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0日 星期五

安安穩穩睡好覺‧建立寶寶的睡眠節奏

文/媽媽寶寶
新生兒出生後,常常處在睡眠的狀態,所謂「一眠大一寸」,睡眠在嬰幼兒階段所佔比例最高,更是健全成長的必經過程。但是有些寶寶到了該睡覺的時間,就是鬧脾氣不肯睡,或是日夜顛倒、一點風吹草動就驚醒,到底該怎麼讓寶寶安穩睡上一覺呢?

point1:觀念篇
睡眠對嬰兒的重要性
睡眠是人體修復的方式之一,睡眠不足對身心影響很大,對成年人來說,睡不夠會有沮喪、易怒、健忘和焦慮等反應,而睡覺對剛出生的寶寶來說,就顯得更加重要。

分泌重要的「生長激素」
在身體生長發育方面,當寶寶熟睡的時候,大腦會分泌出「生長激素」,這種激素是決定嬰幼兒生長發育的關鍵,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陳怡伶表示,有些睡眠狀況較差的寶寶,生長激素分泌得較少,體型看起來就會比同年齡的寶寶小,這也是為什麼孩童睡眠充足有助於成長的原因。

前4個月成長速度最快
陳怡伶醫師表示,比起剛出生時的身高體重,在寶寶4個月大的時候,體重已經增加了2至3倍,身高也長高了約1.5倍,和人類其他成長時期比起來,這段期間睡得最多、長得最快,所以才會有「一眠大一寸」的俗語出現!

1歲前寶寶的睡眠時間
在孩子未足歲之前,每天其實除了喝奶之外,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睡覺,不過,每個寶寶都是獨立的個體,所以睡眠的時間與長度也會有個別差異。一般而言,0至1歲的寶寶因生長發育所需,一天睡眠的時間約占13小時以上。

1歲前寶寶所需睡眠時數

月齡別 1個月 2個月 4個月 9個月 12個月
每日睡眠時數/小時 20以上 16〜18 15〜16 14〜15 13〜14

尚未有日夜概念
當寶寶還在媽咪肚子裡時,白天和晚上沒有太大的分別,對新生兒來說,尚未建立日夜的概念,因此有些寶寶的睡眠作息,會有日夜顛倒的情形:白天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僅有醒來的那幾個小時剛好是三更半夜,讓新手爸媽每天掛著黑眼圈上班。陳怡伶醫師認為,因為寶寶沒有日和夜的觀念,需要家長花一點時間和耐心幫忙調整,大約4個月大時可以養成夜晚睡覺的作息,至於有些媽咪煩惱,寶寶在深夜或凌晨醒來,會不會傷肝呢?陳怡伶醫師表示,對這個時期的寶寶來說,日夜顛倒很正常,會影響寶寶發育的是每天睡眠時數太少,因此比起晚上醒來,媽咪反而要多注意孩子時數必須睡夠。

大人維持正常作息
在產婦坐月子的時候,因為媽媽和嬰兒都必須多休息,會把室內的燈光調暗,即使白天也把窗簾拉上,陳怡伶醫師建議,在媽咪出月子也就是寶寶滿月的時候,白天時就該讓室內明亮一些,能夠幫助寶寶早點分辨日和夜的不同。 當新生兒的睡眠習慣還沒建立前,家長可以儘量維持生活的正常作息,白天仍然照常在家中活動,不用怕寶寶在睡覺就躡手躡腳,這樣反而會給自己和家人太大的壓力。直到寶寶6個月大以後,就會明顯建立一套自己的睡眠規律性,觀察寶寶睡覺的週期,每次大約睡幾個小時,就能調整孩子作息。

~原文刊載於2012年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詳細文章內容,請至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站www.mombaby.com.tw 閱覽
http://www.wo-men.com.tw/article.aspx?cid=63&id=4262






*********************************************************************
睡眠篇
嬰兒〈 2 ~ 12 個月〉- 漸漸出現規律性

  寶寶此時會逐漸開始形成一個較可預測的睡眠模式。在2到4個月間,寶寶一天中睡眠的時間會變得規律。在3到6個月間,大部分的嬰兒夜間會開始睡得比較長。第一年之中,嬰兒會自然減少白天小睡的次數,從每天3或4次變為1或2次。

˙開始養成某種上床前的固定活動習慣,例如:洗澡、按摩、聽音樂或故事。注意這些活動不會過於不切實際而無法有效實行。例如,若你想要從六個月起把寶寶搖睡,當他夜晚醒來時,你就必須重覆同樣的動作;甚至你可以持續到小孩兩歲時都還是如此。

˙為你的寶寶訂定一個規律的睡眠時間表。選定小睡時間與上床時間,將有助寶寶得到充足的睡眠。減少小睡時間並不會幫助養成寶寶晚上的睡眠習慣,事實上,這樣做可能會讓嬰兒過度疲累,晚上反而睡不好。但是也要避免小睡的時間太接近晚上上床的時間。

˙讓寶寶在預備要睡覺的地方養成睡眠習慣。每天晚上固定活動的最後步驟必須在晚上嬰兒要睡覺的地方完成。

˙在寶寶想睡時讓他上床。這樣可以訓練他學著自己入睡,即時在半夜醒來時也會再沉沉睡去。而不需要你的哄睡。

˙避免在上床睡覺時間養成固定的餵奶動作。六個月大以後的嬰兒,很少需要夜間餵食。把晚上餵奶或哺乳的時間提前,以免嬰兒把吃與睡聯想在一起。

˙請記住,你也需要睡眠。如果有朋友或家人協助,就接受他們的幫忙,別把自己累了。


  好好入睡

1.睡覺前2個小時儘量讓寶寶的情緒保持在平和狀態,玩得太激烈會讓寶寶亢奮地睡不著覺而第一天睡不好,接續幾天的睡眠也都會受影響。

2.昏暗的燈光、冷熱適中的室溫(約攝氏26度)、無噪音的環境、曲調輕柔的催眠音樂,都可加強寶寶的睡意。

3.舒服的體溫-蓋得太多或太少也會讓寶寶因不舒服而睡不著覺。

*睡眠模式會影響寶寶白天的行為表現,也會影響孩子的健康與發育。
*父母親為寶寶安排固定的睡前活動也會影響睡眠。
*所有的外在因素都會影響寶寶的睡眠習慣,包括:生病、壓力。


  關於睡眠

嬰兒頭型長得怎麼樣與大腦發育好壞無關。不過有時我們會希望幫寶寶調整出一個好看的頭型,可在每次哺乳之後讓嬰兒分別朝左或右躺,不要總用一種姿勢睡覺。

建議父母在寶寶睡覺時也跟著補眠,以免自己過度疲累。

有些父母喜歡讓寶寶趴睡,建議趴睡時,父母應要隨時可以去查看寶寶,以免發生新生兒猝死症。

床鋪旁不要放絨毛玩具,因為你不知道它們會不會讓寶寶窒息;而且絨毛玩具也是塵螨的好住處。

不要期望寶寶能一覺到天明,不過舒適的環境,可以讓寶寶不是因為不舒服,而醒來。

我們有時會用包巾把寶寶連手臂都緊包起來,這是要讓寶寶有感到像子宮般的安全感,有些寶寶會因此而睡的比較好,不容易因睡夢中揮舞雙手或伸展手臂而醒來;不過有些寶寶並不喜歡,所以也不一定要這麼作。記得不要把寶寶包的太熱了,記得適時的幫他鬆綁。

寶寶兩腳常常無緣無故的顫抖,有時候一天好幾次,這種情況在兩三個月以內的嬰兒是不用擔心的,因為他們的神經系統發育尚未成熟之故。但是如困合併有厭食、嘔吐、思睡等等異狀,就不能馬虎,應該抱去看小兒科醫師,檢查是否有神經系統的疾病。
資料來源http://blog.roodo.com/pam0509/archives/cat_598489.html






***********************************************************************
你是熊貓眼爹地、媽咪嗎?
調整寶寶作息,一覺到天明!


文/財團法人仁愛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 林玠模
輯/張玉櫻

對家有新生嬰兒的父母而言,最感到辛苦的是寶寶每天數回的生理循環週期──吃、拉、睡,而且日夜不分,甚至一直哭鬧,讓許多爸媽都成了熊貓眼!究竟該如何調整寶寶作息,讓他早點一覺到天亮呢?
Baby日夜不分,爸媽傷腦筋!
  吃、喝、拉、撒、睡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五大重要需求,只要這五項重要需求能夠有充分而平順的滿足與運作,則健康狀況可以說大約八成以上沒有大的問題。

  對於一個小寶寶而言,喝幾乎等於吃,而撒(解尿)通常為吃喝多少的指標,所以大概可以簡化為吃、拉和睡,而這三項重要指標又是息息相關,越小的寶寶,吃、拉和睡更是規律交互出現,吃完了常接著拉並接著睡,睡醒後通常就是要吃了,如此循環過每一日。對於家有寶貝的新手父母而言,最感到辛苦的部分也和這個每天數回的循環週期相關。

  一般的成年人,每日大約進食3~4次,睡眠時間集中在夜晚,而且持續6~8小時左右。而偏偏新生小寶貝的進食與睡眠週期和成年人有顯著的不同,一天可能要吃上6~8次,睡眠時間一整天平均分佈,也就是說每3~4個小時就要醒來吃(拉)一回,再入睡,日夜不分;更有甚者,常常在夜裡是小寶寶最愛哭鬧的時候,不管您使盡各種方法,總要鬧個一兩個小時不睡覺,甚至一直哭鬧。這都是造成許多爸媽生活上最困擾之處,有時還要擔心小寶寶是不是有健康的問題呢!

寶寶的正常睡眠生理需求
  原則上,年齡越小的寶寶,睡眠時間越長,並且從剛出生時的日夜平均分佈,慢慢進展成為夜裡多而白晝少。表一列出0~2歲健康寶寶的睡眠時間長短,以供各位爸媽參考(當然每個寶寶有其個別差異性,睡眠時間不一定完全相同)。

何時可以一覺到天亮?
  根據一般正常寶寶睡眠週期所做的研究,大約70%的寶寶,3個月大時,晚上可以連續睡上8個小時;83%於6個月大時可以如此;到1歲以後,只有10%的孩子無法一覺到天明。然而以上都是權威文獻上的統計資料,實際上每個小寶寶之間的個別差異有時候會相當的大,特別是越大的寶寶,相互間的差異就越明顯,而這些差異除了和每個寶寶的生理發育有關之外,也和照顧者以及環境因素有很大的相關性。

至於寶寶夜晚睡眠的持續時間主要受到「進食間隔」和「睡眠週期」所影響。
◎影響因素1:進食間隔
一般而言,部分的寶寶在3~6週大之後,可以不需要半夜起來餵奶。然而半夜是否需要餵奶的個別差異很大,雖然生理上不一定需要半夜餵奶,但也不是每個寶寶都可以在這麼小就做到。相對而言,3~6週大前的寶寶,半夜的餵奶通常是不可避免的。


◎影響因素2:睡眠週期
影響寶寶夜晚睡眠的持續性除了「進食間隔」這項因素之外,就和「睡眠週期」相關了。寶寶的意識狀態主要分為六大狀態,分別是:熟睡、淺睡(快速動眼期)、睡醒不定狀態、全醒、鬧情緒及啼哭。


幫助寶寶夜晚入睡的方法:
父母避免過度介入及刺激,以建立自我撫慰模式
◎對於較小的寶寶:
特別是3~12週的階段,寶寶在每3~4小時有可能因為睡眠週期而警醒,在神經系統未臻成熟的階段,可能會有哭鬧不安的情況。一旦確定不是尿片濕、肚子餓或身體不舒服,父母能做的是盡量淡化刺激,減少干預;因為過度安撫刺激或抱起,可能讓寶寶反而全醒,延長哭鬧的時間,無法進入下一個睡眠週期。 


◎對於較大的寶寶:
1.注意寶寶的作息:例如午睡是否時間太長或是太晚,1歲以上的孩子,午睡時間應該早一點,最好在下午1點以前,而且避免午睡超過2個小時。若是下午3點以後的睡眠,都有可能影響夜間睡眠的持續性。
2.培養固定就寢模式:睡前有個平靜安詳的就寢模式,例如說說床邊故事、輕聲細語,先協助寶寶安靜下來,再將寶寶安置在床上,讓其學習自行入睡。如果老是讓寶寶在胸前懷裡睡著,寶寶就會養成必須藉著媽媽抱著才能入睡的就寢模式,如此一來,夜裡寶寶從每4個小時的睡眠週期中醒來,就一定要再由媽媽抱入懷抱才能進入下一個睡眠週期,照顧者變成寶寶夜裡醒來自我安慰並進入下一睡眠週期的一部份,這樣的模式如果養成,就會一直延續而難以改正。
3.給予一件特殊的寵愛物(娃娃或床單):使之替代照顧者出現的需要,協助養成寶寶自我慰藉的模式。
4.當寶寶半夜醒來,避免將其抱起或過度刺激:可嘗試用輕聲細語或用手輕拍,並提醒其身邊的寵愛物,讓寶寶嘗試自我安撫,漸漸減少對照顧者的依賴,自行進入睡眠。


結語
家中的寶貝如果能夠有規律的生活作息,擁有比較長時間而平順的夜晚睡眠,對於照顧的成年人來說就可以減輕許多負擔。養成規律的作息和夜晚的獨自就寢入眠,對於寶寶也是個正面的發展里程碑。在精神上支持寶寶,鼓勵寶寶並多加讚美,一定能夠享有更好的親子關係。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ticle?mid=8614&prev=9040&next=7303&l=f&fid=32






**********************************************************************
  讓寶寶獨睡好不好?
在台灣,多數的父母是習慣與幼兒同睡一個房間,甚至同床睡,以利於方便就近看顧幼兒。其實,讓幼兒學習獨睡,可以避免大人與小孩互相干擾,建立更優質的睡眠品質。文.執行/邱明瑜 指導醫師/林口長庚兒童醫院一般兒科主治醫師朱世明

良好睡眠型態的發展,主要源自腦部功能的逐漸成熟。但睡眠習慣的養成,是根據父母本身的認知和期待,以睡眠型態做為基礎,逐步引導寶寶建立起來的。滿月前的新生兒因睡眠型態尚不成熟,會有所謂的「日夜顛倒」,往往令新手父母不知所措。如果能提早讓寶寶的晝夜節奏早些形成,對於父母而言將是一大福音。

日夜型態的建立除了嬰兒本身逐漸成熟外,環境因素及父母的訓練也是非常重要的。光線對日夜生理時鐘的影響極大,所以夜晚光線要暗,白天則要亮且與人互動多。
同房易照顧 分房訓練獨立


因為文化傳統的關係,台灣人多是小寶寶與父母同房,甚至同床睡;但在西方,則多採父母與小寶寶分房睡的方式。同房睡的優點,除了方便家長照顧嬰幼兒,更可讓爸爸多一些機會與嬰幼兒接觸;缺點是容易彼此互相干擾,進而影響睡眠品質。單獨睡的好處,在於培養小孩獨立不依賴的性格,父母的活動較不會吵醒孩子,環境較乾淨,空氣較清新。但在照顧上則較為不便,如果加上孩子有發燒等生病的狀況,隔太遠總是令人不放心。

對於一歲以下的嬰兒基於需要父母頻繁照顧的原因,較為折衷的方法,可與父母同房但應睡在嬰兒床上,而不要與父母同睡一張床,否則不僅母子雙方無法得到充分的睡眠,大人也很可能會不小心吵醒嬰兒。同時也有證據顯示,父母與嬰幼兒分床睡可以減少產生嬰兒猝死症的機會。
孩子睡眠環境要安靜嗎?


其實,未滿三、四個月的寶寶,睡眠不大會受到環境的影響。寶寶的睡眠型態主要是由腦部控制,安靜的臥室和嘈雜的百貨公司,對他來說沒有什麼不同。稍大一點之後,寶寶開始對環境裡的聲音、影像產生興趣,睡眠就可能會受到環境干擾了。

無疑的,在安靜的環境中,一定會睡得比較好。但每一個人的生活環境都充斥著各種聲音,不可能全然安靜。夜裡雖然靜得多,仔細傾聽,仍然有不少聲音,馬路上的車聲、冰箱的馬達聲、時鐘的滴答聲、風聲、同房人的鼾聲,這些經常存在的聲音,通常並不會影響我們的睡眠,因為我們已經習慣這些聲音了。孩子也一樣,只要環境不嘈雜,也沒有突發的噪音(如飛機聲、火車聲、機器聲等),孩子會習慣於他的睡眠環境,不受那些經常聲音的影響。

有些父母在嬰兒入睡以後,禁止大孩子活動,甚至踮著腳尖走路,其實是沒有必要的。孩子一旦習慣了這種刻意安排的安靜環境,反而不能忍受環境中無法避免的一些聲音,而常常驚醒過來。
6個月大的嬰兒 易患有分離焦慮

如果在孩子六個月以前沒有及時分房,以後可能就得多花點心力去調整他的睡眠習慣。因為六個月至三歲之間,孩子會有強烈的「分離焦慮」,他們常常將睡覺視為一種與母親之間的分離,即使和母親同房或同床睡的孩子,也常有抗拒睡覺的現象。

寶寶開始學習分房睡時,一定會不習慣,但父母要慢慢幫孩子養成獨睡的習慣,使他能培養獨立不依賴的性格。晚上在睡覺前,先讓孩子安靜下來,躺在自己的床上,父母則在旁陪伴,可給他講床邊故事,或是聽一些輕柔的音樂,亦或給孩子特殊的寵愛物,如:小棉被、娃娃等,成為孩子的慰藉物,讓孩子能漸漸不依賴父母而安然入睡。半夜醒來也可藉由他的寵愛物得到安全感,不需父母的安撫即能再度入睡。
如何處理分離焦慮症

有不少孩子原本是和父母分床睡的,但是在五、六個月大以後,由於開始有「分離焦慮」,所以行動和表達能力也逐漸增加,就常會在夜晚醒來時,隔著床欄杆咿咿呀呀的叫喚父母親,更大一點甚至會攀爬著欄杆,站起來呼叫。只要有那麼一次,因為不忍心或只是為了「息事寧人」,將他抱上大床一起睡,他就再也不肯獨睡了。

解決方法
1小欄杆上可以用小毯子圍著,阻斷彼此之間的視線接觸。
2.更理想的是用隔簾或屏風擋起來。
3.如果孩子呼叫,可以去看看他,哄哄他,讓他知道你就在附近。
4.孩子哭時,千萬不要抱上床一起睡,否則之前為了分床睡所做的努力就全都白費了。
循序漸近訓練獨睡

六個月以上的嬰兒可以訓練獨睡,但父母要視其年齡給予安全的睡眠環境,父母雙方在一天中也要有固定和子女相處的時間,才不會覺得捨不得。其實,讓孩子學著自己睡,不但免除大人、小孩都睡不好的窘況,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亦是重要的。

無論是大人或小孩,夜晚充足的睡眠,才能使人白天有好的心情及好精神。通常一個月內的新生兒較容易有日夜顛倒的問題,透過父母細心的照顧與調整,一、兩個月內多能養成日夜正常的作息。為人父母就是需要如此的費心費力,但在看到孩子安睡時的可愛面容,再多的辛苦都會化為欣慰的笑容。
利用小床或房間一角訓練獨睡

什麼時候該放手讓幼兒學習獨睡呢?因為一個人在睡眠週期變化中的一些響動,會刺激同床的其他人,改變他的睡眠狀態,使醒來的次數增加。所以與父母同床的孩子,夜醒的機率比分床的高出很多。

而且,孩子一旦有機會與父母同睡,以後要分床或分房時,通常會相當的抗拒。獨睡也有助於孩子發展出獨立的自我,比較能夠忍受分離的焦慮。基於這些因素,讓孩子獨睡會比較好。如果不放心分房,至少要讓孩子有自己的小床,甚至在房間一角打個地舖也可以。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ticle?mid=7303&prev=8614&next=2252&l=f&fid=32






********************************************************************************

各年齡層的睡眠問題─怎樣才算正常?
每個父母多少都懷疑過孩子的某些行為,自問:「這正常嗎?」其實,和同齡孩子相比較,藉以確定孩子是否屬於正常發展範圍,這是很自然的(雖然不見得會好過多少!),而這樣的作法,同樣出現在面對孩子的睡眠行為。對父母而言,了解孩子的睡眠狀況是否正常,能幫助你決定是否要擔心孩子的睡眠狀況,無論是睡眠的足夠與否、半夜醒來的狀況,或者其他睡眠問題,例如,總在學校打瞌睡等等。

問題是,「正常」並不代表「好」。舉例來說,我們都知道,美國青少年晚間平均睡眠通常不超過七個小時,但他們正常狀況下應睡足九個小時,這個例子告訴我們,「正常」其實會和理想標準差很多,事實上,根本算不上能接受的範圍!更複雜的是,有時針對某些睡眠問題,我們很難斷言孩子的睡眠狀況正常與否,可能因為尚未有足夠的研究成果作為判斷的依據,或者不同的學者對該狀況有不同的判斷標準。例如,在亞洲國家,孩子到了五、六歲,甚至七歲,還和父母睡同一張床,是普遍被接受的,也不覺得有何不正常,但同樣的狀況對美國家庭而言,不但會引起不小的驚訝,甚至會覺得孩子該接受心理輔導!

總括來說,對於孩子不同階段的睡眠狀況,父母應該有何謂正常範圍的概念。目前,對於孩子應該有多長的睡眠,以及不同年齡的睡眠習慣,我們在下面的敘述中加以說明。包括以數量龐大的兒童為研究基數所推演出來,針對各年齡孩童建議的睡眠時間。表中所列的數值,是以睡得最少的2%兒童之睡眠時間作為最小值、睡得最多的2%兒童之睡眠時間作為最大值,不同年齡的兒童之於睡眠時間的多少有很大的影響,而不同年齡的兒童也有不同的睡眠問題。

學齡前兒童(三~六歲)
四歲的提姆,每天八點上床,但上床關燈以後,總是會有半小時一直要父母陪他。雖然同齡的孩子大都不睡午覺了,但他常常還是午睡兩個小時。為了幫他趕走怪獸,有隻玩具猴陪著他睡覺。

睡眠相關數據
* 平均睡眠時間:一天11~12小時
同齡平均睡眠9.5~14.5小時
* 午睡:通常不再午睡。一般兒童在三~四歲時停止午睡,但有很多孩子一直到六歲才停止午睡。

兒童午睡的比例
年齡 百分比
3歲 92%
4歲 57%
5歲 27%

成長發展與睡眠
就像其他事情一樣,不同成長階段對孩子的睡眠也會造成影響。以下就列出學齡前兒童不同的發展面向與其對睡眠的影響。

◎測試你的底限:當學齡前兒童發展出較多思考能力,更能了解各種規則與限制,以及別人對他們的期望時,他們相對地會試著想測試你的遊戲規則底限何在,而這也適用於有關他的上床規定。你可能會發現,你那學齡前年紀的寶貝,每到關燈上床的時間,就變得更掙扎、更抗拒上床。

◎語言能力:當孩子能夠表達較複雜的語言,他們也更能表達自己要的是什麼,同時,也發展出許多更有創意的表達方式,結果之一是,他能會在上床時間提出許多要求,如聽故事、喝水、親親、抱抱等,讓父母頭痛不已。

◎想像力:學齡前兒童是一種富於想像力的動物。只是,他們也分不清處想像和事實。也是這原因,耶誕老人和牙齒的故事,以及床底下(或者衣櫃裡、窗外)的怪獸,對這種年紀的孩子而言,都認為是真的。也因此,這種年紀的孩子害怕黑夜,全世界都一樣。重點是,要如何處理這樣的事,這小小的「怪獸」才不會變成真正折騰人的大怪物!

◎了解前因後果的能力:這年齡的孩子逐漸開始理解,他們本身的行為可能造成某些結果。他們現在懂得為了獲得想要的成果而等待(延遲性滿足)。一般而言,他們頗想要討好大人,尤其是爸爸媽媽。獎勵制度(這個年齡是最適用代幣制度的年紀)和大量的鼓勵,通常是父母用在上床大戰的最好武器。

◎睡前的閱讀:當孩子對閱讀與書籍逐漸感興趣時,固定在睡前大聲閱讀,對於其日後語文能力的建立是相當有幫助的。睡前十五分鐘的閱讀,足以建立令孩子受用一輩子的閱讀習慣!
常見的睡眠議題
學齡前兒童有一些常見的睡眠議題─

◎午睡:學齡前兒童的父母們經常會擔心,孩子的午睡情形究竟正不正常。就像前面所說的,多數孩子在三、四歲左右就不午睡了,但還是有很多一直到五歲或更大才停止午睡的習慣。其實孩子仍舊需要午睡,或者在什麼時候才會覺得不再需要午睡,都是孩子的個別差異,沒有所謂應該早或晚的問題。重點是,孩子是不是得到足夠的休息。若孩子生理上就是需要,改掉午睡的習慣並不會讓他晚上睡得更好。另一方面,若午睡的時間與晚上上床時間太近,也會影響晚上入睡的情形。當孩子開始要轉變為不需要午睡前,也許會有幾個月仍需午睡的緩衝時間,只是真的讓他午睡,會讓他晚間更難睡著,這時候你仍可堅持固定的上床時間,只是允許上床後、關燈前的靜態活動時間,延長三十至四十五分鐘,而且一旦孩子在床上叫你或跑出房間,你就要立刻關燈。通常這樣的經驗只要一次,就會讓孩子懂得,與其叫你,不如乖乖待在床上自己玩。

◎就寢時間:學齡前兒童需要固定而持續不變的就寢與起床時間。白天固定而持續的作息常規(如固定的吃飯時間和遊戲時間),有助於強化就寢與起床習慣的養成。雖然,沒有所謂標準的上床時間,為這個年紀的孩子訂定就寢時間,仍要依據孩子本身所需要的睡眠時間。舉例來說,孩子在下午上幼稚園的課,他可能就可以接受較晚的上床(與起床)時間。只要記得一件事—你必須因應孩子的生活作息,而隨時調整他的上床時間。當必須調整時間時,一定要提早數星期來養成他的規律習慣,以因應即將改變的生活,以免倉促面對。這個原則同樣適用於日光節約時間的到來,只要每天或每週提早或延後十至十五分鐘,以因應這一個小時的作習改變,就能減少許多晚間或早晨的爭執。

◎就寢常規:無論對孩子或大人來說,固定的就寢常規都有很大的幫助,能讓你的孩子,從白天的忙碌轉換為夜間的平靜,從忙著做某些事到單獨待在床上,從非常清醒到很快入睡,當一天進入尾聲時,孩子和他的身體都需要平靜、放鬆下來,無論生理上或心理上都要進入準備睡眠的狀態。而就寢常規是讓這個「轉換」有充分時間的最好方式。典型的就寢常規包括一連串愉快、放鬆、並且每天一致的活動(如洗澡、換睡衣、刷牙、講故事等)。每天一致的就寢常規能夠暗示你孩子的身體與心理:睡覺時間到了!

◎睡眠習慣物(transitional objects):就是孩子睡覺或午睡時習慣拿的東西,如一條特別的毯子、洋娃娃或填充玩具等,對你而言,會是幫助學齡前兒童從清醒狀態進入睡眠的另一個重要輔助物。當孩子對某一條毯子特別有感覺,讓他覺得舒適與安全,父母有時候會對此感到擔心,怕孩子過分依賴它。其實,睡眠習慣物反而可以幫助孩子自己好好地進入睡眠。吸姆指則是另一種最方便、永遠都在、且不需要特別乾洗的睡眠習慣物。在孩子大約四歲之前,特別是睡前有這習慣的,吸拇指至少不會引起如蛀牙的問題。(請注意:電視不屬於睡眠習慣物的一種,也不屬於學齡前兒童的睡眠空間與習慣。)

◎二度活力期(the second wind):二度活力期通常指的是,一般成人在傍晚時分特別感到精力充沛的時光,只不過,這種狀況會在某些兒童身上特別顯著,一旦你試圖在他們的睡眠時鐘大聲作響之際叫他們上床,恐怕就得準備好面對一場大戰,試著把他們的睡覺時間挪前或延後,就能避免卡到二度活力期,也解決了孩子總是在上床時間精神奕奕的問題。

※養成就寢習慣的小祕方
● 每天晚上進行完全相同的固定習慣。
● 睡前進行三到四個固定的活動。
● 選擇對你和孩子來說能愉快進行的活動。
● 不要讓睡前活動在不同區域進行,例如:到樓上洗澡,然後到廚房吃點心、到客廳看影片、到父母房間聽故事,最後到孩子的房間親吻到晚安。
● 讓孩子就寢前的最後一個程序,成為一個特別的儀式。
● 結合睡前故事成為就寢前的固定程序。這不但是與就寢習慣形成一種正面連結,對未來養成閱讀習慣也很有幫助。
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php?op=d&sID=1912460&bid=6&r=&page=1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nanny06annie/article?mid=307&prev=390&next=269&l=f&fid=8








***********************************************************************
孩子需要多少睡眠才足夠?
當瑪莉的丈夫正準備起床看他們的新生兒為什麼哭泣時,瑪莉從床上爬起來說:「這次我去。」「我將再一次整夜都不能睡好覺嗎?」她想。
睡眠或者缺乏睡眠,這是最普遍在嬰兒護理中被討論的。新生父母發現在育兒的最初幾週裡是極其重要的。一個嬰兒睡眠的數量和質量會影響家庭中每一個人的安寧,並且影響著新生父母的快樂與否。而且因睡眠問題所造成的衝突並不會隨著小孩的成長,由嬰兒床搬到一般床時而結束。它只是改變了形式。小孩或許停止了哭聲,不需要在凌晨3點起來喂食,但取而代之的是孩子的懇求或者吵鬧,只因為他做了一個惡夢或者他要喝水。這樣聽起來,父母幾乎得等到孩子長大離家才能有一個好的睡眠了。 幸好,實際上沒那麼嚴重。但是你怎樣在哭聲、尖叫聲、避免戰術和懇求中送孩子上床?當你在凌晨被吵醒時,你應該怎樣應付?到底多少睡眠對孩子才是足夠的?它全部取決於年齡。而且還得考慮到每一個小孩的差異性。有些研究報告只是報告出某一特別年齡中大多數孩子所需要睡眠的平均數。但並沒有針對特定年齡層的全部孩子到底需要多少睡眠的準確時數。2歲的莎拉可能從下午8點睡到早上8點,2歲約翰尼的睡眠是在從晚上10到凌晨5點。 大多數孩子需要多少的睡眠根據他們的年齡是有個預測範圍的,但是記得你的孩子是一個獨特的個人,具有獨特的睡眠需求。以下是一些根據不同年齡的孩子統計的所需睡眠的大約數據: 前6個月:新生兒一般一天睡或者瞌睡16到20個小時,平均分配在白日與夜晚。他們每一次睡眠的最長時間一般是4或5個小時,這是由於他們的小肚子可以供應養份直到下次的喂食。不過,一些嬰兒可以偶爾連續睡10個小時,而有些人一次只睡2個小時。沒有一個新生兒所需睡眠的公式,因為他們的內部的生理時鐘並沒有完全發展。只要一個嬰兒健康,任何情況都有可能發生。 當父母感到整夜不得好眠時,可以試著讓嬰兒的大部分睡眠時間轉變到夜晚。3個月時,一個嬰兒在白天睡5小時,晚上10個小時,通常會有一次或二次的睡眠中斷。大約這年齡的嬰兒有90%是睡到夜晚,連續6到8個小時。嬰兒不總醒著;雖然有時候他們看起來像是醒著,當他們睡得淺時,他們會哭及製造各種各樣的聲音。即使他們確實在夜裡醒來,他們也可能只是有幾分鐘醒著,接著又睡著了。最好讓他們早一點學習自己睡。如果6個月以下的嬰兒持續哭數分鐘,這時就應該做出回應了。他可能是不舒服如︰飢餓、潮濕、冷,甚至是生病了。夜間常規的醒來及喂食應該盡可能迅速及保持安靜。盡量不要交談、玩或者打開燈。並訓練鼓勵孩子在夜間的時間睡覺。你必須教導這些,因為你的嬰兒不關心現在幾點了,只要他的需要被滿足。 不用太早訓練常規的就寢時間。任何令人舒適的活動,每個夜晚一貫的命令進行,就能成為常規。嬰兒將把活動與睡眠聯繫起來,並且將會幫助他們放鬆一下。最好在他入睡之前,應該把他放在兒童床裡。較固定的習慣模式能使寶寶更放鬆,但你仍要讓他自已學會獨立入睡。 6到12個月
在6個月時,一個嬰兒可能大約在白天時小睡3個小時並且在夜裡睡11個小時。在這年齡,當嬰兒在半夜哭醒時你可以開始改變妳的回應。給他5分鐘自己安靜下來妳再回去睡。如果他沒有停止哭泣,安撫他但不要抱他,(如輕聲和他講話,摸他的背),然後離開,除非他看起來像生病才抱他。如果一個嬰兒沒有生病但仍持續哭泣,可等待一會兒,超過5分鐘,然後再到嬰兒床邊看一下。在幾天之後,你的嬰兒將會發現自已一個人入睡是很容易的。如果一個6個月大的嬰兒每晚持續醒來5或者6次,你應該帶他到醫生那裡看一看。
 在6和12個月之間,與父母分開睡的焦慮可能會成為你的嬰兒的一個主要問題。這時可能嬰兒經常留戀填充動物玩具或者毯子,把它們當作同伴。但這些夜間醒來的規則仍是相同的,直到嬰兒滿週歲時︰如不要打開燈,不要唱歌,交談,玩,或者喂食。所有這些活動會成為重複性的行為。當他哭時,你確認他沒有生病和需要換尿布時不必一直去看他。如果他持續的哭,再每五分鐘去看他一次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ticle?mid=2251&prev=2252&next=2250&l=f&fid=32






***********************************************************************

新生兒 ~ 1歲寶寶睡眠時間

年齡---------總睡眠需求-----白天的睡眠時間---晚上的睡眠時間
新生兒-------17小時--------------8小時------------------9小時
2個月大-----15-16小時---------3-4小時---------------12小時
4個月大-----14-15小時---------2-3小時---------------12小時
6個月大-----14小時-------------2-3小時---------------12小時
9個月大-----14小時-------------2-3小時----------------12小時
1歲---------- -13小時-------------2小時------------------11小時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ticle?mid=2134&prev=2250&next=1827&l=f&fid=32






*****************************************************************************

幼兒萬萬「睡」 仰眠是王道
【聯合報╱記者陳俐君專題報導】

2011.12.07 11:35 am

「美國兒科醫學會(AAP)」日前公布最新嬰兒睡眠安全指南,認為趴睡、側睡都不安全,強調嬰兒在任何時間睡眠,都應該仰睡。
甫出生的新生兒,一天要睡16至20小時,即使過了周歲,每天也得睡上10至14小時。睡眠時光漫長,睡姿更顯重要。小兒科醫師認為,仰睡公認最安全,但每種睡姿各有優缺點,家長應從寶寶個人健康、睡眠習慣適時調整,才能睡出健康與完美頭型。
國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洪依利表示,若想找到合適的睡姿,得先認識寶寶頭骨生長時程。
新生寶寶的頭殼,主要由數片骨頭組合組成,骨頭與骨頭間接縫,稱為顱縫。馬偕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黃瑽寧指出,為使生產順利,新生兒頭部會預留骨頭成長的空間,稱為「囟門」。洪依利說,嬰兒頭顱上的囟門分2處,一位於額骨上方,約頭頂部位是「前囟門」;順著前囟門往後,靠近後腦勺部位是「後囟門」。
洪依利指出,後囟門不易察覺,但前囟門通常明顯易見。隨著寶寶腦室逐漸成長發育,囟門也跟著頭圍增長逐漸閉合。她表示,多數寶寶的前囟門約在9至15個月大時關閉癒合;後囟門約在出生後6個月內,就會關閉。黃瑽寧表示,寶寶頭殼約到1歲半,因頭蓋骨逐步鈣化閉合,頭型就會固定。
洪依利說,掌握寶寶睡眠形態與頭骨生長期,睡姿變化越多,有助睡出圓滑頭型。不論孩子多大,醫師強烈建議新手爸媽,最好讓新生兒臉部朝上、後腦勺緊貼枕頭,身體呈平躺姿態,也就是仰睡。黃瑽寧說,寶寶仰睡時,不但方便父母觀察口鼻有無分泌物、嘔吐物等,因身體壓迫感少,安全性較高,公認最適合寶寶。
洪依利提醒,平躺時,舌根肌肉因放鬆,會有些許「往後下墜」情形,正常寶寶仰睡,不會有呼吸障礙,但對呼吸功能欠佳的早產兒,或有喉頭軟化症的孩子來說,因重力與會厭軟骨閉合不全等影響,可能讓氣體經過咽喉時受阻,建議父母可視情況與醫師討論,調整孩子仰睡角度。
許多爸媽擔心,孩子平躺仰睡,可能睡成難看的扁頭。洪依利表示,新生兒頭、頸支撐力不夠,家長可視情況替孩子購買中間凹陷,狀似「甜甜圈」的仰睡枕(見上圖,記者陳立凱╱攝影),一方面保護尚未發育完全的頸部,一方面降低睡成扁頭的機會;或讓寶寶在清醒時,趴著一段時間,並從旁觀察,確保安全。
黃瑽寧表示,嬰兒趴睡易有窒息、猝死危機,側睡對不會翻身的新生兒來說難度過高,加上有視覺死角,不利安全。建議家長讓孩子仰睡,同時避免在嬰兒床邊放置過軟枕頭、棉被與填充玩具等,降低寶寶睡眠危機。


資料來源http://udn.com/NEWS/HEALTH/HEA2/6765135.shtml







***********************************************************************
小嬰兒需要睡枕頭嗎?
採訪/陳雯琪
諮詢/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小兒外科主任 張北葉
HOMY
和家床店副總經理 藍淑敏
成人睡眠時要枕頭,那麼需不需要替小嬰兒量身打造小枕頭呢?其實這個舉動是不必要的,因為小嬰兒在任何姿勢下都可以進入睡眠狀態,因此,替寶寶選用專用枕,是多此一舉的動作,建議待孩子大一些,可以維持固定睡姿時再給予,才不會白費功夫!
枕頭是決定孩子頭型的關鍵嗎?答案可能不如家長的預期。專家強調,只要家長每二個小時替孩子翻動一 次睡姿,避免維持同一姿勢過久,就可有效雕塑孩子的頭型。
慎選枕頭 避免窒息危機
別小看枕頭的功用喔!HOMY和家床店副總經理藍淑敏表示,枕頭最主要的功用是支撐頸椎,少了睡眠品質就會大打折扣了呢!
那麼剛出生的嬰兒需不需要枕頭呢?其實是不用的!藍淑敏解釋,新生兒的頸椎是直的,所以當其平躺時,頸椎會自然呈現垂直狀,所以不用特別靠枕頭來支撐,而且如果在六個月大前使用太過柔軟的枕頭,還可能還會有窒息的危險。
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小兒外科主任張北葉則強調,對嬰幼兒而言,枕頭並不是絕對需要的必需品,尤其是過於柔軟的枕頭,並不足以支撐嬰幼兒躺上去時頭部的壓力。而且小嬰兒在媽媽的肚子裡時多半呈現捲曲狀,因此,小嬰兒在任何姿勢下都可以睡眠,所以並不需要額外的助眠工具。
此外,滿月過後,寶寶就有足夠的力量移動頭部,所以如果仔細觀察嬰幼兒會發現,通常在其進入睡眠狀態後一個小時左右,頭就會離開枕頭,所以,對寶寶而言,枕頭顯然是沒有作用的。
那麼什麼時候才需要使用枕頭呢?張北葉認為,等小朋友大一些,會固定姿勢睡覺時,才需要枕頭。
依需求 挑選合適枕頭
每個孩子都是家裡的小寶貝,挑選貼身商品時更是馬虎不得。藍淑敏建議,替幼兒挑選枕頭時,應依孩子的身長及高度來著手,才能挑選到合適的枕頭。如果挑選太硬的枕頭(如:綠豆枕)則無法貼合孩子的頭形,太軟的(如:羽絨枕)又無法給頸椎足夠的支持力
,且還有窒息的危險,因此,軟硬度合適,才是最適合孩子的產品。
至於表布的材質也應選擇透氣性佳的材質,以免太悶、不透氣使寶寶過敏。此外,由於寶寶十分會流口水,選擇一個易清洗的枕頭,也可替媽媽省去不少清潔上的困擾。
市售枕頭比一比
市面上的枕頭種類繁多,家長該怎麼挑呢?藍淑敏強調,挑選產品時千萬不可貪便宜,最好選擇專業,且具有信譽、標誌完整的廠家
,品質才有保障。此外,仔細比對表布及裡布的材質,感受產品的密度及重量,並檢視外觀是否完整,有無破損,這些都是必做的審查項目,千萬不可馬虎唷!
此外,選購時也不應貪便宜,一般市面上標榜NT$99NT$199的產品多屬便宜的矽膠枕,為化學發泡物,可能會散發有毒物質,選購時宜當心,嗅一嗅、聞一聞都是不可少的動作。
一般市售產品依照產品的材質及組成,約可分為下列幾種:
 造型枕:即傳統的枕頭,材質多半為毛巾布,觸感較溫柔,且有可愛的圖案,可直接清洗,造形多半為 甜甜圈狀。
 抗菌枕:強調表層抗菌材質,對於會過敏的寶寶而言,是不錯的選擇。
 乳膠枕:乳膠枕多半較輕薄,且可按體型改變彎度,為天然材質,且具有不易變形的特點,對於過敏、 會打呼的寶寶而言,是另一種選擇。
 矽膠枕:波浪式的矽膠枕,由於中間有凹槽,具有固定的效果,可以完全吻合寶寶的頭形。不過,矽膠 為化學發泡物,家長選購時應注意聞味道,以免購買到含毒的產品。
出生六個月內 頭型最佳雕塑期
嬰兒的頭型是可以塑造的嗎?張北葉說明,答案是可以的,不過成功的關鍵不在於選對枕頭,而是在於不斷變換的睡姿。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人的臉型多半較大,而西方人多半為窄型臉的原因,因為中國人習慣讓嬰兒仰睡,而西方人則多半會讓孩子趴睡或側睡。
這是為什麼呢?張北葉進一步解釋,嬰兒在出生時為了順利通過狹小的產道,因此頭骨是柔軟的,同時也是可以塑造的。但由於出生後,頭骨會迅速鈣化,以便保護頭部,因此,如果在這段期間內,都讓寶寶仰 睡,那麼後頭部在鈣化的過程中就會較為扁平。
選對枕頭 有效雕塑孩子頭型?
枕頭為什麼無法改變孩子的頭型呢?原因在於市售的枕頭都過於柔軟,無法呈受頭部的重量,所以就算睡枕頭,孩子還是會擁有較扁平的臉。
想讓孩子擁有理想的頭型,枕頭就要有型。張北葉強調,由於出生後的嬰兒通常是仰睡,所以為了將寶寶的頭型保持合理、完美的圓形,就必需給予一個理想的球型枕頭,才具有雕塑頭型的功效。

************************************************************************

4種嬰兒睡姿的適用時機


「睡姿」對於初生嬰兒來說,可是一件大事。無論純粹為頭型美觀,抑或因健康、安全考量,睡姿如何確實佔有極大的影響力。   您可知道,那些嬰兒不得採趴睡?而那些嬰兒又一定要側睡才行?以下我們針對嬰兒的仰睡、趴睡、側睡及斜躺,列出優缺點及注意事項,提供給新手父母參考。
 

1.仰睡須知

嚴格說來,初生嬰兒採行仰睡的缺點,即是無法擁有好頭型。仰睡的寶寶大體上頭型較扁,但目前市面上販賣的仰睡枕(中間陷下),或許可減少扁頭型的出現率。
  除此之外,仰睡寶寶多半較無安全感,而綁手綁腳雖可穩定寶寶情緒,但一般建議,出生二個禮拜~一個月即應拆掉,如此才不會影響寶寶手腳發育。
綁手綁腳雖可彌補仰睡時的無安全感,但滿月後應拆除,以免影響手腳發育。
相對地,仰睡的寶寶手腳活動空間較大,但嬰兒初到人世,往往需要一段適應期,以適應子宮外的寬潤空間。
寶寶睡仰睡枕可保有好頭型,且手腳活動力較佳。
 

2.趴睡須知

這幾年來,趴睡一直被懷疑與嬰兒猝死症有某種程度的關連,據說,美國某一州的醫院嬰兒室,在改施行仰睡後,猝死率即有明顯的降低。僅管如此,趴睡並非是造成猝死的絕對因素。
  而寶寶趴睡的好處,即是較有安全感,但手腳卻會受到較多的限制。
  一般來說,父母若為孩子施行趴姿,要注意:出生未滿月前,因嬰兒還無法將頭轉向另一邊,所以若枕頭或床墊太軟,易使寶寶鼻子陷下去,影響呼吸。所以嬰兒的床墊或枕頭宜稍硬,或可用浴巾墊底。
給寶寶趴睡,尤應注意床墊不宜太軟。
寶寶趴睡時,應特別注意呼吸是否順暢。
至於怎樣的寶寶不適於趴睡呢?心肺功能不佳者,如有先天性心臟病、會厭軟骨發育不全,造成先天性喘鳴者,抑或有肺炎、感冒時咳嗽、痰多,以及扁桃腺特別腫大、發炎的寶寶,皆不適合趴睡。
  當然,有不適合趴睡的嬰兒,也一定有必須趴睡的孩子。如果您的孩子有所謂的羅賓式症候群,特徵是下巴小、舌頭很大,有吞嚥及呼吸困難等,仰睡反而會不舒服,而必須給予趴姿。
  孩子趴睡時應特別注意:寶寶呼吸是否順暢,及生病時儘量不要趴睡。而長時間趴睡也易使頭型睡扁,所以應隨時為寶寶換邊,以防同個姿勢趴得過久,造成頭型上的缺憾。
穿著前面中央有扣子的衣服,較易使寶寶趴睡時難受。
趴睡的寶寶仍應不時將頭換邊躺,以免頭型睡扁。
 

3.斜躺須知

所謂斜躺,即指將寶寶的頭及上半身稍墊高30-45度角。以嘔吐來說,斜躺加趴睡最具療效,或者右側睡也可;而對嘔吐寶寶最不好的睡姿,即是左側臥,仰睡則易使寶寶嗆到。
斜躺加趴睡,比右側睡治療嘔吐的療效更佳。
將上半身提高30~45度角的睡姿,即為斜躺。
 

4.側睡須知

初生嬰兒側睡的機會較少,也比較困難,往往需用小枕頭或小被子墊著。但有些情況之下,嬰兒側睡實有必要。初生嬰兒常因胃食道逆流,造成生理性的嘔吐,這時,可讓寶寶右側睡,即可避免嘔吐。另外,有呼吸道及心臟問題,或扁桃腺特別腫大、發炎的寶寶皆可側睡,它還有幫助排痰的功用。
 

5.嬰兒的睡眠時間

對剛出生的嬰兒來說,除了吃奶的時間外,大部份皆在睡眠狀態。而至出生兩個禮拜~三個禮拜,嬰兒每天的睡眠時間,約維持在16-20個小時左右,但只要嬰兒的精神、食慾皆佳,睡多久不需硬性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