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nmum
沒有哪一種溝通工具可以像語言這般的多用途及精確。一旦寶寶逐漸可以說話,因比手畫腳所造成的所有謎團和誤解就會有所改善。寶寶大約在 3 個月大時,會嘗試探索自己的聲音,6 個月的時候便開始牙牙學語、發出咕咕聲、咆哮、耳語式發音和大聲叫喊,但還不會學習說話,直到 18 個月大的時候才會進入語言的發展期。
此圖表可協助您查看寶寶的語言發展和進度。
嬰幼兒年齡 典型的語言能力發展
6 個月
說話有抑揚頓挫
對自己的名字有反應
聽到人聲但看不到人時,會轉動頭與眼睛尋找
能正確地對和藹和生氣的語調做反應
對自己的名字有反應
聽到人聲但看不到人時,會轉動頭與眼睛尋找
能正確地對和藹和生氣的語調做反應
12 個月
能使用一個以上有意義的字彙 (有可能是某個字詞的部分)
了解簡單的命令,尤其是伴隨語調或動作暗示時
開始練習語言學上的屈折變化
了解簡單的命令,尤其是伴隨語調或動作暗示時
開始練習語言學上的屈折變化
18 個月
字彙量約有 5-20 個字
所知的字彙以名詞為主
會一再複述某個字或某個詞組
聽得懂簡單的命令
所知的字彙以名詞為主
會一再複述某個字或某個詞組
聽得懂簡單的命令
24 個月
可以說出四周常見的一些物品
可以使用至少兩個介系詞,通常是下列介系詞:在什麼之中、在什麼之上,在什麼之下
能將字詞組成短句,通常是名詞加動詞的組合
所說的話應該約有 2/3 是可理解的
字彙量大約為 150 到 300 個字
韻律與流暢度通常不高
尚無法完全控制音量與音調
可正確使用兩個代名詞:你、我、他或
開始會講「我的」
能聽懂諸如「告訴我眼睛 (或鼻子、嘴巴、頭髮) 在哪裡?」等命令
可以使用至少兩個介系詞,通常是下列介系詞:在什麼之中、在什麼之上,在什麼之下
能將字詞組成短句,通常是名詞加動詞的組合
所說的話應該約有 2/3 是可理解的
字彙量大約為 150 到 300 個字
韻律與流暢度通常不高
尚無法完全控制音量與音調
可正確使用兩個代名詞:你、我、他或
開始會講「我的」
能聽懂諸如「告訴我眼睛 (或鼻子、嘴巴、頭髮) 在哪裡?」等命令
36 個月
能正確地使用代名詞
會使用一些複數和過去式
知道至少三個介系詞,通常是在什麼之中、在什麼上面和在什麼下面
知道身體重要部分,即使說不出來,也應該能正確地指出位置
可輕鬆說出三個字組成的句子
字彙量大約有 900 到 1000 個字
說的話應約有 90% 是可理解的
開始大量使用動詞
聽得懂一些與周遭環境或活動相關的簡單問題
能聯繫自己的經驗,按邏輯理性行事
可以理解諸如「想睡、肚子餓、覺得冷或是口渴的時候,該怎麼做?」這類問題
應該可以說出自己的性別、名字與年齡
雖然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但寶寶可能還是無法回答所有的問題
會使用一些複數和過去式
知道至少三個介系詞,通常是在什麼之中、在什麼上面和在什麼下面
知道身體重要部分,即使說不出來,也應該能正確地指出位置
可輕鬆說出三個字組成的句子
字彙量大約有 900 到 1000 個字
說的話應約有 90% 是可理解的
開始大量使用動詞
聽得懂一些與周遭環境或活動相關的簡單問題
能聯繫自己的經驗,按邏輯理性行事
可以理解諸如「想睡、肚子餓、覺得冷或是口渴的時候,該怎麼做?」這類問題
應該可以說出自己的性別、名字與年齡
雖然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但寶寶可能還是無法回答所有的問題
48 個月
知道常見動物的名稱
能使用至少四個介系詞,或聽到命令時顯然能明白它們的意思
可說出繪本或雜誌圖片中常見物品的名稱
知道一種以上的顏色
慢慢地對寶寶說四位數時他可以複述一遍
通常可複述四個音節的字詞
顯然能了解在什麼之上與在什麼之下的意思
很愛玩假扮遊戲
會在活動時說很多話
展示對比給寶寶看時,能了解諸如比較長、比較大等比較級概念
就算沒有立即可見的激勵,也能照著簡單的命令做
經常重複某些字詞、片語、音節甚至聲音
能使用至少四個介系詞,或聽到命令時顯然能明白它們的意思
可說出繪本或雜誌圖片中常見物品的名稱
知道一種以上的顏色
慢慢地對寶寶說四位數時他可以複述一遍
通常可複述四個音節的字詞
顯然能了解在什麼之上與在什麼之下的意思
很愛玩假扮遊戲
會在活動時說很多話
展示對比給寶寶看時,能了解諸如比較長、比較大等比較級概念
就算沒有立即可見的激勵,也能照著簡單的命令做
經常重複某些字詞、片語、音節甚至聲音
60 個月
能同時使用許多敘述性的字彙 (形容詞以及副詞)
知道常用的反義詞:大-小、軟-硬、輕-重等等
有 4 或以上的數字概念
可以數到十
除了發音上的問題,小朋友說得話應該都可理解
應該可以覆述多達九個字的句子
應該可以說出常見物品的用途 (帽子、鞋子、椅子)
應該可以執行連續下達的三個命令
應該知道自己幾歲
應該有簡單的時間觀念:早上、下午、晚上、白天、待會、之後、當什麼的時候、明天、昨天、今天等
應該能使用蠻長的句子,並可使用一些複合或複雜的句型
說話基本上文法都正確
知道常用的反義詞:大-小、軟-硬、輕-重等等
有 4 或以上的數字概念
可以數到十
除了發音上的問題,小朋友說得話應該都可理解
應該可以覆述多達九個字的句子
應該可以說出常見物品的用途 (帽子、鞋子、椅子)
應該可以執行連續下達的三個命令
應該知道自己幾歲
應該有簡單的時間觀念:早上、下午、晚上、白天、待會、之後、當什麼的時候、明天、昨天、今天等
應該能使用蠻長的句子,並可使用一些複合或複雜的句型
說話基本上文法都正確
6 歲
說話應可完全理解並有助於交際
應該可根據圖片說出相當連貫的故事,並能留意到物品與情境間的連結關係
應該可根據圖片說出相當連貫的故事,並能留意到物品與情境間的連結關係
7 歲
應能輕鬆分辨反義的類比:女孩-男孩、男人-女人、飛行-游泳、鈍-尖、短-長、甜的-酸的等等
了解以下詞彙:相似的、不同的、一開始、結束等等
應該能說出小至一刻鐘的時間
應該能簡單地閱讀並會寫許多字
了解以下詞彙:相似的、不同的、一開始、結束等等
應該能說出小至一刻鐘的時間
應該能簡單地閱讀並會寫許多字
8 歲
可以將有關事件的複雜描述連想在一起,其中並有很多都是過去同時發生的事
應能輕鬆使用複雜的複合句
應該很少犯文法上的錯誤 (時態、代名詞、單複數)
知道所有的發音,包括複合子音等
應該能輕鬆地閱讀並寫簡單的短文
說話時應該能根據場合應用適當的社交禮儀
一般而言能適當而流暢地控制說話的速度、語調與音量
可以像成人一般地持續對話
能依照複雜的命令行動,不太需要覆述命令
已發展出良好的時間與數字概
資料來源 http://www.mommytalk.com.tw/knowledge/storypage.php?id=105
********************************************************************
1.讓孩子在浴缸內玩吹泡泡遊戲,待洗澡後沖乾淨即可。
應能輕鬆使用複雜的複合句
應該很少犯文法上的錯誤 (時態、代名詞、單複數)
知道所有的發音,包括複合子音等
應該能輕鬆地閱讀並寫簡單的短文
說話時應該能根據場合應用適當的社交禮儀
一般而言能適當而流暢地控制說話的速度、語調與音量
可以像成人一般地持續對話
能依照複雜的命令行動,不太需要覆述命令
已發展出良好的時間與數字概
資料來源 http://www.mommytalk.com.tw/knowledge/storypage.php?id=105
********************************************************************
4種遊戲.4大判斷法 寶寶語言發展學問大
寶寶發出「ㄅㄅ」或「ㄇㄇ」的音時,妳是不是欣喜若狂地大叫「我的寶寶會叫爸爸、媽媽了!」但是,寶寶真的是這個意思嗎?還是只是無意義的發聲呢?寶寶這耐人尋味的第一句話,背後其實不簡單喔!
文/劉繼珩 採訪諮詢/台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語言治療師施佳蓉 參考資料/《家有學語兒-問題篇》信誼基金出版社
PART1 0~1歲:語言發展的4大階段
Stage1:0~2個月
寶寶會用不同的哭聲表達感覺,可能是餓了、尿尿了,或是要人抱他;而當寶寶感到開心、舒服時,也會發出愉悅的聲音。在語言發展歷程中,哭聲和愉悅聲是很重要的第一步。
Stage2:2~3個月
寶寶進入「gooing」時期,所謂「gooing」是指當寶寶吃飽、睡足,呈現滿足狀態時,出現探索聲音,發出「呵?呵?」聲響的情形。到了3個月大左右,寶寶開始會發出一些母音,像是「ㄨ」、「ㄚ」之類的聲音。
Stage3:4~6個月
寶寶進入「babbling」時期,就是俗稱的牙牙學語期,此時寶寶會發出「ㄅㄅㄅ、ㄇㄇㄇ、ㄋㄋㄋ」的聲音。爸媽可能以為寶寶會叫「爸爸」或「媽媽」,但台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語言治療師施佳蓉表示,事實上這只是寶寶在探索聲音時,不小心發出來且無意義的聲音,他並不知道這個聲音代表什麼意義,而是爸媽賦予這個聲音意義而已,但寶寶也會由此得知,自己發出「ㄅㄅ」的聲音,原來是代表「爸爸」的意思。
Stage4:8~12個月
寶寶開始會模仿了,學習大人的音調、語氣,有些寶寶在此階段,會出現像疑問句的上揚音調,或命令句的語調,但因語彙還不夠多,所以他講出來的會是夾雜著亂語的語調。到9~10個月大時,寶寶對於聲音的探索已有一定程度,開始進入「jargon」(胡言亂語)時期,他可能會拿著車子,發出「叭叭、叭叭」的聲音,又接著嘰哩瓜啦說了一堆大人聽不懂的話。
PART2 好玩的語言遊戲
Game1:多跟寶寶說話
想要訓練寶寶的語言能力,跟他邊玩邊說話是很重要的環節。施佳蓉治療師表示,爸媽不斷地跟寶寶說話並鼓勵他發聲,能帶給他吸收各種訊息的機會,如此才有足夠的刺激,讓寶寶說出第一句話。千萬不要存有「跟寶寶說話,他又聽不懂」的想法,因為對寶寶而言,爸媽跟他說話是吸收資訊的最佳來源。
Game2:用疊語、圖像連結
在跟寶寶玩玩具、講話的時候,爸媽不要使用難度太高的語詞,不妨用疊語的字代表,例如:汽車、火車-->統稱「車車」;奶瓶-->「ㄋㄟㄋㄟ」;杯子-->「杯杯」等。同時在說到這個詞彙時,也要拿著這個物品,讓他摸一摸、看一看,影像和聲音共同連結的做法,能幫助寶寶學習的速度更快。
Game3:幫寶寶把行為說出來
由於寶寶的操作能力還不是很好,爸媽可以多「看」寶寶怎麼玩,假如他把車子翻過來,爸媽可以回應他「哇!你把車車翻過來了!」,或是寶寶把車子推走,爸媽則可以跟他說「喔!車車滾走了!」。從遊戲中加強這個動作所賦予的語言,藉由平常重複的累積,增加寶寶對這些話的印象,等到時機成熟,他就會自然而然地說出口了。
Game4:哼哼唱唱加強互動
爸媽除了親自和寶寶說話,用哼唱的方式,唱歌給寶寶聽,也是一個能促進語言發展的方法。施佳蓉治療師認為,家長不用擔心自己唱得不好聽,因為哼唱的重點在於和寶寶有互動和溝通,畢竟廣播或音樂兒歌,只能藉由聽力,傳達到寶寶的大腦再解釋,但他又還沒有足夠能力完整解讀,然而親子面對面的交流,不但可以聽,還可以從對方的表情,得到更多的訊息,這將為寶寶未來的人際溝通行為,打下良好的基礎。
PART3 語言發展遲緩判斷法
Way1:環境刺激夠嗎?
每個寶寶說話的時間早晚不一,必須視其發展歷程而定,但若是到了1歲半或2歲,還沒有發出聲音,或說出一些語彙,爸媽就要特別留意了。施佳蓉治療師指出,寶寶不說話的主要原因,除了受本身智力或疾病的影響外,環境也是因素之一,「如果周遭的人不常跟寶寶說話,他也會覺得沒有必要說話,也就失去了想說話的動力。」爸媽應該讓寶寶知道,說話是一件有意義的事,當他說話時會有人給予回應、會讓他人開心,才會激起寶寶想要發聲的欲望。
Way2:保母或照顧者跟寶寶的互動多嗎?
現在的上班族媽媽很多,寶寶大多托由保母照顧,而一位保母往往需要照料好幾位寶寶,如果寶寶又屬於安靜、內向型,保母可能除了餵牛奶、換尿片之外,並不會特別理會他,寶寶所接受到的刺激就比較少,如此一來,語言發展遲緩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Way3:出現語彙或句子了嗎?
如果寶寶到了2歲,依然沒有出現語彙或是簡單的句子,還停留在發出「ㄅㄅㄅ、ㄇㄇㄇ」聲音的階段,施佳蓉治療師建議爸媽,應該趕緊帶寶寶就醫,讓耳鼻喉科醫師或語言治療師幫寶寶檢查、評估,看看是什麼原因讓寶寶說話發展較慢。「很多情況只是因為刺激不夠,只要稍加改變環境就能改善寶寶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讓他的發展能追上同年齡的寶寶。」因此寶寶2、3歲時,家長就要留心他的發展情形,早期發現異狀,才能早期治療。
Way4:發音有問題嗎?
倘若寶寶到了4、5歲,「爸爸」會說成「ㄍㄚˋㄍㄚ˙」或「ㄉㄚˋㄉㄚ˙」,「車子」會說成「ㄍㄜㄗ˙」,就要立即就醫了。不過施佳蓉治療師呼籲父母不用過度擔心,因為一般來說,發音器官像是舌頭、口腔等,發展完成的年齡,大約是6歲左右,所以在經過治療之後,這些構音問題大多都能解決。
PART4 寶寶學說話的Q&A
Q:使用疊語會阻礙寶寶日後語文能力的發展嗎?
A:因為1歲以前的寶寶,學習能力有限,因此能真正吸收的資訊也有限,當他看到奶瓶時,雖然能理解這是喝的ㄋㄟㄋㄟ,但卻還無法完整表達意思,這時使用疊語幫助寶寶認知是可行的方式,因為很難的話語,寶寶根本聽不懂。但若是等到寶寶3、4歲,還是使用疊語教他說話,就有可能影響寶寶日後的語文發展能力。所以3、4歲之後,就要盡量減少疊語的使用,換句話說,爸媽必須按照寶寶的發展進度,配合適當的教導方法,才能讓寶寶順利學會說話。
Q:放廣播或兒歌音樂給寶寶聽,能幫助他學習說話嗎?
A:音樂可以讓心靈沉靜,輕柔的曲調能舒緩心情,不過當寶寶聽音樂時,會有旋律進入腦海,但語言的部分相對較少,施佳蓉治療師認為,廣播或兒歌音樂說話的速度很快,也不會隨著寶寶的喜怒哀樂,而改變音調、速度或詞彙,可是爸媽在跟寶寶互動時,很自然地會因寶寶哭或笑,有不同的反應和表情,說話的聲音和用字也會跟著變化,所以刺激寶寶說話的最佳方法,還是透過爸媽和寶寶邊玩邊說話在一起最有效果。
Q:寶寶的第一句話會隨照顧者的用語或腔調不同而改變嗎?
A:通常寶寶最先發出的聲音是「雙唇音」,例如:ㄅ、ㄆ、ㄇ的音,所以寶寶最常見的第一句話,會是「爸爸、媽媽」。施佳蓉治療師表示,由於寶寶還聽不懂很多話,只能靠著觸摸或觀察來學習,而雙唇音的嘴型最容易辨別,也較易模仿,但如果寶寶是由阿公、阿嬤照顧,他第一句話也可能是「公公、嬤嬤」,而非「爸爸、媽媽」,這就是環境帶給寶寶的影響。在臨床個案中,就曾經遇過爸爸每句話前面,都會加一個不好聽的語助詞(ㄍㄢˋ),結果寶寶說的第一句話,竟然就是這個字,讓全家人都嚇了一跳,可見言教的影響力有多大。
Q:照顧者說台語或講話腔調較重,會影響寶寶說話嗎?
A:這一定多少會有影響,但說話有些許腔調,並不會妨礙與人溝通的能力,別人還是聽得懂,等到進入幼稚園、小學之後,寶寶開始走出家庭,接觸外在環境,跟他講話的人也更多,這時寶寶所處的環境,也會改變他的說話習慣與方式。施佳蓉治療師表示,學習是一連串的過程,家庭是一個主要的部分,但學校、社會的影響也很大,因此並不會因為寶寶小時候在講台語的環境中成長,長大就會變成台灣國語。
Q:外籍新娘的寶寶,較容易語言發展遲緩嗎?
A:外籍新娘已經成為台灣的新族群,但是外籍新娘常會因為自己國語說不好,擔心影響寶寶,而很少跟他說話,再加上爸爸可能因為工作忙碌,也沒有時間和寶寶互動,這種情況下,寶寶的語言發展,就很容易遲緩。施佳蓉治療師鼓勵外籍媽媽們,不要因為講話不夠標準或有腔調,就減少和寶寶說話的互動,因為讓寶寶說話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要引導他發聲,給予他適當的回應,讓他知道說話的意義,否則寶寶會一直不想說話,反而得到反效果。
語言治療師.推薦!
【BOOK】
*《家有學語兒-遊戲篇》信誼基金出版社
*《家有學語兒-問題篇》信誼基金出版社
*《小小孩學說話》信誼基金出版社
*《孩子,你為什麼不說話?》久周出版
【WEB】
*中華民國聽力語言學會:http://www.slh.org.tw/tw/index.php
文/劉繼珩 採訪諮詢/台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語言治療師施佳蓉 參考資料/《家有學語兒-問題篇》信誼基金出版社
PART1 0~1歲:語言發展的4大階段
Stage1:0~2個月
寶寶會用不同的哭聲表達感覺,可能是餓了、尿尿了,或是要人抱他;而當寶寶感到開心、舒服時,也會發出愉悅的聲音。在語言發展歷程中,哭聲和愉悅聲是很重要的第一步。
Stage2:2~3個月
寶寶進入「gooing」時期,所謂「gooing」是指當寶寶吃飽、睡足,呈現滿足狀態時,出現探索聲音,發出「呵?呵?」聲響的情形。到了3個月大左右,寶寶開始會發出一些母音,像是「ㄨ」、「ㄚ」之類的聲音。
Stage3:4~6個月
寶寶進入「babbling」時期,就是俗稱的牙牙學語期,此時寶寶會發出「ㄅㄅㄅ、ㄇㄇㄇ、ㄋㄋㄋ」的聲音。爸媽可能以為寶寶會叫「爸爸」或「媽媽」,但台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語言治療師施佳蓉表示,事實上這只是寶寶在探索聲音時,不小心發出來且無意義的聲音,他並不知道這個聲音代表什麼意義,而是爸媽賦予這個聲音意義而已,但寶寶也會由此得知,自己發出「ㄅㄅ」的聲音,原來是代表「爸爸」的意思。
Stage4:8~12個月
寶寶開始會模仿了,學習大人的音調、語氣,有些寶寶在此階段,會出現像疑問句的上揚音調,或命令句的語調,但因語彙還不夠多,所以他講出來的會是夾雜著亂語的語調。到9~10個月大時,寶寶對於聲音的探索已有一定程度,開始進入「jargon」(胡言亂語)時期,他可能會拿著車子,發出「叭叭、叭叭」的聲音,又接著嘰哩瓜啦說了一堆大人聽不懂的話。
PART2 好玩的語言遊戲
Game1:多跟寶寶說話
想要訓練寶寶的語言能力,跟他邊玩邊說話是很重要的環節。施佳蓉治療師表示,爸媽不斷地跟寶寶說話並鼓勵他發聲,能帶給他吸收各種訊息的機會,如此才有足夠的刺激,讓寶寶說出第一句話。千萬不要存有「跟寶寶說話,他又聽不懂」的想法,因為對寶寶而言,爸媽跟他說話是吸收資訊的最佳來源。
Game2:用疊語、圖像連結
在跟寶寶玩玩具、講話的時候,爸媽不要使用難度太高的語詞,不妨用疊語的字代表,例如:汽車、火車-->統稱「車車」;奶瓶-->「ㄋㄟㄋㄟ」;杯子-->「杯杯」等。同時在說到這個詞彙時,也要拿著這個物品,讓他摸一摸、看一看,影像和聲音共同連結的做法,能幫助寶寶學習的速度更快。
Game3:幫寶寶把行為說出來
由於寶寶的操作能力還不是很好,爸媽可以多「看」寶寶怎麼玩,假如他把車子翻過來,爸媽可以回應他「哇!你把車車翻過來了!」,或是寶寶把車子推走,爸媽則可以跟他說「喔!車車滾走了!」。從遊戲中加強這個動作所賦予的語言,藉由平常重複的累積,增加寶寶對這些話的印象,等到時機成熟,他就會自然而然地說出口了。
Game4:哼哼唱唱加強互動
爸媽除了親自和寶寶說話,用哼唱的方式,唱歌給寶寶聽,也是一個能促進語言發展的方法。施佳蓉治療師認為,家長不用擔心自己唱得不好聽,因為哼唱的重點在於和寶寶有互動和溝通,畢竟廣播或音樂兒歌,只能藉由聽力,傳達到寶寶的大腦再解釋,但他又還沒有足夠能力完整解讀,然而親子面對面的交流,不但可以聽,還可以從對方的表情,得到更多的訊息,這將為寶寶未來的人際溝通行為,打下良好的基礎。
PART3 語言發展遲緩判斷法
Way1:環境刺激夠嗎?
每個寶寶說話的時間早晚不一,必須視其發展歷程而定,但若是到了1歲半或2歲,還沒有發出聲音,或說出一些語彙,爸媽就要特別留意了。施佳蓉治療師指出,寶寶不說話的主要原因,除了受本身智力或疾病的影響外,環境也是因素之一,「如果周遭的人不常跟寶寶說話,他也會覺得沒有必要說話,也就失去了想說話的動力。」爸媽應該讓寶寶知道,說話是一件有意義的事,當他說話時會有人給予回應、會讓他人開心,才會激起寶寶想要發聲的欲望。
Way2:保母或照顧者跟寶寶的互動多嗎?
現在的上班族媽媽很多,寶寶大多托由保母照顧,而一位保母往往需要照料好幾位寶寶,如果寶寶又屬於安靜、內向型,保母可能除了餵牛奶、換尿片之外,並不會特別理會他,寶寶所接受到的刺激就比較少,如此一來,語言發展遲緩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Way3:出現語彙或句子了嗎?
如果寶寶到了2歲,依然沒有出現語彙或是簡單的句子,還停留在發出「ㄅㄅㄅ、ㄇㄇㄇ」聲音的階段,施佳蓉治療師建議爸媽,應該趕緊帶寶寶就醫,讓耳鼻喉科醫師或語言治療師幫寶寶檢查、評估,看看是什麼原因讓寶寶說話發展較慢。「很多情況只是因為刺激不夠,只要稍加改變環境就能改善寶寶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讓他的發展能追上同年齡的寶寶。」因此寶寶2、3歲時,家長就要留心他的發展情形,早期發現異狀,才能早期治療。
Way4:發音有問題嗎?
倘若寶寶到了4、5歲,「爸爸」會說成「ㄍㄚˋㄍㄚ˙」或「ㄉㄚˋㄉㄚ˙」,「車子」會說成「ㄍㄜㄗ˙」,就要立即就醫了。不過施佳蓉治療師呼籲父母不用過度擔心,因為一般來說,發音器官像是舌頭、口腔等,發展完成的年齡,大約是6歲左右,所以在經過治療之後,這些構音問題大多都能解決。
PART4 寶寶學說話的Q&A
Q:使用疊語會阻礙寶寶日後語文能力的發展嗎?
A:因為1歲以前的寶寶,學習能力有限,因此能真正吸收的資訊也有限,當他看到奶瓶時,雖然能理解這是喝的ㄋㄟㄋㄟ,但卻還無法完整表達意思,這時使用疊語幫助寶寶認知是可行的方式,因為很難的話語,寶寶根本聽不懂。但若是等到寶寶3、4歲,還是使用疊語教他說話,就有可能影響寶寶日後的語文發展能力。所以3、4歲之後,就要盡量減少疊語的使用,換句話說,爸媽必須按照寶寶的發展進度,配合適當的教導方法,才能讓寶寶順利學會說話。
Q:放廣播或兒歌音樂給寶寶聽,能幫助他學習說話嗎?
A:音樂可以讓心靈沉靜,輕柔的曲調能舒緩心情,不過當寶寶聽音樂時,會有旋律進入腦海,但語言的部分相對較少,施佳蓉治療師認為,廣播或兒歌音樂說話的速度很快,也不會隨著寶寶的喜怒哀樂,而改變音調、速度或詞彙,可是爸媽在跟寶寶互動時,很自然地會因寶寶哭或笑,有不同的反應和表情,說話的聲音和用字也會跟著變化,所以刺激寶寶說話的最佳方法,還是透過爸媽和寶寶邊玩邊說話在一起最有效果。
Q:寶寶的第一句話會隨照顧者的用語或腔調不同而改變嗎?
A:通常寶寶最先發出的聲音是「雙唇音」,例如:ㄅ、ㄆ、ㄇ的音,所以寶寶最常見的第一句話,會是「爸爸、媽媽」。施佳蓉治療師表示,由於寶寶還聽不懂很多話,只能靠著觸摸或觀察來學習,而雙唇音的嘴型最容易辨別,也較易模仿,但如果寶寶是由阿公、阿嬤照顧,他第一句話也可能是「公公、嬤嬤」,而非「爸爸、媽媽」,這就是環境帶給寶寶的影響。在臨床個案中,就曾經遇過爸爸每句話前面,都會加一個不好聽的語助詞(ㄍㄢˋ),結果寶寶說的第一句話,竟然就是這個字,讓全家人都嚇了一跳,可見言教的影響力有多大。
Q:照顧者說台語或講話腔調較重,會影響寶寶說話嗎?
A:這一定多少會有影響,但說話有些許腔調,並不會妨礙與人溝通的能力,別人還是聽得懂,等到進入幼稚園、小學之後,寶寶開始走出家庭,接觸外在環境,跟他講話的人也更多,這時寶寶所處的環境,也會改變他的說話習慣與方式。施佳蓉治療師表示,學習是一連串的過程,家庭是一個主要的部分,但學校、社會的影響也很大,因此並不會因為寶寶小時候在講台語的環境中成長,長大就會變成台灣國語。
Q:外籍新娘的寶寶,較容易語言發展遲緩嗎?
A:外籍新娘已經成為台灣的新族群,但是外籍新娘常會因為自己國語說不好,擔心影響寶寶,而很少跟他說話,再加上爸爸可能因為工作忙碌,也沒有時間和寶寶互動,這種情況下,寶寶的語言發展,就很容易遲緩。施佳蓉治療師鼓勵外籍媽媽們,不要因為講話不夠標準或有腔調,就減少和寶寶說話的互動,因為讓寶寶說話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要引導他發聲,給予他適當的回應,讓他知道說話的意義,否則寶寶會一直不想說話,反而得到反效果。
語言治療師.推薦!
【BOOK】
*《家有學語兒-遊戲篇》信誼基金出版社
*《家有學語兒-問題篇》信誼基金出版社
*《小小孩學說話》信誼基金出版社
*《孩子,你為什麼不說話?》久周出版
【WEB】
*中華民國聽力語言學會:http://www.slh.org.tw/tw/index.php
********************************************************************
吹泡泡有助幼兒語言發展
許多年以前曾有家長詢問過小孩不洗澡及如何引導孩子喜歡美術的問題。
我當時的建議,可參考看看:
我當時的建議,可參考看看:
1.讓孩子在浴缸內玩吹泡泡遊戲,待洗澡後沖乾淨即可。
註:"吹"的動作有助於語言的發展,現在的孩子咀嚼和吞嚥及吸的動作練習較多,但往往大人因安全的安全的考量,沒有讓孩子玩"吹"的遊戲,所以常會發現有很多小孩有些發音不太標準,剛開始可示範讓孩子將吸管吹氣在手背上,如果孩子不太會,可利用受傷時需要痛痛吹吹的原理來引導,小孩就比較能了解,當孩子會"吹"的動作時,再給予泡泡水讓他玩,不同粗細長短的吸管吹的效果也有所不同,小學自然課或科展都可能運用到。
如果吹泡泡時已造成地滑,請先將地板沖乾淨,孩子洗完澡時,也一定要將地板沖乾淨,以免孩子穿衣或出浴室時打滑。一開始控制泡泡水的量或和孩子約定,可避免孩子不想出來,,而可能染上感冒的麻煩。
2.讓孩子在浴室內玩水彩遊戲,待洗澡後沖乾淨即可。
註:水彩顏料塗抹在浴室磁磚上很容易清洗掉,只要用手或水瓢撥水即可.很多孩子因為這樣而愛上洗澡,常常玩的不亦樂乎,因浴室較滑,但大人還是需在場注意孩子安全。
如果吹泡泡時已造成地滑,請先將地板沖乾淨,孩子洗完澡時,也一定要將地板沖乾淨,以免孩子穿衣或出浴室時打滑。一開始控制泡泡水的量或和孩子約定,可避免孩子不想出來,,而可能染上感冒的麻煩。
2.讓孩子在浴室內玩水彩遊戲,待洗澡後沖乾淨即可。
註:水彩顏料塗抹在浴室磁磚上很容易清洗掉,只要用手或水瓢撥水即可.很多孩子因為這樣而愛上洗澡,常常玩的不亦樂乎,因浴室較滑,但大人還是需在場注意孩子安全。
以下是這幾年的報導,吹泡泡真的是有助嬰兒語言發展: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最新研究發現,經常吹泡泡、舔嘴唇有助于嬰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的卡蒂-阿爾考克博士及其同事對120名2歲以下的嬰幼兒進行了研究。(這個時間段是兒童一生中學習新詞最快的階段。)
在對嬰兒的嘴部運動能力進行深入調查後,研究者發現,在嘴巴運動方面表現不佳的嬰兒,學習語言的速度比較慢,而能完成吹泡泡、舔嘴唇等復雜嘴部運動的嬰兒,他們學習語言的速度更快,發音也更清晰。
阿爾考克博士說:“有些孩子在兩歲以下,無法做出正確的親吻動作,他們剛剛張開嘴,口水就會流出來。而有些孩子則不太會舔嘴唇。父母雖然不需要對此擔心,但是教子女舔嘴唇或吹泡泡,或許就能促進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使他們清晰發音。”
在阿爾考克博士的實驗中,孩子們被分成兩組,然後她對他們的運動技巧、理解力、語言和聽力進行了認真的測試。結果發現,那些擅長想象遊戲的孩子在談話方面也表現得更突出。
此外,研究者認為,做手勢同樣有助于嬰兒語言能力的發展,比如揮手動作等。
然而,走路或是奔跑等運動則對嬰兒發展語言能力沒什麼幫助。
(來源:環球時報)
咀嚼、吸吮、吞嚥、吹呼對語言發展具有很大的影響 ,以下提供一些遊戲方法來幫助孩子學習:
3大技巧促進構音功能發展
一般而言,孩童要等到國小低年級時(約7、8歲),方能真正成熟地掌握構音的細節技巧,所以針對學齡前有構音問題的孩童,家長其實不需要過度擔心。
當然,家長亦可運用一些日常的口腔遊戲與有趣活動,來增加孩童練習口腔動作的機會,藉此促進孩童口腔與構音功能的發展,常見的方法有下列3種:
1. 口唇部位的訓練
主要在於強化口唇的動作及口唇封閉性。
【訓練遊戲】扮鬼臉遊戲、模仿遊戲、吹/吸的活動(如吹泡泡、用吸管吸飲料等)。
2. 下顎部位的訓練
主要在於強化下顎的開合動作及穩定度。
【訓練遊戲】咀嚼活動(如嚼口香糖、泡泡糖、魷魚絲、牛肉乾等)、口叼物件遊戲(如乒乓球搬運、咬水中蘋果遊戲等)。
3. 舌頭部位的訓練
主要在於強化舌頭的分化動作與靈活度。
【訓練遊戲】舌頭分化活動(如舔唇四周遊戲、舔冰棒等)、舌頭抵抗遊戲(用舌頭去尋找並抵抗放在臉頰外側的手指)、玩音遊戲(如發出答答答、巴拉巴拉及動物等各種聲音遊戲)。
學齡前孩童構音能力發展一覽表
年齡
|
構音能力發展
|
2~3歲
|
雙唇音(ㄅ、ㄆ、ㄇ)、唇齒音(ㄈ)
|
4歲
|
舌尖音(ㄉ、ㄊ、ㄋ、ㄌ)、舌根音(ㄍ、ㄎ)
|
4~5歲
|
舌面前音(ㄐ、ㄑ、ㄒ)
|
5歲
|
舌尖前音(ㄗ、ㄘ、ㄙ)
|
6歲
|
舌尖後音(ㄓ、ㄔ、ㄕ、ㄖ)
|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5924&prev=15931&next=15897&l=f&fid=67
*****************************************************************************
陪寶寶學說話
採訪撰文/陳其暉
諮詢/馬偕紀念醫院新竹分院小兒科主任 李松澤
前台北榮總復健部語言治療師 李淑娥
家中小寶貝初次開口說話那一刻,總是令爸比媽咪充滿著期盼與驚喜。但是每個孩子的語言發展快慢不同,提醒爸媽要定期檢視孩子的語言發展進度表,參與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在寶寶三歲前,透過生活中的閱讀、遊戲等活動陪伴他,都是幫助寶寶練習語言表達、共享甜蜜親子時光的好時機。
從非口語到口語~孩子的語言進度表
小嬰兒還不會說話時,會透過非口語的小手動作、臉部表情,以哭聲或愉悅聲來表達他的情感及需求,但人類語言的學習在小嬰兒未開口前早已啟動,馬偕紀念醫院新竹分院小兒科李松澤主任表示,剛出生的寶寶就會因為劇烈聲響,產生驚嚇把雙手往外伸,這種對聲音的反應正是語言學習的第一步,研究也顯示,胎兒在母親懷孕的後期就會對外界聲音有所反應,也就是說,寶寶的語言學習之路從他在媽媽的肚子裡已開始悄悄醞釀。
隨著寶寶逐漸成長,爸爸媽媽可以檢視每個成長時期的語言進度表,為孩子的語言發展作第一道把關!
孩子的語言進度表:
2個月大:還是小嬰兒的時候,寶寶雖然還不會使用聲音表達,但是會發出愉悅聲,表情像在微笑的感覺。
3個月大:家長在逗寶寶的時候,他會發出「嗷嗚嗷嗚」的聲音反應。有研究指出,這個時期嬰兒間可能有互通語言。
4個月大:寶寶會主動發出ㄚㄚ的聲音,自己會專注地看東西,不一定只是哭或笑。
2~4個月:這時寶寶的聽覺與理解已有初步發展,聽到聲音會去尋找來源,藉此知道周圍環境的變化。
6個月大:寶寶的咿呀學語期,他已經開始注意大人的口腔動作,模仿大人嘴唇或舌頭動作來發出單音,例如:一連串ㄇㄚ的單字音。
8個月大:寶寶開始有語調的出現,以抑揚頓挫表達情緒,生氣時發單音會加重語氣,稱作社會性發聲,會形成日後語調規則。
9個月大:這個時候寶寶多常說出疊字,會說的種類也變多。會發出ㄅㄚㄅㄚ、ㄇㄚㄇㄚ的單字音,由於寶寶不是因為認得人而發出這些音,所以這些單字音並沒有特定的意義,可能是代表他不舒服或想找人。
10~18個月:寶寶除了會發出ㄅㄚㄅㄚ、ㄇㄚㄇㄚ的單字音,也知道這代表的是爸爸或媽媽,通常會認得並叫出最親近的照顧者。
2~4歲:這是幼兒從語音含糊不清到逐漸清晰的階段,這時幼兒的音韻發展 (指發音準確度)已大致發育完成。
寶寶開金口的第一個字是?
爸爸媽媽通常最關心寶寶什麼時候會開口說話以及他會先叫誰?前台北榮總復健部語言治療師李淑娥表示,寶寶說出第一個字的時間點通常在十~十八個月左右,這個有意義的語詞,通常是寶寶主要照顧者,例如:媽媽、阿?,馬偕紀念醫院新竹分院小兒科李松澤主任也指出,寶寶多在一歲大左右,學會說他的第一個詞彙,這個字常是bye bye這類不需要捲舌、簡單的喉音,他表示,這是因為寶寶剛誕生時,很多訪客祝賀離去時,最常對寶寶說bye bye這個詞,這時期的寶寶會主動地聽、學習說,練習運用他的嘴型去構音,這就是所謂的「仿說」,音不一定準,需要透過親近者的耐心教導,而這個有意義的字通常都和寶寶的生活情境相關。
語言治療師李淑娥表示,孩子到了兩歲時,主要照顧者通常能理解孩子說的話,旁人就需要透過主要照顧者來翻譯,而三歲的孩子講話會不太清楚(俗稱臭乳呆)但是一般人多半能猜懂孩子的意思,到了孩子四歲時,除了一些難發的音,如:ㄓㄔㄕㄖ,可能有點發不正確,但基本上四歲孩子說話的清晰度已達到93%以上。
早期口吃危險訊號:
語言治療師李淑娥建議,2~5歲的孩子有以下任一情形,家長就需要帶孩子到小兒科或復健科做評估。
1.說話時常有不流暢的口吃現象,佔說話字數的百分之十以上,這樣的狀況持續六個月以上,而且愈來愈嚴重。
2.講話中間停頓的時間不適當,每次停頓都在兩秒以上。
3.重度口吃會有拖長音和不適當中斷現象,單詞重複音常重復三次以上,例如:重複說:「早、早、早、早安。」
4.說話時伴隨像眨眼或聳肩等怪異動作。
5.說話時會出現負面情緒,例如因為講得不流暢而生氣、受挫或逃避。
6.講話不流暢時,因為感到受挫,眼睛不敢注視對方。
7.父母親的態度不正確,像是過分緊張焦慮、責罰小朋友說話不流暢,或親子關係不佳。
詳文請見2008年一月號媽咪寶貝雜誌
資料來源http://babytree.pixnet.net/blog/post/19532056-%E5%8F%AB%E7%88%B8%E7%88%B8%E5%AA%BD%E5%AA%BD-1y5m-(-%E9%99%AA%E5%AF%B6%E5%AF%B6%E5%AD%B8%E8%AA%AA%E8%A9%B1-)
********************************************************************
********************************************************************
*****************************************************************************
陪寶寶學說話
採訪撰文/陳其暉
諮詢/馬偕紀念醫院新竹分院小兒科主任 李松澤
前台北榮總復健部語言治療師 李淑娥
家中小寶貝初次開口說話那一刻,總是令爸比媽咪充滿著期盼與驚喜。但是每個孩子的語言發展快慢不同,提醒爸媽要定期檢視孩子的語言發展進度表,參與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在寶寶三歲前,透過生活中的閱讀、遊戲等活動陪伴他,都是幫助寶寶練習語言表達、共享甜蜜親子時光的好時機。
從非口語到口語~孩子的語言進度表
小嬰兒還不會說話時,會透過非口語的小手動作、臉部表情,以哭聲或愉悅聲來表達他的情感及需求,但人類語言的學習在小嬰兒未開口前早已啟動,馬偕紀念醫院新竹分院小兒科李松澤主任表示,剛出生的寶寶就會因為劇烈聲響,產生驚嚇把雙手往外伸,這種對聲音的反應正是語言學習的第一步,研究也顯示,胎兒在母親懷孕的後期就會對外界聲音有所反應,也就是說,寶寶的語言學習之路從他在媽媽的肚子裡已開始悄悄醞釀。
隨著寶寶逐漸成長,爸爸媽媽可以檢視每個成長時期的語言進度表,為孩子的語言發展作第一道把關!
孩子的語言進度表:
2個月大:還是小嬰兒的時候,寶寶雖然還不會使用聲音表達,但是會發出愉悅聲,表情像在微笑的感覺。
3個月大:家長在逗寶寶的時候,他會發出「嗷嗚嗷嗚」的聲音反應。有研究指出,這個時期嬰兒間可能有互通語言。
4個月大:寶寶會主動發出ㄚㄚ的聲音,自己會專注地看東西,不一定只是哭或笑。
2~4個月:這時寶寶的聽覺與理解已有初步發展,聽到聲音會去尋找來源,藉此知道周圍環境的變化。
6個月大:寶寶的咿呀學語期,他已經開始注意大人的口腔動作,模仿大人嘴唇或舌頭動作來發出單音,例如:一連串ㄇㄚ的單字音。
8個月大:寶寶開始有語調的出現,以抑揚頓挫表達情緒,生氣時發單音會加重語氣,稱作社會性發聲,會形成日後語調規則。
9個月大:這個時候寶寶多常說出疊字,會說的種類也變多。會發出ㄅㄚㄅㄚ、ㄇㄚㄇㄚ的單字音,由於寶寶不是因為認得人而發出這些音,所以這些單字音並沒有特定的意義,可能是代表他不舒服或想找人。
10~18個月:寶寶除了會發出ㄅㄚㄅㄚ、ㄇㄚㄇㄚ的單字音,也知道這代表的是爸爸或媽媽,通常會認得並叫出最親近的照顧者。
2~4歲:這是幼兒從語音含糊不清到逐漸清晰的階段,這時幼兒的音韻發展 (指發音準確度)已大致發育完成。
寶寶開金口的第一個字是?
爸爸媽媽通常最關心寶寶什麼時候會開口說話以及他會先叫誰?前台北榮總復健部語言治療師李淑娥表示,寶寶說出第一個字的時間點通常在十~十八個月左右,這個有意義的語詞,通常是寶寶主要照顧者,例如:媽媽、阿?,馬偕紀念醫院新竹分院小兒科李松澤主任也指出,寶寶多在一歲大左右,學會說他的第一個詞彙,這個字常是bye bye這類不需要捲舌、簡單的喉音,他表示,這是因為寶寶剛誕生時,很多訪客祝賀離去時,最常對寶寶說bye bye這個詞,這時期的寶寶會主動地聽、學習說,練習運用他的嘴型去構音,這就是所謂的「仿說」,音不一定準,需要透過親近者的耐心教導,而這個有意義的字通常都和寶寶的生活情境相關。
語言治療師李淑娥表示,孩子到了兩歲時,主要照顧者通常能理解孩子說的話,旁人就需要透過主要照顧者來翻譯,而三歲的孩子講話會不太清楚(俗稱臭乳呆)但是一般人多半能猜懂孩子的意思,到了孩子四歲時,除了一些難發的音,如:ㄓㄔㄕㄖ,可能有點發不正確,但基本上四歲孩子說話的清晰度已達到93%以上。
早期口吃危險訊號:
語言治療師李淑娥建議,2~5歲的孩子有以下任一情形,家長就需要帶孩子到小兒科或復健科做評估。
1.說話時常有不流暢的口吃現象,佔說話字數的百分之十以上,這樣的狀況持續六個月以上,而且愈來愈嚴重。
2.講話中間停頓的時間不適當,每次停頓都在兩秒以上。
3.重度口吃會有拖長音和不適當中斷現象,單詞重複音常重復三次以上,例如:重複說:「早、早、早、早安。」
4.說話時伴隨像眨眼或聳肩等怪異動作。
5.說話時會出現負面情緒,例如因為講得不流暢而生氣、受挫或逃避。
6.講話不流暢時,因為感到受挫,眼睛不敢注視對方。
7.父母親的態度不正確,像是過分緊張焦慮、責罰小朋友說話不流暢,或親子關係不佳。
詳文請見2008年一月號媽咪寶貝雜誌
資料來源http://babytree.pixnet.net/blog/post/19532056-%E5%8F%AB%E7%88%B8%E7%88%B8%E5%AA%BD%E5%AA%BD-1y5m-(-%E9%99%AA%E5%AF%B6%E5%AF%B6%E5%AD%B8%E8%AA%AA%E8%A9%B1-)
********************************************************************
6個月嬰兒的語言能力如何培養
2010年10月21日 11:21 鳳凰網親子論壇
愛因斯坦說過:“一個人是不是人才,並不是看他有多少知識和智力,而是看他怎樣發揮自己的智力和能發揮多少智力。”的確,要注重寶寶智力的開發,而 且智力的開發是越早越好,不要以為寶寶剛生下來還那麼小什麼也不懂,沒必要教他什麼,教了也不會,那你就錯了,人的大腦生理髮育最迅速的時期是生命的頭兩 年。這個時期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時代”,如果得不到良好的刺激和教育,那麼大腦的功能就會逐漸退化。其實寶寶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渴望與人交流,爸媽應 該借助各種方式刺激寶寶的聽覺、視覺、語言能力、運動能力,為寶寶以後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寶寶語言發展之我見
從天天出生到現在,我看了許多關於如何打好寶寶基礎的相關書籍,也積累了一些既可以讓寶寶玩得很開心,同時還能開發寶寶感官的一些小遊戲、基礎感官的訓練。方法如下,希望能給其他新手爸媽有所幫助。
一起讀兒歌
我可能是一個比較性急的媽媽,希望寶寶能很早地就叫我一聲“媽媽”(這也可能是每個媽媽都希望的),所以我比較側重於對寶寶語言發展的訓練。天天第 1個月時,屬於那種能吃能睡型,醒著的時間很少,但只要他醒著,我就會和他說話,語調儘量緩慢,聲音時高時低,但儘量柔和。慢慢地,他醒著的時間多了,我 就在他醒時,看著他的眼睛,讀一首兒歌給他聽,每天重復,儘量表情豐富,有語調變化。漸漸地,天天從表情茫然發展到睜大眼睛看著我,這就表示他聽懂了這個 調呢,之後只要我一念這首兒歌,天天就會抬頭看著我,有時還會開心地笑呢。在天天哭的時候,我也會念這首兒歌,他聽到之後就會停止哭泣,睜大眼睛看著我。 現在,他還能咿咿呀呀開心地跟著我發音呢。爸媽也可以把兒歌換成簡短的歌曲,每次念的時候你心裏要想著寶寶是能聽得懂的,並且,儘量和寶寶的眼神多多交 流。因為聽覺的發展和語言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千萬不要操之過急。
專家說:讀兒歌、讀童話給寶寶聽,永遠不嫌早;對於寶寶來說,被媽媽抱在懷裏,傾聽媽媽的聲音,是一件再愉快不過的事。這時候,媽媽注意強調聲音、語調和詞的意義,可以幫助寶寶發展聽力技巧。
一起說說話
現在每天我都會和天天說很多話,天天睡醒了一睜開眼睛我就會說:“天天,睡醒了呀?睡得好不好啊?來,媽媽抱抱,真乖。”然後我拍一下手,天天就會把他的兩隻胖胖的小手伸給我,(這個動作天天3個多月的時候就會了)。換尿布、喂奶、洗澡、玩的時候,我都會和他說話。
我的努力不是白費的,在天天在3個半月的時候,他給了我的一個很大的驚喜:
那一天早上,他醒來哭著要吃奶,我正睡得香呢,心想:讓他哭一會兒再喂吧!誰知道竟從他的嘴裏發出了“媽媽”這兩個音,這可不得了呀!我開心得從床 上蹦了起來,雖然知道這是個無意識的發音,但這也是和我以前的努力分不開的,我以前每天都會重復叫他發“媽媽”這兩個音,想不到小傢夥要吃奶的時候就想到 了這兩個音,這就更促進了我教他的信心,之後天天的發音也越來越清楚。
現在天天6個多月了,只要把他單獨放在一邊,他玩得不耐煩,要我抱或是要吃奶了的話,都會叫“媽媽”或是“媽”,還會在高興的時候叫爸爸。而只要我和別人說話時間長了不理他,他就會咿咿呀呀地插進來,表示你不能當他不存在。
現在天天說話的次數越來越多,雖然很多時候說的是我們聽不懂的“寶寶語”(我老公命名的),但只要他肯說,就會對他語言的發展打下很好的基礎。
專家指出,寶寶聽到的語言越多,爸媽對寶寶發出的訊息反應越多(包括早期發出的各種聲音也不例外),那麼,寶寶與生俱來的語言能力就越能得到強化。研究告訴我們,和寶寶說話,可以強化寶寶大腦中的通道,提高寶寶的學習能力。
要及時表揚
在天天4個月的時候,我就教他把手一隻一隻伸給我,開始的時候,我看著天天的眼睛對他說:“天天,把手手給媽媽親親。”然後把臉伸向他的左手,抬起 他的左手很開心地用力親一下,然後換右手,一次一次重復。過了兩三天,只要我說:“天天,把手手給媽媽親親。”把臉湊到哪只手,天天就會把那只手伸到我面 前,我會很開心地用力親一下,然後說:“真香,天天好棒!”
因為,寶寶也要爸爸媽媽的表揚和肯定,只要寶寶做對了,爸媽就要給予很肯定的表揚,說:“寶寶真棒”、“寶寶真聰明”這類鼓勵的話語,會讓寶寶更有興趣去做這件事。
研究顯示,讚美不但能使寶寶開心,而且還能強化寶寶的大腦連結。要讓寶寶知道,當他有進步的時候,爸媽會有多高興。可以用微笑、擁抱和專注的眼神讓 寶寶感受到爸媽對自己的愛。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無論爸媽對寶寶的成就感到多麼驕傲,也請不要勉強寶寶在別人面前“表演”,除非是寶寶自己喜歡那麼去做。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9767&prev=9772&next=9754&l=f&fid=67
****************************************************************
語言能力 兩歲是關鍵
2012-02-20
新聞速報
中廣新聞/郭希誠
美國語言專家說,學語言,兩歲是個關鍵。到兩歲要是還不太會說話,會用的字詞不多,父母就該注意了。
美國賓州布琳莫爾學院的雷科拉教授說,孩子兩歲大應該要會使用一百五十個字詞。不過,會七十五個到兩百二十五個都算正常。要是孩子到兩歲大會的字還不到五十個,父母就該小心了。
雷科拉說,根據他的研究,這樣的孩子有一半沒問題,他們只是學得慢,長大了會跟上。
不過,另一半則可能是聽力有障礙或是因為自閉、閱讀障礙造成的。父母一定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雷科拉提醒,到兩歲不太會說話的孩子,長大了比較容易出現背誦或是記數字能力較差的情況。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9707&prev=9708&next=9701&l=f&fid=67
********************************************************************
幼兒口腔遊戲 提升語音清晰度~~ .
文/曾怡瑄、林桂如
聽損或語言發展遲緩的幼兒,常有發音不清的問題,
除了囿於原有障礙的限制外,
口腔動作的協調度也扮演關鍵因素。
因此,在提供必要的療育訓練外,從小累積豐富的口腔動作經驗,
將有助於提升孩子未來說話的清晰度。
正確的發音,有賴嘴脣、舌頭、臉頰下頦等部分的充分運用與配合。
正確的發音,有賴嘴脣、舌頭、臉頰下頦等部分的充分運用與配合。
以下提供一些簡單遊戲活動,家長可在親子遊戲互動中,
提升孩子的口腔靈活度,讓孩子可以說得好、說得清楚。
一、嘴部遊戲:
一、嘴部遊戲:
可透過以下活動練習圓脣(嘟脣)、拉脣及嘴巴開合的動作。
練習圓脣的活動,可利用吹氣遊戲
練習圓脣的活動,可利用吹氣遊戲
(吹泡泡、吹蠟燭、吹奏樂器)或吸氣活動
(吸麵條、粗吸管、吸碎布丁);拉脣可直接請孩子做露齒笑的動作,
或請孩子邊照 鏡子邊做鬼臉,並請誇張的做出ㄚ、ㄨ、ㄧ的嘴形;
年紀大一點的小孩則可以直接練習單音ㄚ、ㄨ、ㄧ的發音。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設計些簡單的遊戲,
練習嘴脣控 制能力,例如:蓋脣印、吹哨、鉛筆槓桿等;
簡要描述如下:
一、嘴部遊戲:
可透過以下活動練習圓脣(嘟脣)、拉脣及嘴巴開合的動作。
練習圓脣的活動,可利用吹氣遊戲
練習圓脣的活動,可利用吹氣遊戲
(吹泡泡、吹蠟燭、吹奏樂器)或吸氣活動
(吸麵條、粗吸管、吸碎布丁);拉脣可直接請孩子做露齒笑的動作,
或請孩子邊照 鏡子邊做鬼臉,並請誇張的做出ㄚ、ㄨ、ㄧ的嘴形;
年紀大一點的小孩則可以直接練習單音ㄚ、ㄨ、ㄧ的發音。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設計些簡單的遊戲,練習嘴脣控 制能力,
例如:蓋脣印、吹哨、鉛筆槓桿等;簡要描述如下:
活動1:口紅印章
方法:先在圖畫紙上畫好黑色圈圈
活動1:口紅印章
方法:先在圖畫紙上畫好黑色圈圈
(大小可依孩子可達成的能力隨時調整),
請孩子將塗好口紅的嘴巴嘟脣、蓋脣印於圖畫紙上,
並控制脣印要蓋在圓圈內或圓圈外。
活動2:我會吹口哨
方法:請孩子維持嘟脣,
活動2:我會吹口哨
方法:請孩子維持嘟脣,
家長將口哨糖或葡萄乾置於孩子上下脣中間。
如使用口哨糖,可請孩子嘟脣、吹氣,讓口哨糖吹出聲音;
如使用葡萄乾,則發出似ㄆㄨ的音,再將葡萄乾吐到盤中。
活動3:鉛筆槓桿
方法:將鉛筆置於孩子嘟起的脣上,
活動3:鉛筆槓桿
方法:將鉛筆置於孩子嘟起的脣上,
讓孩子控制並維持嘟脣,不要讓鉛筆掉下來。
二、舌頭遊戲:
二、舌頭遊戲:
主要訓練舌頭運動的靈活度,孩子直接伸舌做出舔嘴巴的動作,
沿著嘴脣的外緣舔一圈,練習發ㄍ、ㄎ、ㄉ、ㄊ交替音,
例如:ㄉㄧ、ㄉㄧ、ㄉㄧ;ㄊㄚ、ㄊㄚ、ㄊㄚ。
活動1:舌頭掃把
方法:
活動1:舌頭掃把
方法:
{1}將果醬塗在紙杯邊緣,孩子用舌頭順著杯緣繞圈,
將果醬舔掉;或直接將果醬塗在孩子嘴巴上,
孩子依家長指令(上下左右),用舌頭將嘴巴上的果醬舔掉。
(2}將果醬塗在上下牙上,孩子用舌頭做清潔牙齒的動作,並將果醬舔掉。
活動2:舌頭黑白配
方法:
活動2:舌頭黑白配
方法:
進行方式與黑白配遊戲相同,但用舌頭代替手。
兩方猜拳後,用舌頭比出位置。
三、臉頰遊戲:
三、臉頰遊戲:
臉頰主要是練習鼓頰以及縮頰。
鼓頰活動,孩子直接含一口果汁,並做出漱口的動作;
縮頰則是將臉頰兩側用力向內縮,做出像小鳥的尖嘴巴。
活動:臉頰氣球
方法:
活動:臉頰氣球
方法:
要孩子將兩頰鼓起,越鼓越好,維持一段時間後,
家長再用手戳孩子的臉頰,一邊戳一邊並鼓勵孩子放氣,
像氣球慢慢泄氣一樣。
此外,家長可準備一些需充分咀嚼的食物,
此外,家長可準備一些需充分咀嚼的食物,
例如:魷魚絲、肉乾、蒟蒻條等,置於孩子的大臼齒上,
鼓勵孩子左右側輪流咀嚼,右側嚼完後用舌頭將食物送到左側繼續嚼,
訓練整體口腔的協調性。.
引用
****************************************************************
口腔動作訓練~~ .
說話,需要許多口腔肌肉的配合,
吹氣、吞嚥、舌頭上下左右舔舐......,總之,話說不清楚,
極可能是因為某些肌力不足的關係。因此,
口腔動作訓練變成矯正的先決動作。
在積木上吹乒乓球使其滾動,顏在這個動作上力道不夠,
可知兩頰肌肉力量不夠,回家我們可以多練習吹泡泡,
小孩絕對不會討厭這種好玩的遊戲,又可以達到訓練的目的,真好。
海苔黏在人中處,舌頭向上舔以期吃到海苔,
這個動作對兩姐妹而言並不難,又有東西吃,很受歡迎的遊戲。
抿唇後像外發出 "巴" 的音,這也是訓練兩頰用力的方法,
兩人聲音都不夠大,不過晴比顏好些,老師說回家要加強練習。
下課前老師給兩姐妹口哨糖,
要兩人吹出聲音,顏顏的糖果一直掉下來,當然,
回家也要練習嘴唇的力量。
還有一個小孩更喜歡的練習方式--用吸管吃布丁,
先用胖胖粗粗的大吸管試,等到變簡單後再改用細吸管。
這些方法都符合 "有趣" 的原則,大人也可以跟小孩一起作,
小孩會覺得更有趣。
每週一堂口腔訓練、一堂語言治療、一堂職能訓練,
加上平日的練習,媽媽跟小孩,每天都好充實喔。
引用
****************************************************************
說話不清楚 ~ 口腔肌肉協調差
| ||
案例:維維是幼稚園小朋友,很活潑,在園裡的社交與溝通一切正常,但媽媽總覺得他講話怪怪的,聽習慣他說話的人,可清楚了解他想說的話,但剛認識維維的人,總是要費心聆聽,才能聽清楚他說什麼。
透過老師介紹,維維去看復健科門診,醫生轉介給語言治療師後,才發現維維發音動作不標準,所以說話好像讓人聽得懂、但卻不太清楚。
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師鍾欣蓉:影響說話清晰度的成因很多,日常生活的說話口音、口腔肌肉協調度不佳,還有感覺異常、聽力受損、構造異常等,都可能造成說話不清。
維維的例子屬口腔肌肉協調度不佳,與日常生活飲食和說話習慣有關,這樣的兒童可能會有吃飯很慢、挑食、不喜歡吃硬的食物或肉類、說話太小聲等特徵。
提供幾個讓講話變清楚的小運動供參考,可讓口腔肌肉協調性變得較好,讓兒童講話時學會較標準的發音動作,提升說話的清晰度,如果小朋友拒絕跟隨示範動作時,可將果醬沾至目標位置,或用棒棒糖放在目標位置,也可讓小朋友學大人做特定的鬼臉,以此誘發做這些小運動的動機!
舌頭運動:練習舌頭側移,訓練舌頭全方位的肌力和動作輪替,增加舌頭協調性;例如吐舌、縮回、舌頭上伸、舌頭下伸,還有舌頭向左、向右、轉一圈。
嘴唇運動:可練習圓唇、展唇、嘴唇開合的肌力和輪替協調動作,像親親、微笑、張口、抿唇;做ㄚ、ㄧ、ㄨ、ㄟ、ㄛ運動時,可加入不同子音,例如雙唇音ㄆㄚ、舌前音ㄊㄚ、舌根音ㄎㄚ來做整合舌頭與嘴唇的練習。
這些示範小運動,僅部分發音不清楚的兒童適用,如孩子有類似問題應至復健科確診病因,及早發現與治療。 來源: 聯合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