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樣遊戲都有他不同的功能,為12~36個月大的寶貝,設計好玩又有趣的遊戲學習教案,爸媽趕快一起來玩!
【文/教案設計製作:筱玥、陳宗暘】
【文/教案設計製作:筱玥、陳宗暘】
每樣遊戲都有他不同的功能,為12~36個月大的寶貝,設計好玩又有趣的遊戲學習教案,爸媽趕快一起來玩!
PART1 辨別方向 四面八方分清楚
遊戲1/一群螞蟻在走路
◆所需教具:螞蟻圖片、壓印台(多種顏色)、衛生紙、顏料、黑色簽字筆
◆教具擺設:桌上上放置螞蟻的圖片、作品欣賞
◆教學時間:15分鐘
◆教學對象:1-1.5歲(第一階段)
◆遊戲步驟:
1. 介紹螞蟻的長相和簡單構造。
☆媽媽先詢問小朋友是否有在家中看過螞蟻。
☆利用圖片簡單介紹螞蟻的顏色、螞蟻的構造(由三個圓圈組合而成)、(有六隻腳)、(腳長在中間的圈圈上)
☆詢問小朋友問題,重複先前的教學內容,加強小朋友的印象。
☆媽媽先詢問小朋友是否有在家中看過螞蟻。
☆利用圖片簡單介紹螞蟻的顏色、螞蟻的構造(由三個圓圈組合而成)、(有六隻腳)、(腳長在中間的圈圈上)
☆詢問小朋友問題,重複先前的教學內容,加強小朋友的印象。
2.媽媽講解並示範如何利用手指來畫出可愛的螞蟻。
☆媽媽選擇用事前準備顏色的其中一色,用手指沾色,再按在白紙上。
☆媽媽必須告訴小朋友,剛剛介紹時,螞蟻是有三個圓圈組合,所以必須按三個。
☆用黑色簽字筆加上六隻腳。
☆螞蟻爸爸在最前面,帶大家出去玩,螞蟻媽媽在第二位,再來是誰呢?!(讓小朋友自己排前後。)
☆媽媽選擇用事前準備顏色的其中一色,用手指沾色,再按在白紙上。
☆媽媽必須告訴小朋友,剛剛介紹時,螞蟻是有三個圓圈組合,所以必須按三個。
☆用黑色簽字筆加上六隻腳。
☆螞蟻爸爸在最前面,帶大家出去玩,螞蟻媽媽在第二位,再來是誰呢?!(讓小朋友自己排前後。)
3.讓小朋友自己挑選自己喜歡的顏色,利用自己的小手指,壓出各種顏色、不同大小的螞蟻。
◆發展重點:
1. 欣賞小動物之美。
2. 探索前後方位的概念。
3. 從作品實作中學習螞蟻的長相及構造。
1. 欣賞小動物之美。
2. 探索前後方位的概念。
3. 從作品實作中學習螞蟻的長相及構造。
◆活動分級:形體拼湊的複雜度、小肌肉及手指的運用靈活度。
◆觀察重點:
1.小朋友是否能正確達出答案。
2.小朋友是否用心看媽媽示範。
3.小朋友是否能聽懂媽媽的說明。
4.小朋友是否知道螞蟻的前後位置。
5.小朋友是否畫出螞蟻。
6.小朋友是否能畫出前後位置空間。
1.小朋友是否能正確達出答案。
2.小朋友是否用心看媽媽示範。
3.小朋友是否能聽懂媽媽的說明。
4.小朋友是否知道螞蟻的前後位置。
5.小朋友是否畫出螞蟻。
6.小朋友是否能畫出前後位置空間。
遊戲2/變臉:笑臉和哭臉
◆所需教具:白色紙盤、繩子、水彩用具或上色用具(蠟筆、彩色筆)
◆教具擺設:媽媽事前準備的教具、臉的表情圖片(喜怒哀樂)
◆教學時間:15分鐘
◆教學對象:1.5~2歲
◆遊戲步驟:
1.媽媽在桌上放很多臉部表情圖片,讓小朋友自己去觀察照片中人的表情和情緒。
2.選擇一些臉部表情的圖片,除了多讓他看到其他的小朋友不同的表情和情緒,在輕鬆的談話引導過程中,更增強他們的觀察能力。
☆『他們是開心的嗎?!』
☆『你覺得這位小朋友怎麼了?!』
☆『哪個小朋友看起來很高興?』
☆『他們是開心的嗎?!』
☆『你覺得這位小朋友怎麼了?!』
☆『哪個小朋友看起來很高興?』
3.媽媽示範做面具:
☆將紙盤對折成一半大小,中間的部分黏貼一條線,可使用釘書機固定住即可。
☆前面那一面畫笑臉。
☆後面那一面畫哭臉。
☆發表他們的表情變化,發生什麼事,才會畫出這樣。
例:『是因為吃到糖果才笑嗎?』
『被媽媽罵才哭囉。』
☆將紙盤對折成一半大小,中間的部分黏貼一條線,可使用釘書機固定住即可。
☆前面那一面畫笑臉。
☆後面那一面畫哭臉。
☆發表他們的表情變化,發生什麼事,才會畫出這樣。
例:『是因為吃到糖果才笑嗎?』
『被媽媽罵才哭囉。』
4.讓小朋友動手作面具:
☆此可刺激小朋友使用不同媒材作為表達的方式。
☆準備多種顏色讓小朋友挑選來表達他心裡的情緒。
☆此可刺激小朋友使用不同媒材作為表達的方式。
☆準備多種顏色讓小朋友挑選來表達他心裡的情緒。
◆發展重點:
1.探索前後方位的概念。
2.從作品實作中引發他平日觀察的事物/家人的表情、自己的情緒。
3.從作品實作中啟發小朋友的創造力和可塑性。
4.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如何先從哪個角度去觀察。
1.探索前後方位的概念。
2.從作品實作中引發他平日觀察的事物/家人的表情、自己的情緒。
3.從作品實作中啟發小朋友的創造力和可塑性。
4.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如何先從哪個角度去觀察。
◆活動分級:
1.形體拼湊的複雜度。
2.小肌肉及手指的運用靈活度。
3.心智能力上的加強:知覺的訓練及觀察力的拓展。
1.形體拼湊的複雜度。
2.小肌肉及手指的運用靈活度。
3.心智能力上的加強:知覺的訓練及觀察力的拓展。
◆觀察重點:
1.小朋友是否用心看媽媽示範。
2.小朋友是否能聽懂媽媽的說明。
3.小朋友是否能藉由繪畫過程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感覺。
1.小朋友是否用心看媽媽示範。
2.小朋友是否能聽懂媽媽的說明。
3.小朋友是否能藉由繪畫過程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感覺。
遊戲3/小蜜蜂嗡嗡嗡
◆所需教具:動物圖片、花圖片、圓形板、不同大小黃色圓形紙
◆教具擺設:事先準備的圖片和紙卡
◆教學時間:15分鐘
◆教學對象:2-2.5歲(第三階段)
◆遊戲步驟:
1.媽媽先介紹歌曲『小蜜蜂』,和小朋友一起唱。
2.邊唱邊將事前準備好的小蜜蜂拿出來飛來飛去,引起小朋友注意力。.
3.最後將蜜蜂導引去採花蜜,可自行編故事,簡單介紹蜜蜂的生活,也可介紹其它昆蟲和花。
4.讓小朋友動手做小蜜蜂。
☆媽媽講解小蜜蜂的製作方式:兩的不同大小黃色的圓連在一起,再用黑蠟筆加上條文。
☆讓孩子自由想像小蜜蜂在做什麼。
☆媽媽講解小蜜蜂的製作方式:兩的不同大小黃色的圓連在一起,再用黑蠟筆加上條文。
☆讓孩子自由想像小蜜蜂在做什麼。
◆發展重點:
1.探索空間方位之概念。
2.探索動物的世界。
3.從作品實作中和日常生活經驗相結合。
4.鍛鍊小肌肉和視覺的連慣性。
1.探索空間方位之概念。
2.探索動物的世界。
3.從作品實作中和日常生活經驗相結合。
4.鍛鍊小肌肉和視覺的連慣性。
◆活動分級:
1.小肌肉的運用靈活度
2.心智能力上的加強:觀察力、想像力的拓展
1.小肌肉的運用靈活度
2.心智能力上的加強:觀察力、想像力的拓展
◆觀察重點:
1.小朋友是否能跟隨媽媽的引導動作。
2.小朋友是否懂遊戲的規則。
3.小朋友是否有把媽媽介紹的話記下來。
1.小朋友是否能跟隨媽媽的引導動作。
2.小朋友是否懂遊戲的規則。
3.小朋友是否有把媽媽介紹的話記下來。
遊戲4/一起來吃飯
◆所需教具:小朋友照片卡(附磁鐵,小朋友照片可自由替換)數組、座位圖、小朋友學習用方位圖、膠水
◆教具擺設:
媽媽於桌上擺置小朋友照片卡(組數同餐與家人人數)、膠水、小朋友方位學習單
◆教學時間:15分鐘
◆教學對象:2.5-3歲
◆遊戲步驟:
1.邀請其他家人一起加入遊戲。
2.媽媽簡單介紹並複習先前的前後、左右的方位關係,加強小朋友的先備知識。
3.媽媽引入吃飯時大家要排排坐,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座位作故事引導。
4.請小朋友先在自己的學習方位圖上,貼上自己的照片於中心位置上。
5.媽媽將事先準備的座位表舉高,再自由黏貼家人照配於每個位置上,以完成座位分配。
6.請小朋友試著參考媽媽的座位分配圖,在自己的學習單上黏貼上自己前後左右家人的照片。
7.完成後請小朋友發表自己的前後左右各是誰,以瞭解其是否以能辨識前後左右等四個方位。
◆發展重點:
1.重溫前後與左右的方位概念。
2.學習結合前後與左右方位的運用,更進一步地認識方位概念。
3.從實作中學習辨識自己的位置。
4.方位辨識能力的進階級發展。
5.邏輯能力的開發:媽媽可以引導小朋友的方位圖辨識出自己與周圍人的位置關係。
1.重溫前後與左右的方位概念。
2.學習結合前後與左右方位的運用,更進一步地認識方位概念。
3.從實作中學習辨識自己的位置。
4.方位辨識能力的進階級發展。
5.邏輯能力的開發:媽媽可以引導小朋友的方位圖辨識出自己與周圍人的位置關係。
◆活動分級:
1.方位辨識的複雜度。
2.小肌肉及手指的運用靈活度。
3.知道自己與周遭人的位置關係。
1.方位辨識的複雜度。
2.小肌肉及手指的運用靈活度。
3.知道自己與周遭人的位置關係。
◆觀察重點:
1.小朋友是否能記得先前的學習經驗
2.小朋友是否瞭解有時候活動需要有秩序。
3.小朋友是否能理解前後左右的方位區分通常是以自己為中心。
4.小朋友是否能專心聽媽媽的示範講解。
5.小朋友是否能瞭解媽媽的示範分配,參考圖片辨識出自己周圍的事物。
6.識出自己周圍的事物。
7.小朋友是否能以前後左右的文字概念,表達出位置關係。
1.小朋友是否能記得先前的學習經驗
2.小朋友是否瞭解有時候活動需要有秩序。
3.小朋友是否能理解前後左右的方位區分通常是以自己為中心。
4.小朋友是否能專心聽媽媽的示範講解。
5.小朋友是否能瞭解媽媽的示範分配,參考圖片辨識出自己周圍的事物。
6.識出自己周圍的事物。
7.小朋友是否能以前後左右的文字概念,表達出位置關係。
PART2 認識形狀 方圓稜角來報到
遊戲1/太陽的故事
◆所需教具:向日葵、圓形板、各種形狀的器具
◆教具擺設:梵谷的向日葵
◆教學時間:15分鐘
◆教學對象:1~1.5歲
◆遊戲步驟:
1.媽媽透過說故事的方式,介紹畫家梵谷的作品,說明太陽公公和它的好朋友向日葵與圓形的關係。
2.藉由太陽公公和向日葵的形狀讓小朋友認識圓形。
3.媽阿講解如何藉由拼圖去認識圓形。
4.依圖將圓形拼好。
5.指導小朋友如改變排列而達到變化。
◆發展重點:
1.認識基本的圓形。
2.了解名畫中的故事。
3.透過拼圖,認識圓形。
1.認識基本的圓形。
2.了解名畫中的故事。
3.透過拼圖,認識圓形。
◆活動分級:
1.大小圓拼揍的複雜度。
2.心智能力的加強與觀察力的拓展。
3.肌肉的運用和靈活度的訓練。
1.大小圓拼揍的複雜度。
2.心智能力的加強與觀察力的拓展。
3.肌肉的運用和靈活度的訓練。
◆觀察重點:
1.透過有趣的故事後小朋友是否對圓形有進一步的了解。
2.小朋友是否能完成拼圖。
3.透過遊戲後是否能從快樂中學習記憶。
4.除了認識圓形外,是否能分析出圓與圓之間的區別。及訓練拼圖的能力。
1.透過有趣的故事後小朋友是否對圓形有進一步的了解。
2.小朋友是否能完成拼圖。
3.透過遊戲後是否能從快樂中學習記憶。
4.除了認識圓形外,是否能分析出圓與圓之間的區別。及訓練拼圖的能力。
遊戲2/大山與小山
◆所需教具:風景圖片、白板、白板筆
◆教具擺設:展示山水圖片,老師在白板示範三角形
◆教學時間:15分鐘
◆教學對象:1.5~2歲
◆遊戲步驟:
1.媽媽講解三角形的概念:
☆媽媽介紹三角形,讓小朋友知道三角形的概念,藉由圖片,加深的三角形的認識與記憶。
☆媽媽介紹三角形,讓小朋友知道三角形的概念,藉由圖片,加深的三角形的認識與記憶。
2.介紹三角形的特色和看圖說故事。
3.小朋友上台畫出正確的三角形,畫出大山與小山。
◆活動分級:
1.三角形的初步認知。
2.三角形的聯想能力。
3.心智能力的加強與觀察力的拓展。
1.三角形的初步認知。
2.三角形的聯想能力。
3.心智能力的加強與觀察力的拓展。
◆發展重點:
1.認識何謂三角形。
2.透過生活範例,加強對三角形認識與記憶。
1.認識何謂三角形。
2.透過生活範例,加強對三角形認識與記憶。
◆觀察重點:
1.除了認識三角形外,是否能運用聯想能力,找出生活中還有那些是三角形。
2.透過圖片欣賞和畫大小山的遊戲後,小朋友是否對三角形有進一步的了解。
3.小朋友是否能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4.透過遊戲後是否能從快樂中學習記憶。
1.除了認識三角形外,是否能運用聯想能力,找出生活中還有那些是三角形。
2.透過圖片欣賞和畫大小山的遊戲後,小朋友是否對三角形有進一步的了解。
3.小朋友是否能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4.透過遊戲後是否能從快樂中學習記憶。
遊戲3/認識組合形:人的五官
◆所需教具:臉部教具(男、女各一個)、鉛筆、紙張
◆教具擺設:男、女臉部教具各一個。旁邊擺置五官等臉部的細節,可分開組合。
◆教學時間:15分鐘
◆教學對象:2~2.5歲
◆遊戲步驟:
1.媽媽簡單介紹臉的五官
2.媽媽問小朋友五官相關的問題:
☆『眼睛在哪裡阿?』
☆『你有幾個鼻子、嘴巴呢?』
☆『眼睛上面有幾道線?』
☆『你是雙眼皮嗎?』
☆『眉毛在哪裡啊?』
☆『每個人的形狀有沒有不一樣啊?』
☆『眼睛在哪裡阿?』
☆『你有幾個鼻子、嘴巴呢?』
☆『眼睛上面有幾道線?』
☆『你是雙眼皮嗎?』
☆『眉毛在哪裡啊?』
☆『每個人的形狀有沒有不一樣啊?』
3.玩五官拼圖遊戲:
☆媽媽講解遊戲規則:排一個眼睛,請孩童找出另外一個眼睛。
☆媽媽若說這個人是笑臉,小朋友就必須找出笑臉的嘴巴,貼在應該長的位置。
☆拼五官時可和小朋友一問一答,讓小朋友有自主發言權。
☆媽媽講解遊戲規則:排一個眼睛,請孩童找出另外一個眼睛。
☆媽媽若說這個人是笑臉,小朋友就必須找出笑臉的嘴巴,貼在應該長的位置。
☆拼五官時可和小朋友一問一答,讓小朋友有自主發言權。
4.媽媽指導小朋友如何正確在紙上畫出自己眼中所觀察到的對方五官及長相。
◆活動分級:
1.形體細節的複雜度觀察
2.小肌肉及手指的運用靈活度
3.心智能力上的加強:知覺的訓練及觀察力的拓展
1.形體細節的複雜度觀察
2.小肌肉及手指的運用靈活度
3.心智能力上的加強:知覺的訓練及觀察力的拓展
◆發展重點:
1.欣賞人的五官之美。
2.探索每個人不同的五官長相。
3.從作品實作中學習到每個人獨特的美。
4.觀察力的拓展。
5.鍛鍊小肌肉和視覺的連慣性。
1.欣賞人的五官之美。
2.探索每個人不同的五官長相。
3.從作品實作中學習到每個人獨特的美。
4.觀察力的拓展。
5.鍛鍊小肌肉和視覺的連慣性。
◆觀察重點:
1.小朋友是否能用心聽講。
2.小朋友是否能觀察出五官的形狀不一樣。
3.小朋友是否用心看媽媽示範。
4.小朋友是否能聽懂媽媽的說明。
5.小朋友是否能做媽媽師說出後的指令。
6.媽媽可引導小朋友以「由整體到局部」或由「局部到整體」的方式觀察事物。
7.除了認識事物的整體輪廓外,更應細心地觀察各個細部及其相互間的關係及變化。
1.小朋友是否能用心聽講。
2.小朋友是否能觀察出五官的形狀不一樣。
3.小朋友是否用心看媽媽示範。
4.小朋友是否能聽懂媽媽的說明。
5.小朋友是否能做媽媽師說出後的指令。
6.媽媽可引導小朋友以「由整體到局部」或由「局部到整體」的方式觀察事物。
7.除了認識事物的整體輪廓外,更應細心地觀察各個細部及其相互間的關係及變化。
遊戲4/毛毛蟲變蝴蝶
◆所需教具:參考圖卡、各色圓形與三角形紙片、膠水、畫紙、蠟筆
◆教具擺設:媽媽提供動物的圖片供小朋友觀察(圖畫式的圖片)、各色的圓形與三角形剪紙、膠水、畫紙與蠟筆放於桌上
◆教學時間:15分鐘
◆教學對象:2.5-3歲
◆遊戲步驟:
1.媽媽簡單介紹並複習先前的三角形、圓形等,加強小朋友的先備概念。
2.媽媽將事先準備的毛毛蟲參考圖形和小朋友分享,從圖可知單一圖形的相組合,可以成為另一個圖案。
3.媽媽示範如何圓形組合,而形成毛毛蟲的型態,並加上輔助線條。
4.換小朋友自行製作,可選取自己喜愛的顏色圓形剪紙數個,拼貼出與媽媽示範相同圖案的作品,讓媽媽知道小朋友先前已學習吸收程度多少。
5.媽媽將事先準備的蝴蝶參考圖形和小朋友分享,從圖可知兩個圖形的相組合,可以成為另一個圖案。
6.媽媽示範如何圓形與三角形組合形成蝴蝶的型態,並加上輔助線條。
☆媽媽可以引導小朋友依圖形說出想像的內容。此舉不但可以增加幼兒的學習興趣,更可刺激他們的思想活動。
☆媽媽可以引導小朋友依圖形說出想像的內容。此舉不但可以增加幼兒的學習興趣,更可刺激他們的思想活動。
7.換小朋友自行製作,可選取自己喜愛顏色的圓形與三角形剪紙數個,拼貼出與媽媽示範相同圖案的作品,讓媽媽知道孩童先前已學習吸收程度多少。
8.讓孩子小朋友進行毛蟲與蝴蝶創意製作。
9.將作品貼於畫紙上,並加上輔助線條即完成。
◆活動分級:
1.形體拼湊的複雜度
2.小肌肉及手指的運用靈活度
3.知道毛毛蟲與蝴蝶的型態是由圓形與三角形組成
1.形體拼湊的複雜度
2.小肌肉及手指的運用靈活度
3.知道毛毛蟲與蝴蝶的型態是由圓形與三角形組成
◆發展重點:
1.重溫圓形與三角形的概念。
2.學習結合三角形與圓形的運用,探索造型圖像的概念。
3.從實作中學習到組合多樣性和有趣性。
1.重溫圓形與三角形的概念。
2.學習結合三角形與圓形的運用,探索造型圖像的概念。
3.從實作中學習到組合多樣性和有趣性。
4.想像力的進階級發展。
◆觀察重點:
1.小朋友是否能記得先前的學習經驗
2.小朋友是否用心看媽媽示範。
3.小朋友是否能聽懂媽媽的說明。
4.小朋友是否能自行製作,參考圖片製作但能獨力完成。
1.小朋友是否能記得先前的學習經驗
2.小朋友是否用心看媽媽示範。
3.小朋友是否能聽懂媽媽的說明。
4.小朋友是否能自行製作,參考圖片製作但能獨力完成。
全文網址: 居家快樂玩/簡單遊戲,讓寶寶成為「梵谷」 - 娃娃的小腦袋 - 親子寶貝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29662#ixzz2Euj6dGSy
Power By 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