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自《教孩子最重要的事:每天5分鐘 養成自動自發一生受用的好習慣》,作者今村曉/譯者伊之文,三采文化出版】
不同的孩子,集中精神的「標準規範」也不一樣
要讓孩子集中精神時,有件事情必須注意:不同的孩子,集中精神的「標準規範」也不一樣。對於四處走來走去的孩子、姿勢懶散的孩子,以及和旁人聊個不停的孩子而言,讓他們集中精神的「標準規範」,分別是好好坐在椅子上、挺直腰桿坐好,以及不要和任何人講話。
來學園上課的K,讓他專心的「標準規範」是「不要去廁所」。只要一開始上課,K馬上會說肚子痛要去廁所而離席,這一離開,二十分鐘內不會回來。這樣的狀況在課堂上多達兩、三次。
也就是說,廁所對K而言是一種逃避的地方,說肚子痛只不過是藉口而已。當他碰到討厭的事,或是對讀書感到厭煩,就會逃進廁所。寫到這裡,真的會讓人對他留下特殊印象,但除了K之外,還有不少孩子也會這樣做。不用說,這種孩子的成績當然不會進步了。
於是,我決定指導K「不要去廁所」。我先對他說:「每三十分鐘就去一次廁所,這樣不是無法專心唸書嗎?」又問:「這樣一來,集中精神是指什麼樣的型態?」他回答:「不要去廁所。」我要他和我約定,把「不要去廁所」作為今天的目標。當然了,他不可能一約好就馬上遵守,剛開始時,他照樣在上課時間去了好幾次廁所。
不過最重要的是,一天結束時要為他確認目標的達成進度,像是「今天去了三次」或「今天只去了一次」等等,以激起孩子的幹勁。有一天,K終於一次也沒有離席,乖乖聽完了課。
或許會有人覺得:「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嗎?」但對K而言卻是一大壯舉。對於他達成目標這件事,我們也大大稱讚他做得很好,而這將會促使K再度成長。
若把「達成目標」視為天經地義,不僅是K,換做其他孩子也絕對不會成長。
當K達成「不去廁所」這個目標後,我對他說:「把再也不去廁所這件事視為理所當然,這一次朝下個階段邁進吧!」聽我這麼說,K連眼神都變了。過去很少受到稱讚的他,獲得了老師的高度評價。還有,或許可以說,由於我要他挑戰更高的目標,他的內心會逐漸萌生幹勁也是理所當然的。現在,K不但不會逃往廁所,還能全心全意聽課。總而言之,一旦學會讓自己專注的「標準規範」,之後就好辦了。
唸書不專心的孩子不曉得「集中精神」是怎麼回事,即使罵他們「認真一點!靜下心來做事」,也完全不會奏效。與其這樣,更重要的是具體明示讓孩子專注的「標準規範」,換句話說,就是讓孩子對「成功的標準規範」有個概念。當孩子理解「這樣做就會受到稱讚」,自然就會接受「標準規範」了。
來學園上課的K,讓他專心的「標準規範」是「不要去廁所」。只要一開始上課,K馬上會說肚子痛要去廁所而離席,這一離開,二十分鐘內不會回來。這樣的狀況在課堂上多達兩、三次。
也就是說,廁所對K而言是一種逃避的地方,說肚子痛只不過是藉口而已。當他碰到討厭的事,或是對讀書感到厭煩,就會逃進廁所。寫到這裡,真的會讓人對他留下特殊印象,但除了K之外,還有不少孩子也會這樣做。不用說,這種孩子的成績當然不會進步了。
於是,我決定指導K「不要去廁所」。我先對他說:「每三十分鐘就去一次廁所,這樣不是無法專心唸書嗎?」又問:「這樣一來,集中精神是指什麼樣的型態?」他回答:「不要去廁所。」我要他和我約定,把「不要去廁所」作為今天的目標。當然了,他不可能一約好就馬上遵守,剛開始時,他照樣在上課時間去了好幾次廁所。
不過最重要的是,一天結束時要為他確認目標的達成進度,像是「今天去了三次」或「今天只去了一次」等等,以激起孩子的幹勁。有一天,K終於一次也沒有離席,乖乖聽完了課。
|
若把「達成目標」視為天經地義,不僅是K,換做其他孩子也絕對不會成長。
當K達成「不去廁所」這個目標後,我對他說:「把再也不去廁所這件事視為理所當然,這一次朝下個階段邁進吧!」聽我這麼說,K連眼神都變了。過去很少受到稱讚的他,獲得了老師的高度評價。還有,或許可以說,由於我要他挑戰更高的目標,他的內心會逐漸萌生幹勁也是理所當然的。現在,K不但不會逃往廁所,還能全心全意聽課。總而言之,一旦學會讓自己專注的「標準規範」,之後就好辦了。
唸書不專心的孩子不曉得「集中精神」是怎麼回事,即使罵他們「認真一點!靜下心來做事」,也完全不會奏效。與其這樣,更重要的是具體明示讓孩子專注的「標準規範」,換句話說,就是讓孩子對「成功的標準規範」有個概念。當孩子理解「這樣做就會受到稱讚」,自然就會接受「標準規範」了。
全文網址: 三件重要事情 養成孩子自立的心 - 成功親子術 - 親子寶貝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03572#ixzz2PJLHAQu2
Power By udn.com
*******************************************************************************
無條件的相信、肯定 教出天生好孩子
【內容摘自《現在最幸福--少年阿嬤的生命禮物》,作者曹宇&夏瑞紅,時報出版】
在我未學真理以前,對兒女說話都是用命令式的,而且幾乎每句話前面都有一句「快點、快點」,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對不起孩子,太不應該了! 直到被捕時仍毫無悔意。當時我想,可真僥倖啊,我的孩子沒殺我。
多年前我旅行日本,在東京讀到一則新聞,是一名學生用鐵鎚殺死親手扶養他長大的祖母。警察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說,從小祖母就天天催他快快快,他非常痛恨那種感覺,大約兩三年前就想殺死討厭的祖母了,那天祖母又催他快點這樣那樣,他煩到一時抓狂,
除心急催促外,打罵也可以說是華人教育的「主流」,然而這些負面言行都會傷害孩子。
有個孩子從小被打罵,媽媽還說他長大肯定沒出息,頂多不過是作賊的材料。他十九歲那年有一天,突然心生一念:「既然媽媽說我是作賊的料,我何不試一次看看?」他真的到店裡偷了一樣東西,而且輕鬆到手,一點也沒露出破綻,這讓他信心大增,決定再偷第二次。只是,第二次就被抓了。警察說以他的家世背景,實在不可能淪為小偷,但他竟略帶得意地表示:「媽媽說我都不聽話,其實我都聽了,長大就作賊給她看!」
有個爸爸自己沒讀什麼書,但一心寄望孩子受高等教育,從小對孩子的功課非常嚴格,還常把一句話掛在嘴邊:「我小時候窮沒讀書,現在給你好環境,只要你用功讀書,如果你不知上進,那就白費爸爸的苦心,將來也沒前途。」那孩子在高中前,功課算不錯,但到高二,整個人都走樣了,時常逃學又觸犯校規,最後慘遭退學。爸爸震驚絕望,六神無主,孩子還說得很酷:「那種學校不唸也罷!」
爸爸向生長之家求援,經講師們諄諄開導,他悔悟自己過去從不曾認定並讚美孩子本身的優點,只想按自己的意思捏塑孩子,不禁懺悔流淚。這時正好孩子進門,爸爸脫口跟孩子道歉:「對不起,都是爸爸不好,不知道尊重你,爸爸錯了!」孩子一聽愣住了,等回過神,便忍不住哭起來。那之後,兒子的行為慢慢回復正軌,父子間的溝通也更親密。
一般都以為學習成績不好、行為偏差的孩子,多半是父母不注重教育,其實未必。有些父母非常認真,恨不得二十四小時緊迫盯人,只是,結果卻適得其反,還毀了親子關係。這些父母的共通性,可說是和孩子不調和,也沒有真心對孩子抱持光明希望與祝福。
相反的,許多傑出孩子的父母常說:「是他自己努力,我也沒做什麼。」沒做什麼是因為對孩子有信心,相信孩子能自己負起責任。光自覺是個讓父母能放心、放手的孩子,孩子就已經收到無比的勇氣和祝福。
生長之家生命的教育簡單來說就是幫助孩子開發生命實相。以無條件的相信、支持,不斷的肯定、讚美,教出天生的好孩子。
全文網址: 無條件的相信、肯定 教出天生好孩子 - 成功親子術 - 親子寶貝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95985#ixzz21pcu8zz0
Power By udn.com
********************************************************************************
小孩子的話
前天兒子跟我說,學校放高爾的<不願面對的真相>,所以他又看了一次。(他已經在家看過了,他看電影比做作業認真一百倍。)
「電影裡說,有個美國官員居然把科學家們測量到的、對美國環保形象不利的數據全部篡改,怎麼有人敢做這種事啊!」他邊對鏡梳頭邊說。
「你說『這種事』指的是什麼?」媽媽我於是隨便搭腔。
兒子一字字仔細地回答:「嚴重的違背良心,而且剝奪人類知道事實的權利。」聽兒子這樣說,我精神來了,便跟著他走到廚房又走到房間,纏著追問:「如果你是他,而那是總統或你的長官授意的,你不聽從,馬上會被調職或開除,高薪和人人羨慕的職位都沒了,你敢不服嗎?」
「我敢!」「喔?你對自己的良心那麼有信心?」
「不不不,我這個人是很自私的,而且也常做一些小沒良心的事,只是我會算,如果從長遠一點、大一點來看,不服的利益應該更大。」哈!對對對,你這小子常對你媽「沒良心」!我心裡這麼笑,但為了不打斷他的談興,忍住沒說出口,只問他是什麼「利益」?
他說:「大家知道真相後,會很尊敬我,而且可能給我更高的職務、更好的薪水。」嗯,雖然關於「真正的利益」還有得往下討論,但兒子能跳到不同的局面思考,媽媽當場表示讚許。兒子笑一笑,眼角有點得意,揹起書包就上學去了。
隔天我想起來又問他:「整個來說,你對<不願面對的真相>這部電影有什麼看法?」
「一半一半。高爾能跟人分享一個重要的問題和他的研究心得,我覺得很不錯;但是,我覺得也可以說他是一個很有遠見的生意人吧!」
「生意人?你這感受是從哪來的?」媽媽有點吃驚。
「因為未來環保會一直很熱門啊,而且他是這部電影的主角,刻意塑造自己很有理想的形象,他滿會說話的,常會用一些詞句煽動觀眾熱烈拍手。」
「嗯,所以你是說你不大肯定他這個人囉?」
「也不是,只是不像大家那麼崇敬他吧!畢竟他做的不是壞事,能喚醒世人環保意識也很好啊!」
「對啊,古時也有人的想法跟你一樣,古人是這麼說:『論人之非,當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取人之善,當據其迹,不必深究其心。』」我告訴兒子,我想起的這麼一句好話。
然後,我們又談到政府準備請他來台演講的新聞,有人還發起百姓樂捐,以支付此行龐大的經費。兒子對此則甚不以為然,他認為真心愛地球、要搶救地球的人,即使不要錢、急忙到處宣傳,都怕來不及。
我好喜歡這樣跟小孩說話啊!他們常常敎大人許多事。記得兒子小學時,有家麵包連鎖店的老闆大發VIP卡,然後捲款潛逃,全面惡性倒閉,我們也平白損失了一千多塊。聽到爸媽在談那一大串加盟店、員工和材料供應商真悽慘的時候,兒子竟提出一個主張:「他們的麵包真的不錯吃啊,而且客人那麼多,關店就什麼都沒了,他們何不聯合起來繼續開店?顧客都知道他們也是受害者,說不定更支持他們。」雖然現實沒這麼簡單,但兒子能那樣看事情,我覺得挺感動的。
他更小的時候,約莫才四、五歲吧,有一次我們去逛街,他指著櫥窗裡的一雙鞋說:「跟媽媽的鞋好像!」我一看,眼睛瞪大了,認真跟他求證他指的是我的哪雙鞋?確認無誤後,我心裡感到一陣震撼。因為那兩雙鞋的顏色形狀都不一樣,但真的很像,像的是材質和設計風格,那麼小的孩子其實就對形象以外的東西有所覺察。
大人真的應該傾聽小孩子的話,這並不是為了表達大人的慈愛,而是,小孩子憑著無染的直覺觀照,有時遠比大人更能洞察世事。
本文內容取自教出孩子的好成績(CU0009)──讓孩子變成第一名的學習秘訣
作者:見尾三保子 時報文化出版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6iCm4TORExSCE__7u24-/article?mid=489&prev=510&next=486&l=f&fid=10
*******************************************************************************
「電影裡說,有個美國官員居然把科學家們測量到的、對美國環保形象不利的數據全部篡改,怎麼有人敢做這種事啊!」他邊對鏡梳頭邊說。
「你說『這種事』指的是什麼?」媽媽我於是隨便搭腔。
兒子一字字仔細地回答:「嚴重的違背良心,而且剝奪人類知道事實的權利。」聽兒子這樣說,我精神來了,便跟著他走到廚房又走到房間,纏著追問:「如果你是他,而那是總統或你的長官授意的,你不聽從,馬上會被調職或開除,高薪和人人羨慕的職位都沒了,你敢不服嗎?」
「我敢!」「喔?你對自己的良心那麼有信心?」
「不不不,我這個人是很自私的,而且也常做一些小沒良心的事,只是我會算,如果從長遠一點、大一點來看,不服的利益應該更大。」哈!對對對,你這小子常對你媽「沒良心」!我心裡這麼笑,但為了不打斷他的談興,忍住沒說出口,只問他是什麼「利益」?
他說:「大家知道真相後,會很尊敬我,而且可能給我更高的職務、更好的薪水。」嗯,雖然關於「真正的利益」還有得往下討論,但兒子能跳到不同的局面思考,媽媽當場表示讚許。兒子笑一笑,眼角有點得意,揹起書包就上學去了。
隔天我想起來又問他:「整個來說,你對<不願面對的真相>這部電影有什麼看法?」
「一半一半。高爾能跟人分享一個重要的問題和他的研究心得,我覺得很不錯;但是,我覺得也可以說他是一個很有遠見的生意人吧!」
「生意人?你這感受是從哪來的?」媽媽有點吃驚。
「因為未來環保會一直很熱門啊,而且他是這部電影的主角,刻意塑造自己很有理想的形象,他滿會說話的,常會用一些詞句煽動觀眾熱烈拍手。」
「嗯,所以你是說你不大肯定他這個人囉?」
「也不是,只是不像大家那麼崇敬他吧!畢竟他做的不是壞事,能喚醒世人環保意識也很好啊!」
「對啊,古時也有人的想法跟你一樣,古人是這麼說:『論人之非,當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取人之善,當據其迹,不必深究其心。』」我告訴兒子,我想起的這麼一句好話。
然後,我們又談到政府準備請他來台演講的新聞,有人還發起百姓樂捐,以支付此行龐大的經費。兒子對此則甚不以為然,他認為真心愛地球、要搶救地球的人,即使不要錢、急忙到處宣傳,都怕來不及。
我好喜歡這樣跟小孩說話啊!他們常常敎大人許多事。記得兒子小學時,有家麵包連鎖店的老闆大發VIP卡,然後捲款潛逃,全面惡性倒閉,我們也平白損失了一千多塊。聽到爸媽在談那一大串加盟店、員工和材料供應商真悽慘的時候,兒子竟提出一個主張:「他們的麵包真的不錯吃啊,而且客人那麼多,關店就什麼都沒了,他們何不聯合起來繼續開店?顧客都知道他們也是受害者,說不定更支持他們。」雖然現實沒這麼簡單,但兒子能那樣看事情,我覺得挺感動的。
他更小的時候,約莫才四、五歲吧,有一次我們去逛街,他指著櫥窗裡的一雙鞋說:「跟媽媽的鞋好像!」我一看,眼睛瞪大了,認真跟他求證他指的是我的哪雙鞋?確認無誤後,我心裡感到一陣震撼。因為那兩雙鞋的顏色形狀都不一樣,但真的很像,像的是材質和設計風格,那麼小的孩子其實就對形象以外的東西有所覺察。
大人真的應該傾聽小孩子的話,這並不是為了表達大人的慈愛,而是,小孩子憑著無染的直覺觀照,有時遠比大人更能洞察世事。
本文內容取自教出孩子的好成績(CU0009)──讓孩子變成第一名的學習秘訣
作者:見尾三保子 時報文化出版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6iCm4TORExSCE__7u24-/article?mid=489&prev=510&next=486&l=f&fid=10
*******************************************************************************
自信讓孩子成為EQ高手!
在EQ的早期培養過程中,家庭起著重要的作用。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以培養。
在EQ的早期培養過程中,家庭起著重要的作用。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以培養。
自知。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正確認識和表達自己的情緒。父母可以每天抽點時間跟孩子交談,引導孩子坦白地說出自己的喜怒哀樂,清楚地瞭解自己的不同感受。
自信。父母多多賞識孩子。當孩子表現良好或者有點滴進步時,父母應及時給予適度的讚美,鼓勵孩子。
自尊。如果孩子有一些令父母不滿的行為或表現,父母也不宜對他做出無情的指責,而應該耐心地引導,讓他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護。許多父母無意間在親戚朋友面前責駡甚至體罰孩子,會令孩子盡失自尊,也容易使孩子產生自卑心理。
自控。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但如果總是處於一種狂躁不安的狀態,則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學習成長。父母可以通過規律性的親子閱讀、書法練習、遊戲等活動,培養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此外,還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引導孩子放棄自己的不合理要求。
自理。在做事情的過程中,孩子能夠經常獲得成就感,感受到成長帶來的快樂,並從成功的獨立行動中會產生一種發自內心的自信。因此,父母應讓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自我負責。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任和承擔後果,是父母們在培養孩子高EQ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環。勇於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是孩子理性、成熟的表現。孩子做錯了事,父母不必大聲斥責,大傷他的自尊,也不要幫他推卸責任,而應該跟他分析錯誤,指出改正的地方,以免他重蹈覆轍。
自我賞識。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潛能和天分,如運動、語言、音樂等,父母要注意觀察並指導孩子欣賞自己的長處和成功,使他肯定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進而自我激勵,向更高的目標邁進。但是切忌給孩子太大的壓力,以免對孩子造成傷害。
自我圈子。指的是孩子的人際關係,可分為親子關係、幼稚園的師生關係以及同伴之間的關係。無論哪一種人際關係沒有處理好,都會或多或少地對孩子的人格產生影響。所以,父母要注意與孩子間的親子感情,同時也要關心孩子在幼稚園或在同伴面前的表現,教給孩子基本的禮貌等人際規則,讓孩子學會關心和愛護他人。
在生活中,父母應該儘量以一種樂觀、積極、穩定的情緒出現在孩子面前,努力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通過言傳身教,教會孩子控制和調節情感。無論遇到什麼打擊和不幸,父母首先應學會控制自我情感,始終以樂觀的情緒和飽滿的熱情面對孩子、面對生活,以自身的榜樣作用影響孩子,決不能把孩子當成發洩不良情緒的對象。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etma-lady/article?mid=2983&next=2982&l=f&fid=26
*******************************************************************************
他們明白,任何人都別想推卸責任,讓別人替他們預先規⋯⋯劃或收拾殘局。要讓他們在失敗中學習,不要什麼都幫孩子做。可以幫助孩子分析失敗的過程,幫助他們更好地自省,可以告訴他你會怎麼做,以提高孩子的判斷力。
*******************************************************************************
五要!培養自主獨立的孩子
要教孩子“自己想辦法”。從小讓孩子自己去解決自己的事務。要讓
要把選擇權留給孩子,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他從自己的錯誤中學到的東西將比從你的正確指導中學到的多得多。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多指導,少批評。
臺灣作家劉墉說:“以前我也對兒子的事安排得面面俱到,但後來我發現這其實培養了他做事不負責任的習慣。而且父母的過度包辦,也讓孩子變得沒有禮貌、不懂得珍惜。”不要事事指使孩子,最好從正面與孩子溝通——例如:應當說“你的責任是把自己的房間整理乾淨”,而不是“你的房間又亂七八糟了”。當孩子沒做到時,讓他自己認識到自己負責的重要性。
要培養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什麼都教他們。讓他自己去試,失敗也沒關係。
要信任孩子。信任比懲罰更能夠激起責任心。在微軟亞洲研究院中,童欣以凡事負責而聞名。他小時候在學校犯錯後,他的媽媽甚至沒有一句責備的話。“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她的媽媽會看著兒子驚恐的眼睛,語氣溫和地說:“你過去是一個好孩子,以後還會是一個好孩子。”童欣後來回憶說:“那個晚上,媽媽給了我最好的禮物,讓我一輩子都受用不盡。”
五個不要--培養自主獨立的孩子!~*
不要用太多規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讓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歡做的事,讓他們有一片發揮的天地。如果你有顧慮,可以用“共同決定”的方法引導他。應該把每一個“否定”變成“機會”,把自主權從你身上轉移到孩子身上。
不要懲罰失敗。可以懲罰懶惰、依賴、逃避、不負責任等不良行為,但是不要懲罰失敗。失敗是幫助人進步的必要的學習過程,懲罰失敗可能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和創造力。要鼓勵孩子在失敗中成長,在失敗中堅強起來。
不要說教。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說教,他可能會失去判斷力;如果孩子不相信說教,他可能會叛逆,或不信任你。
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辦代替,應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事情。這除了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以外,也可以增加他們的責任感和自信。
不要過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務,剝奪孩子自己的選擇權。不要想當然地認為自己為孩子安排的路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選擇。不要什麼事情都說“不”,應該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機會。
批評孩子的技巧!~*
當孩子犯有過錯時,不少父母往往一味責備孩子,甚至打孩子,一點不講批評技巧,結果往往事與願違。那麼,父母批評孩子時,應注意掌握哪些技巧呢?不妨試試一下5點技巧,看看是否能奏效?
低聲:父母應以低於平常說話的聲音批評孩子,“低而有力”的聲音,會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傾聽你說的話,這種低聲的“冷處理”,往往比大聲訓斥的效果要好。
沉默:孩子一旦做錯了事,總擔心父母會責備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對批評和自己所犯過錯也就不以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會緊張,會感到“不自在”,進而反省自己的錯誤。
暗示:孩子犯有過失,如果父母能心平氣和地啟發孩子,不直接批評他的過失,孩子會很快明白父母的用意,願意接受父母的批評和教育,而且這樣做也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
換個立場:當孩子惹了麻煩遭到父母的責駡時,往往會把責任推到他人身上,以逃避父母的責駡。此時最有效的方法,是當孩子強辯是別人的過錯、跟自己沒關係時,就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個人,你會怎麼解釋”,這就會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別人,該說些什麼?這會使大部分孩子發現自己也有過錯,並會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責任嫁禍他人的錯誤。
適時適度:幼兒的時間觀念比較差,昨天發生的事,仿佛已經過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剛犯的錯誤轉眼就忘了。因此,父母批評孩子要趁熱打鐵,不能拖拉,否則就起不到應有的教育作用。
父母過高的期望,帶來的是孩子的無望;
父母過多的干涉,帶來的是孩子的無奈;
父母過度的保護,帶來的是孩子的無能;
父母過分的關心,帶來的是孩子的無情;
父母過多的指責,帶來的是孩子的無措。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etma-lady/article?mid=2232&prev=2259&next=2231&l=f&fid=26
******************************************************************************
讓孩子透過身體來學習
資料來源http://blog.roodo.com/peggyedu/archives/7964441.html
**************************************************************
******************************************************************************
******************************************************************************
讓孩子透過身體來學習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
林佩蓉 副教授
林佩蓉 副教授
我是幼教專業工作者,也是一位平凡的母親。對兒女,除了專業領域的了解與思考,我跟所有的媽媽們一樣,對孩子有著許多的期望與考量。
在孩子的成長與教育上,基本上我秉持的原則是:只要無害,不影響人及環境,他們喜歡的,我都鼓勵嘗試,並且尊重。而身為教育工作者,更有一份"理念":希望孩子能成為有感覺的人,能夠「欣賞藝術」、「感受人文」、「用肢體表達感覺」。
現代的孩子們,置身於媒體充斥的世界,從媒體所接收到的資訊,往往多過於他們經由身體親自體驗與感受而來的。其實身體、知覺,是孩子接觸這個世界的最原始、最自然的工具,也是感受與學習最佳的途徑。孩子經由身體所經驗到的深刻感受,將永遠烙印在他心上,幫助孩子勾勒出自己的模樣、建構出對這個世界的想法。
我喜歡和孩子一同走到大自然裡,讓花草、微風....喚醒我們的視覺、聽覺、味覺、觸覺....,鼓勵孩子用身體描摹白雲,表現花開.....。偶然看到雲門舞蹈教室的招生廣告,我帶著強烈好奇,和女兒與兒子去一窥究竟,他們經由多次觀察、試跳,自己決定報名參加創意律動的課程。因此讓我有機會看見孩子的一些轉變--他們不斷地學習如何藉由身體探索自我與表達情感,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不僅建立了他們對自己身體的覺察,也建立了對自己身體的自信及對別人身體的尊重。
身體是最貼近自己的學習工具與途徑,身體的學習,細膩、真實而緩慢,但是身體的記憶,卻是長長久久的。現在我更加確信:如果孩子願意多多透過身體學習,一定可以幫助他從中體驗到身體與生命的奧祕!
PS. 雲門30週年的演出時,我曾帶孩子到國家劇院欣賞「薪傳」和「行草貳」,看完演出後幾天,彤跟我分享一篇她寫的觀後感,讓我十分驚訝,才小學四年級的她,對於舞蹈與身體,竟有著那麼深刻的感受及屬於自己的欣賞角度。以下是她的觀後感全文:http://blog.roodo.com/peggyedu/archives/7964401.html
**************************************************************
文/Bubu 大四的女兒從賓大回來過寒假。有一天,我廚房的夥伴有事休假,女兒就受我請託,來當臨時的「大廚師」。雖然在她十八歲之前,我常常與她在家裡的廚房工作,但她去美東讀書以後,我們很少有機會一起下廚。
那天,我們母女從早上九點進廚房,一起工作到晚餐結束。在準備的過程中,我跟她分享許多心得。比如,萬一不小心拿起過燙的物品時,無論如何都要忍得住燙,並儘快把它放在安全的地方,千萬不要因為驚慌而立刻鬆手;當東西掉落時,可能因為四處噴濺的湯汁而造成更大的傷害。有些叮嚀,或許在我陪伴她的十八年間,她已經陸續聽過了,但是當她在母親工作的現場重聽教誨時,想必有不同的感觸;因為我看到她連續寫了幾篇心得,貼在自己的部落格中。
那天,我們在快節奏的工作中配合得非常愉快。因為供餐必須非常專注,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是完全沉浸在無聲的配合裡。下班前,我忍不住對她說:「從你的身上,媽媽真的可以確認,能幹是可以轉移的經驗。」我指的是,她已經很久不曾在這種場所工作,但只要稍作解說與適應,就做得非常好。我相信這與她在其他工作中的表現是很接近的。
整合能力、調適環境的經驗,在不同的工作中都可以彼此借用;而這種想法,在孩童時期建立最有用。我們常常會用「講頭知尾」來稱讚一個人的聰明,這種觀全局的能力,在每一種工作場域中都重要。一個人常常因為有這樣的視野,而能提出更有效率的工作方法,於是他們更容易成為足以擔負重任的人。只要是領袖人物,這種格局觀都是必備的條件。
孩子小的時候,無論烹飪或家事,我都不喜歡只交代「局部」的工作給她們。比如,與其讓她們只單純擦地或洗碗,我更喜歡把整個衣櫃或工作檯面交給她們整理。我會在一旁當助手,一邊教導她們辨認物歸原處、整合安排的收整工作。因為那是更廣義的組織力訓練。
我也在家事的教導中,指導孩子克服對骯髒的恐懼。比如,她們從小洗廁所的時候,我不只教刷馬桶、洗面盆這些事,我要她們戴起手套(如果害怕,就戴兩層),把浴室的器物都搬出來,徹徹底底用水刷洗整間浴室,例如馬桶、面盆如何刷,下水孔如何清理,淋浴間的玻璃要用什麼清潔劑,牆面、地板怎麼沖乾淨等,總之,不只是帶孩子動手去學一種清潔方法,我還要幫助她們體會在清理一個完整空間時,該從何處下手、如何結束的整體工作概念。
在成人的社會中,不勤奮當然是工作進步的阻力之一,但沒有組織力的人,也常成為團體的困擾。所以,自小就從家務的實作中,自然而然的為孩子奠下完整組織力的基礎,養成他們做事有計畫的習慣,一定能幫助孩子長大以後,成為更受歡迎的能幹工作者。
那天,我們母女從早上九點進廚房,一起工作到晚餐結束。在準備的過程中,我跟她分享許多心得。比如,萬一不小心拿起過燙的物品時,無論如何都要忍得住燙,並儘快把它放在安全的地方,千萬不要因為驚慌而立刻鬆手;當東西掉落時,可能因為四處噴濺的湯汁而造成更大的傷害。有些叮嚀,或許在我陪伴她的十八年間,她已經陸續聽過了,但是當她在母親工作的現場重聽教誨時,想必有不同的感觸;因為我看到她連續寫了幾篇心得,貼在自己的部落格中。
那天,我們在快節奏的工作中配合得非常愉快。因為供餐必須非常專注,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是完全沉浸在無聲的配合裡。下班前,我忍不住對她說:「從你的身上,媽媽真的可以確認,能幹是可以轉移的經驗。」我指的是,她已經很久不曾在這種場所工作,但只要稍作解說與適應,就做得非常好。我相信這與她在其他工作中的表現是很接近的。
整合能力、調適環境的經驗,在不同的工作中都可以彼此借用;而這種想法,在孩童時期建立最有用。我們常常會用「講頭知尾」來稱讚一個人的聰明,這種觀全局的能力,在每一種工作場域中都重要。一個人常常因為有這樣的視野,而能提出更有效率的工作方法,於是他們更容易成為足以擔負重任的人。只要是領袖人物,這種格局觀都是必備的條件。
孩子小的時候,無論烹飪或家事,我都不喜歡只交代「局部」的工作給她們。比如,與其讓她們只單純擦地或洗碗,我更喜歡把整個衣櫃或工作檯面交給她們整理。我會在一旁當助手,一邊教導她們辨認物歸原處、整合安排的收整工作。因為那是更廣義的組織力訓練。
我也在家事的教導中,指導孩子克服對骯髒的恐懼。比如,她們從小洗廁所的時候,我不只教刷馬桶、洗面盆這些事,我要她們戴起手套(如果害怕,就戴兩層),把浴室的器物都搬出來,徹徹底底用水刷洗整間浴室,例如馬桶、面盆如何刷,下水孔如何清理,淋浴間的玻璃要用什麼清潔劑,牆面、地板怎麼沖乾淨等,總之,不只是帶孩子動手去學一種清潔方法,我還要幫助她們體會在清理一個完整空間時,該從何處下手、如何結束的整體工作概念。
在成人的社會中,不勤奮當然是工作進步的阻力之一,但沒有組織力的人,也常成為團體的困擾。所以,自小就從家務的實作中,自然而然的為孩子奠下完整組織力的基礎,養成他們做事有計畫的習慣,一定能幫助孩子長大以後,成為更受歡迎的能幹工作者。
資料來源http://kp6355.pixnet.net/blog/category/1362885
******************************************************************************
| |||
(取材自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2_100.asp
***************************************************************************
父母有六招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第一招: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可讚賞的事情
在全家一起吃飯時,每個人都分享其他家庭成員的成功和快樂,使這一時刻成為愉快的聚會而不是約束;孩子遇到困難時給予幫助;每個人都是家人注意的對象,受到別人的關懷和愛;可以經常將卡片或畫片貼到門上或放在桌子上,以表示相互的愛;可以在孩子的床頭上掛上兩張照片,一張是他正在做父母讚賞的某件事,另一張是全家人愉快地在一起,以此提醒孩子的可愛和能力。
第二招:抽時間單獨和孩子在一起
有些父母工作忙,時間十分寶貴,但再忙也要抽出一定的時間與孩子單獨在一起,這非常重要。要做到這一點的最好辦法,是把與孩子在一起的安排列入計劃,小到一起散步,大到外出郊遊,這對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聯絡是十分重要的。與孩子一起玩耍時,要遵守他的規則,不要超出他的水準。對於重組家庭,父母應該考慮孩子的特殊情感需求,對於感到孤獨的繼子女,家長應抽出專門時間和他在一起。
第三招:允許孩子做自己的事情
許多父母認為,替孩子做他感到困難的事是幫助孩子。事實上,這等於告訴孩子他不行,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自尊。孩子需要鼓勵和挑戰,要給他解決問題和發現自己能力的機會。當他需要幫助時,指導並協助他去想辦法,尋求答案,而不是代替他做。
第四招:珍視孩子的物品
不少父母經常控制送給孩子的玩具和書,有時認為某件物品不適合孩子了,但事實上他可能仍然需要它,甚至這種喜歡會持續幾年。因此,在處理某件孩子的物品時,父母不要擅自作主,要由孩子自己決定何時放棄某件物品。
第五招:幫助孩子正確處理身體方面的問題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粉刺、肥胖和雀斑時,父母要幫助他解決精神上的負擔,並讓他不要太在意自己的外表,意識到這些問題可能是暫時的,也是可以解決的。
第六招:孩子貶低自己時父母要干預
孩子貶低自己是在傳達一種有礙自尊的信息。這時父母應表現出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對他的愛,認真地傾聽,然後再告訴他應有的態度。
********************************************************************
與世界接軌的好奇寶寶 摘自《學前教育》91年9月號
兒童發展0-6歲--初生~1歲
嬰兒期寶寶常會變換手腳、臉部表情或扭動姿勢與外界溝通,這些看似簡單且合理的行動,就是寶寶創造出與外界接軌的溝通系統。要讓寶寶進行思考與實驗的過程,必須出現媒介物。
*六個月以前的寶寶,透過眼睛認識外界 ,尤其新的東西,常會讓大腦變得活躍 且注視較久,老是看一樣的東西,會讓 他失去興趣。 *九個月左右的寶寶,模仿與記憶力更強 ,可由大腦指揮運作,大量模仿成人面部表情,並透過肢體,好奇探索。 *約一歲的寶寶,大腦的理解力形成,懂得藉他人來完成事情,例如,他會指著拿不到的玩具,期待大人幫他拿來; 若期待落空,他們會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回應,可能展現衝突、哭,或露出憂傷的表情。 嬰兒從剛出生的懵懂未知,只有本能的反射動作與對刺激被動地反應,到大腦發展較為成熟後,主動實驗、嘗試和接觸新事物,就是創造力發展的開始。這個階段的寶寶對色彩和聲音敏感,你可以佈置亮眼的環境、變換家中擺設,在嬰兒床與活動地點放置圖卡,提供色彩鮮豔且難度不高,或有聲音的玩具,如彩色皮球、波浪鼓、播放音樂的玩具電話等。
..............................................................................................................................................................................................................................
◆1~3歲
從探索和嘗試中發展創意 文╱葉嘉青 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講師 一到三歲的學步兒會找尋需要和想要的東西,這些通常都具備有趣、色彩鮮豔,和經由操作會產生不同效果的特性 (如:不倒翁推了不會倒)。 寶寶正處於透過五感 (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動覺)、個人內在的感覺以及幻想,去了解事物的發展階段。對他來說,創意的過程包括發現和探索,而嘗試錯誤也是創意行為的一部分。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依照他自己的速度,和自動引導 (self-directed) 的方式進行活動,將有助創造力的發展。然而,每個寶寶的天生氣質不同,需要父母從旁協助。 一、發掘孩子的興趣 父母可試著發現寶寶感興趣的事物為何,讓他獲得美好的經驗,降低挫折感,提昇參與意願。此外,這個時期的寶寶也會受到同儕的影響,可以安排讓寶寶和友伴一起遊戲,也能提昇孩子的動機。 二、提供富變化和挑戰性的活動 創意活動的內容最好多點變化,考慮的方向也不要限於活動內容為何,也該考慮活動進行的情形如何。針對寶寶愛冒險和接受挑戰的特性,父母可以特意預告:「下一個活動你不一定會,但是可以試試看,很好玩喔!」 三、讓寶寶感受努力所得的回饋 活動末了,父母應該利用增強作用,讓他感到下次還願意再做這樣的活動。增強物可以是父母的微笑、一句讚美的話、活動目標的達成…等。 .................................................................................................................................................................................................................................
◆3~6歲
好奇與想像發揮創造力 四歲的愷愷畫了一張主題為「上學」的畫作,他覺得每天走路去學校又慢又累,於是畫中給自己和媽媽各創造一對翅膀,用飛的上學。
研究顯示,幼兒從兩歲起,就從經驗中學習,並使用語言和想像的遊戲,重複學到的經驗;到了六歲,想像力增加到最高點,之後就逐漸下降,所以學齡前是幼兒創造力發展的黃金時期。
創造力發展的4點建議~
* 重視孩子的疑問:千萬別因為回答不完的問題而不耐煩,孩子的好奇心可是創造力不可缺少的要件。但是回答問題時要有技巧,不要每次都直接告訴他答案,應該引導他思考,並給他時間。 * 提供民主的環境:增加孩子自由選擇的機會,尊重他,減少對他的控制,不要什麼事都幫他做決定,最好問問他的意見,也鼓勵他表達自己的想法。 * 為他選擇一個具創意的老師:三到六歲幼兒多半已陸續進入幼兒園就讀,老師的教學與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請為他挑選一個有敏銳觀察力、心思細密,並有多元包容心的老師。 * 少看電視,多親近大自然:心理學家認為,電視不利於孩子自己在腦中製造圖像的能力,而動植物包含了複雜的科學技術和設計作品的基本模式,大自然是人類最好的導師。
資料來源http://kp6355.pixnet.net/blog/category/1362884
培養自信孩子的妙方
熬一帖自信大補湯 ~培養自信孩子的妙方
小傑是一個缺乏自信心,凡事要求得過且過、不敢表現的孩子。
在一次家庭訪談中,老師得到小傑爸媽這樣的回答:「我們當然也知道他沒什麼自信,所以就要求他一定要努力用功,才能和他姐姐一樣好。成績好,他當然就會有自信了….」
其實,大多數的大人都以為孩子的自信心來自於好成績和好表現,所以,不斷地威逼利誘不愛唸書的孩子,必須達到特定的成績標準,卻忽略了每個孩子珍貴的獨特性,以及在這樣管教法之下,資質中等的孩子,可能終其一生將因成績無法達到大人的理想,「找不到自己」而喪失寶貴自信的問題。「自信」雖然是孩子迎向挑戰、勇往直前的重要心理基礎,而且影響孩子的一生相當重大,但究竟孩子的自信心從哪裡來?又有什麼方法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呢?想要和爸媽以五種培養信心的原料,熬煮一帖自信大補湯,讓您的孩子也能擁有足夠的信心,昂首面對未來的考驗!
原料一: 適量的關心
孩子最大的信心來源,其實是來自他所在意的人(例如:父母與朋友)對他的看法。而父母對孩子早期自信心的發展,更是扮演了關鍵角色。如果父母親對孩子的態度疏離冷淡,會讓孩子提不起勁去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心裡總是浮出這樣的念頭:「隨便做做就算了!反正也沒有人會在乎我!」相反的,如果給與孩子適度的關心,會讓孩子覺得爸媽重視他,他會較有安全感,也會發展出較正面的自我意識,進而成為較有自信的孩子!
原料二: 適度的讚美
天下父母莫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樣樣優秀,但每個孩子皆有各自的優缺點,爸媽應坦然接受孩子的缺點,多加發掘孩子的優點。不要一味著眼在孩子表現不好的地方,說他「怎麼老是做不好」,或「你怎麼會那麼笨」,本來就已受了挫折的孩子,不但得不到爸媽的安慰,還會因爸媽的氣話,而覺得自己反正天生就笨,再努力也沒有用。雖然爸媽也是希望孩子好,但負面的譏諷責罵,往往只會產生反效果。爸媽何不試著多給孩子正面的鼓勵,當他有優秀表現時,對他表示讚賞;若表現差強人意,就告訴他「我知道你很努力了,這樣的結果也不錯啊!只要下次再加一點油就行了!」
原料三:足夠的參與感與成就感
許多愛子心切的爸媽,習慣什麼事都幫孩子料理得妥妥當當的,但事實上,分配孩子為自己或家人做事,讓孩子有獨當一面的機會,也是孩子獲得成就感與自信心的來源。例如,把某一項家務交給孩子負責,讓他體會到自己也能有所貢獻。當他做得好時,爸媽要告訴他「你好棒,幫了爸媽一個大忙!」,孩子往往會因為這樣一句話而高興許久,也會因為這小小的肯定而更有自信去承擔新任務。
原料四:積極面對挫折的態度
沒有自信往往是屢次挫敗的結果,因此,幫助孩子順利度過挫折是非常重要的。當孩子為失敗難過時,爸媽除了安慰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讓他相信自己還是有能力可以做到。可試著向他解釋「失敗為成功之母」的道理,讓他知道這次雖然沒有成功,但多了一次經驗,也就離目標更近了!
原料五: 主動參與的勇氣
儘管自信心影響孩子一生的層面很廣,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其實並不難,而在自信心的驅動下,孩子的表現也就會真的愈來愈好,甚至遠遠超乎爸媽的想像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