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胎記先別慌?父母細心很重要
導讀:胎記是怎麼形成的,家理寶寶有胎記?胎記不會發生病變,須仔細觀察,,但對小孩未來心理健康的影響可大可小,因此也需要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細心的媽媽們要仔細,健康不止是指人生理上的健康,心理和社會適應也都需要處在一個完好的狀態。
胎記怎麼形成的?
胎記在醫學上稱為母斑或痣,是皮膚組織在發育時異常的增生,在皮膚表面出現形狀和顏色的異常。
胎記可以在出生時發現,也可能在初生幾個月後才慢慢浮現。有些胎記可能會跟隨一生,有些胎記則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消退。
胎記通常分為兩種類型:血管性胎記和色素性胎記。
1、血管性胎記是由皮膚下的血管或淋巴管發育異常而造成的。根據血管或淋巴管在皮膚下的深度不同,這種胎記的顏色可以從粉色、紅色到青藍色。
2、色素性胎記通常為棕色、灰色、青藍色或黑色,是由於色素細胞發育異常造成的。有些胎記也被稱為痣。
八種常見的胎記
1、皮膚良性腫瘤色素痣
色素痣是由含黑色素的痣細胞所構成的皮膚良性腫瘤。經常長在面、頸等部位,多數在嬰儿期就出現。大多數色素痣生長緩慢,或持續多年沒有變化。
但一旦存在,就很少會自然消退。可有棕褐色或黑色等不同色素,大多為點狀小痣,較少大片出現。
醫生提醒:色素痣多為良性,因此不必過慮。但極少數卻可以惡變為惡性黑色素瘤,因此當有色素痣短時間內突然發癢、變大、潰爛時,應及早作手術切除治療。
2、咖啡牛奶斑
咖啡牛奶斑又稱咖啡母斑,是出生時即可發現的淡棕色的斑塊棕褐色或淺棕色平滑的斑塊,有時可能出現若干斑塊聚在一起。
20%~50%的新生兒會有一兩塊這種色素性胎記。咖啡牛奶斑這種嬰兒胎記通常會隨著寶寶長大而變小,但也可能由於日曬而顏色加深。
醫生提醒:咖啡牛奶斑若很少,一般無何不良影響;但如果個數很多,且大片出現,則可能提示某些疾病會出現,如神經纖維瘤病。神經纖維瘤病是一種同時侵犯皮膚與神經系統的遺傳性疾病,可能影響寶寶的智力發育,不可不防。
3、帶藍色或灰色的蒙古斑
一種較大、平滑的多餘色素沉著區域,通常長在屁股上,也可能長在背部或臀部,在深色皮膚的寶寶身上最常見。
5%~100%的亞洲人都會有這種嬰兒胎記。蒙古斑通常到寶寶上學的年齡就會消失了,但也可能永遠不會完全消退。
醫生提醒:蒙古斑只是沉澱在皮膚表面的色素而已,在入學前幾乎都會自然消褪。到目前為止,蒙古斑無惡性化的病例報告出現。
4、葡萄酒色痣(簡稱PWS)
也叫鮮紅斑痣:顏色較深、漿果色的斑塊,出生時就有。這种血管性胎記的顏色可以從淺粉色到深紫色,可能出現在身體的任何部位,一般在臉部或頭部最常見。
大約3%的寶寶出生時帶有葡萄酒色痣。淺色的色痣可能會消退,但大多數葡萄酒色痣會伴隨一生,並且會隨著寶寶成長而變大。
有時葡萄酒色痣可能會變厚、變深,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頭部的色痣就是個例子。這種嬰兒胎記也可能在皮膚表面形成鵝卵石樣的凸起或小包。
醫生提醒:葡萄酒色痔比較安全,無須擔心。
5、血管瘤
各种血管增生。這種凸起、粗糙的增生組織可能又大又難看,也可能很小,並不顯眼。大約10%的寶寶會有血管瘤,最常見於頭部和脖子。
與其他嬰兒胎記不同,血管瘤可能長得很快,通常在出生後6週內出現(只有30%的血管瘤在出生時就能看見),大約繼續生長1年,通常生長不超過5~8厘米。
然後,一般不需治療就會停止生長,變成白色,接著開始萎縮(稱為退化、復舊)。這種逆向過程通常要持續3~10年。20%有血管瘤的孩子有不止1個血管瘤,女孩、早產兒和雙胞胎更常見這種嬰兒胎記。
醫生提醒:血管瘤的危害,取決於它的生長部位、大小及組織成份。如果生長在面部,影響美容,嚴重者可使五官畸形;在功能部位,如眼球、舌頭、手指等,可影響這些部位的功能。
此外,還可發生感染、潰瘍、出血甚至惡變,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必須去醫院皮膚科治療。
6、草莓斑
草莓斑也很常見,是毛細血管沒有同身體的其他血管接通的結果,剛出生時很少發生,一般4—6週時才會出現。開始時通常是一片蒼白的區域,隨後很快變成一塊深紅的凸出斑塊,很像草莓的光亮表面。
醫生提醒:草莓斑大多在八、九歲前自行消褪,很少需要治療(手術治療容易留下傷疤)。若長在臉面等地方,必要時可用激光等進行治療。不論長在哪個部位的草莓斑迅速增大,並明顯高出皮膚表面時,也應請皮科醫生檢查。
7、鮭魚色斑
多見於剛出生孩子的頸部、前額、上眼臉、眉間,為淡紅色的斑痕,通常呈不規則形狀,界限也模糊不清。這些斑塊實屬局部的毛細血管擴張,是嬰兒在子宮裡的時候,受到母體內荷爾蒙的刺激而形成的,又稱為毛細管擴張痣。
醫生提醒:鮭魚色斑多數在一歲半以前會自然褪去,所不必採取治療措施。
8、會長毛的毛痣
毛痣是寶寶出生時即已存在的黑痣,大小不一,大則可侵犯整個背部、頸部或整個肢體,大多呈深暗色,且會有黑色粗毛。
醫生提醒:毛痣會隨著寶寶的成長而增大,且有一定的惡變傾向,日後會發生惡性黑色素瘤的癌變,應儘早手術。
醫生提醒
有些胎記不會發生惡變,跟身體健康也無直接關係,但對小孩心理健康的影響可大可小,因人而異,因此也需要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他強調,健康不止是指人生理上的健康,心理和社會適應也都需要處在一個完好的狀態。
寶寶六種胎記須留意疾病信號
寶寶胎記倘若不在面部,一般家長是不太理會的。這些有胎記的孩子,往往伴有神經系統症狀,如驚厥、智力低下、運動障礙等。有時皮膚上先有異常反應,幾年以後才出現神經系統及其他系統症狀。
據統計,這類疾病有40多種,但常見的僅有4~5種,如神經纖維瘤病、結節性硬化症、腦——三叉神經血管瘤病、色素失調症等。
1、痣:胎記中痣是最常見的,痣有大有小,有光滑的,也有長毛的。大多良性的。
2、草莓斑:草莓斑迅速增大,並明顯高出皮膚表面時,也應請皮科醫生檢查。
3、葡萄酒漬:較大的斑塊可使用激光對某此進行治療。葡萄酒漬偶爾也與其他疾病有聯繫。
4、鮭魚色斑:多數在一歲半以前會自然褪去,所不必採取治療措施。
5、蒙古斑:一種又紅又紫的痣,是由皮膚深處的血管膨脹而引起的。沉澱在皮膚表面的色素而已,在入學前幾乎都會自然消褪。
6、海綿狀血管瘤:這是一種又紅又紫的痣,是由皮膚深處的血管膨脹而引起的。可能永久存在。如果它們影響美觀,或者長在危險的地方,比如在氣管附近,就需要手術切除。
寶寶一出生可能身上就會帶來某種胎記,這些胎記看似平常,但是它可能會預示著某種疾病。從醫學角度來看,胎記是萬萬不可輕視的,它們往往是孩子有某種病的反應。 資料來源:騰訊育兒頻道,騰訊育兒頻道,搖籃網,寶寶樹,中國食品
媽媽育兒百科 整理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475&prev=20476&next=20474&l=f&fid=6
胎記在醫學上稱為母斑或痣,是皮膚組織在發育時異常的增生,在皮膚表面出現形狀和顏色的異常。
胎記可以在出生時發現,也可能在初生幾個月後才慢慢浮現。有些胎記可能會跟隨一生,有些胎記則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消退。
胎記通常分為兩種類型:血管性胎記和色素性胎記。
1、血管性胎記是由皮膚下的血管或淋巴管發育異常而造成的。根據血管或淋巴管在皮膚下的深度不同,這種胎記的顏色可以從粉色、紅色到青藍色。
2、色素性胎記通常為棕色、灰色、青藍色或黑色,是由於色素細胞發育異常造成的。有些胎記也被稱為痣。
八種常見的胎記
1、皮膚良性腫瘤色素痣
色素痣是由含黑色素的痣細胞所構成的皮膚良性腫瘤。經常長在面、頸等部位,多數在嬰儿期就出現。大多數色素痣生長緩慢,或持續多年沒有變化。
但一旦存在,就很少會自然消退。可有棕褐色或黑色等不同色素,大多為點狀小痣,較少大片出現。
醫生提醒:色素痣多為良性,因此不必過慮。但極少數卻可以惡變為惡性黑色素瘤,因此當有色素痣短時間內突然發癢、變大、潰爛時,應及早作手術切除治療。
2、咖啡牛奶斑
咖啡牛奶斑又稱咖啡母斑,是出生時即可發現的淡棕色的斑塊棕褐色或淺棕色平滑的斑塊,有時可能出現若干斑塊聚在一起。
20%~50%的新生兒會有一兩塊這種色素性胎記。咖啡牛奶斑這種嬰兒胎記通常會隨著寶寶長大而變小,但也可能由於日曬而顏色加深。
醫生提醒:咖啡牛奶斑若很少,一般無何不良影響;但如果個數很多,且大片出現,則可能提示某些疾病會出現,如神經纖維瘤病。神經纖維瘤病是一種同時侵犯皮膚與神經系統的遺傳性疾病,可能影響寶寶的智力發育,不可不防。
3、帶藍色或灰色的蒙古斑
一種較大、平滑的多餘色素沉著區域,通常長在屁股上,也可能長在背部或臀部,在深色皮膚的寶寶身上最常見。
5%~100%的亞洲人都會有這種嬰兒胎記。蒙古斑通常到寶寶上學的年齡就會消失了,但也可能永遠不會完全消退。
醫生提醒:蒙古斑只是沉澱在皮膚表面的色素而已,在入學前幾乎都會自然消褪。到目前為止,蒙古斑無惡性化的病例報告出現。
4、葡萄酒色痣(簡稱PWS)
也叫鮮紅斑痣:顏色較深、漿果色的斑塊,出生時就有。這种血管性胎記的顏色可以從淺粉色到深紫色,可能出現在身體的任何部位,一般在臉部或頭部最常見。
大約3%的寶寶出生時帶有葡萄酒色痣。淺色的色痣可能會消退,但大多數葡萄酒色痣會伴隨一生,並且會隨著寶寶成長而變大。
有時葡萄酒色痣可能會變厚、變深,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頭部的色痣就是個例子。這種嬰兒胎記也可能在皮膚表面形成鵝卵石樣的凸起或小包。
醫生提醒:葡萄酒色痔比較安全,無須擔心。
5、血管瘤
各种血管增生。這種凸起、粗糙的增生組織可能又大又難看,也可能很小,並不顯眼。大約10%的寶寶會有血管瘤,最常見於頭部和脖子。
與其他嬰兒胎記不同,血管瘤可能長得很快,通常在出生後6週內出現(只有30%的血管瘤在出生時就能看見),大約繼續生長1年,通常生長不超過5~8厘米。
然後,一般不需治療就會停止生長,變成白色,接著開始萎縮(稱為退化、復舊)。這種逆向過程通常要持續3~10年。20%有血管瘤的孩子有不止1個血管瘤,女孩、早產兒和雙胞胎更常見這種嬰兒胎記。
醫生提醒:血管瘤的危害,取決於它的生長部位、大小及組織成份。如果生長在面部,影響美容,嚴重者可使五官畸形;在功能部位,如眼球、舌頭、手指等,可影響這些部位的功能。
此外,還可發生感染、潰瘍、出血甚至惡變,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必須去醫院皮膚科治療。
6、草莓斑
草莓斑也很常見,是毛細血管沒有同身體的其他血管接通的結果,剛出生時很少發生,一般4—6週時才會出現。開始時通常是一片蒼白的區域,隨後很快變成一塊深紅的凸出斑塊,很像草莓的光亮表面。
醫生提醒:草莓斑大多在八、九歲前自行消褪,很少需要治療(手術治療容易留下傷疤)。若長在臉面等地方,必要時可用激光等進行治療。不論長在哪個部位的草莓斑迅速增大,並明顯高出皮膚表面時,也應請皮科醫生檢查。
7、鮭魚色斑
多見於剛出生孩子的頸部、前額、上眼臉、眉間,為淡紅色的斑痕,通常呈不規則形狀,界限也模糊不清。這些斑塊實屬局部的毛細血管擴張,是嬰兒在子宮裡的時候,受到母體內荷爾蒙的刺激而形成的,又稱為毛細管擴張痣。
醫生提醒:鮭魚色斑多數在一歲半以前會自然褪去,所不必採取治療措施。
8、會長毛的毛痣
毛痣是寶寶出生時即已存在的黑痣,大小不一,大則可侵犯整個背部、頸部或整個肢體,大多呈深暗色,且會有黑色粗毛。
醫生提醒:毛痣會隨著寶寶的成長而增大,且有一定的惡變傾向,日後會發生惡性黑色素瘤的癌變,應儘早手術。
醫生提醒
有些胎記不會發生惡變,跟身體健康也無直接關係,但對小孩心理健康的影響可大可小,因人而異,因此也需要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他強調,健康不止是指人生理上的健康,心理和社會適應也都需要處在一個完好的狀態。
寶寶六種胎記須留意疾病信號
寶寶胎記倘若不在面部,一般家長是不太理會的。這些有胎記的孩子,往往伴有神經系統症狀,如驚厥、智力低下、運動障礙等。有時皮膚上先有異常反應,幾年以後才出現神經系統及其他系統症狀。
據統計,這類疾病有40多種,但常見的僅有4~5種,如神經纖維瘤病、結節性硬化症、腦——三叉神經血管瘤病、色素失調症等。
1、痣:胎記中痣是最常見的,痣有大有小,有光滑的,也有長毛的。大多良性的。
2、草莓斑:草莓斑迅速增大,並明顯高出皮膚表面時,也應請皮科醫生檢查。
3、葡萄酒漬:較大的斑塊可使用激光對某此進行治療。葡萄酒漬偶爾也與其他疾病有聯繫。
4、鮭魚色斑:多數在一歲半以前會自然褪去,所不必採取治療措施。
5、蒙古斑:一種又紅又紫的痣,是由皮膚深處的血管膨脹而引起的。沉澱在皮膚表面的色素而已,在入學前幾乎都會自然消褪。
6、海綿狀血管瘤:這是一種又紅又紫的痣,是由皮膚深處的血管膨脹而引起的。可能永久存在。如果它們影響美觀,或者長在危險的地方,比如在氣管附近,就需要手術切除。
寶寶一出生可能身上就會帶來某種胎記,這些胎記看似平常,但是它可能會預示著某種疾病。從醫學角度來看,胎記是萬萬不可輕視的,它們往往是孩子有某種病的反應。 資料來源:騰訊育兒頻道,騰訊育兒頻道,搖籃網,寶寶樹,中國食品
媽媽育兒百科 整理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475&prev=20476&next=20474&l=f&fid=6
*********************************************************************************
孩子!你很特別
「這是天使幫你做的記號。」劉媽媽這樣跟她的小女兒小月說。
小月今年十歲,半邊臉上有血管瘤的印記,她說,她的朋友也時常跟小月說,是天使親吻的太用力,才會在她臉上留下這樣的印記。 看著女兒異於常人的外表,時常讓劉媽媽感覺痛心,也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於是,劉淑美問過不少小兒整形科,希望能夠為小月動手術,讓她恢復一般人的樣貌,也因為劉媽媽過度在意小月的外表,許多醫師建議她:「小孩子是一張白紙,觀念則是父母給的。」加上手術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更希望她不要太擔憂小月的外表,反而應該灌輸小孩正確的觀念,不要因為自己的樣貌與他人不同,就產生偏差的心理。
「這只是外在的表徵,並不會影響內在。」劉媽媽在經過慈濟的心理輔導過後,已經能夠坦然面對女兒的外表。她說,現在她帶著女兒去菜市場,面對市場來來往往的眼光,甚至是他們無心的言語,她都能夠以平常心面對,並且用幽默的語氣回應。劉媽媽說:「雖然社會的眼光還是很多,只要態度正面,就能克服一切。」小月雖然已經到了懂事的年齡,她很慶幸女兒並不會把這些放在心上,讓她感到很欣慰。
讓劉媽媽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小月還小的時候,她不小心把一個布娃娃的半邊臉弄髒了,髒掉的地方和小月臉上的印記剛好在同一處,只聽到小月說:「它跟我一樣耶,有一樣的胎記。」聽在劉媽媽的心裡,小月雖然用平常的語氣去敘述,卻讓她感到些許的心酸。劉媽媽現在已經不在意小月的外表,但是讓她更憂心的是小月的癲癇,小月的血管瘤在腦部產生鈣化,造成癲癇。劉媽媽說,還記得小月第一次發作是一歲的時候,家人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只看到她不停的吐,送醫做完腦波之後,又再一次的發作,而這一次小月昏迷了整整兩個禮拜。
後來送到門諾醫院,醫師們決定動手術救回小月的性命,但她卻會因此失去視力。劉淑美為了保住女兒的性命,只能贊同醫師們的決定,但是在動手術前,小月卻奇蹟似的甦醒,劉媽媽感謝這樣的奇蹟,讓她能繼續照顧女兒。才一歲多的小月當時只能靠磨粉和藥水來控制癲癇發作,但是藥效不強,發作的頻率還是很高。劉媽媽記得有一次小月洗澡洗到一半,臉色整個發黑,經過醫院急救之後才好轉。小月三歲之後開始懂得吞藥丸,藥效較為穩定,發作情況也漸為趨緩,雖然情形已經改善許多,但是劉媽媽時常都要隨時做戒備,以防小月在學校發作,她就得馬上從學校帶她回家休息。
劉媽媽平常會去參加基金會針對血管瘤家長所舉辦的聚會,和許多媽媽互相交換關於血管瘤的資訊,也時常得到基金會的幫助,「也因為曾經接受別人的建議和幫助,所以我也懂得去幫助別人。」劉媽媽說,當時看了「你很特別」這本書,便推薦許多身為血管瘤患者的家長去閱讀,也知道自己不應該在意小孩子的外表,更要努力教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不要讓他們覺得自己和別人是不一樣的。回想當時的劉媽媽積極希望能在小月上小學之前,就接受整形手術讓小月的臉恢復常人一般,但門諾醫院的醫師告訴她:「要尊重女兒的想法,等她長大一點之後,有了自己的想法,再讓她自己決定。」這樣的一句話,讓劉淑美心甘情願的等,等到小月長大,也等到將來的醫術更為發達之時,可以實現當初劉媽媽的願望。
劉媽媽笑著說:「曾經我說過,希望能有仙女棒,只要輕輕一點就能讓我的希望成真。」以前這種想法已不復存在,現在的她滿足於現狀,她說,要多帶小孩子出門,多接觸和他們一樣的小朋友,對家長或是小孩的心理健康都很重要,現在的劉媽媽對小月說:「這個病會跟著你一輩子,所以你要學著如何跟病相處,和它做好朋友喔!」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lisa_liu0626/article?mid=414&prev=426&next=406&l=f&fid=20
********************************************************************************
嬰兒血管瘤,媽咪無須擔心!!!
很多小嬰兒在出生後,臉部或頸部常常會有紅紅的印記,有的會凸起,有的則平平的。老一輩的人說這是「床母」留下的記號,也有人說是「胎記」,而其實它真正的名稱是「血管瘤」。
許多媽咪看到寶寶細嫩的皮膚上那怵目驚心的一塊紅印,再聽到其名為「血管瘤」,總不由得有種不安的感覺,擔心小寶貝怎麼一出生就生病了!究竟,經常發生在初生嬰兒身上的血管瘤,會不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呢?
認識嬰兒血管瘤
多為無不良影響的良性腫瘤
血管瘤是嬰兒期最常見的良性皮膚腫瘤,它是皮膚血管異常增生或血管擴張所引起的各種血管瘤及血管胎記。嬰兒期的血管瘤大多不會造成生命上的危險,平均約五歲到七歲就會自行消褪了。
嬰兒血管瘤的症狀
約30%的寶寶一出生之後就會有血管瘤,其餘的70%則在出生後的一週到四週內才陸續出現。
《發生部位》
以發生在頭部、臉部及頸部最多,另外有些寶寶的血管瘤會長在眼瞼、腰部、鼻子、嘴巴、口腔內,少數甚至在肌肉及內臟也有可能會長。
對生理的影響—異常血管瘤才會有
一般來說,血管瘤都不會有不舒服的症狀,除非是少數生長過快、過大的異常血管瘤,可能會影響寶寶的視力、呼吸和吸吮,甚至侵犯內臟的運作功能者,就必須送醫檢查、治療了。
『嬰兒期血管瘤的消長過程』
大致來說,血管瘤的發展變化可以分成以下三個階段。
◤增生期
在寶寶三個月到一歲以內的這段期間,是血管瘤增生速度比較快的時候。範圍會比初發現時大許多,而且可能會浮起,當孩子在哭或大便等需要用力的時候會更明顯。
◣穩定期
過了一歲之後到三、四歲之間,你會發現寶寶的血管瘤不再長大,這期間就沒有什麼變化了。
◥退化期
大約有五成的孩子,其血管瘤會在五歲以前完全消褪,其他則是七歲前會完全消失不見,只有少數孩子到了十至十二歲時仍然殘存。
《寶寶的血管瘤需要特別處理嗎?》
★大多無須特別處理
絕大多數的嬰兒血管瘤都不要緊,只要讓它順其自然地消褪即可。不過,對於生長過快而影響到寶寶的生理功能,如呼吸、吸吮、視覺,甚至孩子出現血小板低下、凝血、貧血等問題時,就不能掉以輕心,必須考慮將之以手術切除。
★處理方式
必須先帶孩子到醫院檢查,再與醫師商討處理方式,目前可以處理血管瘤的方式有:冷凍、雷射、放射線、開刀、注射血管硬化劑,或是施打類固醇和干擾素。
叮嚀
許多媽咪在帶孩子去看醫師時,都會擔心寶寶的血管瘤是否惡化,會影響到生長發育及外觀。其實根據統計,有90%以上的嬰兒血管瘤都是沒有異狀的,只要持續觀察到有縮小現象(約在孩子三、四歲時),就不須擔心了。必須提醒家長的是,在血管瘤尚未完全消失時,要留意避免將之碰傷,以免造成感染,這樣通常就不會有問題了!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445&prev=20446&next=20443&l=f&fid=6
******************************************************************************
床母做記號?「蒙古斑」會消啦
文/蔡逸姍
張媽媽(化名)剛產下一名可愛的男寶寶,但在幫寶寶洗澡時,發現寶寶的背上和手、腳有好多大大小小的藍黑色斑塊。本來背部以為是瘀青,但隨著時間過去,這些藍黑斑塊並沒有消退。家中長輩說:「這些斑塊是『床母做記號』,沒有關係。」
張媽媽因為這些斑塊的數量不少,決定還是趕快帶寶寶到小兒皮膚科門診,深怕錯過治療時機。
藍黑色大小斑塊 係良性胎記
經診斷後發現,小寶寶背上和手腳的胎記都是蒙古斑,又稱為藍灰斑或真皮黑色素細胞增生症,是一種良性的胎記。在胚胎時期,黑色素細胞從神經脊移動到表皮時,沒有穿透表皮真皮交界,在真皮堆積。這種情形最常見於亞裔或非裔嬰兒,所以俗稱蒙古斑。通常分布在腰薦部(臀部),但全身上下各處都有可能。面積從1到10公分不等,看起來灰灰藍藍的,顏色不均勻。所以也常會被誤認為是「虐待兒童,孩子被打到瘀青」。
●蒙古斑是否跟媽媽懷孕時動到胎氣有關?
在台灣習俗中認為,孕婦觸犯禁忌,例如搬東西、移動家具等,才會導致小孩身上出現胎記。事實上並沒有關聯。
兩歲後會自動消退 不需特別治療
●會不會自動消失?
這些蒙古斑在一歲時會最明顯,兩歲左右會到達最大面積,之後會自動消退。通常到成人時期都消退得差不多了。只有很少數的狀況會持續到成人期。
●需要治療嗎?
蒙古斑是良性的,也會自動消退,所以並不需要特別治療,觀察即可,過於緊張的家長會要求施打雷射或擦藥膏,其實並沒有任何幫助。
●會有併發症嗎?
大多數的蒙古斑為皮膚單一表現,有些面積廣泛的蒙古斑可能合併有神經節 糖貯積病或Hunter症候群(亨特氏症候群),但這些症候群通常會有其他的表現,例如成長遲滯、肌肉無力等。
●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嗎?
外觀上最像蒙古斑的就是紫斑和瘀青,但瘀青通常數天後會轉變為褐色,而且會有壓痛感。嬰兒血管瘤大多為紅色。小寶寶哭鬧時,可能會變得更紅腫。
至於「紅面棋王」和戈巴契夫臉部的紅色胎記則是酒色斑(port-wine statin),也是一種胎記,但不會消退,永久存在。通常發生在臉部,一般需要使用雷射來治療。而且有些會合併腦膜靜脈血管瘤或抽筋等問題,需要特別注意。(作者為台北市京硯皮膚科診所院長)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9757&prev=19758&next=19756&l=f&fid=6
小月今年十歲,半邊臉上有血管瘤的印記,她說,她的朋友也時常跟小月說,是天使親吻的太用力,才會在她臉上留下這樣的印記。 看著女兒異於常人的外表,時常讓劉媽媽感覺痛心,也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於是,劉淑美問過不少小兒整形科,希望能夠為小月動手術,讓她恢復一般人的樣貌,也因為劉媽媽過度在意小月的外表,許多醫師建議她:「小孩子是一張白紙,觀念則是父母給的。」加上手術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更希望她不要太擔憂小月的外表,反而應該灌輸小孩正確的觀念,不要因為自己的樣貌與他人不同,就產生偏差的心理。
「這只是外在的表徵,並不會影響內在。」劉媽媽在經過慈濟的心理輔導過後,已經能夠坦然面對女兒的外表。她說,現在她帶著女兒去菜市場,面對市場來來往往的眼光,甚至是他們無心的言語,她都能夠以平常心面對,並且用幽默的語氣回應。劉媽媽說:「雖然社會的眼光還是很多,只要態度正面,就能克服一切。」小月雖然已經到了懂事的年齡,她很慶幸女兒並不會把這些放在心上,讓她感到很欣慰。
讓劉媽媽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小月還小的時候,她不小心把一個布娃娃的半邊臉弄髒了,髒掉的地方和小月臉上的印記剛好在同一處,只聽到小月說:「它跟我一樣耶,有一樣的胎記。」聽在劉媽媽的心裡,小月雖然用平常的語氣去敘述,卻讓她感到些許的心酸。劉媽媽現在已經不在意小月的外表,但是讓她更憂心的是小月的癲癇,小月的血管瘤在腦部產生鈣化,造成癲癇。劉媽媽說,還記得小月第一次發作是一歲的時候,家人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只看到她不停的吐,送醫做完腦波之後,又再一次的發作,而這一次小月昏迷了整整兩個禮拜。
後來送到門諾醫院,醫師們決定動手術救回小月的性命,但她卻會因此失去視力。劉淑美為了保住女兒的性命,只能贊同醫師們的決定,但是在動手術前,小月卻奇蹟似的甦醒,劉媽媽感謝這樣的奇蹟,讓她能繼續照顧女兒。才一歲多的小月當時只能靠磨粉和藥水來控制癲癇發作,但是藥效不強,發作的頻率還是很高。劉媽媽記得有一次小月洗澡洗到一半,臉色整個發黑,經過醫院急救之後才好轉。小月三歲之後開始懂得吞藥丸,藥效較為穩定,發作情況也漸為趨緩,雖然情形已經改善許多,但是劉媽媽時常都要隨時做戒備,以防小月在學校發作,她就得馬上從學校帶她回家休息。
劉媽媽平常會去參加基金會針對血管瘤家長所舉辦的聚會,和許多媽媽互相交換關於血管瘤的資訊,也時常得到基金會的幫助,「也因為曾經接受別人的建議和幫助,所以我也懂得去幫助別人。」劉媽媽說,當時看了「你很特別」這本書,便推薦許多身為血管瘤患者的家長去閱讀,也知道自己不應該在意小孩子的外表,更要努力教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不要讓他們覺得自己和別人是不一樣的。回想當時的劉媽媽積極希望能在小月上小學之前,就接受整形手術讓小月的臉恢復常人一般,但門諾醫院的醫師告訴她:「要尊重女兒的想法,等她長大一點之後,有了自己的想法,再讓她自己決定。」這樣的一句話,讓劉淑美心甘情願的等,等到小月長大,也等到將來的醫術更為發達之時,可以實現當初劉媽媽的願望。
劉媽媽笑著說:「曾經我說過,希望能有仙女棒,只要輕輕一點就能讓我的希望成真。」以前這種想法已不復存在,現在的她滿足於現狀,她說,要多帶小孩子出門,多接觸和他們一樣的小朋友,對家長或是小孩的心理健康都很重要,現在的劉媽媽對小月說:「這個病會跟著你一輩子,所以你要學著如何跟病相處,和它做好朋友喔!」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lisa_liu0626/article?mid=414&prev=426&next=406&l=f&fid=20
********************************************************************************
嬰兒血管瘤,媽咪無須擔心!!!
很多小嬰兒在出生後,臉部或頸部常常會有紅紅的印記,有的會凸起,有的則平平的。老一輩的人說這是「床母」留下的記號,也有人說是「胎記」,而其實它真正的名稱是「血管瘤」。
許多媽咪看到寶寶細嫩的皮膚上那怵目驚心的一塊紅印,再聽到其名為「血管瘤」,總不由得有種不安的感覺,擔心小寶貝怎麼一出生就生病了!究竟,經常發生在初生嬰兒身上的血管瘤,會不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呢?
認識嬰兒血管瘤
多為無不良影響的良性腫瘤
血管瘤是嬰兒期最常見的良性皮膚腫瘤,它是皮膚血管異常增生或血管擴張所引起的各種血管瘤及血管胎記。嬰兒期的血管瘤大多不會造成生命上的危險,平均約五歲到七歲就會自行消褪了。
嬰兒血管瘤的症狀
約30%的寶寶一出生之後就會有血管瘤,其餘的70%則在出生後的一週到四週內才陸續出現。
《發生部位》
以發生在頭部、臉部及頸部最多,另外有些寶寶的血管瘤會長在眼瞼、腰部、鼻子、嘴巴、口腔內,少數甚至在肌肉及內臟也有可能會長。
對生理的影響—異常血管瘤才會有
一般來說,血管瘤都不會有不舒服的症狀,除非是少數生長過快、過大的異常血管瘤,可能會影響寶寶的視力、呼吸和吸吮,甚至侵犯內臟的運作功能者,就必須送醫檢查、治療了。
『嬰兒期血管瘤的消長過程』
大致來說,血管瘤的發展變化可以分成以下三個階段。
◤增生期
在寶寶三個月到一歲以內的這段期間,是血管瘤增生速度比較快的時候。範圍會比初發現時大許多,而且可能會浮起,當孩子在哭或大便等需要用力的時候會更明顯。
◣穩定期
過了一歲之後到三、四歲之間,你會發現寶寶的血管瘤不再長大,這期間就沒有什麼變化了。
◥退化期
大約有五成的孩子,其血管瘤會在五歲以前完全消褪,其他則是七歲前會完全消失不見,只有少數孩子到了十至十二歲時仍然殘存。
《寶寶的血管瘤需要特別處理嗎?》
★大多無須特別處理
絕大多數的嬰兒血管瘤都不要緊,只要讓它順其自然地消褪即可。不過,對於生長過快而影響到寶寶的生理功能,如呼吸、吸吮、視覺,甚至孩子出現血小板低下、凝血、貧血等問題時,就不能掉以輕心,必須考慮將之以手術切除。
★處理方式
必須先帶孩子到醫院檢查,再與醫師商討處理方式,目前可以處理血管瘤的方式有:冷凍、雷射、放射線、開刀、注射血管硬化劑,或是施打類固醇和干擾素。
叮嚀
許多媽咪在帶孩子去看醫師時,都會擔心寶寶的血管瘤是否惡化,會影響到生長發育及外觀。其實根據統計,有90%以上的嬰兒血管瘤都是沒有異狀的,只要持續觀察到有縮小現象(約在孩子三、四歲時),就不須擔心了。必須提醒家長的是,在血管瘤尚未完全消失時,要留意避免將之碰傷,以免造成感染,這樣通常就不會有問題了!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445&prev=20446&next=20443&l=f&fid=6
******************************************************************************
床母做記號?「蒙古斑」會消啦
▲嬰兒常見胎記蒙古斑。(照片提供/蔡逸姍) |
張媽媽(化名)剛產下一名可愛的男寶寶,但在幫寶寶洗澡時,發現寶寶的背上和手、腳有好多大大小小的藍黑色斑塊。本來背部以為是瘀青,但隨著時間過去,這些藍黑斑塊並沒有消退。家中長輩說:「這些斑塊是『床母做記號』,沒有關係。」
張媽媽因為這些斑塊的數量不少,決定還是趕快帶寶寶到小兒皮膚科門診,深怕錯過治療時機。
藍黑色大小斑塊 係良性胎記
經診斷後發現,小寶寶背上和手腳的胎記都是蒙古斑,又稱為藍灰斑或真皮黑色素細胞增生症,是一種良性的胎記。在胚胎時期,黑色素細胞從神經脊移動到表皮時,沒有穿透表皮真皮交界,在真皮堆積。這種情形最常見於亞裔或非裔嬰兒,所以俗稱蒙古斑。通常分布在腰薦部(臀部),但全身上下各處都有可能。面積從1到10公分不等,看起來灰灰藍藍的,顏色不均勻。所以也常會被誤認為是「虐待兒童,孩子被打到瘀青」。
●蒙古斑是否跟媽媽懷孕時動到胎氣有關?
在台灣習俗中認為,孕婦觸犯禁忌,例如搬東西、移動家具等,才會導致小孩身上出現胎記。事實上並沒有關聯。
兩歲後會自動消退 不需特別治療
●會不會自動消失?
這些蒙古斑在一歲時會最明顯,兩歲左右會到達最大面積,之後會自動消退。通常到成人時期都消退得差不多了。只有很少數的狀況會持續到成人期。
●需要治療嗎?
蒙古斑是良性的,也會自動消退,所以並不需要特別治療,觀察即可,過於緊張的家長會要求施打雷射或擦藥膏,其實並沒有任何幫助。
●會有併發症嗎?
大多數的蒙古斑為皮膚單一表現,有些面積廣泛的蒙古斑可能合併有神經節 糖貯積病或Hunter症候群(亨特氏症候群),但這些症候群通常會有其他的表現,例如成長遲滯、肌肉無力等。
●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嗎?
外觀上最像蒙古斑的就是紫斑和瘀青,但瘀青通常數天後會轉變為褐色,而且會有壓痛感。嬰兒血管瘤大多為紅色。小寶寶哭鬧時,可能會變得更紅腫。
至於「紅面棋王」和戈巴契夫臉部的紅色胎記則是酒色斑(port-wine statin),也是一種胎記,但不會消退,永久存在。通常發生在臉部,一般需要使用雷射來治療。而且有些會合併腦膜靜脈血管瘤或抽筋等問題,需要特別注意。(作者為台北市京硯皮膚科診所院長)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9757&prev=19758&next=19756&l=f&fi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