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4日 星期五

秋冬常見傳染疾病

馬偕紀念醫院 小兒科系 小兒感染科主任 邱南昌醫師

  秋冬之際經常是各種流行性疾病好發的時候,這其中尤以呼吸道感染的疾病特別常見。除了一般最常見的感冒外,其他如咽喉炎、中耳炎、細支氣管炎、肺炎、哮吼等皆很常發生;導致的病原體以各種病毒為主,如鼻病毒、冠狀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副流行性感冒病毒等,有時也有些細菌感染會伺機爆發流行,如鏈球菌、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等。至於消化道方面則是為輪狀病毒造成的急性胃腸炎高盛行率的時候。


感冒

  一般俗稱的『感冒』,如果以較正式的名稱應稱之為『上呼吸道感染』或更明確的『鼻咽炎』。雖然一年四季皆會發生,但以較冷的秋冬較多。小孩子較常發生,平均一年有四至八次。症狀也以孩子較明顯;主要就是咳嗽、鼻塞、流鼻水、發燒、食慾不佳,有時伴有有嘔吐、拉肚子。通常症狀在三、五天後就改善,但有時則因併發的中耳炎、鼻竇炎、肺炎而拖延較久。

  導致感冒的病原體以鼻病毒和冠狀病毒為主,種類超過兩百種以上。當孩子感染了其中某一種病毒後會產生抗體,在下一次接觸同一種病毒時就有抵抗力而不再發病;有些類似的病毒也可因過去已有的抗體而使孩子受到保護不再發病。可是會導致感冒症狀的病毒種類實在太多了,所以可以想像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或甚至長大成人後,一定會碰上一些身體沒有足夠抗體的某種病毒而發生感冒。大人因接觸過比較多種病毒,產生抗體種類較多,當然感冒發病機會較孩子小。

  感冒至今尚無特效藥,也沒可預防這幾百種病毒的預防針可打。看醫師的主要目的其實是確定是否為單純的感冒,檢查有無併發症;藥物大部份只是症狀治療,也就是退燒、減少鼻水量、化痰、止咳等等,懷疑有細菌感染併發時才加上抗生素。因為這些病毒主要是經呼吸道或是經接觸傳染,所以預防之道就是多洗手、少去人多的公共場所、盡量不要與病患接觸。因為許多人即使感染了也可能無症狀但會傳染病菌給他人,所以咳嗽、打噴嚏時要捂住口鼻避免散播病原體。平時讓孩子多運動、吃飽、睡足,身體保持良好狀況,即使感染了症狀也較輕微。

  至於常有人認為感冒是『冷到』,而給孩子穿一大堆衣服,倒是沒必要。其實忽冷忽熱影響免疫系統功能及病毒生態平衡才是增加感染機會的主因,要不然住在寒帶的愛斯基摩人可不天天感冒了!另有一說是感冒要多喝開水,基本上補充水分可促進循環加速身體新陳代謝,對抵抗感冒有益;但其實補充體液並不是非喝白開水不可,其他孩子想喝的液體皆可;也不要給孩子過分強灌白開水,灌太多也會出問題的。



哮吼

  感染性哮吼主要是由副流行性感冒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感染,使聲帶下方之呼吸道發炎腫脹,因而出現孩子聲音沙啞、狗吠似的咳嗽、吸氣性喘鳴、呼吸困難等症狀。這種疾病於三個月至五歲間的孩子並不少見。在嚴重呼吸症狀出現前可能先有一般感冒症狀二至三天,也常伴有三至五天的高燒;較喘時常見胸骨上緣,也就是脖子正中下方,在呼吸時出現凹陷現象。極少部份的病童甚至會因呼吸困難而致命。病程持續數天至數週,若接受適當治療通常兩三天即有明顯改善。

  還有一種由細菌感染所導致的感染性哮吼,影響主要為會厭部,就是舌頭後下方。此種急性會厭炎主由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感染所致,極易造成呼吸困難而致命。以二至七歲孩子居多,常為急性發作,孩子高燒、喉痛、呼吸困難、脖子後仰以利喘氣。幸好國內病例相當少見。

  病毒性哮吼給予潮濕水氣最有幫忙,短暫的類固醇亦常有明顯助益,情況較嚴重時氧氣是有必要的,抗生素則沒什麼幫助。細菌性會厭炎則除了抗生素的治療外,常需給予氣管內插管以保持呼吸道通暢。病毒性哮吼有時會再發,但隨著年齡增加,再發的機會逐漸減少。



細支氣管炎

  細支氣管炎多發生於兩歲以下的幼兒,主要由呼吸道融合病毒、副流行性感冒病毒、腺病毒等病毒在細支氣管部位造成上皮細胞發炎和壞死。病童開始像一般的感冒症狀,隨後出現呼吸急促、哮喘、厭食等現象,更嚴重時呼吸變快合併胸部凹陷、嘴巴變紫、鼻孔隨著呼吸而搧動、奶也都喝不下去。幾天之後還常合併拉肚子現象。

  在孩子出現呼吸困難時,有必要安排住院給予氧氣和點滴注射。通常嚴重的症狀大約五至七天左右會改善,不過咳嗽、流鼻水可能會拖個幾星期,尤其若孩子本身就有過敏體質的話,那症狀可能更是始終無法徹底消失。事實上有時很難區分到底孩子是單純的細支氣管炎、嬰兒型氣喘,還是兩者都有。

  病童若是本身就有先天性心臟病、慢性肺疾病、免疫抑制狀況,一旦得到細支氣管炎,情況很可能變得很糟,惡化地機會很大。目前有種特別針對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抗病毒藥物可經由噴霧治療給予病童,不過因該藥相當貴且一般病童惡化的機會不大,所以只用於上述原先就有嚴重疾病的孩童。



腺病毒感染


  有將近五十種腺病毒可造成人類感染,大多以呼吸道感染為主,有些則以腸胃道感染為主。輕微的呼吸道症狀就如同一般感冒,嚴重的包括哮吼、細支氣管炎、肺炎,甚至致死。特徵之一是常伴有眼睛發紅的結膜炎。有時發燒也會持續很久。腺病毒還可能引起出血性膀胱炎,病人會解出紅色血尿。

  腺病毒沒特效藥,只能儘量避免被傳染,感染上了就只能症狀治療。病人的鼻涕、口水、糞便都有病毒存在,接觸後一定要洗手洗乾淨。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特別指由『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狀,並不是任何正在流行的感冒都可稱之。流行性感冒病毒依抗原為A、B、C三型, A及B型可引起大規模的流行。地方性的流行約2~4年一次,世界性的大流行則每數十年一次。因為此病毒可能會造成跨國界的嚴重的流行,一旦大流行發生可導致死亡病例大增。所以世界衛生組織對此病毒特別注意,建立了一套全球的流行性感冒監測系統,世界各地分離出的流行性感冒病毒株都加以建檔追蹤,以期能推測下一波流行的流行性感冒將是哪一型。

  流行性感冒為急性呼吸道感染。特徵為突發性高燒、頭痛、疲勞、全身酸痛、乾咳,接著出現喉嚨痛、鼻塞、結膜炎、腹痛、噁心、嘔吐。高燒可持續2~5天,病程約須10~14天才會痊癒。症狀較一般感冒來的嚴重,持續較久,併發症的發生機會也較大。嬰幼兒表現出喉炎或細支氣管炎,無論大人或小孩都極易發生中耳炎、鼻竇炎和肺炎等合併症。在幼童可表現出類似敗血症,也可能併發致死率相當高的雷氏症候群。大流行期間在老年人和原先已有慢性心肺、腎臟、免疫疾病者易因病毒性肺炎或繼發之細菌肺炎而致命。病毒由人與人直接接觸、飛沫散播或經被鼻咽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傳染。

  雖有特殊的抗病毒藥物可使用,但需發病初期就給予才有效,實施預防注射因此是較好的防治辦法。不過流行性感冒病毒易發生變異,使過去感染過的人再次感染。預防注射只能持續一年有效,下一年就得根據預測會流行的病毒株選用新的預防針。對之前未接種過流行性感冒疫苗之幼童(滿六個月至八歲),需間隔一個月接種兩劑;八歲以上只接種一劑即可。但未滿六個月的幼兒、懷孕四個月以內之孕婦、發燒者及對蛋過敏者則不可接種。流行性感冒疫苗在歐美日已使用幾十年,安全性高。台灣每年的十一月到次年三月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峰,對於抵抗力弱的族群如老人、小孩或患有氣喘、心臟病、腎衰竭、糖尿病、高血壓的人,最好給予接種。



輪狀病毒感染

  秋冬時期除了上述的呼吸道感染外,腸胃道也常有感染發生,這其中以輪狀病毒最為常見。台灣地區任何時期都有輪狀病毒感染病例,根據我們自己的統計發現,大約十一月起病例數逐漸上升至二月達最高峰,之後逐漸下降。受感染而出現症狀的以幼兒居多,一歲以下佔了將近一半。而反過來說,嬰幼兒腹瀉有一半是源於輪狀病毒感染。
 
  輪狀病毒感染的主要症狀是腹瀉、嘔吐、發燒,其中一半會合併咳嗽、流鼻水等感冒症狀。三天至五天後大多可自行痊癒,但嬰幼兒可能會發生脫水、電解質不平衡、酸中毒和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輪狀病毒會破壞腸黏膜細胞,造成黏膜細胞受損乳醣吸收不良,病童常因此需改用不含乳醣之特殊配方奶粉。輪狀病毒感染之幼兒也可能有癲癇發生,但一般預後良好不必長期抗癲癇藥物治療。

  感染輪狀病毒目前並無特殊抗病毒藥物可治療,但已經有口服疫苗上市,可給予六個月以下的幼童。為了避免脫水或電解質不平衡,嬰幼常需靜脈滴注或口服電解質葡萄糖水溶液。其傳染途徑主要為糞口感染,但也可經由呼吸道感染。接觸病童之糞便或其他分泌物後要徹底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