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如何增進孩子數學邏輯的能力,是許多家長都關切的話題,但多數的家長卻只是一味的要孩子「補數學」、強迫孩子「學數學」,沒有發覺到生活中各種大小事情其實都與數學邏輯息息相關,平時就可以訓練孩子數數、比較、計算、推理等數學邏輯概念,本月請專家來告訴您:在生活中建立孩子數學概念的技巧,讓孩子對數學不再感到害怕與排斥。
「從生活中學數學」是孩子建立數學概念的最佳途徑,而家長無疑是孩子共同學習和成長的親密伙伴。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不同,學習方法的特質也不同,因此,家長不用太焦慮於孩子的「學習成果」,可多嘗試以不同的情境和方法來引導和支持孩子發展「數學邏輯」的概念。
孩子的數學邏輯概念包括了數和量(例如:數數、數的順序、大小、多少等);圖形和空間(例如:形狀、位置等);邏輯和關係(例如:事物的關係、物品分類、先後順序等)。孩子透過觀察、操作、體驗和判斷,可以逐漸吸收、瞭解數學的概念,並且在生活中加以應用,家長可以多利用生活裡隨機或設計的情境與活動,鼓勵孩子從經驗中學習,多聽孩子發表的想法,給孩子適當的回饋和肯定,才有機會培養孩子探究、思考數學邏輯問題的興趣和正向的態度。以下的生活情境和活動提供給家長當例子,可在平時共同參與、陪伴孩子,作為體驗「生活數學」的參考。
合成: 陪孩子搭乘火車時,可以請孩子數一數:「藍色的火車和橘色的火車,合起來有幾列火車呢?」當孩子吃點心時,也可訓練孩子數數的概念,例如:讓孩子觀察飛機形狀和車子形狀的餅乾,合起來有幾個。
比較: 家中收到喜餅時,各種不同的餅乾最能引發孩子的興趣,此時家長可請孩子數數看,喜餅盒中各種口味的餅乾,哪一種最多,哪一種最少,哪一種一樣多,建立孩子比較的概念。
對稱: 平時若孩子幫忙摺衣服,在「摺」的動作中,也可建立並訓練孩子「對稱」的概念,再讓孩子將摺好的衣物「分類」擺放好。
推理: 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故事書時,在觀賞圖畫的過程中,即可建立起孩子對「事件先後順序」的邏輯概念,對於熟悉的故事情境更是明顯。另外,家長也可與孩子一同整理外出遊玩的照片,讓孩子依照順序去整理照片。
空間: 平時的生活起居中,對於家中物品的擺設可多加描述,明確說出物品的顏色、大小、高矮等特徵,建立孩子「空間」的概念,例如:「可不可以拿藍色桌子上的白色大湯匙給媽媽呢?」。
邏輯: 家庭成員可以一起玩「故事接龍」的遊戲,訓練孩子對事件的邏輯概念,或是運用「老師說」的遊戲規則,和孩子一起玩肢體的位置遊戲,例如:把雙手放在頭上,同時舉起左腳等。
立體形狀: 陪孩子共同建構不同材質、大小的積木,堆出一個積木城堡,讓孩子依樣畫葫蘆,堆出一樣的立體作品,或是一起合作完成形狀拼貼的創作。
數學邏輯的概念是可以「玩」出來的,家長若能多花時間、放下身段,和孩子一起遊戲、親身體驗、解決問題,便能引發孩子更多探索、發現和學習的感知與動力 。
《摘自巧連智月刊成長版 2006年7月號》
http://www.benesse.com.tw/knowlege_in.aspx?id=417
資料來源http://blog.yam.com/peggyv168/article/23435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