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7日 星期五

教孩子讀書方法吧!別以為孩子天生就會

2012/07/18


【內容摘自《教孩子大膽做夢:終結糖漿課堂》,作者隆.克拉克╱譯者張琇雲,時報出版】
 
幾年前我察覺到,儘管花了許多時間幫學生準備即將來臨的考試,也規勸他們每晚都要念書,但考試結果卻經常令我失望透頂。學生考不好的時候,我總難忍自責,也自問:「我到底是哪裡沒做好?」不過那次我自認已盡心盡力幫助學生準備考試,只要回家有念書,成績應該不至於太差才對。

 
於是我決定請學生告訴我,他們究竟是怎麼念書的,結果悽慘無比。有學生說他們只看筆記(真相:他們只是呆望著筆記),有些學生說他們把筆記整個抄過一遍(真相:他們只是一字一字、一頁一頁照抄,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另外有學生承認他們其實沒怎麼念書(真相:他們壓根就忘了有考試這回事)。

 
我決定應該要花一小時時間,確實教學生讀書方法。我先示範給學生看什麼叫做一次讀一頁筆記。我把一頁筆記放在實物投影機上,讓全班都看得到筆記內容,然後再和學生一起把筆記內容從頭到尾念一遍,之後請學生轉向鄰座同學,試著把剛才念過的內容盡量轉述給那位同學聽。沒想到學生用一臉我瘋了的表情看著我,說全班一起念筆記時,他們不知道還要把內容記下來。

 
天哪。我問他們在家「念筆記」時會做什麼,他們說就只是在「念」而已,完全不知道還要把內容背起來。對我來說,這種事不用腦子想也知道,但對孩子來說,卻不見得是如此容易理解的一件事。儘管如此,我還是要學生把記得的筆記內容轉述給同學聽。等學生講完之後,我建議這一頁大家再一起念一遍。既然這次學生已經知道要盡量把內容背下來,我想看看他們會不會進步。這一次當學生把內容轉述給同學聽時,能分享的資訊量大幅增加。

 
學生因此學到這種很棒的讀書方法:先把筆記念過一遍(一次一頁),再將內容轉述給家人或學伴聽。有些學生告訴我,他們找不到人陪他們念書。我告訴他們,同樣的方法也可以運用在自己身上。每讀完半頁筆記,就在白紙上寫下所有記得的重點,之後再翻回原來那一頁,看自己記得多少。如果有哪些內容遺漏了或寫得不正確,就用螢光筆標示出來,之後再反覆練習,直到所有重點都記住了、也可以在紙上正確寫出來為止。我告訴他們,每一頁筆記都要這麼做。

 
我還建議學生另一種讀書方法:盡量多利用顏色,用不同顏色的筆畫圖或畫重點,能幫助學生更輕鬆記憶資訊。

 
例如,如果讀到美國獨立革命的大小戰役,只要是同一場戰役及其後續發展,就用同一種顏色的筆寫重點。例如,只要是列星頓和康考特戰役(and ConcordBattle of Yorktown)的內容,就全部都用藍色筆寫,而約克鎮戰役()那一頁就全部用紅筆寫。當學生試著回想約克鎮戰役的內容時,只需要回想用紅筆寫的部分,而用藍筆寫的內容一律與約克鎮戰役無關。

 
要是學生讀到有先後順序的事件,例如莎士比亞戲劇的劇情或某位總統的生平事蹟,我會鼓勵學生把每個重要事件寫在字卡上,打亂順序之後再試著在地上或桌上排出正確順序。


這些讀書方法看似常識,對孩子來說卻不見得是那麼理所當然的事。花些時間教導孩子念書和記憶方法,是很值得做的一件事。等孩子精熟這些技巧之後,將終身受用無窮。



全文網址: 教孩子讀書方法吧!別以為孩子天生就會 - 成功親子術 - 親子寶貝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02641#ixzz21pcJFxSX
Power By udn.com






*********************************************************************


  • 親子共讀,怎麼開始?


  • 文/高淑貞(彰化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親子閱讀是父母與孩子間最好的溝通媒介,怎麼說故事效果最好?孩子怎樣才能投入?
      故事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部份,無論是生活中真實發生的或是書本裡虛構的,透過故事情節的發展與鋪陳就是孩子最自然的學習方式。他們會接收各種的訊息,理解應有的常識,學習到重要的知識,體會不同的生活經驗。故事因此是孩子成長的養分。
      親子共讀是父母與孩子之間一個好的溝通媒介,在說故事的同時,就很自然的教導孩子關於不同事物的認識與處理。在故事的聆聽中,孩子藉由故事中的主角經驗會碰觸到自己類似的經驗與感受,使得在閱讀的同時就得到一種同理,覺得自己原來不孤單。也會在擁有與故事主角類似的經驗與心情中,能不抗拒的一起思考、學習不同的因應方式,進而頓悟到「原來可以這麼想」、「還可以這麼做!」為了達到這樣親子共讀的好處,以下提供幾點建議讓父母參考,做為進行親子閱讀時的輔助。

    說故事的時機:配合孩子的不同狀態而安排適當主題故:繪本可以依照主題的分類來做適合與孩子閱讀的選擇,例如要做情感教育的話,就挑選此類主題的故事;要協助孩子了解生命的意義,就挑選與生命有關的繪本等,透過事先的選擇與安排,孩子能更有焦點接受需要的訊息,父母也能較有效的傳遞想要溝通的觀念。在孩子情緒平穩時閱讀效果會比較好:孩子必須是在一個情緒平穩的狀況,才能投入與進行有效的學習,所以親子共讀要營造的是溫暖輕鬆的親子交流氣氛,而不是當作家庭作業來執行。建議要避開孩子不能專注於聽你說故事的時間,例如他熱愛的卡通時段、與鄰居朋友出去玩的時間、身體疲累或心情亢奮的時候等。
    儀式化的故事時間:親子共讀是一個建立依附情感的好方式,透過某些儀式化的過程會增加聽故事的心情穩定性與控制感,讓孩子連結到與父母的特定經驗,進一步形成更深刻的印象。例如固定的時間(晚餐後、睡覺前)、固定的某個角落(某一張沙發、孩子的床)、固定的開始(開場白、環境布置)或結束方式(擁抱、一句好話)等等。
    巧妙連結生活事件與故事內容:聽故事的過程裡,透過潛意識,內在的心理結構會被影響,所以故事就進入了孩子的世界。說完故事後,可以順便運用故事情節作一些討論,也可以在適當時機類化轉換到生活中相似的情境,例如「看完這本書讓我想到有親人死亡真是讓人難受的事,你覺得呢?」「你記得我們曾讀過的那本講害怕的小熊嗎?」
    說故事的方式:聲音:聲音的運用對於說故事是很重要的技巧,它能賦予故事生命與豐富想像,所以要善用語音聲調變化傳遞故事的重點與增加生動性。
    肢體:在父母懷中或靠在父母身邊聽故事是孩子最溫暖的記憶,讓身體靠近與接觸,可以增進親子關係的溫暖與連結。
    速度:注意孩子的偏好速度,有的期待快速聽過,有的喜歡慢慢聽你說來。邊講故事邊延伸討論常會令孩子失去耐心,也無法讓孩子專心進入故事架構,不妨說完故事再全心做討論。
    創造力:最佳的說故事高手常是充滿創造力的人,而一個人在放鬆的情況下才會變得有創造力,所以唸故事前要讓自己的心理狀態準備好,擅用文字與圖畫來產生許多好的溝通點子。
    輔助物:說故事信物、布偶陪伴、布袋戲偶串場、輕音樂為輔等等輔助的材料與方法,都會讓故事更添生動。

    ※摘自網路文章:(http://www.lcenter.com.tw/trend/FamilyDetail.asp?no=64)
    資料來源http://kp6355.pixnet.net/blog/category/1373304








    **********************************************************************
    念書給孩子聽

    轉載自  人間福報電子報 功文式親職教育專欄--趙文瑜/
    現在的父母都知道要及早開始念書給孩子聽,可是,真正實行起來,許多新手父母又不免要問:「我應該什麼時候開始念書給寶寶聽啊?」、「已經念一段時間了,可是孩子什麼反應也沒有。每天念故事,真的有用嗎?」、「每天對著還不會說話的孩子念書,真的是很無聊的一件事!」
    其實,打從孩子還在媽媽的肚子裡,就可以開始念書給寶寶聽了。很多科學研究都證明,聽力發展是從胎兒階段就開始。甚至有的報告也指出,在胎兒階段有聽歌、聽故事、聽大人讀書經驗的嬰兒,一生下來就有某些行為,表明他們記得這些聲音。例如,當嬰兒啼哭時,如果讓他們聽在媽媽肚子裡時聽過的音樂或故事,他們就會停止哭泣。
    有的父母會以工作忙碌為藉口,將念書、念故事的責任交給機器,以為放CD或錄音帶也會有一樣的效果。其實,人類最特殊的教育就是語言教育,而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因為孩子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會感受到父母的情感。所以,父母應該每天在固定的時間裡,帶著微笑,溫和地念書給孩子聽。如果父親剛好要出差,也可以先將故事錄下來,再由媽媽播放給寶寶聽。
    有的父母一開始會興致勃勃地念故事,幾次以後,因為孩子東張西望,就以為孩子根本沒有在聽,因而停止念故事的親子活動。
     
    事實上,雖然小朋友好像完全不把注意力放在書本上,但是,當父母為他們讀書時,他們的耳朵其實是有在聽父母念書的。因此,只要我們持之以恆、有耐心地繼續念書給孩子聽,孩子的耳朵就會愈來愈靈敏,並且逐漸走進書本。這就是讀書給小朋友聽的效果。
    講故事、念故事是古往今來幼兒教育的基本。對幼兒來說,聽父母念故事就是他們的精神食糧。小朋友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慢慢地學會自然的掌握文字,並發揮自我想像力。讀書給小朋友聽能夠很自然的引導小朋友進入書本的世界,並為小朋友創造更多接觸抽象語言的機會。如果小朋友能夠累積大量的抽象性知識及概念性的語言,孩子往後的學習就會比較順利,也比較容易有成就感。
    有的父母會希望孩子能夠盡早自力閱讀。雖然我們也贊成早一點讓孩子學會自己讀書,但是,即使孩子已經具備自己閱讀故事的能力,父母仍然可以繼續念書給孩子聽。因為對孩子來說,聽父母念書就是在享受父母的關愛。
    另一方面,透過父母的聲音,孩子會在自己的頭腦中組建語言體系,無論是文法、詞彙、發音、語調等基本因素,還是行為語言的準則等,孩子都會在日積月累的薰陶下受到支配。
    語言不是一次就能學會,而是需要積少成多,逐漸累積起來的。對小朋友來說,學習語言的最佳途徑就是聽父母念故事。所以,親愛的父母們,請持續念故事給孩子聽吧!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hmDjQnKFERkTTOj7Xpzi7.nJ/article?mid=22&prev=23&next=21&l=f&fid=9






    *******************************************************************************

    快樂“玩”閱讀—多元的閱讀活動與實例

    臺北市雙蓮國小附幼教師 陳嘉露

    如眾所周知,閱讀,是教育的核心,同時也是自我學習的基礎。前教育部長曾志朗為了貫徹終身學習的教育政策,即曾積極倡導兒童閱讀、親子共讀、全民閱讀等等,期能有效推動閱讀的學習風氣!

    對學齡前的幼兒來說,限於不會書寫的因素,閱讀常需透過圖畫、聲音等媒介來獲取資訊。儘管如此,有關幼兒閱讀的文獻仍然指出:及早閱讀不僅能擴大幼兒的生活經驗,同時對孩子日後的學習也有很大的助益!那麼,究竟在幼兒階段的閱讀為何?又如何進行幼兒閱讀活動?諸如種種,相信是家長與老師關注的焦點。以下,本文先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索,再提出兩本圖畫書的活動實例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          閱讀不只是「閱」「讀」
    拆開閱讀二字,閱,「看」也;讀,「念」也。顧名思義,閱讀,乃閱覽之謂,亦即以眼睛看、口誦的意思。

    對已達到形式運思發展階段的成人而言,他們能透過文字等抽象符號進行思考,「閱」「讀」自然不成問題;但對仍處在前運思期的孩子來說,單透過符號的思惟是沒法讓幼兒見及事物的全面,遑論以「閱」「讀」進行學習?美國教育學者Maria Clay曾指出:閱讀活動的形態是包羅萬象、且隨時都可進行的(引自林育瑋,2000)。由此可見,在幼兒階段裡,「閱讀」的涵義並不如字面上的那麼狹隘,閱讀活動更非僅只是「閱」「讀」,而是包含日常生活中各種可促進幼兒「讀寫萌發」的活動。

    二、          多元的幼兒閱讀活動
    如前所述,幼兒閱讀的形式是包羅萬象、且隨時都可進行的。例如:孩子依照圖解食譜進行烹飪活動、逛街時觀看街上的路標、看板上的圖文等等,均是幼兒閱讀學習的一部分。然本文所述的閱讀活動,範圍集中在進行閱讀圖畫書時所配合的多樣學習活動為主,以作為家長與教師們的參考。

    大家都知道,學前的幼兒多是透過遊戲來學習的,對他們來說,有趣、好玩的事,方能引發孩子的注意與興趣。閱讀活動自然也是如此,在閱讀圖書之外,老師可安排豐富多元的學習活動,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式表達閱讀過的圖書,這樣,除了可增益閱讀的多樣變化,也讓課程與教學更臻統整。那麼,應如何設計多元的閱讀活動呢?在此,提供幾個安排閱讀活動的方向:

    (一)看圖說話活動:學齡前的幼兒因不識字,是以剛開始安排閱讀活動時,成人可先帶領幼兒進行圖畫欣賞,再慢慢引導孩童說出圖畫內容。其中說話的方式可依情況安排老師述說,幼兒複述、輪流述說、接龍述說、小組討論述說等等不同的形式。
    (二)「說」故事活動:此處的「說」故事,除了單純的老師、家長或幼兒說故事之外,還包括了朗讀、故事內容分享討論、改編故事、創作故事等等。老師可藉由競賽或趣味的設計,提高幼兒主動嘗試的意願,例如:改編故事結局比賽。
    (三)肢體扮演活動:扮演活動,向是孩子的最愛,透過簡單的肢體或道具,可讓幼兒更加地融入故事裡的角色與情節。此外,亦可運用多方面的肢體活動(如:雕塑、舞蹈等),讓孩子表達個人的閱讀經驗。
    (四)「唱」故事活動:「唱」故事,包括了將圖書內容配合節奏作成歌謠或手指謠進行說唱、或是加入樂器,製作情節音效、編製故事音樂劇等等。
    (五)畫故事活動:在閱讀圖書之後,可請幼兒繪出對書籍的心得與感受、製作閱讀小書,或繪製自編書籍。
    (六)善用影音媒體器材的故事活動:拜科技影像發達之便,老師在進行幼兒的閱讀活動時,可配合各類影音媒體,讓幼兒的閱讀活動更顯多變有趣!例如:配合故事錄音帶進行閱讀活動、利用單槍投影與孩子一起欣賞電子書、觀賞圖書的影音光碟等、自編幼兒的影音故事書等等。

    除了提供多樣的閱讀活動之外,在進行活動時,引導者儘量要讓閱讀活動具有趣味性與刺激性,讓幼兒覺得閱讀是一項有趣、好玩的活動。


    三、          實例分享:快樂玩閱讀
    (一)     書名:「好餓好餓的毛毛蟲」(上誼文化)
    1.      內容簡介:毛毛蟲從蟲卵中孵出來後,開始四處找東西吃,星期一吃了一個蘋果,星期二吃了二個梨子,星期三......,最後,毛毛蟲愈變愈大,躲進繭裡,最後羽化成蝴蝶。
    2.      閱讀活動分享:
    (1)    毛毛蟲吃了什麼?
    老師與幼兒閱讀過書籍之後,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你是毛毛蟲,你想吃些什麼東西呢?如:星期一吃了一個披薩,星期二吃了二條土司...。活動一段時間後,亦可加入食物類別的限制,例如:水果類--星期一吃了一片西瓜,星期二吃了二根香蕉...。最後,可配合學習單:星期一,吃了(由幼兒畫出一片西瓜),星期二吃了(由幼兒畫出二根香蕉)...【學習單詳如附錄】。這樣的活動,可同時讓幼兒練習語文、繪畫、單位用詞(片、個、條...)、食物名稱以及數量概念等等。
    (2)    毛毛蟲變蝴蝶
    與幼兒討論過毛毛蟲的成長歷程之後,進行毛毛蟲從卵幼蟲成蟲的肢體模擬活動。藉體驗昆蟲蛻變的過程,增進對自然生態的了解。
    (3)    和幼兒一起動動腦,配合字詞設計動作,共同編製一首「好餓的毛毛蟲」手指謠。創作的過程,可刺激幼兒的創意與想像力。

    (二)書名:「菲菲生氣了-非常、非常的生氣」(三之三文化)
    1.      內容簡介:菲菲生氣了,非常、非常的生氣,像爆發的火山,像...,描述菲菲從生氣不安沮喪難過趨於平緩、平靜的情緒轉折。
    2.      閱讀活動分享:
    (1)    百變天使
    閱讀書籍後,和小朋友分享喜怒哀樂的情緒與表現,再嘗試以臉部表情或肢體表達各種不同的情緒。也可請幼兒逐一出列「比手畫腳」,讓其他幼生猜猜他所表達的情緒為何。藉此讓幼兒探討情緒,並更加認識自己與他人。
    (2)    我的情緒書
    透過書籍的圖畫與文字欣賞,鼓勵小朋友將自己生氣時會如何?好像什麼?最後又會怎麼樣?逐步畫出,老師再協助於一旁寫上文字,這樣,屬於孩子自己的情緒小書就完成囉!
    (3)    受氣小錦囊
    和幼兒一起動動腦,想出不傷害人又可紓解生氣的方法,分享模擬後,嘗試畫(寫)出來,做為班上的受氣小錦囊,並讓幼兒從中學習紓發情緒的做法。

    四、          結語
    就終身學習的目標來看,我們期待的是每個人都成為一位終身的讀者-能不斷地持續閱讀並自我學習!循此方向,從小培養幼兒閱讀的習慣與興趣,是刻不容緩且具價值意義的「大事」。當然,要實踐這樣的「大事」,需要老師和家長的攜手努力。試試看,讓我們一起和幼兒快樂閱讀,共同享受閱讀的樂趣!

    作者:李坤珊  出處:親子天下Web Only

    閱讀的進展不是獨行的,它必定與語文的其他領域(像是聽、說、寫)一起成長,也互相助益。所以我們要用心的為小孩設置一個豐富的家庭閱讀環境,讓這個環境自己能「推動」閱讀經驗成為書寫、表達、繪畫、表演等等多樣化的經驗。
     閱讀的進展不是獨行的,它必定與語文的其他領域(像是聽、說、寫)一起成長,也互相助益。所以我們要用心的為小孩設置一個豐富的家庭閱讀環境,讓這個環境自己能「推動」閱讀經驗成為書寫、表達、繪畫、表演等等多樣化的經驗。在孩子的閱讀環境裡,應該配備書寫、繪畫……等等的工具,讓環境的硬體設施,自行「鼓勵」跨領域的探索;讓環境的氛圍,自然的「帶動」跨經驗的整合;讓環境自己「邀請」孩子到那兒看書、思考、想像和調節情緒。

    此外,在閱讀角落裡,你一定會放置書本和其他工具,相信你也希望養成孩子自行收書和收玩具的習慣。但要孩子養成物品歸位的習慣,需要考量孩子的能力,不能把閱讀角當成倉庫來處理。比如說,你把所有圖書像圖書館的架書方式,直立的陳設在孩子的書架上,就無法讓孩子養成歸書的習慣。因為要把書直立放好,對幼兒來說太困難,要不就是書倒下來,要不就是拿一本,其餘的可能掉滿地。所以,考量幼兒的能力,是布置一個成功(具有功能性和自主性)閱讀角的基礎。

    為孩子布置家庭的閱讀角,可參考以下重點:

    一、專屬空間
    在家中一角,為孩子布置一個專屬的小空間。那兒只有一定數量的書(可以替換)、舒適的靠枕、溫柔的燈光,讓它代言閱讀的重要性和親密性。

    二、分類放置
    能獨力拿取和放回書本或玩具,是自我在閱讀行為和探索行為上的能力。所以大人可把圖書和其他玩具分類放置,而且數量不能多,讓小小孩(甚至是一個爬行兒)能自行拿取,也能養成自行收拾的好習慣。比如說,把八至十本左右的書放在一個籃子裡,讓幼兒能靠著自己的能力,拉出書籃、拿取和放回書本。

    三、延伸物和活動
    有不同的延伸物,像是布偶、圖卡、小道具等等,讓小小孩延伸書中情境和理解。延伸機會愈多,理解的層次也就愈深刻。

    四、環境字
    有自製海報(如放大的手指謠歌詞)或環境字,讓孩子從唱歌、唸詞、動作和指字等等的綜合行為裡,探索語文的常識,像是口語應對字音、從左到右的書寫方向性等等。

    五、各種探索語文的工具
    在孩子的生活空間裡,提供各式的書寫工具、紙張,讓孩子探索語音、語意和書寫文字間的關係,也讓孩子體驗「讀者」和「作者」之間的不同角色和觀點。


    http://parenting.cw.com.tw/web/docDetail.do?docId=1825
    資料來源http://kp6355.pixnet.net/blog/category/1373304





    *******************************************************************************

    樂在閱讀,從小開始—淺談幼兒閱讀
    南投市千秋國小教師 王淑卿
    壹、前言
    學齡前到國小這個階段是個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人格形成階段,也是兒童成長最快速的時期,這個階段的孩童有主見、好奇、愛探索、活力充沛、喜愛遊戲、想像及創造力豐富,更是閱讀的豐沛期。他們好像一塊海綿,遇水則吸,不限題材、不拘類別,凡是新鮮的、有趣的,都照單全收。所以這個階段是訓練兒童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的最佳時機。

    學齡前階段的孩童與父母接觸最為密切,父母在此時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常言道:「身教重於言教」,兒童在此時期,因與父母接觸時間最長,且最認同父母,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專注地模仿,所以此階段閱讀如果是親子一同進行,那麼意義自是不同,兒童所感受到的喜悅,將不只是因知識的獲得,他們將因親情的溫暖而對閱讀有不同的期待。

    貳、指導幼兒閱讀的好處
    一、    增加親子間的感情
    圖書帶給孩子許多快樂,若由父母念給他聽,他不僅學到許多豐富的語彙,更有被關愛、被重視的感覺,有助於孩子健全人格的發展,所以在親子共讀間,親子共享的不只是圖書而已,還有彼此的關愛和親情的交流,無形之中,親子關係越來越好,親子間的心靈溝通也能保持暢通無阻。

    二、    增加生活字彙理解力
    當寶寶說出第一個字、第一句話之前,他其實已經有能力聽懂許多詞彙、以及說話者背後的情緒和意圖。早期的讀書語言經驗,將成為他開始說話、嘗試表達的重要資料庫。許多專家指出,讓孩子多接觸書本,可以增加他的字彙量和語言使用能力。

    三、    奠定接受教育的基礎
    常唸書給孩子聽,可以奠定孩子日後接受教育的基礎。因為經由共讀而發展出溫暖的親子關係,會讓孩子樂於關懷別人,並且勇於接受和嘗試新事物。當孩子進入學校後,就能很快融入團體生活,與老師和小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而幼兒傾聽父母唸書的習慣,不僅激勵他擅用視覺和聽覺,仔細觀察他週遭事物,也能幫助孩子及早具備傾聽老師教導的能力。至於良好的人際關係和語言能力,能讓幼兒在團體中愉快學習,因此,父母常唸書給孩子聽,就是為孩子未來的教育奠定基礎。

    參、安排一個理想的閱讀環境
    一、書籍、雜誌、報紙可像家具一樣,滿佈家中,使幼兒垂手可得,讓他們有更多機會接觸圖書,使其感覺像是生活的一部分。
    二、提供矮櫃置放幼兒的圖書,並給予安靜、舒服的小空間。使孩子得以全神貫注、心無旁務的閱讀。
    三、提供充足的光線,不過份強烈也不反光,不直接射在眼睛上,這才是適於閱讀的燈光。
    四、提供閱讀學習的模範,父母本身若養成閱讀的習慣,孩子很自然就會模仿,逐漸養成閱讀的習慣。

    肆、關於課程
    家庭是幼兒生活的重心。在家庭裡幼兒能夠自然地遊戲、學習。所以家庭是最適合培養幼兒閱讀興趣的地方。那麼父母如何幫助幼兒喜歡親近書本,體會閱讀的樂趣呢?以下幾點提供給父母作為參考。

    一、    多讀繪本故事書給孩子聽
    大部分適合幼兒閱讀的繪本不很長,有些繪本一頁只有一兩個句子,甚至只有圖畫沒有文字,所以一天陪孩子閱讀四、五本繪本,並不會造成負擔。
    多讀繪本故事書給孩子聽,能增進幼兒往後編述故事的想像力。

    二、    重複讀孩子喜歡的故事書
    對大人而言,重複聽同樣的故事,看同樣的書一定覺得非常厭煩。但對於學齡前孩子來說,重複說同樣的故事,正逐漸幫助他學習將字詞組成文句,增強連貫語言的能力。

    三、    用手指逐字指著念
    念故事時,父母可以指著文字,逐字逐句慢慢念,幼兒眼光會隨著你的手指頭移動,看久了,他便會懂得幾個簡單的字。例如父母可以指著「子」字,詳加敘述,以後幼兒碰到兩三次,他就會記住這個「子」字了,當他說出「子」字正確的音時,立即給予讚美,讓他覺得認字非常有趣。

    四、    當孩子的聽眾
    學齡前的幼兒常常喜歡捧著繪本故事書來到你面前,邊看圖邊說故事給你聽。在聆聽的過程中,千萬不要急著糾正孩子講錯的地方,這樣會打斷他講故事的興致和運用思考能力的意願。如果孩子有講錯的地方,父母可再找時間,講相同的故事給他聽,孩子從你的講述中,會自己發現錯誤而自行糾正。但千萬不能強迫孩子講故事給你聽,強迫的結果往往會造成對閱讀的反感。


    五、    多帶幼兒接觸週遭環境
    多帶幼兒接觸週遭環境,且多利用不同場合的文字引起幼兒注意。例如一張海報、圖片都是閱讀的好材料。也可以常帶幼兒去圖書館借閱書籍,或逛書店買書或看書。

    肆、關於課程
    要讓孩子喜歡閱讀,必須先改變家庭的生活方式,父母喜歡閱讀,家中有讀書氣氛,那麼幼兒自然而然會喜愛閱讀。所以從小培養孩子主動閱讀的習慣,需要父母用心經營。讓我們成為帶領兒童進入閱讀天地的領航員,共同為下一代的書香社會努力吧!
    資料來源http://www.ece.moe.edu.tw/preschool/21th/p_topics/p_content.html#1








    *********************************************************************
    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力?
    前言:萬事起頭難,但是不能等 家長常問的閱讀問題是: 什麼時候開始讓孩子閱讀? 小孩就是坐不下來,沒有興趣閱讀,怎麼辦? 學校功課很多,找不到時間閱讀,怎麼辦? 我的答案通常是: 
    閱讀,出生就可以開始,張開眼睛就可以開始。 由你自己開始閱讀,有父母的示範,小孩就會跟著讀,不論有沒有興趣或時間。 家長聽完通常很客氣的說「謝謝」,但是多數表情顯示這說法「不實際」  閱讀是最實際的能力。它是所有學習的基礎,因為有閱讀能力的人,才有自己學習的能力。所謂的閱讀能力,意指自己能尋找所需的資料,判斷資料是否合乎期許,並透過閱讀來學習。在資訊快速成長的今日,可以很快掌握新訊息,轉化成知識的人,就掌握成功的契機。因此,國際間有見識的政府與領袖,莫不大力推動閱讀,更強調由「兒童」做起。  為什麼推動閱讀由兒童,甚至嬰幼兒做起?
    因為: 
    一. 閱讀習慣需要培養,愈早形成習慣愈穩固。 
    二. 閱讀能力需要慢慢學習而成,愈早接觸閱讀以及愈有機會接觸閱讀,能力就愈早形成。 
    三. 閱讀不只是為獲得知識,它也提供休閒、思考與內省的樂趣。愈早開始閱讀,愈能體會閱讀帶來的各種樂趣。  
    因此,若能從小養成閱讀習慣與能力,沒時間、沒興趣閱讀都不會是問題。重要的是,要從小養成閱讀習慣,父母的示範很重要,父母喜歡閱讀,花時間閱讀,孩子就跟著閱讀。  
    本書由「為什麼閱讀」、「閱讀要學的能力是什麼」開始介紹,希望爸爸媽媽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的來幫助孩子閱讀。接著,介紹一些閱讀方法、練習和觀察,依章節進階說明,由翻閱書、讀圖、讀字、理解到透過閱讀學習等。  建議使用本書時,有一本閱讀記錄簿,每週紀錄: 什麼時候讀(年月日幾點)、讀多久、讀什麼書、孩子有什麼反應(說了什麼)以及自己對這一本書的感想等等。過些時間,翻閱前面的紀錄,可以看到自己與孩子在閱讀上的共同成長,這對親子都是一種鼓勵。  
    孩子入學後,請繼續關心他的閱讀,常常與他討論他所讀的書及文章。更重要的是,花一點時間瞭解他所在學校及班級的閱讀政策,例如學校的圖書館豐不豐富?書的借閱方不方便?老師鼓不鼓勵課外閱讀?老師所給的作業(不是閱讀單)需不需透過大量閱讀以蒐集資料?學校所布置的這些閱讀環境會影響孩子的閱讀能力,父母不能掉以輕心。  
    我們不算是一個喜歡閱讀的社會,許多成人(包括父母和老師)從小沒有養成隨時閱讀的習慣,現在要來帶著孩子閱讀是有其困難度。或許找時間、找書起頭難,但一定要開始。至終,若你的家中有分享書的對話,例如: 「弟弟,這一本書的情節安排很吸引我,你要不要讀讀看?」 「太太,我不會寫詩,但這一本詩集可以表達我對你的感激。」 「媽媽,我今天讀到一本好書,我唸給你聽好不好?」 恭喜你,你的家已經進階到「閱讀型家庭」了。 我的信念是,閱讀是一技之長,書是一生的伴侶。從小培養孩子閱 讀的習慣,就是給孩子終生受用最好的禮物。







    *********************************************************************************
    培養愛看書的寶寶!
    採訪撰文/施娟娟
    諮詢/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講師 吳幸玲
    親子教育實踐家 汪培珽
    攝影/ 潘朵拉兒童專業攝影 02-87735501
    梳化/ 蔡琇惠 0930-552-329
    童裝服裝提供/歐歐咪妮
    模特兒/媽咪許美雅 爸比 李正傑 可愛寶寶 李名冠
    看書可以增長人的智慧,也能提升寶寶的智能喔!若能讓寶寶從小就喜歡看書,這對他來說可是個最棒的禮物呢!不過該如何為小寶寶選書?又有什麼方法可以培養他的閱讀習慣?
    PART I:選書篇
    依據寶寶的發展選書
    輔仁大學講師吳幸玲表示,爸媽配合寶寶的心智發展與能力來選擇書籍,也就是「適齡適性」,這樣對寶寶才會有幫助。
    以下是吳幸玲老師為爸媽們提供的寶寶各階段建議書籍類型!爸媽們可要看仔細囉!
    0-3個月─簡單的視覺卡
    此時的重點在刺激嬰兒的視覺能力,因此以閱讀圖像為主。因為新生兒眼裡看到的東西都是模糊的,也無法分辨不同色彩的差異,所以對比強烈的顏色較易引起他的興趣,例如黑白色就是最好的對比色。同時,選擇的圖案越大越好,且畫面簡單,不要過度複雜,例如簡單的視覺卡,讓寶寶能夠在近距離就能看到這些東西。
    4-6個月─可抓握的玩具書
    此時的嬰兒開始有用整隻手抓握東西的能力,同時喜歡以嘴巴探索抓握到的東西,因此,可抓握的塑膠書,或類似的玩具書都是不錯的選擇,一方面讓寶寶熟悉書本,培養他日後對閱讀的興趣,另一方面協助他探索各種物體的特性,包括軟、硬、方、圓等等,有助於他的觸覺發展。
    6-9個月─耐抓、咬,可清洗書本
    寶寶的視覺有進一步的發展,手部精動作發展得更好,能夠用手指去抓、翻、拍東西,所以他的活動力更強、更有破壞力,更有可能咬、抓、摔甚至撕掉紙張。這時可為他選擇耐抓、耐咬、可清洗的書,例如布書;或是考量到讓嬰兒自行翻閱的話,也可選擇他容易翻動的書籍,像是厚紙板書(board book,或稱硬頁書),而且這類書籍也不容易被破壞。
    12個月
    1歲左右的嬰兒會主動參與閱讀,此時可帶著他「指物命名」,也就是指著某個圖案告訴他那是什麼東西,幫助他發展語言與認知功能,而認識的事物應從他周圍的事物開始,例如奶瓶、杯子、各種食物等等,並且幫助他把物體與文字連結在一起。而後,爸媽們還可以進一步和他玩看圖說話的遊戲。
    整體來講,爸媽們必須依嬰兒的發展來選書,因此,可滿足嬰兒探索需求的感官操作玩具書,適合圖像閱讀的各類圖書,如塑膠書、布書及硬頁書;可供聆聽的有聲書、可以唸唱的兒歌等,都是適合一歲以內嬰兒的閱讀工具。
    PART II:唸書篇
    除了讓寶寶開始接觸書籍之外,爸媽還可以做的就是唸書給寶寶聽,因為這也是一種讓寶寶喜歡閱讀的方式,而親子共讀也能滿足寶寶對愛的需求,並增加親子感情喔!
    藉由唸書與寶寶互動
    爸媽們可能會認為,寶寶還小怎麼聽得懂故事呢?但事實上,所謂的唸故事書給寶寶聽,是大人與寶寶一起看著書本,讓寶寶看著書中的圖文,並由大人唸出書中的文字或是故事。所以唸故事也包含了看書這部分。親子教育實踐家汪培珽表示,她在小兒子一個半月大時,隨手拿起一本書唸給兒子聽,兒子當時雖然不會說話、動身體,但眼睛卻一直盯著書本上下左右地看!此外,她認為,唸故事書給嬰兒聽的重點並不在於他有沒有聽懂,而是藉由唸故事書與寶寶互動,同時讓寶寶從小就接觸到書本,再者,寶寶也很喜歡大人對他說話,既然如此,何不試著唸故事給他聽。
    餵奶、睡前都是好時機
    汪培珽表示,當寶寶開始對大人說的話有反應時,就可以開始說故事給他聽。她認為,寶寶喝奶時、睡覺前(包括午睡)、躺在床上無所事事時都是很好的唸故事時間。當然這些都只是建議的時間,但只要寶寶願意聆聽,爸媽隨時隨地都可以唸書給他聽。
    她認為唸故事書也應該同時讓寶寶看著書中的圖文,一起享受親子共讀的樂趣。如果爸媽是以奶瓶餵食寶寶,那麼可在餵奶的時候,一邊翻書給寶寶看,一邊唸故事。因此,唸給嬰兒聽的故事書最好是容易翻動的厚版書或是其他專門為嬰兒設計的書本。
    唸故事書也有撇步!
    在寶寶還小時,有些寶寶會將書本當成玩具來抓、丟,因此他可能一開始不想聽大人說故事,這也沒關係。可等到下次有機會時再唸,即便只是唸三、五分鐘都可以。寶寶不見得不喜歡聽故事,有可能是他還不習慣這樣的活動,等到寶寶習慣之後,就可以慢慢地延長唸故事的時間。慢慢地,寶寶就會喜歡聽你唸故事囉!
    王培珽表示,唸故事給愈小的寶寶時,在語調上一定要盡量生動、多變化,才能吸引他聽,而故事內容反而不是那麼重要,重點在於說話給寶寶聽。不過,等到他聽得懂大人說的話之後,就可以唸些較有故事性的書給他,而後再慢慢增加故事的豐富性,否則他可能會開始覺得無聊了呢!
    汪培珽也認為,無論是唸書給嬰兒或是兩、三歲以上的幼兒,唸故事書就像是一個親子間的遊戲,應該要輕鬆地進行,不必給孩子任何壓力,也不需要在他聽完故事後詢問故事中的內容。
    PART III:環境營造篇
    除了為寶貝選擇合適的書籍以及唸故事書給他聽之外,提供一個好的閱讀環境,讓他感覺閱讀是愉快的,也是培養他喜愛閱讀的關鍵!
    家中處處有書:
    汪培珽表示,她會在家中到處放書,包括嬰兒床邊、臥室、客廳沙發旁、餐桌旁等寶寶或是大人會停留的角落都看得到書,讓寶寶隨時隨地都能接觸到書,無形中也提高了他對看書的興趣!再者,大人們無論在哪裡,只要想唸書給寶寶聽,就隨時拿得到書,不會因為不方便走動而作罷!
    而在閱讀的過程中,吳幸玲老師也提供幾項建議,幫助爸媽們為寶寶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接納他的閱讀行為:
    對寶寶來說,主動產生玩書或是看書的動機以及好奇心非常重要,因此爸媽們千萬不要剝奪與打斷他探索的慾望。例如在寶寶咬書時強行將書本從他手裡或嘴裡拿開,但此舉很可能讓他感到不舒服,並把不愉快的心情與書本連結,最好的辦法是買耐咬的書本,並隨時保持書本的乾淨。
    看書時間不必求長:
    多讓寶寶接觸書本,但每一次接觸書本的時間不必過長,因為嬰兒的專注力很短,即便只翻個幾頁也已足夠。重點在於,頻繁地給予他閱讀上的刺激,甚至洗澡時也可讓他玩書。
    不要強迫他閱讀
    如果寶寶看書時出現不耐、不高興的表情,就不要逼他繼續玩、看書。以免他討厭接觸書本。
    選擇內容豐富且具吸引力的書:
    書本內容或外表的形式都應能吸引寶寶,在他還小時,將書本與玩具連結就是一種引發他興趣的方式,等到他大一點,色彩豐富、可操作的書(立體書)等各式專為嬰幼兒設計的書都是不錯的選擇。
    大人也看書:
    大人如果也喜歡閱讀,寶寶也會有樣學樣,不知不覺中培養出閱讀習慣。
    吳幸玲老師也提醒爸媽,嬰幼兒發展的理論是養育寶寶的根據與參考,但是每個寶寶都是獨立的個體,爸媽應了解寶寶的特質與發展,並適當地引導他,不要硬將所有理論套到寶寶身上。總之,無論是陪伴寶寶閱讀,或是唸故事書給寶寶聽,別忘了保持心情上的愉快並且放輕鬆,不要給寶寶過多壓力,這樣寶寶才會自然而然地愛上閱讀喔!


    (詳文請見嬰兒與母親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2_134.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