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A、B1、B2、C主要存在于食物中,需要寶寶從食物中攝取。怎樣讓寶寶從飲食中攝取到這些維生素?這里面有很多學問,以下這33個妙計會讓寶寶體內不缺這些維生素。至于維生素D,它在食物中含量很少,更何況寶寶的胃腸道還很稚嫩,只能吃很少幾種簡單的輔食,但只要多曬太陽或者添加魚肝油就不會缺乏,在這里也就不再多說了。
防缺維生素A的妙計
1、孕媽媽應從孕期開始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哺乳媽媽也應注意從食物中攝取,這樣可避免體內缺乏維生素A,間接影響到寶寶。
2、多給寶寶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注意在寶寶的食譜里多安排這些食物。
3、雖然植物性食物中不含有維生素A,但植物性食物中卻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它可在人體內轉化成維生素A。多給寶寶吃富含胡蘿卜素的綠色蔬菜、胡蘿卜、西紅柿、紅心白薯、玉米和桔子等,就可得到豐富的維生素A。
4、寶寶出生后進行合理喂養,缺乏維生素A的主要原因大多由喂養不當造成。一定要堅持母乳喂養,千萬不要輕言放棄。
5、如果寶寶是早產兒或是采取人工喂養,那他們比正常的寶寶更容易缺乏維生素A,早一些服用魚肝油就會避免體內缺乏。
6、在寶寶添加輔食階段,多給予各種口味的食物讓寶寶品嘗,這樣可避免寶寶形成挑食、偏食的壞習慣。要知道,寶寶缺乏維生素A大多是因挑食、偏食及厭食等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的。
7、如果寶寶患慢性腹瀉或其他消耗性疾病,更容易缺乏維生素A,但如果能及時進行治療,便可以避免體內缺乏。
防缺維生素B1的妙計
8、孕媽媽和哺乳媽媽如能注意多攝取粗雜糧和富含維生素B1的食物,就可間接避免寶寶缺乏維生素B1。
9、不要經常給寶寶吃精米精面,常吃精米精面會增加體內消耗維生素B1,加重體內缺乏。
10、做飯時不要過分淘洗米,也不要用流動的水沖洗米或把米在水中浸泡過久,更不要用手用力撮洗,還應盡量少給寶寶吃水撈飯,這樣都有助于減少維生素B1的丟失。
11、淘米時水溫不要過高,更不要用熱水燙洗,煮粥時不要加堿,采用蒸或煮的烹調方法會大大減少維生素B1被破壞。
12、如果寶寶經常愛吃糖果一定要盡早糾正,這不僅可避免寶寶的牙齒被損壞,而且還可避免體內的維生素B1被消耗掉。
13、在每天的菜肴中,應保證給寶寶做一些富含維生素B1的食物,如瘦肉、豆制品等。
14、洗菜時不要過于浸泡蔬菜,做湯時最好等到水開后再下菜,且不要煮得時間太長,在開水中稍燙一下即可,以免維生素B1被破壞。
15、麵粉盡量採用蒸或烙的方法,如把麵粉做成饅頭、麵包、包子、烙餅,少用油炸麵食,這樣會使維生素B1丟失得最少。
16、給寶寶做魚時最好在表面上掛糊,不要直接用油炸,這樣會避免維生素B1被嚴重地破壞。
17、給寶寶吃紅燒或清燉的肉、魚時,最好讓寶寶連湯帶汁一同吃,這樣會保證對維生素B1的攝取。
18、不要用急火爆炒或油炸肉類,盡量炒著吃,蛋類最好蒸成蛋羹或煮著吃。
19、玉米面中維生素B1非常容易被破壞,如果把玉米粉做成玉米粥、窩窩頭,或用餅鐺貼玉米餅,就能保證食物中的維生素B1不被破壞。
防缺維生素B2的妙計
20、不要讓寶寶挑食偏食,不然會引起身體缺乏維生素B2,經常發生口角爛。
21、在冬春干燥季節或寶寶長期發燒、患胃腸疾病、發生腹瀉或消化不良、厭食、結核病等情況下,維生素B2的消耗會增加。如在醫生指導下適當補充多種維生素或維生素B2,就可避免體內缺乏。
22、在飲食上注意粗細糧搭配,葷素兼食,給寶寶多吃富含維生素B2的食物,并注意讓寶寶按月齡添加輔食。
23、維生素B2的耐熱力很強,烹調時不必過分擔心會損失。但它對光線特別敏感,特別是紫外線,因此不要把這類食物放在陽光照射的地方。
24、如果寶寶發生口角炎或舌炎等,表明長時間沒有吃富含維生素B2的食物,體內缺乏這種維生素了,趕快進行補充。人體對維生素B2的需求量,只要從富含核黃素的食物中攝取就足夠了。
25、必要時為寶寶補充維生素B2片,如患口角炎時,或寶寶身體存在容易消耗維生素B2的情況,如慢性腹瀉、胃腸吸收不良或長期發燒等,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維生素B2片或復合維生素片就會糾正缺乏現象。
防缺維生素C的妙計
26、母乳中含維生素C較多,可以滿足寶寶身體的需要,所以,吃母乳的寶寶一般不容易缺乏維生素C,建議媽媽們:一定要堅持母乳喂養。
27、哺乳媽媽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就可給寶寶補充豐富的維生素C。
28、如果不能以母乳喂養寶寶,給寶寶選擇嬰兒配方奶也可避免維生素C缺乏,其中的維生素C含量較為適宜。
29、寶寶出生后,及時按月齡添加含維生素C的輔食,如果汁、菜汁、細菜泥、粗菜泥、胡蘿卜泥及香蕉泥、蘋果泥、新鮮碎菜和煮爛的蔬菜等,同時吃新鮮水果。
30、吃蔬菜和水果時要選擇新鮮的,做菜時先洗后切并馬上烹調,烹調時間一定要短,煮菜時注意加蓋,并現做現吃,不要久放,以使維生素C的損失量減少到最低限度。
31、對于維生素C特別容易破壞掉的蔬菜,如胡蘿卜、南瓜、青椒等,在烹調時先蘸上面粉油炸,這樣可保持維生素C的含量,容易被腸道吸收。
32、可以把能夠生吃的蔬菜,如小黃瓜、胡蘿卜等,與各種橘子、蘋果、草莓、菠蘿等水果做成沙拉給寶寶吃,這樣可盡量減少維生素C損失。
33、蘿卜葉中的維生素C含量很高,做菜時最好不要扔掉,可炒熱菜或做湯,也可焯一下涼拌著吃,是攝取維生素C的一個好來源。
資料來源 http://mid.lt263.com/huaiyun/yuer/yinger/yingyang/200707/12906.shtml.html
*********************************************************************************
寶寶飲食中的加減乘除
幼兒正處在快速生長發育階段,是中樞神經系統及各種組織器官發育的關鍵時期,科學餵養、均衡膳食至關重要。
膳食中的「加法」
此類食物應予充分保障。蛋白質類是寶寶生長發育的基本要素,要滿足他們的需要。奶或配方奶、乳製品、魚蝦等海產品,豆類及豆製品,瘦肉、蛋類及肝類等,上述食品均屬優質蛋白,每天都應保證供給。礦物質、微量元素也是寶寶快速生長發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質,如鈣、鐵、鋅等,它們的補充有利於寶寶骨骼、牙齒發育,預防生理性貧血的發生,幫助改善食欲、增強體質等作用。在補充這些物質時,應堅持「貴在適量」,而不是盲目食用或多多益善。
膳食中的「減法」
有些食物嬰幼兒不宜過多食用,如各種甜品、冷飲、果汁、可樂、膨化食品、油炸食品、炸薯條、炸薯片、果凍、蜂蜜、酸奶(一歲之內不建議大量飲用,甚至代替鮮奶或配方奶),高脂肪、高熱量、高糖的洋速食也應少吃。另外,某些香腸及醃製食品(鹹肉、臘肉、鹹魚、鹹菜等)最好少吃或不吃,這些含鹽量高的食品,在製作過程中會產生大量亞硝酸鹽、黃麴黴素等,長期食用有致癌作用,對寶寶健康成長十分不利。
膳食中的「乘法」
目前嬰幼兒膳食中普遍存在蔬菜類食品攝入過少的現象,應特別強調的是,各種綠葉菜、紅色菜、黃色菜中含有大量維生素、微量元素、礦物質等,如維生素C、B族、β-胡蘿蔔、鐵、鈣及粗纖維等。主食中需安排一定量的粗糧、雜豆,做到粗糧細糧搭配,粗糧中的維生素B1高於精米精麵,且含有膳食纖維,有利於調理寶寶胃腸功能,防止便秘。各種雜豆、小米、玉米渣、麥片、蕎麥、薯類等可以做成小食品,鼓勵孩子們吃。
膳食中的「除法」
下列食品原則上不適宜寶寶食用。如含鉛量較高的皮蛋、爆米花等,可能含有激素的蜂王漿、蜂膠、花粉製品、蠶蛹、人參類補品等。含激素食品可引起正處在快速生長發育期的寶寶骨骺提前閉合,縮短了骨骺的生長期,影響孩子的身高,甚至導致寶寶性早熟,並由此帶來一些心理問題,同時可能引起血壓增高等不良反應。
文章來源:健康熱線網
http://tw.epochtimes.com/bt/6/8/22/n1429302p.htm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ticle?mid=8617&prev=12017&next=8616&l=f&fid=36
********************************************************************************
*******************************************************************************
大多數家長都知道,營養不良會阻礙寶寶的正常生長發育,所以盲目地為寶寶補這補那,往往造成時下流行的現代病—『營養過剩綜合征』;另一方面,由於年輕父母缺乏必要的營養知識,也造成了某些營養素的缺乏癥。那麼——你會給寶寶補充營養嗎?
我國兒童營養觀存在的幾個誤區
國外最新研究表明,兒童應該按需喂養。因為人飢餓時胃液分泌旺盛,這時吃東西纔能達到消化、吸收的最佳效果。這個飢餓的時刻只有寶寶自己清楚,所以什麼時候吃、吃多少應該由寶寶決定,餓了自然就想吃,營養補充自然也就好。
與此對應,現在家長在剝奪寶寶飢餓權的同時,往往又放棄了自己的權力。不少家長忽視為寶寶的食物把關,不懂得選擇最有營養的食品、最好的食物搭配及科學的烹調方式,總問寶寶想吃什麼。其實孩子並不知道應該吃什麼、怎麼吃纔對自己有益,但他們與生俱來就會對食物挑來選去。正是這兩種權力的錯位,造成現在大量孩子存在不良飲食行為—偏食、挑食、吃零食、貪食,對健康極其有害。
現在『補』的觀念深入人心,一說到營養素缺乏,家長首先想到吃藥,於是補鈣、補鐵、補鋅……其實兒童營養健康決不是用藥補出來的,而是均衡吃出來的。醫學專家說,一旦出現營養素缺乏,肯定是吃飯出了問題。家長首先要檢查給寶寶的食物是否正確、種類是否合適、搭配是否科學。找到問題後及時調整、糾正,同時增加營養價值高的天然食物,最後纔能考慮暫時服用一些藥物來彌補體內已出現的不足。
濫吃營養素的危害
嬰幼兒生長發育快。根據科學測算,對各種營養的需要,按每公斤體重計算,如蛋白質及熱量的需要量約為成人的3倍。蛋白質是人體最重要的營養素之一,也是構成生命的最重要原料之一。一般人只知道蛋白質缺乏對健康的危害,對蛋白質過剩的弊病則知之甚少。
蛋白質在人體內的分解產物較多,其中氨、酮酸、銨鹽、尿素等在一定條件下可對人體產生毒副作用。尤其是兒童,如過量食用高蛋白食物,不僅會增加肝髒負擔,而且易引起消化不良。蛋類雖是富含蛋白質的優質食物,但光吃蛋也不行,它既缺乏碳水化合物,也缺乏維生素C。嬰幼兒數月內大量服用高濃度魚肝油及其制品,會發生厭食、昏睡、頭痛、皮膚乾燥等癥狀。
寶寶究竟需要哪些營養素
食物中能被人體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物質稱為營養素。它包括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維生素和水共6大類。前3種能產生熱能,也稱為產能營養素;後3種不能產生熱能,稱為非產能營養素。人體對這6種營養素的需要量隨著年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嬰幼兒是人一生中生長發育最快的階段,所以對營養素的需要量也相對較大。蛋白質中必需的氨基酸,脂肪中必需的脂肪酸以及維生素、無機鹽人體自身都不能合成,因此必須從食物中獲得,稱之為必需營養素。
近年來嚴重的營養缺乏癥並不多見,但由於年輕父母缺乏必要的營養知識,同時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如長期偏食、挑食、吃零食等,都會造成某些營養素的缺乏。實際調查發現,近年來小兒比較容易缺乏的營養素有維生素A、B1、B2、C、D以及無機鹽中的鐵、鋅、鈣等。為了保證小兒能獲得足夠的營養素,必須大力提倡母乳喂養。斷奶後或對人工喂養的寶寶來說,應該選擇合適的代乳品和必要的輔助食品。寶寶出牙以後,要充分注意食物來源的多樣化,以保證維生素的不缺乏。
寶寶每天必需的食物
3到6歲的幼兒,每天不可少的幾類食物是:
第一類,供給蛋白質的食物。主要有牛奶、禽蛋、瘦肉、動物肝髒、動物血以及大豆及大豆制品等。
第二類,供應維生素C(抗壞血酸)、胡蘿卜素和礦物質的食物。主要有胡蘿卜、油菜、小白菜、芹菜、菠菜等蔬菜以及水果。其中深色蔬菜的胡蘿卜素含量最高,在體內可以轉變成維生素A,並含有一定的鈣和鐵。因此,嬰幼兒吃蔬菜,應以深色蔬菜為主。另外,蘿卜、花菜、卷心菜、大白菜等淺色蔬菜也含有一些維生素C和礦物質,但不如深色蔬菜豐富。
第三類,以提供熱能為主的谷類、油脂和糖。谷類供給幼兒所需熱能的50%?60%,還可提供30%以上的蛋白質,而且是維生素B1的主要來源。谷類的維生素和無機鹽主要分布在谷胚和麥皮之中,因此,應注意粗細搭配,少吃精米精面,吃糖不宜太多,而且要注意口腔衛生,以防齲齒。
此類食物應予充分保障。蛋白質類是寶寶生長發育的基本要素,要滿足他們的需要。奶或配方奶、乳製品、魚蝦等海產品,豆類及豆製品,瘦肉、蛋類及肝類等,上述食品均屬優質蛋白,每天都應保證供給。礦物質、微量元素也是寶寶快速生長發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質,如鈣、鐵、鋅等,它們的補充有利於寶寶骨骼、牙齒發育,預防生理性貧血的發生,幫助改善食欲、增強體質等作用。在補充這些物質時,應堅持「貴在適量」,而不是盲目食用或多多益善。
膳食中的「減法」
有些食物嬰幼兒不宜過多食用,如各種甜品、冷飲、果汁、可樂、膨化食品、油炸食品、炸薯條、炸薯片、果凍、蜂蜜、酸奶(一歲之內不建議大量飲用,甚至代替鮮奶或配方奶),高脂肪、高熱量、高糖的洋速食也應少吃。另外,某些香腸及醃製食品(鹹肉、臘肉、鹹魚、鹹菜等)最好少吃或不吃,這些含鹽量高的食品,在製作過程中會產生大量亞硝酸鹽、黃麴黴素等,長期食用有致癌作用,對寶寶健康成長十分不利。
膳食中的「乘法」
目前嬰幼兒膳食中普遍存在蔬菜類食品攝入過少的現象,應特別強調的是,各種綠葉菜、紅色菜、黃色菜中含有大量維生素、微量元素、礦物質等,如維生素C、B族、β-胡蘿蔔、鐵、鈣及粗纖維等。主食中需安排一定量的粗糧、雜豆,做到粗糧細糧搭配,粗糧中的維生素B1高於精米精麵,且含有膳食纖維,有利於調理寶寶胃腸功能,防止便秘。各種雜豆、小米、玉米渣、麥片、蕎麥、薯類等可以做成小食品,鼓勵孩子們吃。
膳食中的「除法」
下列食品原則上不適宜寶寶食用。如含鉛量較高的皮蛋、爆米花等,可能含有激素的蜂王漿、蜂膠、花粉製品、蠶蛹、人參類補品等。含激素食品可引起正處在快速生長發育期的寶寶骨骺提前閉合,縮短了骨骺的生長期,影響孩子的身高,甚至導致寶寶性早熟,並由此帶來一些心理問題,同時可能引起血壓增高等不良反應。
文章來源:健康熱線網
http://tw.epochtimes.com/bt/6/8/22/n1429302p.htm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ticle?mid=8617&prev=12017&next=8616&l=f&fid=36
********************************************************************************
寶寶飲食正確觀念
一、嬰幼兒飲食指南資料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ticle?mid=8616&prev=8617&next=8615&l=f&fid=36
1.母乳哺育應被鼓勵與支持
眾所皆知,毋乳是寶寶的最佳食物來源。母乳會提供嬰兒成長和發育所需的各種營養素。建議媽媽在決定放棄自行以母乳哺育,並選擇採用配方奶粉前,應先諮詢專業醫師及營養師的意見再做最後的決定。
2.餵食各種不同的食物
寶寶最初只吃一種食物:母乳或配方奶粉,並且從中已能獲取足夠的營養供給,直到四到六個月時,成長中的寶寶對營養的需求超過母乳或配方奶粉所能提供的營養成分,譬如他們需要更多鐵質的補充。此時,也就是需要為他們添加副食品的時刻,以提供更多的營養補充幫助他們成長發育。不要因為任何理由而放棄嚐試副食品。到大約十二個月時,給寶寶餵食的食物種類,應該更廣泛,一般大人所吃的大部份食物,他也可以一起吃。
3.避免餵食過量或不足
父母餵食寶寶時,應注意要適量,過多或不足都不符合健康的原則。
4.水是最好的飲料
直到十二個月大,母奶及配方奶將是寶寶的主要營養來源,通常吃母奶的寶寶不太需要喝其他的飲料。如果想要給寶寶喝一些其他的飲料,譬如在大熱天或要教導寶寶使用杯子喝時,水將會是最好的選擇。千萬不要給寶寶餵食帶甜味的果汁或飲料,尤其是不要放在奶瓶中餵食,寶寶吃甜食的機會愈多愈容易造成蛀牙,此外,含有酒精性的食品會影響發育,絕對不適合給寶寶食用。
5.糖不需要另外添加
醣類是提供身體熱量或卡路里的來源之一,它以許多種形式存在。奶(包括母奶,配方奶及牛奶)中的糖是低甜度的乳糖,而通常加在食物中使其有甜味的糖則是高甜度的蔗糖。帶有甜味的食物對寶寶而言並不是必需的,尤其多餘的糖容易產生飽足感,減少來自其他食物的營養攝取。
6.低鹽食物要慎選
天然食物中所含的鹽份足以供身體所需,而且寶寶的味蕾敏銳,食物的天然味道是很吸引他的。為寶寶烹調食物時不需再加鹽,而且有鹹味的點心食品通常並不被鼓勵給小孩食用。
7.含鈣食物多攝取
骨骼的發育在出生的第一年發育很快,第二年就趨緩慢一直到二十歲發育才會停止。在身體的發育中,骨骼的發育非常重要,因為它是一個人的骨架,有了良好的骨骼才有良好的姿勢及保護人體的內臟。所以應多給予幼童含鈣質高的食物如脫脂奶、全脂牛奶、蛤蚌、豆腐、小魚干、綠菜葉等食物有了足夠的鈣質,才能使骨骼發育健全。
8.含鐵食物要多吃
穀類食品通常是寶寶接觸的第一個鐵質含量高的食物,而早餐穀類食品通常都會添加更多的鐵質。七個月時,給寶寶補充鐵質的最好食物就是肉類,它不但容易被吸收,而且會幫助來自其他食物中鐵質的吸收。
二、副食品的添加
1.給寶寶吃副食的目的是什麼?
添加副食品的目的,在於訓練寶寶吞嚥食物和咀嚼的能力,以這漸適應一般的食物,為斷奶作準備,並供給較多不同的營養來源:在出生六個月內,由於種種條件限制,小寶寶只能適應母乳或嬰兒配方奶粉。隨著年齡的增加,這些嬰兒時期「唯一」的食品,慢慢趕不上生長的需求,特別是鐵質、蛋白質、維生素方面;因此才有必要開始添加副食品來補充營養之不足。
「斷奶」有許多意義,包括從母奶變為嬰兒奶粉;從液體食物變為半固體食物;而食器也逐漸從奶瓶變成杯子、碗碟及湯匙來餵食;從吸吮變成咀嚼吞嚥或就嘴喝下;從單一變成多樣化的食物。
餵食副食品除了滿足口慾、飽足感及攝取營養的目的外,另一層重要的意義是要訓練小寶寶自己進食學習手腦的協調。所以當寶寶一直很有興趣和媽媽在進食時搶湯匙時,您就可以讓他學著自己吃,媽媽要做的是:給他安全食器與環境就可以。
2.什麼時候可以開始餵食副食品?
寶寶滿四~六個月以上,即可開始在兩餐之間餵食副食品:除了維他命D以外;母奶的營養,足以供應大部份嬰兒至少三個月的全部營養需要,甚至足以供應嬰兒大部份的營養需要至六個月大。
隨著年齡的增加,自五、六個月起,部份母奶中的營養已不足以完全供給嬰兒所需要的營養,此時即需要以副食品的添加來補足。四~六個月以上的嬰兒則最好都能由米粉開始為他添加副食品,為斷奶做準備。
3.為什麼從4~6個月大時開始吃副食?又為什麼從米粉開始?
這是因為寶寶在五、六個月時,其胰澱粉脢的分泌能力漸趨成熟,所以有足夠的能力去消化吸收米、麥粉中的澱粉,太早開始添加副食品、容易引起寶寶對食物過敏,無益而有害。此外,一般的嬰兒穀類食物有添加鐵劑,除了供給寶寶需要的熱量外,並補充鐵質,維他命B及纖維素。由於米粉又比麥粉對嬰兒較不具過敏性,所以更適合給寶寶做為副食品。
4.添加那些副食品?是不是愈多愈好?
如前述一般副食品的添加皆由米、麥粉開始,待寶寶逐漸適應方可以開始添加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因為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比米、麥粉引起過敏的可能性為高。
剛開始給寶寶吃新的副食品時,須從一種而且少量試起,待確定無任何不適,再漸漸加量。隨著年齡的增加,食物的種類可以逐漸增加。記住,一次只能添加一種新的食物,以觀察是否有不良的反應,而且一星期內最好不要添加兩種以上新的食物。因為嬰兒的小腸黏膜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容易將食物中的大分子整個吸收而造成食物過敏。
當副食品的量及次數逐漸增加時,餵奶變成副食,而固體食物則由副食成主食。由於固體食物逐漸增加,為了避免滲透壓過高,所以也要為嬰兒補充足夠的水分,喝飲料時也最好逐漸改用杯子喝。
5.米、麥粉可不可以加在奶瓶中?
很多人都習慣把米、麥粉加在奶瓶中與奶水一起沖泡給寶寶吃,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使用方式。因為如果把米、麥粉加在奶瓶中,一來無法達成其讓小寶寶學習吞嚥半固體食物,練習
咀嚼和利用湯匙的目的;二來有可能因減少奶粉量造成寶寶營養攝取不足;此外,亦會使寶寶減少水分吸收,並佔據其太多的胃納量,造成飽足感,進而減少奶之吸食量。有關於米、麥粉正確的使用時機和方式是:最好在兩餐之間,將米、麥粉盛裝在碗或林內,以湯匙餵食。
6.添加副食品有那些基本原則
綜合以上所述,為寶寶添加副食可歸納為以下七項基本原則:
(1) 最好將食物盛裝在碗或杯內,以湯匙餵食,使寶寶適應成人的進食方式。湯匙以小且呈淺凹型的為佳,如咖啡匙就很適合,餵食時將食物放入舌頭中間,便於吞嚥。
(2) 一次只能餵食一種新食物,待寶寶適應後(約二週),再添 加或更換另一種食物。每吃一種新食物時,應注意觀察寶寶的大便及皮膚的狀況,若有腹瀉、嘔吐、皮膚潮紅或出疹等症狀,應立即停止,並帶寶寶去看醫生,以確定病情。 (3) 準備餵食前應洗手,並注意餐具的清潔,最好有專用的餐具。
(4) 最好讓寶寶養成先吃副食品再喝奶的習慣,剛開始寶寶會對用湯匙進食感到不習慣,這是舌頭及嘴巴的肌肉協調能力不佳所造成的。但還是要讓他練習,食物量最好從一茶匙開始,濃度也由稀到濃,第一次可以給流質食物,而後再逐漸進到糊狀食物。 (5) 寶寶的姿勢以坐位或半坐位為宜。 (6) 以輕鬆愉快的態度餵寶寶,不要強迫進食,若寶寶正值腸胃不適期,可延後再開始。 三、營養的均衡完整
(7) 不要以大人的口味來衡量寶寶,不用添加調味料,如蔗糖、味精、鹽、醬油等,因為寶寶沒有口味之別。這一點很重要,這是培養其一生良好飲食習慣的關鍵,愛吃甜容易蛀牙,或因長期飲食過量而致發胖也不健康,所以不但副食不應太甜太鹹,寶寶的奶粉也不宜加糖。
1.孩子的營養夠均衡完整嗎?
●嬰幼兒階段的營養,決定孩子的一生!
中國老一輩有所謂"三歲定終身"的說法,事實上一點也不假。這階段的孩子成長快得驚人,身高、體重有顯著的變化。週歲的寶寶,不僅體重比初生時增加了2倍,身高同時也增加了l/2。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顯示,一歲大的幼兒在各種營養素的需要量上應達二十歲成人的1.6一2倍以上(以單位體重比較)。此外另一項實驗也證實,一個週歲的孩子,一小時的活動量與體力、遠超過一個橄欖球員。因此從小為孩子打下良好的營養基礎,是孩子學習和成長的原動力,也是每個父母對孩子期望最實際的支持。
●孩子的營養攝取有不均衡完整的現象,甚至包括鈣和維他命c也有不足
根據馬偕醫院小兒科李宏昌醫師,針對國內近三百名二歲半以下幼兒所做的調查顯示,台北地區三個月至二歲半的嬰幼兒,普遍有總熱量攝取不足的情形發生(僅達建議值的70%~77%),這點會造成寶寶的生長上的遲緩。此外1~2歲半的幼兒在維他命D、E、B1、B6及鐵、鋅、銅…甚至連最熟悉的維他命C和鈣也有不足的現象。
根據日本厚生省的建議,日常飲食均衡完整的原則是每天至少吃30種不同的食物。生活愈富裕,步調也愈快,三餐的調理也日益困難。所以兒童飲食營養不均衡之問題日益嚴重。
●為什麼"營養均衡完整"是很重要的?
營養均衡完整是寶寶健康及發育的必要基礎。如果沒有均衡完整的營養,而只重視某種單一的營養素是不夠的。因為營養素在身體內,是要靠互動關係,才能有效被吸收利用。例如骨骼、牙齒的成長需要鈣,但鈣的吸收又受磷和脂肪吸收的影響。另一方面,乳糖和葡萄糖聚合物可以促進鈣的吸收,吸收之後的鈣,必須有維他命D才能在骨骼中沉積。所以,唯有透過均衡完整的攝取,才能讓營養素發揮最大的效用,充份補充孩子身體所需。
●孩子腦部與視網膜的發育,需要DHA
根據醫學文獻報導,人體組織中,DHA在視網膜及大腦皮質內,佔有很高的含量比率,顯示DHA在腦部及視網膜的功能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寶寶腦部的發育,在嬰幼兒階段迅速成長,四歲腦部重量已達成人的80%,七歲時完全發育成熟,腦部的發育,需要DHA。
●鋅(ZINC),與學習及行為表現有關
鋅的攝取不足,會影響幼兒的發育。醫學研究報告指出,鋅與學習及行為表現有關。此外,挑食的孩童,因胃口不佳而造成發育遲緩時,應該聯想到鋅的缺乏。
http://www.wedar.com/library/babydiet.htm
*******************************************************************************
你會給寶寶補充營養嗎
大多數家長都知道,營養不良會阻礙寶寶的正常生長發育,所以盲目地為寶寶補這補那,往往造成時下流行的現代病—『營養過剩綜合征』;另一方面,由於年輕父母缺乏必要的營養知識,也造成了某些營養素的缺乏癥。那麼——你會給寶寶補充營養嗎?
我國兒童營養觀存在的幾個誤區
國外最新研究表明,兒童應該按需喂養。因為人飢餓時胃液分泌旺盛,這時吃東西纔能達到消化、吸收的最佳效果。這個飢餓的時刻只有寶寶自己清楚,所以什麼時候吃、吃多少應該由寶寶決定,餓了自然就想吃,營養補充自然也就好。
與此對應,現在家長在剝奪寶寶飢餓權的同時,往往又放棄了自己的權力。不少家長忽視為寶寶的食物把關,不懂得選擇最有營養的食品、最好的食物搭配及科學的烹調方式,總問寶寶想吃什麼。其實孩子並不知道應該吃什麼、怎麼吃纔對自己有益,但他們與生俱來就會對食物挑來選去。正是這兩種權力的錯位,造成現在大量孩子存在不良飲食行為—偏食、挑食、吃零食、貪食,對健康極其有害。
現在『補』的觀念深入人心,一說到營養素缺乏,家長首先想到吃藥,於是補鈣、補鐵、補鋅……其實兒童營養健康決不是用藥補出來的,而是均衡吃出來的。醫學專家說,一旦出現營養素缺乏,肯定是吃飯出了問題。家長首先要檢查給寶寶的食物是否正確、種類是否合適、搭配是否科學。找到問題後及時調整、糾正,同時增加營養價值高的天然食物,最後纔能考慮暫時服用一些藥物來彌補體內已出現的不足。
濫吃營養素的危害
嬰幼兒生長發育快。根據科學測算,對各種營養的需要,按每公斤體重計算,如蛋白質及熱量的需要量約為成人的3倍。蛋白質是人體最重要的營養素之一,也是構成生命的最重要原料之一。一般人只知道蛋白質缺乏對健康的危害,對蛋白質過剩的弊病則知之甚少。
蛋白質在人體內的分解產物較多,其中氨、酮酸、銨鹽、尿素等在一定條件下可對人體產生毒副作用。尤其是兒童,如過量食用高蛋白食物,不僅會增加肝髒負擔,而且易引起消化不良。蛋類雖是富含蛋白質的優質食物,但光吃蛋也不行,它既缺乏碳水化合物,也缺乏維生素C。嬰幼兒數月內大量服用高濃度魚肝油及其制品,會發生厭食、昏睡、頭痛、皮膚乾燥等癥狀。
寶寶究竟需要哪些營養素
食物中能被人體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物質稱為營養素。它包括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維生素和水共6大類。前3種能產生熱能,也稱為產能營養素;後3種不能產生熱能,稱為非產能營養素。人體對這6種營養素的需要量隨著年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嬰幼兒是人一生中生長發育最快的階段,所以對營養素的需要量也相對較大。蛋白質中必需的氨基酸,脂肪中必需的脂肪酸以及維生素、無機鹽人體自身都不能合成,因此必須從食物中獲得,稱之為必需營養素。
近年來嚴重的營養缺乏癥並不多見,但由於年輕父母缺乏必要的營養知識,同時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如長期偏食、挑食、吃零食等,都會造成某些營養素的缺乏。實際調查發現,近年來小兒比較容易缺乏的營養素有維生素A、B1、B2、C、D以及無機鹽中的鐵、鋅、鈣等。為了保證小兒能獲得足夠的營養素,必須大力提倡母乳喂養。斷奶後或對人工喂養的寶寶來說,應該選擇合適的代乳品和必要的輔助食品。寶寶出牙以後,要充分注意食物來源的多樣化,以保證維生素的不缺乏。
寶寶每天必需的食物
3到6歲的幼兒,每天不可少的幾類食物是:
第一類,供給蛋白質的食物。主要有牛奶、禽蛋、瘦肉、動物肝髒、動物血以及大豆及大豆制品等。
第二類,供應維生素C(抗壞血酸)、胡蘿卜素和礦物質的食物。主要有胡蘿卜、油菜、小白菜、芹菜、菠菜等蔬菜以及水果。其中深色蔬菜的胡蘿卜素含量最高,在體內可以轉變成維生素A,並含有一定的鈣和鐵。因此,嬰幼兒吃蔬菜,應以深色蔬菜為主。另外,蘿卜、花菜、卷心菜、大白菜等淺色蔬菜也含有一些維生素C和礦物質,但不如深色蔬菜豐富。
第三類,以提供熱能為主的谷類、油脂和糖。谷類供給幼兒所需熱能的50%?60%,還可提供30%以上的蛋白質,而且是維生素B1的主要來源。谷類的維生素和無機鹽主要分布在谷胚和麥皮之中,因此,應注意粗細搭配,少吃精米精面,吃糖不宜太多,而且要注意口腔衛生,以防齲齒。
*******************************************************************************
為健康打好基礎
寶寶全方位營養補充 | |||||||||||||||||||||||||
採訪撰文/王紹媛
資料提供/美強生、雀朝、友華、貝親 | |||||||||||||||||||||||||
為了幫寶寶的健康打好基礎,在寶寶誕生以後,從選擇奶粉、嬰兒副食品、營養品到哺育用品,都是一連串不可忽視的過程。
目前市面上有越來越多的產品,為因應家長及寶寶需求而問市,而且精益求精、選擇性也越多了,以下針對目前的市場狀況作簡單說明。 【奶粉】 對嬰幼兒來說,因為正值成長發育最旺盛的時期,奶類可以說是一天飲食中最重要的營養來源。一歲以上的幼兒就算是已經進入大人的飲食模式,但每天持續二至三杯的乳品補充絕對是有必要的。 目前,市面上針對嬰幼兒所設計的奶粉相當多,其中在成長奶粉方面,除了維生素、礦物質、鐵、鈣、蛋白質等基本成份外,一些熱門的營養成份,也被運用在成長奶粉中。尤其以可增強抵抗力、保護腸胃功能的營養素居多,以下是目前較熱門的幾種營養添加物及其功效。 市售奶粉熱門營養成份 一、天然益菌 目前已被研究開發出的腸內天然益菌相當得多,其中有多項已被添加在幼兒奶粉中,最常見的如:比菲德氏菌、乳酸菌、博仕益菌、PB益生菌,以及ABC三益菌、LBL三益菌等,作用多為促進腸道健康。以比菲德氏菌來說,由於種類相當繁多,且添加比菲德氏菌的成長奶粉也不少,所以雀巢研究中心提醒家長,並非每一種比菲德氏菌都有功效,只有能通過消化道嚴格考驗的,才能幫助寶寶維持消化道機能,改變寶寶體內菌叢生態,維持寶寶體內健康平衡,這是家長在選購時必須考量的。 除此之外,有優良菌種,還要有足夠的益菌數量,才能發揮作用。雀巢公司表示,一歲以上寶寶體內大量減少比菲德氏天然益菌,外加活動量大增,健康面臨了內外的挑戰。這時如果能夠補充含有天然益菌的乳品,自然能為寶寶的身體自然形成天然保護屏障,讓寶寶消化吸收更好,擁有強健的好體質。 二、益菌因子 什麼是益菌因子?與腸內益菌有何不同?我們都知道多補充腸內益菌的好處,但對於益菌因子可能就不是很清楚,簡單的說,益菌因子也就是益菌的食物。目前有嬰幼兒奶粉廠商,將這項營養成份添加在成長奶粉中,藉由益菌因子的特性,可以從小建立起身體的優質防護網。 解釋再清楚一點的話,「益菌因子」即是一種不會被人體所消化吸收的食物成份,但可以選擇性地促進宿主腸內的有益菌滋生繁殖,而增進生物體健康。在我們人體腸道內居住的細菌數量達100兆個,但大多為無害亦無益,有少部份為致病菌;而益菌因子只會被腸道內的好菌所發酵代謝,當好菌在代謝的同時,會產生有機酸,進而建立腸道的優質環境,促進好菌生長、抑制壞菌數量。 而在眾多益菌因子中,菊醣(Inulin)、乳寡醣(GOS)、果寡醣(FOS)三種益菌因子最重要,因為它們能在腸道的不同部位作用,幫助不同部位的益菌生長。藉由寶寶喝奶時,同時攝取益菌因子,將可讓寶寶獲得的好處包括:1.減少感染機率,加強抵抗力。2.改善體質。3.增加人體對營養素及礦物質的吸收;4.降低癌症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三、牛初乳 根據研究發現,母乳中(尤其是初乳)含有豐富的免疫球蛋白IgG和乳鐵蛋白,它會透過胎盤或母乳傳給胎兒及新生兒,這也就是為什麼六個月內的寶寶,或者喝母乳的寶寶比較不容易生病的原因。 基於這個理論,研究發現,牛初乳也同樣含有母乳的這些精華部份,同樣可以增強寶寶免疫力。而什麼是牛初乳呢?所謂牛初乳,是指生產後七十二小時內,牛乳腺所分泌的液體,內含豐富的免疫與成長因子,而免疫因子中,即含有與母乳相同的乳鐵蛋白及免疫球蛋白IgG。 乳鐵蛋白是一種鐵離子結合性蛋白,可以限制微生物的生長,並可以防止病毒被吸進哺乳動物的細胞中,能使幼兒提高對腸胃感染的抵抗力。林口長庚兒童醫院研究團隊已發現,人乳及牛乳的乳鐵蛋白,可以殺死腸病毒71型,並讓細胞完整不受侵害。 所以將牛初乳添加於成長奶粉中,將可使一歲以上抵抗力逐漸喪失的幼兒,在獲取完整的營養之外,增強抵抗力。 四、羊奶 自古以來,羊奶一直被流傳著有顧氣管的神祕功效,所以在氣管容易受感染的幼兒時期,許多父母常會考慮是否選擇羊奶讓幼兒飲用。一般鮮羊奶中的蛋白質及部份礦物質過高,會造成寶寶尚未成熟的腎臟及肝臟負擔,此外,一般羊奶中的葉酸及鐵質含量過低,寶寶長期飲用會造成貧血現象。 目前市面上由食品專家所研發調配出適合哺餵嬰幼兒的配方羊奶粉,特別加強鐵質,並添加足夠的葉酸、維生素B12及A、C、D、蛋白質、脂肪等。也就是將原先過高的蛋白質及礦物質降低,並將原來缺乏的葉酸及鐵質添加足量,達到保護氣管、腸胃、皮膚的功效,更能提供寶寶生長所需的均衡營養成份。 除此之外,幼兒配方羊奶粉中還有一些獨特的營養成份: 1.EGF(上皮細胞生長因子): * 只有羊奶及母奶中才會有的「保護因子」。 * 是喉嚨、腸胃道上皮細胞的保護因子,寶寶不易感冒生病。 2. CLA(共軛亞麻油酸): * 吃新鮮牧草才會有的獨特營養素。 * 長瘦肉不長肥肉,讓肌肉更結實。 3. 獨特α-2S酪蛋白,能形成更小、更軟的凝乳顆粒,寶寶好消化。 4. 脂肪球只有牛奶的1/3,以及獨特較多的短鏈脂肪酸,利用率更高。 五、蜂膠 蜂膠是蜜蜂製造的天然物質,主要是藉由蜜蜂採集植物新芽上的樹脂,混合唾液後而成的物質。蜜蜂將其塗抹在蜂巢的空隙中,可以預防害蟲入侵。 而蜂膠被國內外專家一致認同是「天然抗生物質」,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抗病毒、強化免疫力……等。而免疫力尚不足的幼兒,一般認為補充蜂膠,有利免疫力的提升,所以市面上也出現了在成長奶粉中加入蜂膠的產品,以滿足家長的不同需求。 六、DHA+AA DHA與AA是一種長鏈不飽和脂肪酸,主要分布在大腦皮質和視網膜中,對腦部和視覺發育有重要作用。但是,DHA其實相當脆弱,若沒有適當的保存,很容易在空氣中氧化,產生過多的自由基與過氧化成分。 雀巢公司表示,新一代的成長奶粉,以獨家抗氧化科技,將幼兒奶粉中的DHA及AA層層包住,阻絕空氣破壞,保留最完整的DHA+AA營養精華,幫助寶寶有效吸收。因為一般的嬰兒食品雖然添加了DHA,但卻很容易在開罐後就被氧化,寶寶喝得再多,所吸收的營養成分也有限。 七、檸檬酸 經常被使用在酸化奶粉內的檸檬酸,現在也被使用在一般的成長奶粉內了。檸檬酸的主要功能,是幫助寶寶體內鈣、鐵及蛋白質的吸收,對於有脹氣或便秘的寶寶尤其適合,可以改善硬便狀況。再加上口感不同,帶點酸酸的味道,可以使寶寶的接受度較高。另外,檸檬酸還可讓腸道的好菌滋生,達到抑制壞菌的目的。 總而言之,幼兒奶粉推陳出新,且新興的營養成份,也多會適時添加在奶粉中,使寶寶在獲取營養的同時,也能增加身體各部位抵抗力,家長在選購時,可以依照寶寶需求來考量。 除此之外,選購嬰幼兒奶粉時,還要注意: (1) 注意適用對象。每一罐奶粉都會標示適用年齡,而特殊對象使用的特殊奶粉,也會有明顯的標示,家長選購時應注意看奶粉罐上的說明。若不懂也可以詢問醫師或專業人士。 (2) 注意製造日期及保存期限。吃到過期奶粉對寶寶傷害很大,不可不小心。 (3) 比較標示成份。家長在選購幼兒奶粉時,可以比較其標示的營養成份表,並對特別的添加物有充分了解,如此一來,才能真正選到您寶寶所需要的奶粉。 (4) 須通過衛生單位許可。嬰兒奶粉需要經過衛生單位核可,品質較有保障。 【副食品】 寶寶滿四個月開始,或者體重達出生時體重的兩倍大時,若無過敏體質,一般可以開始添加副食品。而副食品的添加是有一定原則的,以形態來說,應從液體、半液體、半固體晉升到固體;而添加時也應一次只選擇一種食物為宜,經過一個禮拜後無過敏現象,才能再添加另一種新的食物。 為寶寶添加副食品的過程非常重要,因為它是讓寶寶逐漸習慣大人食物,及學習咀嚼食物的重要關鍵,同時也可以補充寶寶成長所需的養份。而在選擇寶寶副食品時,應以低過敏的食物為最優先,若家長可以自製當然最好,若不行,一般市售的嬰兒食品,家長可依照寶寶月齡,選購適合的產品食用。 一、米粉、麥粉類(包含米精、麥精) 寶寶滿四~六個月大開始,家長就可以為寶寶挑選米粉或麥粉,作為寶寶初次的副食品食材。因為所有固體食物中,穀類是最容易消化的,且較不易引起過敏,但一般麥粉因為含有麩質蛋白,對部份寶寶來說可能是一種過敏原,所以常會選擇質地較麥粉單純的米粉,來作為寶寶的第一個副食品。 而目前市面上一種新的胚芽米粉,特別強調將過去傳統米粉精白過程流失的營養份:維他命B1、鈣、鐵、菸鹼酸、葉酸等保留住,家長可以在選擇時多加比較參考。 而當寶寶食用米粉後無過敏等異常反應時,家長接著便可以讓孩子嘗試麥粉,一般約在寶寶五個月大以後開始,且可分鹹的或甜的口味,家長可依寶寶喜好度選用。 HiPP喜寶公司表示,蕎麥製成的麥粉,其營養價值為所有禾榖類最高,且容易吸收、幫助消化,完全不含麩質蛋白,不會造成腸過敏引起的腹瀉。它還可以增強人體對細菌感染的抵抗力、加強維他命C的吸收,以及皮膚的抵抗力。 二、果汁類 目前市售的嬰兒果汁類,可以分為:單一口味、多口味純果汁以及綜合蔬果汁幾類。四個月以上可食用的果汁包括:純蘋果汁、黑棗汁、水蜜桃汁、白葡萄汁…等,而綜合果汁則需等每一種單一果汁均嘗試後無過敏反應,才可以食用。寶寶六個月大以上,可以選用的果汁就更多了,譬如:維他命C果汁及胡蘿蔔汁等。 每一種果汁大多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HiPP喜寶公司表示,果汁中譬如:黑棗汁,即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及B群,和鈣、鐵、鎂、鉀……等礦物質,其中的膳食纖維與果膠,還可以幫助寶寶消化和軟便,解決便秘的困擾。 而胡蘿蔔汁是天然α胡蘿蔔素的最佳食物來源。可以保護皮膚、眼睛、肝臟及肺組織不受自由基的破壞,α胡蘿蔔素的作用比β胡蘿蔔素要強上10倍。而且它也像後者一樣能夠轉變為維他命A。 * 建議食用方式: 第一次先以1:1的果汁及開水共10c.c.給寶寶食用,第二天則為20c.c.,第三天後則不需稀釋,以三個月每日20c.c.,每隔一個月增加10-20c.c.的果汁量。除此之外,所有嬰兒副食品開封後,均需在48小時內食用完畢。開封後僅取出單次食用量,其餘的放入攝氏4度C以下的冰箱保存。下次食用前半個小時取出於室溫下自然回溫即可。 三、果泥、蔬菜泥類 水果泥的營養價值大致上均和果汁類相同,除了豐富的維生素與礦物質之外,大量的膳食纖維與微量元素,均對寶寶發育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 除了綜合水果泥為六個月以上寶寶食用之外,其餘大多可於滿四個月即食用。 *建議食用方式:第一次為1-2湯匙,而後每天不超過4湯匙,每大一個月可增加2-4湯匙。保存方式跟果汁一樣。 四、肉泥類 目前市面上的肉泥,有雞肉泥、牛肉泥及火雞肉泥等,寶寶滿六個月即可食用。 *建議食用方式: 第一次餵食的量為1-2湯匙,第二次為2-3湯匙,六個月餵食量每天不超4-6湯匙,每增加一個月可增加1-2湯匙。而HiPP喜寶公司也建議,愛吃肉的配方奶寶寶較容易便秘,可於吃肉泥前先餵食少許高纖果泥或是將蕎麥精加入肉泥中餵食,寶寶就比較不容易便秘。 五、全餐類副食品 而全餐類副食品的設計,多半是提供給忙碌的媽咪,以及已經有進食需求的寶寶選用。產品為利用急速冷凍法(即真空低溫的狀態下),來保持食物的原味及新鮮度,讓營養素不流失,並兼顧色、香、味。 *建議食用方式:目前市面上有針對5個月、7個月、9個月的寶寶所設計的全餐類副食品,HiPP喜寶公司表示,果泥類可在寶寶兩正餐中間做為小點心攝取,而全餐或蔬菜泥則在喝奶前半小時攝取,不要在喝奶後,這樣容易降低寶寶食慾及拉長消化時間。 至於如何選擇市面上的嬰兒罐裝食品或米麥粉呢?HiPP喜寶公司提供幾點選購技巧: 1.選擇不易造成寶寶過敏的免敏系列產品。 2.選擇儲存在通風良好與環境整潔的商店所販售的商品。 3.確定瓶蓋沒有凸起或生鏽及過期。 4.真空包裝的產品若有凹罐則可能破壞真空狀態,也不要選購。 5.盡量選擇單純、有機、天然不含多樣添加各類營養素的產品,給寶寶單純的營養是最自然而健康的原則。 6.應該多了解各家品牌在原產國的信譽與訴求。例如以有機為出發點、不在原產地以外生產、不採用非自營農場所生產的農作物等。 7.注意果汁果泥內的鈉含量及其標示單位為何,以及是否符合歐洲小兒科醫師學會所建議的標準量之下或更低。 【營養添加品】 0~3歲是寶寶成長發育最快速的時期,所以這個時候的營養格外要注意。以四個月內的嬰兒來說,只要每天攝取的奶量充足,一般來說是不須特別補充營養素的,但對於早產兒,因為有的體重過輕、器官尚未長好、或者進食有問題等,便需要額外補充營養素,以免養分不足,造成生長發育上的問題。 另外,對於有厭奶、偏食,或者副食品接受不佳、容易生病的孩子,很可能會缺乏某些維生素或礦物質等必要營養素,這時補充營養品就有必要。而對於有便秘情形的寶寶,或者消化功能較差,部份市售營養品也有特別針對這類小孩所設計的,父母可依不同需求選購。 而對0~3歲的嬰幼兒來說,目前市面上有哪些營養添加品呢?以及這些營養品的功效為何?何時需要補充呢?普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營養諮詢師丁肇怡表示,市面上常見的幼兒營養品,可大略區分為:一般營養補充品及開胃營養品兩大類,以下逐項做解釋: 常見的一般營養補充品 (1)鈣粉(片) 為了幫助寶寶牙齒及骨骼發育,許多家長都會選擇讓寶寶多補充額外的鈣。但事實上有沒有必要呢?丁肇怡表示,雖然大多數的奶粉都含有鈣,但含量多半不高,所以才會有這樣的產品問市。一般在寶寶滿月後就可以添加,方式是以加入開水或牛奶中餵食,一天約2~3次,但也可因品牌不同,而有不同的服用方法。 (2)綜合維他命 四個月以上的寶寶大多會開始添加副食品,但有些孩子對副食品接受不佳,或者食用後有過敏現象,而放棄或延後副食品的添加,如此便會造成營養素攝取不足的現象。丁肇怡說,有的孩子食用麥粉(精)會過敏,父母轉而只讓寶寶攝取米粉(精),但米粉(精)的維生素及礦物質較不足,所以這時也許可以考慮補充綜合維他命。 目前眾多品牌大多設計為滿月後就可食用,而一歲內多為粉劑或滴劑,一歲以上則為錠劑。 (3)乳鐵蛋白 根據研究,乳鐵蛋白有預防腸病毒的功效,除此之外,丁肇怡還表示,有的寶寶喝牛奶會解綠便,即表示鐵質吸收狀況較差,而補充乳鐵蛋白可以幫助鐵質吸收,滿月以後就可以額外添加。 (4)初乳粉 初乳粉是什麼呢?初乳粉內含有免疫球蛋白及乳鐵蛋白,除了可以有乳鐵蛋白的作用外,免疫球蛋白還具有增強抵抗力的功效,避免寶寶受感染而生病。所以對於經常感冒的孩子,可以考慮補充初乳粉這類營養品。 (5)蜂膠 許多家長可能都有這樣的疑問,蜂膠與蜂蜜到底有何不同呢?其實兩者的組成份就不同,蜂膠主要是由蜜蜂的唾液、樹脂及花粉等組成,蜂蜜的主要組成份則為葡萄糖、果糖、蔗糖等,約佔了80%左右,其餘則還有少量的維生素及礦物質。 而蜂膠的神奇功效為何呢?蜂膠內含類黃酮,具有殺菌及抗菌的功效,且可調整幼兒體質、提升免疫力、維持健康,非常適合有過敏性疾病的孩子使用,具有改善過敏症狀的效用;而蜂蜜主要是潤腸的功效,能改善便秘。 常見開胃營養品 (1)乳酸菌等益生菌 對於消化功能較差,或者有便秘情形寶寶所設計的益生菌,大多數產品為滿月以上寶寶均可食用,可直接加在牛奶或開水中服用,強化腸胃功能。也許會有家長疑問:將益生菌產品加在熱熱的牛奶中仍有效果嗎?丁肇怡說,泡牛奶的溫度約為45~55℃,在這種溫度下,益生菌是不會被破壞的。 (2)開胃粉(山藥、陳皮、薏仁、蓮子、山楂等) 此類營養品主要是針對有厭奶或食慾不振的寶寶所設計,具有開脾的功效。丁肇怡說,家長來選購此類產品時,大多是孩子4~8個月大時有厭奶情形時,有的產品內還加入木瓜酵素,效果一樣是可促進食慾。 (3)酵素粉 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酵素粉為木瓜酵素及鳳梨酵素,兩者同樣有幫助消化蛋白質的功效,滿月以後的寶寶即適用。 【哺乳用品】 有了營養的考量後,寶寶哺餵工具的選擇也大意不得。不管您是決定餵母乳或牛奶,奶瓶、奶嘴依舊是必備的。而嬰兒的腸胃較脆弱,所以品質好的哺乳用品,再經過徹底清潔、消毒,才能提供寶寶真正的飲食安全。 一、奶瓶篇 *材質 目前市面上的奶瓶有相當多的廠牌,材質也有不同,家長到底要如何選擇呢?USBABY優生公司說,目前奶瓶材質主要可分為玻璃及PC兩種材質,玻璃材質耐高溫消毒,但相對而言,容易有摔破的危險。PC奶瓶,則是俗稱的塑料奶瓶,但是也能耐高溫消毒。由於,瓶身輕便、方便攜帶,因此,一般媽媽使用PC奶瓶的機會比較高。 比較需要注意的是,過去曾有奶瓶瓶身顏料含鉛的問題,所以USBABY優生公司也建議,選擇嬰兒奶瓶時要以安全作為考量,家長們應該避免選購五顏六色的印刷圖案。 * 造型 在奶瓶的造型上,一般可以分為寬口徑及一般口徑。最先提出寬口徑奶瓶概念的BAB培寶公司指出,加大奶瓶瓶口的革命性設計,輕鬆改善了家長沖泡奶粉時,奶粉外灑的麻煩。目前,寬口徑奶瓶的相關配件都非常齊全,功能與一般口徑奶瓶都相同,家長可以依自己喜愛選購。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造型太過特殊的奶瓶不容易清洗,會造成食具的清潔衛生問題。 * 選購數量 到底應該購買幾隻奶瓶才夠呢?USBABY優生公司表示,父母最少要幫初生寶寶準備6支奶瓶,方便清洗消毒更換。一般建議,6個月更換一次奶瓶,但仍需視實際使用情況而定。如果奶瓶出現刮痕或是老化現象,則為了寶寶的健康,一定要更換奶瓶,以免藏污納垢,造成寶寶細菌感染。 二、奶嘴篇 *造型 而汰舊率相當高的奶嘴,還可分為一般奶瓶用奶嘴及安撫奶嘴。奶瓶用奶嘴的選擇,關係著寶寶喝奶順不順、喜不喜愛喝的重點;而安撫奶嘴因為有安撫寶寶情緒,及滿足口慾期的作用,所以也輕忽不得。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奶嘴造型有標準型(圓頭型)、雙扁型、拇指型,每一種設計都有其優缺點,端看寶寶個人喜好。 * 材質 不管是哪一種奶嘴,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材質及優缺點如下表:
(資料提供:優生公司) *選購數量 市面上目前販售的奶嘴,其奶嘴孔可分:小圓孔、十字孔、大十字或是大圓孔,另外還有比較少見的Y字孔,家長可依寶寶成長特性來選購。USBABY優生公司建議,父母最少要幫初生寶寶準備6個奶嘴,方便清洗消毒更換。一般3個月更換一次奶嘴,但仍需視實際使用情況進行汰舊。 三、奶瓶、奶嘴選購建議 除了考量造型、材質、數量外,家長在幫寶寶選購哺育用品時還要注意什麼呢?USBABY優生公司做了總結: * 選擇專業的品牌--不要只是從商品的可愛度或是外觀來選擇寶寶用品,在漂亮的外觀之下,更應該要有專業的安全考量。 * 多國專利、功能認證--商品專利功能經過世界多國認證,品質上更加有保障。 http://www.baby-mother.com/ads/2002year/baby/baby_01.php3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ticle?mid=1749&prev=1829&l=f&fid=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