1歲左右的幼兒正值發育及學習的階段,很多外物都會吸引他去嘗試、探索,由於這階段的孩子肢體動作尚未成熟,時常會發生跌倒、撞擊的事件,尤其是頭部的撞擊最令家長擔心了!
不論是從床上掉下、沙發上摔落、倒栽蔥、高處滾下等,都有可能造成頭部的撞擊,甚至腦震盪的情形發生。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新生兒科主任吳求森表示,1歲左右的幼兒正值發育及學習的階段,很多外物都會吸引他去嘗試、探索,由於這階段的孩子肢體動作尚未成熟,時常會發生跌倒、撞擊的事件,尤其是頭部的撞擊最令家長擔心了!
不論是從床上掉下、沙發上摔落、倒栽蔥、高處滾下等,都有可能造成頭部的撞擊,甚至腦震盪的情形發生。
吳求森醫師指出,當幼兒摔到頭的時候,如果頭皮腫了個包,家長千萬不要一開始就用力搓揉患部,這樣會讓血管不容易凝血,反而造成血腫情形更厲害。
可以的話,立刻在腫起來的地方冰敷,數日之後,則改用熱敷血腫處,加速淤血的代謝吸收。
可以的話,立刻在腫起來的地方冰敷,數日之後,則改用熱敷血腫處,加速淤血的代謝吸收。
並在1週內,注意觀察幼兒的生理意識變化,短期內勿做劇烈的運動,讓他靜靜的休息幾天,恢復會比較快,也比較沒有後遺症。
正確處理‧避免傷口感染
其實小孩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所碰撞是難免的,媽咪也不用太擔心,吳求森醫師說,撞到當下,應先安撫一下孩子受驚嚇的情緒,接著再進行一連串的後續處理動作。
1. 檢查:檢查撞到地方有無出血現象?
2. 冰敷:如果受傷的部位有腫起來的地方,可用冰敷的方式消腫。切記不要使用萬金油、綠油精等搓揉腫起來的部位,以免使血管破裂的情形惡化,而讓出血更嚴重。
3. 清潔:如果有傷口時,要注意傷口的清潔,最好不要用像廣東目藥粉、雲南白藥等藥品止血,這些都是不正確的方法。在止血後,可以用棉花棒沾優碘藥水,在傷口處由內向外消毒,然後再用紗布或是透氣膠帶包紮,以避免感染。此外,小孩不會照顧傷口,常常容易把紗布、透氣膠布弄髒、弄濕,造成傷口細菌感染、發炎,家長應多留意,並常換藥及乾淨的紗布。
4.觀色:若幼兒只是啼哭,臉色沒有變黑或變白,沒有什麼異常的話,家長不用特別擔心。但是如果持續哭鬧不停、嗜睡的話,最好立即送到醫院檢查。
5.觀察:可先觀察一、兩天(約48~72小時),如果寶寶有意識不清、噁心、嘔吐、劇烈頭痛等症狀,一定要立刻送到醫院。
其實小孩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所碰撞是難免的,媽咪也不用太擔心,吳求森醫師說,撞到當下,應先安撫一下孩子受驚嚇的情緒,接著再進行一連串的後續處理動作。
1. 檢查:檢查撞到地方有無出血現象?
2. 冰敷:如果受傷的部位有腫起來的地方,可用冰敷的方式消腫。切記不要使用萬金油、綠油精等搓揉腫起來的部位,以免使血管破裂的情形惡化,而讓出血更嚴重。
3. 清潔:如果有傷口時,要注意傷口的清潔,最好不要用像廣東目藥粉、雲南白藥等藥品止血,這些都是不正確的方法。在止血後,可以用棉花棒沾優碘藥水,在傷口處由內向外消毒,然後再用紗布或是透氣膠帶包紮,以避免感染。此外,小孩不會照顧傷口,常常容易把紗布、透氣膠布弄髒、弄濕,造成傷口細菌感染、發炎,家長應多留意,並常換藥及乾淨的紗布。
4.觀色:若幼兒只是啼哭,臉色沒有變黑或變白,沒有什麼異常的話,家長不用特別擔心。但是如果持續哭鬧不停、嗜睡的話,最好立即送到醫院檢查。
5.觀察:可先觀察一、兩天(約48~72小時),如果寶寶有意識不清、噁心、嘔吐、劇烈頭痛等症狀,一定要立刻送到醫院。
頭部創傷最怕的是引起顱內出血,而顱內出血的程度有輕有重,輕者會出現頭痛、嘔吐、噁心等症狀,大多休養幾天即可恢復;嚴重者則會大量出血。如何判斷是否有顱內出血?現在醫院大多是利用電腦斷層掃描攝影,以辨別出出血的所在位置與嚴重程度。 一般來說,如果孩子的意識清楚、語言表達順暢、無其他異常現象,表示此創傷並未對他造成太大的傷害,家長可以不必太擔心,只要多觀察他後續有無其他變化即可。
做好安全措施‧防止意外發生
當孩子發生意外時,許多家長常會說:「如果當時我能多注意一下孩子的安全,他就不會受傷了!」吳求森醫師指出,其實,很多的意外傷害確實是可以預防的,預防之道就在於是否有營造一個安全的居家環境。
當孩子發生意外時,許多家長常會說:「如果當時我能多注意一下孩子的安全,他就不會受傷了!」吳求森醫師指出,其實,很多的意外傷害確實是可以預防的,預防之道就在於是否有營造一個安全的居家環境。
1. 樓梯:家中如果有樓梯,一不注意,孩子就會摸爬到樓梯上,極易造成滾落下來。因此,最好在樓梯加裝護欄,防止幼兒攀爬。
2. 床鋪、沙發椅:當孩子開始會翻身時,如讓他在沙發或是床上睡覺,最好有大人陪伴,絕對不要只留下孩子單獨一人。其實,最好還是將小孩放置在裝好圍欄的嬰兒床,較為安全。
3. 學步車:學步車雖然可以輔助幼兒學走路,但也容易一個不小心,衝得太快撞到牆或障礙物時,造成翻覆因而受傷,這也是家長必須注意的。
4. 其他:只要家具有尖銳突出的部分,最好用布包起,或貼上防撞條,降低孩子萬一碰到時造成傷害的機會。
只要家長稍加用心,絕大多數的意外傷害是可以預防和避免的。萬一孩子不小心受傷了,記住一定要鎮定,正確的止血、消毒,或是送到醫院請醫師檢查、處理,才能預防傷勢更加嚴重
2. 床鋪、沙發椅:當孩子開始會翻身時,如讓他在沙發或是床上睡覺,最好有大人陪伴,絕對不要只留下孩子單獨一人。其實,最好還是將小孩放置在裝好圍欄的嬰兒床,較為安全。
3. 學步車:學步車雖然可以輔助幼兒學走路,但也容易一個不小心,衝得太快撞到牆或障礙物時,造成翻覆因而受傷,這也是家長必須注意的。
4. 其他:只要家具有尖銳突出的部分,最好用布包起,或貼上防撞條,降低孩子萬一碰到時造成傷害的機會。
只要家長稍加用心,絕大多數的意外傷害是可以預防和避免的。萬一孩子不小心受傷了,記住一定要鎮定,正確的止血、消毒,或是送到醫院請醫師檢查、處理,才能預防傷勢更加嚴重
****************************************************************
*碰撞摔倒發生傷口的當下:
1).立刻拿出乾淨的消毒紗布覆蓋在傷口上施壓,以幫助止血:
(如果手邊沒有紗布,就拿乾淨的手帕或毛巾代替。衛生紙是比較不好的選擇,原因毛絮容易沾粘在傷口上。)
2).止血的同時觀察小朋友有沒有下列情況:
a.意識不清?
b.眼耳鼻口有沒有出血?
c.頭部有沒有某一區塊出現不明的塊狀突起或是水腫現象?
d.嘔吐?
e.視力變模糊?
f.聽覺是否正常?對於聲音的來源和反應是否正常?
g.經過安撫還是嚎啕大哭不停?
h.發燒?
如果有上述的情況,要馬上立刻和醫療院所聯絡並盡速就醫。
3).傷口的血止住後,簡易包紮並立刻進行冰敷:
舉凡碰撞、摔傷、扭傷、瘀青等都是先冰敷後熱敷;
若拿冰塊進行冰敷,記得要隔著一層毛巾類的東西,
以免過度刺激皮膚和傷口。
以上是基本的外傷處理,
如果傷口較大需要縫合,請繼續往下看!
*到醫療院所讓醫師進行傷口處理時:
1).記得要隨身帶著可以幫助安撫小朋友情緒的工具:
像是餅乾,水杯,玩具,毛毯...等,
因為有時後小朋友並不是因為疼痛而哭鬧,而是因為害怕!
(愛吃鬼陳可愛完全是只要餅乾上手就開心啊)
2).看完病後,要帶領小朋友跟醫護人員道謝:
這點一定要特別寫出來啊,
雖然說醫護人員們的工作本質就是照顧病人,
但是他們的專業解決了我們的疼痛,幫助了我們,理當就該得到一句感謝!
****************************************************************
寶寶10種常見外傷處理法
10種常見外傷處理法
小寶寶的皮膚十分嬌嫩,一旦出現外傷,無疑比較棘手,稍不留意就可能留下疤痕。尤其是夏天,氣溫高、出汗多,皮膚外傷更容易出現感染。所以,掌握了如下10種外傷處理法,將能幫助寶寶更好地度過這個夏天。
1 擦傷
擦傷是指寶寶摔倒擦破的傷口,僅僅是表皮受傷,所以傷勢比較輕微,在家治療就可以了。對於很淺、面積較小的傷口,可用碘油、酒精(紅藥水)塗抹傷口周圍的皮膚,然後用乾淨消毒紗布包紮好。如果家裡沒有碘酒、酒精,可用乾淨的水清洗傷口,然後塗上抗菌軟膏,再貼上創可貼。
如果擦傷面積太大、傷口上沾有無法自行清洗掉的沙粒、污物,或受傷部位腫脹、嚴重疼痛、周邊機體組織破碎、血流不止,或受傷位置很重要(如臉部),建議還是帶寶寶就醫。對於大而深的傷口,更應及時帶寶寶去外科做局部清創處理,並注射破傷風針劑。
2 裂傷
原則上24小時之內縫合就可以了,不過,如果是臉部受傷,就要及早縫合。還有,嚴重的裂傷拖的時間越久,細菌感染的可能性就越高,可能導致病情遲延或者殘留傷疤,所以應及時就醫。
3 刺傷
如果被釘子、針、玻璃等銳利的物品刺傷,一般會有少量血流出,因為傷口窄、深、細菌不易被排出,所以容易引發炎症。假如被刺傷,無論傷口多小,都有患上破傷風的危險,所以務必要及時就醫。
在緊急處理刺傷傷口時,需要擠壓傷口,這時會有血流出,同時細菌也會被排出。所以,處理刺傷傷口時要把手洗乾淨,並使用消過毒的器具。如果匆忙用手處理刺傷傷口,反而可能導致細菌入侵、產生炎症。
有可能的話,要先找出是何種異物導致刺傷。假如是玻璃碎片,則可能傷害寶寶的肌肉或血管,因此,一定不要在家自行處理,而應趕緊去醫院。因為一旦處理不當,會導致流血更多甚至損害內臟、血管。如果被刀具或銅鐵製品刺傷,應到醫院注射破傷風針。
如果導致刺傷的異物不是玻璃,而且有一端裸露在皮膚外,可取一把鑷子,將鑷子末端放在火焰上進行消毒,待鑷子冷卻後,一邊分散寶寶的注意力,使寶寶不會太緊張,一邊輕輕用鑷子夾出異物。
如果異物留滯在皮下,可用火焰消毒縫衣針,或將其放在消毒酒精、消毒水中浸泡幾分鐘。在異物所處的皮膚部位放一塊冰,使皮膚多少有些麻木,再用消毒過的針輕輕佻開皮膚,使異物暴露出來,用消過毒的鑷子將異物夾出來。
如果是鐵釘導致刺傷,應首先拔出鐵釘。用消過毒鑷子或小鉗子,順著鐵釘扎入的方向外拔出,拔出時用力要均勻,不要左右晃動,以減少對周圍機體組織的損傷。
如果鐵釘已拔出,可用力在傷口周圍擠壓,擠出瘀血與污物,以減少傷後感染。如果鐵釘斷在傷口裡,應讓寶寶馬上停止走動,並將取出的部分釘子與寶寶一起送到醫院,通過手術拔除。
4 割傷
割傷是刀、剪、玻璃片或鋒利的器具造成的損傷。被刀割傷的時候,先用清潔物品止血,再用繃帶固定住。當傷口流血不止時,就要用直接壓迫法止血,即用手指或者手掌直接壓住傷口,依靠壓力阻止血流,使傷口處的血液凝成塊,或用乾淨紗布壓迫傷口止血。
如果是手指出現割傷,而且傷口流血較多,應緊壓手指兩側動脈,在施壓5~15分鐘後,一般便可止血。如果是其他部位割傷,均要加壓止血。如果實在止不住血,可用橡皮筋在出血處以上部位紮緊,阻斷血流,並立即上醫院處理。每次橡皮筋止血紮緊的時間不宜超過15分鐘,不然會因為血流阻斷時間過長而導致肢體壞死。
在出血停止後,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傷口周圍的皮膚,再用消過毒的紗布或創可貼覆蓋,最後用繃帶包紮固定。請注意,較深、較大的傷口或面部傷口,應去醫院處理,必要時予以縫合,以免留下過大疤痕。
5 有瘀血
淤血多是外力導致皮下毛細血管破裂,血液從毛細血管破裂處滲至皮下,所以在完整的皮膚上可以看到一片瘀青,此時外滲至皮下的血液已屬異物,而且皮下神經豐富,因此疼痛感明顯。
如果皮膚上出現瘀血,應趕緊用涼水或冰塊冷敷消腫。如果受傷部位是胳膊或腿,那就將胳膊或腿抬起,可助消腫。在發生瘀血24小時後,可以用溫水熱敷患處,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一般來說,皮下瘀血都能被機體慢慢吸收,時間大約需要2周。
6 抓傷
小寶寶聚集在一起玩耍時,都容易被小夥伴抓傷,如果問題不大,適當消毒處理一下即可,不久就會自然痊癒。需要注意的是,在清洗傷口的時候要用流動的水。如果傷得比較重、同時出現發燒,或者被小動物抓傷,應趕緊就醫治療。
7 砸傷或擠傷
在門縫中被擠傷或被石頭等堅硬的東西砸傷時,要注意用冷敷。對於砸傷的傷口來說,繃帶纏得過緊只會增加傷痛,沒有什麼治療的意義。如果在門縫中被擠傷,而且傷口內部因充血呈現紫色,那就很可能出現了骨折,應盡快就醫。
8 被動物咬傷
被狗、貓等動物咬或抓傷後,切忌像被毒蛇咬傷一樣對傷口進行擠壓,以防病毒以更快的速度進入神經系統。可徹底沖洗,先用肥皂水、清水、洗滌劑或對狂犬病毒有可靠殺滅效果的碘制劑、乙醇等,徹底沖洗傷口至少20分鐘。在徹底沖洗後,用2%~3%碘酒或75%酒精塗抹傷口,以清除或殺滅局部的病毒。
對未傷及大血管的傷口盡量不要縫合,也不必包紮。對需要縫合的較大傷口或比較嚴重的面部傷口,應在清創消毒後先用狂犬病免疫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浸潤傷口,數小時後(不低於2小時)再予以縫合和包紮。如果傷口比較深或大,可放置引流條,並使用抗生素和破傷風抗毒素,以控制其他感染。
9 被蚊蟲咬傷
夏天被蚊蟲咬傷後,用冰塊或涼水冷敷比較好,這樣皮膚的血管就會收縮,蚊蟲分泌的毒素就不能擴散。一般來說,大部分蚊蟲叮咬導致的外傷都不嚴重,但是一定要注意,盡量不讓寶寶抓撓傷口,如果把蚊蟲叮咬的部位撓破,毒素就會擴散到周邊機體組織,可能引發膿疱瘡。
下面,介紹4個處理蚊蟲咬傷的小妙方:
1 被跳蚤、蚊子、毛蟲、螞蟻叮咬後,塗點牙膏、食醋、檸檬汁、搗碎的大蔥葉、大蒜、衛生球、洋蔥等,均可止癢。
2 被蚊子叮咬後,可用肥皂(或香皂)蘸水在被叮咬處塗擦,稍等片刻即可止癢。
3 被蚊子叮咬後,迅速取一個熱水瓶塞子放在叮咬處2~3分鐘,連續幾次,劇癢即可消失,而且不會出現紅斑和丘疹。當然,瓶塞的溫度以高熱、又不燙傷皮膚為宜。
4 被蚊子叮咬後、奇癢難忍時,可將1~2片阿司匹林研碎,用少量涼開水調成糊狀,塗於被叮咬處,即可消腫止癢。
10 燒燙傷
沖、脫、泡、蓋、送5步驟,是燒燙傷意外的第一處理原則。
沖:以流動的清水沖洗傷口15~30分鐘,以快速降低皮膚表面熱度。如果無法沖洗傷口,可冷敷。
脫:充分泡濕後,再小心除去衣物,必要時可以用剪刀剪開衣服,或暫時保留粘連部分,盡量避免將水泡弄破。
泡:在冷水(加冰塊)中持續浸泡15~30分鐘,可減輕疼痛及穩定情緒。平時可在冰箱中準備一些冰塊,以備不時之需。不過,如果燒燙傷面積太大或寶寶年齡較小,則不必浸泡過久,以免體溫下降過多或延誤治療時機。
蓋:用清潔乾淨的床單或布條,紗布等覆蓋受傷部位。不要在受傷部位塗抹米酒、醬油、牙膏、漿糊、草藥等,這些東西不但無助於傷口的復原,還容易引起傷口感染,並且影響醫護人員的判斷和緊急處理。
送:趕緊就醫急救、治療。
小寶寶的皮膚十分嬌嫩,一旦出現外傷,無疑比較棘手,稍不留意就可能留下疤痕。尤其是夏天,氣溫高、出汗多,皮膚外傷更容易出現感染。所以,掌握了如下10種外傷處理法,將能幫助寶寶更好地度過這個夏天。
1 擦傷
擦傷是指寶寶摔倒擦破的傷口,僅僅是表皮受傷,所以傷勢比較輕微,在家治療就可以了。對於很淺、面積較小的傷口,可用碘油、酒精(紅藥水)塗抹傷口周圍的皮膚,然後用乾淨消毒紗布包紮好。如果家裡沒有碘酒、酒精,可用乾淨的水清洗傷口,然後塗上抗菌軟膏,再貼上創可貼。
如果擦傷面積太大、傷口上沾有無法自行清洗掉的沙粒、污物,或受傷部位腫脹、嚴重疼痛、周邊機體組織破碎、血流不止,或受傷位置很重要(如臉部),建議還是帶寶寶就醫。對於大而深的傷口,更應及時帶寶寶去外科做局部清創處理,並注射破傷風針劑。
2 裂傷
原則上24小時之內縫合就可以了,不過,如果是臉部受傷,就要及早縫合。還有,嚴重的裂傷拖的時間越久,細菌感染的可能性就越高,可能導致病情遲延或者殘留傷疤,所以應及時就醫。
3 刺傷
如果被釘子、針、玻璃等銳利的物品刺傷,一般會有少量血流出,因為傷口窄、深、細菌不易被排出,所以容易引發炎症。假如被刺傷,無論傷口多小,都有患上破傷風的危險,所以務必要及時就醫。
在緊急處理刺傷傷口時,需要擠壓傷口,這時會有血流出,同時細菌也會被排出。所以,處理刺傷傷口時要把手洗乾淨,並使用消過毒的器具。如果匆忙用手處理刺傷傷口,反而可能導致細菌入侵、產生炎症。
有可能的話,要先找出是何種異物導致刺傷。假如是玻璃碎片,則可能傷害寶寶的肌肉或血管,因此,一定不要在家自行處理,而應趕緊去醫院。因為一旦處理不當,會導致流血更多甚至損害內臟、血管。如果被刀具或銅鐵製品刺傷,應到醫院注射破傷風針。
如果導致刺傷的異物不是玻璃,而且有一端裸露在皮膚外,可取一把鑷子,將鑷子末端放在火焰上進行消毒,待鑷子冷卻後,一邊分散寶寶的注意力,使寶寶不會太緊張,一邊輕輕用鑷子夾出異物。
如果異物留滯在皮下,可用火焰消毒縫衣針,或將其放在消毒酒精、消毒水中浸泡幾分鐘。在異物所處的皮膚部位放一塊冰,使皮膚多少有些麻木,再用消毒過的針輕輕佻開皮膚,使異物暴露出來,用消過毒的鑷子將異物夾出來。
如果是鐵釘導致刺傷,應首先拔出鐵釘。用消過毒鑷子或小鉗子,順著鐵釘扎入的方向外拔出,拔出時用力要均勻,不要左右晃動,以減少對周圍機體組織的損傷。
如果鐵釘已拔出,可用力在傷口周圍擠壓,擠出瘀血與污物,以減少傷後感染。如果鐵釘斷在傷口裡,應讓寶寶馬上停止走動,並將取出的部分釘子與寶寶一起送到醫院,通過手術拔除。
4 割傷
割傷是刀、剪、玻璃片或鋒利的器具造成的損傷。被刀割傷的時候,先用清潔物品止血,再用繃帶固定住。當傷口流血不止時,就要用直接壓迫法止血,即用手指或者手掌直接壓住傷口,依靠壓力阻止血流,使傷口處的血液凝成塊,或用乾淨紗布壓迫傷口止血。
如果是手指出現割傷,而且傷口流血較多,應緊壓手指兩側動脈,在施壓5~15分鐘後,一般便可止血。如果是其他部位割傷,均要加壓止血。如果實在止不住血,可用橡皮筋在出血處以上部位紮緊,阻斷血流,並立即上醫院處理。每次橡皮筋止血紮緊的時間不宜超過15分鐘,不然會因為血流阻斷時間過長而導致肢體壞死。
在出血停止後,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傷口周圍的皮膚,再用消過毒的紗布或創可貼覆蓋,最後用繃帶包紮固定。請注意,較深、較大的傷口或面部傷口,應去醫院處理,必要時予以縫合,以免留下過大疤痕。
5 有瘀血
淤血多是外力導致皮下毛細血管破裂,血液從毛細血管破裂處滲至皮下,所以在完整的皮膚上可以看到一片瘀青,此時外滲至皮下的血液已屬異物,而且皮下神經豐富,因此疼痛感明顯。
如果皮膚上出現瘀血,應趕緊用涼水或冰塊冷敷消腫。如果受傷部位是胳膊或腿,那就將胳膊或腿抬起,可助消腫。在發生瘀血24小時後,可以用溫水熱敷患處,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一般來說,皮下瘀血都能被機體慢慢吸收,時間大約需要2周。
6 抓傷
小寶寶聚集在一起玩耍時,都容易被小夥伴抓傷,如果問題不大,適當消毒處理一下即可,不久就會自然痊癒。需要注意的是,在清洗傷口的時候要用流動的水。如果傷得比較重、同時出現發燒,或者被小動物抓傷,應趕緊就醫治療。
7 砸傷或擠傷
在門縫中被擠傷或被石頭等堅硬的東西砸傷時,要注意用冷敷。對於砸傷的傷口來說,繃帶纏得過緊只會增加傷痛,沒有什麼治療的意義。如果在門縫中被擠傷,而且傷口內部因充血呈現紫色,那就很可能出現了骨折,應盡快就醫。
8 被動物咬傷
被狗、貓等動物咬或抓傷後,切忌像被毒蛇咬傷一樣對傷口進行擠壓,以防病毒以更快的速度進入神經系統。可徹底沖洗,先用肥皂水、清水、洗滌劑或對狂犬病毒有可靠殺滅效果的碘制劑、乙醇等,徹底沖洗傷口至少20分鐘。在徹底沖洗後,用2%~3%碘酒或75%酒精塗抹傷口,以清除或殺滅局部的病毒。
對未傷及大血管的傷口盡量不要縫合,也不必包紮。對需要縫合的較大傷口或比較嚴重的面部傷口,應在清創消毒後先用狂犬病免疫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浸潤傷口,數小時後(不低於2小時)再予以縫合和包紮。如果傷口比較深或大,可放置引流條,並使用抗生素和破傷風抗毒素,以控制其他感染。
9 被蚊蟲咬傷
夏天被蚊蟲咬傷後,用冰塊或涼水冷敷比較好,這樣皮膚的血管就會收縮,蚊蟲分泌的毒素就不能擴散。一般來說,大部分蚊蟲叮咬導致的外傷都不嚴重,但是一定要注意,盡量不讓寶寶抓撓傷口,如果把蚊蟲叮咬的部位撓破,毒素就會擴散到周邊機體組織,可能引發膿疱瘡。
下面,介紹4個處理蚊蟲咬傷的小妙方:
1 被跳蚤、蚊子、毛蟲、螞蟻叮咬後,塗點牙膏、食醋、檸檬汁、搗碎的大蔥葉、大蒜、衛生球、洋蔥等,均可止癢。
2 被蚊子叮咬後,可用肥皂(或香皂)蘸水在被叮咬處塗擦,稍等片刻即可止癢。
3 被蚊子叮咬後,迅速取一個熱水瓶塞子放在叮咬處2~3分鐘,連續幾次,劇癢即可消失,而且不會出現紅斑和丘疹。當然,瓶塞的溫度以高熱、又不燙傷皮膚為宜。
4 被蚊子叮咬後、奇癢難忍時,可將1~2片阿司匹林研碎,用少量涼開水調成糊狀,塗於被叮咬處,即可消腫止癢。
10 燒燙傷
沖、脫、泡、蓋、送5步驟,是燒燙傷意外的第一處理原則。
沖:以流動的清水沖洗傷口15~30分鐘,以快速降低皮膚表面熱度。如果無法沖洗傷口,可冷敷。
脫:充分泡濕後,再小心除去衣物,必要時可以用剪刀剪開衣服,或暫時保留粘連部分,盡量避免將水泡弄破。
泡:在冷水(加冰塊)中持續浸泡15~30分鐘,可減輕疼痛及穩定情緒。平時可在冰箱中準備一些冰塊,以備不時之需。不過,如果燒燙傷面積太大或寶寶年齡較小,則不必浸泡過久,以免體溫下降過多或延誤治療時機。
蓋:用清潔乾淨的床單或布條,紗布等覆蓋受傷部位。不要在受傷部位塗抹米酒、醬油、牙膏、漿糊、草藥等,這些東西不但無助於傷口的復原,還容易引起傷口感染,並且影響醫護人員的判斷和緊急處理。
送:趕緊就醫急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