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30日 星期一

伊啊呀、臭乳呆 寶貝大雞晚啼

【聯合報╱李松澤/新竹馬偕醫院小兒科主任】2012.01.30 02:05 am
「我的小孩快兩歲了還不會講話,這樣有沒有問題?他會不會是大雞晚啼?」「孩子三歲了,講話還是不清楚,需不需要去剪舌根?」


許多父母對孩子遲遲不肯開「金口」,感到苦惱。到底孩子在幾歲時開口說話才正常,並沒有嚴格的標準。有些小朋友1歲時就會叫「爸爸、媽媽」,有些快兩歲了,「爸爸、媽媽」還不太常說出口,也有些小孩五歲多了,「阿公」還常常叫成「阿翁」。


雖然兒童發展手冊描述了兒童的語言發展階段,但因孩子的個別差異、生長環境而有差異。然而一些異常的指標性語言發展,提供家屬和醫師重要的訊息:
1.已滿兩歲仍然沒有任何字彙出現。
2.已滿三歲還不會說任何句子。
3.三歲以後說話模糊不清且難以理解。
4.五歲以後句子的結構仍有明顯錯誤,或仍然有顯著的構音異常(俗稱的臭乳呆)。


如果小孩子在語言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上述情況,醫師們就需要加以尋找為何不說話的原因。


造成語言發展遲緩的原因繁多且複雜,常見原因歸納如下:

1.聽力障礙:孩子因聽力問題,自然無法學習語言。如果覺得孩子從嬰兒時期,就對聲音沒有明顯反應,要考慮是否有聽力障礙。

2.智能障礙:嬰幼兒成長大致分為粗動作、細動作、語言、社會行為(見表),若這四項發展里程碑都延遲,就可能有智能障礙。

3.腦部功能障礙:腦性麻痺,早產或出生過程不順利,對腦部造成傷害也會影響語言發展。

4.情緒障礙:孩子粗、細動作發展都正常,但語言和社會行為明顯落後,例如自閉症,孩子跟其他人少有眼神的接觸,語言的發展也偏慢。

5.環境因素:主要照顧者鮮少和小孩子語言互動,也可能會造成語言發展遲緩。

6.家族史:若長輩在幼時較晚開口說話,有時候孩子也會比較晚開口。

7.舌繫帶(吊舌根)迷思:有些家屬把孩子不說話或發音不標準歸咎於舌繫帶太緊,希望剪舌繫帶。其實,真正因舌繫帶太緊而使語言發展障礙,並不多見。一般認為,只要舌頭能伸出嘴巴,舌頭不會被向後拉成「W」型,就沒有舌繫帶過緊的問題。


當父母親查覺孩子有語言發展遲緩傾向時,先仔細回想孩子之前的發展情況,對聲音反應如何,除了語外,粗、細動作和社會行為是否也有遲緩的現象,再問問家中長輩,是否小時候也比較晚開口說話。有了這些資料再和醫師討論,大多可以找出小孩子遲遲不肯開「金口」的原因。

智能四項發展指標

●粗動作:
三抬頭、四翻身、七坐八爬


●細動作:
吸吮拇指、拍拍手、用手抓物等


●語言:
會發出笑聲、發出「啊」、「嗚」等聲音


●社會行為:
逗他會笑、會認媽媽的臉、會怕陌生人等


全文網址: 健康主題館/伊啊呀、臭乳呆 寶貝大雞晚啼 | 健康天地 | 健康醫藥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6866308.shtml#ixzz1kvXwlIEb
Power By udn.com







****************************************************************************

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推動溝通搖籃的手
王惠宜語言治療師

語言的使用是孩子成長重要指標,不僅在早療中心很多家長把教孩子說話列為學習重點,一般父母在孩子一歲多了還不開口講話時,也往往心急如焚。在此列出誘發子講話的十八法則,這些方法不適僅用於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對牙牙學語階段的一般孩子亦十分受用。
一、做個好榜樣
 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也最常被忽略。父母常常會用上對下的口吻「教訓」孩子,以為這才是教,其實在孩童早期的學習,還不能理解我們所說的每個字,而是讀我們整個人,包話表情、語調及聲音等等,因此好的示範要注意:
(一)說清楚每一個字
(二)適當的音調
(三)簡短易懂的字句
(四)眼神注視對方
(五)適當的表情和身體姿勢。
如果父母常遠遠的吼叫孩子,其實孩子不但聽不清楚內容,也學到大吼大叫,因此應盡量多以正確示範來代替斥責或糾正。
二、用「玩」的心情和孩子互動,做孩子的朋友
 孩子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遊戲,他們透過遊戲來學習很多重要技能,並且樂此不疲。曾經聽一位母親分享她教自閉症兒子的經驗,剛開始每次的互動,雙方都很挫折,媽媽壓力很大,孩子也很抗拒,但當她心念一轉,利用遊戲來引導後,母子關係不再緊張,孩子在愉快氣氛下,往往會很自然地發出聲音。其實孩子在遊戲,常不厭其煩地反覆,不知不覺練習得比我們預期的還多。
三、提供孩子多「聽」的經驗
「聽」是一個學習的重要管道,尤其語言的學習,更需要靠聽覺。從聽到聲音到辨別聲音的方向、意義,到模仿發出相同的聲音,進而修正自己所說的話等等。因此生活中,可以帶孩子去尋找聲音的來源,讓環境的聲音和孩子產生連結,增加自我學習的能力與動機,例如聽到爸爸的車聲,知道爸爸回來了;聽到鈴聲知道要去接聽電話。
平時也可以請孩子幫個小忙,訓練其聽覺記憶及執行指令的能力,孩子也可以從中得到很大成就感。例如:「幫弟弟拿尿布」、「把垃圾丟掉」。
四、提供孩子豐富的生活經驗
 生活經驗的累積對孩子認知的提升、適應力的增加都有明顯助益,也有利於刺激孩子的溝通動機及學習興趣或將所學應用在不同情境。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固定的環境中,可能熟悉到根本不用開口,就能滿足生活所需;另外親子之間也會缺乏鮮話題或者缺乏新鮮話題或者缺乏與他人互動的經驗。因此要避免過度保護孩子,讓孩子多接觸不同的人、事、物。
五、增加新語彙的出現率
 對於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可能對較複雜的語彙或概念無法立即吸收,因此經驗到的新語彙若能反覆在生活中出現,將有助加深印象,例如白天在戶外看到蝴蝶,回家後可唱蝴蝶歌並加上動作,也可從不同的書籍或卡片找出與蝴蝶有關的圖片。若要教「一」的概念,可以在生活用語中刻意加入量詞,如「給你一顆糖」、「幫忙拿一件衣服」等,很多孩子對沒把握的字彙或概念,要熟悉到有足夠的信心才敢開口嘗試說出。
六、讓孩子從做中學
 多讓孩子動手操作,只有親身體驗才容易形成具體概念,注意不要用過多的「指導語」或太多的「不可以」而讓孩子失去興趣,少了嘗試及修正錯誤的 會。因此只要您的孩子有動機想拿湯匙吃飯,那就讓他自己吃吧,我們在旁 加協助即可。
七、訓練孩子的模仿能力
 要孩子學習模仿,我們可先從模仿孩子開始,讓孩子將互相模仿當作遊戲。訓練孩子可從動作模仿開始(例如拍拍手、踏踏腳),然後操作模仿(模仿不同玩具不同玩法)再將焦點縮小到嘴型的模仿,然後模仿的行為可以轉移至聲音和說話兩方面。可結合帶動唱或模仿動物的動作、叫聲等遊戲。
八、誘發孩子從事聲音遊戲
 玩聲音可以幫助孩子掌握發音器官的控制協調,因而建立發語音的能力。故平時可多運用擬聲詞(如模仿敲門聲、喇叭聲)及語調變化。其中錄音機、鏡子、麥克風、電話等都是很好用來誘發聲音的玩具。另外積極回應孩子所自發的聲音,也有正面鼓勵孩子再試的效果。
九、建立輪流等待的概念
輪流與等待是與人互動的一個重要行為,這些技能可從遊戲開始,孩子學習看別人玩、等待、輪到他玩,然後再看別人玩、等待。這行為轉移至談話過時,孩子可細心聆聽,聽清楚再反應。
十、培養孩子眼神接觸習慣
眼神接觸不只是一種禮貌,也有助於孩子專注,平常我們盡可能蹲下來和孩子視線平行地講話,並利用豐富的表情及有變化的語調來吸引孩子注意。
十一、多跟孩子說話
常用語言描述孩子正專注注意的事件,這樣可幫助孩子重新整理思想、示範表達話語,同時也可增加字彙。如果孩子的理解力較弱,內容宜簡要、反覆且適時停頓並鼓勵孩子作反應。
十二、創造有利溝通的情境
 例如:把東西藏起來,只留包裝盒子在顯眼處;把餅乾放在不易打開的透明罐中;或輪流共用某項東西,讓孩子有機會提出疑問、請求或要求。我們也盡量用開放式或選擇式問句,如:「你要吃飯,還是吃麵?」,而避免常用是非方式的問答,如:「你要不要吃飯?」,甚至以為孩子還小,連問都不問就直接滿足其需求。
十三、以正向鼓勵代替批評
 我們應該多鼓勵孩子想嘗試溝通的企圖,而不要不斷挑剔孩子的發音或用字。因為這種互動方式,容易扼殺孩子的溝通意圖與牙牙出聲的動機,使說話變得無趣而有壓力。
十四、多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愛
 有些孩子不是不會說,而是不願說,常源於情緒未得到適當抒解;有些則是因為大人太忙,忽略孩子微弱的溝通訊息,造成其失敗經驗而放棄。因此除了給予愛和安全和安全感外,也盡可能積極參與孩子有興趣的談話或活動。如果家中有兄弟姊妹的,更要注意,避免在手足間作比較,如:「你看弟弟那麼乖」,或威脅恐嚇孩子:「媽媽要你了」、「再吵警察會來把你抓走」。
十五、陪孩子一起看書
 可優先選擇句型簡單反覆、畫面主題鮮明、不易撕破的童書或繪本,讓孩子有參與感。也可以利用圖畫、相片做成一本「孩子的書」,因和經驗結合,有助於引導孩子從中描述事件或指認人、物。
十六、善用唱遊、童謠及韻律遊戲
 說話除了「咬字」以外,還有包話抑揚頓挫、速率、聲調變化,透過歌曲可帶入擬聲詞、發音、音量控制、音調變化及節奏變化,尤其童謠通常押韻,容易朗朗上口,另外適當的動作也有利於帶出聲音或加深印象。
十七、善用家中現有的東西
 除了坊間製作精美的玩具外,也可發揮巧思,讓家中現有的東西變成好玩的玩具,例如:將不要的瓶瓶罐罐拿來玩配對遊戲;也可裝入不同物品變成樂器,聽辨不同的聲音;摺衣服時也可帶入配對、大小、分類、顏色或圖案辨識等遊戲;利用幫孩子洗臉時教認五官;請孩子幫忙擺碗筷(分類、配對);出門購物前,先挑出卡片列購物清單或從折價目錄剪下圖案,去大賣場找出該商品,或帶孩子打電話給親友(教認數字並學習電話應對)。
十八、記錄孩子的成長
 抽空記錄孩子每個階段的成長,例如何時開始會模仿拍手?何時會講第一個有意義的字?目前會發哪些音?順便檢視孩子所發的音是否侷限在雙唇音?所會語彙是否偏重在名詞?該如何擴展孩子的表達能力?如此將會使孩子的語言學習更有方向。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nanny-diary/article?mid=295&prev=307&next=293&l=f&fid=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