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

孩子健全人格十要點 + 怎樣協助孩子 健康的成長端視未來


家長應把培植健全人格當作家庭教育的中心,重視和加強對孩子良好道德的培養,戒除家庭教育中會造成不良影響的行為,從而有效地建構兒童的健全人格。
    不要瞧不起孩子
    “你這麼這樣笨啊!每當這類話脫口而出時,都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觀念。
      不要恐嚇孩子
    採用恐嚇的方式來管教孩子,也會減弱他的自我觀念。如果父母說:你下次再這樣,就要你好看!每當孩子聽了這些話,他們會惶恐難過,從而對父母產生一種恐懼心理。
    不要賄賂孩子
    有些父母許諾孩子,如果讀書成績好,就給買什麼東西,以此將刺激作為動力,這不是個好辦法。 這樣的賄賂會引發孩子做事的動力由內轉向外。這樣不利於孩子樹立良好的學習目的。
    不要逼孩子答應“下次不敢了”
    孩子犯了錯誤,媽媽氣極地說:好,現在你要答應我,你再也不敢這樣了。可不一會兒,老毛病又犯了,媽媽覺得自己受了騙,大怒地罵道:你答應媽媽的,怎麼又不乖啦?媽媽應該知道,許諾和恐嚇是一對難兄難弟,對孩子不會起積極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許諾反而會使他再度犯錯而感到難過。即使孩子不太敏感,也會使孩子口是心非。
    不要過度保護和監督孩子
    過度保護監督孩子會挫傷孩子的自我觀念,削弱孩子自主能力的培養。因為當父母過分監督孩子的行為時,其實也是在告訴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我們應該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絕不包辦代替當作座右銘。這樣才能逐步培養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不要對孩子嘮叨不休
    過分嘮叨不休會使孩子覺得父母認為他沒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會產生厭惡不快的感覺。其實,有條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不要強迫孩子立即盲目地服從他人
    如果你硬要孩子丟開他正做著的事,聽你的話做別的事,他的反應會很不樂意。父母應事先提醒孩子,等一會兒要他做什麼,同時,也可以允許孩子在服從命令之前有稍作抱怨的自由,比方說:喔,媽媽,我非要現在進來嗎?要求孩子立即而又盲目地服從,對撫育出獨立而自我調節的人,這種做法是無效的。
    不要過分縱容孩子
    縱容孩子並不利於孩子本身。因為孩子遲早要長大成人,要走上社會,有些在家裏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難說了。因此,縱容孩子只會剝奪孩子的潛在能力的發展機會,阻礙他成為能幹、獨立、能自我調節的人。
    不要用不一致的規矩管教孩子
    有些父母憑自己的喜怒隨意設立規矩,同樣的行為有時遭罰,有時由他去。這樣會使孩子感到迷惑。孩子需要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規矩來教育他。
    不要訂不適合孩子年齡的規矩
    假如你希望一個兩歲的孩子同五歲的孩子一樣循規蹈矩,只會使他自覺無能。因為你期望於他的,是他的年齡不可能達到的行為水準,這對他的自我觀念有極壞的影響。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hlele3109/article?mid=126060&prev=127959&next=126056&l=f&fid=78








****************************************************************

怎樣協助孩子健康的成長端視未來

當今的父母沒有不愛孩子的,更多的時候其實是愛的過分,總怕孩子吃虧受累,於是好多事都想幫孩子代勞了。但其實兒童不管在什麼條件下成長,只要他沒有智力上的缺陷,他就必須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與他人打交道,只有這樣他才有可能去獲取某些技能。從而發展出他的自我的獨一無二的活力來,澄清和深入他自己的情感、思想、欲望和興趣;開發自己的潛能;加強自己的意志力,發掘他已有的特殊的能力和天賦;通過表達自己來用自發的情感與他人打交道。真正的自我是我們的內在的中心力量,這種內在的中心力量是每個人所共有的,然而在每個人那裏又各不相同,這就是成長的真正根源。


但由於各種社會變遷不利的影響,有可能不允許兒童按照他自己的意志和能力來成長。這些不利的影響太多了,不勝枚舉,但是首當其衝的還是父母對兒童的“教育”。父母對孩子的關愛是必須的,但過分的事無巨細的操心則會使兒童的自發感覺及真個性(真實自我\自主性)的發展很早就受到壓抑,特別是現在我們的教育風格常常是扼殺了自發性(真實自我),外加的感覺、思想和願望取代了原始的心理活動。我們經常聽到一些比較“乖”的孩子,一直品學兼優,但到了成人階段就會遭遇很多心理困惑,典型的就是自信心的缺失。

這種缺失往往是由於出現了斷層:從什麼都由父母搞好的生活環境換到了大學裏很多時候必須自己搞定的生活環境,一下子不是很適應;或者是在戀愛等不太好請教父母的問題上,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所以說父母的愛是孩子自信的源泉,不等於說父母直接變成水龍頭,需要的時候擰一擰就行,所謂源泉是教會孩子怎麼發現自我,建立自信,而不是一味的給予。這種愛是關愛,是引導,而不是全部代勞,所以愛孩子也得講究方式方法。

孩子的性格和思維方式是在後天成長中逐步發展形成的,這個過程中起到最大的影響作用的莫過於孩子的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培養出健康的性格和思維方式,是每個為人父母者都應該關心並且實踐的問題。一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常見的問題,關於孩子個性、性格、心理、思維方式等多方面的培養、教育和發展,父母及家人也能共同來結合自己的問題和成功經驗,給予孩子健康成長快樂成才的空間。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需要人幫助他,陪伴他一同在這張紙上畫出漂亮的圖畫來。孩子在成長中不可能不犯錯誤,在這個過程中少不了管教,但如何管教、如何掌握管教的度以及用什麼態度管教,則對孩子的身心發育有非常不同的影響。有些爸媽管教孩子比較嚴厲,這本身沒什麼不對的,雖說“棍棒之下出孝子”但是太過嚴厲的教育,也得結合孩子的自身特點,有的孩子屬於比較“乖”的,他們很能聽你的話,但乖孩子並不等於會成為堅強的孩子,其實更多時候是相反。

                    
 
2-5歲這一期間男孩的個性會逐漸開始形成,假如你不想自己未來的小夥子變得像個小姑娘一樣,你就要允許他去做盡可能多的各種嘗試,不要壓制他的反抗,否則可能會破壞他一生的性格。你只需要在他背後注視他,讓他不感到過分孤獨,你需要的是鼓勵他,而不是限制他,要允許他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去調整自己,並且相信他能夠做好。

健康的男孩子天生都會有英雄主義的情結,45歲的男孩子做什麼事都喜歡沖在前面,讓大人覺得是不是這孩子太魯莽。其實這是男孩子的一種本能反應。男孩是通過“自我犧牲”來發現“我是誰”以及“我能幹什麼”的。男孩子也是群居的,更注重友誼,而這種友誼時需要在共同的經歷和冒險中形成的。從小有玩伴一起玩耍和共同冒險的男孩長大後更有人緣,更有朋友也更有責任心。家長在這一階段所要做的是給孩子一個客觀的標準,來讓他能衡量什麼樣的事是值得去冒險的,什麼樣的事是必須要完成的。

例如可以給他們佈置一些任務,比如清理自己的房間,在廚房為大家幫忙等,使他明白自己可以通過勞動使大家都很喜歡自己。那種在過於溺愛的環境中長大的男孩子往往做事缺乏責任心,也沒有足夠的耐心和自信。做父母的要鼓勵男孩子去發現自我價值並通過努力來實現自我價值,而不是一切都替他去做好,要鼓勵他去嘗試,告訴他很多事情的意義在於過程,而不完全是最後的結果,如果一味的強調結果的重要,“聰明的孩子”就會很快學會在你幫助下坐享其成了。

稍微大一點之後,男孩子往往會表現出更強的攻擊性,比如喜歡玩打仗遊戲,手裏總是舞槍弄棒的,甚至追打鄰家的女孩子等。作為父母應該在早期就幫助孩子建立對禮貌的尊重,一方面教育孩子瞭解自身的價值,另一方面要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哪怕是跟自己不同的女孩子。

孩子在最初可能不能明白自己和其他人的不同以及相同之處,而作為約束行為的規範,是要在瞭解自身、瞭解他人的基礎上建立的。通過好的事例以及廣泛的接觸,使孩子明白什麼是道德和規範,是培養孩子自律的良好形式,一味的護短或因為怕孩子吃虧而限制孩子的活動都會使本來應該在這個階段形成的個性不能正常成型和發展,其代價就是孩子的性格缺失和心理成長的失敗。

小時候很多孩子受到的教育包括“換位思考”,想想你爸爸媽媽,想想他們為你操了多少心!心理素質相對脆弱的孩子久而久之就會陷於頻繁的“換位思考”中,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往往會很合群,總是盡力遵從別人的規則與傳統,他所感受的、想的、做的、相信的,正是他認為別人所期望的,完全是從別人所處的角度來考慮的。但是他們往往很缺乏幸福感,因為太頻繁的換位思考,使他們沒有了“自我”,喪失了“主體性”,甚至不知道自己要怎麼才會快樂。

這類人群,也就是顯得特別容易融合進集體的人們,往往很受領導喜歡,因為你可以隨意佈置工作,而都不會被問為什麼。但你也幾乎不會從他們那裏得到什麼回饋,他們只是去做你讓他們做的事。這種習慣我們稱之為“過度適應”。這種“過度適應”並非與生俱來,而往往是早期生活中受權威壓制的結果。

一個大家眼中的乖孩子,一般都比較安靜,老師說什麼都認真的記住並照著去做,這樣的孩子也會更多的得到老師的誇獎,於是孩子就覺得什麼事只要聽話去做就好了,這樣對於自己也省事不用思考了。但這樣的孩子往往沒有成熟的個性,因為個性在很小時候就被壓抑了,而一旦在長大之後的生活中沒有人再為他提供指導了,他往往就會陷於無措之中。

現在是個發展和競爭的年代,沒有個性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更容易迷失自我,或者花費很多力氣去尋找“童年的快樂”,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成年人依然會迷戀動漫、玩具等等本來屬於孩子的東西。所以教育切忌一味的嚴厲,而更應該講道理——凡事講道理講明白也能培養孩子思考和分辯的能力,而不是只會一味的順從。

      

每個男孩子小時候都是小勇士,這是男孩子不同于女孩子的天生特點。從繈褓期大多數男孩子就不像女孩子那樣能心安理得的接收挫折,也不喜歡接收他人的幫助。通常就算知道這件事幹不了,心裏卻不願很快接受,總是喜歡去不斷嘗試。一般來說男孩子的情緒反應要比女孩子緩慢一些,典型的例子就是男孩子不像女孩子那麼容易哭,我們經常看到男孩子為了得到一件放在高處的玩具會想盡辦法攀爬,而女孩子往往會馬上哭鬧來吸引你的注意。

然而應該理解,這種鍛煉正是一個男孩子培養自己的意志的過程,這時候家長要相信男孩子自己的判斷力,要給他足夠的時間去嘗試,在這個過程中自己調整心態,這時候家長如果過早介入,就會給小男孩留下可以依賴以及不用負責的印象。要讓男孩子自己通過嘗試來明白什麼事是能做的什麼是不能的,而家長不論是不准他嘗試還是強迫他接受自己的幫助都會對男孩子的自尊心造成摧殘,會讓他產生真正的挫折感。

小孩子特別是男孩子一般長到3歲以後會有一段時間變得特別的調皮,你叫他東他偏西,你不讓他幹啥他就偏幹啥。孩子是自己的,不管叫顯然不行,但如何管教確實也是個很值得認真考慮的問題。現在這個時代不像我們小時候,隨便幾巴掌,再討人嫌的小傢伙也老實了,那是一個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年代,對付小兔崽子,巴掌算輕的,經常如王朔小說中所描寫的“樓上傳出殺豬般的慘叫”,也從來沒聽說真把哪個孩子打個好歹了。不過時代不同了,當年經過這樣“腥風血雨”過來的小淘氣們轉眼間已經自己為人父母了,對自己的小淘氣基本上都採取懷柔政策,甚至有很多奉行“愛的教育”,乖乖的對小搗蛋俯首稱臣。

管還是不管呢?這是個問題。但其實這主要還是個技術問題。該管的時候還是一定要管的,幼兒時期不把該確立的規矩和權威確立好,等到10歲以上再想實施就更麻煩了,由此而引起的教育問題更是屢見不鮮。而這個方法問題有什麼講究呢?其中的重點就在於講清道理,分清是非,言必行,行必果。一句話,就是確立正確的是非觀。

首先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知道心疼一點什麼。比如,可以從小讓孩子學會自己管理並保留一點錢,並讓他明白這個錢他可以用來買一些他想要的零食啦玩具什麼的,但是這個錢是有數的,並非能無限的得到補充。然後明確一個獎懲表,列明若做了什麼好事,可以得到多少獎賞,若做了錯事要付出多少罰款,由此來替代例行性的零用錢供給。當他做了好事時要按章給與,而一旦他做了什麼錯事,則要按章“罰款”。假若小寶貝特別淘氣,一段時間下來已經一貧如洗,那你可以允許他“先欠著”,但不能獲得額外補充。只要你嚴格執行,他就會明白做事要講道理,不講道理就會失去財源。這時候你就可以鼓勵他多做好事來彌補虧空。

要讓孩子有一點畏懼感,刑罰的主要作用並非懲罰而是震懾,畏懼能帶來規矩,而好的習慣並不見得都是先天就有的,很多時候需要靠學習。畏懼感的建立並不是靠恐嚇,無節制的恐嚇會造成孩子自信心的缺失,其實孩子很小的時候都能明白很多複雜的道理,所以講道理是簡單的辦法,這同時也是和孩子交流的好過程。

舉個簡單例子,對付一個挑食不吃蔬菜或者整天就知道吃糖、巧克力、薯片的小傢伙,你可以採取兩條路,一方面斷絕他的零食供應,這個可以結合前面所說的零用錢策略——要吃可以自己去買,但錢必須自己掙,可以通過做好事——比如正常吃飯來獲得。另一方面,可以跟他商量,比如說,是否想變成小胖墩?這類例子太好找了,可以實地跟他討論班上的小胖子的生活——假如他不想變成那樣,那麼就好好吃飯!

不用過分心疼孩子,讓他明白你也有不在乎的時候。小寶貝吃飯可能很不乖,經常完不成定量。沒事,這個時候不要遷就他,不要擔心他會餓壞,更不要端著飯碗滿世界攆著他跑,那樣他會以為飯是不請自來的東西。他要是不吃,讓他餓著好了,並且不給任何零食,孩子一般都知道好歹而且識時務,第二天就會把飯碗舔得乾乾淨淨。

要讓孩子從小就參與勞動。勞動能塑造並且拯救一個人的靈魂,這句話一點不錯。不要怕累到孩子,其實家務能有什麼太累的活。作為孩子其實是很喜歡參與一些勞動的,在這個過程中他能獲得成就感,而家長若是什麼都不讓孩子做,起初他會覺得有些奇怪,就跟有什麼好玩的不讓他玩一樣,漸漸地他會覺得這是應該的,從而一直遊手好閒下去。養成勞動的習慣,並與獎勵相結合,能很好的培養孩子的是非觀以及責任心,而且明白通過勞動確實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當男孩子稍微大一點的時候,往往會變得不肯聽話,你教訓他,他會更大聲的跟你吵鬧。以至於很多家長懷疑是不是自己不夠愛孩子,很多時候該管教也不再管教了。其實男孩子發怒並不一定是針對你或者針對什麼事,由於睾丸素的作用,男孩子天生比女孩子容易產生憤怒感,也更需要發洩。因而男孩子天性中就有侵略、冒險和競爭的成分。

我們每個人都是從小時候過來的,每個男孩小時候都免不了會和小夥伴、同學打打鬧鬧,女孩更免不了在吵架和哭鬧中成長,可以說,要是你的童年沒打過架,那你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要是從小什麼要求都會得到滿足,從來沒有過不滿或嫉妒心態,那他(她)的心態也是很可怕的——小時候沒受到過挫折的人長大後你很難估計他(她)在突如其來的挫折面前會有怎麼樣的表現。畢竟,我們要承認,人生是不可能沒有挫折的。

對比於我們長大的七八十年代,現在的小寶貝們都是獨生子女了,而孩子的特點則是從來都類似:總是有比較張揚的,從小就愛當孩子王,更有比較跋扈的,什麼都敢幹,下手也夠狠;相對的,也總有生性老實的,甚或生性木納、內向的,這個甚至跟家庭經濟情況都關係不大——並非富家子才跋扈、窮孩子才木納,窮橫的和內向的有錢孩子隨處可見,但大家不免抬頭不見低頭見,要是孩子總在外面受欺負,三天兩頭掛彩回來的還好,至少說明還反抗了,三天兩頭管家裏要錢,整天受訛詐的可能心理壓力會更大,那怎麼辦呢?

               

有的家長較常採取回避的模式,看到自己的孩子挨打了,就再不讓孩子出去玩,或者不讓跟別的小孩玩,也不再讓孩子帶小夥伴到家裏來,生怕孩子再受欺負;還有的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受欺負了以後,不問青紅皂白,首先會沖出去找對方的家長,甚至親自動手打對方的孩子,更有比較猛的家長,孩子在學校受老師批評了,不問清怎麼回事竟然去與老師起爭執。

前一類家長屬於典型的溺愛型,他心目中的孩子永遠是孩子,總是希望孩子能在自己的關愛下長大,但由於過分限制孩子的行動,時間久了孩子難免會變得比較孤僻,不再合群,逐漸長大以後越來越不會跟人打交道,反而會對外人充滿敵意,同時也變得膽小怕事,嚴重缺乏交際能力。

而後一類家長則會使孩子養成報復心理,不管是誰、不管是誰的不對,只要是不和我意,“觸犯”我了,我都要報復、予以回擊!並且我是有靠山的,我不動手自然也會有人替我動手。時間久了,難免會養成小皇帝心態,對是非觀念變得很混淆,以為自己可以為所欲為,而這樣的家長卻又總以為孩子還是孩子,幹什麼都無所謂,而一旦一晃眼孩子長大了,做事要承擔法律責任了,再後悔往往就遲了,這種例子更是常見諸於報端。

孩子總是要長大的,誰的父母也不能跟孩子一輩子,如果孩子應該獨立面對來自生活的各種衝擊的時候,家長還像老母雞一樣總是試圖把孩子保護的緊緊的,往往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孩子或者變得長不大,或者時常給自己惹事,不論對孩子還是對自己都是很煩心的。

培養一個孩子長大確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不親身為人父母者一般很難體會各種辛酸,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個光明的未來,我相信哪怕是最溺愛孩子的父母,也不會覺得什麼事都替孩子做好會是件很快樂的事,相反更多的感到的是勞累。那麼,當孩子面對這個要去生活的社會的時候,什麼才是應該從小傳授給他們的?其實就像那句老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傳授正確的方法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理智的家長在碰到諸如孩子打架的情況後,第一時間首先是讓孩子講述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並且很認真很耐心的聽孩子解釋,這個解釋的過程是非常必要並且非常寶貴的,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時候,最需要的其實是理解和關心,而不是簡單的評判,但你又必須有責任作出評判,這也是幫助孩子疏導壓力的一個管道,聽孩子講述,在講述的過程中,孩子往往能明白一些剛才衝突時忽略的道理,這本身也就是一個逐漸懂事的過程。

你要當你的孩子是你的朋友!其實這點並不是每個父母都能很容易得做到的。在多數情況下,父母眼中,孩子永遠是孩子,這時候你跟孩子的交往,不免會不自覺的帶有指導性的姿態。可能您會說,本來父母就是要指導教育自己的孩子嘛!是,這沒錯,教育是我們的義務,但教育畢竟也要看方法,要不就沒有“叛逆”這個詞了。什麼是朋友?可能每個人都會說,這還是問題嗎,誰都有朋友!其實不然,這裏說的朋友不是說平時那種一起吃吃喝喝逛逛的朋友,當然你要是和孩子也滿足在沒事吃吃喝喝逛逛那也無所謂了,但一般來說,你可能對小寶貝會更惦記一些。那你惦記他,就要明白怎麼個惦記法,這就涉及到真正的朋友的定義了。

           

所謂真正的朋友,最主要一點,是要相互瞭解,以及要相互信任,瞭解可能是個相對更漫長的過程,那你當下能做的,至少是建立信任——互相信任是互相尊重的基礎。

記得我們小時候,時常在一些文學或影視作品裏看到諸如這樣的情節:父母拆上中學的兒女的信件看,或者日記,從而引發一系列的故事。其內容基本就是談論一個信任的問題。鑒於當時的時代背景,人們彼此間缺乏起碼的互信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現在經過230年的發展了,我們的標準也不應該簡單的停留在不再看兒女的信便是尊重人權了(現在也很少人會寫真正的信了,email沒有密碼也看不到),有沒有想過孩子們能主動一些?比如給你寫信?不論是信也好,日記也好,都是為了記錄以及傾訴,那麼這個物件,為什麼不能是你?畢竟你是他(她)最親的人。

道理也許很簡單——怕給你罵、怕你打——因為你有這個權利。所以這時候,你等於還是統治者——你是說了算的,有“生殺大權”!所以說一千道一萬,你要真的想和自己的孩子做朋友,想要建立相互的信任,最起碼的,先要放下架子,走下“神壇”,從一家之長,做回小學生。而對於大多數興趣、愛好,以及由此而帶來的快樂,你不去親身體會,是很難理解的——誰小時候沒有因為捉迷藏、打仗回家晚了被罵?

現在的孩子的生活環境比我們小時候有了很大的進步了,我們小時候的很多遊戲似乎已經失傳了,一方面可能是因為現在的孩子可玩的比當年要多得多,一方面可能也是因為孩子相對少了——多數都是獨生子女。而孩子還是孩子,特別是假若缺少了同齡的玩伴,則會更需要作為家長的你的理解和陪伴——所以也別怪孩子經常沉迷于電腦遊戲——你要不理人家,人家也沒啥選擇啊。

放下了架子,握了手,算是成了朋友,朋友要長久,首先要相互理解。孩子也是人,是人就有喜怒哀樂,有自己的脾氣,需要自己的空間,誰也不會希望整天給抱著——雖說不用自己走路,但卻沒有了行動自由。給孩子足夠的個人空間,這點現在多數家長都能做到了,但要說到進入這個空間——不是去參觀訪問、檢查作業,是受邀去玩——是你的孩子邀請你去走進他的世界,這個可能對不少家長還是相對新鮮的。試想你的孩子會對誰不隱瞞任何事?可能只有他的小夥伴。那麼,你要真的能去和他做朋友,也就要學會去做他的小夥伴。

這時候就需要你學會降低自己——從身高到標準——要降到年輕20歲的水準。可能會感覺變傻了點,但沒事,抑制住自己操心的衝動,你會覺得輕鬆了不少——其實沒啥真正太需要操心的,對吧?

跟孩子做朋友,你還能找回一些可能失去了很久的樂趣——不是找不到了,而是你一直在說服自己,你不再應該把那個當作樂趣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隨著歲月的增長,擁有了一切,卻感覺失去了快樂,以至於要花很大的力氣再去找。其實快樂從來都同樣的存在,能失去的,只有一顆童心。

                                                       *幻羽*~愛心篇
資料來源http://mypaper.pchome.com.tw/zou0621/post/1322226822






******************************************************************************

孩子成長需要的七種教育

知道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的頭腦需要輸進些什麼嗎?教育心理學家列出了以下七種教育:

   1 語言教育:嬰孩一出世,最迫切需要學習的,就是語言。生下不久,父母一抱上孩子便對他說話,其實就是教他語言。學習母語,對一般孩子來說,都不成問題。正 常的孩子,不到6歲,都能運用母語應付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狀況。除了母語,孩子還應學一門外語,首選自然是國際語言-英語。精通英語可以擴大一個人的視 野,提高一個人成就的上限。學習英語顯然也和學習母語一樣重要和迫切!

2 知識教育:孩子所有能接觸到的人、物和現象,他都好奇。最好,孩子對環境做到能區別不夠:這個人是媽媽,這個人是爸爸,那個這是叔叔,那個人是阿姨;這是 桌面,這是椅子,那是床;這是汽車,這是火車,那是飛機,那是船……孩子對他生活的環境認識越多,他越有自信。幫助孩子有計劃、有選擇地觀察和認識生活環 境,鼓勵他閱讀,孩子將會自信地進入成人世界。
3 創意教育:孩子整天玩玩具,他不覺得寂寞,為什麼?因為他覺得玩具是有生命的,他認為玩具是他的朋友,它和他一樣,會餓,會渴,會哭,會笑。孩子讀童話故 事,或者聽大人講故事,他很快融入情節中,故事裏的人就他自識環境,學習做人做事。幻想對孩子的長大有重要的意義。
   4 品格教育:怎樣和自己相處,怎樣和別人相處,怎樣和環境相處,這是做人。事情要怎樣進行,才容易達到目標,這是做事。懂得做人做事,他愉快,別人也愉快; 相反的,不會做人做事的,他難過,別人也難過。做人做事的問題,隨著年齡的增加,會越來越困擾著孩子。父母應該幫助孩子、教導孩子學習做人做事。
5 生涯教育我長大要做什麼? 一個問題不斷困擾著孩子,孩子認識人生,是從電視卡通和電視連續劇,講故事和連環漫畫開始。故事中的主角(英雄或者美麗的公主)就是孩子最早認同並想模仿 的物件。顯然,父母有責任告訴孩子:人生之路百條千條,條條道路認真走下去,路上都有許多動人、感人之處。尊重別人的選擇,努力於自己的方向。只有人生認 識廣泛的人才有這樣的胸襟。
   6 思想教育:有人累積了許多經驗,但是他不能從中得到教訓;有人讀了許多書,但是他不能從中得到心得;有人獲得各方面的消息,但是他不能分析和判斷…… 我們說他們缺乏智慧。許多人認為智慧是天賦,不錯,但智慧大部分還是靠後天來的。訓練孩子的智慧,不但要從早,而且要從小;指導孩子怎樣觀察事物;與別人 有不同的發現、看法和做法的時候,鼓勵他表達出來,做出來;孩子小小的發現小小的發明,小小的心得,都加以鼓勵。成就獲得肯定是孩子繼續努力的原動力。
   7 氣質教育:幽默感是一個人最高尚的氣質,這種氣質怎樣培養呢?和培養智慧一樣,可以從訓練得來。從小訓練,從小事訓練,從小處訓練;多閱讀,多觀察,多思 考是訓練的內容。幽默感是人生態度,所以必須從小訓練,嚴肅緊張的孩子長大成人之後也一樣嚴肅緊張。一個人的人生態度、個人氣質形成後是很難改變的。從小 事訓練,從小處訓練,目的在於把幽默感變成孩子的生活習慣,並內化成孩子的氣質。
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
  ()定時進餐
    飯前半小時要讓寶寶保持安靜而愉快的情緒,不能過度興奮或疲勞,不要責駡孩子,以免影響食欲。如果寶寶正玩得高興,不宜立刻打斷他,而應提前幾分鐘告訴他:快要吃飯了;如果到時他仍然迷戀手中的玩具,可讓寶寶協助成人擺放碗筷,這會轉移他的注意力,
  增加對進食的興趣,做到按時進餐。
  ()吃飯時不說笑,不玩玩具,不看電視,保持環境安靜,培養寶寶專心進食的習慣;要根據寶寶一日營養的需求安排飲食量,使寶寶養成定量飲食的習慣。寶寶某餐進食量較少時不要強迫進食,以免造成孩子厭食。進餐時不能催促孩子,而要讓孩子細嚼慢嚥;應為寶
  寶準備一條乾淨的餐巾,讓他隨時擦嘴,保持進餐衛生;要讓寶寶咽下最後一口才能離開飯桌;注意飯後擦嘴和保持桌面乾淨。
  ()應按食譜安排每日孩子的飲食,盡可能根據當地的情況和季節選用多種食物,培養孩子愛吃各種食物,不挑食、不偏食。餐桌上特別可口的食物應根據進餐人數適當分配,培養寶寶關心他人,不獨自享用的好習慣。要注意桌面清潔,餐具齊全、衛生,飯菜冷熱適度。
   ()耐心培養寶寶正確使用餐具和獨立吃飯的能力。父母可在碗中裝小半碗飯菜,要求寶寶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吃飯。要教寶寶每次用勺裝飯不宜太多,以減少 灑在桌上的飯菜;當孩子吃得差不多時,父母再給予幫助把飯喂完,保證孩子吃飽。在寶寶進餐的技能尚未完全掌握時,要耐心指導,切忌粗暴處理或包辦代替,養 成孩子的依賴性。要鼓勵寶寶自己吃完碗裏的食物,對寶寶的進步要及時表揚,以增強寶寶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1歲半左右可開始培養寶寶學習使用筷子,自己 用餐巾擦嘴、擦手。
  ()在照顧寶寶飲食時,要細心講解或提問各種食物的名稱、顏色、烹調方法,使寶寶既獲得知識,又提高言語表達能力。(三秦信息港)
3歲前,兒童潛能開發的關鍵
人們常說:3歲看大,7歲看老。可見3歲前兒童的家庭教育是人生的一項奠基工程。現代心理學研究結果表明,03歲是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機,是學習做人的關鍵時期,也是對孩子進行素質教育的有利階段。英國的一份教育文告中明確指出:如果你不能加強孩子3歲前的教育,就很難確保他未來的發展。這也說明03歲是孩子潛能開發的決定期。
   簡單地說,潛能開發就是腦部開發。從生理解剖方面講,新生兒出生時腦平均重量為3903歲時增加到1000左右,而成年人的腦重為 1200-1400。從這組資料可以看出,0-3歲時人的腦發育已達60%,是一生中腦發育最快的階段,這一時期,大腦皮層的抑制機能增強,而且神經興 奮和抑制兩個過程趨於平衡。如果能多給嬰幼兒一些新的資訊、新的刺激,腦細胞便會長出一個新的神經突起,接收的刺激越多,突起的生成就越多,孩子的潛能便 越能發揮到極致。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去世後,科學家們將他的大腦進行了解剖,發現他大腦的溝回很多,腦細胞的神經突起特別複雜密集,曾引起了世人的驚 奇!
  給嬰幼兒多些新刺激
   0-3歲的嬰幼兒不可能自己去尋找刺激,那麼如何給嬰幼兒不斷輸入新資訊、新刺激以促進腦細胞神經突起的生成呢?這就必須依靠外界的幫助,嬰幼兒的父母 則是關鍵所在。幼兒在學會獨立行走後,隨之眼界就更加開擴了,孩子會表現出極強的學習欲望,好說、好問、好動,模仿能力也特別強,喜歡簡單的遊戲,甚至不 願接受大人的幫助。父周們千萬不要錯過這一嬰幼兒的學習旺盛期。根據嬰幼兒的生長特點我們提倡:
  (l)讓嬰幼兒充分地自然地發展。孩子想做什麼,就讓他去做什麼,但要做好正確引導,不可一味地縱容,讓孩子養成不良習慣。在幼兒的自發行為中,讓他們自覺主動地去接收新資訊新刺激。由於有些家長不瞭解這一時期孩子的生長特點,把幼兒好說、好動的天性誤以為多動症,而濫用鎮靜劑,孰不知這種作法正是親手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
   (2)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語言能力是孩子智力發展的一個主要標誌,他可以促進孩子的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及思維能力的發展。建議父母每天抽出一定的 時間與孩子交談,給孩子講故事、講一些簡單的自然科學知識,這不但鍛煉了孩子的語言能力,還使孩子得到豐富的知識,日積月累孩子的興趣也會日益廣泛起來。
  (3)加強用腦,促進腦成熟。孩子的動手能力是對大腦發育最好的刺激。3歲前父母應該教幼兒握筆、寫字、做手工、拿筷子等,動手的同時就將新的刺激源源不斷地輸入大腦。腦的使用度愈頻繁,腦的成熟度就愈高,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腦子越用越靈的道理。
  營養腦細胞
   要想促進嬰幼兒腦細胞的發育,還要注意營養的攝入。補腦健腦須從0歲開始,從母親懷孕開始做起。為保證胎兒和嬰兒的腦發育,孕婦必須得到充足的營養。嬰 兒出生後必須堅持母乳餵養,同時保證哺乳期母親的營養,多吃動物性蛋白質和植物性蛋白質及花生、核桃、芝麻、新鮮蔬菜、水果等。隨著嬰兒的成長,3-6 除吃母乳外,應逐漸增加輔食。根據幼兒的消化情況,在增加多種輔食基礎上再添加一些既富合營養又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魚、蛋、豆類、堅果類等,這些食物 不僅含蛋白質,還含有人體必需的卵磷脂和賴氨酸,有利於幼兒腦細胞的發育及身體長高。再適量給幼兒吃些鵪鶉、棗、核桃、黑芝麻、小米、玉米及蔬菜,這些食 物均具有健腦作用,能促進腦細胞的生長。還要給幼兒多吃大豆、蛋黃、牛奶、捲心菜、木耳、黃花菜、蘑菇、香蕉、杏、花生等,能增強幼兒記憶力,促進智力開 發。另外特別提醒幼兒父母,幼兒不宜吃松花蛋、不宜多喝可樂型飲料,這類食物都會影響幼兒的智力開發,對記憶力有干擾作用。
  孩子的潛能是難以估量的。嬰幼兒父母一定要把握住0-3歲這個潛能開發的關鍵期,為嬰幼兒的潛能開發提供必需的、必要的環境及條件,讓嬰幼兒聰明、健康地成長。(摘自《醫藥與保健》)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hlele3109/article?mid=62762&prev=63301&next=62549&l=f&fid=78






********************************************************************************
5個方法,教出快樂寶貝

你的孩子是什麼顏色?我們問的不是他穿的衣服,而是他的內心色彩,現代的孩子憂鬱指數越來越高,讓人擔憂!如果你不希望孩子的未來是藍色的(blue),那麼從小開始,請給他一個彩色、快樂的童年。
對於教育議題相當關心的國立陽明大學認知心理學教授洪蘭表示,幼兒時期,孩子性格、生活習慣、行為舉止的奠定非常重要,一個快樂、開朗的孩子,未來就會朝著好的方向慢慢長大,如同走在一條鋪直線的鐵軌上;相對的,一個從小就學習各種負面經驗的孩子,因為沒有良好的學習模式及環境,長大之後就可能會有憂鬱、暴力、不負責任等等行為出現,走向扭曲的人生道路。

洪蘭教授也提出了許多從小教育子女的技巧,希望父母親們能從中找到育兒的方向。想要讓孩子遠離憂鬱,擁有快樂的童年,那麼請跟著我們一起審視你的教育方式是否對了?

◆方法1:不要讓電視教壞小孩
很多父母把電視當成保母,只要孩子看電視可以不吵鬧,就放任他去觀看各種電視節目,因此,孩子很小就有機會接觸暴力、色情、惡作劇、自殺等訊息,猶如一塊吸水海綿的孩子,就會吸收超乎大人想像的錯誤經驗。
為孩子挑選合適的節目,陪伴他看電視,如果看到壞的行為時,就應該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等孩子更大能夠識字之後,可考慮教孩子只看報紙,不要看電視。
◆方法2:從小教導良好的生活習慣
有些父母會覺得孩子還小,有些事情大一點再教不遲,於是孩子東西亂放、沒大沒小、不知保持清潔習慣等等;或是父母什麼事都幫孩子做好,孩子只會飯來張口、茶來伸手,凡事依賴父母。
生活習慣必須從小開始教育,當父母看見不對的事情就要立即指正,孩子就會馬上學到對的經驗,例如物歸原位、說話禮儀、保持衛生習慣等。洪蘭教授強調,白天如果孩子交由保母或傭人照顧,到了晚上一定要將孩子帶在身邊,不可以24小時都把孩子交給別人,因為保母或傭人是負責照顧孩子,而不是教育你的孩子。
◆方法3:欣賞孩子的長處,不要挑缺點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長處,有的擅長畫畫、有的擅長人際關係,父母不要人云亦云,看見別的孩子什麼比較好,就逼著自己的孩子去學習;此外,不要老是挑剔孩子的毛病,這樣會讓孩子無所適從,甚至覺得父母處處找麻煩。
當孩子做對的事情時,父母應該給予當下的肯定,平時不需要虛情假意的過度讚美。在多元化的社會中,應該讓孩子朝著興趣及長項去發展,未來才能成為有自信心且快樂的人。
◆方法4:三歲不是定終身,教育是一輩子
當父母聽到育兒專家說「三歲定終身」,於是便買來各式昂貴玩具、書籍,就怕孩子輸在起跑點,甚至有的父母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規劃學美語、參加智能啟發課程等等;或是看見別人家孩子說話比較早,就嚇得拚命教孩子說話,深怕孩子趕不上別人。
洪蘭教授強調,教育是一輩子的,如果父母以為「三歲就定終身」,難道認為過了三歲就不需要再教育孩子嗎?其實所謂「三歲定終身」,是希望讓父母了解孩子的學習是從一出生就開始的。三歲前的嬰幼兒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愛與關懷。
◆方法5:完美主義讓孩子更憂鬱
有的父母會說,我的孩子真的很聰明,他只是不用心,我應該督促他做得更好;或是認為家庭經濟許可,就應該讓他學音樂、學舞蹈,這一切都是為了讓他未來過得更好。為了追求完美,父母與孩子不停地承受學習的壓力。此外,有些時候也可能孩子本身是完美主義的性格,從小就嚴格自我要求,競爭心強,無法接受失敗。
請父母改掉完美主義的迷思,如果孩子不快樂,必須朝著父母的目標前進,而不是找到自己的興趣,再多的優秀換來都是痛苦的生活。

「一對父母細心栽培孩子成了優秀的人才,可是最後這個完美主義的孩子卻選擇了自殺,孕育多年的生命從此消失,失去孩子的父母,除了傷痛,什麼都沒有了!」這是洪蘭教授身邊朋友的真實故事,她希望所有的父母在培育孩子的同時,經常停下腳步想一想,這樣孩子是快樂的嗎?我要求的會不會太多?我自己做得到嗎?
而且,最重要的是--要怎麼收獲就要怎麼栽。從嬰幼兒階段就與孩子保持親密的接觸及良好的溝通習慣,這就是孩子成長最需要的情緒營養素,擁有父母關愛的孩子,人格發育才會健全,未來才可以拿出樂觀、自信的態度,面對成長過程中的層層挑戰。
【取材自嬰兒與母親雜誌】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lisa_liu0626/article?mid=304&prev=305&next=298&l=f&fid=20







*******************************************************************************

100條建議:優秀的孩子是這樣培養的!
100建議:優秀的孩子是這樣培養的!85後們都要升級為爸媽了,比父母輩多喝了那麼多墨水,養孩子也得走科學路線吧!希望所有的寶貝們都是小天才!


教育篇:
1、每天花半個小時和孩子交流。
2、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語,早上好,請,謝謝,晚安等等。
3、讓孩子養成愛衛生的好習慣。
4、多聽聽孩子的聲音!用耐心、用愛心、用開心,心是長著眼睛的!
5、不要為了提醒孩子,而總是揭孩子的傷疤。
6、嚴肅指出孩子的錯誤!
7、不要總對孩子一本正經,要多和孩子一起歡笑:因為笑聲能讓孩子更加熱愛生活,引導孩子積極、輕鬆愉快的看待事物。
8、給孩子講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9、不要把當年未曾實現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想讓孩子去實現。
10、關愛孩子但適當時候適當的懲罰也是需要的,不要護孩子的短。
11、教育並不一定只是講道理,有時適當可以採取一些強硬的措施。
12、結合孩子的表現,每天思考至少一個關於孩子成長的問題。
13、對幼兒進行藝術教育,培養幼兒高雅的審美情趣,注意引導、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在大自然中加深幼兒的情感體驗,是非常有益的。
14、對於幼兒時期的孩子,不要讓他們長時間地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更親,不利於教育。
15、注意培養孩子的善心。古人雲: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16、教會孩子微笑,微笑面對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對人生。
17、對孩子不要亂許願,承諾的事情想盡一切辦法也要兌現。
18、要常換位思考!對孩子的所做、所想等家長應常換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話,我將會怎樣?
19、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和自由,同時給一定的壓力和責任!
20、向孩子說明,他本身已經很可愛了,不用再表現自己。
21、從來不說孩子比別的孩子差。
22、絕不用辱駡來懲罰孩子。
23、在孩子幹的事情中,不斷尋找值得贊許的東西。
24、不要嚇孩子。以免造成孩子過分膽小、怕事。
25、不要當眾批評和嘲笑孩子,以免造成心理畸形,失去自信心等。
26、不要對孩子過分嚴厲。以免孩子懼怕、害羞不敢發表自己的觀點,養成面善心惡的性格。
27、不要過分誇獎孩子。以免孩子養成沽名釣譽的不良習氣。
28、不要暗示孩子做不良的事。比如,打架一定要打回來、自己的東西不給別的吃、乘車不購票等。
29、讓孩子正確樹立心目中的偶像。


成長篇:
1、給孩子一些私人空間。
2、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和權利。
3、讓孩子自由選擇自己的夥伴、朋友。
4、讓孩子做想做的事。
5、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洗洗自己的衣服、燒水煮飯等,讓他意識到自己是家庭成員中的一分子。
6、為孩子準備一個陳列架,讓他在上面展示自己製作的物品。
7、認真地對待孩子提出的正經問題和看法。
8、把孩子當作成人一樣,和他平等相處,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
9、及時發現孩子的點滴進步,懂得賞識孩子。
10、記得對孩子說:我愛你,你是我的寶貝!
11、記得經常的親吻你的孩子,抱抱他(她),摸摸他(她)的頭,讓他(她)知道你的愛!
12、隨時關注他(她)的進步,並也讓他(她)自己知道自己的進步!及時發現孩子的點滴進步,懂得賞識孩子。
13、多與孩子孩子溝通,瞭解孩子,與孩子同行。
14、不要給孩子貼上的標籤。
15、家長要耐心地傾聽孩子的煩惱。
16、要學會真誠地讚美孩子,而不是像對寵物一樣說句你真聰明
17、讓孩子經常有機會和他的同伴在一起。
18、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更關注孩子的情感需要。
19、先成人再成才,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培養人,一個健全的人。
20、在生活中創設一些困境,和孩子一起度過。
21、鼓勵孩子儘量不依賴成年人。
22、瞭解孩子有哪些朋友,這很重要。


生活篇:
1、給孩子一些錢,讓孩子學會理財。
2、沒有得到孩子的許可,不要看孩子的日記與信件。
3、經常和孩子郊遊。
4、睡前給孩子講講故事,讓孩子笑著入睡!
5、給孩子一個主要供他玩耍的房間或者房間的一部分。
6、如果有條件,每天晚飯過後和孩子到戶外散散步。
7、快樂與孩子一起分享!
8、對小傢伙開心的笑,並希望他(她)也常笑!
9、幫助孩子與來自不同社會文化階層的孩子正常交往。
10、鼓勵孩子與各種年齡的人自由交往。
11、給孩子留出真正的的時間和空間。
12、教會孩子騎自行車、游泳等,這都是進入社會的一種基本技能。
13、每天早上與孩子相互問候,讓他感受到美好的一天的到來。
14、夫妻實在要吵架,請一定要記住:避開孩子。
15、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孩子,首先微笑著問他一遍:孩子,你今天快樂嗎?
16、不給他留有太多的物質遺產,給他一個健康的身體,給他一個健康的心理,一個快樂的人生。
17、著重進行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為習慣的培養。
18、只要與創作有關,不要責備孩子房間裏或者桌面上亂。
19、父母對自己的雙親要孝敬有加,讓孩子覺得家中充滿了愛,同時父母也是他們值得學習的榜樣。
20、父母孩子之間要互相謙讓,相互諒解。
21、不要太關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免孩子養成以我為中心的壞習慣。
22、不要太親近孩子。讓他與年齡相仿的孩子多交往,以免孩子養成性格孤僻的惡習。
23、不要孩子要啥買啥。讓他知道勞動與所得、權得與義務的關係。以免孩子羞成好逸惡勞的許多性格。
24、生活中的困難以及一些家庭大事,有時可以和孩子商量商量。
25、對孩子的愛要穩定,不要一會兒晴,一會兒陰。


學習篇:
1、和孩子一起讀書,家長可以看看報,一個好的學習夥伴很重要。
2、孩子在家學習,家長切莫搞一些娛樂活動,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很重要。
3、不要逼孩子學自己不喜歡的東西。
4、不要因為孩子的成績而責駡孩子。
5、不要因為孩子試卷上的低分而認為孩子沒有出息。
6、教他(她)足以帶來成就感的知識:古詩、數字、故事、家務、玩耍、交朋友等。
7、教育孩子讀好書、好讀書。
8、不要對孩子的學習成績表示太大的關注,那樣會造成孩子學習緊張,壓力增大。
9、不要把孩子的成績與其他孩子相比,要分析一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反思一下有沒有自己的責任。
10、孩子的房間要有自己的書桌,書桌上要有幾本自己愛看的書籍,如《格林童話》、《伊索寓言》等。


娛樂篇:
1、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歡的動畫片、一起聽他愛聽的故事等。
2、和孩子一起玩遊戲、鍛煉身體。
3、控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每天在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之間。
4、多讓孩子看一些少兒節目:動畫片、益智節目等,少看動作片、連續劇。
5、孩子看電視時,家長們適時地陪他們一起,並且對裏面的內容作一些講解與討論。
6、春天可以和孩子騎自行車去郊遊,夏天和孩子一起去河邊游泳,秋天則背著鐵鍋和孩子去野炊,冬天一家三口在野地上打雪仗,堆雪人。
7、允許孩子收集各種廢棄物。
8、孩子的朋友來做客時要表示歡迎。
9、和孩子下棋,讓孩子知道落子無悔,教育他對自己所做事要負責任,同時下輸了要承認,家長有時也要放手讓孩子贏 一兩 盤,這對孩子來說很重要。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likegrace-lan/article?mid=4472&prev=-1&next=4470







********************************************************************************

揭密聰明寶寶的10項特質
 有創意的孩子像貓一樣頑皮,他們比較快樂。許多研究發現,聰明的孩子具有下列特質:
    (1)比較獨立、自律,有時會反抗權威。
    (2)常捉弄別人,表現出小丑般的幽默,惹人開心。
  (3)適應環境的能力比較強。
  (4)喜歡冒險、挑戰性的遊戲。
  (5)對例行公事及令人厭煩的事物,非常沒有耐心。
  (6)擴散思考能力強,記憶力廣且會注意細節。
  (7)喜歡閱讀,有廣泛的知識背景。
  (8)常常需要較多時間思考。
  (9)對有興趣的事非常專注。
  (10)敏感,好奇,有豐富的想像力,感覺特別靈敏,如聽到某種聲音就想到某種顏色。
  孩子眼睛好、聽覺靈敏,觀察力就一定很強?不一定。觀察力並不是如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其實,它是在綜合了視覺能力、聽覺能力、觸覺和嗅覺能力、方位和距離知覺能力、圖形辨別能力、認識時間能力等多種能力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並且它也是形成智力的重要因素和智力發展的基礎。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6iCm4TORExSCE__7u24-/article?mid=291&prev=292&next=290&l=f&fid=10






********************************************************************************

教育好孩子的方法

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家長、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辦到。家長在孩子的健康成長道路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的言行舉止都和家長的自身行為有著密切關係,要孩子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三好”學生,家長就是孩子的好榜樣。怎樣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呢?
一、家長要以身作則,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認真工作,積極向上。
二、教給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方法。
1、在家要獨立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讓他先檢查,然後家長再檢查。
2、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你如果心疼他,他就會耍出他的小“聰明”,不要讓他養成懶惰的習慣。
3、讓他多看一些課外書籍,增長知識和見識,也讓他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
三、讓孩子到社會中去實踐。
每週星期天帶他出去走走,坐公共汽車車能主動讓老弱病殘人員的坐,撿起公共地區的垃圾,讓他做一個尊老愛幼,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的好孩子。
四、培養孩子節約的習慣。
他的零用錢,最好是一個獎罰制度,做得好的就獎勵,做得不好的就扣發。這樣讓他學會珍惜爸爸和媽媽辛苦錢,錯誤自然就會減少。
家長對孩子就像是老師,又像是朋友,對他不會的問題,讓他多思考。在不會的情況下,家長就和他一起探討,讓他能在你的提示下,自己能思考出答案,這對於他是一種成就感,我們也高興。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hlele3109/article?mid=61553&prev=61769&next=61552&l=f&fid=78









******************************************************************************
【孩子最需要的10件東西很簡單,但對孩子來說卻很重要。】

一、臨睡前的一個吻:孩子們需要家長把愛說出來做出來。
  
二、請尊重我的個人形象:給你的孩子適合他們年齡的打扮。

三、爸爸媽媽的尊重:兒童的自尊是通過父母對其尊重培養出來的。
  
四、爸爸媽媽給我當榜樣:在孩子成長都會模仿父母的行為,並以父母為楷模。

五、告訴我做人的道理:你所規定的一切一定要讓孩子理解,而且一定是正確的。

六、讓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玩:再多的玩具、再好的保姆、再高檔的幼兒園也代替不了爸爸媽媽。

七、給我一個小伙伴:和同齡的夥伴在一起,孩子能學會妥協、同情和合作,還會發展出一些新技巧、興趣、責任心等等。

八、和我一起養成好習慣:保持你的好習慣,並和孩子一起實踐。

九、給我一個可達到的目標:"我們要的是學習的動力而不是壓力。"

十、讓我們一起笑起來:愛笑的父母會讓孩子看到生活輕鬆和愉快的一面,讓他們對生活充滿信心。


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pages/Luxasia-Taiwan%E5%8F%B0%E7%81%A3%E7%9B%A7%E4%BA%9E/228829503858798