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7日 星期一

準媽媽的孕期營養


婦產部    郭昱伶 醫師    蔡英美 主任(97年5月)
孕婦的健康是胎兒健康的基礎,而胎兒的營養供給主要來自母親的飲食,若能均衡六大類食物之攝取且加強選擇營養素密度較高之食物,不僅可在孕期及生產過程中,確保合理的體重增加並兼顧寶寶營養的需求以減少孕期併發症的產生,這樣才能有一個健康的寶寶,媽媽產後恢復也較迅速。
孕期營養指標--體重
一個標準體重的婦女,整個懷孕過程,體重增加應在10~14公斤左右;懷孕1~3個月增加1~2公斤,懷孕4~6個月增加5~6公斤,懷孕7個月到生產增加4~6公斤。準媽媽們只要記得,在懷孕第一期只需維持與孕前相同的飲食量,不需刻意增加熱量攝取,此時體重增加很少。懷孕第4個月起,每週增加0.5公斤左右,用這個原則來觀察自己體重的增加是否適當。
懷孕初期(1~3個月)
懷孕初期最容易發生的問題是噁心嘔吐等害喜現象,此時期建議以清淡飲食為主,原則包括:1. 澱粉類高醣飲食有時可減緩噁心感;2.飲食清淡,避免油炸、口味重的刺激性食物:3.採少量多餐,流質食物最好在兩餐中食用,乾燥食物亦可減緩症狀;4.如果症狀嚴重,就該尋求醫師協助,有必要時須住院打點滴補充水分、電解質和熱能,另外也可請醫師處方維生素B6來緩解孕吐。
懷孕中期(4~6個月)
懷孕第二期要比前期每日增加300大卡的熱量,六大類飲食要均衡攝取,尤其要注意蛋白質以及足量蔬菜水果的攝取,另外現代人很多都是外食,難免有營養不均衡的顧慮,可補充孕婦專用的綜合維他命,補足需要的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
懷孕後期(7個月之後)
胎兒體重迅速增加的時期,應注意維生素及礦物質的補充,每日熱量攝取再增加300大卡。多吃營養價值較高的食物,如:瘦肉、奶類、蛋類、黃豆類等蛋白質豐富的食物,降低高油脂、高糖等高熱量食物之攝取。另外可遵循醫師的指示補充鐵質,除了應付胎兒造血需要,同時母體血液體積也會增加,以因應生產時失血所需。
拒絕危險物質
準媽媽們一定要避免一些會對寶寶造成傷害的危險因子,例如:酒精、過量之咖啡因、菸草、毒品,這些可能會造成寶寶體重不足、發育異常、早產、死產等不良影響。
<孕期營養原則>
1.維持合理孕期體重增加量:增加太多或太少都是不適當的
2.飲食均衡:六大類食物的均衡攝取﹝五榖根莖類、奶類、蛋豆魚肉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類﹞盡量不挑食,增加食物的多樣性
3.飲食要清淡,盡量以蒸或煮來烹調,少煎或油炸類,避免脂肪多、高熱量、低營養素密度的食物
<關心自己的健康,就是關心孩子的健康!>






***************************************************************************

營養師媽咪教妳懷孕這樣吃!
嬰兒與母親 5月號 NO.439
採訪撰文╱張玉櫻
諮詢╱榮新診所營養師 李婉萍


恭喜妳懷孕了!整個孕期中,孕媽咪很注意的一件事就是應該怎麼吃,才能讓胎兒健康成長、自己又不會胖太多?本身有三個可愛寶貝的李婉萍營養師,將以她的專業以及親身經驗來告訴您孕期怎麼吃最好!
懷孕了,其實不用大補特補!
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表示,根據衛生署孕期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一孕期(懷孕12週之前)其實不用增加熱量攝取,第二孕期(懷孕1324週之前)、第三孕期(懷孕25週之後)每天增加300大卡的熱量即可。300大卡大約是一碗飯或2杯低脂牛奶的熱量,並不是想像中的大補特補喔!


第一孕期飲食須知
因為孕吐,當心不要脫水!
  懷孕初期最常見的不適症狀就是孕吐吃不下,要特別注意的是有沒有脫水的問題,所以不要限制液體類的補充,湯、飲料不要設限,但最好喝天然的飲料,少喝人工飲料,尤其不要喝含糖精的飲料,因為糖精會穿入胎盤傳給胎兒。

孕婦一吃就吐怎麼辦?胎兒會不會吸收不到營養?
  李婉萍營養師依自己生了三胎的經驗表示,會孕吐的就是會吐,她自己就是很容易孕吐,試了各種方法都沒用(包括吃維生素B6跟薑等),後來她發現──睡覺跟打點滴才有效!睡覺可讓精神好、恢復體力,點滴則是加了微生素B群和B6。其他還有不要聞到會讓自己不舒服的味道、飲食採「乾濕分離」(喝湯水跟吃固體食物相隔一段時間)、吃蘇打餅等等,每個人的效果不一樣,因人而異,只要是適合自己的都可以做。


孕前就要攝取葉酸
  確認沒有飲水攝取不足、沒有脫水的狀況之後,再考量營養均衡,米飯建議吃五穀米為佳。此外,建議懷孕前就要補充葉酸,萬一已經懷孕了,要補還來的及。

哪些食物含有葉酸? 
葉酸大量存在於深綠色蔬菜、水果中,一些肉類及內臟類也有,例如:
◎ 深綠色蔬菜、葉菜類蔬菜:地瓜葉、菠菜、花椰菜、小白菜、高麗菜、萵苣、黃豆、玉米、豌豆等。
◎ 水果:哈密瓜、香蕉、木莓、葡萄柚、草苺、柳橙、蕃茄等。
◎ 動物的肝臟、腎臟,如豬肝、雞肉、牛肉、羊肉等也含有豐富的葉酸。 


貧血女性初期就要注意鐵質攝取
  有不少女性原本就貧血,所以從營養師的角度來看,李婉萍建議懷孕初期就要補充鐵質1530毫克。

  那麼是要從飲食或鐵劑來攝取呢?原則上,若婦女的血色素已經降到10g/dl以下,那麼從飲食攝取已經來不及了,建議直接吃鐵劑;若血色素值在1213g/dl邊緣值(正常血色素值應在14g/dl以上),那麼每天吃豬肝、牛肉、飯後吃含維生素C的水果(維生素C可促進鐵質吸收),很快就能補起來。建議飯後再吃鐵劑,胃比較不會不舒服,而且一開始不要吃高劑量(吃低劑量15毫克即可),因為容易便祕。


吃得下最重要!
  所以懷孕初期還是吃得下最重要,即使沒增加營養或熱量,還是足夠提供胎兒營養,因為用的是母體原本的營養,所以懷孕前擁有好體質很重要!


第二孕期飲食須知
  第二孕期每天增加300大卡的熱量即可。300大卡的熱量來源,若是瘦的孕婦,建議從全穀根莖類來增加熱量,若是胖孕婦或想積極控制體重的孕婦,以蛋白質來增加熱量。舉例來說,一天增加300大卡=牛奶或孕婦奶粉2杯=無糖豆漿1240㏄(約80卡)+蛋1顆(約70大卡)+低脂牛奶1杯(約120卡),在一天當中分配食用。此外建議增加維生素B群的攝取,主要可從糙米或綜合穀類來取得。

  鈣質可從牛奶、孕婦奶粉來攝取,一天多喝2杯即可,大約就是300大卡,即可補足一天所需鈣質(1000毫克)的2/3
   
  葉酸建議量為一天400微克,但若曾生過神經缺陷兒,建議一天應補充1000微克。假如不知道能不能從飲食中攝取足夠,建議吃葉酸補充劑。葉酸不只對預防胎兒神經管缺損有幫助,對於基因調整及保護心血管也扮演重要的角色,最好攝取甲基化葉酸,好吸收、好利用。


第三孕期飲食須知
  第三孕期也是每天增加300大卡的熱量即可。但這時常因體重增加太多,醫師可能會要求孕婦控制體重(會比較好生),但孕婦又餓的很難受,該怎麼辦?李婉萍營養師表示,可遵守「吃不胖」的飲食原則,分三步驟: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質、最後吃澱粉。比例上來說,沒懷孕者,以「四分法則」211來吃;孕婦則改成「五分法則」221,中期即要注意,後期更要特別注意。此外減少烹調用油,因為吃的肉增加,肉當中已經含有油脂了!

 懷孕期間建議增加的體重
懷孕前BMI
建議孕期體重增加幅度
<19.8(過輕)
12.5〜18公斤
19.8〜26(正常)
11.5〜16公斤
26〜29(過重)
7〜11.5公斤
>29(肥胖)
6公斤
※ BMI=體重/身高²(公斤/公尺²)※ 資料來源:Institute of Medicine(IOM)

不要偏食,飲食可替換!
  李婉萍營養師建議孕媽咪最好不偏食, 若真有某些食物不愛吃,可以替換其他同類型、同顏色的食物。例如不愛吃飯,可吃麵、玉米、南瓜;不愛吃綠色蔬菜,可替換其他葉菜類,例如菠菜、地瓜葉可互 換,但地瓜葉的農藥低,會比菠菜好,這是很多人不知道但必須注意的。而且提醒蛋白質方面不要只吃魚,因為魚有重金屬汙染的問題,鐵質含量也不夠,其他紅肉 (如牛肉、豬肉、羊肉)還是要吃!

需要攝取營養補充品嗎?
  李婉萍以營養師的角度來看,建議一懷孕就開始吃營養補充品,但有部分醫師是不同意一懷孕就吃。然而市售的孕婦綜合維生素確實含鐵的劑量太高,所以李婉萍營養師自己懷孕時是分別補充。但若是貧血者,一開始就要補充鐵劑,沒有貧血的,可到懷孕中期再補充鐵劑。

  那麼孕婦綜合維生素跟孕婦奶粉,需要兩種都攝取嗎?李婉萍營養師表示,要看個人吃不吃得下,若不喜歡其中一項,可二選一;都喜歡的,可兩種都攝取,只要注意鐵劑一天不超過30毫克、維生素A一天不超過一萬國際單位即可,其他營養素不慎吃多了是沒關係的。


外食族孕媽咪可以這樣吃
  外食族孕媽咪不少,建議可以這樣吃:

    便當大多太油膩,建議蔬果一定要吃到兩份,燙青菜比較好,減少淋肉燥。
    不吃生食!
    吃瘦肉、少吃皮、少吃油炸,太油的食物可以過熱水再吃。
    牛奶喝低脂奶或脫脂奶,或喝孕婦奶粉。
    不吃絞肉類,例如水餃、鍋貼、肉包、餛飩、滷肉等都太油,因為為了吃起來軟嫩順口,都會含太多肥肉;香腸、熱狗、火腿也是油脂太多,盡量不要吃。
    牛腩飯要特別當心,因為牛腩幾乎都是油脂,蛋白質其實很少;吃牛腱會比較好,蛋白質高、油脂相對較低。
    西式糕點、千層或起酥的油脂含量都非常高,盡量避免。
    若有吃桌菜或大餐的機會,多吃些蔬菜。若事先知道給人請客或應酬會吃太多,當天其他餐或隔天就吃素,這樣可減少總熱量的攝取,但也是不要吃炸的喔!


營養師媽咪的建議
  已經生了三胎的李婉萍營養師提醒準媽咪們,飲食方面不需要太小心翼翼、太焦慮了!以下以六大類飲食來做最後的提醒:
◎ 全穀根莖類:以五穀根莖類為主,因為可增加維生素B群跟膳食纖維的攝取。
◎ 蔬菜類:建議以深綠色蔬菜為主,搭配其他顏色的蔬菜,以避免胎兒神經管缺陷。
◎ 蛋白質:包括魚、肉、豆、蛋,提供優質蛋 白質。然而因擔心重金屬污染,魚類一週吃3〜4次,一次約2〜3兩即可;不吃生的海鮮,不吃家族成員已知的過敏原食物,不過一味的避開所謂易過敏的食物, 並不能預防寶寶出生後不過敏,反而可能造成營養不均衡喔!豬肉、牛肉則提供豐富的鐵質。蛋因為含維生素D,對於胎兒骨骼生長有幫助,但不可生吃。豆類可均 衡膽固醇,也提供鈣質。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比較不容易水腫!
◎ 水果:一天可吃3〜4份(一份約女性一個拳頭大小的份量,或小顆水果裝普通碗約八分滿),富含維生素C及膳食纖維,黑棗汁則可改善便祕。
◎ 油脂:要少油,多吃易變胖,並以少油方式烹調(如清蒸、水煮)。
◎ 奶類及奶製品:可補充蛋白質及鈣質,鮮奶、孕婦奶粉、優酪乳或起司都可食用。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126&prev=20127&next=20118&l=f&fid=63






********************************************************************************

孕媽咪聰明吃 胎兒健康成長

 

孕媽咪聰明吃 胎兒健康成長
正確攝取孕期營養

新店耕莘醫院營養組組長 官小燕
循著臍帶
胎兒從孕媽咪的身上取得成長的養分
想要幫助腹中寶貝健康長大
孕媽咪所攝取的飲食內容可就不容小覷
本篇文章請到專業營養師
提醒孕媽咪孕期飲食的注意事項
希望能夠有助孕媽咪孕期平安順利
胎兒亦能攝取充足養份
媽咪知道孕期飲食對胎兒相當重要,可是許多孕媽咪卻容易在一開始懷孕時,除了感到胃口大開外,也急著想幫胎兒補充營養,這不僅無法幫助胎兒反而還讓孕媽咪發胖!因此,如何在正確的時機吃正確的食物,讓孕媽咪和胎兒都能擁有健康體魄便成為每位孕媽咪的重要課題。
孕期飲食將影響胎兒成長狀況

孕期吃得多不如吃得巧。許多孕媽咪因為無法控制口腹之慾,或者心急於想要多吃讓胎兒健康成長,卻忽略重量不重質的結果,不僅無法讓胎兒吸收所需營養,孕媽咪也會因此而讓自己的健康大打折扣。
新店耕莘醫院營養組組長官小燕表示,一般會由孕媽咪的身高與體重判斷營養攝取是否有不良或過多的情況,尤其是孕媽咪若有體重過輕或體重無增加趨勢,則經醫師判斷後若有需要,將會經由驗血方式找出孕媽咪是缺乏哪一類的營養素,並予以補充。
飲食營養攝取不良

對孕媽咪的影響
孕期的營養不良或是缺乏,可能會導致孕媽咪出現虛弱、疲倦、情緒低落、抵抗力下降、甚至是眩暈或貧血,情況嚴重者可能也將進一步影響胎兒的生長狀況。
對胎兒的影響
孕媽咪需小心孕期營養若不均衡,可能會造成胎兒體重過輕,甚至對於胎兒的骨骼、腦部或生長發育的不良,嚴重者可能亦會導致早產或死亡,不可不慎。
飲食營養攝取過剩對孕媽咪的影響
官小燕營養師建議孕媽咪應注意孕期飲食的均衡,並且控制血糖、血壓,小心妊娠糖尿病或妊娠高血壓發生的可能。此外,適當控制孕期體重,亦有助於孕媽咪在產後恢復身材。
對胎兒的影響
孕期營養過剩或攝取過多熱量,可能將導致胎兒體重過重,尤其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媽咪,胎兒為巨嬰的可能更比一般孕媽咪高,為避免胎兒過大而造成產程困難,孕媽咪可藉由飲食調整為自己的孕期飲食做出最好的選擇。

假如胎兒體重已經過重,則建議以維持胎兒體重的考量下攝取營養,而非減少胎兒或孕媽咪的體重。
孕媽咪必備營養素
葉酸
適量葉酸有助於胎兒的神經系統發育與活化。一般人攝取量為每日400微克;孕媽則需從懷孕初期開始將攝取量增為每日600微克。
從食物中攝取
含有葉酸的食物如肝臟、深綠色蔬菜、波菜、蘆筍、蠶豆、扁豆、小麥胚芽以及酵母等皆是豐富的葉酸來源,另外全穀類、瘦肉以及黃豆製品亦含有不少葉酸。

鐵質有助於人體血液生成。一般人每日的鐵質攝取量為15毫克;孕媽咪則從懷孕第3期開始須將攝取量增加為每日30毫克。
從食物中攝取
含鐵質食物如動物肝臟(如豬肝、牛肝等)豬血、鴨血、蛋黃、牛肉、羊肉、豬心,或是豆類如紅豆、花豆、黑豆、米豆、黃豆、綠豆、豆干絲、素肉鬆等。

鈣質不僅可幫助增進胎兒與孕媽咪的骨骼密度,亦為血液凝固的因子之一。一般人的攝取量應為每日100毫克;孕媽咪雖不必加量,但一定要酌量攝取。
從食物中攝取
富含鈣質的食物如牛奶、優酪乳、起司、優格、小魚乾、帶骨魚罐頭、乾蝦米、牡蠣、豆腐、豆乾、紫菜、芝麻,或是莧菜、芥藍菜等深綠色蔬菜皆可料理入菜,以做為鈣質攝取的來源。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5145&prev=5146&next=5132&l=f&fid=63




***********************************************************************
孕婦及幼兒「不宜」食用益生菌
最近剛看了"輕鬆當爸媽,孩子更健康"這本書(2010年10月出版),裡面小兒科醫師黃瑽寧提到:

"益生菌現在不應推薦食用....宣稱有效的研究報告,其他人用相同條件卻做不出相同結果....."

覺得很奇怪,怎跟廠商說的不一樣??


上網搜尋了一下,台灣氣喘諮詢協會,有篇長庚姚宗杰醫師98年的文章,相同內容也刊在長庚醫訊內(PDF版),甚至還有投影片

總結所有資料的重點,令人震驚的是第1~4項:
 0.對腸道的改善有助益。
 1.對氣喘病無效。
 2.對過敏性鼻炎,效果連專家都質疑。
 3.對異位性皮膚炎,雖可降低,但反而提高得到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機率,達到分別是3倍及2倍。

 4.吃多了,反而可能衍生敗血症或超級細菌。尤其是孕婦和幼兒,特別是想要長期服用的話,應被清楚告知可能潛在的風險。

==節錄姚醫師文章部分如下==

 於2001年研究結果發現服用LGG乳酸菌可降低50%寶寶在2歲前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機會,很多人因為這份研究報告而大力提倡益生菌預防過敏病的功效。其實這個著名的芬蘭研究在2007年又發表了進一步的追蹤報告,不過卻被許多人忽略了,研究顯示這些使用LGG乳酸菌的兒童追蹤至7歲後,得到異位性皮膚炎的比率的確是降低了3分之1,但是得到氣喘的機率卻增加3倍、得到過敏性鼻炎的機率也增加2倍。

目前不建議服用益生菌來預防過敏疾病
 依據目前全世界有限的人體臨床試驗結果,某些特定益生菌雖然可能預防有家族過敏史的高危險群新生兒得到異位性皮膚炎,但罹患其他過敏病如氣喘或過敏性鼻炎的機會可能增加,在醫學界徹底釐清其確實角色之前,是否值得冒險嘗試仍有待父母親三思而後行。按照實證醫學觀點,目前並不建議孕婦或新生兒服用益生菌來預防過敏疾病的產生

益生菌能有效治療過敏疾病?
 益生菌對於已經產生的過敏病是否有治療的功效呢?目前全世界僅有3篇人體臨床試驗針對氣喘病作研究,結果顯示益生菌對改善氣喘病臨床症狀無任何功效。

 益生菌是否能治療過敏性鼻炎,目前研究仍不夠多,而且結果相當分歧。況且少數宣稱益生菌能有效治療過敏性鼻炎的研究,因為研究設計不夠嚴謹,導致研究結果遭受專家質疑。因此目前醫界對益生菌在過敏性鼻炎的療效仍抱持質疑的態度。

  至於益生菌是否能治療異位性皮膚炎,雖然約有半數人體臨床試驗顯示益生菌有所幫助,但臨床效果不大。反倒是許多研究發現,皮膚保濕、類固醇藥膏以及避開過敏食物等正統治療方式就能夠有效改善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而搭配益生菌的效果似乎僅是加快病情改善速度而已。加上最近幾年探討益生菌在異位性皮膚炎療效的最新研究,結論都是沒效的居多。因此,益生菌在異位性皮膚炎的角色目前仍屬研究階段,醫界還沒有定論。

長期服用益生菌的潛在風險
  一般來說益生菌被認為很安全,但若不當使用仍然會有潛在的風險。特別是近年來才研 發上市的新菌種及產品,安全性仍有待長期評估。最近全世界陸續傳出數起服用益生菌 引發敗血症、甚至致人死亡的案例,值得注意。此外,益生菌的過度使用可能成為孕育「超級病菌」的新溫床。由於許多乳酸菌對抗生素具有多重抗藥性,透過與病原菌的共同生活、接觸,很可能將自身攜帶的抗藥性基因 傳遞給病原菌,使之獲得抗藥性而成為「超級病菌」,導致感染時可能無藥可醫。其他可能的副作用還包括影響醣類與脂肪的代謝功能以及免疫功能失調等等。所有想要使用益生菌的消費者,尤其是孕婦和幼兒,特別是想要長期服用的話,應該被清楚告知這些可能潛在的風險。


==網路上另外找到一則新聞==

新聞標題: 孕婦錯吃益生菌 可能有流產風險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2010/01/1
◎記者蘇湘雲/專題報導

食用益生菌不會有健康風險嗎?不盡然,孕婦如果吃錯益生菌產品,恐引起流產風險。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治醫師姚宗杰在歐洲「小兒科醫學會醫學期刊」(Pediatric Allergy and Immunology)發表研究指出,孕婦體內免疫細胞T的Th1細胞一旦過多,或Th2細胞過少都會增加流產風險,但國外有幾篇研究指出,市面上某些益生菌產品會促進Th1細胞增多或抑制Th2細胞,孕婦若食用過多這類益生菌產品,很可能影響胎兒發育,嚴重的話或許會造成流產悲劇。

  姚宗杰醫師提醒,孕婦食用益生菌產品時一定要多了解吃的是什麼菌種,菌種的作用機制為何,以免增加不必要的風險。

  在身體免疫反應中,T細胞占有重要角色,是淋巴細胞的一種,而T細胞會分化為Th1和Th2細胞,健康成人的Th1與Th2細胞都維持平衡狀態,而孕婦身體為了保住胎兒,免疫會產生一些變化,Th2細胞會比較多,以免母體排斥胎兒,反之,Th1細胞會減少,有些研究報告指出,Th1細胞過多可能危及胎兒生命。但坊間有些益生菌的作用是在促進Th1細胞生長,或減少Th2細胞,雖然沒有實際臨床研究顯示這些益生菌產品會造成流產,不過理論上的確有這樣的風險,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才能真正釐清風險高低。

  姚宗杰醫師的研究中另指出,濫用益生菌很可能幫助有害細菌產生抗生素抗藥性,舉例來說,許多乳酸菌株都能對抗「萬古黴素」(Vancomycin)攻擊,細菌間會彼此學習,交換部分基因,讓人憂心的是,若濫用益生菌,益生菌所擁有的抗藥性便容易轉移至致病細菌,尤其像腸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菌若有了抗生素抗藥性,治療上就會更為棘手。

  益生菌也可能造成敗血症、代謝及免疫功能失調等風險,二○○五年「小兒科醫學期刊」(Pediatrics)一篇美國研究曾提出病例報告,一名六周大男嬰的右心室出現雙出口,加上肺動脈狹窄等問題必須接受治療,醫師為男嬰進行心律器置放手術、肺動脈束縮術等手術,因為懷疑男嬰罹患敗血症,所以讓男嬰接受七到十天的抗生素療程,醫師使用廣效型抗生素。

  不料小男嬰在住院五七天時出現嚴重腹瀉,腹瀉前三天,男嬰剛完成抗生素最後療程,雖然沒有發燒,不過小男嬰不斷地瀉肚子,即使改變藥方、配方奶,還是無法止瀉,醫師認為很可能是廣效型抗生素造成腹瀉。

  小男嬰住院七九天時,醫師透過胃造口管讓小男嬰吸收LGG乳酸菌以幫助止瀉,小男嬰一天攝取一個膠囊份量的LGG乳酸菌,和配方奶一起服用,益生菌療法持續到病患住院第九九天,此時,他突然出現新的症狀,發燒達攝氏39.7℃,每分鐘脈搏達一七一下,呼吸變得很急促,一分鐘呼吸八十下,白血球也明顯增加,小男嬰又變得病厭厭。

  實驗分析發現,小男嬰的血液中竟有LGG乳酸菌,醫師研判是LGG乳酸菌感染引起的敗血症,當下立刻停止益生菌療法,趕緊使用慶大黴素(Gentamicin)和盤尼西林G(penicillinG)等抗生素抑制細菌感染,接下來四八到七二小時,小男嬰情況逐漸獲得改善,不再持續發高燒,完成六周療程後,終於真正轉危為安。

  上述研究由美國衛克佛瑞斯特大學(Wake Forest University)醫學院小兒科阿菲納許‧雪提(AvinashK.Shetty)博士研究團隊所發表,研究中指出,雖然益生菌在正常健康的人身上或有益處,如有助減緩兒童腹瀉疾病,不過像免疫不全、免疫低下患者,或者極度虛弱的人在使用益生菌時要特別留意感染風險,益生菌很可能留在血液中,進而引起敗血症、心內膜炎等疾病。

==[補充]有關便秘==

益生菌雖已證實對腸道有益,但為小朋友安全,黃醫師書中有建議其他方法(不依靠益生菌):
  ‧牛奶是便秘的元兇
  ‧副食品必須有纖維素高的水果泥、蔬菜泥
  ‧優格,優酪乳,芽芽餅,零食,通通都停掉。
  ‧多喝水
  ‧最好吃糙米,糙米是最好的「益生質」
  ‧只吃益生菌,沒益生質,根本沒用
其它全文詳細內容, 請參考便秘!便秘!

==[補充]有關氣喘==

黃醫師書中也提到其他控制方法(非益生菌):
‧環境控制: 除溼機(50%以下),丟掉地毯、填充玩具,不抽煙...
‧飲食控制:補充水分,不喝冰水、冰棒、涼性、刺激性食物
‧生活習慣的調整:作息正常,睡眠充足,絕不晚睡,適度運動
‧藥物控制:保養控制藥物和急性緩解藥物
其它全文詳細內容, 請參考氣喘衛教

==[補充]有關過敏性鼻炎==

黃醫師部落格中沒有過敏鼻炎衛教,僅節錄書中重點:
‧環境控制: 與氣喘幾乎一模一樣,特別是除溼機(50%以下),不抽煙...
‧生活習慣的調整:作息正常,睡眠充足,絕不晚睡,適度運動,冬天起床溫毛巾敷臉、帶口罩出門
‧藥物控制:類固醇鼻噴劑最有效。五歲以下小朋友不建議給予減敏治療

==[補充]有關異位性皮膚炎==

‧保濕(保養):多補充水分,泡澡至少10分鐘。夏天每天保濕一次,冬天則是兩次以上
‧避免過敏原(保養):洗澡不可以用肥皂
‧止癢(治療)
‧抗發炎藥膏(治療)
詳細衛教請參考癢癢癢---異位性皮膚炎衛教

<後記>
  本人不是醫學的背景,此文原貼在「babyhome塑化劑專區」,但這專區最近似乎消失了~~有鑑於網友的需要,重新整理在此,若有錯誤請提出,本人願更正,若覺得有參考價值,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或推文,以便讓更多消費者知道「對等的」資訊~~感謝!!
 
資料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5120&prev=5132&next=5106&l=f&fid=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