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0日 星期二

常爆發群體感染的 黴漿菌肺炎

常爆發群體感染的黴漿菌肺炎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 賴建丞醫師

黴漿菌一年四季都可見到,以春夏交替病例最多,較常侵犯三歲以上幼兒,發病時會出現頭痛、發燒、喉嚨痛等症狀;因此,家長發現孩子有類似症狀,且久久不癒,應儘早就醫檢查。

進入春夏交替之際,小兒科門診及病房多了些連日來發燒不退與劇烈咳嗽的小病患,而這些小病患們常會咳到滿臉通紅,甚至於嘔吐,這些小病患正是罹患了「黴漿菌肺炎」。

常侵犯三歲以上幼兒
黴漿菌肺炎是由黴漿菌感染所致,黴漿菌不是黴菌,是一種沒有細胞壁的微生物。黴漿菌肺炎一年四季都可見到,每年春夏交替以及秋天,病例數會顯著增加,一般侵犯的年紀多為三歲以上的孩童以及年輕成年人,兩歲以下的嬰幼兒病例數較少,但一歲以下的嬰兒也可以見到。

統計上,一歲以內的寶寶,已有百分之三十左右受過其感染而產生抗體,五歲時,已有三分之二的幼兒有抗體,成人則幾乎全部都有抗體。每年約有百分之十左右的兒童會受到感染,尤其以學齡孩童最多。黴漿菌抗體沒有終生保護效果,所以會再次感染。

黴漿菌的傳染是經由飛沫傳染,需要人對人的傳染,一般需要長時間與近距離的接觸才容易受到感染,它的潛伏期可長達23週。因此,臨床上,常見全家或學校同一班級內輪流感染達數月之久,黴漿菌肺炎才告終了。

出現多樣化的症狀
黴漿菌感染主要以呼吸道症狀為主,包括咽喉炎、中耳炎、鼻竇炎、哮吼、細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肺炎等,其中以支氣管肺炎是最常見的表現。發病時,最初會出現頭痛、發燒、喉嚨痛、全身倦怠等症狀,二到五天以後開始咳嗽,剛開始咳嗽大多沒什麼痰,之後咳嗽加劇,且出現白色黏痰或膿痰,症狀可持續到三、四周才緩解,10%會引起肺積水。

兒童比大人更容易會發高燒。一般流鼻水現象並不常見,這和一般感冒症狀不一樣。有氣喘病的兒童,黴漿菌感染也容易誘發氣喘發作,因此氣喘控制不良的病童,也要考慮是否合併黴漿菌感染。
黴漿菌感染有時候也會以呼吸道以外的症狀來表現,例如腹痛、嘔吐等腸胃炎症狀、皮膚疹,少數病人甚至會以關節炎、心包膜炎,以及一些神經症狀來表現,這時常會讓人忽略黴漿菌的存在。不過,多樣化的症狀也是黴漿菌感染的特點之一。

根據臨床症狀作為診斷參考
理學檢查時,約四分之三黴漿菌肺炎病童在聽診時會有異常。胸部X光的變化和臨床症狀時常不相吻合。例如有時X光顯示出肺炎感染的很厲害,但病童除了咳嗽很厲害外,精神卻還不錯;有些聽診檢查時,呼吸聲很糟糕,X光照起來卻沒有那麼嚴重。

黴漿菌是可以培養的,然而由於黴漿菌的生長十分的緩慢,所以培養黴漿菌,在臨床上的用途不大。目前臨床上診斷黴漿菌感染主要是靠血清學檢驗,當急性感染後,黴漿菌抗體濃度升高4倍以上,或是典型的症狀下抗體濃度大於1:128,通常認為是急性感染。因為臨床上沒有一個絕對的診斷工具,所以許多時候臨床醫師是依賴對流行病學的觀察,及臨床症狀作為診斷的參考。

以抗生素藥物治療
黴漿菌對一般肺炎常用的第一線抗生素,如安比西林或頭芽孢子素是沒有效的,黴漿菌肺炎的治療,可使用紅黴素或四環黴素1014天,大部分的病人在治療後症狀會很快的改善。但四環黴素可能會傷害到正在發育中的骨骼與牙齒,所以八歲以下的兒童並不適用。

大約有20%的病患使用紅黴素,會出現腹痛、嘔吐、腹瀉等腸胃道的副作用。有些病人這些副作用會強烈到無法忍受。新一類的紅黴素抗生素,如日舒等,腸胃副作用就減少很多,而且其組織中的半衰期特別長,一天只需要口服一次,一個療程35天即可,是一個很好的替代藥物。另外紅黴素和一些藥物如氣喘病患使用的嘌呤類藥物,以及抗癲癇藥物會產生交互作用,使用時要特別小心。

目前尚無疫苗
大多數黴漿菌感染的病例預後良好。少數病例會因黴漿菌感染引起無菌性腦炎、腦膜炎、脊髓炎、溶血、關節炎或心肌發炎。而這些併發症只需好好治療,大多也可以恢復正常,不過仍有極少數病例會因侵犯腦部而留下永久的後遺症。

黴漿菌肺炎病患排菌時間可長達三、四個月之久,經常會造成學校、家庭及社區內的群體感染。目前並沒有疫苗,感染之後也沒有終生免疫。如果發現孩子出現咳嗽、發燒久久不癒,應盡早就醫檢查、徹底治療,以免延誤病情。常洗手、帶口罩、流行期減少出入公共場所,仍是預防黴漿菌感染的有效方法。
(詳文請見2006年七月號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