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5日 星期二

1~3歲寶寶的社交潛能::

1歲~15個月:

發展特徵:
寶寶很喜歡參加社交聚會,他會傾聽別人的談話,同時自己也能說一兩個有意義的詞,比如“不要”等;在各種活動中,他試著對別人有所幫助;當聽到“不”後能停止自己做的事。

照顧者的對策:
儘量讓寶寶參加各種社交聚會,而且要讓他感覺到自己是其中的一員,比如聚餐時把寶寶的高腳椅擺放在餐桌邊,而不讓寶寶坐在大人懷裏;各種場合要給寶寶一個看得清的好位置;讓他習慣和別人在一起,開始教他說“謝謝”。


15~18個月
發展特徵:
寶寶對家裏人、寵物、洋娃娃表現自己的愛,喜歡注視大人們的行為並模仿,喜歡社會集會,在大人做家務時或幫自己穿脫衣服時能幫上點小忙。

照顧者的對策:
讓寶寶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能培養他助人為樂的本能,盡可能將別的孩子介紹給他。當寶寶對別的孩子、親戚、寵物及洋娃娃表現出愛和關注時,爸爸媽媽要及時表揚他。


18個月~2歲

發展特徵:
為了讓你注意他,寶寶常會做出這些舉動,如抓你的手臂、撞你、故意做出格的事和不服從你,但他和別的寶寶一起玩時卻能改變自私行為,與之和諧並很少爭吵。

照顧者的對策:
在寶寶尋求你的關注時,及時給予愛的回應。當他拒絕服從時,可採取讓他分心的方式避免發生不愉快。

多給寶寶提供與別的孩子交流的遊戲(如團體遊戲)機會及各種有助於一起玩的玩具,及時表揚他與別人和諧相處和分享玩具的行為。


2~2.5歲

發展特徵:
寶寶想要獨立,很想和別人分享玩具或其他東西,一起玩時經常充滿敵意,總想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人。

照顧者的對策:
開始教寶寶社交的基本禮儀,如要尊重別人的所有權,和別的孩子有矛盾要用溫和方式解決,及時表揚他為此做出的努力。多玩一些要把東西給別人的遊戲,從中學會與別人共用。


3歲
發展特徵:
寶寶變得更獨立了,但也更能容納別人了,當別人痛苦時,他有同情心,能和別的寶寶及大人建立起友誼。

照顧者的對策:

盡可能讚賞他對別人不自私、大方、有愛心的表現,鼓勵寶寶和多個小朋友做朋友,繼續強化與他人分享的行為,由此引發他慷慨的品質。

摘自http://www.bbmy.net/baby/6/92603.html
http://babytree.pixnet.net/blog/post/18497281






***********************************************************************
幼兒友伴關係的分齡發展概況表
年齡
重點說明
7個月~未滿1
Ÿ        通常對其他罔齡嬰孩互不理睬,偶爾產生好奇心,會嘗試看一看、摸一摸對方,但是彼此之間並沒有對等的回應。。
1歲~末滿2
Ÿ        行為開始產生互動的意義,例如對其他幼兒笑、發聲音、試圖叫對方名字、或者拿玩具給對方、跟對方要玩具。
Ÿ        一方能引起另外一方的注意及回應。
2歲~末滿3
Ÿ        對與朋友互動的興趣明顯增強,開始會模仿玩伴的行為,也會嘗試加入別人的遊戲。
Ÿ        受限於語言能力的表達,加上自我中心的特性,會出現爭奪、打人或推人的行為。
3歲~末滿4
Ÿ        與玩伴之間更加親近,關心對方的感受,能初步共同分享與遊戲,但仍常有衝突發生。
Ÿ        對不同的遊戲或活動,可能選擇不同的朋友作伴。
4歲~末滿5
Ÿ        會積極地加入友伴的活動,常常把「朋友」這個字眼掛在口上。
Ÿ        開始對身邊的友伴產生認同感,常常帶東西與朋友分享,或是別人擁有的東西自己也想耍。
Ÿ        喜歡玩合作性遊戲,也懂得邀請朋友玩:己可形成比較持久性的友誼。
5歲~末滿6
Ÿ        遊戲中出現更精密的組織與角色分工,能扮演各自的角色並互相合作。
Ÿ        和同年齡的孩子相處愉快,較易服從大孩子的話:也喜歡討好別人,以獲得肯定。


/陳幸伶
「遊戲」不僅是學齡前孩子每日學習與成長的重心,和其他孩子「一起遊戲」也是小小孩最主要的「社交活動」。但是,當小小孩與同齡的小朋友初次相遇時,想要兩個孩子相親相愛地一起玩卻並不容易。通常兩個小人兒若不是像「路人」般各玩各的,就是又哭又叫地上演一場「搶玩真大戰」,經常讓一旁的大人們感到不解。究竟,幼兒要幾歲才能玩在一起?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小小孩發展交友的能力呢?
從遊戲行為解讀小小社交家
研究幼兒遊戲行為著名的學者派頓(Mildred Parten),曾以幼兒社會化的角度歸納出幼兒遊戲的方式共有:「不參與」、「旁觀者」、「單獨遊戲」、「平行遊戲」、「聯合遊戲」、「合作遊戲」等6種型式(見下表);前3項屬於「非社會性遊戲」,後3項較偏向「社會性遊戲」。
然而,孩子展現各類遊戲行為的時間並不是絕對的。在遊戲的過程中,孩子經常會綜合運用不同的遊
戲型態,所以會有重複交替的遊戲行為產生。爸媽可以觀察看看,你家孩子遊戲時,最常出現的是哪些行為,如果大多是「社會性遊戲」,這表示孩子已具備較多的社交能力。
一般來說,幼兒表現出來的遊戲方式通常會漸漸由「簡單」邁向「複雜」,由「單獨」走向「團體」,並由「自我中心」的遊戲發展至「與他人合作」的遊戲。這些遊戲行為主要隨著幼兒在不同階段的身心發展概況,以及與其他幼兒互動經驗的多寡而改變。當幼兒與其他孩子的正向互動經驗愈多,「社會性遊戲」的能力通常也就相對愈高。
想培養3歲前幼兒的社交能力,爸媽真正的教養重點不會在於教會孩子複雜的「社交技巧」,而是要暸解孩子的發展特色,用適當的方法引導他參與遊戲,在生活中為孩子多製造與其他小朋友相遇的機會,孩子才能在與他人共處時,能自然而然地融入。

幼兒遊戲行為說明表

遊戲行為
出現年齡
說明
非社會性遊戲
不參與行為
2歲以下
幼兒並沒有參與遊戲,只是有時基於一時的興趣而去注意其他人的遊戲。
旁觀者行為
2~3歲半
幼兒會將大部分時間用來觀看其他幼兒的遊j戳,時常會跟鄰近的孩子說話或提供建議,但本身不參與遊戲。
單獨遊戲
2~3歲半
幼兒只獨自玩自己的玩具,他玩的玩具和鄰近幼兒所玩的玩具不罔,也和其他人所進行的活動毫無關係。
社會性遊戲
平行遊戲
2歲半~3歲半
幼兒會在一起玩相似的玩具,但主要仍舊是自己玩自己的,也不想去影響周遭其他幼兒的活動。他只是在其他孩子身遺玩,而不是一起玩。
聯合遊戲
3歲半~4歲半
這時期的幼兒會開始和其他人一起玩,但僅是共同遊!戳,彼此間的活動毫無組織與分工可言。
合作遊戲
4歲半以後
幼兒的遊戲型式開始有明顯的組織和分工出現:成員之間必須遵守團體規範,屬於為了達成團體目標而進行的遊戲類型。


為小小孩提供交朋友的機會
要讓小小孩認識新朋友,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帶孩子到住家附近的公園、遊樂場去玩或是參加親子課程;另外,最好能為孩子安排「固定友伴」的定期聚會活動,這對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到公園或遊戲場找玩伴
像公園或遊戲場這類吸引孩子的地方,不僅能讓幼兒盡情地跑跳、遊戲,更能讓你家的孩子和不同個性、年齡層的孩子有機會相遇。雖然隨機和短暫的玩伴,比較無法讓孩子建立長期的友伴關係,卻是孩子認識朋友很好的開始,除了讓孩子有機會學習和其他孩子和平共處於同樣的空間,爸媽也可以透過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的互動狀況,了解他對陌生事物的反應,以及當孩子想跟其他小朋友玩時,能不能表達清楚。
參加親子課程交朋友
坊間有一些針對小小孩設計的親子課程,是替孩子找朋友的好地方。以信誼針對1.5-2歲、2-3歲幼兒所設的小太陽親子教室為例,親子除了透過有趣的遊戲學會互動技巧,特別設計的課程進行方式,更能擴展小小孩的人際關係。
比如以有趣的方式和同學打招呼的練習、讓孩子逐一成為目光焦點的特別點名方式、方便親子們進行觀察和互動的圈圈圈坐形式、及讓孩子用勾勾手或擊掌方式和小朋友說再見的道別儀式等,在老師的引導和爸媽的陪伴下,小小孩可以在一個溫暖而安全的環境中,觀察並與其他孩子練習互動,踏出交朋友的第一步。
通常,在連續十周的課程後,爸媽多能從中找到教養理念相近或投綠的親子,上完課後再相約互訪,延伸成為定期一起家庭出遊的好朋友。
為孩子安排定期的交友聚會
爸媽也可以和幾個住在附近且較熟悉的親朋好友,為孩子定期安排聚會,讓孩子可以和固定孩子定期相處、玩在一起。
聚會時,建議爸媽可依節慶或任意主題(生日、萬聖節或扮演動物),挪出家中的空間,規劃出靜態區與動態區。動態區可以準備一些玩具車、球、樂器等玩具,靜態區可以準備一些畫畫用的材料或間畫書,孩子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想做的事,可以自己玩、也能和其他孩子一起玩。
除了室內活動,親子團也可以趁著好天氣一起出遊,如此一來,相處在同一個空間裡的孩子,會透過觀察別的孩子怎麼玩或是開始想要表達一起玩,也能看見與學習不同孩子所展現的多樣能力,自然會慢慢地產生一些良性互動。
在遊戲中練習社交技巧
當孩子們在同一個空間內一起玩玩具時,自然就會應用到分享、輪流和排隊等社交技巧,如果在遊戲中還能搭配禮貌友善的語言、面帶微笑,就能讓孩子贏得更多友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爸媽可以如何協助孩子作社交練習吧:
教孩子學習社交語言
孩子一起遊戲時,其實是一連串的溝通歷程。而口語表達和肢體語言,則是讓人際關係開展的重要媒介。1~3 歲期間,正是孩子口語能力發展迅速的階段,爸媽若想為孩子儲備基本的社交能力,就須掌握孩子發展社會性語言的時機點。
爸媽平日如果能將「請」、「謝謝」、「對不起」等常用的禮貌話語和對應的態度在生活中實踐,並時時留意孩子的表達狀況,孩子會較容易學得;當孩子具備基本的禮貌性用語,它會成為孩子間的潤滑劑,讓互動過程更平和。
另外,建議你可以教孩子主動表達善意,嘗試跟小朋友說:「我可以和你們一起玩嗎?」並且提醒孩子說話時面帶微笑。通常,害羞的孩子會需要爸媽幫助孩子多練習;如果當下被拒絕了,記得要安慰孩子說:「哥哥現在很想自己玩,沒關係,我們先玩別的,待會再來問他。」以減低孩子的挫折感。
讓孩子學會輪流和等待
3歲以前的幼兒,仍在自我中心時期,看到想玩的東西,通常無法等待。因此,要讓孩子忍住想立刻玩的欲望,願意耐心看著別人先玩,並同理別人在玩時被打擾會感到難過的心情,這些社交技巧都必須透過爸媽從旁一再的提醒和持續的練習。
比如當初次見面的孩子一起玩溜滑梯時,爸媽可以站在滑梯口旁幫忙界定遊戲規則、維持秩序,告訴孩子們溜滑梯只有一個,所以要大家輪流才行;再請孩子們先排好隊,照順序一個一個溜下去。
由於23歲的孩子社交技巧還在初起步,玩時仍不免發生強佔或爭先恐後的狀況,爸媽千萬不要苛責孩子;而當孩子表現出願意與人分享或輪流、等待時,也別忘了讚美他,因為這表示他的社交能力正在慢慢地萌芽。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同理心」是社交技巧的基礎之一,也是多數孩子的天性,但仍須依賴後天的鼓勵,來增強孩子願意展現同理心的動機。尤其,當孩子在遊戲時,難免會有一些身體的擦撞發生。
這時候,除了先讓孩子們練習互說「對不起」降低火藥味,如果孩子痛得哭了起來,爸媽也可以安慰他說:「你一定很痛,我幫你『惜惜』」然後適時提醒孩子:「被你撞到的小朋友,是不是也很痛呢?我們也幫他『惜惜』吧」。透過這樣的經驗,孩子將慢慢學會同理別人的感受,社交能力也會更進一步。
共讀圖畫書,認識交朋友的美好
當爸媽要和小小孩溝通「好朋友」的概念、以及好朋友該如何相處時,圖畫書是另一個好幫手。透過圖畫書故事中的人物互動,將把基本的社交概念帶入孩子心中,讓小小孩對交朋友充滿期待與好感!快一起和孩子共讀以下的推薦書吧!
讀《我的朋友} ,和好朋友一起快樂學習
好朋友是什麼呢?誰可以做我的朋友呢?五味太郎透過充滿童趣和明亮色彩的圖像、配上朗朗上口的文字告訴小小孩:生活中的萬物都可以成為好朋友喔。
爸媽可讓家中的小小孩,隨著故事中小女孩的「好朋友學習之旅」,跟著小貓昧、小狗、馬兒、蝴蝶、螞蟻、書本、同學等,快樂地一起學習走、爬、跳、睡、聞花香、在大地上探險、學讀書和玩耍等,讓孩子知道,好朋友就是可以和孩子一起開心的玩、幫助他成長的好伙伴。另外,活潑輕快的重複短句,特別適合家中正在學習語言的2-3歲幼兒呢。
讀《吉利和古拉) ,和好朋友一起快樂分享和分工
好朋友之間,當然要「有福共享、有難同當」!而《吉利和古拉》就是一本很適合和孩子溝通這個概念,並在家中或聚會裡和一群孩子共讀的圖畫書。
你可以帶著孩子一起看看兩隻小田鼠如何同心協力,一塊兒傷腦筋、想點子努力把巨蛋扛回家、或是一塊兒搬工具到森林裡分工做超級蛋糕。孩子在故事中將會感覺到,和好朋友一起做事和分享的快樂。
當最後那鬆軟可口的金黃色蛋糕烤好了,露出胖嘟嘟的大臉兒時,不只森林裡的動物都聞香而來,共讀的孩子們通常也會發出驚呼聲。但古利和古拉這對「超級好朋友」和「最佳工作拍檔」可是一點也不小器,大方邀請所有動物共享一場蛋糕盛宴,讓大家擁有了一段散發著友誼香氣的美好時光。讀完故事,在下次吃點心時,你也可以讓孩子學學古利和古拉,開始練習「分享」給身邊的小玩伴喔。

摘自2009.4.學前雜誌
資料來源http://kp6355.pixnet.net/blog/category/1362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