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4日 星期五

化解寶寶電視危機

化解寶寶「電視危機」
育兒生活 12月號 NO.235
採訪撰文/陳韻如
演出/baby:何柏霆、mommy:曾綺芸
諮詢/亞東紀念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 廖皇閔
向尚整合行銷股份有限公司營運長 陳瑞楨
攝影/羅挺倬
梳化/蔡琇惠
面對未篩選的電視節目充斥現象,父母無不表達電視對孩子影響力的憂心。尤其,在商業頻道過度競爭下,節目製播常以追求收視率為最終考量,不僅參雜羶腥刻板內容,更帶給孩子不當的模仿對象。
重新檢視「電視」這項工具的發展,無非是擴展人類看世界的視野與獲得資訊的窗口。由於它的便利性與普及性,可以使我們增加新知、了解社會時事與創造娛樂;但當沒有篩選的節目內容,過度暴露於毫無判斷力的孩童前時,便成為現代父母最擔心的議題!
亞東紀念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廖皇閔解釋,大概78個月左右的胎兒,在媽咪的肚子裡就已可感受到光線刺激;然而依照所有感覺系統的發展順序來看,視覺算是最晚發展成熟的。過早接觸電視的孩子,雖然視覺發展可看到螢幕畫面,但因認知發展尚未跟上腳步,無法分辨節目內容的是非而造成錯誤接收。
父母千萬別以為孩子還小不懂事,認為一起觀看暴力血腥的戲劇「無要緊」;但您可知道?就算孩子還不瞭解劇情內容表達為何,他們豐富的模仿力卻已照單全收所有好壞鏡頭!現代小孩對電視中壞角色的模仿都維妙維肖,原因就是節目對「壞」角色的張力較誇大,更易刺激大腦去牢記。
而這樣的現象,著實使人擔憂︰難道真要孩子從小就學習如何當「劉文聰」或「公車萍」嗎?相信沒有家長會贊同!要隔絕這些影響對孩子的成長,讓我們先來瞭解孩子的視覺發展究竟是什麼情形。

06歲的視覺發展 step by step

年齡
視覺發展情形
出生期
初生寶寶可是個大近視呢!大概只看到距離約20公分的周遭景象,所以對爸比媽咪的臉孔很感興趣;而黑白兩色則因顯眼和對比落差,最可引發此時期寶寶的興趣。
45個月
寶寶已經會用眼睛去注視事物,對自己的手腳產生興趣並喜歡把玩。因手眼協調的能力都已慢慢地出現,因此可伸手去觸摸所看到的東西。
78個月
寶寶的視力發展可看到較遠處,所以開始愛操弄物品(玩具);因視力漸趨正常,故對於新事物的形體和陌生人的臉孔亦會開始產生害怕或不安。
1
寶寶因為視力發展逐漸成熟,開始會認熟悉的臉孔;並且喜歡看簡單的線條與鮮艷的顏色。
1歲半
寶寶開始藉由看到的情景進行模仿,不論是大人的動作、配對簡單的形狀或顏色。
2
寶寶視覺發展步入順利階段,喜歡去抓住移動的物品,例如:車車等。
3
寶寶的認知能力已有發展,可理解故事書內容和圖畫;所以,喜歡近距離的看電視、看圖書。
45
寶寶的口語表達已有發展,可以描述物體形象、圖畫的內容物為何。
6
此時期的寶寶在視覺發展上,已算發展完成。



危機2、把「電視」當做臨時保母
現代家庭對電視的重視,由平日使用的機率可見一斑。廖皇閔治療師指出,會將電視放置在客廳最顯著位置,且不只一台電視的家庭不再稀奇。在這樣的家庭風氣下,要禁止孩子看電視的確是相當困難。向尚整合行銷股份有限公司營運長陳瑞楨表示,父母已不能只用完全杜絕看電視來面對此風氣的盛行,而應是想辦法減少孩子對電視的依賴、沈迷和各種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
  現代父母除了上班忙碌外,下班之餘還要處理家務,最方便且隨時隨地待命的「保母」就屬電視;只要一轉開,就有24小時無休的頻道,且聲光效果俱佳,馬上安撫孩子情緒。將電視當成臨時的「托育保母」,雖然可以減輕父母短時間的負擔,但可不能就因此將電視當成是「全天候保母」,整天都讓電視如影隨形般,開著任其播放;或將孩子丟在電視前,而不花心力去照顧孩子。


壞處多於好處
國內、外的很多研究報告相繼指出:雖然電視的確增加孩子在社交互動的話題(如:卡通人物、節目內容等)和快速獲得資訊等優勢;但劣勢卻仍更勝一籌。快速播送的電視畫面,並不利於孩子的腦部發展,尤其對思考及注意力的減弱,更抹殺孩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當父母發現孩子看電視已到「怎麼呼叫都沒回應」的入迷程度;養成每天必看電視的壞習慣,否則就會發脾氣或哭鬧;或者寧可在家看電視,也不願意外出玩耍…等情況時,就要注意是否為「電視催眠」的症狀,也就是電視很有可能正在毒害小孩,使其成癮。
廖皇閔治療師認為,過度使用電視,會讓孩子將其視為「必需品」,每日都要看上一眼才安心;或因特殊劇情的安排,期待下一次的播出導致沉迷現象。事實上,孩子看電視的時間是應該被限制的,避免孩子對電視上癮,建議不要超過1個小時,如果持續2個小時以內就要強制關掉。
最重要的還是父母親對於電視的態度,會間接影響孩子觀感;父母應視電視為教育工具的媒介非無聊打發時間的必需品,閒暇的時間還是應從事戶外運動或閱讀。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lisa_liu0626/article?mid=459&prev=466&next=451&l=f&fid=20







**************************************************************************

看卡通會變笨?專家告訴你 

曾鈺庭◎ 撰文 
張本聖.臧汝芬.劉議謙.達志影像◎圖片提供

最近一篇美國研究報告指出,看《海綿寶寶》卡通的小朋友會比較笨,經由媒體引述後,引起家長一陣驚恐,不過,事實真的這麼恐怖與嚴重嗎?兒童精神科醫師與心理系教授均不這麼認為!唯一要提醒家長的是,電視不能看太久,而且節目也要小心謹慎選擇!

看《海綿寶寶》會讓孩子變笨的引述,是根據維吉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李拉德(ANGELINE LILLARD)主持的研究,將60名大多來自中產階級或富裕家庭的白人兒童隨機分為三組,一組看平均每11秒鐘切換畫面一次的《海綿寶寶》,另一組看步調較緩慢、平均34秒才切換畫面的美國公共電視網卡通《CAILLOU》,第三組去畫畫。

九分鐘後,這些兒童接受需要簡單邏輯能力和短期記憶力的多項益智遊戲測試,結果看《海綿寶寶》的兒童,成績明顯比其他兩組兒童差。在另一項測試中,研究者測量兒童的自制力,看看兒童可以忍住多久不吃眼前的糖果。《海綿寶寶》組平均等了兩分半鐘,另兩組兒童則平均等了四分鐘。

智力不會因為看一部卡通就變低
東吳大學心理系副教授張本聖認為,這篇報導的引述有被媒體斷章取義之嫌,研究人員有一些推論未被完整報導。一個人的智力,不可能因為只看一部卡通影片或節目就變低了。

他說,一個人的聰明才智有先天與後天之別,也就是說,智力的決定因素來自於遺傳與環境,用專業術語來說,可分為先天的「流體智力」,與後天養成的「晶體智力」。

流體智力是受先天遺傳因素影響較大的智力,與非語文性訊息間的關係較大,例如空間關係的認知、機械式記憶、對事物判斷反應的速度等,能夠洞察和推理的思考能力,與大腦的功能有關;這種智力與個人的學習能力和速度,有高度的正相關,但不受環境經驗或文化背景所影響。

晶體智力是受後天學習因素影響較大的智力,是經由學習和經驗而逐漸累積得來,為個人智識和專門性技能之總體。一般智力測驗所測量者,以晶體智力為多。

孩子過於投入劇情無法立即反應
「看《海綿寶寶》會讓孩子變笨,事實上並不盡然。」天主教耕莘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劉議謙認為,美國發表的這項研究太過粗糙,就認知神經學而言,它的結論並不足以成為醫學期刊結論,更不能成為「禁播」《海綿寶寶》的理由。也許是因為看《海綿寶寶》組的孩子太過融入卡通的情節,「情緒還沒抽離出來,就要馬上進行測驗,孩子當然無法立即反應。」

他認為,要評估小朋友的智力,需要長期觀察與較精密的評估診斷,不是只靠一時就能決定。即便是臨床治療師在評估孩子的智力時,會先讓孩子玩積木、算術與拼圖等以謹慎評估,尤其是對於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或是發展遲緩等,還需要家長與老師配合觀察填寫評量表,絕不是一次就定生死。

張本聖也指出,當來自父母遺傳有限的情況下,就得靠後天的養成,但仍有一定的極限,這也如同我們常聽到的「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很多家長喜歡把孩子送進安親班,讓孩子成為「背多分」,這是培養孩子的「晶體智力」。到了小六時,因為學習比較難,多了一些需要邏輯推理能力,例如數學變得比較難等,但受限於先天的流體智力,孩子功課退步了。在臨床上,常碰到有些家長以為孩子變笨,或是注意力不集中的過動症,才發現孩子是流體智力有限。

注意力不集中不易被發現
馬偕醫院精神科醫師臧汝芬不諱言,該研究在探討某一族群的特性時,很有可能在裡面就有注意力不集中而且未被醫生診斷出來;也無直接證據顯示,這些孩子是在研究中看了這部卡通造成變笨。

她說,注意力不集中的兒童與青少年,盛行率高達9%,也就是平均每十位孩子中,就有一位是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如果沒被及早發現治療,就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孩子因為無法集中注意力,就不愛看書,因為看書對他們而言很辛苦,相對的,看電視或打電動等有聲光刺激的行為,就顯得較為輕鬆容易。但因為看電視或打電動玩具成癮,造成功課不好;還是因為功課不好,才轉移目標愛打電動或看電視?就變成「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

畫面變動太快的節目不適合孩童
臧汝芬從許多神經內科醫師口中得知,打打殺殺、閃電閃來閃去等節奏太快的節目,不適合大腦還未發育完整的小孩,因為這些聲光刺激會誘導有癲癇症狀的小孩發作,尤其是有癲癇家族史的家長更需要注意。她解釋,大腦要發育完全大約要等到18歲以後,因此,收看《海綿寶寶》這類快節奏的卡通,對於大腦較脆弱的孩子刺激較大,家長要特別小心。

她進一步解釋,根據研究,平日(周一至五)每天看一小時電視,或是打一小時電動的人,比看電視或打電腦少於一小時的人,出現情緒障礙的症狀比較多。以她在二○○二至○六年,針對台北市一所國小一至六年級上千名學童進行調查,也發現8.4%的小朋友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

愛打電動、網路成癮影響更大
臧汝芬說,不只電視看太多容易出問題,喜歡打電動玩具或上網的小孩,常因大腦無法進行較複雜的思考,而藉由聲光畫面這類較無需複雜腦力的活動,來獲取個人成就滿足。

但令人憂心的是,除了孩子愛上網、玩電動,有不少孩子是跟著爸媽「有樣學樣」,大人小孩一起看電視或打電玩,完全沒有節制,沒有顧慮到孩子的心情可能一直處於害怕或過於興奮,也讓孩子的眼睛過於疲勞,影響視力。

她認為,父母親最好要限制孩子看的節目與時間。以在學學生每天五點放學後,到十點就寢為例,回家後大約只有五小時,扣除吃飯、梳洗與做功課及家庭時間,若打電腦、看電視就占了兩、三個小時,那實在太長了,「哪還有時間念書呢?」

上網和看電視都要限時
臧汝芬建議,平時可讓孩子上網或看電視一小時,假日時可以延長為三小時,但要分期方式,例如,每四小時玩一小時電腦,這樣眼睛也才不會太過疲勞。

她認為,看電視會讓小孩變笨的前題是,電視節目類型、看的時間以及小孩該做的都沒做,反而用太多時間看電視等,才會變笨。至於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家長要多加留意,否則會流於惡性循環。可先自我檢測注意力不集中的量表後,有問題就要趕快就醫。

在她的門診裡,還有很多是因為網路或打電動成癮症的小孩,他們多數是因為情緒出問題,被家長帶來門診,如果網路業者也能設有定時提醒「該停止了」的警語出現,更好!
諮詢專家
張本聖
東吳大學
心理系副教授
臧汝芬
馬偕醫院
精神科主治醫師
劉議謙
天主教耕莘醫院
神經內科醫師
 資料來源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2.php?catid=4&subid=1&cid=5780









********************************************************************************************************

健康小叮嚀/限制孩子看電視時間 少於2小時
研究顯示,限制孩子一天看電視時間少於2小時,較不會變成小胖子。
限制觀看螢幕時間,可消耗更多熱量,建議2歲前的小孩,不應看電視;2歲後看電視,1天也不能超過2小時。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
整理/記者施靜茹
(本專欄每周二在健康版見刊)
【2013/05/07 聯合報】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健康小叮嚀/限制孩子看電視時間 少於2小時 | 健康天地 | 健康醫藥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7879317.shtml#ixzz2SYcvoTqo
Power By udn.com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054&prev=20075&next=20042&l=f&fi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