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傅承偉/新店耕莘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泌尿道感染是幼兒常見疾病,3至5%女孩及1%男孩得過,僅次於呼吸道和腸胃道感染,1歲以前,男寶寶發生率高於女寶寶,1歲以後,女生比率大於男生10倍。
絕大多數泌尿道感染 都是細菌延著尿道往上侵犯造成,以腸道細菌為主,大腸桿菌佔大多數,約七成以上。下泌尿道感染,膀胱或尿道會有頻尿、解尿疼痛、血尿、尿失禁、下腹部疼痛或小便有異味等症狀;上泌尿道感染(腎臟),則會發燒、腹痛、腹脹、嘔吐、輕微腹瀉、食欲不佳及活動力減弱等。
嬰兒的症狀以躁動不安、體重減輕及黃疸不退等表現,與大人相比,小朋友較少有典型的腰部疼痛症狀,可能是因為他們不太能明確表達疼痛部位,反而以腹痛居多。
當醫師懷疑小朋友泌尿道感染時,會請小朋友留中段尿液做尿液鏡檢,對還不會自己尿尿的寶寶,要靠貼尿袋方式留尿,但尿袋常因小朋友活動而鬆脫,導致尿液漏到尿袋外,所以可能得等好幾個小時,才能留到尿液做檢查。
若尿液鏡檢發現白血球超過五顆以上,即所謂膿尿,就要懷疑小朋友泌尿道感染。接下來會再做尿液細菌培養,因為其它引起發燒的疾病,如感冒或腸胃炎等,也可能會有輕微膿尿,另外,約三成的泌尿道感染,尿液檢查正常,還要做其它檢查。
泌尿道感染主要給予抗生素治療,下泌尿道感染一般需3至5天療程,若腎臟發炎,則需10至14天,嚴重腎臟發炎,需要3至4周抗生素治療。
是否住院治療,須看情況判斷。若下泌尿道感染,門診治療即可;若腎臟發炎,引起發燒,小朋友明顯不適症狀;若合併有持續嘔吐,食欲不佳甚至無法進食,脫水或活力差等,則會建議住院給予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直到退燒後,再出院改用口服抗生素治療。
與肺炎或腸胃炎不同的是,泌尿道感染在有效抗生素治療後,約2至3天即可看到明顯進步,甚至沒有任何症狀,會讓父母親誤已為小朋友已癒痊,不需要再吃藥了,但是如果中斷治療,會造成泌尿道感染復發,所以一定要遵照醫囑按時吃藥。
除了抗生素治療,也要尋找合併其他容易泌尿道感染因素,給予矯治,如包皮過緊導致包皮內藏污納垢、外陰部局部清潔不佳、正在訓練自己小便、愛憋尿、便祕、先天性腎臟泌尿系統異常等。
約四成泌尿道感染孩童合併有膀胱輸尿管逆流的先天性異常,因而造成易反覆泌尿道感染,若安排膀胱輸尿管攝影發現有逆流現象,依據年齡及逆流嚴重等級,共分五級,給予口服抗生素預防再次感染,或做內視鏡玻尿酸注射術、手術矯正。
另外,腎臟發炎後,約半數病童會導致發炎部位永久性結痂,造成部分腎功能喪失,反覆腎臟發炎,甚至會造成腎功能異常,泌尿道感染必須及早診斷和治療,以免腎功能受損。
全文網址: 寶寶黃疸、腹痛 可能泌尿道感染 - 孩子的成長 - 親子寶貝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MAIN_ID=300&f_SUB_ID=1793&f_ART_ID=288221#ixzz1chphVJya
Power By udn.com
*****************************************************************************
透視寶寶泌尿道感染的可能原因
嬰幼兒尿路感染的症狀和成人大不同,而且年齡越小,症狀越是變化多端。究竟寶寶為什麼會泌尿道感染呢?應用什麼方式治療?本篇文章將為您詳細解答!
女寶寶尿路感染機率為男寶寶的數十倍~
人類的泌尿系統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及尿道組成,這四個器官的感染,統稱為泌尿道(或尿路)感染。尿液由腎臟的腎絲球(有數百萬個)產生,先匯集至腎盞及腎盂,經輸尿管運送到膀胱儲存,累積相當容量後(成人約200~400㏄)由尿道排出。
尿路感染大多是細菌造成(以大腸桿菌、變形桿菌最常見)。細菌多從尿道進入,逐步上溯到膀胱、輸尿管和腎臟,其順序恰和尿流方向相反,故又稱「逆行性」或「上行性」感染。若這套尿流通道不通暢,包括先天或後天性、構造或功能異常,就容易尿路感染和阻塞水腎(即腎臟積尿);其中又以腎臟的感染最易破壞腎功能(結疤)。其唯一的治療方法就是使用抗生素殺死細菌。
女性因為尿道較短(成人女性僅3~4公分
,男性可達20公分
),尿路感染的罹患率遠高於男性,唯一的例外是未滿周歲的男嬰期,因為男幼嬰有包皮,而且先天性的泌尿系統異常較多,故尿路感染的發生率是女嬰的4~5倍,但滿週歲後,1~15歲的女性是男性的10倍;到了生育年齡,女性更是男性的40倍。
Baby尿路感染,症狀更難掌控!
成人典型尿路感染症狀,如頻尿、排尿疼痛和灼熱感,在嬰幼兒並不常見,但卻容易發燒,甚至變成菌血症或敗血症。新生兒常見的症狀反而是焦躁哭鬧、食慾不振、發燒、尿液變深、變臭、多泡沫,父母和醫師都要特別提高警覺。
要診斷尿路感染其實很簡單,只要驗個尿液常規檢查,十分鐘就可以知道結果,正常尿液中的白血球如果超過5個就是尿路感染,常合併血尿和蛋白尿。如要知道哪種細菌造成感染,就要做細菌培養,但須耗時一週。
輕度的尿路感染僅感染尿道和膀胱,通常不會發燒,也不會有後遺症;若感染到腎臟(腎盂腎炎),則會腰痛及發高燒,嬰幼兒就常會病懨懨,多需住院,從靜脈注射多種抗生素。長期的腎感染更會使腎結疤而損壞腎功能。
找出泌尿系統5大異常原因
嬰幼兒的尿路感染,除了治療感染外,更重要的是找出是否有潛在的泌尿系統異常(包括結構和功能),常見的異常依序為:1.膀胱輸尿管逆流。2.雙條輸尿管。3.腎盂輸尿管交界處狹窄。4.尿道阻塞。5.神經性膀胱。必須找出原因,對症治療,才能減少復發,如果是沒有先天異常的「單純性」尿路感染,則再感染的機會就少很多,以下簡單介紹這幾種疾病。
1.膀胱輸尿管逆流(簡稱UVR):
2.雙條輸尿管(Duplex ureter):
3.輸尿管腎盂交界處狹窄(簡稱UPJ狹窄):
4.先天性的「後尿道瓣膜」:
5.神經性膀胱:
1.膀胱輸尿管逆流(簡稱UVR):
2.雙條輸尿管(Duplex ureter):
3.輸尿管腎盂交界處狹窄(簡稱UPJ狹窄):
4.先天性的「後尿道瓣膜」:
5.神經性膀胱:
醫療知識補給站
寶寶泌尿道感染的症狀不似成人明顯,若發現尿液變深、變臭、易起泡沫,就有尿路感染的可能(但大多是水喝太少造成)。寶寶一有發燒(尤其是不滿週歲的幼兒),就要考慮尿路感染的可能性,只要驗個尿液常規就可以確定。
寶寶一旦確定有尿路感染,特別是合併發燒,除要按時服用抗生素,更要配合醫師檢查是否有潛在的泌尿系統異常。唯有找出病因、徹底治療,才能避免腎臟壞掉的遺憾。
(育兒生活雜誌/書田泌尿科診所主任 洪峻澤)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9JqeSt.cERmoSKqGh4m1jFJM/article?mid=1969&prev=1970&next=1968&l=f&fid=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