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

官方育兒寶典出版 新手爸媽免焦慮

【2010/12/30 06:00 黃悅嬌報導)

『當我聽到老婆懷孕,有點驚訝有點焦慮,不曉得寶寶出生後怎麼照顧!』李先生還在唸博士班,太太意外懷孕,他又驚又喜。

懷孕七個月的李太太則分享意外懷孕的心路歷程。『因為我工作也很忙,老公在唸書博士班,也考慮很多是否等畢業後再懷孕,可是我又年紀比較大,等到真的想生又生不出來,就是有些掙扎,另外也擔心無法負擔照顧孩子責任,沒法當個好媽媽,所以在那邊猶豫很久,結婚即將邁入第三年,也是意外狀況下才懷孕。』

高學歷、晚婚、經濟基礎不穩定,李姓夫妻檔因此在生育問題上躊躇不前,最後是老天爺幫忙做了決定。李先生李太太的狀況也正是現代社會許多家庭的寫照。

內政部長江宜樺透露,早年他與太太赴美深造,面臨生育兒女問題也是同樣的心情,但其實擔心的問題最後都不是問題。
『我自己結婚時也沒有自己的房子,生小孩也沒有自己的家也沒有薪水,博士班也還沒畢業,也就結婚了也生小孩了,我並不認為那些考慮、可能的困難有那麼大,相反的我跟許多父母親一樣在經歷過後,覺得結婚與生育好棒的經驗!』

新生命的孕育到出生,對新手父母而言都是一段嶄新的人生經驗,難免惶恐焦慮。內政部兒童局為了協助新手父母安心享受育兒之樂,特別邀請學者專家編製一套「新手父母快樂秘笈」,六本小冊加上光碟,讓新手父母按圖索驥不必自行摸索。
『大概就是一個小Baby生下來零歲到一歲的歷程,根據學者專家建議用最淺顯方式,最重要知識與經驗累積在裡面,這片光碟約六十分鐘十二單元,還有一般坊間育兒書籍並沒有照顧到的,像是政府提供多少幫助照養小孩補助措施及資訊服務網絡』。

懷孕七個月的李太太說,現在雖然利用網路查詢資訊十分方便,但有時眾說紛紜,令人無所適從,有了這套官方秘笈之後,將有更可靠的依循。『比如說我現在懷孕,就有人說這個不能吃,有人說可以,就會無所適從,我想以後生下小孩後會有更多這狀況,就是有的說可以有的說不行,有官方手冊,信賴感更重』。

內政部兒童局長張秀鴛表示,這套「新手父母快樂秘笈」將免費贈送,新手父母只要戶政事務所辦理新生兒出生登記,就會獲得內政部贈送的這份貼心禮物,懷孕媽媽如果想要索取,戶政事務所也會免費提供。『第一胎父母戶政事務所做新生兒登記,同仁都會主動獻上這份祝福,若新婚若想要我們也不拒絕,可向同仁索取,第二胎也可,兒童局網站也有資料,歡迎大家上網查詣下載,快樂養兒育女。

面對台灣生育率節節下降,屢探新低,內政部除了砸重金舉辦「百萬催生」標語甄選活動外,也積極從各個面向著手,希望營造有利生育的條件與環境。江宜樺說,如果夫妻倆是因為不知道如何照顧小寶寶,而猶豫蹉跎耽誤生育,希望這套寶典的出現能幫助大家克服疑難問題早點兒下定決心。
資料來源http://mamacloud.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75





**********************************************************************
破解新手媽咪的12大焦慮
第一次當媽媽,寶寶傷風感冒、發育快慢等等,看在媽媽眼中就變成嚴重的問題,於是,媽媽經常一個心懸在半空中,不知道如何是好。現在就有請專家針對新手媽咪常見的12大焦慮加以破解,並提出有效的建議,讓您當個安心的快樂媽咪。

『0歲階段~害怕寶寶不健康?』 
*焦慮1
  從孩子出生之後,我每天都覺得很緊張、害怕孩子生病,我該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及想法?

*為什麼?
  衛生署桃園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李倩瑜表示,「第一個孩子照書養」是非常多新手父母的寫照,對於新生兒的陌生,而產生緊張、焦慮的感覺。

  特別是一歲以內的幼兒通常會遇上脹氣、便秘、厭奶等問題,往往讓媽媽非常擔心,加上產後半年內,受到荷爾蒙的影響,有些媽媽也可能出現產後憂鬱症,更是加深自我的情緒壓力,嚴重者會有失眠、焦慮、易怒、易傷心等症狀。

●給家長的建議:
*產後在醫院會待上幾天,媽咪可以趁此機會詢問醫護人員各種育兒疑問,以減少心中的疑惑。
*醫院開辦有各種主題的媽媽教室以及一歲前有多次預防注射時間,媽媽都可多加利用,詢問醫護人員問題,增加育兒知識。
*三個月之內的新生兒,如果有任何狀況,例如發燒、嚴重吐奶等,就一定要找小兒科醫師檢查,不可輕忽。
*若媽媽出現明顯產後憂鬱症狀,應該找婦產科醫師或精神科醫師諮詢,不要讓自己處在過度焦慮的情況。
 
*焦慮2
  我想把孩子交給保母或是婆婆照顧,可是,我對別人都不是很有信心,我擔心保母沒有盡心盡力照顧孩子。

*為什麼?
  孩子與工作之間,通常是母親相當為難的抉擇,資深特教老師張家敏建議,如果母親本身可以選擇不工作,那麼自己就是孩子最好的照顧者,如果因為經濟考量或是工作成就,那麼就朝著找一位合適的保母方向進行。

●給家長的建議:
*孩子的爺爺奶奶,如果體力可以負荷,也願意幫忙照顧孩子,因為自己孫子的關係,通常對於孩子照顧較用心。
*可以詢問保母協會找到合格的保母,而且最好是生產前三個月左右即先預定好托育,並事前溝通了解保母的理念及個性,最好至保母家觀察環境是否整潔、安全等。
*不論白天照顧者為保母或長輩,建議每天下班就將孩子帶回家,假日也留在家裡,家長才有足夠的時間與孩子相處,並了解孩子的發育進展,而避免遺憾錯過孩子的成長。

*焦慮3:
  孩子身體好像不是很好,尤其如果半夜發燒就快嚇壞我了,小孩子都是像這樣容易生病的嗎?我如何知道這些只是小毛病不是大問題?

*為什麼?
  孩子六個月之後,因為從母親身上得到的抗體已逐漸消失,因此,六個月後傷風感冒的比例就會提高,此外,寶寶發育還不是很成熟,所以,六個月內較常出現嗆奶、呼吸聲很大的現象,隨著年齡增長,這些問題都會慢慢消除,如果有特殊的狀況,家長還是需要帶孩子就醫檢查。

  其實,發燒只是生病的症狀之一,只要了解發燒的原因是什麼,加以對症治療,家長並不需要擔心發燒會燒壞腦袋。除非是該疾病併發腦炎或腦膜炎等侵襲腦部的病症才會影響腦部的健康。

●給家長的建議:
*定期做好健康檢查,就是了解寶寶有沒有特殊問題的方法。
*一般疾病應找小兒科醫師檢查治療,如果回家之後沒有出現昏睡、抽筋、意識不清等狀況,家長就不用太擔心。
*兒童健康手冊前幾頁面有詳細介紹孩子的生長曲線以及各個階段身心發育,最後還有基本的疾病預防介紹,家長可以多多翻閱比對。
*小孩子因為抵抗力較差,較易生病,因此,從小奠定運動、均衡飲食、充足睡眠、流行季節不至公共場所,生病機率就會減少。

『1-2歲階段~害怕發展有問題』
*焦慮4:
  我的孩子一天到晚精力充沛,爬上爬下,而且很少專心玩一個玩具超過五分鐘,他會不會是過動兒?

*為什麼?
  其實有很多孩子只是不專心及衝動,而真正檢查確認為過動兒比例,沒有家長想像的那麼多,有些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很頑皮、坐不住就馬上聯想到過動兒。建議家長先觀察孩子的平時行為,例如他明明很喜歡某一項活動,卻還是感覺不由自主的不停離開,非常多時候都容易分心,記不住家長才說過的要求等,如果覺得孩子的行為確實有過動的問題,可尋求兒童心智科的檢查及協助。

●給家長的建議:
*家長對於幼兒好動的認定,多半是因為生活行為習慣不佳,因此從小建立好的生活習慣,是改善幼兒好動的其一方法。
*建議先設計一個「無聊的角落」(最好是什麼都沒有的小房間或角落),每當孩子無法依照規定做好一件事時,例如吃飯不離開椅子,就要求他必須去無聊角落受處罰。
*家長可以準備一個計時器,必須先讓孩子了解計時器的意義。
*處罰可能是去角落坐2分鐘、5分鐘(以計時器定時)。
*孩子很快就會因為受不了這種「無聊」的處罰,而努力遵守大人的規定。
*對於好動的孩子,這種處罰更有效果。

破解新手媽咪的12大焦慮 ( 中 )
 
*焦慮5:
  孩子話說得不太清楚、做事很笨拙,會不會是發展有問題,還是所謂的感統失調?

*為什麼?
  感覺統合失調簡單來說,就是指孩子各種感官的表現失調,例如視覺、聽覺、觸覺、平衡覺等。不過,每個孩子的生長發育不同,家長應該是採自己的孩子和他自己本身比較來看是否發展正常,不要經常和別得孩子比較產生患得患失的心理。此外,可利用網路許多單位提供的身心檢查表,做簡單的篩檢(例如心路基金會),如果發現有遲緩的問題,可進一步尋求醫院兒童心智科做檢查及確認。

●給家長的建議:
*孩子的發育是需要適當的引導及刺激,因此,多多給予各種感官刺激,自然可以提升孩子的表現。
*去坊間買幾本有關感統訓練的書籍,並且依照裡面的方法來陪孩子做活動,你會發現孩子進步的很快。
*兒童定期健康檢查也是發現問題的機會,家長應該重視每個階段的檢查。

*焦慮6:
  孩子從小開始就有一堆長期養成的習慣,例如吃手指、吸奶嘴,我該如何戒掉他這些習慣?

*為什麼?
  幼兒大約0個月至1歲半的階段是所謂的口腔期,什麼東西都喜歡放進嘴裡嚐,而此階段的幼兒也特別喜歡吸吮奶嘴或手指帶來的滿足感,加上很多家長發現孩子藉由吸吮手指或奶嘴會減少哭鬧,多半在小嬰兒階段就會讓孩子養成吸吮的習慣。此外,嬰幼兒也喜歡某些柔軟的觸感及固定的味道,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抱著某條被子或毛巾特別安穩,而持續給予,長期下來也就會養成孩子的戀物癖。

●給家長的建議: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對於物品的依賴性就會降低,因此,生活中應該讓孩子有足夠安全感並且多接觸新鮮的事物。
*戒除習慣是需要時間的,家長可以先嘗試縮短孩子依賴物品的時間,此外,也要注意這些物品的清潔衛生。不要操之過急或採嚴厲禁止法,否則會讓孩子產生反抗心理。
*等孩子依賴心降低後,家長可以先利用溝通、交換條件的方式把這些依賴物藏起來,有時候可能哭鬧幾天就可以戒除,此時,家長要多用心安撫。
*為他說一個吃手指帶來的後遺症故事,不要先說他,而是說有一個孩子,因為吃手指,然後發生什麼事,孩子自然會聯想到他自身的情況。

『3-4歲階段~上學階段的煩惱 』
*焦慮7:
  孩子上幼稚園之後和同學相處不是很好,很容易發脾氣或是和小朋友起衝突,我該如何讓孩子更合群?

*為什麼?
  張老師表示,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不是每個人進入新環境就立刻可以成為萬人迷,因此,家長對於孩子的合群要求,必須更客觀一些。如果,孩子經過一段團體生活的磨合期(例如兩個月),可以有一部分合得來的好朋友,家長就不用太過擔心,除非連老師都覺得有問題,那麼可以和老師合作找出問題,再加以解決。

●給家長的建議:
*因為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以前可能沒有團體相處的經驗,一開始少不了吵架、不知如何與同學溝通的情況。
*家長可以多給予心理建設,遇上衝突時,先了解原因,並告訴他為什麼,例如分享、等待等觀念,讓孩子慢慢融入環境。
*透過老師了解孩子的行為是否越來越合群,並適用給予正增強物(喜歡的玩具、食物、讚美),讓孩子願意改變自己的態度。

*焦慮8:
  生了老二之後,老大就出現很強烈的嫉妒心,我該怎麼與他溝通?他會如此一直討厭妹妹嗎?

*為什麼?
  家中多出新成員之後,孩子一開始會產生有人來剝奪他的東西的感覺,所以,常見老大會出現討厭老二、欺負老二的情況。不過,最重要的是,人相處久了就會有感情,老二初來乍到,對老大來說是「陌生人」,一旦相處時間久了,加上家長讓他知道,他們還是會非常愛他,慢慢敵意就會降低。

●給家長的建議:
*有些媽媽從剛懷孕時就帶著老大一起去產檢,讓他也有十個月的時間來準備,他即將有一個弟弟或妹妹。
*有些媽媽會嘗試在生產前就告訴老大,「因為弟弟什麼都比你差,不會吃飯、不會說話,你最厲害,所以,媽媽必須花多一點時間來教弟弟」,讓哥哥充滿優越感,而減少妒嫉心。
*如果出現所謂的退化行為,例如老大也吵著要喝奶、要抱等,媽媽就把對待小弟弟的內容也用在老大身上,讓他喝牛奶、吃果泥、抱他,久了,他可能就會覺得這樣很無趣,決定不當小小孩。
*一個月抽出一天是專屬老大的日子,只帶他一個人出去玩,途中和他溝通為什麼媽媽需要照顧妹妹,如果他可以配合及改變態度,以後就再安排一天專屬於他的日子。

破解新手媽咪的12大焦慮 ( 下 )
 
*焦慮9
  孩子上了幼稚園後,經常小感冒不斷,是他體質太差嗎?我應該怎麼增強他的抵抗力?

*為什麼?
李倩瑜醫師表示,幼稚園是比較複雜的團體環境,因此,小朋友很容易交互影響常有小病不斷的問題。所以,挑選衛生、清潔的幼稚園是基本的原則,此外,如果人手足夠,最好不要在孩子太小時,例如2、3歲就送往幼稚園,特別是有過敏以及其他先天疾病的幼兒,因為身體抵抗力比較差的關係,最好可以等到大班時才去幼稚園。

*如果本身體質較差的幼兒,甚至曾發生較嚴重的病情,家長可考慮先停課一段時間,等體力完全復原或年齡更大時,再去上學。
*與學校配合,做好個人清潔衛生的教育,如常洗手、流鼻涕時要使用衛生紙、生病時居家休息,都能減少傳染的發生。
*讓幼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飲食均衡、睡眠正常、固定運動、注重衛生等,如此就能使幼兒有較強的抵抗力,不易生病。

『5-6歲階段~教養問題真苦惱』
*焦慮10:
  孩子每天花在看電視及電玩的時間非常多,特別是一到假日就整天看電視,這樣好不好? 

*為什麼?
  電視整天都有針對幼兒設計的兒童頻道,使得幼兒有機會隨時開電視看卡通;此外,幼兒接觸電腦的年齡層也越來越早,這也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電視兒童或電腦兒童。幼兒的生活習慣及教育主要是來自於家長,很多人習慣以電視來當孩子的保母,而養成孩子看電視或玩電玩的習性。

●給家長的建議:
*看電視或使用電腦,建議每三十分鐘就要休息十分鐘,以免眼睛太過疲累。原則上,一天以不超過一個小時為宜。
*培養孩子其他的休閒活動,例如看書、到戶外運動、做家事等。
*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否則父母一下班就是盯著電視,很難要求孩子不要看電視。
*假日來臨前,可請孩子自己先排出一個假日計畫表,父母可給予意見,讓電視或電玩時間只是其中一部分計劃。

*焦慮11:
  為了要求孩子的生活習慣、功課等,我經常忍不住發脾氣,我的行為到底對不對?我該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氣?

*為什麼?
  很多人都說自己的孩子最難教,因為,父母不單只是孩子的老師,還是照顧者、依賴者,因此,很多時候難免有孩子鬧情緒、不在意指令的情況。所以,父母應該學習以「不生氣」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因為動怒多半就使人失去理智,事情不見得有更好的結果。

●給家長的建議:
*父母感覺自己很生氣時,可先離開現場或深呼吸數三十秒,讓自己先恢復理性。
*教育孩子最好是用方法,而不單是用規定或威權,例如利用「做對了,給予獎賞;做不好,給予剝奪」的方式,讓孩子有動力去達到父母要求的目標。
*可以多詢問別人教育子女的方式,從中學得好的技巧,而不是盲目摸索,否則不懂得方法的父母,會產生無力感或容易生氣。

*焦慮12:
  我平常會買很多書籍且讓孩子學不少才藝,希望能夠從小培養多元興趣,可是,我也很擔心給他太多壓力?

*為什麼?
  因為子女生的少,關注就多,因此,會在意子女各方面是否都表現很好,而且盡量想給予子女一個好的學習環境,這是無可厚非的父母心理。

  但是,父母可以多尊重子女的興趣及能力,而且記得父母的陪伴,勝過最高級的書籍或玩具。

●給家長的建議:
*每個孩子個性不同,如果已經是完美主義的孩子,父母不要給予更多要求,而是教他面對挫折。
*本來就不喜歡音樂的孩子,非要學鋼琴,自然是很痛苦的,家長可以挑選一些才藝,讓孩子從中擇一項或兩項喜歡的去學習,效果會更好。
*常和子女溝通,了解他的想法並傳達你的想法,讓孩子了解想要有一項長才,確實需要下功夫,虎頭蛇尾的人會讓人覺得個性散慢,而且可惜他去學習的時間。
*有了動力與樂趣是孩子不感壓力的快樂學習原則。


         ~本文由聰明寶寶雜誌授權提供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a26567485/article?mid=990&prev=1159&next=963&l=f&fid=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