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7日 星期五

延遲滿足 孩子學會忍耐與珍惜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專題報導】 棉花糖就放在一群4歲大的孩子眼前,如果可以忍耐15分鐘不偷吃,將可獲得另外1顆棉花糖作獎賞。那麼,到底吃或不吃?這是史丹佛大學著名的心理實驗,說明「延遲滿足」理論。

實驗發現,無法克制衝動,馬上把棉花糖吃下肚的孩子,長大後課業差,人際關係也不佳;反之,忍耐15分鐘的孩子,課業表現和人際關係通常比較好。這個實驗結果被廣泛運用到各領域,專欄作家波薩達(Joachim de Posada)還寫一本暢銷書,推廣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長期以來,心理學家一直認為智商才是影響成功的決定因素,這個實驗顛覆這項假設,結果證實,就算是最聰明的孩子,沒有自制能力,後天情緒也會摧毀先天智商。

從醫學角度來看,人類情緒受到腦中多巴胺控制,一旦多巴胺分泌失調,情緒就會起伏不受控制。幸好,多巴胺分泌是可以訓練的。

台安醫院身心醫學暨精神科醫師許正典說,大腦有學習功能,透過後天教育,大腦也會記得如何控制情緒;國泰醫院精神科醫師何俊憲也說,人類與動物最大的不同,就是人類掌管理性的前額葉比較發達。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是一種「延遲滿足」理論。許正典說,任何事情沒有不勞而獲,延遲滿足就是讓孩子知道,成功也需要犧牲、付出。

邊際效用遞減,是最普通的經濟學道理,當孩子的願望得來全不費工夫,不僅養大孩子胃口,也讓他學不會珍惜。

棉花糖就在眼前,選擇不吃的孩子,展現自我要求、展望未來、克服欲望及珍惜所有的性格,這些性格正是成功的特質;忍人所不能忍,成功機率當然大增。

這個棉花糖實驗還有後續。波薩達在拉丁美洲如法炮製,發現有位小女孩把棉花糖中間全吃光,但外表卻完整保留,企圖蒙混,再獲得一顆棉花糖。波薩達說,這個聰明的小女孩未來很有機會成功,但她需要後天教養與監督。


全文網址: 延遲滿足 孩子學會忍耐與珍惜 - 成功親子術 - 親子寶貝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03972#ixzz21pXrr67h
Power By udn.com






******************************************************************************

有耐性的孩子成就較好?

【聯合報╱柯俊銘/公職臨床心理師】
不久前,帶領社區婦女讀書會,當日分享的書是「先別急著吃棉花糖」。文中提及1960年代,美國史丹佛大學心理學家曾進行一項實驗,題材新鮮,結果發人深省,引起大家熱烈討論。

在該實驗中,研究人員將數個4歲大的孩子單獨留在房間,一人給一塊棉花糖,告知可以馬上吃掉,或選擇等15分鐘,事後能再多得一塊糖果作為獎賞。

長期追蹤發現,那些當初能夠因延宕而滿足者,往後長大就學階段,不僅課業表現比較好,且較懂得如何與他人相處與調適生活壓力,而出社會工作時,事業往往也較發達。有鑑於此,要預測孩子未來的成就,耐性成了重要指標。

聽到這樣的說法,有些媽媽緊張了,原因不外乎是家中寶貝性子急,做事莽撞,遇到挫折容易放棄,一點小事便亂發脾氣,缺乏耐性的表現讓人擔心,甚至懷疑是否有情緒障礙等問題。

從事臨床服務多年,不乏有這類的小朋友被帶來諮商,但經觀察評估,大多是家長過慮。

孩子都有先天氣質,況且掌管衝動控制的大腦額葉發展尚未完全,難免會這樣。然而,隨著年紀增長,普遍能獲得改善,若再調整彼此的互動方式,孩子自然會穩重許多。

提供以下幾點建議:

1.不要孩子有求於您時,馬上就伸出援手。若非緊急事件,可藉口有事耽擱,請其稍後片刻,藉此讓其體會等待的感覺。

2.具體告知要等到何時,或大約要花多少時間。如可以跟他說:「等我把碗洗好」、「晚餐弄好就過去」等,或者設定鬧鐘,囑咐鈴響時才有空幫忙。

3.當孩子等待時,給予轉移注意的作業。若孩子在4歲以下,可請其數數、唱兒歌或玩玩具,若年紀更大,鼓勵自己找點事做。

4.斟酌提供獎勵,肯定等待的表現。例如,孩子願意配合等待,事後給予讚美或糖果、玩具、延長遊戲時間等回饋,強化繼續如此的動機。

5.陪伴從事需要耐心的事務。例如培育花草、製作蛋糕或釣魚等,由實際操作中,幫助孩子理解許多事要有成果需花費時間,無法馬上得到。

6.多唸故事給孩子聽。可選擇具連續性且有分章節的童書,每次只唸到一個段落,欲知結果,告知待下回分解,讓孩子對於後續的發展有所期待。

7.幫孩子擬定作息表。日常生活中,儘量規畫好其看電視、吃點心、外出遊玩等活動的時段,時間到方能進行下一個,幫助孩子學習等待。

8.適時灌輸輪流的觀念。例如可帶孩子到公園遊樂場和其他人一同玩溜滑梯、盪鞦韆、搖搖馬等,讓其知道什麼叫「輪流玩」,進而懂得分享。

更重要的是,家長平時要做好榜樣。若本身一有不順就抓狂,處事毛躁,無形中給孩子不良示範,長期下來也就有樣學樣。只要以身作則,加上隨時機會教育,相信就能養出孩子的好耐性。
【2011/09/14 聯合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有耐性的孩子 成就較好? | 健康天地 | 健康醫藥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6587977.shtml#ixzz1XufqknMA
Power By udn.com






********************************************************************************

如何正確拒絕寶寶的不合理要求
 
常有這樣的場面發生:人來人往的大商場裏,有小孩子賴在玩具櫃檯前哭鬧,一旁的父母在面子大失之下,不免心煩意亂地孩子一記巴掌;賓客滿堂的時候,孩子卻倒地撒潑,一屋子人尷尬之余,父母把孩子拖進了小房間,關起了禁閉”……
  其實,孩子的這些叛逆舉動往往是周圍環境影響下形成的:一方面,現時代物質資料大大豐富,不僅孩子,連大人都難以抑制被刺激起來的購物欲;另一方面,家長的溺愛也助長了孩子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氣勢,最後,只能變得一發而不可收拾。
  看來,為了培養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幫助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形成自己選擇的觀點和習慣,家長是時候收拾起威信狠心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了,具體到辦法上,有以下一些建議:
  不同年齡的孩子,不同的拒絕招式
  面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的教育方法,當然也有不同的拒絕招式。
  02歲 直截了當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語言功能還不完善,如果父母對他講比較複雜的道理的話,孩子可能會聽不明白。
  所以對這個階段的孩子應採取的拒絕方式是直截了當的體驗式。如直接對孩子說不可以或是對他搖頭。當孩子有危險舉動,例如去拿打火機玩的時候,父母就要馬上制止,甚至可以給寶寶一點小苦頭吃,如取消孩子下午的甜點心等。
  24歲 冷處理
  24歲的孩子正處於人生第一個反抗期。這個時期,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樣聽話,經常和大人鬧獨立,叛逆性十足。對這個時期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父母要採用適當方式加以引導,儘量避免採用強硬的處理手段。
  冷處理是對付這階段孩子不錯的辦法。當孩子大吵大鬧的時候,你可以不去理睬他,等事後雙方都冷靜下來了,再同他講道理。如果孩子是在公眾場合撒潑的話,父母可以先把孩子拖回去,再進行冷處理。這樣做對孩子的自尊心起到了保護作用。
  46歲講道理
  這個時期的孩子在心理特徵上處於一個過渡期,正從自我中心發展到認識周圍的環境事物。同時,孩子在語言上的智慧也有了相當的提高。
  父母這時就可以採取講道理的方式來同孩子溝通了。坦白而簡單地向孩子說明為什麼不能這麼做,這麼做會有什麼後果,來幫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注意別對孩子說謊或說得模棱兩可。
  冷處理的方式也同樣適用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在冷處理之後再曉之以理,最後別忘了給孩子一個愛的表達來撫慰他。
不同氣質的孩子,不同的拒絕招式
  孩子有不同的性格脾氣,爸爸媽媽也可以針對自己孩子獨特的氣質,摸索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拒絕方式。大致有以下的方法:
  容易興奮的寶寶:強制休息片刻法
  對過於興奮、聽不進勸的孩子,可以把孩子帶到另一個場所,讓他脫離使他興奮的環境,兩眼冷靜地看著他,強制他休息片刻。
  有好奇心的寶寶:轉移注意力法
  小孩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要善於把孩子的注意力從他堅持的事情上轉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地方。這樣,孩子很快會忘記剛才的要求和不愉快。
  膽小而又依賴的寶寶:輕柔的暗示法
  如果孩子不願意睡覺,纏著媽媽,你不妨問他:媽媽明天還要上班,你覺得媽媽累不累?”“你該怎麼做呢?”
  好勝心強的寶寶:激將法
  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勝心理,讓拒絕變成鼓勵。如:孩子不願打針,父母可以說:奧特曼連怪獸都不怕,一定也不怕打針。小明呢?”
之前,請先自我反省
  當你急急忙忙拒絕孩子的要求、對孩子說的時候,也請省視一下自己,看看自己——
  拒絕的標準是否一致
  父母對孩子的拒絕一定要前後一致。不能因為今天心情好,便縱容孩子一些;明天心情不好,便對孩子嚴格一些。這樣會讓孩子無所適從,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安全感。拒絕不是因為金錢缺乏、心情不好而採取的行動,它是一個讓孩子對周圍環境、對行為規則進行認識的教育機會。
  有沒有以身作則
  例如,帶著孩子出去用餐,父母自己高聲談笑,卻要求孩子安安靜靜地坐好,不要到處亂跑。試想,孩子會聽你的嗎?
  所訂的標準是否合理
  例如,當孩子提出是否可以不練鋼琴時,請先想一下你對孩子的要求是否已經超出他的承受範圍了。
  有沒有尊重孩子
  父母的尊重對孩子來說很重要,所以儘量不要當著許多人的面拒絕孩子。
拒絕孩子的六原則
  另外,對孩子說的時候,有以下幾個原則,供父母們參考:
  1. 做事之前先與孩子訂規矩
  約束來自於規矩。父母要瞭解孩子的一些行為習慣,訂立適合孩子年齡特點和性格特點的規矩。例如關於吃飯、看電視、玩玩 具、買東西等,要給孩子一定的要求。為了讓孩子自覺遵守,父母要與孩子一起制定各種規矩,這是尊重孩子的體現,也能使孩子更好地瞭解父母的想法,孩子做起 來就更主動,也更符合父母的要求。另外,制定的規矩應盡可能具體。例如,玩具要輕拿輕放,不亂扔,玩好後要自己收拾整理好,並放回原處。
  2. 引導孩子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當孩子在從事一種不好的行為時,除了給孩子語言的告誡外還要引導孩子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使孩子慢慢脫離不好的行 為,而用有意義的行為取而代之。例如,當孩子沉迷于電視的時候,不能用簡單的關電視或者埋怨孩子來解決。如果用手工(玩具)、出去玩球來吸引孩子效果要好 的多。也可以給孩子安排一些家務勞動,如洗洗碗、整理小房間、給種植的花澆澆水等,孩子會漸漸對家庭有些責任感,視野就不會僅僅局限在某一不好的行為上。
  3. 不要心疼孩子的哭鬧
  有的孩子不忍心看見孩子的哭鬧。只要孩子一哭鬧就無條件的滿足他的要求。如孩子到了商場鬧著要買價格昂貴的玩具。爸爸 說:不行,這玩具太貴了。於是孩子就大哭起來,爸爸立刻心軟了,對孩子說;“好好好,我們買吧。一場鬧劇立刻停止了,孩子的欲望得到了滿足。但是,孩子在眼淚中也明白了一個道 理:哭鬧是管用的。
4. 平靜地對孩子說
  當看到孩子身上存在著毛病時,不能把憤怒表現在臉上或語言及行動上。父母如果這樣做,也許正中孩子的下懷。有時孩 子會故意做出某些惱人的行為,目的就是要惹惱大人,以求得心理上的開心。因此,父母要冷靜地對待孩子的某些言行。當孩子無理取鬧時,父母要用平靜的口氣表 達你的心情以及你對孩子的要求。這樣,孩子會從你的語言態度中瞭解到,父母的態度是誠懇而堅定的,任何無理取鬧都是沒有用的。
  5. 告訴孩子拒絕的理由
  當孩子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或者出現一些不良行為時,就要拒絕孩子,並把拒絕的真正理由告訴孩子。有些父母喜歡編一 些謊言來騙孩子。例如,孩子想買玩具時,父母往往會說:太貴了,買不起。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一旦孩子知道了真相後,父母的話不但不起作用,還會給孩 子帶來不好的影響。建議父母不妨告訴孩子:玩具多了也沒什麼意思,這個玩具是沒有價值的,不值得買,我們不亂花錢。這樣會幫助孩子正確的消費觀念,並成長 為一個理智消費的人。
  6. 說了就要堅持到底
  對父母來說,最難的就是將態度堅持到底。你可以給孩子一些警告,也可以對他的哭鬧置之不理,還可以讓孩子在某個地方冷 靜十分鐘……至於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來對待孩子,這要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來選擇。對於性格比較活潑的孩子,可以強制性地把他帶到一個比較安靜的環境,讓他安 靜一會;如果孩子的好奇心比較強,就可以想辦法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帶新鮮的事物上去;如果孩子的好勝心比較強,就可以用激將的方法……總之,不管採取那種 方法,根本的原則就是一定要將態度堅持到底。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hlele3109/article?mid=48366&prev=48612&next=47961&l=f&fid=78







********************************************************************************

幼教老師慣用處罰故意忽視

「故意忽視」是一種滿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可避免家長由於無意中所給予的注意,而加重了孩子的印象,間接地助長了孩子的不良行為。「故意忽視」方式對於減少學前兒童任性的行為尤其有效。


  孩子無理取鬧時,若是加以責備或給予注意,反而可能在無意中獎勵了不良行為。假如孩子發脾氣時,你可採用故意忽視來糾正這種行為。此時,如果孩子是在安全的地方,那麼你可以離開直到他的脾氣發完為止,或者你轉過身,假裝做其他事情。當他的不良行為停止時,再給予他充分的關注。切記一定不要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妥協而給予任何形式的獎勵。

 
“故意忽視“的要點是:
(1)轉移對孩子的所有注意力;
(2)拒絕爭辯、責備或交談;
(3)將頭轉開並避免目光接觸;
(4)不要表現出生氣的樣子;

(5)假裝專注於其他事情或離開房間; 
(6)保證使孩子的不良行為得不到任何形式的獎勵; 

(7)當孩子的不良行為停止時,給予極大的關注。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9JqeSt.cERmoSKqGh4m1jFJM/article?mid=2049&prev=2050&next=2048&l=f&fid=53







******************************************************************************

寶寶耐心培養 給家長的10建議

導讀:家長老是抱怨自己的孩子沒耐性,做事總是虎頭蛇尾,半途而廢。一般寶寶到了3歲左右,能保持5—10分鐘左右的注意力,如果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太短,說明孩子缺乏耐性。那麼,家長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耐心呢?

寶寶缺乏耐性,結果會怎樣?

❤ 一般寶寶到了3歲左右,能保持5—10分鐘左右的注意力,如果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太短,說明孩子缺乏耐性。
 缺乏耐性的孩子情商和逆商相對較低,會出現三種傾向:暴力性、依賴性及散漫性。
暴力性:這是缺耐性的兒童的最大特徵。
 只要讓他做不願做的事,或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時,孩子就失控地尖叫、罵人或打小朋友等。
 這樣的孩子不容易融入新環境,人緣也差,還很少有幸福的感覺,他們也不懂得什麼叫“珍惜”。
依賴性:使孩子漸漸變得意志薄弱。
 孩子碰到稍微困難一點的問題,就不想動手動腦獨自解決,馬上向別人求助,這種依賴性會使孩子漸漸變得意志薄弱。
散漫性:孩子做事肯定沒有長性。
 沒有耐性的孩子做事肯定沒有長性,他們比較散漫、自控力弱、做事有始無終;玩玩具時,看看這個拿拿那個;參加鋼琴、美術、書法等學習班,沒有一個能堅持下去。

寶寶耐心培養給家長的10建議

 為了培養孩子獨立做事的意志和耐性,爸媽應掌握如下的招數。
1.給孩子“等”的概念:學會等待,是耐心培養的重要方式之一。
 當孩子迫不急待地想得到某樣東西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你可以得到,但需要等一會兒。” 1歲左右的寶寶還不太明白“等一下”的含義,他可能指著門含混地說:“去外面”。
 這時你可以說:“等媽媽把你的奶瓶洗乾淨、裝上水,我們就下樓。”或者:“等你把這小碗蛋羹吃完,咱們就去找小朋友。”
 對寶寶,媽媽有必要把抽象的“等”化成具體的事情,讓他看到:實現自己的合理要求需要一點時間。
2.延遲滿足從易到難:有求必應無疑帶給孩子一種錯覺:我要幹什麼就得馬上乾什麼。
 有的父母眼裡,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就是有求必應,而且越快越好。
 慾望的溝壑因此越來越深、目標頻繁地轉移,很快令父母應接不暇。但要是有一天來個“急剎車”,說“不行”,必然引來一場哭鬧並以父母的妥協告終。
3.讓孩子嚐到“甜頭”:成就感是孩子在興趣學習中得以堅持下去的關鍵因素之一。
 如果學圍棋的孩子總是輸棋,積極性就會被挫傷,但是,假如讓他有輸有贏,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因此,父母最初和孩子下棋,索性先讓他幾步,等他棋藝提高後再公平競爭。
 另外,每走一步,不催孩子,啟發或給些積極的暗示,使之獲得茅塞頓開的快樂,這點“甜頭”一定要讓他品嚐到。慢慢地,孩子不僅喜歡下棋,也能平和地對待失敗了。
4.夥伴激勵:和小伙伴共同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媽媽們不妨聯合起來給孩子報興趣班,比如兩個孩子一起學畫畫、下棋或跳舞。因為有固定的“伴兒”,孩子很容易把上課看成是歡聚的時刻,心向神往。
5.親子同學:爸爸或媽媽最好和他一起聽課。
 學齡前的孩子,對老師的話領悟不到位,爸爸或媽媽最好和他一起聽課,記下要點,回家後扮演老師的“助教”,每天“陪練”,有了父母的參與,孩子更容易持續下去。
6.給孩子設置點障礙:家長應該有意識地給孩子設置點障礙,為孩子提供一些克服困難的機會。
 因為耐心是堅強意志磨煉出來的,越是在困難的環境中,越能鍛煉孩子的耐心。要鼓勵他做事不能半途而廢,做好一件事要經過努力,才能完成。孩子經過努力完成一件事時,應當及時給予表揚,強化做事有始有終的良好習慣。
7.彰顯成績:清楚地幫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學習的願望也更強了。
 學畫的孩子如果能經常看到自己的“畫展”是一件令他們驕傲的事,而驕傲也會衍變成動力。
 因此,媽媽最好在家裡闢出一面白牆,專門展示孩子的作品,並定期更換,而將其新作與老作品比較,則能更清楚地幫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學習的願望也更強了。
 如果孩子學音樂,這個方法也很靈驗——將他們所彈或拉的曲子錄下來,一家人共同欣賞,隔一兩個星期再把這首曲子重錄一次,讓孩子明白只要繼續努力,下次會更好。
8.用自己的興趣感染孩子:興趣培養不僅僅是孩子自己的事,父母的身教更具有精神上的鼓舞作用。
 如果孩子能在耳濡目染中延續了父母的愛好,興趣學習就容易轉化成孩子自覺的行為。
9.適度壓力很必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水平,制定階段性學習目標。
 學習的過程可能有些枯燥,但這恰恰為孩子提供了“壓力訓練”,有機會認識到“努力”的價值,感受到榮譽、驕傲和成長,這是必要的挫折教育。而懂得什麼叫執著堅持也是興趣學習的一個重要目的,是他們必備的素質。
10.功夫在詩外:如果父母能把孩子的才藝學習當做自己的愛好,孩子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濃。
 將周末的休閒活動與孩子的興趣學習巧妙結合起來,比如一起聽音樂會或在家裡欣賞名家們的演奏光盤;看歌舞表演、看畫展、或觀摩體育賽事,既是放鬆、也是培養孩子興趣的重要環節。
文章來源:育兒網、搜搜問問、搖籃網、育兒寶庫
媽媽育兒百科 整理
媽媽育兒百科發表。請正確引用網址:(複製必究)
資料來源http://mombaby.tw/article2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