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張思玟/馬偕醫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 兒科門診常有家長焦慮地問醫師:「我小孩的便便很粗很硬」、「小朋友要幾天解一次便才算正常?」「前幾天,我的小孩因為肚子痛去看急診,照了X光,醫師說他滿肚子大便,可是他明明天天都有解便啊!」這些問題,很多家長都曾遇過。
定義上來說,只要小朋友持續兩周以上有解便困難或延遲解便,比方說便便很乾、很硬,造成屁股痛或肛門流血,或一周排便次數少於3次,就可以稱為便祕。 兒童排便頻率各時期不同,嬰兒期排便次數相對較多,常常一喝完奶就解便,一天1至7次不等;兒童差不多要到4歲時,排便頻率才會和成人相當,大約是一天3次到一周3次。
兒童一旦便祕,常會伴隨些微腹脹、腹痛,甚至因解便疼痛而更不敢便便;糞便在體內堆積,時間越久水份吸收越多,糞便就更乾、更硬,排便更為困難。
長久下來,比較嚴重的個案,因為肛門直腸部分被粗大的硬便塞住,導致大腸上端的稀水從旁邊縫隙滲出,家長常發現,小朋友內褲上沾有油油的糞便痕跡,誤以為是拉肚子,殊不知是長期便祕所致的滲便。
便祕之外,若還伴隨嚴重腹脹、嘔吐、食欲不佳甚至生長遲緩等現象,就要小心不是單純的功能性便祕,可能還伴隨其他結構上的疾病因素,需尋求醫師協助與治療。
臨床上,家長也可以從兒童行為舉止,觀察孩子是否便祕。像常安靜地蹲在角落、墊腳尖行走、僵硬地站立在一旁或雙腳交叉、坐下時僅用屁股靠在椅子邊緣等,這些姿勢無非都是想要夾緊屁股,避免便便排出。家長若能警覺地注意到這些易被忽視的線索,就能及早治療。
治療兒童便祕,首先要把已堆積的糞便排出,避免再次屯積糞便,再來是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清除宿便可能得由醫師處方灌腸或軟便藥物,進而需要飲食配合,水份跟纖維質攝取一定要足夠,盡可能讓小朋友在飯後5至10分鐘去上廁所。飯後經由胃大腸反射,會加速腸蠕動,更利於解便。
如果小朋友坐的是成人馬桶,最好給他腳踏墊,讓大腿跟軀幹呈適當彎曲,更有利於糞便排出。最好不要選小朋友準備看卡通或去玩耍前叫他去上廁所,以免他因分心而敷衍了事、解不乾淨,這也是很多家長抱怨,小朋友明明天天都有排便,怎麼還會滿肚子宿便的原因。
全文網址: 小孩天天解便 怎還一肚子大便 - 孩子的成長 - 親子寶貝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MAIN_ID=300&f_SUB_ID=1793&f_ART_ID=288592#ixzz1chjaBAUI
Power By udn.com
兒童一旦便祕,常會伴隨些微腹脹、腹痛,甚至因解便疼痛而更不敢便便;糞便在體內堆積,時間越久水份吸收越多,糞便就更乾、更硬,排便更為困難。
長久下來,比較嚴重的個案,因為肛門直腸部分被粗大的硬便塞住,導致大腸上端的稀水從旁邊縫隙滲出,家長常發現,小朋友內褲上沾有油油的糞便痕跡,誤以為是拉肚子,殊不知是長期便祕所致的滲便。
便祕之外,若還伴隨嚴重腹脹、嘔吐、食欲不佳甚至生長遲緩等現象,就要小心不是單純的功能性便祕,可能還伴隨其他結構上的疾病因素,需尋求醫師協助與治療。
臨床上,家長也可以從兒童行為舉止,觀察孩子是否便祕。像常安靜地蹲在角落、墊腳尖行走、僵硬地站立在一旁或雙腳交叉、坐下時僅用屁股靠在椅子邊緣等,這些姿勢無非都是想要夾緊屁股,避免便便排出。家長若能警覺地注意到這些易被忽視的線索,就能及早治療。
治療兒童便祕,首先要把已堆積的糞便排出,避免再次屯積糞便,再來是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清除宿便可能得由醫師處方灌腸或軟便藥物,進而需要飲食配合,水份跟纖維質攝取一定要足夠,盡可能讓小朋友在飯後5至10分鐘去上廁所。飯後經由胃大腸反射,會加速腸蠕動,更利於解便。
如果小朋友坐的是成人馬桶,最好給他腳踏墊,讓大腿跟軀幹呈適當彎曲,更有利於糞便排出。最好不要選小朋友準備看卡通或去玩耍前叫他去上廁所,以免他因分心而敷衍了事、解不乾淨,這也是很多家長抱怨,小朋友明明天天都有排便,怎麼還會滿肚子宿便的原因。
全文網址: 小孩天天解便 怎還一肚子大便 - 孩子的成長 - 親子寶貝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MAIN_ID=300&f_SUB_ID=1793&f_ART_ID=288592#ixzz1chjaBAUI
Power By 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