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2日 星期六

餵奶不要急 寶寶也有自己的想法

康諾.溫尼考特@著
母親了解寶寶的感覺,因為她是活生生的人,有想像力,她會耐心等待,過幾分鐘,甚至更快,寶寶就會再度轉向她的乳頭,在適當的時機,再度展開新的接觸。這種情形會一再重複,因為,寶寶不是從一個裝著奶水的瓶子裡喝奶,而是從一個人的身上吸奶,這個人暫時把自己借給一個曉得該怎麼辦的小嬰兒。

我早就說過,寶寶可能從一開始,就很欣賞母親生氣蓬勃的特質。母親育兒的喜悅之情,讓小嬰兒很快就曉得,這一切的背後有個人。不過,讓寶寶覺得這個人就是母親的原因,也許是母親設身處地為小嬰兒著想的能力,正是這個能力讓她曉得小嬰兒的感受。任何書本上的原則都無法取代母親的感同身受,這種能力使她有辦法體會小嬰兒的需求,並密切配合那些需求。

我要利用實地觀察不同的餵奶場景,來比較兩個寶寶的情況,並藉此說明上述的觀點:一個是在家裡由母親哺乳的寶寶;另一個是在養育單位接受照顧的寶寶。養育單位是個還不錯的地方,可是護士工作繁忙,沒時間進行一對一的照料。

我們先來看養育單位裡的小寶寶。讀到這裡的護士,如果你們做的就是餵小嬰兒喝奶的工作,請原諒我用最糟糕而非最好的例子來說明。

假設,餵奶時間到了,小寶寶還不曉得會發生什麼事。他對奶瓶或人都還沒有多少認識,不過卻滿懷希望,期待著令人滿意的好事發生。護士來了,把小寶寶抱起,讓他靠在嬰兒床上,再用枕頭墊在奶瓶下,靠近小寶寶的嘴巴。護士把奶嘴塞入小寶寶的嘴巴後,等了一下子,就轉身去照
顧另一名哭泣的寶寶。

起初,餵奶的工作進行得相當順利,因為飢餓的寶寶受到刺激,吸吮奶嘴奶水就來了,目前為止感覺還不錯;可是不久後,這塞在嘴巴裡的東西,就對他的生存構成莫大的威脅。寶寶哭了起來,或開始掙扎,然後奶瓶掉下來了。他鬆了一口氣,但只維持了片刻,因為寶寶很快就想吃奶,可是奶瓶沒來,他再度哭泣。過了一會兒護士回來了,再度把奶瓶塞入寶寶的嘴巴裡,這時在我們眼中看來還是一模一樣的奶瓶,對寶寶來說卻是個壞東西了,因為它變得危險。就這樣,事情不斷惡性循環下去。

現在,我們再來看另一個極端,瞧瞧有媽媽呵護的小寶寶。每次看見心情放鬆的母親,用體貼的方式處理同樣的情境時,我總是欽羨不已。這個母親會把寶寶弄得舒舒服服,還營造一個環境好讓哺乳順利進行。事實上,環境也是母子關係的一部分。如果她親自餵奶,她會讓小寶寶的雙手隨心所欲的觸摸她的乳房,感覺她的體溫,更重要的是,讓寶寶測量自己跟乳房之間的距離,因為小寶寶只有在自己的小小世界裡才認得出任何目標,也就是他用嘴巴、雙手和眼睛接觸得到的範圍。

母親也會允許寶寶的臉頰接觸乳房,不過,剛開始寶寶並不曉得乳房是母親的一部分。在臉頰觸碰乳房的經驗中,寶寶並不曉得這個舒服的感覺,究竟來自乳房還是臉頰。事實上,小寶寶會玩自己的臉頰,還會抓它們,彷彿臉頰就是乳房似的。母親通常會容許寶寶做他想要的親密接觸,理由很多,其中一個是,寶寶在這方面的感覺十分敏銳,假如這些感覺很敏銳,我們就可以確定這是很重要的。

一開始,寶寶會需要我所描述的這些非常安靜的經驗,也需要被人寵愛的抱著,那是一種鮮活的抱法,不急躁、不焦慮、不緊張,這些就是環境背景。至於母親的乳頭和寶寶的嘴巴早晚會發生某種接觸,究竟是什麼也無所謂,因為,母親就在情境裡,她是情境的一部分,而且她還特別喜歡這份關係中的親密感覺。至於寶寶的行為舉止究竟該如何,她毫無成見。

接著,乳頭跟寶寶嘴巴的接觸,給了寶寶一個想法:「或許嘴巴外面有東西值得試試看。」寶寶開始分泌口水;事實上,口水可能多到讓寶寶喜歡吞口水,有片刻他甚至不需要奶水。母親漸漸讓寶寶在想像中對她所能提供的東西產生胃口,寶寶也開始用嘴含住乳頭,並且用牙齦咬住乳頭的根部,或許還開始吸吮。

然後,寶寶停頓了一下,牙齦放開乳頭,他從原先的活動中退出來,乳房的印象淡出。

萬事具備的餵奶環境
妳看得出來,最後這一點有多麼重要嗎?先是寶寶有了一個念頭,有乳頭的乳房就來了,然後有了接觸。接著,寶寶斷了這個念頭,他轉過頭去,乳頭跟著消失。這就是我們上面所描述的寶寶,跟身處忙碌的養育單位裡的嬰兒,二者在經驗上最重大的差別。當母親看到寶寶轉過頭去,她會怎麼辦?她不會把乳頭硬塞進寶寶的口中,強迫他再度開始吸奶。

母親了解寶寶的感覺,因為她是活生生的人,有想像力,她會耐心等待,過幾分鐘,甚至更快,寶寶就會再度轉向她的乳頭,在適當的時機,再度展開新的接觸。這種情形會一再重複,因為,寶寶不是從一個裝著奶水的瓶子裡喝奶,而是從一個人的身上吸奶,這個人暫時把自己借給一個曉得該怎麼辦的小嬰兒。

「母親是如此體貼的配合」這個事實顯示,她是活生生的人,不需多久,寶寶就懂得欣賞這一點。

我想特別指出,在後面這個例子中,母親讓寶寶別過頭去的這個作法相當重要;當寶寶不想要乳頭,或不再相信它時,她能夠做到把乳頭從寶寶的口中移開,正是這一點使她成為母親。這是十分細膩體貼的動作,剛開始母親未必做得到,有時候寶寶也會藉著拒絕食物、別過頭去或是睡著,來表示他有權獲得人性化的對待,這時,想要展現慷慨氣度繼續哺乳的母親會非常失望。有時候,她會受不了脹奶的痛苦(除非有人教她如何擠奶,她才能夠等待寶寶自動轉向她)。

不過,如果母親曉得,寶寶扭過頭,離開乳房或奶瓶,是有價值、有意義的,她們大概就能度過這些困難的階段。她們會把別過頭去或想睡的表現,當作需要特殊照顧的徵兆,這表示合適的餵奶環境得要萬事具備才行:母親必須感到舒服,寶寶也必須感到舒服,此外還要有充裕的時間,寶寶的雙臂必須能夠無拘無束,寶寶的皮膚也必須能夠隨心所欲感受母親的肌膚,甚至必須把寶寶赤裸的放在母親赤裸的身體上。

如果這當中有任何勉強,或是想要強迫餵奶,絕對是徒勞無功的。只有給寶寶一個找得到乳房的背景環境,才有希望培養適當的餵奶經驗。這些反應在小嬰兒後來的階段可能還會再次出現。

趁著談到這個話題,我還想談一下新生兒母親的處境。這個母親才剛剛度過焦慮艱難的分娩經驗,需要專業的協助。在這個關頭,她還在接受照顧,特別依賴旁人,對於恰好就在身旁的重量級婦女的意見,格外敏感,不論這個人是醫院的護理長或助產士,還是她自己的母親或婆婆,所以,她的處境十分艱難。畢竟,為了這一刻,她已經做了九個月的準備。

我在前面也解釋過,她是曉得如何餵母奶的最佳人選,可是其他博學人士的性格如果很強勢的話,她是很難跟他們抗衡的,要不至少也得等她生過兩、三個小孩,有點經驗以後才有可能對抗得了。還好,產科護士或助產士與母親的關係,通常是融洽的,當然也是最理想的。

這份關係融洽的話,母親就有機會用自己的方式,處理跟寶寶的第一次接觸。寶寶會有大部分時間都在她的身旁睡覺,她可以不斷低頭查看床邊的搖籃,看看自己生出來的是不是個乖寶寶。她會漸漸習慣寶寶的哭聲,假如哭聲讓她感到煩憂,她睡覺時孩子就會被抱走,稍後再送回來。當她察覺到寶寶想吃奶,或者想跟她的身體接觸時,別人就會把寶寶抱到她懷裡來哺乳。在這樣的經驗裡,寶寶的臉頰、嘴和雙手與她的乳房展開了特殊的接觸。

我們都聽說過,年輕的母親常常不知所措,沒人跟她解釋任何事情,除了吃奶時間以外,寶寶都被安置在別的房間,或許跟其他寶寶在一起,但嬰兒房隨時都有寶寶在哭,母親沒有辦法認出自己寶寶的哭聲。餵奶時,寶寶被抱進來交給母親,全身緊緊裹在一條大浴巾裡。而母親必須接受這個長相怪異的小東西,並用乳房餵它(我是故意用「它」),可是她既沒有感覺到奶水充滿乳房,小寶寶也沒有機會可以去探索,去產生念頭。我們甚至聽說,如果寶寶不吸奶,所謂的幫手還會發怒,幾乎是把寶寶的鼻子硬推向乳房的。有過這種恐怖經驗的人,應該還不少。

不過,即使是母親也是透過體驗才學會做母親的。我想,母親們如果知道自己會隨著體驗成長,應該會好過些。但是,如果她們一開始就以為,必須努力讀書,才能學會做個完美的母親,她們就走錯路了。不過,到頭來,我們需要的始終是,那些徹底領悟、懂得相信自己的母親與父親,正是這些父母建立了最好的家庭,讓寶寶得以發育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